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论文(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00:19
实验类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1-18 13:00:19     小编:翰墨

"总结是对我们经历的一段时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先进行素材整理和归纳。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学生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下面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观点和见解,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类论文篇一

“今日11时36分的天气实况为:1.气温23℃2.风向323°3.湿度92%4.气压1001.2mbar5.风速2m/s。”

这是6月11时36分合肥市的天气实况。预测天气时,我们不仅需要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数据,还要知道气压。天气预报里经常说气压正在升高或降低。气压升高,意味着天气将要放晴:气压降低,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那么,气压是什么?又怎样测量气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准备上网查资料。

原来,气压是与空气息息相关的。过去人们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事实上,空气有各种气体分子组成,而分子都有质量,所以空气一定也有质量。你看,我还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个到呢!

这个实验就是:吹两个同样大小的气球,扎紧后用胶带固定在一个天平的两端,并让天平保持平衡。然后,用针扎破左边的气球,你将发现天平失去了平衡,往右端下倾。由此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左边气球里的空气减少了,右边比左边重,所以下倾了。很显然,空气是有质量的。试想一下,你背着书包去上学,书包很重,背带勒着你的肩膀。走进教室卸下书包,感觉所有的压力都消失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空气有质量,空气逐的重力依然压在你的身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就叫气压。

那怎样测量气压呢?我又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便去问爸爸,爸爸解释道:“专门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气压计,它有两种: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是最早发明的气压计,它由一个底部开口并装有水银的玻璃管组成。管内水银的上部空间是真空,它的开口端放在装有水银的容器中。气压的大小与玻璃管内水银柱的压强大小是一样的。在海平面,水银柱的高度一般是76cm。气压越大,作用于水银表面的压力就越大,水银柱就升得越高;当气压下降时,水银柱也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叫空盒气压计:这种气压计可以安在墙上,它的内部没有液体,而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空盒。这个金属盒对气压的变化非常敏感。气压升高时,金属盒的薄壁就向里凹;气压降低时,薄壁就向外凸。金属盒和刻度盘相连,随着它形状的改变,刻度盘上的指针就跟着转动。

那气压是如何变化的呢?我又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10本书叠成一摞,你认为哪一本书承受的压力最大呢?是上面第二本,还是最底下那本?前者只须承受它上面的重力,而后者则须承受所有压在它上面的书的重力。

海平面就像最底层的那本书,它受到的大气气压最大。超出海平面的高度叫做海拔。海拔越高,气压就越小。而接近大气层顶部的空气就像最上面的书一样,它承受的压力小,因此气压低。

如果你站在海拔为6000m的昆仑山上,跑上几步,你很快就会气喘吁吁。为什么海拔高的地方,呼吸会困难呢?原来,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也越低。而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由于氧气减少了,人体的吸氧量相对减少,所以你会感到呼吸困难。

今天我知道了有关于气压的奥妙,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类论文篇二

论文实验是大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是展示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更是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本文将从自己的实验体验入手,谈一谈关于论文实验的心得感悟。

第二段:准备阶段的重要性。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进行任何一项任务前,充分的准备工作都是必要的。而对于论文实验,准备阶段更是事半功倍的重要。在我的实验中,有过准备不充分,结果错误百出的经历,也有过事先认真思考,设计方案详细的实验成功的体验。对于准备阶段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对仪器设备和材料的充分准备上,也包括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擅长,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适当的准备,才能够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信。

第三段:实验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任何一项实验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困难。对此,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在我的实验中,遇到过仪器故障、数据偏差等问题,但是通过询问同学、请教老师和查询资料,最终都得以成功解决。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细节问题,也需要及时修正,比如仪器的准确校准,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中也十分重要。

第四段:关于团队合作。

就我的经验而言,论文实验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的。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同时帮助组员遇到的难题。在我的小组合作中,曾有过分工不明、交流不畅的困境,但是通过改进和调整,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进度和成果。团队合作不仅需要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互相信任、尊重和沟通的创造和积累。

