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21:12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范文(14篇)
时间:2023-11-18 06:21:12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进步的记录,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如何发展绘画技巧和表现力?在这里分享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一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二

栩字不要读成羽。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其中后两个部分是教学重点。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1)找词语。可以先结合课后练习题三,让学生先找出这些四字词语(不一定是成语),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2)理解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让学生记词语注释,更不能把词语分解成单字让学生一一对应。只要学生能在本课的语境中,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了。

(3)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的语境,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最后,还可以变换另外一篇短文,设置一个新的语境,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巩固本课学到的词语。

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可以让学生放开说说,也可以结合选做题让学生直接写一写。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三

理解文中部分四字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对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遥远的非洲看一看,一起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2.看老师写课题。27卖木雕的少年,“卖”是我们今天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这个字和哪个字相近?怎样区分?所以有十字头的就是“卖”,没有的就是“买”。书空,读课题。

二、检查词语,学习词语。

1.课文已经预习了,你是怎样预习的?

2.学习词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1)课文中有个词挺难读的,谁能读好它?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指名读。听说过这个瀑布吗?(知道的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我们来欣赏一下。

(2)(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绵延90多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景色十分壮观。

出示一组词: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

指名读。

(4)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个词课文中都是用来形容瀑布的,谁能选个词来介绍一下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我们再来看一组词语。

出示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1)谁来读?注意读四字词语两两相连。

(2)这几个词有什么共同点呢?(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木雕的。)。

(3)木雕是非洲古老的民间艺术,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摊点去欣赏一下。看到图片,看看你能说出词语吗?(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

(4)我们开动脑筋,把词语送到句子里。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刻得()。

填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新奇的木雕作者喜欢吗?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放声读一读。

指名读,理解“爱不释手”,说话练习。

过度:作者这样喜爱木雕,为什么没有买呢?

三、品读课文,读好对话,,体会中非情谊。

出示对话1。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指名读。

2.读人物的话时,注意看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它能帮助我们读好人物的话。

3.诚恳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4.再次指名读。齐读。

5.我们看,这个句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遗憾”。谁遗憾了?“我为什么遗憾?”

指导读好句子“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少年为什么遗憾呢?

预设:少年卖不出去象墩感到遗憾,还没有其他的原因。理解课文有个方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们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得知我是中国人,少年就感到遗憾呢?我们来看看下文,或许能找到原因:快速找到他们两第二次见面时的对话:

指名读:

出示: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的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少。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2.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和白天一摸一样的小象墩是从哪里来的?也许是他白天刻了一天给我刻出来的,也许是请人刻出来的,这些都是为了“我”这个中国人。

3.什么是朋友?

4.知道少年为什么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吗?(图片展示)。

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慰问;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修建了全长860公里的坦赞铁路。期间,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畅言学习之感想,练习写话。

1.这篇课文中用了很多的感叹号和四字词语,今天,我们也来试着用一用。

2.仿写: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

啊!非洲的木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啊!卖木雕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4.升华感情。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四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1.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3.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二、过程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共享。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张贴在黑板上),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

(1)利用课件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2)认读生词,讨论词语意思。

(3)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二、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2、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三、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四、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六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积累成语。

3、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预习情况:

(一)检查读书,分段朗读课文。注意难句的指导。

(二)检查生字:

1、读生字,注意“琳”的读音。

2、生字组词,同学补充。相机指导课文中词的理解。

3、指导难字:

(1)难字:“恳”的上面最后一比是捺,“豫”和“撼”不要丢笔画。

(2)形近字:州( ) 宾( ) 构( )

洲 ( ) 浜( ) 沟( )

五、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是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叙述的?(买卖木雕)

回忆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顺序,谁能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三、细读课文,体会卖木雕少年的质朴善良,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自由读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善良 质朴 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2、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默读要求卖木雕的少年表现

体会感受

神态

动作

语言

3、交流学习成果。

(1)从哪看出卖木雕的少年很善良 质朴 对中国人民很友好?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为什么少年要遗憾呢?

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善良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2)我雕了个小的,可以带上飞机。

(多么的善解人意,多么的善良)读出来

(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把这句话换成:“少年摆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要钱。’”你还有刚才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体会“连连,两个不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些词句的含义)。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 问少年为什么那么熟悉中国人,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穿插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给非洲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5、朗读全文,再次体会少年的质朴善良。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练习:

1、运用词语。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例如: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十分()。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地方是否可以用其他词语来替换,调动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七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词语;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词语;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说起非洲,你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图片。在非洲南部,有一道举世闻名的景观------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看完以后,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2就在这样壮美的大瀑布不远处,有一位卖木雕的少年。看老师书写课题(强调“卖”和“雕”的写法)谁想读一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怎样写卖木雕的少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看小朋友读得真认真呀,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研读课文,感受大瀑布的壮观、木雕的精美和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1在去非洲南部之前,朋友叮嘱我一定要做两件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朋友这样叮嘱我,肯定是瀑布和木雕有着特别之处。请同学们找到描写瀑布和木雕的句子,分别用“——”和“﹏﹏”划出来,并读一读,想一想。

2我们先来看瀑布,谁先说?交流,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a你从哪里看出瀑布有特别之处,它特别在哪里?

