教案是教学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案编写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教案的案例分享可以给教师们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5页。
设计思路。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
(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生:能。
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师:有谁画出来啦?
生1:不能画。
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
生3:只能画长方形。
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
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
生:90°、60°、30°。(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
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90°+60°+30°=180°。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90°+45°+45°=180°。
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180°。
生2:不一定。
……。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
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生1:180°。
生2:175°。
生3:182°。
……。
(三)继续探究。
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1:有。
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二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量角器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
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
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
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
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 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
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
生4:拼一拼的方法
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合作探究:
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
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
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
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师:孩子们,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到底是多少度呢?
生:180度。
五、拓展应用
1、基础练习
2、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小结
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三
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三、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
计算的结果为准。
四、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四
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
计算的结果为准。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五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复习提问]。
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什么叫相似比?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
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六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1、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2、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3、加深理解探索规律。
4、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七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激趣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
(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生:能。
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师:有谁画出来啦?
生1:不能画。
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
生3:只能画长方形。
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
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
生:90°、60°、30°。(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
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90°+60°+30°=180°。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90°+45°+45°=180°。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
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180°。
生2:不一定。
……。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
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生1:180°。
生2:175°。
生3:182°。
……。
(三)继续探究。
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1:有。
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八
1、知识与技能: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各种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
2、猜三角形。
3、引出课题。
师:为什么不会出现两个直角?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数学王国,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2、猜一猜。
3、验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4、学生汇报。
(1)测量。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
b、请大家三人小组合作,用剪拼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师演示。
(3)折拼。
师: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5)数学小知识。
5、巩固知识。
(2)把两个小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
三、解决相关问题。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未知角的度数。
2、判断。
3、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
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4、求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九
根据上面三组实验分别证明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
四、练一练。
请学生自己画任意的`三角形,并用刚才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来判断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
五、实践活动:
第1题:用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
第2题:将等边三角形两边取中点,并向底作垂线,
第3题:把纸沿着虚线对折。
第4题:观察三个角的内角加起来为多少?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
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
三角形的内角和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
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
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
师: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
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
计算的结果为准。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
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一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方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运用了,但是这个定理到底如何证明呢?这时,本节的目标就已经明确下来了。证明的过程中,通过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道具,让学生通过撕撕拼拼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平角或者是同旁内角的关系,辅助线就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其中。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被突破。
课后我认为本节中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4、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地默契,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思维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得到了充分地发散和发挥,通堂的气氛活跃、轻松。
课后我认为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
3、还是没有改掉急躁的毛病,一些问题还是急于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讲得过多,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三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因为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内角和定理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对后继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教案-多边形的内角和。
难点:四边形的概念及四边形不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在前面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因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平面,所以三个顶点总是共面的,也就是说,三角形肯定是平面图形,而四边形就不是这样,它的四个顶点有不共面的情况,又限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平面图形,所以在四边形的定义中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这几个字的意思学生不好理解,所以是难点。
2.教法建议。
(1)本节的引入最好使用我们提供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个课件,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四边形都是常见图形,研究它们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的教学,要以三角形为基础,可以仿照三角形,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内角和、外角和、周长等都可同三角形类比,要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的图形,对比着指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
(3)因为在三角形中没有对角线,所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一个新概念,它是解决四边形问题时常用的辅助线,通过它可以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结合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并观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几个三角形?两条对角线呢?使学生加深对对角线的作用的认识。
(4)本节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化归转化的思想和类比的思想,教师在讲解本节知识时要渗透这两种思想方法,并且在本节小结中对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碰到复杂的、未知的问题要转化为简单的、已知的问题,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象站的实例,培养学生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能力;
3.通过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对学生渗透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讲解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时,联系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小学里,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些图形的概念。找学生说出四种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师作评价。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利用这些图形的定义,你能在下图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吗?教师说完就打开多媒体课件。(先看画面一)。
问题:你能类比三角形的概念,说出四边形的概念吗?
(三)理解概念。
1.四边形: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在定义中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或为学生稍微说明一下。其次,要给学生讲清楚“首尾”和“顺次”的含义。
2.类比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的概念,找学生答出四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外交的概念。
3.四边形的记法:对照图形向学生讲明四边形的记法与三角形不同,表示四边形必须按顶点的顺序书写,可以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
练习:课本124页1、2题。
4.四边形的分类:凸四边形、凹四边形(不必向学生讲它的概念),只要学生会辨认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凸四边形就可以了。
5.四边形的对角线:
(四)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注意:在研究四边形时,常常通过作它的对角线,把关于四边形的问题化成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五)应用、反思。
例1已知:如图,直线,垂足为b,直线,垂足为c.