第五段:结语。

论文实验是锻炼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会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实验中,准备充分、困难面对、团队合作是三个关键环节,只有在这三个环节做到充分准备、主动解决、积极合作,才能够取得出色的实验成果。

实验类论文篇三

化学是什么?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学科之一,随着化学的发展,生活中一些奥秘也逐渐被揭示。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知识,化学课本也常涉及生活。化学充斥着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就拿食物来说,什么食物能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食物和什么食物混着吃能把营养最大化,什么食物与生命食物混着吃会产生毒素等等……..

化学创造了人类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生产的药物,极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以前人类得病之后无法生产出适合这种病状的药物导致人类寿命比之现在大大减少,而现在这样的问题已经不用担心。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如此,还有水体富营养化,核污染、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光化学烟雾,沙尘暴等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对此我们更应该提倡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更好的生活栖息地--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迫在眉捷,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不要让我们的地球再受到更加严重的精神创伤。

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化学制造了化肥。化肥等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粮食问题。以前粮食产量不高,加之中国人口膨胀严重,温饱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但化学的应用改变了一切,人们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利用化学生产农药,消灭害虫,大大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化学元素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机能,钙元素是骨骼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铝元素在医药生产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对人类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化学的利,凡是都有双面性,有利就有弊。化学给生命带啦的危害也是非常巨大。

化学元素在利用不当的时候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经常喝铝盐净化过的水,吃含铝盐的食物,如油条、粉丝、凉粉、油饼、易位罐装的软饮料等,或是经常食用铝制炊具炒出的饭菜,都会使人的摄铝量增加,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

中的生物是有毒物质在人体内集聚,从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的用量与日俱增。1996年,我国的塑料包装用量达24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特别是城市、主要交通沿线、旅游景点的垃圾中塑料废弃物迅速增加。据调查,北京的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300万吨,其中废塑料约占3%,年增长率达48%。沿海地区城市的垃圾中塑料成分更高,达8-10%。这些废塑料在垃圾中占的比例若以体积计算,已达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和费用。由于废塑料几百年都难以降解,若丢弃在自然环境中,会给蚊子、苍蝇和细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温床;若埋藏在地下,则容易污染地下水,妨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土壤品质,影响作物收成;若用火焚烧处理,将产生多种有毒气体。“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危害我国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某些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巨大。例如它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呼吸时空气中的化学品以气体或小颗粒的形式进入肺这些物质滞留在肺里或从肺部被收到血液中都会产生有害影响。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很多病菌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病菌的破坏力.这是由于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病毒的变种.以至于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病毒的变种速度.或许有一天人类会灭亡于某一场大的瘟疫。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有很大关系。诚然我们看到化学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的健康与发展有着补课或缺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化学在某种途径上对人类的健康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化学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就是一把双刃剑,只是看我们是拿这把剑杀人呢?还是削苹果。很通俗又毫无文采的比喻,但深入去想确实如此。

实验类论文篇四

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实验,书上说这是一个谜题,其实可以用现在的物理学已有的知识来解释。

原题是这样的,用一条透明的塑料管,在管子的一头接上一个漏斗,并将其接在1m左右的支架上,将另一头接在一个圆柱体物体上,并绕5~6圈,注意不可以折管,要保持管的畅通,更值得注意的是,漏斗一端的水平高度大于另一头出口的高度,然后从漏斗的那一头放进水。会发现,漏斗一端的水平很高时,远高另一端的水平线,水竟然不会从另一端流出来。

这个实验以谜题的形式刊登在书上,大家都认为很难解释这个实验,其实在这个实验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螺旋管中的空气。假如没有空气,将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解释这个实验,要从气体压缩的知识入手,我们知道气体压缩产生了内能,而内能是由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组成的。压缩气体使分子间的距离减少,水管中水的重力对气体做功,一部分表现为分子动能,以热量的形式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另一部分以分子势能的形式存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高水平的水就不能穿过带有空气的螺旋管,当然气体的分子势能也有限,当具有更高的重力势能的水可以从中通过。

