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事件的论文(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4:52:10
南海事件的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1-18 04:52:10     小编:紫衣梦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总结。怎样写一个简洁而有力的题词?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一

近日,南海仲裁事件在网上传播的沸沸扬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我们中国步步紧逼,长期欺压。今日,仲裁结果不出所料,完全不顾我国立场,也罔顾历史事实,全面支持菲方观点,更是全面激发了我们民间的民族情绪,大家开始自发的传播爱国精神。

武,止戈为武,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在我们的哲学中,武力的目的是为了止戈,也就是为了和平。我们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但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来保证我们的和平。

战争,或许不会真的打起来,但我们国家需要一个态度,我们民间需要一种情绪。国家需要用行动来拿出亮剑的精神,展现出誓死捍卫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时刻做好着应对战争的准备;民间需要充分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情绪,我们精诚团结,坚决支持国家政府的对外立场。对于南海问题,我们寸步不能退让,否则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历史的罪人,我们的政府又和满清何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纵览上下数千年,中华每当遭遇亡国灭顶之灾时,都是因为内部不团结,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内乱,但凡只要我们内部团结一致,哪怕外敌再强大,我们也一样可以将其抵御或驱逐。

中华鼎盛时期,大汉远逐匈奴,大唐荡平突厥,何等雄壮威武!就算是羸弱时期,只要我们还没有出现内乱,我们内部团结,一样可以抵御外敌。

汉末之时,国家何等腐朽,匈奴的铁蹄能踏进中原半步吗?不能!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整体,我们还能一致对外!

但是西晋时期国家经历严重的内乱内战,国力大损,五胡趁机造反并大规模内侵,屠杀汉人残害中原百年之久,一直到绝世大英雄冉闵横空出世,带领北方残存的汉人展开绝地反击,一次次以少胜多,一次次战胜五胡联军,最后成功驱逐五胡,然而此时此刻的华夏民族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种危机,没有之一。但在冉闵的带领下,我们的祖先尽管在当时的华北地区已经被屠杀成为“少数民族”了,但我们的祖先还是绝地反击,成功的驱逐和诛杀了胡人,挽救了华夏,这是民族团结的力量。但是很遗憾,冉闵在驱逐五胡之后,被东晋王朝联合鲜卑击杀。最后东晋又打不过鲜卑,导致了北方沦陷,幸运的是鲜卑人采用了胡汉平等的政策,主动吸收汉文化,融入到了汉人中。

南北朝时期,北朝统一之时,不论柔然还是突厥都不是鲜卑北朝的对手,但是北朝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之后,不论齐国还是魏国都成了突厥人的儿子,跪在突厥人脚下数十年之久。

大隋一统天下之后,顷刻间大破突厥,但是隋末天下大乱之后,突厥再次崛起欺压中原,一直到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忍辱负重,最终彻底征服草原,民心归顺。

唐末,虽然国势衰微,但胡人还是未敢觊觎中原,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是完整统一的。

然而黄巢等反贼推翻大唐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之后,胡人的铁蹄肆意蹂躏中原几十年,一直到周世宗柴荣之时才能有效抵御契丹军队,并开启国家统一的序幕,由赵匡胤接力完成民族统一大业。

大明末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尽管如此,满清能打进来吗?很显然,不能,强大的满清打了腐朽的大明几十年,能打过长城吗?不能!

但是李自成起义之后,国家分崩离析,各地称王称帝者甚多,吴三桂降清之后,清军的骑兵才如滚滚洪流般涌入中原。

哪怕就到了腐朽昏暗的满清后期,尽管这个朝廷我们无比痛恨,但只要朝廷对外团结一致,外敌能得手吗?仍然是不能!!!

表面上看沙俄侵占我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但是大家却不知道沙俄其实是大清的手下败将,清朝从没被沙俄打败过。看看当年西北**以及新疆反叛(是趁着东南地区太平天国内乱之时,西北造反的),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左宗棠提领湘军横扫西北,顺势驱逐沙俄,何等威武,此时的大清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仍然可以有效驱逐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沙俄帝国。

中国民国之时,袁世凯几乎维护了国家的政权统一,此时的日本也只能继续等待,后来的军阀割据才真正给了日寇机会,后来国家上下团结,虽民族历经苦难,但最终还是驱逐了日寇。

毛主席建立新中国之后,中华民族空间团结,人人愿意为国家为民族献出全部,乃至生命。这种团结是数千年来所罕见的,正是这种民族精神让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以最落后的军备战胜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让我们的国运发生根本转折。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运一直往下走,直到朝鲜战争后才开始往上走。我们得以扭转国势,从根本上来说,靠的是我们民族团结,靠的是那个年代人人为国家奉献的牺牲精神。

而今,我们正处在距离民族复兴最最近的位置,同样也是内忧外患四起,然而只要我们全国上下精诚团结,不出内乱,再给我们国家一二十年时间,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恢复汉唐雄风,重回世界之巅!

中国一定行!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二

尔冬升的门徒好看一点呢还是新宿事件好看一点。我看完新宿事件之后一向在想这个问题。其实就演员发挥来说,还是门徒好很多的。刘德华加吴彦祖的搭配显然要比不会演戏的成龙配吴彦祖要好很多。袁咏仪的演技很亲切,比起范冰冰来少了分做作。张静初的戏份比徐静蕾多,可惜我不喜欢张静初那么用力的演技,至于徐静蕾嘛,气质是有。问题是她的气质搞得她很不像一个做过妓女的人。我感觉范冰冰和徐静蕾的主角倒是能够调换一下,可能更好。

故事题材而言,新宿事件讲的无非又是一个“北京人在纽约”一样类似的故事。底层的中国人在他乡那些事儿其实也已被讲了很多遍。门徒则是揭秘毒品制造业,尔冬升的电影喜欢寻找这些社会底层或者阴暗面题材来拍。连拍偶像剧都是讲把女生肚子搞大的故事。按照大陆的说法这是一个不和谐的电影导演。在我看来,这则有点电影记录片的味道,我还蛮是喜欢。可惜尔冬升的导演实力一般般,总体来说他的电影很平静,不浪漫,缺乏锐气。或许这就是他的风格。

成龙是不怎样会演戏的,以前他也拍过类似这样故事情结的电影,我们看得都是他那一身灵活的好功夫。可此刻成龙老了,打不动了想专文戏路线。但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那张老实人的苦脸实在没有啥说服力。个性是他发现女友已成为别人的老婆后,落寞的喝了几口酒之后,看见几个妓女居然很严肃的爆出了句:走!咱们去轰炸东京。实在是很喜感。没有老戏精带戏。吴彦祖的就显得稚嫩很多了。门徒有刘德华配合,窃听风云有刘青云加持。小吴的戏还能看看。在新宿事件里面,一是讲着蹩脚的东北普通话让人感觉别扭。二是后期的性格转型太过刻意了,个性体此刻那一身鬼一样的造型上,与影片的那种写实性的风格实在有太大的出入。范冰冰和徐静蕾是继续着她们的花瓶主角没什么好说的。有其他影评写道让人惊奇的是香港的女演员是不是都死光了。近年来的香港电影作品中还确实比较少看见新晋的亮眼香港女演员。可能跟他们的娱乐圈生态有着不少的关系吧。至于配角方面,林雪的发挥没有其它作品抢戏。钱嘉乐的突然变态倒是有点始料未及。既然作品是平庸的作品,就不要期望这些配角们有太大的空间了。

我想,门徒还是有必须的主题的。但是新宿事件看得不是很出来。那种关于“自我人”与“背叛”的理念已经过时了好久,怪不得有其他人说这是上个世纪的视野。可看的出来尔冬升还是想就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下去,这使得影片现实得不够现实,主义得又不够主义。倒不如杜琪峰的片子。现实的彻底些还能看出点味道。或者干脆就想窃听风云那样做成一部彻彻底底的主旋律教育片嘛。表现潜力与想象力有关。我们只能说尔冬升是没啥想象力的人。使得电影的表现手法屡屡透着平庸的味道。

但是,海外华人的生活,个性是底层人,我想还是很挣扎的。但是话说回来,中国社会的底层人也好不到哪去。有钱的话在哪也不至于获得太差。所以钱嘉乐说:断我财路,就等于是要我命。倒是讲的挺贴切的。这对于要即将要出去的留学生而言,也不是太大的吓阻,大家心里都明白,活得不是在一个世界。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三

