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帮助人们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找到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提炼出关键信息,避免陷入琐碎和泛泛的描述。总结范文是学习和工作中宝贵的参考资料,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借鉴其中的思路和结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一
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集》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因此“叙事”在文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教师的叙事研究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从17世纪起,教育研究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教育事实,目的在于确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把教育科学。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为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不仅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况且,教育叙事研究也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关注日常的教育生活,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探索教育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显然,这种教育叙事的方式,对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1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理论指导法之缺陷,和教育实验法的缺陷。经验总结法的缺陷。
教育叙事研究之所以被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青睐,主要是由于其在一定层面上有效解决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并被当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整个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范式的转型,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兴盛的重要原因。
首先,教育叙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此之前,教育理论研究似乎永远都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专利,教师只是教育研究专家提出的各种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而现在,教育叙事研究让教师们突然发现:原来教育研究离自己并不是那么遥远,它就在自己的身边,只是平常并不把它们当作研究而已。这一发现,给广大中小学教师以极大的信心。从最初的“教学日志”,到如今的个人教育博客,随处可见教育叙事研究所激发起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已经不再满足于纯粹的经验式的描述,开始主动地学习以前令他们望而却步的各种教育学理论知识,然后又通过这些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人教学经验的分析力度。这种良性循环有效地拉近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也拉近了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其次,教育叙事研究是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对一些中学教师教学反思所进行的专门研究中发现:教育叙事研究所提倡的“写教学日志”的方式,对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也主要是采取叙事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有的教师可能对教育叙事研究没有自觉的意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运用着叙事式的反思方式,并把其称作“写教后记”等其他名称。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有自觉意识的教师做起来更为细致周密,思考得更为深入;无自觉意识的教师做起来则比较随意,点到即止。…实际上,如今流行的中小学教师的各类个人教育博客,不过是“教学日志”的进一步发展,是“教学日志”内容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促使教师的教学反思从个体的行为向集体的、合作的行为转化,从而成为培养反思型教师和提高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影响。
2转换,叙事与讲故事,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术语频繁出现在文献中。”客观主义的因果分析和普遍主义的“多中求一”思维方式导致的教育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受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激烈批判。尤其近年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后经验主义、整体情境论等理论观点占据了上风,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受到进一步批判,“草根研究”、“自下而上”的研究、“主位立场”研究等研究方式在“科学文化哲学”的号令下备受青睐。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教育现象分解成若干部分进行“肢解式”的研究,而应注意教育自身的整体性、多样性、偶然性、特殊性、情境性,据此倡导复杂研究范式,强调教育研究中要注意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丰富性、情境性。这些研究范式转换的思潮,都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传播。
3、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和概念。
叙事与叙事研究,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校本研究中教师的叙事。
康纳利和克莱丁宁认为,叙事是基于反思并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制造意义,具有整体主义的品质。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了相似的看法。
3定与实施更加完善和灵活。也有学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专指教师叙事研究,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教育叙事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
目前,研究者广泛使用教育叙事研究去研究教师。而教师或作为研究对象或作为研究者也很乐意接纳这种研究方法,这使得教师叙事研究似乎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代名词。但是,实际上,教育叙事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叙事研究,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现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而且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科学理论。此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考察,教育叙事研究的应用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领域,国家及地区间教育文化传统、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学科领域和教学研究等都可作为叙事研究的教育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将叙事研究法运用于研究教育问题的研究,即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通过运用或分析叙事材料,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并对故事现象或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凡是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类型叙事材料的分析研究都可以称为教育叙事研究。叙述不仅仅是为了解释,而是要寻找故事背后的意义。
生活性,多样性,情节性,反思性,体验性,共享性,教育叙事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为“质的研究”。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分化出两条道路:一条是“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另一条是“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前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自己展开的研究方式,也可以是中小学教师在校外研究者指导下所使用的研究方式;后者主要是大学研究者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或者,以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想法”或中小学教师所提供的文本为“解释”的对象。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要看到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总体特征,不能像规范性的量化研究那样,对其可靠性、有效性及普适性抱以过高的期望,至于具体表述,则各有侧重,这里仅概括其突出的特点。
叙事研究是是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种质性研究方式。“叙事”,人们并不。
4陌生,它同说理、抒情一样,都是人类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方式。在人类久远的时间和广延的空间历史上,叙事与说理、抒情,已经成为人在文化传播中再生的基本动力,它们共同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叙事研究是一种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研究方法。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有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后现代文学理论、现象学、解释学以及现代知识论等。
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教育叙事研究受到很多不同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具有多重面相和多种焦点的特色。现象学、解释学以及后现代理论、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杜威的教育民主与经验主义理论、现代知识论等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其专业化发展,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发掘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深层意义。
5训教师的有效途经,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和方式。
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因此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成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
叙事研究是研究"事"的,研究"故事"、"事件"。教师的叙事研究已非常鲜明地为我们划定了事件的范围:这些"事"是教师之事,这些"故事"是教师的生活"故事";教师叙事研究就是研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所遭遇、所经历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不是转瞬即逝的、不是淡无痕迹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不是若有若无的,它长久地影响着学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课堂、影响着生活。因此,进行教师的叙事研究无论对于教师本人还是对于学生或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从内容上看,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可包括以下几部分:
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停留在空中楼阁的,也不是抽象存在的,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认识、看法、见解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师生的人生。
