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规划,也是对教师教学的指导。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在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同时,借鉴一些经典教案的优点,以下是一些范本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基本技能目标: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对东西南北等方位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室外部分。
一、导入。
师: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其中不少老师还是第一次来到我们纬二路小学呢!对我们学校不是很了解,大家能不能先当个小导游领着老师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学校?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前院四周的情况,介绍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词。能当好小导游吗?(能)下面就分小组请老师们去参观吧!
(学生分小组进入操场向参观的老师们介绍校园)。
二、认识东、西、南、北。
1、认识东、西、南、北。
学生集合汇报。
师:同学们是怎样向老师们介绍的?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来介绍校园的情况)。
师:为什么几位同学有的说他的前面是教学楼?有的说他的前面是幼儿园楼呢?
(两位同学站的方向不一样,所以他所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
(可以用东西南北来描述)。
师:你知道哪是东吗?(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
知道了东还能知道那个方向?(西方,东与西相对)。
剩下两个方向是什么?(南和北)。
哪是南?哪是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巩固东西南北。
师:看大家是不是认清了东西南北,咱们来做几个小游戏。
教师说方向,学生转向那个方向。(速度适当加快,增加娱乐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辨别东西南北。)。
一学生说方向,其余学生指出相应的方向。
用方位词再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3、知识扩展。
师:你的家大约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室内部分。
4、方向的相对性。
师:回到电教室,你调向了吗?文化墙在操场的哪边?办公楼呢?教学楼呢?幼儿园楼呢?
(不是幼儿园在动,而是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了。)。
师:看来我们再叙述方向时,要说明谁在谁的什么方向。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学校的平面图没有完成,同学们能将“文化墙、教学楼、办公楼、幼儿园楼”及它们的方向填在操场四周并把这张平面图完成吗?试试看!
学生绘制,展台前展示,介绍绘制情况。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我们可以统一一个画图的标准)。
师:对了,根据地理知识,在地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板书)为了使大家知道我们是按这个标准画的就在图的右上角画一个向上的箭头写明“北”。
师:请同学们修改一下你的示意图。
展示。
四、看图辨方向。
1、游乐园。
师:春天就要到了,我们该去春游了,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出示)。
师:介绍一下公园的情况。(如果没用上方位词可引导学生“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来介绍”)。
师:你怎么知道花坛的北边是喷泉的?
我们先去哪儿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并介绍情况)。
2、北京。
师:去过北京吗?老师有几张北京的照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学生欣赏。
师:这儿有一张广场的照片,同学们能根据左下角的平面示意图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吗?
变换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四周的情况。
五、小结。
今后我们再出去旅游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二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四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五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六
两位数的乘法。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乘法这一单元里,我们已经学习了。
(1)口算。哪类题目可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估算。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把两位数看成是很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的。估算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2、关于乘法,我们这一课要学什么,有谁知道吗?
板书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探究:
1、其实末尾有0的乘法也就是我们前面口算中出现的那类题,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口算,今天要笔算。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2、学生用已有的笔算知识列出竖式计算。
交流:板书:30或25。
×25×30。
15000。
6075。
750750。
观察两个竖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注意看老师的竖式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
25。
×30。
750。
问: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没有和什么数位对齐)。
猜: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在算的时候先不要考虑它)。
遮去“0”,现在的竖式变成几乘几?(25乘3)。
一起来算一算:75。
好了吗?(没有,还要添上0,得数是750)。
把这个竖式和刚才的竖式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竖式?为什么?
说说这种简便竖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出:它其实和口算差不多,先不看0,最后添0。
4、即时训练。
想想做做1。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学生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积的末尾0的处理。
说说做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算简便?
5、学这个简便写法有什么用呢?
大家来看这道题:380×4500。
这是一道三位数乘四位数,你能不能用新学的办法来计算?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结合板书指出:先不看0,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就会了,不过最后还要加上3个0。
看来学了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一些更难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
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
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
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
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想想做做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口算方法算出结果,然后介绍简便的笔算方法,这样安排可以减少计算的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认识周长,深刻感悟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各种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两个小蚂蚁由于昨天晚上特别不听话,蚁爸爸罚他们绕运动场跑一圈,但是一只小蚂蚁跑后爸爸允许他去休息,而另一只却被爸爸罚跑两圈,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
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演示两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
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真棒!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圈,也就是一周,而另一只小蚂蚁爬了一半(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这个“树叶一周的长度”它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周长》(板书)。
二、自主、合作探究。
1、看一看。
(1)课件播放,铅笔绕图形的一周,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课件播放,小明绕着操场跑步,小明跑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跑道的周长。
2、摸一摸。
(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
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
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生活中的物品的边线,初步感知体验到周长要从起点开始,最后还要反回到起点)。
3、描图形的边线。
师:看,这两片树叶漂亮吗?想不想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它们的周长?