求证:(1);(2)。
证明:(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练习:
1.课本124页3题。
小结:
知识:四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定理。
能力:向学生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作业:课本130页2、3、4题。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四
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4块)。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五
“三角形内角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探索与发现课,让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高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不错,但是,这一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1、教学设计不错,环节紧凑,思路清晰。
2、重视操作过程,时间把握得好。本节课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让学生做小组实验,从而让他们自己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印象深刻。
3、能注意前后照应,解决了前面的疑问。在讲授新课前,设置一个疑问“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以此来吸引学生,找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特性。在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后,再次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解决。
4、板书巧妙,一步步引入课题。先是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接着简单说明什么是“三角形内角”,最后再讲授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叫做“三角形内角和”。
5、课堂纪律好,气氛活跃,学生踊跃积极。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活跃而有序,上课时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同时,实行小组评价更是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6、求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一个比一个直观、生动。从量一量、算一算,到剪一剪、折一折,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练习题设计得比较好,特别是判断题,都是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在课堂上用比较直观的课件显示出来,让学生的印象深刻。组合题也很有灵活性,先是找出能组成三角形的度数,然后根据度数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
8、能尊重学生的意见,有的小组没有在算一算的时候,没有得出180°的结果,老师能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在老师给出“画有2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的任务时,学生明显是画不出来。但是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失败的作品展示出来,照应之后的讲解。而不能一带而过。
2、如果量一量的方法,不能让人信服,要在后面打个“?”,等到解决疑问后,再去掉。
3、在进行剪一剪、折一折的活动时,老师应该先用板书上的三角形来示范一次,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因为有些学生折不出来。拼的时候,也有出错。
4、把三角形拼成平角后,要用直尺或者是量角器测量一下,看看得出的图形是不是平角,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不能光用眼睛来判断。
5、老师注意提醒学生读题的时候要规范,要读出度数单位,这很好。但是,在做题练习时,应该请一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这样也便于教师提醒学生,在书写时,也要注意写上度数单位,强调格式。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六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画图、拼摆等数学活动,体会了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关系”的重要作用。上一节课“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使学生在探索相似形本质特征的过程中,发展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归纳,反思,交流等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上述学习经历为学生继续探究“相似三角形”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和知识基础。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相似三角形》在本章中承上启下,
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常用数学模型。
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及与此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2..例2后想一想中“渗透三角形相似与平行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将借助生活实际和图形变换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直观、形象,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学生则通过观察类比、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教法建议。
(六)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情境设置、观察类比、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训练学生判断能力及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经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类比得到新知识的能力,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法,会运用相似比解决相似三角形的边长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
一般的关系。
(2).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1情景引入归纳定义。
2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3加深理解探索规律。
4回顾反思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七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尺得个内角的度数和,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吗?再通过组织操作活动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根据这样的教材安排,本课的重点也就应放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让学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过程。针对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设计了如下的开放的课堂预设:
1、要知道我们猜测的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呢?
先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组里交流。
生一:我们组根据刚才三角板的内角和是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得出的,所以,我们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个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学生说出了测量的度数相加,虽然不是很精确180度,量的过程中有点误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们组是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跟书上一样去折,折在一起发现正好是个平角,所以我们发现锐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及时表扬了能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生三:我们组把钝角三角形跟刚才一组一样,折在一起,发现也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们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两组的同学一样折在一起,三个角拼起来也是一个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们也是折的,但我们没有把三个角折在一起,而是把两个小的角折到直角那里发现两个锐角合起来正好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图形也就成了一个长方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再加个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学提出了采用了减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这个小片段,虽然在孩子们表述中没这么流利,完整,但却是他们最真实的发现,这堂课上下来,感觉收获很大。
自己感觉这节课的设计上把握了学生学习起点与心理,遵循了教材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的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重复粉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交流机会。学生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边形定义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3分钟,学生思考问题,入)。
1.多媒体展示蜂窝,教师结合图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边形.。
2.工人师傅锯桌面:一个四边形的桌面,用锯子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第二环节概念形成(5分钟,学生理解定义)。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2分钟,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内角和)。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
活动一:利用四边形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索进程并适当点拨.)。
(生思考后交流,把不同的方案在纸上完成.)。
……(组间交流,教师展示几种方法)。
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是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提出新的探索活动。
活动二:探索五边形内角和。
(要求: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第四环节思维升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算)。
教学过程:
探索n边形内角和,并试着说明理由。
(结合出示的图表从代数角度猜测公式,并从几何意义加以解读)。
n边形的内角和=(n—2)180°。
正n边形的一个内角==。
第五环节能力拓展(12分钟,学生抢答)。
抢答题:
1.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
3.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
应用发散:
第六环节时小结:(3分钟,学生填表)。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习题4、10。
b组(中等生)1。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十九
1、知识与技能: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乐趣,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课件、各种三角形。
1、猜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
2、猜三角形。
3、引出课题。
师:为什么不会出现两个直角?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数学王国,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奥秘。(板书课题)。
2、猜一猜。
3、验证。
4、学生汇报。
(1)测量。
(2)剪拼。
a、学生上台演示。
b、请大家三人小组合作,用剪拼的方法验证其它三角形。
c、师演示。
(3)折拼。
师:有没有别的验证方法?我在电脑里收索到折的方法,请同学们看一看他是怎么折的(课件演示)。
(5)数学小知识。
5、巩固知识。
教师:为什么不是360°?
师:接下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来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吧!
1、看图,求未知角的度数。
2、判断。
3、如果一个都不知道,或只知道1个角,你能知道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吗?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4、求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二十
本人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本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原则,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但碍于教学计划,有的问题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本人的提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多提问”固然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目标--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我们只有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初中数学三角形内角和教案篇二十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7页。
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方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分类,比较熟悉平角等有关知识;能力方面: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量、算、拼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5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