6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相反,无视学生、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会导致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甚反应、面对学生受到的伤害无动于衷,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和师生关系的对立。教师的叙事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为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我们通过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了解教师的为人修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教师的教育机智,通过教师的语速快慢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通过教师的教学惯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通过教师的衣着装束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师的交往方式了解教师的个人习俗……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教师的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教师的叙事研究延伸就有多长。
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部分。它以童稚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展示了青少年生命的灵动。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离不开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7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更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设定无法预料的勃勃生机。
教师的叙事研究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我们面前时,我们就获取了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从而有可能理解学生所追求、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世界。
1、主题鲜明。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应是生动事例的再现,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题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情。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是“记流水账”,不是简单地把一段时间或一天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这样做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2、思想正确。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教师在写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时,总是要受到一定教育思想的支配,不管是意思到还是没有意思到,教育叙事研究案例总是体现了讲述者一定的教育思想。
如果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受到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支配,那么对于撰写者来说就会步入误区,对于阅读者来说则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误导。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观念保证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方向性、科学性;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的过程中,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揣摩,又将会使得某种教育思想得以内化,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
3、意义深刻。
要求一个故事又意义,也就是让听者听完故事之后,明白某些道理。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了某种关于教育的或人生的道理。
8正懂得讲道理的人从来不直接讲道理,他只讲“事”,让“理”在“事”中,一起构成“事理”。
4、情节生动。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像所有的好故事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当然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须的组成部分。
5、形象感人。
一个故事可以最终简化为一个陈述句:“施事者”(主语)与他的行为或状态(谓语),这两者是故事句法中最基本的两大成分。这表明故事所讲述的归根到底都是人的事,缺少了这一层人本意蕴,故事就不再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中要有“人”,刻画人物要形象、生动、感人。作为一种研究,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不应该是纯客观的记叙,不能只是把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述说清楚。这就是说,仅仅“用事实说话”是不够的,应该融入叙述者个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体验,特别是伴随这种体验、感受而带来的思考、反思。
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使得经验更显得厚重,具有理性的色彩,是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对于叙述者来说,标志着对特定教育教学问题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形成了含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对于故事的阅读者或倾听者来说,他们则能够从这些思考、反思中产生联想、得到启发,联系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相似情境,可能引起读者将叙述者的所作所想与自己在相似情景下的所作所想加以对照,形成与叙述者的一种事实上的交流和对话,于是对某一特定问题有了关注,从而主动地加入到这类问题的有意识地探索与研究当中:在叙述中融入思考、反思,可以体现在叙述文字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实现。其思考、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追问,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某种行为的解释,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的阐述,可以是对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某种困惑的说明,可以是一定教育情境下产生的想法,可以是对日后发生某种类似事情时的设想,等等。
四、如何进行教育叙事研究。
(一)中小学教育叙事应该把握三个原则。
1、唯小不唯大。
切口要小,同时研究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基础,易于操作,不要选择自己陌生的问题。
2、唯实不唯虚。
研究要实用,目的是为了积累指导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智慧,教育叙事的对象也完全指向于教师自身的实践。
3、唯真不唯假。
(二)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
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1、顿悟法。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10(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2、教后反思法。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3、跟踪记叙法(1)明确研究的问题。(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5)追问问题。
4、模仿实践法。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主题实践法。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同伴互助法。
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使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成为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伴互助式教学法应运而生。由于此种学习方法为学生设臵了一系列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环节。
1、确定研究问题。
无庸臵疑,任何研究都要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研究者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既可由理论中推衍出来,也可从过去相关的研究结果中发现进一步需要扩充或修正的研究领域;既可由自己的经验世界中找寻,亦可通过请教别人而获得。
由于历年来国内外所累积的教育研究数量很大,一个研究新手如果需要自己找寻研究题目,可能常有面对庞杂资料而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形;或者,发现的“问题”是“假问题”或无价值的“伪问题”。为了找到有研究价值而且适合自己展开研究活动的问题,不妨先思考自己平常留心、较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入手,在心中有了大概的研究方向后,以此方向引导自己去查阅资料或思考,从而找寻问题。一般而言,研究问题的选定,刚开始时,都只是决定大致的研究方向与范围,逐渐地,经过更仔细的文献阅读以及与他人讨论后,研究问题才会愈来愈精确化,变得明确而可研究。
12些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有哪些问题尚无人研究或缺乏研究,有哪些研究值得进一步修正或扩充。除此之外,文献的研讨还可帮助我们细致地规划整个研究架构,例如该放入哪些研究变项、变项间应探讨的关系为何、宜用何种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文献探讨的结果如何帮助自己解释与讨论研究结果等。
在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当面访谈、使用观察量表进行现场观察、实施测验等等,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排除无关干扰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资料的正确性(效度)与可靠性(信度),另外还需要遵守研究伦理,保护受试者的权益,避免其受到不当的影响。研究活动中搜集来的资料,需要做科学的分析与解释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
在研究中,资料搜集来以后需要经过统计,从而利于应用这些资料做分析。在现代教育研究中,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能够我们简化统计的难度,提高统计和分析的精确度。
3、创作叙事文本。
为了沟通研究结果,让他人也能分享研究发现,撰写报告成为研究历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研究报告是一种规范文体,其撰写必须依循严格的规范要求,要有严谨的结构(一般由绪论、文献探讨、研究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与建议构成),前后一贯的逻辑,文字上要追求通俗易懂、清楚明了。
在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时,往往采用深描的写作方式。深描即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在叙事研究的报告文本中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日记、某位学科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评价,隐藏在学校建筑中的语言,等等。这种深描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情趣。
13个案的教育意义,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对教育个案、教育故事的理解还给阅读者和倾听者,是对阅读者和倾听者的信任。这样说也意味着,对教育故事或教育个案进行过度的解释、分析,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不尊重。
开展教育教学叙事研究,能让教师们养成了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笔耕习惯,时时处处把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最大的改变是,老师的眼里、心里都是学生了。这其实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教育叙事与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实践是教育叙事的基础,教育实践不仅为教育叙事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教育实践本身就是教育叙事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以说,没有教育实践,就没有教育叙事。另一方面,教育叙事对教育实践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叙事。能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行为。
叙事的前提是做事,叙事实质上就是在研究做事。教育叙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教育事件的透视来探讨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行为,提高教育行为的效果。
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些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些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对这些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反思,就不能发现隐藏在自己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就不能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当然也就谈不上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以后的教育行为。