分子势能在自然条件下恢复需要能量,假如没有分子势能,气体将被无限压缩,而不会恢复原来的体积这并不符合实际的现象。

这在工业,生活上很有应用价值的。保证管道运输的压力足够,必须排尽管道中的气体,才能保证运输的顺利。分子势能还广泛运用在汽车上有人们熟知的安全气囊,还有气囊悬挂系统,气囊起到一个反冲的作用,从微观意义上讲,就是压缩做功与分子势能的转化。在小的时候我曾玩了一个游戏,在一个空的玻璃瓶中,放入一个点燃的鞭炮,瓶不会破,而在一个相同的玻璃瓶中,加入水,再放入一个鞭炮,瓶就会破,当然这样很危险,希望大家不要模仿。当时只是好玩,并不知道其原理,水的分子势能变化小,气体变化大,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明了,分子势能起缓冲作用。

在微观世界有太多的人类未知,有待你我发现。在生活中观察现象,从现象中认识本质,从本质中思考科学,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实验类论文篇五

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在科学探究中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一.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习者自己的活动,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1.要开拓实验的范围。众所周知,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而这些演示实验习惯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看,学生通常没有动手的机会。由此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显著偏少,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我们有必要相方设法将尝示实验扩展到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通过改进、改组和改造等方法适合于学生自己去实验。如: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实验或共同实验,创造条件将一引起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在课堂正常安排的情况下,改为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

2.增加实验时间:将主要在课上实验的时间向课外延伸。由于课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充裕,形式上可灵活多样,并照顾到学生兴趣爱好等特点,有针对性,通过实验操作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课下去做,然后同学间进行殿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的气氛中积极自由动手,动脑。二.注重思考。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有效的刺激,去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实验对被动接受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味性,加上物理实验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操作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但学生实验中有一大部分是测量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了防止学生在实验中会懒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满足于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需要教师在增强实验过程的启发方面动脑筋。三.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设疑,造就强烈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活动,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鼓励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猜想,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牛顿正是根据苹果落地现象猜想到,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在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再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四.注重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实验过程要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独立引出实验步骤,独立选择实验器材,独立进行操作实验,独立设计记录表格,独立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尤其是能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能问题之处提出有些新意或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实验方案,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是否可行,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和缺陷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修正,脑的活动不断纠正着手的失误,手的操作同时也不断修正脑的错误,手脑结合,相得益彰。因而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手脑的有机结合是物理实验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适应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实验类论文篇六

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合作学习的弊端问题暂时还没有出现,合作学习之所以表现的如此优异,在笔者看来原因大抵有两个,一是合作学习本身根本不存在弊端,它是一种完美的教学模式;二是合作学习现今应用的深度和范畴还不够广阔,其弊端问题还没机会暴露出来。但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所以其原因可以归结到后者,就是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的深度和范畴还不够。针对此种情状,学校应该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安排尽量的物理实验来考验合作学习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打造高中物理高校实验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要想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成效,学校应该完善物理实验器材的建设,从硬件设备上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加之合作学习并非简单地课堂分组学习,课堂分组只是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如果只注重形式,那么所谓的优良学习模式只是“走过场”,缺乏实效的价值。所以说,学校应勇于变革,提倡并推进正确的合作学习模式,建设完备的物理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设备丰富、优良充足的学习环境,强化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二、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他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也是率领合作学习模式前进的先驱,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我的前进步伐,切实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全力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引导下领悟到物理实验教学应用合作学习的目的。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许多物理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只需与组员合作,不需要独立思考,这样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此老师应该调整好合作学习的流程,在正式开始合作学习过程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再让学生进入到合作学习模式中,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锻炼。除此之外,老师还应把握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尺度,虽然合作学习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气氛活跃并不代表纪律良好,所以老师应该严格监督学生的小动作,将课堂纪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再者,老师应该适时提升物理实验任务的难度,凸显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从心底接受合作学习的优越之处,以此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老师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实验讲评激励机制,在实验结束后让小组成员自行进行评价,再接由老师进行二次评价,全方位的展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劣之处,激励优势、改进问题,从而彰显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