(1)描树叶的周长,请学生到讲台演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2)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几个小朋友描的作品。判断:下面哪幅图的周长画得正确?为什么?(出示课件)。
(3)师: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自己喜欢的作品,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来描出它们的边线!
小组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4、练一练。
课件展示练习题,画出下列图形的边线。(注意图形内部的线段不属于周长)。
三、深化练习。
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
生上台指出。
师:如果老师把接头放开,这个图形还有周长吗?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
生1:我认为有周长。
生2:我认为没有周长。
师:我们分两组进行辩论。(分正方与反方)。
小结: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
四、智力大比拼——巩固运用。
1、画一画下面图形的边线。
2、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出示课件)。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九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辨认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部分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参观,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部分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参观,你们想报名参加吗?
2、问:怎样才能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办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三、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问:我们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呢?
师:这儿有一些小动物,他们迷了路,你们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请贴在教室相应的墙壁上。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
闭上眼睛,我说出方向请用手指出相应的方向。
游戏:找礼物。
请几位学生从座位出发,按照师所说的路线找到各自的礼物。
四、模拟招聘:
师:课前我说了关于招聘小导游的事,你们想不想报名参加?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招聘,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评委,如果他们的表现非常好,就请为他们鼓鼓掌。
问:谁愿意第一个来试一试?(课件)。
问:还有谁想试一试?
(课件)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这可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这是教学辅助楼,这是我们的船形教学楼和操场。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问:你们这节课有了什么收获?
六、作业:
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想去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请你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为小客人设计从坞鹚广场到步行街的游玩路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季)是啊,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轻轻地飘落下来,(贴树叶模型)你们看,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片大树叶,你们喜欢吗?(喜欢)一只小蚂蚁也非常喜欢这片树叶,(拿小蚂蚁模型)你们瞧,它把这片树叶当成了运动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小蚂蚁是怎样在这片树叶的边线上做运动的?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一周的问题。(板书:一周)。
二、动手实践,感悟周长。
1、摸一摸。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采集的树叶,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先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感觉?(滑滑的)那你们能不能像小蚂蚁爬树叶那样摸一摸它的边线。
(2)学生进行摸树叶活动。
(3)谁愿意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摸树叶边线一周的?
(4)学生展示,(边说边摸)。
2、描一描。
(1)刚才你们摸了树叶的一周,那你能不能把树叶的一周描下来?(能)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描一描吧!
(2)学生进行描树叶活动。描完之后,同桌互相看看漂亮吗?
(4)你们和他描的一样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找一名同学再来描一描,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都看到了不管你们怎么描,都是沿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是吗?
3、找一找。
同桌之间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找的是什么物体的面?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它的一周?)。
4、画一画。
(1)同学们找的可真不少,为了鼓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形礼物。想不想要?(想要)但老师有个条件,只有正确的描出它的一周,才能得到这些礼物。请打开桌子上的信封,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彩笔描出这个图形的边线,开始描吧!