教育叙事就是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过程。“教育叙事也就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通过教育叙事。教师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学的真实情况。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叙事大多是叙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的事件,既是对自己教学实践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反思。在叙事中,通过观察、访谈、收集资料、录像、回忆等手段,教师可以重新进入事件发生的情景中,把那些当时容易忽视的,但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细节定格和放大,并进行仔细的审视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能发现一些平时不能发现的问题,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新的想法,从而能进一步认识自己教育教学的真实面貌。
值得指出的是,教育叙事不是一种“放映式”的故事叙述,而是需要叙事者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叙事,需要从某种理论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需要从平常的教育事件中来透视某些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总之,要求叙事者用研究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中认识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这与教师在平时所谓的教学工作总结截然不同。
3、教育叙事与教师个人教育理论及教育科研。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教育叙事关注的是实践,叙述的是生动形象的教育故事,那么与教师的教育理论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什么是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知识体系之中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怎样运用个人教育理论的?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经历而产生的对教育的看法,是对教育问题的个人解读。教师的个人理论产生于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引发个人教育行为的根本因素。所以说,教师的个人教育理论实际上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师教育观念或教育信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每一位拥有一定教育经历的教师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驱使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会有自己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独特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教师都拥有个人的教育理论。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二
提
纲
这次学习教育专题研讨,重点是围绕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展开的。今天研讨的主题是“讲规矩、有纪律”和“讲道德、有品行”。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认为,规矩纪律属依规治党的范畴,道德品行属以德治党的范畴。我们党历来强调,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有机统一。纪律是外在的约束,道德是内在的规范。纪律是“底线”,道德是“高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纪律和道德都有其独特地位和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不可偏颇,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相补充,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3/6变,时刻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从点滴之处筑牢清廉防线。
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道德标准。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时刻把道德作为衡量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尺度,以良好的道德品行感染群众、引领群众,用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力量赢得人心、成就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章党规的有关要求,为党员干部划出了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积极践行,用实际行动修好这门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一要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决定是非观。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是非观扭曲,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立场摇摆,这是价值观不纯的重要反映,因此也就在理想、信念、干事创业上提不起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感召群众、引领风尚。作为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自觉地提高道德素质,以党员干部的道德人格力量来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二要当好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带头弘扬者。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我们党信仰和道德力量的集中体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栖霞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多年来党员干部带领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物质条件的改善,部分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薄、贪图享乐的情绪有所滋长,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遇到的矛盾和困难,不再像过去那样去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长此以往我们的事业就成了无水之源。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倍加珍惜前辈们创造的良好条件,经常想到干事创业的艰辛和不易,经常想到广大人民的需求和期盼,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三要当好优良家风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家风是道德文化在家庭中的直接反映。走好从政路、必先正家风,家风正才能政风清。共产党人是讲感情的,关爱家庭、关心亲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正确看待亲情,关爱什么、怎么关爱,需要认真思考、严肃对待。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5/6很多出问题的干部都是因为拉不开情面,手中权力被家人利用、被朋友借用,最终不但毁掉了前程,也毁掉了家庭。做干部的时间长了,可能因为自己坚持原则,朋友会少一些,亲戚走动也会少一些,即使这样也不能放松,正确认识“严是爱、宽是害”的利害关系,在亲情里面有底线、感情面前有原则,绝不能为情所累、为情所伤、为情所误。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三
2011-4-27。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目的就是要在抓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共识,在抓好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增光。
首先,我对本届毕业班和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我们能根据毕业班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制定落实教育教学补救措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班的语文平均分严重低于片区平均分;通过对比优生率和差生率,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低分率过高;我们可以看出造成我们毕业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培育优生和转化差生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我们学校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够正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纪律性、自觉性不强,良好的学习风气还未形成。
1)通过前阶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理解和识记重要的知识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抄袭他人作业,应付老师检查。
2)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纪律性、自觉性不强,未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作为一名科任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科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风。
其次,我将从这几方面着手,加强对毕业班教育教学管理:
1、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
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当然,还要多从方法上指导阅读方法。
3、在写作指导上仍应多下功夫。
随时引导督促学生动笔写一点,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一些,多进行习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习惯。
4、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我相信,通过我们六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六年级的语文成绩一定会进一步的提高。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各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毕业班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倍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感谢领导们的关心与厚爱,给了我这个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的平台。下面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就我班的一些情况,谈几点想法与计划。
现在,我对我班一些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本班生源结构复杂,不易管理。本班的学生来自正达村、丹岩村、高层村,甚至是外省的。由于地方的差异,学生的行为及学习情况有些不同,这给班级的管理及组织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本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从五年级的各个学科的成绩上看,本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本班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业班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这无疑给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又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三、语数英三科都是“新老师”。所谓“新”就是我们都是第一次接手这个班级的教学,学生与老师之间要有一定时间的“磨合”。况且,我和英语老师又是第一次接手六年级的教学,我们的教学经验还有所欠缺,还需不断的学习跟摸索,这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要让本班的教学走上正轨还需一段时间。对于“分秒必争”的毕业班来说,又是一大问题。
四、本班的寄宿生较多,有利于培优辅差。本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寄宿生,晚上学生都有晚自修。相对于其他学校,这是我班一大优势,因为这有利于培优辅差。
接下来,针对本班的基本情况及我将如何开展毕业班工作,谈谈我以后的一些想法和计划。
一、加强师生交流,缩短磨合时间。
在课堂上多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外多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学习。努力缩短磨合期,尽早进入正常的学习、教学状态。
二、加强自身学习,虚心求教,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毕业班的教学对于新老师成长是一个炼机会,也是一次新的挑战。特别是从未经手毕业班的我。对于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我的教学经验还是有所欠缺,所以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希望自己能努力做到最好。