南海事件是指围绕南中国海地区的主权争议所发生的一系列紧张局势和事件的总称。

20xx年3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巴达维登上弹丸礁一事表示:“中方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愿通过协商妥善解决有关争议。我们希望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确实,解决南海领土争端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加以解决。加强中国与东盟有关各国的经济合作、军事交流、民间外交,都有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但也要看到,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东南亚国家政局不稳。它们通过挑起领土争端,来转移国内视线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我国决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我国不愿事态进一步恶化,但加强中国海军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具有地区威慑力的现代化海军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

建立在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非法行为和诉求基础上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昨天就涉及领土主权及海洋划界等仲裁庭本无管辖权的事项作出了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仲裁庭裁决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仲裁庭无视历史性权利属于习惯国际法调整事项的国际法原则,非法裁定其对当事双方涉及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和海洋权利渊源的争端具有管辖权,并得出无效结论称“并无证据显示历史上中国对该水域或其资源拥有排他性的控制权”、“中国对‘九段线’内海洋区域的资源主张历史性权利没有法律依据”。

关于岛礁地位,仲裁庭罔顾领土主权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调整事项、中国已将涉及海洋划界争端排除强制仲裁、岛礁地位及其海洋权利与海洋划界密不可分的事实,得出荒谬结论称“南沙群岛无一能够产生延伸的海洋区域”、“南沙群岛不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产生海洋区域”。

仲裁庭还无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历史事实,对中国在南海行为的合法性妄加裁决。

此前,中国政府多次郑重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对此案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对裁决结果,中国采取不承认、不执行立场。对此,中国政府还发布了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立场,是依照国际司法程序以及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对仲裁庭管辖权提出合理质疑与纠偏;对裁决结果采取不承认、不执行的立场,恰恰体现对国际法的尊重和遵守,恰恰表明中国对避免国际法被政治化滥用的严谨态度,恰恰是对仲裁庭甘愿充当枉法裁判角色的必要警示,恰恰是对企图操纵国际法玩弄南海局势的不良居心的一种合法、合理的抗争。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四

尊敬的埃尔琳达·巴西里奥大使阁下:。

您好!信首预祝夏安。

您所看到的这封信,来自一群普通的中国青年。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对近期即将所谓“宣判”的南海仲裁案有所耳闻。值此黑云压城、轵道风紧之际,我们对中菲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和两国青年的未来感到憧憬与担忧。在历史的分叉路口,中菲关系将一落千丈或是峰回路转?中国的青年对此满怀期待而略有迷茫。为此,我们愿与您就这个问题展开一段平等真诚的讨论。

自古以来,“与邻为善”便是中国外交思想的主旋律之一。上溯李唐,下及满清,中菲两国的经贸与人文互动历历在目。在中国本土至今仍保留着古苏禄国东王墓,它便是中菲友谊的最好见证。近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菲两国人民都不幸遭受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从北京到马尼拉,两国人民互相帮扶,用血与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同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菲律宾与中国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守望着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湛蓝南海,它本是我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两国的青年本应携手泛舟于海上,垂钓于诸礁——却不成想,如今的南海问题成为了两国人民交往的障碍,成为了中菲关系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对于中国青年而言,南海问题的存在,本身便是天外飞来的问题,也本当是极好解决的事端。无论是国际法的“于理”,还是各国人民劳作传统的“于情”,南海都应当是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各国的地图上调用着斑斓的彩虹进行划线,我们便已讶异于他们对历史的无知。南海问题本不应有,也本不应就此长存。占据的退回来,不该拿的放回去,南海问题就迎刃而解。也许您会认为,当下南海各国,包括菲律宾对部分中国岛礁的占领,可以改变现状并书写未来,实则不然。

我们深知,菲律宾国内,特别是菲律宾青年间,弥散着一种畏大趋强的情绪,我们对此表示理解。贵国虽守南海之西,坐拥要冲之地,实则疆土不阔,零星不聚,武备不强,面对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难以安然自保。菲律宾的青年和我们一样,有着期待自己国家富强的一腔热血,有着谋求稳定自由发展的需要。于是菲律宾青年面对崛起的中国——这个看似大而不睦的.邻居表现出了高度的警惕,并选择和当下一些实力强大的地区外大国站在一起。我们宁可相信这是时政使然,毕竟政客的高呼可以带来驻军基地的引擎轰鸣、可以带来岛礁周围新增兵力的每周巡弋,可以带来滔滔的选票和如流的支持。但请牢记,这并不能给菲律宾带来和平安稳的未来,更不能给菲律宾的青年带来一劳永逸的生活。毕竟雄狮未死,它只是曾经睡着了。

我们今天不多谈历史,更不必抓着军事和遏制中国的话题绕弯子,我们只想回望一个最为简单明白的事实——中国无法选择菲律宾,菲律宾也无法选择中国。不知大使女士和贵国青年是否读过仓央嘉措的诗句?中菲两国虽不是情侣,却正如他所言,“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实则中菲两国的地理位置,正是为两国关系发展定位的圭臬,决定了过去千百年间两国频繁的交往和相似的文化历史背景。中菲作为隔海相望的邻邦,区区一千公里有余。当下的一代菲律宾人可以选择美国,可以选择日本,可以选择海牙国际法庭来帮助他们对抗中国,甚至可以选择在一望无际的海疆上筑满不信任的铁幕。但菲律宾人永远无法移走身边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就像中国青年无法忽略这个脾气反复的邻邦。俗语云,远亲不如近邻。在当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被网络的迅捷蒙蔽了双眼,仿佛遗忘了山海之间的距离。我们总是对遥远的繁华羡慕不已,却忘了最为亲善的邻邦就在身边。

中国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将人生划作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实则两国关系也恰恰如此。我们应当意识到,当面对一个乱麻团般纠葛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攀上一个新的境界台阶。当几代中菲政客面对南海问题头疼不已,面对两国关系的起伏深表遗憾时,主宰着两国关系未来的青年人早已开始攀登。他们首先轻易地越过了自然境界的阻挠——这是一种自私的、为所欲为的境界,劫匪强盗才与之同流合污。菲律宾的青年也是高台教化出的学子,知道他人之物不容妄夺的浅显道理,知道那些漂游在南海上的菲方钻井平台是时候回家看看,至少要和中国人一起协商解决。接下来便是功利境界,我们都对珍馐美味、高楼巨筑垂涎不已,也深知南海的资源是两国发展的宝库,但如何取得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中方曾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正是双方突破功利阻遏的诀窍。我们不必向区域外的国家伸手求助,也不必通过一只虚无的判决来规避问题,因为中方对话的大门一直未曾关闭。当我们向菲律宾人民释放善意,当然所期待的,就是友好合作的回复。

第三层则是“患有”的道德境界,实则便是对功利境界的升华。当两国的合作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当经贸的利益冲破了零和博弈的枷锁,两国青年便会走出“患无”的功利境界,意识到双方的和睦发展完全可以凭空制造出取之不竭的财富。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天地境界。其实,这对于当下的青年人,真的是一种难以预见的美好处境,但我们愿意为之铺绘蓝图。南海,千年的商贸之海和自由之海,当各国的船只在其上自由地航行,当愈发繁密的灯火点亮岛礁的民居,我们会看到一个突破了国政之争的新时代的来临。一带一路的火炬,传递到了马尼拉和棉兰老岛;和平和睦的鸽子,也已经飞过了黄岩岛和美济礁。两国青年第一次认知了海洋、利用了海洋、拥抱了海洋,我们第一次让人性的光辉点亮南海,而非是战争的阴云遮蔽了合作的曙光。

这样一幅美好的画卷,徐徐展开,而又徐徐合拢。不知大使女士读到这里,是否有了南柯一梦的慨叹。作为写就这些胜景的中国青年,我们有着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和信心。现在,海牙的法槌尚未落下,而马尼拉的总统府也尚未改弦更张,历史的岔路就在面前,贵国政府和贵国青年都从未如此轻易地接近和平。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十年后、二十年后,正是社会中流砥柱的两国青年回首这封信时,沐浴的正是它其中描绘的荣光。

此致

敬礼!