交流,朗读,理解“名不虚传”(你能用“名不虚传”说一句话吗?)。

理解“游人如织”(读着“游人如织”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莫西奥图尼亚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我们从哪些文字中可以读出来?(十分壮观、清晰可辨)朗读,感受。

c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如此壮美的瀑布,齐读。

3壮观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让我们大饱眼福,留连忘返。而木雕又有怎样的特别呢,咱们一起来说一说。交流,出示课文第3、4两小节和“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你们看到过木雕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非洲木雕,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b看到这些木雕,你想用文中的哪些词语来形容呢?说说理由。

交流,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c男女读,齐读。

4围绕这些精美的木雕,发生了哪些故事呢?默读课文,同桌商量一下。

交流,概括: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5原来,关于木雕,还有这么多故事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学完了“听朋友介绍木雕”和“挑选木雕”。既然已经选好了,干嘛还要放弃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

“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这是个反问,能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吗?

一起来读出这种感觉。

7这么精美的象墩,可是我带不走,所以我心里很——(遗憾)。遗憾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卖木雕的少年也有这样的感觉吗?(有)。

出示: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为什么呀?

交流原因:(1)因为自己的木雕不能出售。(2)因为我是一位中国人。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想卖出,出示我和少年的第一次对话,朗读学习。

读到这儿,不要说是作者,非洲少年,就连我们这些旁观者,也觉得遗憾。让我们把深深的遗憾送到朗读里去。分角色朗读第5—9小节。

8如果你是少年,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我”遗憾“我”心里又会怎么想?请写一写。交流。

9少年到底有没有抹平我心头和自己的遗憾呢?我们接下去学习。出示我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指导朗读:“我”的话里都有提示语,“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语气比较好把握。那少年的话要用怎样的语气读呢?自由读一读,琢磨正确的朗读语气。分角色朗读。

10那么多游客中,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出示课件,介绍中非关系背景。

11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他送出的仅仅是木雕吗?“我”收下的仅仅是木雕吗?

四、拓展:情景写话。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把你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八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并正确运用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非洲有代表性的图片(植物,动物,人种等),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以及非洲的木雕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张老师带大家一起走入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几组图片,用心地感受一下非洲这个地方。(课件播放非洲的猴面包树,大象,舞蹈图片)。

二、揭示课题。

1、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非洲在感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吴晴一起走进非洲,去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卖”的反义词是:买,区分“卖”和“买”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九

1、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俺被一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于是随手编了几句诗:(投影)。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哆嗦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浸透衣服的'汗水。

朋友她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此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情真谛。

2、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俺们先来简略了解一下:(投影并阅读)。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非洲就开始相互了解.明代是中非古代交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友好关系已发展到双方官方代表相互访问。

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他们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之后,又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协助非洲国家兴建工厂、农场、水利、能源、交通、电信和文教卫生等各类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非洲国家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其范围涉及农场、工厂、医院、学校、电站、政府办公大楼、体育场、铁路等基础设施。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援助行动。

3、今天,俺们就去看看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出示课题,同学读题)。

4、下面老师先检查昨晚的预习情况,请你们大声地朗读,俺看嘴型,听音量就能大概了解你的朗读训练程度了。(同学自由读课文)。

5、检查普通劳动者词语:

(自由读,抽读,齐读)。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配图)。

游览 壮观 出售 陈设 观赏。

摊点 驮着 构思 诚实 宾馆。

掏钱 犹豫 即将 晚饭 一堆。

流露 遗憾 牙齿 规范 付钱。

工艺品。

6、出示四字词语,齐读根据老师描述抢答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五官端正。

琳琅满目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手不释卷 语无伦次 清晰可辨。

7、出示以下词语并问有什么特点,能否用上它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黑人少年:

五官端正 牙齿 诚实 流露 遗憾 规范。

8、少年的这一丝遗憾,就是那友谊种子的萌芽。不信,俺们们细细品味他之后的言行吧!请自由读8至最后自然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

9、同学自学,反馈并归纳。

10、这些言行的背后倒底反映了少年当时怎样的心境呢?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

《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作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守候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情意。今天,杨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仅仅围绕着“遗憾”进行朗读感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杨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木雕,聚焦“遗憾”;盘点词语,表达“遗憾”,从而充分感受了“我”的遗憾。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杨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杨老师紧紧抓住“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名不虚传”等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积累、运用。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杨老师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情意。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杨老师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习卖木雕部分,以读代讲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杨老师在课中补充了非洲象和非洲人民的资料,来增强对文本的感悟。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资料与课文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为深入理解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一

《卖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课文在描写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时,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值得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戴老师在执教《卖木雕的少年》时,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特点,立足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特别是课堂上的词语教学有特色、有实效。