三、学生注重小组分工,重视团队合作能力展现。

关于合作学习价值的有效体现,除了学校和老师付出必要的努力之外,学生也应该做好自己的学习准备,迎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在实际的物理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个人在小组内部的分工,做好自己负责的实验部分,并善于尝试各种实验操作,这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性格养成均大有裨益。同时,每位同学都应该尊重小组内的同学,善待每位同学的不足之处,成绩好的同学主动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乐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全组同学分享,从而体现团队合作的伟大力量。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想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价值,就必须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重视,才能保障“生本”理念落到实处。再者,合作学习方式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物质知识实践能力,鉴于此般多种好处,我们也应该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扩散,将次学习模式运用到高中的各门学科中,逐渐加深此模式对高中教学的影响,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验类论文篇七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在少儿频道的节目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实验。主持人竟然让一个熟鸡蛋钻进了酒瓶里。小朋友,你相信吗?是不是主持人用的是奇特的材料或者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不然鸡蛋怎么会穿过比它的身体更细小的瓶口呢?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召集了几个小伙伴,打算按照主持人的做法试试看。

我们按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材料准备了一个熟鸡蛋、一个啤酒瓶和一盒火柴。我们先把鸡蛋剥去外壳,放在酒瓶的瓶口上。有一个伙伴还试着用手去按鸡蛋,可是不管怎样鸡蛋就是稳稳的立在酒瓶口上。我说:“看我的吧!”我学着主持人的方法,点燃一根火柴,迅速的丢进了瓶子里,再把鸡蛋及时的放到瓶口上。只见火柴渐渐的熄灭了,这时鸡蛋开始一点一点的往里钻了。突然,整个鸡蛋都掉进了酒瓶里。同学们高兴的拍起手来,我们成功了。

当我们都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小伙伴提出了新的挑战。能不能让鸡蛋再钻出来呢?我的伙伴们都摇了摇头。有了刚才的成功,我自信的说能。我猛得吸了一口气,鼓起腮帮“呼”得吹进瓶子里,接着,立刻把瓶子倒过来,只见鸡蛋一点一点从瓶口钻了出来。最后,鸡蛋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了出来。真是太神奇了!同学们都欢呼起来。我得意极了。这时,一个好问的伙伴说:“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被他一问,我才从得意中醒过来,因为我也说不出其中的科学道理。后来,我们几个伙伴商量,一定要查找资料,解开这个谜团。

时间一晃过去了,假期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校园。在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从课堂上丰富的实验和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空气要占据空间和空气成分的知识,终于明白了鸡蛋钻进酒瓶里的奥秘。现在我可以向我的小伙伴们说明鸡蛋钻进酒瓶里的科学道理了。科学学习可真有趣!

实验类论文篇八

摘要:面对目前初中实验教学目标模糊、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化以及学生参与兴致不高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转变实验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及编制明确化实验目标的解决措施。

结合2011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内容,探究素质教育环境中初中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建立起来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协助学生对化学原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理念被大力推行,使我国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产生巨大的变革,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踏上了改革的征程。

优化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积极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一、使化学实验与生活有机整合,以学生的兴致为基点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渗透的进程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对实验教学方法采取调整与创新的手段,从而为学生拓宽身心发展以及学习能力提升的空间,达到了激发他们对知识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为高效性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生活中造成金属生锈腐蚀的原因有哪些?”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学生做出“被雨水淋湿的金属会生锈”的回答、也有的学生说“如果金属表层长时间得不到养护,并且处于不间断的使用状态中,就加速了生锈与腐蚀的进程。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设计“探究钢铁腐蚀条件”的实验课题。