河北工业大学王天成。

河南工业大学盛卫国。

杭州师范大学叶子熙。

河南大学窦子昂。

河南科技学院黄晗博。

河南城建学院赵阳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赵勐。

江苏大学齐华。

辽宁大学梁博文。

南通大学陆元元。

石家庄学院霍翔。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庞宗。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清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思亦。

浙江农林大学陈智。

郑州轻工业学院赵超。

云南大学杨创。

兰州大学杨辉。

青海大学兰静。

新疆大学黄晶晶。

石河子大学张玲。

西安外事学院张凯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晓曦。

天津职业大学周阳。

2016年5月28日。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五

近年来,我国在周边海域与邻国纠纷不断,尤其是在南海地区。越南国内对中国在西沙军演及设立三沙市举行过示威,菲律宾悍然将黄岩岛及南沙群岛划入版图,马来西亚也蠢蠢欲动。然而,南海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和对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小动作”或明或暗的支持。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在《盛世危言:远观中国大战略》中指出: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华府在南海问题上施展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间接地施加压力的根本因由。

美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紧迫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可是,时间将会证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仍然会遇到多次严峻挑战。

美国对南海主权争端的立场,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几度变化,逐渐变得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此处不赘。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表示,南海纷争涉及美国国家利益。同年9月,奥巴马总统声明,强调“海上安全”、“自由航行”的重要性,这是华府向中国发出的最强硬的信息。

其后,希拉里在一次谈话中强调指出,南海主权争端各方必须遵守国际法,拿出有力的法律依据,证明自己的主权要求,而不仅仅是依据历史先例。她说:“依据国际法,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根据地貌特征(landfeatures)提出的合理要求。”这个观点无疑对中国宣称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构成了挑战,因为中国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主要依据是历史事实。

希拉里关于地貌特征的说法不足为训。地貌特征并不足以说明某国对于某块土地是否拥有主权。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称福克斯群岛)距离阿根廷近500公里,距离英国远达13000公里。按照“地貌特征”的说法,马岛同英国风马牛不相及。英国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该群岛的西岛和东岛,设置了总督府。美国及国际社会从未对这一现实提出异议。关键在于,至今英国仍对马岛实行有效的统治,而且绝大多数岛民是当初英国移民的后裔。笔者在前边指出,在领土主权争端中,现实必然重于历史。症结即在于此。

倘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一直对南沙多数岛礁实施了有效的占领或控制,时至今日,美国想必对此也无异议。台湾对太平岛实行有效的占领,已逾半个世纪,美国也从未提出异议,即是一例。

总之,2010年以来,美国声称南海问题“攸关美国国家利益”,开始以强力介入南海问题,且反复强调“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反对任何国家损害美在南海商业利益”,其明显将矛头对准中国,威慑中国的意味呼之欲出。当然,美国的政策是随时准备以变应变的。这一届政府宣布的政策,未必为下一届政府遵循。即如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有不少已经被奥巴马政府的新政策取而代之了。换言之,美国领导人关于南海、钓鱼岛主权归属的政策性宣示,未必就是持久不变的。

2010年以来,在马岛周边勘探和开采石油的问题上,英国和阿根廷发生了激烈争论。2010年3月1日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远赴阿根廷总统府做客时表态,美国要介入两国在马岛主权归属上的争端。她指出:“美国政府认为马岛问题应该由阿根廷和英国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美国政府愿意为促成双方谈判发挥作用。”英国首相发言人旋即回应:“美国没有直接参与的必要性。”3月3日,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表示,英国永远不会谈判马岛主权归属。可见英国并没有受到希拉里表态的束缚。

相比之下,美国对南海纷争的决策背景就复杂多了。近年亚洲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贸融合开始出现了以中国为最强大经济引擎的新局面。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欲振乏力的关键时刻,未来把振兴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亚洲,自然需要加大在亚洲的战略投入,以巩固其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何况,若干与中国在南沙发生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也希望借助美国之力,以制衡中国,于是有意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彼此一拍即合,于是在今年出现了南海纷争尖锐化的趋向。

金融海啸爆发以来,欧、美久久不能摆脱困局,甚至在财政上出现每况愈下的窘境。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假如参照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的标准计算,则中国骎骎乎直追美国龙头老大的地位矣。

此外,据估计,美国对中国未来国家地位的战略定位,亦即认为中国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增强,对美国全球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了威胁,此定位可能已经介入其对中国方略的决策过程中了。这一层战略盘算可能是华府在南海问题上施展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绝技,对中国间接地施加压力的根本因由。

几年前笔者已经撰文指出,美国战略方向已经东移至亚太地区,重点防范中国,美国一旦从阿富汗、伊拉克两个战场撤军,腾出兵力和资源,则会对中国加强遏制和防堵的力度。这可能就是未来亚太地区情势演变的主要动向,会变得相当惹人注目。

美国参联会主席马伦访华时指出:“中国已经不是崛起中的大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大国了。”这句话几乎凝聚了华盛顿政、军两界高官的共识。概言之,今后美国要以准超级大国对待中国了。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六

爱因斯坦――论教育。

翻译:有志于教育的海带。

・通常,庆祝之日首先用于回顾,特别是纪念那些为了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过特殊荣誉的人。这种对我们前辈的友好纪念确实一定不能忽略,尤其是由于对过去最优秀人物的纪念,有助于激励今天希望有所贡献的人勇于作出努力。但是,这种纪念应该由一个从小就与纽约州联系在一起、熟悉纽约州过去的人来作;而不是由我,一个象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游历、在各式各样的国家中都有所经历的人来作。

・因此,剩下给我的只能是讲那些无论何时何地、一直以来并将继续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了。我只是尝试,并不能自称是权威。这特别是由于,各个时代聪明而好意的人一直处理教育问题,当然也反复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身为一个对教育领域半外行的人,我只有个人的经历和个人的信念作为对教育的见解之基础。那么,我是那里来的勇气来阐述我的看法呢?好在这不真的是一个科学问题。否则,这些顾虑可能会使我一言不发了。

・可是,对于活跃的人类的事情,这就不同了。这里,仅仅有真理的知识是不够的。相反,这种真理的知识必须以不懈的努力、不断地使其恢复原貌,才不会丧失。这就象站立在沙漠中的大理石雕像,持续地受到被流沙埋没的威胁。只有维护的工作不停地进行,大理石才会永远地闪耀在阳光里。我的双手也应该做这种维护工作。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这一财富由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这在今天比以前更为突出了。这是因为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功能被削弱了。因此,现在比以前,人类社会的持续性和健康在更高程度上依赖于学校。

・有时,人们仅仅把学校作为传授最大量知识给下一代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学校却是为活人服务的。学校应该培养青年人对人民的幸福有价值的品质和能力。但是,那并不是说个人特征被消灭,也不意味着个人象蜜蜂和蚂蚁一样仅仅成为集体的一个工具。一个没有个人独到创造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体的集合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性的可怜的集体。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的人,而这些人把为公众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事项。以我所见,英国的教育体制最有可能实现这种目标。

・但是,怎么达到这个目的呢?或许应该用说教吧?绝对不是。话语是并且只是空洞的声音,而通往遭受惩罚之路永远由空谈理想陪伴着。一个人的品质不是由他听到什么和对他说了什么来形成的,而是通过劳动和做事情来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包括要求学生切实地做事。这适用于小学生最初尝试写字,也适用于从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或是仅仅记住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文字、解答一道数学题、或进行体育运动。

・完成一件事的背后都存在着完成这件事的动机;而完成一件事又反过来强化和培育这个动机。这些动机会有极大的区别,而这些区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极为重要。做同样一件事,其起因可能是出于害怕和强迫;可能是出于对权力和荣誉的热望;或者出于对事物的爱好和了解真相、弄懂事物的愿望,也就是神圣的好奇心。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这种好奇心,但它经常是被早早地减弱了。做完同样一件事情,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的影响可以是大不相同的。这要看每一件事情底下是害怕被伤害,或是利己的激情,还是想要得到乐趣和快乐的心愿。没有人会总认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态度不会对塑造学生们的心理根基有影响。

・对我来说,在学校里最可怕的事情看起来是学校主要使用恐吓、强制和人为的权威这些手段来对待学生。这样作会毁掉学生们健康的情感、真诚和自信。它造就顺从的人。[……]我知道美国的学校没有这种可怕的事情[……]。将这种最坏的事情拒于校门之外是相对容易的,那就是让教师的权力中最少程度地包含可能的胁迫手段。这样,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原因只能是教师的人性和智力。

・第二个提到的动机是抱负,或者说得温和一些,是为了被别人肯定或是尊敬。这种动机牢固地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类大脑刺激,人类合作会是完全不可能的。得到同伴赞许的心愿肯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凝聚力量。在这类复杂的心情之中,建设和破坏的力量比肩而立。得到赞许和荣誉是健康的愿望;但是希望自己被认为是比同伴或同事学者更好、更强或更聪明,则会产生过度的利己的心理取向。这种心理可能对自己和集体有害。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防止使用以制造个人抱负来使学生勤奋学习的简单方法。