三、发挥“寄宿生”的优势,努力“培优辅差”。
寄宿生间长,学习时间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情绪稳定,学习氛围浓郁,规范集体管理。
针对这些特点,我采取的措施是:
1、加强作业的检查,当面批改当面指导。
2、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3、加大练习量,并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学习、采取“一帮一”的学习方式。
四、适时测验,提高应试能力。
测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另外通过测试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一知识的欠缺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进行的初步总结,如有欠佳之处或建议,请大家批评指出。随着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会适时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策略,努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对本届毕业班工作谈几点想法。
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一、本班共有58个学生,由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兴趣和爱好等不同,这给班级的管理及组织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本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从五年级的各个学科的成绩上看,本班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本班大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存在许多问题。毕业班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这无疑给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又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具体做法:
一、加强师生交流。
在课堂上多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外多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学习。尽早进入正常的学习、教学状态。
二、加强自身学习,虚心求教,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毕业班的教学。我认为重点还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抓实从字词句,汉语拼音,多音字,关联词等多主面去,值得注意的特别是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历年来都是一个难点,学生考试时失分较多。
三、
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努力“培优辅差”。
1、加强作业的检查,当面批改当面指导。
2、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3、加大练习量,并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学习、采取“一帮一”的学习方式。
四、适时测验,提高应试能力。
测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另外通过测试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一知识的欠缺以及与其他同学的1。
差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对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进行的初步。
总结。
请大家批评指出。随着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会适时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策略努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学习交流,非常荣幸,领导安排我作教学教研方面的经验介绍,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谈,在教学教研方面我还在学习期间,很多在座的比我搞得好得多、丰富的多。所以内心非常惶恐,写了点文字,很粗糙,谈不上经验,请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从事物理教学几年,发现有好多同学不会学物理,怕学物理。他们老是感觉到物理难,我也常常感觉力不从心,觉得累。我常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怎样尽可能的教好物理呢?下面我就物理学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置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因材施教。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物理有很多的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每一个都很重要,我们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掌握并加以应用的。靠死记硬背,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但大多数同学就不行。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学科的特点,解题时尽可能多的画图来讲解,并不时穿插一些俗语。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对题意、规律、定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也要求学生学会画图。经过几年的探索,学生对此反响很好,称此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也有利于基本概念、规律、定律、定理的掌握。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
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6、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学生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学生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忽视的。
总之,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实施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制定全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较快的适应教材以及学生的变化,做个适应发展的教育者。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创新,并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能力。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七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本届毕业班工作,目的就是要在抓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共识,在抓好毕业班工作方面形成合力,从而提高毕业班的教育。
教学。
质量,为学校增光。
首先,我对我班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1、我们班的平均分比片区平均分低,通过对比优生率和差生率,我看出我班的优生率较低和差生率过高;这是造成我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我在培育优生和转化差生方面做得不够好,影响了我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够正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纪律性、自觉性不强,良好的学习风气还未形成。通过前阶段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理解和识记重要的知识内容,甚至有部分学生抄袭他人作业,应付老师检查。这就要求我要改变教学方法,提出更合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将更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出改变:
(一)加强管理。
(1)强化目标管理:教师学生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努力为之奋斗。有目标就会有压力,有了压力就会产生动力,再加上踏踏实实的行动,就会获得理想的结果。我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目标管理为重点,开展好班上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我将要求学生细化自己的学习目标,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月、每一周、每一日甚至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强化“今日事、今日毕”的观念。
(2)加强班级管理: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
(3)引导家长形成合力:紧紧依靠家长,科学引导家长,利用好家长这个特殊的外力。
(二)分层推进。
(1)培养尖子生。
(2)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提高全班的学习积极性。
(三)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是考试制胜的法宝,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要时刻关注考试走向,关注教研动态,广泛收集信息,学会筛选高质量的习题。在训练上力求三度:力求广度,知识覆盖面要广,思维空间要广;挖掘深度,在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内挖掘,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挖掘深度;适当降低难度,不搞偏题、怪题难题,少搞大型综合题。要做到低起点、重基础、宽覆盖。
(四)优化课堂。
抓好备课关,抓好上课关;结合学生实际,重视方法研究,抓好学生学法指导关。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对于辅优补差学生做到“四有先”:课堂提问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课外辅导优先、家庭访问优先;“五跟踪”:思想跟踪、课堂跟踪、作业跟踪、测试跟踪、学法跟踪。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有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这隆重而又热烈的场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感到十分荣幸和激动。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我们职业技术学院有着五十四年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近年来,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学院三个校区之一的临潼医学校区,校园南北东西绿树成荫,中心园林内亭台古朴,人工湖畔垂柳依依、婀娜多姿,绿地草坪,花树成林,景色优美,引人入胜。这里校舍明亮、环境整洁,学术浓厚、师生和谐,正是你们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你们将感受到我校老中青教师那刻苦钻研、敬业乐教的崇高精神;在这里,你们将领略到教学名师那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大师风范。良好的师资队伍,一定会坚定同学们明日成才的信心。
入校以来,你们接受了严格的军训。相信通过艰苦训练,让你们变得更加坚毅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给了你们人生中又一个新的起点。踏上大学生活的旅途,你们也一定希望自己能在这片天空、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全体新同学,珍惜学校、社会和父母为你们创造的良好学习条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担负起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未来的三年乃至五年的大学生活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科大学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一个名副其实。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九
《提高英语成绩从背单词开始》。
理科二校教师万红元。
一、不能急于求成,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效率不高。也许有人想一天背100个以上的单词,更没想过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背完高考甚至四.六级的词汇。由于课内学到什么单词就记忆什么单词,课外积累的词汇少,如果下决心去记忆单词而对庞大的词汇觉得无所下手,要不怕单词多长,通过不断积累,不断的摸索方法,不断的请教别人,不断的总结,掌握一套背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
二、背单词不是不停的抄单词,那不是明智的记单词方法,背单词一定要分析单词,把单词按照音节的不同分开记忆,再组合在一起,这样字母组合也记住了,音节也记住了。
三、背单词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形词陌路(这一相关的单词,即使你见过也认不出来,脑海里没有一点印象)。似曾相识(这个单词我在哪见过,就是没法说出来准确的意思)。一见如故(一看到这个单词,就能够想起他是什么意思,但不是特别熟悉。)刻骨铭心(不知道单词的精确意思不能熟练的应用科学的背单词一定要遵循人类普遍的记忆规律,按照这四个阶段,逐步升入)。