二、使化学实验目标明确化,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与有效运行的依托。

本文作者总结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教师设计的实验目标应该简练而明确,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使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此外,实验目标的设置应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为基准。

例如,在“粗盐的提纯探究实验”中,化学教师设置的实验目标如下:(1)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协助学生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3)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在实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正确地选择漏斗与滤纸、掌握过滤器正确的组装、沉淀物正确的洗涤以及检验沉淀物是否洗净的方法。

在实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初中生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任务,同时还积极思考:“是否还存在更有效、更快捷的过滤操作方式”这一问题。

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明确实验目标是根本,在本次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进行操作环节。

并且学生在对滤纸对折时,没有将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使削弱尖端具有一定的强度,为“粗盐的提纯”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丰富实验内容与形式,使化学实验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化学教师在对实验实施改革措施之时应该秉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的讲解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与透彻性,使拥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

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快捷的方法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本次实验实施了创新的手段,即不仅以碳和铁的燃烧实验研究氧气的性质,还增加了“硫和磷的燃烧”这一实验环节,当然因为硫和磷的燃烧会产生污染,所以实验过程中取材是少量的。

此外,丰富实验形式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除了实验室教学之外,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环境开展实验活动、或者将实验布置为课后作业均是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总之,无论是初中化学实验内容还是形式,多样性与灵活性特征的并存,协助教师落实改革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综合上文,我们了解到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明确实验目标、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均是实现改革的有效手段。

当然,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应该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基准,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应该彻底地转变实验教学理念,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打造优质的实验教学环境,使其为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勤.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乔栋贤.基于创新教育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实验类论文篇九

今天,我去钓龙虾,我带着钓竿和钓饵(猪肉)去一条混浊的沟里钓。没一会儿,我就钓到了10只龙虾,正当我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准备红烧时,发现小龙虾的壳上沾满了污泥,一开始我以为沟里的小龙虾脏一些,少一些,于是我又到一个清澈的塘里去钓龙虾。结果一只也没钓到,于是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小龙虾喜欢在混浊的水里生活。

既然猜测了,我就要想尽办法来证明这一点。我立马行动起来,我找来两只桶,一只桶装浑浊的水,一只装纯净水,并在桶里各放了5只龙虾,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浑浊的水里的龙虾仍然生龙活虎,而在清水里的小龙虾已奄奄一息,这证明了我的猜测是正确的。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仍然把一只桶里装浑浊的水,一只桶里装清水,各放进5只龙虾,但这次实验我并不求小龙虾喜欢浑浊的水还是清水了,我是在求小龙虾吃什么,我不去管浑浊的水里的小龙虾,我天天喂食给清水里的小龙虾,但喂的是一些被我切得小得不能再小的鱼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过了5天后,浑水里的小龙虾和清水里的小龙虾一样生龙活虎,这个实验证明了小龙虾吃小得不得了的微生物。

现在我终于知道小龙虾为什么喜欢浑水了,因为水里有极小的鱼肉、腐肉、水草、水藻等,而这又是小龙虾的最爱,所以小龙虾就喜欢浑水了。

经过这次实验,我心里十分高兴,因为我又知道了一个科学知识,希望大家也常做这类科学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多了解科学知识,增长见识。

实验类论文篇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的学习,看到现象各异的化学实验的现象,是难以抑制喜欢之情的。

化学实验的现象,有颜色的变化,气味的变化,状态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就想魔术一样深深的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实验,发挥好实验的教学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学生左思右想,感觉是不可能的事。

这时,老师拿着一根玻璃棒,在酒精灯的灯芯上轻轻的一碰,酒精灯点燃了!学生看得很惊讶,感觉太神奇了!其实,这个玻璃棒上早已蘸上kmno4与浓h2so4的混合物了,它们反应产生了大量的热,点燃了酒精灯。

化学上类似这样有趣的实验是很多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向学生补充一些,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要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因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学生,是一位科学家,自己像在做一项重要的研究。

事实上,初中学生所探究的问题,在化学学习上早有定论了,之所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比如,放置较长时间的naoh是否变质了?