・达尔文的为生存斗争和与此相关的选择理论,被许多人引用并当成鼓励竞争精神的依据。一些人同样地利用达尔文理论来试图貌似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竞争的破坏性经济斗争的必要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为生存而斗争中的实力来自于人是社会性生活的动物这个事实。蚁丘上单个蚂蚁间的战斗对其生存几近无用,而人类社会这样的战斗也同样几近无用。

・因此,人们应该防止把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向青年人灌输。一个成功的人从人类中得到多多,这种获得通常不可比拟地多于他给予人类的服务。但是,一个人的价值应该表现在他给出的,而不是他能得到的。

・学校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做事动机是做事中的快乐,对成果的快乐,并且明白这种成果对集体的价值。在唤醒和强化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中,我看到了学校被赋予的最重要的使命。仅是这个心理根基就会引导人们对最高级的`人类财富,即知识和艺术家般的技艺的快乐的渴望。

・唤醒建设性的心理力量确实难于使用强制或唤起个人抱负的方法,但是却因此而更有价值。其要点是培养儿童般的游戏爱好和儿童般的被赏识的心愿,引导孩子进入那些对社会来说重要的领域。这样的教育主要地建立在学生们有成功做事和被感谢的愿望之上。如果从这些要点上出发,学校成功地做好了工作,它就会被学生们高度地尊敬,学生会把学校交给的功课象礼物一样接受。我就认识宁愿上学也不愿放假的孩子。

・这样的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工作中象艺术家一样。要在学校形成这种艺术家精神得做些什么呢?对此,就像一个人要保持健康一样,几乎没有一个谁都能用的办法。但是,确实有一些前提是可以具备的。首先,教师是从这样的学校中成长起来的。第二,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自由,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为同样地,强制和外部压力也会把教师塑造自己作品时的快乐扼杀。

・对此我的回答是,依我之见所有这些都是次要的。如果一个青年人用体育和步行锻炼了他的肌肉和耐力,那他以后什么力气活都能干。大脑的训练以及练习思考和动手技巧也是类似的。因此,有句玩笑话这样定义教育是不错的:“教育就是你忘了在学校学到的一切之后,还剩下的东西。”出于这一原因,我就一点儿也不急于站在争斗的哪一方了:这一边是传统的语言――历史教育的追随者,另一边是更专注于自然科学教育的追随者。

・但是,我反对学校必须直接教给学生日后可以马上用于生活中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想法。生活有太多方方面面的需要,这是学校用专门化的训练不可能满足的。除此之外,在我看来把一个人象没有生命的工具一样对待是令人不快的。学生离开学校时应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专门家。这应该是学校始终的目标。依我之见就是对技工学校来说,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的,虽然技工学校的学生未来会从事一个相当确定的职业。永远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获得专门知识。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又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做事,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路。另外,比起那些受到主要包括获得详细知识教育的人,他能更好地适应发展和变化。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七

从草根阶层一路走来,我们的境遇都比成龙大哥要好得多。他对工作总是怀有无限的热爱,对生活充满希望,无论在何等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他仍然走了过来。我们当初失去第一个把中国电影推向好莱坞,推向世界的功夫之王李小龙,却出现了比李小龙更伟大的英雄,他更接近生活,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他就是成龙。我们不用继续痛惜李小龙的英年早逝,因为成龙大哥继续了中国电影进军好莱坞,走向世界的征途!他为电影事业做出的牺牲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他做出的.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成龙在星光大道上留下的那几个足迹,使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提升了一大步!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成龙,就算是为了民族大义!

成龙不仅仅是一个屏幕上展示拳脚功夫的英雄人物,他是在我们生活中的、真真实实存在的民族英雄!他身上所具备的拼搏精神、爱国主义、民族气节,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的,如果每个中国人都具有成龙大哥的这些品质,哪怕一半,中国人何苦而不强!!!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八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1]媒介素养是公民素质的基本内容,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媒介素养教育以跨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才,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发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笔者于9月对泰州地区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采用统一问卷、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5%。问卷调查中,女生占58.8%,男生占比41.2%。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新媒体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是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进行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传播媒介,目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媒介和手机网络媒介。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媒介和手机网络媒介两者有不断融合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交友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了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针对性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新媒体时代高校育人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1.对新媒体的认知存在差异。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时间较晚,种类和功能更多,这对于大学生的认知来说产生了诸多干扰,他们对新媒体的功能认知、信息认知、经济来源的认知以及运作方式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与传统媒介相比,大学生对传统媒介的运作方式和经济来源更加清楚,而对于新媒体的具体运作方式和盈利方式认知存在不确定性。调查显示,在问到“新媒体的经济来源”时,90%多的学生选择广告收入,但对于一些常用新媒体如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是如何排序的,有62.3%的大学生选择了按广告收入排序,27.8%的大学生选择了按照点击率排序,5.7%的大学生选择了按照收录时间排序,有4.2%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排序。从媒介信息的认知方面来看,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和道德伦理认知不够清晰。作为信息的受众,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广泛且方便,他们对于媒体报道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认知存在差别。44.3%的学生认为报道和事实之间基本一致,37.6%的学生认为真实事实和媒体报道之间差别很大,15.4%的学生认为两者相似度较高,2.7%的人认为完全一致。从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持有肯定态度,但辨别力有待提高。调查结果发现,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更新过于迅速,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不深入:大部分学生阅读时都只看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还有部分学生大都仅看标题、导语或者浏览图片,还有部分学生只是毫无目的的随便翻看,而仅有极少部分学生会对大部分新闻阅览全文。因此,受到阅读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对于所获信息的辨别难以深入。很多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认知模糊,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产权、新闻出版、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缺乏深入了解,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自律意识较为薄弱。受到大众传播现象的影响,大学生会不自觉地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中,但由于缺乏辨别意识,他们往往也会滥用媒体、随意散布不良信息,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夹杂着血腥、恐怖、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甚至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无视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现象。这对大学生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挑战,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媒介的道德伦理认知模糊,甚至扭曲。

2.媒介素养的养成多为自发状态。

从新媒体的使用时间看,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的时间比较长。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养成跟媒介使用时间有直接关系。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是95后甚至00后,他们的出生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多数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广泛接触新媒体。因此,在新媒体的接触上更加频繁和熟悉。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平均每天的媒介使用时间在0.5-3小时之间,比例为72.4%;3-6小时之间的为21.2%;6小时以上的为6.4%。而在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上课自习时、娱乐休息时、吃饭时、乘坐交通工具时。而在阅读媒介信息的类别选项(多选)中,75%的大学生选择影视娱乐类,59%的大学生选择生活健康类,有41%的大学生选择时政类,有25%的大学生选择其他。此外,多数学生对使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目前,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几乎渗透到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大学生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的调查结果分别为:电脑78.4%,手机67.9%,电视13.2%报刊杂志11.5%,广播4.3%;在对大学生“能接受不接触网络媒介的期限”的调查中,有36.9%的学生选择为1天,18.5%的学生选择为10天,9.6%的学生选择为20天,18.2%的学生选择一个月以上,还有16.8%的学生选一天都不行。假如让大学生一个月不接触网络,大学生反应中,46.3%的大学生勉强能适应,但还是很想使用;有22.7%的学生会焦虑不安,无所事事;有23.2%的大学生会感觉很不习惯,与世隔绝,仅有7.8%的大学生选择可以忍受,没有影响。而对无手机课堂的调查结果显示,68.2%的学生选择不赞成,30.6%的学生选择赞成,1.2%的学生选择无所谓。从新媒体的使用目的情况看,大学生对媒体传播信息的功能利用稍嫌不足。网络作为媒介,其首要功能是传播新闻、重大事件等相关消息,让网民通过网络关注社会。[3]但由于在校大学生非职业化的特殊身份,学习是主要目的之一,网络利用的目的性较为单一,新闻传播的主要功能未被充分利用。调查结果显示,休闲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使用的便捷以及普及,使其成为大学生经常接触和喜爱的信息载体。[4]大学生在接触媒介动机和行为方面有较强的功利性。“休闲娱乐”、“消磨时间”、“搜集学习资料”是主要目的,选择“获取新闻信息”的居次,此外,“与人交流”以及“消遣娱乐”也是目的之一。可见,当前新媒体娱乐消遣等功能的过度发展,以及实用功效的普及,它们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媒介资源功能上往往不可避免的呈现出被动、消极的状态。