形象、直观的教学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抽象思维发展还比较差的三年级孩子,词语教学中尽量追求形象,使孩子获得感性认识,理解词语。正如维果斯基说的“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在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很好地运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感受词语。在教学“琳琅满目”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木雕的词,再出示多幅木雕的图片,在视觉冲击、图片感受中,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木雕,教师适时点拨深化词语的理解。这样,形象的词语教学,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受就形象,对于这个词语的感受就丰满。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深刻的。联系学生的体验,来帮助理解词语,是很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课堂上,戴老师引导学生体会“爱不释手”时,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木雕的“构思奇特、栩栩如生”后,问学生:面对这样的木雕,你会怎样?从而较好地理解了“爱不释手”。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经过精心选词,准确用词表达作者的感情。文本中的每一个词都投射着作者深刻的体验,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开。只有将“词语教学”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更鲜活、生动地理解词语,触摸到词语的温度。《卖木雕的少年》中的“遗憾”一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是个难点。教学中,戴老师就立足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说说我的左右为难?在入情入境中,学生有了深切的体会,很好地理解了“遗憾”。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在本堂课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戴老师词语教学的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词语,使词语教学生动、形象、灵动、有效。但课堂中,若教师能更好地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课堂将更加完美。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二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课文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三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非友谊学习资料文本打印数份。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高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非洲,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图片,师简介非洲。)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讲了我在旅行时,想买一个为纪念,但却因为所以放弃购买,感到很,后来,卖木雕的少年送了我,我很。

2、交流。

三、欣赏木雕,积累语言

1、故事围绕着木雕发生,那么什么是木雕?木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播放木雕图片,师简介木雕。)

2、看了这些木雕作品你觉得它们怎么样?

3、自己读一读课文的3――6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木雕的句子,并读一读。

4、交流。

用文中的词语再来形容形容图片上的这些木雕。(指导理解四字词语。)

5、小结填空。

课件出示: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其中象墩(),大象雕得(),我一看就()。

四、品读言行,感悟形象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篇十四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下第7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其中选木雕和放弃买木雕为课文的3—9自然段;送木雕为课文的10—15自然段。14自然段的“我们是朋友”为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为了突现印度少年的美好心灵,作者主要刻画了人物的言行外加外貌描写。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考虑,站在“每堂课务必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角度,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积累四字成语

2、读好课文,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3、感受中国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句,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

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语文学科的本体特点,我打算从读入手,以求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像的能力;并结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拉近学生跟文本的心灵距离。

2、形象感受法:语文是感性的语言。图画再现构思新颖的坐凳,表演还原买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质疑探究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遗憾”和“朋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读、思、议、划、找”,培养他们自主探究,乐于参与的能力。

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将本文的教学分为以下四大板块: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课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是学生初步获得跟课文有关的资料。导入时,教师再系统地出示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拉近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一定的朗读实践,使他们充分地钻研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并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的认读本课的生字。

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还一定要让孩子讲清楚讲完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学习了词语,我将重心放在了文中的四字成语,如“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因为这是本文最大的语言特色。

3、紧抓“遗憾”,体会情感

抓“遗憾”组织教学是我教学的中心环节。

出示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

请学生认真的读这一自然段,读着读着,同学们,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疑问呢?

学贵有疑,学生们肯定会提出:

少年为什么遗憾呢?“我”为什么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呢?……

所有的答案都在书中,我们再好好来读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找答案吧!边读边找答案,在自己的答案边写上自己的批注,以此培养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相信可爱的孩子们肯定会找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文字毕竟是平面的,如何在学生的脑海里树立起立体的形象呢?而且三年级的孩子虽然已开始从形象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可直观形象的物体还是会牢牢的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适时出示自己事先收集的坐凳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即刻被这些构思新奇的坐凳给吸引住了。

是呀,坐凳如此构思新奇,怪不得“我”会“爱不释手”。于是又一个疑问自然产生了:“既然爱不释手,就买了呀,又为什么会有遗憾呢?”

学生再次读课文,先同桌互相演演课文的5—8自然段。再请两个孩子演,演好了之后,问问演“少年”的孩子为什么你的眼睛里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理解人物,不仅仅借助言行,更要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那么少年和我一直遗憾下去了吗?有没有不再遗憾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鼓励孩子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

读吧,好好读再来好好演,在演一演中将学生再次带到当时的具体情境中,在演一演中帮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

这里有一个词,我觉得我们值得非常注意,那就是“沉甸甸”。文中第10自然段说: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件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这么大。

让孩子们比较朗读这两部分。又有疑问了:大象墩沉甸甸还说得过去,为什么小象墩也沉甸甸呢?不是只有拳头大小吗?探究得知,原来小象墩并不沉甸甸,沉甸甸的是印度少年队我们中国人民那沉甸甸的友好情感呀!

于是中心句顺势展示——课文的第14自然段:“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文中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情感。孩子们,怎样的人你称之为“朋友”?你的朋友有谁?为什么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远隔千里会是“朋友”呢?在一次一次的解疑中感受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情感。

最后再通读全文,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课文的完整记忆!

4、拓展延伸,积累词语

课文只是学习的例子。中国跟别国的友好往来不止文中一个故事,肯定还有很多很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熏陶他们的美好情操。

文中的四字成语,也可以说是中国汉字的精髓之一。让学生认真地摘抄吧,积累下来为自己所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2139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