很多学生猜测它是碳,也有不少学生猜测它是cuo,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习兴趣。

生活中时常遇到化学知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亲身去体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进而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雷雨过后,空气为什么变的那么新鲜?

走进服装店,看到不少服装的面料是人造纤维,它是什么材料?

平时饮食的时候,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平衡?

假如你是一位学者,如何看待目前的能源危机?

有什么新的思路来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

指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看待生活的问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可以让化学教学变的有血有肉,不再空洞,这是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比如,在学习空气、水等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的大气、水污染的情况,让学生思考空气与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护空气、水资源的建议。

三、利用多媒体来调动学习兴趣。

有些化学实验的时间很长,比如,金属的生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是难以完成的,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做这个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生锈的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思考如何防锈的问题。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为活跃的积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索未知的科学实验中,老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王绍松。

实验类论文篇十一

上周,我们已经学完第九单元《溶液》课程的全部内容,在回顾单元知识的过程中,我着重回忆对溶解的加深理解,记得课后还曾经向刘老师求教空气和合金也是溶液,也有溶解度的概念,刘老师还在课上告诉我们一些溶液的形成和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等等。为了深入理解溶液溶解度的概念,我和同学利用假日期间,通过做化学小实验来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即溶解度的知识点。

我们在1月2日中午(室外温度13度左右)的情况下,做有关溶解度实验。

首先将超市购买的精制250克食用盐均匀分成5份,每份50克;

其次,将超市购买的550ml的农夫矿泉水缓缓倒入奶锅内,防止水溅出;

第三步,略微加热装有矿泉水的奶锅,并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用甩至0度的体温计测量奶锅内的矿泉水温度,为19度。随后加入1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全部融化。

第四步,再加50克的食盐,搅拌后仍能全部融化。第五步,再加第3份50克的食盐,搅拌后观察,发现锅底有少量食盐未能溶解。

时可最多溶解146克的食盐。因而,我们分析,此时奶锅里的溶液应为饱和溶液。第六步,我们将奶锅里的溶液加热,一会儿,发现,沉淀锅底生物少量食盐不见了,因此,判定,此时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第七步,将热的奶锅放在室外(10度左右)1小时候后,观察,奶锅里又有少量的食盐沉淀物出现,说明溶解度与温度相关,随着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3、将溶液加热(升温)可以使溶液由饱和状态变成不饱和状态,将溶液冷却(降温)可以使溶液由不饱和状态变成饱和状态。

初三学生化学小论文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类论文篇十二

在灌墨水时,我突发奇想,墨水到底在热水中分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我想:一定是在冷水中分解得快。因为冷水对它的刺激大嘛!不对,应该是热水。因为热水温度高嘛!我犹豫不决,不知哪个是正确的,于是决定亲手实践一下。

我准备好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只有墨水的钢笔,在玻璃杯里分别灌满热水和冷水。实验开始了,我双手拿起钢笔,“哒”的一下同时滴进两滴墨水。只见热水杯里的墨水迅速散开,水开始黑,渐渐地,杯里一片黑色。再看冷水杯里,墨水似乎被封住了,还是聚集在一起,只能是一点点地散开,然后这滴墨水的周围开始变淡。为了确定正确不正确,我再一次做了实验。这次热水里的墨水就像一个病毒,把水染黑了。可冷水里的墨水还是不紧不慢地散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翻阅了各类书,查了资料,结果发现是分子搞得鬼。在热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而在冷水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就会很慢。所以,把墨水滴进热水中就分散得快,在冷水中,墨水当然就分散得慢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小秘密,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吃下肚的种子可以发芽吗?