3.媒介信息辨别力有待提高。

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项主要指标,它包括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甄别能力和大众传媒对人们和社会的'深层次影响的认识能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上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强势和网络、手机新兴媒体复杂性的特点,海量信息迅速传播,使大学生成为接受信息的终端。通过走访泰州地区五所高校发现,大学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并不乐观。除传媒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安排。针对由于高校缺乏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对滞后,导致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态还处于低水平和自发状态,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大多还处于不自觉阶段。由于缺乏媒介素养知识,他们只能基于个人现有的社会经验来审视媒介的信息和行为,因此很容易被一些信息的表相所迷惑甚至诱导,传播不实信息。近年来,大学生被网络诈骗、深陷校园贷等现象的大量出现就是例证。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思考。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快速广泛,以及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对新时期的大学生的学习、交友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新媒体时代的出现,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回避的现实,如何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快捷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1.应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

首先,要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媒介教育素养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前提。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体系。[5]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时间较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现有的理论研究更多的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成果。但这些国外模式的媒介素养教育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符,所以只能参考、借鉴。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社会环境的健康,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特别是大学生培养的成功与否。因此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时,迫切需要我们从国情和学生实际出发,撰写符合中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并在学习、借鉴国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创立符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需要的媒介素养理论体系,并提出适合我国各类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的评价标准。其次,要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能力。在大学教育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探索媒介素养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走访泰州地区五所高校发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并不多,除《媒介伦理》、《新媒体概论》、《传播学》等与媒介相关的课程外,针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媒介素养课程开展的并不多。因此,对学生新媒体运用方面的主流引导还停留在于此专业相关的学生层面,涉及面还不够广泛,需要加强引导。

2.应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

氛围和环境对育人至关重要。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媒介以及新媒体的机会更大。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应举全社会之力,合作进行。高校的育人模式和育人环境应适应社会发展大环境,还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现状,探索适合本(院)校的育人体系。20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教育全过程。要求加强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加大对高校事件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积极促进实践育人合作机制形成,开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工作局面。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校园,还有家庭、社会、实习实践单位等。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除学校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外,还需要家庭的关心以及实践实习等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大学校园作为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阵地,有着丰富的媒介资源。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舆论传播媒体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和手段宣传科学的媒介知识、技能和观念,着力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利用学校的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媒介实践活动,打造大学生媒介实践活动的阵地和平台,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此外,还应建立高效有力的联动和多维度的人才评价制度,为学生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各地方用人单位还应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为学生的实践育人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第34页。

[2]吴勇:《网络传播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学术论坛》,20第3期。

[3]单郦娜,王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第2期。

[4]夏天静,钱正武:《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年第1期。

[5]高慧燃,刘东建,赵辉:《媒介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开封大学学报》,第3期。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九

11.29——11.30,我和你的朋友圈瞬间被一个叫罗一笑的女孩刷了屏,这个在我们的朋友圈里面肆无忌惮的大笑的小女孩昨日是我们争相可怜的小女孩,变成了今日我们口中的可悲小女孩。这一切的.变化源于现如今她的父亲罗尔的微信慈善营销。

我想说通过罗尔事件,我得到的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善是最大的善,也是最乱的善。

以前的我们面对捐款,只要自己觉得真的,就开始捐助,不管你是何方人物;可是现在的我们,多了许多警觉的同时,也多了许多不愿意。

事实上,不是我们变了,是这个社会变了!

支付宝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社会生活方式,更快捷,更轻松,可到头来却出现了支付鸨!淘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生存和享受变化,到头来却也是假货聚集地!微信公众号的营销让你我的手机垃圾变得越来越多,可是真正做实事的公众号还有几个?是这些公众号的真正粉丝的又有几个?微商让你我看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又让你我开始对他们屏蔽,是朋友才能出现在我的微信朋友里,是微商请你离开我的视界。是哦朋友圈让你我爱上了点赞,却偏偏忘记了评论,是朋友圈让你我觉得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却又忘记多些警觉性。

现在的你我都在斥责罗尔的虚伪营销,欺骗了我们的善良,拿走了我们的血汗钱。可是你知道我们最大的缺失不是所谓的善良,而是彼此之间的诚信!

没有多久就到新年了,看看在外面跑业务的真实的业务员的心酸吧,他们的货款该打给他们了!看看在外用双手不停劳动的农民工们,年底了,请不要拖欠他们的工资,留守儿童等着他们的父母回去买糖!看看你们手里正在进行的工作,彼此之间给客户更高的信任,这个2017我们更愿意闻吉起舞!

切瑞西,为爱为生活!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语)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卢梭语)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一

最近,朋友圈持续被同一件事情刷屏。。。

事情的过程大概是:罗尔先生在自己的公众号文章中,为患白血病的女儿罗一笑募集治病资金。同时,在文中提到,此文每被转发一次,某公司就会赞助1元。于是乎,热心的读者们,有钱的捐钱,没钱的转发,齐心努力使这篇文章火遍了朋友圈,阅读量和赞赏人数均超过10万+,最终募集资金近300万元。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罗先生名利双收,尽了一份心意的读者们也觉得做了善事,感情得到升华。然而,此时有人却爆料,罗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到过自己有3套房,深圳1套,东莞2套!原来需要募捐的人,至少有千万身家,比中国九成的人都有钱。

一时间各大媒体口诛笔伐,该事件持续发酵。。。

罗先生认为自己有不得已的苦衷。不是诈捐。罗先生在采访中回应:深圳的房子要留给儿子,绝对不能卖;东莞的其中一套,是给现在的老婆的;另一套以后自己养老用的,那是退路。女儿生病需要花大笔的钱,这笔钱对于他来说负担有点重,如果自己承担,就需要借钱或者买套房子。他需要钱,需要募捐。只有这样,女儿的生病,才不会造成生活的负担,不会造成自己和妻儿的生活品质下降。然而,罗先生忘了,有多少在一线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正在为一套房奋斗着。

罗一笑事件并不是中国的第一例,去年也有一个类似的事件,家在绍兴的宋女士,拥有2家手机店,尚有积蓄。女儿得白血病需募集30万,妈妈仍在朋友圈晒钻戒奔驰。对于此事,宋女士的丈夫回应:(关于秀钻戒,价值一万)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正常女人晒自己的`幸福,不应该受到抨击。换句话说,女儿生病,不代表我老婆就要穿10元一件的衣服。

罗先生和宋女士的社会地位都不低,家庭也比很多人要富裕。他们有很多社会资源,筹钱治病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但在他们看来,那些方式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变卖和抵押房产,需要还利息钱,增加生活压力,要放弃现在的优越生活。像亲友借钱,需要还钱和还人情。而通过网络募捐,是没有任何物质成本的。

今年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

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在电影《白毛女》扮演“喜儿”一角的华田,曾荣获过“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然而却很少人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电影艺术家,晚年却因为家庭的关系,而背负了沉重的生活压力。浙江卫视播出的《我不是明星》节目中,田华之孙杨潇透露,奶奶田华晚年时,因为家中接连出现了四位重病患者,不得不再度背负起家庭的重担,甚至开始“疯狂”地接各种工作。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多位圈内艺人以及众多观众和网友的关注和关心。包括央视及多家卫视频道在内的多家节目组纷纷给《我不是明星》栏目组伸出橄榄枝,希望通过节目组联络到田华,邀请她上节目对她进行更多帮助。更有多位明星嘉宾和很多慈善机构表示,愿意为田华捐款,希望能更多地帮助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然而,田华却表示“不愿意接受捐款,凡事都要靠自己,怎么着都要笑对生活。”尽管生活给了田华诸多坎坷,她却始终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

荀子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为天下贵也”。人类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是有灵魂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也在于灵魂。人的一生中难以避免或大或小的苦难,包括天灾人祸,情感和事业上的挫折或不幸。这是人生中的应有之义。一个人遭遇苦难的时候,他的态度最能检验出他的灵魂高度。

“清远患癌农民大叔拒绝捐款,卖红薯筹手术费”,“身患尿毒症,退伍军人拒绝捐款卖纸自救”,“一家四口被烧伤,受捐8天后主动拒绝新捐款”,“绝症高中女生拒绝治疗和捐款,遗嘱称将捐遗体”。。。人在任何情况下,,哪怕是最绝望的情况下,仍然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虽然无法摆脱苦难,但是仍然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种苦难。是选择软弱的、无尊严的态度,还是选择坚强的、有尊严的态度。