四、第一次背单词时,自己定下标准,但不要太高,应该遵从人脑本身的记忆规律,只要见到单词能认出来就可以了,过高的标准只能增加记忆的负担,降低学习效率,丧失信心,有百害而无一利,也就是说单词外观特征和中文释义——外观特征包括:单词的长短,起始字母,特征等等,而其他如例句,同义词要坚信自如和单词混熟了,即使你不要抄写也能够记住它的意思。这样要做以下几点:
这一记忆的质量:如果记忆不老返过来会影响了单词的进度,因为如果记不住背单词再快也没用,按照一些恰到好处的时间来做点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也就是不断的重复。早上背过的的单词,临睡前再看一遍,第二天在背新单词之前,再把前一天的单词熟悉一遍,第三天背新单词之前,再把前两天的熟悉一遍,如此往复根据需要不断重复。
要做到更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采用以下六个方法:
第一:在每一次复习中,切不可放任自己偷懒,应该遮住中文释义的试图回忆这个单词的意思,从记忆的规律来讲试图回忆是简单的重复学习更为积极的过程,可以是记忆知识的过程中更为专心,因为每次复习都是一次小小的测试,为了下次复习是想起这个单词的意思,要求集中精力去背。第二:及时做好标记,有的单词复习了好久,可下次看它时还是不能迅速的反映出它的意思,这时候我们应该在它旁边打上记号,玩的次数越多,这样以后复习的时候可以针对记号多的单词,把它作为重点复习对象,也就是说,你真心用在背单词,你的单词书上应该画满记号,如果有的单词总是忘,这时候就要把单词抄在一个小本子上,闲的时候就拿出来看,总会有背会的一天。
第三:跳出单词表,灵活的应用,打乱每次记忆的固定顺序,时而从前往后,时而从后往前,甚至可以挑着背,会发现许多易混单词从为避免单词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干扰。第四:区分易混单词:许多易混单词,那一区分先熟悉就先记其中一个单词,等到对这个单词掌握的差不多了,再去背与之对应的易混单词,时间长了就能记下来。第五:不要迷信词根词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和各种花哨的记忆法,只有一种方法死记硬背,只有这样重复不断背熟的才单词,才能建立长久的,直观的记忆。第六:通过发音记单词,再重复的过程中,可以读出声音,也会是把单词念出来很重要,原因只有一个,记住发音的单词,永远不会忘记。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言,物理学的实用性变得尤为突出,对于一线教学的物理课教师更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的建设外,还应该加强物理试验室建设,让学生学习物理,感知物理,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加强教学上开拓思维,谋求创新。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个人的。
心得体会。
供一起探讨。
1引言。
单纯的依赖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单一,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本位,进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2加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对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更新模式,要求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知物理现象。教师教学中尝试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实质是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疑惑、惊奇、探知的情感,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2.1引入新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好的开端引入新课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新颖的物理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摆脱学习上的迷惑与困境(学习无目的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串并连电路”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链接,用串并连开关体会小灯泡的开关,并接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实验的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串并连电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3。
2.2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对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设计,提供学生学习探知真理的必要材料,引导学生想问题、导方法、出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知识和一般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问:“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不会下沉,铁球会下沉呢?”学生必然会回答:“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么,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这时很多同学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情境下,将浮力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进行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知自然现象的规律”
初中物理学科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每章、每节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实物和现象的引入,学生能感知物理现象在身边的切实存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出帮助和指导,对最后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走进物理的一门科目,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物理、学习物。
2/3。
理知识,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文结合实际,潜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情境创设等方面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相信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3/3。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一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
在新世纪,教育的本质在于拓展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品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以使他们人生幸福、生活康宁,最终达到社会昌明的人类理想,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宗旨都在诠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这四个字强调的是“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落脚点;“每一位学生”突出的是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教育教学中被轻视被忽视乃至被漠视的边缘人;“发展”指的是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在学科中落实在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上。就拿语文课程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旗帜鲜明地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点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具备这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底蕴修养。
让教育在爱中行走。
没有对事业的挚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正如罗素所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爱是一种力量,正如但丁所说:“爱推动这日月星辰的运行。”爱是教育的密码,正如雪莱所说:“道德教育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进一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这是夏丐尊的诊断。丹尼尔科顿姆在《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文中有过这样一段深刻形象的话语“没有爱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些愚蠢的话,他们的智慧就像一只空手套,他们的学问和智慧让美好高尚的思想退化,让所有年轻的花朵腐朽凋谢’,成人们也不过是‘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衣服。’”我们说,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空手套,教育应该在爱中行走,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的快乐幸福,用爱生成儿童的坚强、勇敢与感恩,用爱生成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学时,当我们用鼓励的眼神、温暖的微笑和亲切的爱抚,去激励去唤醒去鼓舞学生,我们的学生便会从我们的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而这种信心和力量则往往会转化成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超越,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我相信,在坐的各位老师在这方面一定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和感受。
几年前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名叫吴蓓蓓。蓓蓓父母原本都在武汉工作,可在她还没上学的时候,妈妈因迷恋上法轮功,弃家不顾,整天练习法轮功,正经班儿也不上,后来竟然跳楼殉法了。这给蓓蓓幼小的心灵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蓓蓓爸爸只好把小蓓蓓送回黄梅老家上学。第一次看到蓓蓓,她那双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抑郁眼神深深扎着我的心,让人有种说不出的疼痛。小小年纪竟流露出如此的神情,不能不让人心疼。有意无意,我总会注意到她。在她上课畏缩时,我会轻轻走过去,有时会不经意地抚摸一下她的头,有时会俯下去低声鼓励她。课间休息,她一个人默默地发呆时,我便走过去蹲下来和她聊上几句。直到有一次,我惊喜地发现了她正踌躇着低低地举起了手,我亲切地点起了她,待她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带头和同学们为她鼓起掌来。很快,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尤其富于想象,读起书来绘声绘色,于是我常让她当大家的小老师,范读课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小蓓蓓融入到了伙伴们中间,融进了班集体,变得活泼开朗了,刚进班时的那个忧郁自闭的小女孩不见了。
也许对于教师而言,这一个“个别生”只是整个班集体中的某个小小分子,可以忽视,可是,对于这一个学生和他背后的家庭而言,这个被忽视被无视的却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和对未来的期盼。其实,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五个字着重强调的就是这些个有性格缺陷或发展相对滞后的“潜能生”。当我们真正用爱的眼神去凝望,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爱赋予了我们的目光一种神奇的穿透力,使我们能看见这些孩子身上潜在的正待我们开掘的能量。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可以造就,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小学教育是人生旅程的起步,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古人将这一阶段教育视为“童蒙养正”,印度诗人泰格尔说:“播种希望,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生命”。这一切要靠爱心作为基础,真爱方能润物无声。
要让教育能真正在爱中行走,还得有一颗童心。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
对此,先生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去打德国一样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鞑,连做梦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一个伟大的教育者,对儿童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细腻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们只能说,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真诚博大的爱心同时又是一颗纯洁无暇的童心。从某种意义上讲,童心决定着爱心,因为童心教给了我们怎样去爱我们的孩子,教给了我们怎样依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去创造性地去促进孩子生命和谐快乐成长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有爱的情感,更要有爱的智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让我们找寻到这弥足珍贵的童心,让教育在爱中行走地更挺拔更稳健!