我家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小狗、一只小鸟。一天,我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突发奇想,把一些辣椒籽掺在食物里喂它们吃。过了几天,我发现倒在土里的小鸟粪便竟然发芽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喂的辣椒籽发的芽。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粪便,却没有任何要发芽的样子。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狗也吃了辣椒籽,它的粪便就不发芽呢?于是,我又逼着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狗吃了一些辣椒籽,并把它的粪便倒在土地上,上边再盖上一层土。可是,我认真地观察了好几天,还是没发现长出辣椒芽。

为什么同样吃了辣椒籽,小鸟的粪便会发芽,而小狗的粪便就不会发芽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很多书。我发现,这是由于鸟和狗的消化系统不同所造成的。鸟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喙、嗉囊、沙囊和前后胃,没有牙齿,也不会分泌唾液、胆汁等消化液,它最大的消化器官是沙囊,借助沙粒来磨碎食物。可是,辣椒籽比较硬,沙粒不容易把它磨碎。没有被磨碎的辣椒籽随粪便排出体外,遇到合适的土壤、气候就发芽了。而狗是哺乳动物,它的消化器官比较发达,它的门齿、犬齿和臼齿可以把食物嚼得很碎,并通过体内其他的消化器官充分地消化、吸收,从而破坏了辣椒籽的结构。换句话说:辣椒籽被狗吃了,消化了,当然就不能发芽了。

实验类论文篇十三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创新的素质培养,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方面。在实验中,把这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实验的信心,会更进一步想到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有没有可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参加演示实验,培养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学们观察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让少数同学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五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安排好辅导老师,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利用课外活动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六引导学生制作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利用日常生活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的活动,一方面可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原理科学)新(设计新颖,采用新技术)美(设计简单合理),在整个活动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全班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顾康清.论物理活动课的设计原则[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xx.6。

实验类论文篇十四

上课了,这次上课和以往不同。老师拿出了一个杯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我看到了一个铁做的透明杯子,上面还印有五彩的小花,美丽又不失淡雅。”我也默默地想:刚写完了闹钟和冰箱,这次不会又让写水杯吧?想着想着,老师又拿出了一瓶水,有的同学问这瓶水是用来干什么?水是冷的还是热的?用他们来做实验?“对了!就是做实验。”老师说。我们带着一大串疑问,观看老师做实验的全过程。

老师首先拿出这瓶水倒入杯中,先是大胆地倒,后来又小心翼翼,生怕水溢出来,最后甚至又一滴一滴地倒,直到把杯子盛满。之后,老师拿出一盒回形针,说:“如果我把一个回形针投入水中会怎么样?”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回形针会沉到水中,水会溢出来。”“我们来试试吧”,老师微笑地说。说着,一个回形针被投入水中。可是,水竟没有溢出来。同学们一下炸开了锅:这怎么可能?回形针能吸水吗?回形针不是铁的吧?老师仍然笑着,说:“要不我们再投几个?”说罢,四个回形针又快速投入水中。这时,老师问:“你们猜一猜,到底投多少个回形针可以将水溢出来?”有的同学说20个,有的同学说40个,有的说60个,有的还大胆猜测无数个!老师又开始投了,随着同学们那“6个、7个……20个”,20个的希望破灭了;“21个、22个……60个”,水还没有溢出来。就这样,40个和60个的希望也这样破灭了。其中,有的同学还不时发出“太神了!”“怎么可能?”“不会永远也溢不出来吧?”这样的连连疑问。就这样,70个……80个……一直到164个,一滴水才忍不住跳了出来。这中间,我们小小的脑瓜充满了大大小小的问号。带着这些为什么,老师为我们解答了这其中的奥秘:水中有无数个水分子,在一根根回形针落入水中时,它们不想失去一个伙伴,就紧紧地拉着手。到了164个的时候,它们无法再握紧了,才失去了一个伙伴。