(2)师:你们能得到礼物吗?(能)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看看你的小伙伴描得对不对,如果他描对了,就得到礼物了,如果他描错了,请你帮他纠正过来。
(3)都有谁得到礼物了,举给大家看一看!老师祝贺大家。
(周长),你们真聪明,你们的想法和数学家想的一样,在数学上,数学家把物体有的面或平面图形一的长度叫作它们的周长。
5、量一量。
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一个人量,一个人当记录员,剩下的同学当小军师,为你们的小组出谋划策,也可以当小助手,帮你们小组完成任务。开始量吧!量后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2)量腰围。
不仅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上也有周长,比如要买裤子需要知道腰一周的长度,这叫围,谁能估一估老师的腰围是多少?(生自由发言)到底估的准不准呢?要实际量一量,谁来量一量老师的腰围?找两生量老师的腰围。(边量边指导测量方法),量完告诉大家测量结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腰围?同桌互相帮助,先估一估,再量一量,量的结果要记在记录卡上。量后汇报。
6、辨一辨。
(1)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有周长,你们看这些图形有周长吗?(课件出示:几个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指名一一回答。
(2)小结: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7、说一说。
刚才我们又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在“周长”的前面板书“什么是”)。
三、拓展认识,激发思维。
1、比一比。
刚才小蚂蚁跟老师说,它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想帮助它吗?(想)。(课件出示:45页第三题)下面个图形哪个周长长?(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课件操作验证)。
2、量一量,算一算。
(1)我们帮小蚂蚁解决了难题,小蚂蚁非常感谢我们,并且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出示智慧宝盒)这些礼物就藏在这个宝盒里。你们想要吗?(想)可是这个盒子是有密码锁的,只有解开密码,我们才能打开盒子。你们想解密码吗?这些密码就藏在我们书中45页第二题中,请同学们快快找到吧!(课件出示45页第二题)。
(2)为了快速解开密码,我们来分分工。(第一、二小组测量并计算三角形的周长,第三、四小组测量并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第五小组测量并计算梯形的周长)开始吧!
(3)谁来解第一个密码?(先来汇报三角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再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解第二、三个密码方法同上。
3、剪一剪,比一比。
(1)、密码解开了,智慧宝盒为我们打开了,你们看,小蚂蚁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慧题,只有解开智慧题,才能得到小蚂蚁的礼物。(课件出示智慧题),请同学们快速读题,谁最先知道答案谁举手。
(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的曲线剪开,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送礼物。(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总结收获,体验成功。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快乐吗?老师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今后你们还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希望你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布置作业:
课后画一片树叶,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一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二
1、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
2、借助实际操作,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使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课件;图片、树叶若干;直尺、绳子、学具盒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嘉宾,要跟我们共同上这节课,你们看,它是谁?多么可爱的机灵狗呀,听一听它想对你们说什么?(课件:机灵狗:同学们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一周)。
师:你们说的很对,小蚂蚁是这运动的,拿出你们的小手跟小蚂蚁一起爬一爬吧。(边放课件边说)(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树叶外边缘爬一周再回到起点。闪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描树叶的周长。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得到这样一片美丽的树叶吗?它已经轻轻的飘落到你的身边了。(各种形状真,假)快,找一找。快告诉老师你找到的是什么树叶?你们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用你灵巧的小手来描一描它的周长吧。谁描的又快又好,这片树叶就属于谁。老师有一片漂亮的大树叶,谁愿意到前面来描?你是怎么描的?(生边说,师边指导:从一点开始,沿树叶外边缘一周再回到起点,这就是树叶的周长)你描的很好!这片漂亮的大树叶送给你了。
2、量树叶的周长。
交流。(用线,学生回答,老师演示)。
说到用尺时,可以这样问:其他小朋友觉得怎么样?
请小朋友也来用老师的方法来量一量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同桌相互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量的快,做的好。
学生活动。
交流:把学生的树叶贴到白纸上,下面标出树叶的周长。让学生比较一下。
3、摸生活中的周长。
(课件:你们真是好样的,量出了树叶的周长,那能不能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周长呢?)。
找、量身上的周长: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你们想知道谁的腰围,谁的头围。选择其中一个来量。看谁量的又快又准,量好的同学汇报你量的是谁,怎么量的。(学生说,到前面量,教师更正)。
4、测量一组图形的周长。
分组进行,可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5、分组汇报。
6、提问小结:什么图形可以直接用尺量?什么图形不能直接用尺测量?
三、实践运用,鼓励创新。
课件:第二关,玩拼图,打出字:请你们在粘板上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算一算它的周长,看谁摆得快,算得准。)。
摆好的同学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周长是多少,每个小组送一份作品,到前面来。
第三关。(课件:第三关争冠军,(打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在不同的图形边上赛跑,它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吗?)。
你们猜一猜,到底谁说的对。(课件:平移)边演示课件教师边说,两边平移,长度不变,周长一样。
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三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选取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较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2、交流反馈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根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知识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它,和倍做朋友。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摆法。
3、观察: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二: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
预设三: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这是上课时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根据预设一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比王丁的多3个?