让成长在探究中茁壮。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没有学生自主的或主动的学习,“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成。有关主动学习最好的教育隐喻就是“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然后是跌跌撞撞,再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走路只能自己走,不能由别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是成长路上的酸甜苦辣,是成长路上弥足珍贵的生命体验。叶圣陶在给教师的信中提出:“教学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是学习的终极追求,也只有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才算是真正的学习。正因为如此,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则指的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李政道说过:“求学问,须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而哈佛人也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激发引导我们的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应是我们教师的终极使命和最高的境界追求。
在一次语文教学视导中,我随堂上了一节阅读课,课题是第七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当时听我课的是教研室黄主任。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我”惊喜地钓起了一只漂亮的大鲈鱼,可父亲竟然让我亲手把它放入了湖中,可也就是这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是个难点。针对我班学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的特点,我设计了“读中发现质疑问难——读中探究释疑解惑——读中对话体会感悟”的教学思路。说实话,课前仅只有一个大致的教学框架,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很清楚,课堂不确定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因为时间原因,也确实没能做好精心的预设,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流程也不十分清晰。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二
一位诗人曾说:“谁要想永骑成功之马,谁就必须攥紧自信的长鞭。”在工作中,我们要取得成功,自信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学习上,学生要学业进步,自信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老生常谈,却又常被我们忽略的条件。
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任自己。别人能,我也同样能,而且我能做得更好。自信是一个人的脊梁,是无畏的气概。一个人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但不能没有自信。自信是动力,是力量,它提供给生命的不只是一种依托,一种凭借,一种支撑,而是永远的充实,永远的能量,永远的精神动力。告诉自己:我行,我一定行!师生充分的自信将激活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下面浅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自信开辟课堂合作的新天地。
一、给予慷慨地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
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并不反对,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那样的人要有很强的能力;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而对于那些极少甚至从未体会过成功有什么感受的人来说,我觉得“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更有广泛的意义。一次成功的体验,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这种意念和力量便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动力源泉。
我班有一学生小权,上课听得很入神,为什么语文测试成绩总徘徊在及格线上,更多的是不及格现象。一开始,我还简单地认为可能是智力存在差异吧,因为家长也是这样的定向思维。我也曾经尝试过在课余指导他默写一首古诗,好不容易他把古诗背下来了,但当我去取原稿纸给他默写时,他却没办法把古诗默写下来。哎,真让人头疼。
但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肯定也一样的痛苦。于是,明知道他是不行的,但不能不给予他希望的自信。于是,每节语文课前,我都跟他说:“你能行的!加油!”每当遇到疑惑处,我都投以鼓励的眼神。
整整一个学期,我坚持每天给予小权进步的自信,尽管他的进步是微小的,但就是每天这慷慨的鼓励,让他的语文成绩从原来约60分变成了现在80多分,不仅如此,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学习的自信。
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上我采取了不同激励方法,让学生想学,自信地学,让班里每位同学都去尝试获“a”的感觉。
二、创设机会,让不同个体在合作研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应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明确目的的共同学习过程。研究性阅读是个体自主阅读与群体合作的结合,着眼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研究,让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通过合作构成“七彩虹”,让不同个体在合作研读中都能找到体验成功的机会。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主要任务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研究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合作研究的自信,创设机会,让不同个体在研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但在必要时,我也要参与问题论坛的及时点拨。
(一)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合作研读的魅力。
良好的激励机制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构建合作研读的课堂教学之前,我跟学生约定俗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1)抄写作业机制。在交流汇报生字词听写比赛中,由老师挑选小组代表参加,小组代表听写全对的,全小组同学就不留抄写生字的晚课作业;如果听写出现错误的,全小组同学就留抄写生字2次的晚课作业。(2)加分机制。设置每位同学的阅读底分为50分,在集体汇报交流中,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主持交流,要求人人参与,凡是声音响亮,充满自信交流所思所想的同学每次就可以加分,3—5分不等。
良好的“激励”机制,大大增强了合作研读的魅力。
(二)还合作研读的真面目,觅自信之源。
传统的“合作”受教师“主体”的影响,往往重形式——合作小组,轻本质——合作质量。因此,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就并不奇怪:合作小组正在进入合作研读状态,但耳畔传来的却是教师的“啪、啪、啪”的要求停止的拍掌声。其实合作研读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各成员千差万别,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认识发展状况也就不同。“合作研读”是让每一个成员之间积极主动地阅读、探索、分析、补充、归纳的过程,必须有一定的时空保证。
记忆生字词;为了能获得上台主持交流的机会,各四人小组便争取时间把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交流探索,并逐一去分析、补充,然后共同设计文章的板书内容,最后由组长安排各成员汇报的内容。
在这过程中,我便马不停蹄地巡视各小组研读的情况,遇到有困惑的小组,并及时上前指导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研读的自信。
在这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动人的一幕:理解能力强的同学主动、耐心地去帮助小组内学习能力不强的同学记忆生字词或帮助分析疑惑之处,大大提高了小组成员交流的自信,使人深深感受到和谐奋进之美。
以小组为单位诱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的能力学习新知,这样,既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在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设合作交流舞台,提高学生交流的自信。
在各四人小组充分研读后,我便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舞台,提高学生交流的自信。在这过程中,我从不吝啬给予学生争论的机会,还积极充当交流的评委和点拨艺术家。
先请一四人小组上台主持交流,然后由评委请各组代表进行生字词过关比赛,并进行打分,决定是否要留抄写生词晚课作业;再由台上的四人小组就话题论坛内容进行逐题汇报,台下的同学如果有不同意见的,便及时举手发问或发表建议,遇到意见分歧处,学生往往争论不休,直到主持人要求评委裁决时,我便充当点拨艺术家,进行及时的点拨,给予参考。凡参与汇报和争论的同学,我都在阅读底分上给他们加5分,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交流的自信。
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时,学生就“人”字形铁路如何设计发生了争议,到了下课时间,即使老师喊了“下课”,学生还是喋喋不休,也不情愿下课,大家围到讲台上,要求老师讲解。为了满足大家的求知欲,我用红色的粉笔把“人”字的“撇”与“捺”交叉点以上的小“撇”延长了一下,便离开了。
在第二节交流课上,学生便轻易地说明了“人”字铁路的设计及其好处。这样的交流舞台,这种师生亲密无间的合作,生生之间互助互爱的合作,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自信奋进的美。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的抱负层次是与成功体验成正比例的,成功体验越多,抱负越大,期望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因此,我们教师要慷慨地倾注爱心,帮学生建立自信,创设体验成功机会,让成功增强他们奋进的自信。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三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坐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听了刚才各位的发言,我不禁被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教育理论所感染。下面我只是撷取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谈一点浅薄的体会和见解。“让爱实现幸福教育”。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打造具有幸福感的校园、最具幸福感的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和教师群体。在我看来“幸福教育”就是学生追求幸福,教师体会幸福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幸福教育”那?在物质条件、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成长出现了严重的“三大三小”现象:
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或许孩子不幸福是教育最大的失败。记得陶行知老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如果我们的。
教学。
中能够实现这六大解放,就能让学生好奇地问、自信地想、大胆地说、尽情地体验!那么他们受教育的过程一定是幸福的,他们一定可以获得凝望世界的明眸,追求理想的激情和尝试成功的勇气。所以,我们的职责就是去给学生一个“幸福教育”的过程。
记得一位学生在他的毕业留言里这样写到:“我若是ceo,您就是ceo的老师。我若是总统,您就是总统的老师。不管我将来人生的路将是怎样,我都会永远爱您,老师!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美好情感。我觉得这份情感很神圣,也能感觉到这名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幸福的。这让我不禁思考:用什么能实现我们的幸福教育那?唯有一个字:爱!是啊,做一名被学生爱戴的教师,是一份多么荣耀的职业啊!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说:“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走向屋里,奇怪的是智慧和成功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回答说:“我们都是爱,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我们应把师爱均匀的洒向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有爱的雨露、爱的阳光。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的热爱。”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基石。没有了这一点,其它一切都是空谈,即使有点成就,那肯定也是暂时的。
当然,实现幸福教育光有爱是不够的,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去实施幸福教育:一是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二是教给学生“一生幸福”的本领。满足学生“当下幸福”的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氛围,让学生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
2、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感交流的美好。
3、搭建平台,让学生互动感受成功的愉悦。
4、减负提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给学生“幸福一生”的本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良好习惯,打好幸福一生的基础。2.磨练坚强意志,体会社会责任的神圣。3.陶冶优秀品性,体验付出的快乐。
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就是我们老师体会幸福的过,有一些感受我想只有为人师者才能经历。也许我不是诗人,但我可以培育出诗人;也许我不是画家,但我可以培养出画家;也许我不是政治家,但我可以培养出政治家。我觉得这就是师魂,是教师的幸福。诚然,我们教师的付出很多,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总会有一种心理不平衡的感觉,这时我们更需要一种好的心态。总之,我认为我们青年教师对待工作要有初恋般的情怀,走进课堂要有主持人的风采,组织互动要像东北二人转演员般的“有才”,赶超时代潮流的速度要比专业狗仔队还快,对待享受最好有点茫然的老年痴呆!你同意吗?为了我们的幸福,开始我们的幸福教育吧!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发展,不断创新,关注教学细节,打造丹东一中特色,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工作重点。
“关注教学细节,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
三、
工作要点。
1、建立和完善丹东一中青年教师微信群和qq群建设,促进青年教师的交流和成长,大家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研究会的新的动态和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
3、印发“青年教师之家”会刊,主要收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成果,感想体会,和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本学期出2-3期)。
4、上学期的各个小组的课题全部结题。
时间:10月份。
6、继续对我校的青年教师进行电视白班多媒体培训,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时间:10月11月。
7、班级管理论坛。
主题:邀请学校学生处领导和我校的优秀班主任讲座,促进青年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时间:11月。
8、举办一次青年教师体育活动同。
9、整理。
总结。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工作,评选优秀会员。并入学校年末表彰大会。
时间:12月。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五
就现在我们农村而言,尤其小学却没有全职体育教师,教师工作比较单一,学校安排体育课过于应付不得不上,即使上了也不能与重要学科同等对待,更有些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蹦蹦跳跳而已,只要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在操场上随便玩,致使每个星期课时都在20节课左右,还不包括课间操,早晚训练,很多教师精神上和身体都支撑不住,造成体育课“放羊”。
二:对全职体育教师重视不够。
当前我镇连标准200米煤渣跑道都没有,更何况我们农村,基本都是沙土,遇到刮风下雨体育课教学难以设施,如果一场大雨过后,基本这一个星期体育课就泡汤了。由于经济条件困难,连一个普通用水泥铺的篮球场都没有。现在的体育器材,在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器材老化导致器材严重缺损,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很大,使体育教学内容难以落实。
五:家长不重视,技术难推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涨,孩子营养几乎超标,身体素质大打折扣,学校胖子很多,而且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小学没有体育测试,因跟文化课考试成绩没有关系而被家长忽略,只要提到上体育课,孩子稍微累点,家长就会光临学校,说身体不舒服之类种种理由。在家长眼里体育课就是玩,不需要技术,而且考大学不考体育,在家长思想里,就是只要学习好,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在社会就要立足之地。有的家长当着体育老师的面就说,“在农村体育再好,还能进国家队啊!也只能是练出个好身体将来照样修理地球去,学习不好,什么都是浮云”。像以前学过的前滚翻倒立,技术性跑之类的运动项目现在只能说说而已。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实后的状态,并非是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但是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和学校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提高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工作的重点之一。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六
说明:学生可以在提供的参考题目以外自拟题目完成学习报告,学习报告不少于1500字,成绩合格获得《教师专题讲座》学分。
参考题目。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刘晓明。
二、《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和教育策略》刘晓明。
三、《学校主题教育设计》石艳。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问题与选择》赵刚。
五、《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孙立权。
六、《学校事故的归责与安全管理》曲正伟。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及调节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倦怠,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情境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首先,职业倦怠是长期工作压力作用的结果。倦怠是与压力、紧张密切相关的概念。职业心理学将压力看作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包括对威胁的感知和相应的身心反应:紧张则是压力导致的消极后果之一,即对努力无效应付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如自我评价降低、挫折、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心不在焉、工作绩效降低等;而如果紧张状况持续发展,所产生的更严重的紧张状态就是倦怠。
其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这三个方面。情绪耗竭是倦怠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它的特征是缺乏活力,有一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此外,情绪耗竭经常伴随着挫折、紧张,因而教师会在心理层面上认为无法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第二个维度,去人性化的特征是视其服务对象(学生)为“物”,而不是“人”,倾向于采用冷漠的心态对待同事或学生。成就感低落的特征是教师倾向于对自身产生负面的评价.感觉无助以及自尊心消失。教师因此而工作能力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以消极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低。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而且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学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2、教学兴趣转移:往往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教师职业自豪感。
3、降低成就感: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衰竭和性格改变,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原因。
(一)教师个人原因。
1、心理定位不准确。
刚工作时激情高涨几年过去激情减弱甚至情绪低落。这说明开始心理定位就不准确导致有点挫折就迷漫没了方向。例如这样一封信:我叫肖华,是一名高中教师,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工作没有激情,生活懒懒散散的,做事有气无力,感觉工作乏味,天天就是备课、讲课、改练习,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上课睡大觉,你管他他说你干涉自由;他要谈恋爱,你批评他他说是个性需要。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难以燃烧,身心疲惫,慢慢变得漠然了、得过且过了。
2、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
大量的备课、批改作业、自习辅导、各种阶段质量检测等,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甚至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较的,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深夜才能够得到休息,这种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教育部上半年调查后,统一了学生在学校时间上限。甚至各级地方也出台类似文件跟风,但地方学校却少有执行。
