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50字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300字篇一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50字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300字篇二
作者施耐庵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对108位好汉的塑造,表现出梁山好汉各自独特的性格,其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水浒传》情节的波澜起伏,丰富的人物刻画,及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官场的勾心斗角。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小说中毕竟是小说,总有一些情节是虚拟的,但即使是虚拟的,也被施耐庵描绘得栩栩如生,如武松打虎的片段,大虎被描绘的光凭想象都可以想到其凶猛的样子,还有就是武松的动作之激烈,似乎能听到打斗声,最终武松将老虎打败,这期间武松最初是喝酒发昏,没什么战斗力,到了后来可以杀掉老虎,这也反映当时受统治阶级压迫的人民的美好愿望,将统治阶级这只“大老虎”消灭。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后来战事波及江阴,施耐庵为了避难,在兴化隐居,施耐庵结识了兴化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他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施耐庵歌颂了108位好汉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同时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不惧权威的品格。一些出身贫苦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等,对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受到的痛苦也最深,因此当他们起义后,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受过痛苦,受到过统治阶级剥削的这些人。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社会的黑暗。作者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徒,把他们描绘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可并不是作者神志不清,而是对统治阶级的讽刺,狠狠地讽刺。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梁山英雄为正义的化身。从而启发人们该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他们向往的是和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社会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所以说《水浒传》还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部小说
总之,《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最后失败,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教训。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50字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300字篇三《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50字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300字篇四
在成长过程中,无数本书滋养着我,伴我度过漫漫长途。我对书如鱼和水,紧紧系在一起不可分开。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你就会有这种感触。
小时受爸爸的影响,对书很感兴趣。爸爸便买来了几本名著以陶冶我的情致。但我太小,只是随便翻翻。
上学后发现小时爸爸买的书竟是四大名著,便来了兴致,随手拿了一本《水浒传》看看,却一下被吸引住了。小时的零碎记忆在一页页纸中被重现,记忆也随之深刻起来。当合上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灵久久地被那一个个英雄豪杰所震撼着,感动着。
在这昏暗迂腐,官官相护的年代,无数好汉被处处欺压。但乱世出英雄,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义聚梁山泊,汇成了一股连朝廷也不敢忽视的势力。在一次次征战中,他们为了义,救出兄弟,杀除贪官,却也冲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贼。在几经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让他们四处奔波扫平其他势力,但结果却是,在百经沙场后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戏完结后的惨淡收幕。
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印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急公好义的宋江,智慧多谋的吴用,豪迈大力的鲁智生,武艺高强的林冲等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他们是天上108位星辰,来到人间替天行道。他们豪气冲天,为了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颠覆了我们心中所谓的“义”。何为真正的义,谁也说不清。但他们却说明了一点善、正即义,民心所向即义。他们用自己的义,反对朝廷的腐败。
但当他们实力达到顶峰时,宋江却不顾反对要朝廷招安即使有义,却依然要顾到忠。不是所有义都是大逆不道,也不是所有忠都不能与义并存。也是他们四处征伐,扫灭那些本与他们同道的贼。从那一刻开始,故事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扭转。即使如此,朝廷依然是朝廷,它永不会为了你一点战功,而天真地以为你以忠顺。所以,当他们得胜归来时,硬生生地拆散了他们。
直到现在,我依然为他们的结局而感叹。但转念一想,觉得又能怎样呢?或许那已是最好的结局了。那个时代成就了他们,却也毁灭了他们。但到最后,他们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吴用、花荣随宋江自杀,我眼中便盈满了泪水。
在书的世界中,我忘记了时间,只是为那一个个故事感叹,在书的世界中,我忘记了空间,任思绪随那些好汉心神往之。
书,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升华!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50字 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300字篇五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为了与贫苦人民形象作对比,《水浒传》中还刻画了另一类人物形象,那就是下层官吏形象。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第十三回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我在这个寒假里,我怀着一种刚毅坚强的心情去读《水浒传》。
《水浒传》这篇著作主要讲了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八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众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贪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我觉得鲁智深给我的印象最深。他是忠与义的化身,他寄托了施耐庵对于侠义的热烈歌颂。金氏父女正是由于素不相识的鲁提辖而逃出镇关西的魔掌。林冲正是由于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猪林幸免遇难。这一切,都是鲁智深的忠义表现。忠与义在《水浒》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颂的,更是贯穿这一百二十回章节的无形骨架。但忠义,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已成为了古董。它能够直接产生效益的一面,被人们保留着,而它的忠诚与义气、人们长久相处肝胆相照的一面,却被丢弃了。而此时的忠义,已成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话,不经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谁想过,它是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给我们炎黄子孙特有的一种高贵品质。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为人处事的标范。但现在呢,似乎已烟消云散了。在发达的今天,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击下,诚实、信用在人们心中已摇摇欲坠,大家尔虞我诈,得到的是大把钞票,而丢失的却是我们民族思想的精髓。人们拥有了一切可拥有的物质,却将真情挚感、中国人做人的原则锁入内心深处,何时才打开呢?