没有什么事情,会比孩子生病更让父母揪心了。然而,他们都忘了,慈善的目的从来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一轮轮骗捐过后,受到最大伤害的,无疑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那些真正等钱救命的人,站在人群里大声呼救,却再也得不到回应了。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从网络上接受如潮水一般的信息,但认真想一想,这些消息到底有多少和你有关的?很多人很喜欢网络上的八卦娱乐新闻,看的时候很兴奋,看完之后脑子乱哄哄的,一片空白,但仍然照看不误。“如果你用娱乐取代了文化,那么就成了一个没有文化的野蛮人”。现实生活中做慈善募集的人都很多,但是罗一笑的募集文章最终的阅读量达到9000多万,近乎影响了1亿的中国人口。网络的力量的确很强大,但欺骗性,隐蔽性也很强。

我认为,或许应当禁止个人名义募捐。募捐发布平台应有义务承担辨别责任,凡是需要募捐的,应当向平台提供相关证明,审核通过后,才能发布。

第一,保证家里有足够的应急资金。

第二、保险。以前推送过一篇关于保险的文章《什么样的保险千万不能买》。后台有人留言说,给家人买的重病医疗保险太贵了,每年都要交好多钱,想把保险停了。那么,就误解了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我们购买保险,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家庭被小概率的不幸所击垮,这个“不幸”具有击垮你家庭的能力,或者让你掉落一个社会等级,对你产生巨大的痛苦和折磨,那么你就需要购买一份能抵御这个“不幸”的保险。购买了保险,能够极大增强你抵御这种不幸的能力,把你的损失均摊到大量险民的身上大家一起负担,这就是保险业存在的价值。

最后,愿所有善良的人仍怀有善念,真正需要募捐的人仍有机会活下去。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二

读了天津市第四中学杨贵祝老师《论教育家》很有感触,对照近现代诸多教育家,分析、反省自己现在和将来都很难成为教育家,读后感点评。但能成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员是我一生的荣幸,成为教育家是我追求的目标,对教育家目标的追求是永生不变的,我将一直沿着“教育家”这个方向去努力、去探索。

因为,市领导对我们所寄予的期盼是我们执着前行的不竭动力;“成为教育家的理想”是引领我们前行的航灯。教育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更要有实践的积累,因此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不断的学习钻研,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的总结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使之成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才能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只要我们自己胸怀教育理想,脚踏实地的践行有内涵的教育,在不远的将来成就学生的同时定能成就自己!

因此,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要有所发展,首先必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做学习型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丰厚、强健自己,才能做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开拓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各种各样的学生与家长,我们应该把浮躁的心静下来,淡泊名利,以一颗平和心面对我们身边的一切。

站在自己的.角度多用脑去“反思”,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教学上的不断积累、总结、反思会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我们真正作到了心中有学生,我们还会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满堂灌”、“一言堂”、让学生做重复劳动吗?我们应该从学生角度考虑,想一想学生学会了吗?能力提高了吗?多用脑去想,多用心去做教育。作一名教育教学的有心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论教育家》使我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更加坚定了信念,鼓足勇气,昂首阔步,向教育家迈进。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三

(重庆市垫江县第九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初中化学;先学后教;新模式。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与限制,多数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对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改革。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以期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先学后教模式。

先学后教模式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不俗的成绩。从根本上说,先学后教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顺序,将学生的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将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监督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通过探究与交流推导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只能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进行适当的帮助。此时,学生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进而得到更深刻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总结学生探究的结果,要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先学后教模式,教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初中化学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实践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换言之,教师要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自主实验得到化学结论,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的操作,防止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实验器材的用法,能够在积累化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交流,促进初中化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邓婕妤。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05)。

编辑杨兆东。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四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因为无视童年的价值,只希望孩子们快快“长大成人”。

还有几条箴言值得品味。“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让我想到了“教育即解放”这句话,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而又自由的心灵,应该是教育的追求吧。“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意为给孩子自由的时间,除却无穷的功课,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玩耍,去做他们想做的、应该做的事。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的“解放孩子的时间”倒是不谋而合。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五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战后,《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二、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的地理优势。

地理学上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南海是我国南部的近海,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

(三)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为了保持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势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让利、释放友善信息,周边国家却不断挑战我们的政策底线,其结果是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反而使周边国家越发大胆地蚕食南海周边海域,进而趁势将侵占行为事实化、“合法化”。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中国避免南海问题升级的战略初衷给周边国家以错误暗示,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持和平发展战略方向的同时更加主动、坚决地维护具体利益。一旦出现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中国必须亮出可信的惩罚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外交抗议。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周边国家的机会主义心理,约束其不断突破红线的“违规行为”。

(二)内部政治的协调与平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导致了政治过程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积极发言,影响着决策过程。在南海问题上,中央政府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却希望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要求保护南海领土完整、加快油气资源开采。

(三)解决南海问题与经营周边地区的平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已经建立起难以动摇的利益共同体格局。因此,我们不宜将南海问题的严重性过于放大,从而使其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中国固然可以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问题,但这将造成东南亚国家对华的敌对倾向和仇恨情绪,同时也将使美国军事力量在东南亚的存在永久合法化,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大局。因此,中国需要将南海问题的解决纳入到经营周边的战略格局中加以考虑,将其视为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契机。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六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再次拜读,更感此书文字朴实真诚,读起来轻松亲切,像一壶香茗,让人回味无穷。这使我的大脑突然凭空产生一个念头: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有深度、有思想的书吧。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这些都是周国平先生在本书中的思考。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个么,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我知道自己对教育是说不出有分量的话的。但我相信,在针对今天教育发出的众多清醒的声音之中,我的加入多少也能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救救孩子,让他们回归童真,本色,回归本性!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七

最近几年,南海地区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内高调推行“重返亚太”政策,这对中国主张的南海政策形成了一定压力。与此同时,中国也规模越来越大地介入南海,展开改造岛礁的大量施工活动。自始,由于很多海域早就存在争端,加上大规模造岛完工后引发问题,中国跟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又多次发生争执,纠纷愈演愈烈,一再成为舆论焦点。

在中国用挖沙填海方式快速填充岛礁的现象后,美国防长卡特在20连续发表公开声明,要求中国政府停工,终止在南沙的造岛行为。年五月,当事各方又进行了香格里拉对话,结果却很不理想,自说自话,各说一套。卡特指责中国的施工规模巨大,速度极快,会迅速改变海洋现状,因此呼吁区域内所有国家停止类似行为。中国否认这一指责,认为美国的介入才是造成南海问题的肇因。紧接着,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在访日时,称中国占领菲附近岛礁是侵略,将行为跟纳粹德国类比,呼吁西方插手干预,引发舆论哗然。

应该说,南海问题是相当特殊的,也比较复杂。它跟一般的领土争端有区别。在亚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领土争端。比如中印在藏南地区,日俄在北方四岛,日韩在独岛,中日在钓鱼岛,都有争端。包括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以前也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只是后来通过持续协商,解决了争端。上述争端,都是双边问题,没到激化的程度。只要没有哪一方像俄国入侵乌克兰那样,霸王硬上弓,对国际秩序就没有太大影响,算不上大问题。

但与上述问题不同,南海问题确有特殊性。首先,它是复杂的多边问题,牵涉到中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之间的纠纷,涉及面很广。而且,不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纠纷,东南亚各国之间也有纠纷。其次,这片有争议的海域,面积特别大,位置特殊,它并非处于偏僻边缘地带。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路通道之一,这里的纠纷会影响国际航道。再次,众多岛屿和海域争端还会影响东南亚各国(乃至澳大利亚)的地缘安全,造成这一地区军力重组和军备竞赛,重构海权国家普遍认可的现有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是以共同规则为核心观念)。所以,南海问题才会闹的这么厉害,越演越烈,变成了全球热点,因为它会明显影响现有国际秩序。

谈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很明显,还是美国主导和控制下的秩序。具体体现在南海问题上,这种秩序其实也就是一种海洋秩序,是美国主导,但又是由很多海权国家共同参与建构形成的共同规则体系。中国有很多学者,总是习惯成自然地去质疑美国的国际公信力。然而,尽管美国也有过越战和伊战等不太光彩的经历,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信用仍然在大国中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尤其不同于俄国和中国,作为海权大国的美国,一直是通过以强大海权为基础的共同规则体系来发挥其世界影响力。美国确实有很多对外军事行动记录(不乏失败)和基于自由价值观的干涉意识,但它从未表现出对其它国家具有任何领土野心。仅这一点,就使得美国天然具备有别于俄中两国的地缘平衡能力,也使得它在裁决重大国际纠纷时,具有任何其它国家都难以替代的高信用水平。