3、长时间付出,心理得不到休整.脑力体力劳动不协调。
日本学者佐藤所说,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教师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宣告结束。教师的工作无明显周期,需长时间投入,这样必然造成心力憔悴。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本职工作老师整天致力于如何教学而疏忽了体育锻炼,致使脑力与体力不能够平衡发展。
4、长时间忙于教学疏于学习,个人师德修养的丢失,没有成就感。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新的思想观念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的基本特性,每一个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积极学习,则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职业的反从进入师范时开始,师德教育中就反复讲教师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但一些教师没有把它当作人生追求,而是乐于和别人比物质。和以前同学社会上其他的有钱有地位人比造成心理失衡。所以在教师收入不高的今天很容易迷失自我,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教师老是抱怨工作累收入少。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但工作成绩不易被人看到,导致教师失望心理产生。没有更多教师成功的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良心理示范作用也是巨大的.周围成员对工作的冷漠、淡然、互相影响造成职业倦怠。
(二)组织根源(学校)。
1、管理不民主,管理不规范。
民主管理好处太多了,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人人有主人翁责任感,最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可是由于利益驱动,学校大部分都搞一人堂。在这种环境中一把手就是皇帝,人性扭曲。在学校的组织结构方面,科室制组织结构使教师的专业角色受到挑战,减少了其自主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使得整个学校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正逐年加大。除了应付学生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它事务等着教师去做。
2、考评机制不合理不能创造更多施展才能平台。
3、家长、社会的不理解。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独立性,无法全部由教师来控制。
政府不了解学校动向,对学校要求多服务少。
总之,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他们的心情及对生活的态度都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倦怠的教师丧失进取心,吃老本,学科知识不足,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倦怠的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心,也没有耐心,对工作敷衍了事,视学生为宣泄对象,甚至体罚学生。再者,倦怠的教师缺乏爱心,对学生的成长不能给予必要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严重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教师承担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任务,而倦怠的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不仅从个体上影响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从总体上对学校的发展,乃至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可能还会置教学任务不顾,把对社会的不满带进课堂,宣讲自己对社会的消极看法,甚至把这种不良的言行、思想、看法灌输给学生,由此波及到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心理学著名的"踢猫效应"就揭示出恶劣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和传播的。所以,教师的职业倦怠,其不良影响绝不仅仅止于学生,也绝不仅仅止于学校和家庭,最终势必走向社会。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1、正视工作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2、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3、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说到如何避免职业倦怠,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
从国家社会角度来讲,我们需要从政策上保护教师们的合法权益,关注教师们的经济生活,家庭生活,注重教师的再教育工作。从国家到地方建立一种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必须为老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稳定的环境,让教师们能不受其他一些非教学因素的影响,而让他们安心与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应该尊重我们的老师,为教师们谋福利,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为教师们的自我提升提供条件和一定的资金支持。此外还要注意不断提高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奖励机制,对于那些爱岗敬业的教师适时的做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表扬和鼓励。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在我看来避免职业倦怠从根本的就是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如果我们的人民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那职业倦怠是不可能发生的。以下是教师们可以用于调节职业倦怠的一些策略:
(1)教师们必须随时从自己的工作中反思自己取得的成就,时刻回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学生们,孩子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不断让自己找到从事这份工作的成就感。
(2)活到老学到老,教师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这样随着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这样无形当中能不断增加自己的职业信心。
(3)教师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结束了一天活一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后能给自己提供各种放松娱乐的方式,为自己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能量。
(4)作为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民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的各项问题。学生们基本都很年少,在他们成长的这一阶段,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容易冲动鲁莽,是他们成长中正常的心理特质。老师们如果以理解的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就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苦恼,或因为这些问题和学生产生一些不愉快,师生关系好了,那为我们的教学就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定和谐的环境,能够在无形中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师生们都能够各得其乐,在愉快的氛围中过着每一天。
(5)增强社交能力,教师们除了上好自己的课之外,还应不断与同事交流,发展人际关系。卡耐基说过,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占85%,这充分说明人际关系相当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来满足彼此之间的心理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人,以诚信待人,才能受人欢迎。通过与人的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避免职业倦怠需要我们的社会,国家,学校以及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但从哲学上说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有效的克服职业倦怠关键还是在我们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专题发言篇十七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和较好的评价体系去实现。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真实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所有的认知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提问不论对于学还是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提问时,要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先易后难,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要尽可能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这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而是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等是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作为检测和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的作用举足轻重。有些教师怕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习惯性将练习放在课后,其实每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要注意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要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练习,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技能,掌握知识,体现了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课堂练习的完成,一定要注重限时和精选两个细节。限时:要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争取做到当堂反馈。课堂的高效,并不一定指向所有学生都学会,而是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学生没有学会,到底是哪里不会,有利于下一节课的辅导。精选:作业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精选需要比较,需要研究,需要有教师亲自做一遍的体验。
总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感染学生,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6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