在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每一个都是一个不同的哲理人生,他们昭示我们无限思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永远都在闪耀着精神世界的光辉。它也永远给我带来了关于思想与情感的启迪和力量。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
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成长过程中,无数本书滋养着我,伴我度过漫漫长途。我对书如鱼和水,紧紧系在一起不可分开。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你就会有这种感触。
小时受爸爸的影响,对书很感兴趣。爸爸便买来了几本名著以陶冶我的情致。但我太小,只是随便翻翻。
上学后发现小时爸爸买的书竟是四大名著,便来了兴致,随手拿了一本《水浒传》看看,却一下被吸引住了。小时的零碎记忆在一页页纸中被重现,记忆也随之深刻起来。当合上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灵久久地被那一个个英雄豪杰所震撼着,感动着。
在这昏暗迂腐,官官相护的年代,无数好汉被处处欺压。但乱世出英雄,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义聚梁山泊,汇成了一股连朝廷也不敢忽视的势力。在一次次征战中,他们为了义,救出兄弟,杀除贪官,却也冲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贼。在几经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让他们四处奔波扫平其他势力,但结果却是,在百经沙场后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戏完结后的惨淡收幕。
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印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急公好义的宋江,智慧多谋的吴用,豪迈大力的鲁智生,武艺高强的林冲等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他们是天上108位星辰,来到人间替天行道。他们豪气冲天,为了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颠覆了我们心中所谓的“义”。何为真正的义,谁也说不清。但他们却说明了一点善、正即义,民心所向即义。他们用自己的义,反对朝廷的腐败。
但当他们实力达到顶峰时,宋江却不顾反对要朝廷招安即使有义,却依然要顾到忠。不是所有义都是大逆不道,也不是所有忠都不能与义并存。也是他们四处征伐,扫灭那些本与他们同道的贼。从那一刻开始,故事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扭转。即使如此,朝廷依然是朝廷,它永不会为了你一点战功,而天真地以为你以忠顺。所以,当他们得胜归来时,硬生生地拆散了他们。
直到现在,我依然为他们的结局而感叹。但转念一想,觉得又能怎样呢?或许那已是最好的结局了。那个时代成就了他们,却也毁灭了他们。但到最后,他们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吴用、花荣随宋江自杀,我眼中便盈满了泪水。
在书的世界中,我忘记了时间,只是为那一个个故事感叹,在书的世界中,我忘记了空间,任思绪随那些好汉心神往之。
书,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升华!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作者施耐庵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对108位好汉的塑造,表现出梁山好汉各自独特的性格,其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水浒传》情节的波澜起伏,丰富的人物刻画,及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现当时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能,官场的勾心斗角。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小说中毕竟是小说,总有一些情节是虚拟的,但即使是虚拟的,也被施耐庵描绘得栩栩如生,如武松打虎的片段,大虎被描绘的光凭想象都可以想到其凶猛的样子,还有就是武松的动作之激烈,似乎能听到打斗声,最终武松将老虎打败,这期间武松最初是喝酒发昏,没什么战斗力,到了后来可以杀掉老虎,这也反映当时受统治阶级压迫的人民的美好愿望,将统治阶级这只“大老虎”消灭。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后来战事波及江阴,施耐庵为了避难,在兴化隐居,施耐庵结识了兴化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他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作者施耐庵歌颂了108位好汉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同时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不惧权威的品格。一些出身贫苦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等,对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受到的痛苦也最深,因此当他们起义后,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受过痛苦,受到过统治阶级剥削的这些人。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社会的黑暗。作者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徒,把他们描绘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可并不是作者神志不清,而是对统治阶级的讽刺,狠狠地讽刺。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梁山英雄为正义的化身。从而启发人们该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他们向往的是和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社会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所以说《水浒传》还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部小说
总之,《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它所表现的梁山泊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最后失败,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教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9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