当然,美国的国际信用得以保持,因素很多,这包括它特殊的地缘,民情,政体,法治状况,等等,在此不展开详细讨论。但无论如何,美国也是个现实中的国家,它必然也无法彻底摆脱“实力至上”的现实主义传统,忽视对现实利益的计算。尤其当面对像俄中两国,这类基于强大陆权而形成的巨无霸国家时,美国的处理方式,也自然会非常谨慎小心。其实从这次南海纠纷也能看出来,至少在最初阶段,美国政府的表态,仍然是有所控制的。一方面,它要表明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另一方面,也尽量避免刺激中国。

而且,不但美国的最初态度有所保留,同中国、同亚太经济圈联系更紧密的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中国大规模扩大岛礁并部署军事设施之前,澳大利亚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确意向,要协同美国、日本和印度集体介入南海争端。其理由就是:澳政府并不希望以不必要的联盟架构来刺激中国,导致对方产生误判,造成军事对抗。但最近澳政府却明确表态,由于忌讳的势头已经出现,那么它终于改变以往立场,并大幅增加未来五到十年的军事预算。

尽管如此,从中国政治的本质,从政府的态度来看,中国对南海众多岛屿的施工,加固,扩大,完善,甚至军事化,恐怕绝无可能真的会彻底终止。从政治架构来分析,中国的造岛行动,并不可能是轻率的.举动。中国的政治决策架构,以及行为模式,跟欧美国家完全不同,它并非通过共同的规则体系,如法治原则和高透明度,来获得其合法性,而更像是某种可以不断逾越任何具体规则的动态政治的产物。从现有情况来看,中国的造岛战略,应该是配合政府崛起大战略的举措,它是有意试探美国等海权国家的底线,通过不断展示力量,来向世界表达一个新的强大权力中心的出场。这种策略,就意味着必须试图削弱作为核心领导国家的美国的影响力。尤其在逐渐扩大并巩固南海岛屿的控制权之后,再进一步推出防空识别区,对整个南海地区进行控制。一旦中国在事实上获得了南海国际航道的垄断权(这无关是否就会真的会立刻使用这种权力),那也就意味着,以往美国不可替代的国际信用将会遭受严重损毁。

而美国的这种特殊的国际信用,主要就表现在它对国际公共航路的维护,它对国际纠纷的裁判权,以及它对国际事务的平衡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俄国入侵乌克兰,已经破坏了美国在大陆地区的国际信用,接下来在南海,中国如果顺利实施造岛战略,不断扩大周边海域,控制并垄断国际航道,最终通过军事化的手段确立周边国家根本无法抗衡的军事优势,渐渐危及东南亚众多海权国家以往的独立地位,那么美国的国际信用将会难以维持。

因此,美国必然会越来越深地介入南海问题,绝不可能事不关己,置自己的国际信用与责任于不顾。对此,中国政府千万不能产生误判。

正确评价俄国的立场。

几乎与香格里拉对话同期,也有媒体报道称,未来俄中两国将会联手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在南海问题上,俄国发言人表达了对中国立场的同情和理解,这似乎是一种有限度的支持。同中国类似,俄国也把南海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美国的介入,甚至有意要把美国势力赶出亚洲。那么,在目前俄中联手的情况下,有俄国做后盾,中国更不大可能会停止南海的既定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南海的局势究竟会如何发展?笔者个人的感觉,恐怕已经是箭在弦上。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政府不大可能会克制或退让,但如果中国不做任何妥协和退让,执意按现有方式控制南海,不断扩大岛礁,部署军事设施,那么南海爆发战争将会是个必然的结果。中国的主要对手,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一定迟早会在海上跟中国发生冲突。而美国会为他们做后盾(可能还有日本,澳大利亚,视情况而定)。同时,对越南来说,俄国一直提供的武器支持,也将是其另一后盾。在支持越南的问题上,俄国绝不会吝啬。

中国恐怕要认识到,尽管中国一直在试图持续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历史也多次表明,俄国本身是一只身处大陆深处的重要地缘平衡力量,这种作用是其它国家无法替代的。而俄国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也将是中国难以支配和左右的。对俄国而言,目前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削弱美国的影响,这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维持的主要基础。至于支持越南、印度等国会不会削弱中国,那并不是它考虑的核心问题。

实际上,中国高度重视和建设的“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实有地缘安全上的重大意义,但同时它也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之一,可以体现于俄国立场的摇摆。但风险同样体现于这一点:即使按照中方最理想的假设,俄中两国始终步调一致,坚定地互相支持,那也只会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地缘平衡将会难以维持。考虑到中俄两国都是核大国,一旦出现失衡局面,倘若中俄任何一方借对方之势而启动错误决策,甚至对外扩张,那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失控趋势。若出现最坏局面,中俄联手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诱发核战。实际上,目前的朝核危机就已经表露出这一极度危险的先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因此,正如牛军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国需要更全面更小心地评估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和外交政策。不能想当然认为中俄联手,世界多极化了,就会天下太平,似乎接下来人类文明一定自然而然会走向正确方向。

海陆之争的终极博弈。

南海问题的本质,同俄国此前入侵乌克兰的危机类似,实际上仍未脱离近代以来陆权国家同海权国家的斗争模式。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中难以摆脱的宿命。在古代,欧亚大陆就是一块充斥着最残酷最血腥杀戮的区域。一方面,欧亚大陆造就了早期的文明起源,这一地区最庞大,最古老,有丰满的历史,也最有文明的多样性。但另一方面,陆权虽然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最初起源,但此后却也不断通过残酷的战争和兼并,造就出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帝国形态。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庞大的帝国,就是蒙古帝国。但在前工业时代,在当时普遍落后的生产力约束条件下,还不存在强有力的海外干预力量,因此,蒙古帝国没遇到海陆之争问题。由于落后的技术条件,蒙古帝国向海上扩张的势头,也未能实现。(有说法称蒙古曾派舰队远征日本,但遭遇风暴导致远征失败)。

到近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革命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地缘结构异常破碎的欧洲,无论是拿破仑法国,还是纳粹德国,或者在内陆地区,深居庞大腹地的俄国,始终都开始面临强大海外力量的牵制,使得这些强大帝国难以扩张到欧亚大陆的极限,因此,大陆地区再也无法产生类似于蒙古帝国那样庞大的国家。尽管苏联借助二战胜利,通过联邦和联盟形式,取得类似于蒙古帝国的规模,但没维持多久就走向了解体。

回顾以往的陆权帝国,它们在面对海外干预力量时,往往都处于下风,其文明的特征并不明显,甚至经常更具野蛮色彩。而海外干预力量,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权国家,往往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更先进的技术,更民主,更珍视自由,更具包容力和文明色彩,这似乎是历史上的常态。

南海事件的论文篇十八

最近几年,南海地区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内高调推行“重返亚太”政策,这对中国主张的南海政策形成了一定压力。与此同时,中国也规模越来越大地介入南海,展开改造岛礁的大量施工活动。自2015年始,由于很多海域早就存在争端,加上大规模造岛完工后引发问题,中国跟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又多次发生争执,纠纷愈演愈烈,一再成为舆论焦点。

在中国用挖沙填海方式快速填充岛礁的现象后,美国防长卡特在2015年连续发表公开声明,要求中国政府停工,终止在南沙的造岛行为。2015年五月,当事各方又进行了香格里拉对话,结果却很不理想,自说自话,各说一套。卡特指责中国的施工规模巨大,速度极快,会迅速改变海洋现状,因此呼吁区域内所有国家停止类似行为。中国否认这一指责,认为美国的介入才是造成南海问题的肇因。紧接着,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在访日时,称中国占领菲附近岛礁是侵略,将行为跟纳粹德国类比,呼吁西方插手干预,引发舆论哗然。

应该说,南海问题是相当特殊的,也比较复杂。它跟一般的领土争端有区别。在亚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领土争端。比如中印在藏南地区,日俄在北方四岛,日韩在独岛,中日在钓鱼岛,都有争端。包括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以前也长期存在领土争端,只是后来通过持续协商,解决了争端。上述争端,都是双边问题,没到激化的程度。只要没有哪一方像俄国入侵乌克兰那样,霸王硬上弓,对国际秩序就没有太大影响,算不上大问题。