预设一:画竖线(在李飞和王丁同样多的3只贝壳后面画竖线)。
预设二:分一分(将李飞的贝壳数分成3只和3只两部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呢?
预设:同样多。
预设:也是同样多。
(2)根据预设二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你能给大家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吗?
生到黑板摆一摆,分一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同样多。
这一部分呢?
预设:也是同样多。
(3)根据预设三即课堂生成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课堂生成: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有2个3,所以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谈话:你真棒!老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你都提前会了。真是个喜欢学习的孩子!
谈话:同学们看,如果把王丁的贝壳数3只看做1个3,根据这位同学说的,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是否有2个3?(预设:是)。
谈话:那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
5、讲解:我们把王丁拾的3只贝壳看作一份,是1个3,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这样的2个3。
小结: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6、谈话: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
7、谈话:现在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最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学生再摆一摆,让生到前面展示。
追问:为什么要3个一份,3个一份的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
谈话: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现在你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摆的?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
4、课件演示: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操作活动,并在每次操作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然后通过操作之后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每次操作活动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李飞同样是6只海螺壳,为什么一会儿是王丁的3倍,一会儿又是王丁的2倍?
生交流想法。
2、回顾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倍的?
引导学生梳理认识倍的方法:摆一摆,圈一圈。
3、揭示课题: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认识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同学们真的和倍交上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比较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初步体会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的内容,然后展示交流。
2、解决问题。
谈话:再让我们回到大海边,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解决。
(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生圈一圈,汇报结果: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师说明:8是4的2倍。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一说:8表示什么?4和2分别表示什么?
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学生齐读有关倍的小知识。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交流算式,订正结果。
(3)解决“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认识3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4的1倍,5是5的1倍。
学生举例:说一说谁还是谁的1倍。
观察: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看法。
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使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倍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倍”的小知识,理解倍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不能做单位名称。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倍,解决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尺子,树叶,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描一描】。
1,同学们,天是越来越冷了,到处树叶飘落。老师来的时候搜集到了一些树叶,想欣赏一下吗你收集了哪些(举起来)这些树叶真漂亮,你能在纸上描下它们的形状来吗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说一说】看我们画的图形,这画的其实就是树叶的什么啊树叶的边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摸一摸】那我们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树叶一周的边线吗边摸边说说什么是它一周的边线。(一名展示说)。
(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师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又让学生用描的方式把图形保留下来描树叶的轮廓,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在不断地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教师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指一指,说一说】我们通过树叶的边线,认识了树叶的周长,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边线吗先指给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台指。池口边线是什么颜色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边线。那么这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我们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周长)。
【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周长还有很多,看。(课件出示其他图片)。
【描一描】。
刚才我们认识了物体上的边线,那这些平面图形有边线吗如果选择你喜欢描的一幅你选择谁能一笔描出它的边线吗其他人都能吗(课件练习2)打开书翻到62页,拿出水彩笔,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展示。我们同学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谁来说说它们的周长(长方形先开始)。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无论物体或图形一周的长我们都可以叫做边线,而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练一练】看我们同学学的这么认真,两只小甲虫也来凑热闹拉,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我们来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树叶的周长(课件)。
(教师进一步来揭示周长的含义,通过实际物体的边线周长抽象到平面图形的周长,再到数叶的小甲虫围周长的富有童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完善周长的概念,同时为周长的测量引入到实际物体埋下伏笔。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赋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纯真的儿童气息和快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实帮助学生建构了对周长的理解,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测量周长】1,那么小甲虫到底爬了多远我们有办法测量吗谁来说说(集体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2,试一试:是不是所有的周长都要围一围呢请看,谁先说说它的周长是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周长,同桌各选一个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树叶和平面图形周长,说明我们一定是要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直线图形选择直尺比较合适,曲线图形选择围的方法比较好。
3,老师这还有一个图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呢。
有不同的方法吗。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从数叶的周长的测量过度到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这样符合儿童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进而总结出周长的测量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曲线图形采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方法,象这样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
【练一练】。
你怎么算的(结合学生的算法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周长,还能感借助方格图,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在方格纸上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重点是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以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渗透了转化,割补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总结评价】。
【拓展】。
今天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课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
做树叶书签。今天你们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大家一起记住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把我们喜欢的树叶制成书签。在背面写上上课时间。展示(成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五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5.70+4.28=6.20+3.55=。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六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七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3、活动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周长篇十八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75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