但与上述问题不同,南海问题确有特殊性。首先,它是复杂的多边问题,牵涉到中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之间的纠纷,涉及面很广。而且,不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纠纷,东南亚各国之间也有纠纷。其次,这片有争议的海域,面积特别大,位置特殊,它并非处于偏僻边缘地带。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路通道之一,这里的纠纷会影响国际航道。再次,众多岛屿和海域争端还会影响东南亚各国(乃至澳大利亚)的地缘安全,造成这一地区军力重组和军备竞赛,重构海权国家普遍认可的现有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是以共同规则为核心观念)。所以,南海问题才会闹的这么厉害,越演越烈,变成了全球热点,因为它会明显影响现有国际秩序。

谈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很明显,还是美国主导和控制下的秩序。具体体现在南海问题上,这种秩序其实也就是一种海洋秩序,是美国主导,但又是由很多海权国家共同参与建构形成的共同规则体系。中国有很多学者,总是习惯成自然地去质疑美国的国际公信力。然而,尽管美国也有过越战和伊战等不太光彩的经历,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信用仍然在大国中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尤其不同于俄国和中国,作为海权大国的美国,一直是通过以强大海权为基础的共同规则体系来发挥其世界影响力。美国确实有很多对外军事行动记录(不乏失败)和基于自由价值观的干涉意识,但它从未表现出对其它国家具有任何领土野心。仅这一点,就使得美国天然具备有别于俄中两国的地缘平衡能力,也使得它在裁决重大国际纠纷时,具有任何其它国家都难以替代的高信用水平。

当然,美国的国际信用得以保持,因素很多,这包括它特殊的地缘,民情,政体,法治状况,等等,在此不展开详细讨论。但无论如何,美国也是个现实中的国家,它必然也无法彻底摆脱“实力至上”的现实主义传统,忽视对现实利益的计算。尤其当面对像俄中两国,这类基于强大陆权而形成的巨无霸国家时,美国的处理方式,也自然会非常谨慎小心。其实从这次南海纠纷也能看出来,至少在最初阶段,美国政府的表态,仍然是有所控制的。一方面,它要表明原则必须得到遵守,另一方面,也尽量避免刺激中国。

而且,不但美国的最初态度有所保留,同中国、同亚太经济圈联系更紧密的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中国大规模扩大岛礁并部署军事设施之前,澳大利亚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明确意向,要协同美国、日本和印度集体介入南海争端。其理由就是:澳政府并不希望以不必要的联盟架构来刺激中国,导致对方产生误判,造成军事对抗。但最近澳政府却明确表态,由于忌讳的势头已经出现,那么它终于改变以往立场,并大幅增加未来五到十年的军事预算。

尽管如此,从中国政治的本质,从政府的态度来看,中国对南海众多岛屿的施工,加固,扩大,完善,甚至军事化,恐怕绝无可能真的会彻底终止。从政治架构来分析,中国的造岛行动,并不可能是轻率的.举动。中国的政治决策架构,以及行为模式,跟欧美国家完全不同,它并非通过共同的规则体系,如法治原则和高透明度,来获得其合法性,而更像是某种可以不断逾越任何具体规则的动态政治的产物。从现有情况来看,中国的造岛战略,应该是配合政府崛起大战略的举措,它是有意试探美国等海权国家的底线,通过不断展示力量,来向世界表达一个新的强大权力中心的出场。这种策略,就意味着必须试图削弱作为核心领导国家的美国的影响力。尤其在逐渐扩大并巩固南海岛屿的控制权之后,再进一步推出防空识别区,对整个南海地区进行控制。一旦中国在事实上获得了南海国际航道的垄断权(这无关是否就会真的会立刻使用这种权力),那也就意味着,以往美国不可替代的国际信用将会遭受严重损毁。

而美国的这种特殊的国际信用,主要就表现在它对国际公共航路的维护,它对国际纠纷的裁判权,以及它对国际事务的平衡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俄国入侵乌克兰,已经破坏了美国在大陆地区的国际信用,接下来在南海,中国如果顺利实施造岛战略,不断扩大周边海域,控制并垄断国际航道,最终通过军事化的手段确立周边国家根本无法抗衡的军事优势,渐渐危及东南亚众多海权国家以往的独立地位,那么美国的国际信用将会难以维持。

因此,美国必然会越来越深地介入南海问题,绝不可能事不关己,置自己的国际信用与责任于不顾。对此,中国政府千万不能产生误判。

正确评价俄国的立场。

几乎与香格里拉对话同期,也有媒体报道称,未来俄中两国将会联手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在南海问题上,俄国发言人表达了对中国立场的同情和理解,这似乎是一种有限度的支持。同中国类似,俄国也把南海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美国的介入,甚至有意要把美国势力赶出亚洲。那么,在目前俄中联手的情况下,有俄国做后盾,中国更不大可能会停止南海的既定战略。

在这种情况下,南海的局势究竟会如何发展?笔者个人的感觉,恐怕已经是箭在弦上。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政府不大可能会克制或退让,但如果中国不做任何妥协和退让,执意按现有方式控制南海,不断扩大岛礁,部署军事设施,那么南海爆发战争将会是个必然的结果。中国的主要对手,越南和菲律宾等国,一定迟早会在海上跟中国发生冲突。而美国会为他们做后盾(可能还有日本,澳大利亚,视情况而定)。同时,对越南来说,俄国一直提供的武器支持,也将是其另一后盾。在支持越南的问题上,俄国绝不会吝啬。

中国恐怕要认识到,尽管中国一直在试图持续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历史也多次表明,俄国本身是一只身处大陆深处的重要地缘平衡力量,这种作用是其它国家无法替代的。而俄国在国际上的独立地位,也将是中国难以支配和左右的。对俄国而言,目前的首要战略目标是削弱美国的影响,这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维持的主要基础。至于支持越南、印度等国会不会削弱中国,那并不是它考虑的核心问题。

实际上,中国高度重视和建设的“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实有地缘安全上的重大意义,但同时它也具有很大的风险。这个风险之一,可以体现于俄国立场的摇摆。但风险同样体现于这一点:即使按照中方最理想的假设,俄中两国始终步调一致,坚定地互相支持,那也只会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地缘平衡将会难以维持。考虑到中俄两国都是核大国,一旦出现失衡局面,倘若中俄任何一方借对方之势而启动错误决策,甚至对外扩张,那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失控趋势。若出现最坏局面,中俄联手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诱发核战。实际上,目前的朝核危机就已经表露出这一极度危险的先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因此,正如牛军教授曾撰文指出:中国需要更全面更小心地评估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和外交政策。不能想当然认为中俄联手,世界多极化了,就会天下太平,似乎接下来人类文明一定自然而然会走向正确方向。

海陆之争的终极博弈。

南海问题的本质,同俄国此前入侵乌克兰的危机类似,实际上仍未脱离近代以来陆权国家同海权国家的斗争模式。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中难以摆脱的宿命。在古代,欧亚大陆就是一块充斥着最残酷最血腥杀戮的区域。一方面,欧亚大陆造就了早期的文明起源,这一地区最庞大,最古老,有丰满的历史,也最有文明的多样性。但另一方面,陆权虽然承载了人类文明的最初起源,但此后却也不断通过残酷的战争和兼并,造就出一个又一个庞大的帝国形态。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庞大的帝国,就是蒙古帝国。但在前工业时代,在当时普遍落后的生产力约束条件下,还不存在强有力的海外干预力量,因此,蒙古帝国没遇到海陆之争问题。由于落后的技术条件,蒙古帝国向海上扩张的势头,也未能实现。(有说法称蒙古曾派舰队远征日本,但遭遇风暴导致远征失败)。

到近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革命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地缘结构异常破碎的欧洲,无论是拿破仑法国,还是纳粹德国,或者在内陆地区,深居庞大腹地的俄国,始终都开始面临强大海外力量的牵制,使得这些强大帝国难以扩张到欧亚大陆的极限,因此,大陆地区再也无法产生类似于蒙古帝国那样庞大的国家。尽管苏联借助二战胜利,通过联邦和联盟形式,取得类似于蒙古帝国的规模,但没维持多久就走向了解体。

回顾以往的陆权帝国,它们在面对海外干预力量时,往往都处于下风,其文明的特征并不明显,甚至经常更具野蛮色彩。而海外干预力量,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权国家,往往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更先进的技术,更民主,更珍视自由,更具包容力和文明色彩,这似乎是历史上的常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923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