我们在同学相处时也要这样。我还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拉断一根线很简单,但一个人拉断几根线却无法完成。如果有很多人一起拉,线一定会断的。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大的力量也比不过团结的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成功。通过这次实验,我领悟了这个道理。

实验类论文篇十五

(一)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目前传统的初中科学实验课程上,可以说实验的规程已定,操作流程已定,试验器材已定,甚至试验结论都是一致的,那么学生只得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操作,毫无新意,严重束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设计,动手实验,积极摸索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学习效果也自然增强。

(二)转换角色,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该在他们手里,所以教师也应该逐渐从传统的主导角色转换过来,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组织者。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习惯和获得实践中获真知的能力。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自然就转换了,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一)集结合初中科学实验课程特点,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初中科学实验课程时间有限,导致很多实验不能完整地展现给学生。比如月相及其变化的观察实验,观察生铁生锈等实验,这些实验要求在展示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所以教师可以把此类实验放到课外,布置给学生任务,适时引导询问实验开展情况,并拿到课堂上分析探讨,这样达到的效果会明显强化。借助开展课外实验,就是结合初中科学课程的特点,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的体现。比如做鸡蛋被“吸入”玻璃容器中的试验,可采取以下步骤:先准备一个熟鸡蛋,浸泡在白醋溶液中,一段时间鸡蛋皮和醋酸反应充分,鸡蛋皮变软,准备一口径稍小于鸡蛋的容器,在底部铺一层细土。然后在容器中扔进点燃棉团,待熄灭之后,立即把鸡蛋对准容器口处。发现棉团火焰熄灭之后,鸡蛋迅速掉进容器中。冷却一段时间发现鸡蛋皮又恢复了坚硬状态。教师接下来剖析原因:棉团燃烧容器内的一部分氧气,且排除一些空气。待火熄灭后,容器内气温迅速降低,压强低于空气大气压强。因此,大气压把壳变软的鸡蛋压入容器中。从这个实验就可以发现,开展课外探究教学一方面能够完成初中科学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实验任务,另一方面能拓展科学实验内容和形式。值得推崇的是,接着试验调动学生到生活中搜寻试验素材和寻找实验的方法,通过引导他们的实验过程,探索实验步骤等,培养了他们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习惯,大大激发了他们思考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技能。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意味着学生要处理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和难处,甚至付出努力和心思最终没有收获和成功。这个过程是很造就人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探索、主动学习、寻求创新的经历,对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发展都是不错的历练和提升。因此,探究性学习模式带来的作用是积极高效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教师根据课程需要预先布置学生动手设计操作某一个实验,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展开探究,探讨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器材使用是否正确,并积极探讨改进策略。如在操作光合作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实验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或者公布教材实验步骤,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探讨设计方案步骤是否正确有效。虽然学生对于实验原理都能表达明确,就是调节绿色植物所处环境的温度,会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可是,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实验效果,比如环境中的光线条件、空气湿度、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等,都需要学生考虑进去。

(三)引入情境教学法。要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高效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就得尽心准备,深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情况,巧妙设计一些问题,引入采用情境教学法,使他们进而进行深思深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月相及其变化”试验时,教师就应当根据试验要求,做好充分准备,设计一些趣味的问题,结合试验和教学搜集实验器材和道具。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互动,创建一些情景或者场景问题,如在一个月当中看到月亮由缺到圆,又转为月缺,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上弦月和下弦月是怎么回事?日食和月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你能详细叙述其中原理吗?提出该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查找真相,了解月相变化秘密。教师就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器具展现月相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找出合理解释和自然现象原理,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总之,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把探究性教学模式引进初中科学实验课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探究性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模式,给科学实验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注入新鲜空气,教师教学焕发新生,学生学习也兴趣盎然,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对强化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必要,完全契合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和探索,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合理运用,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

实验类论文篇十六

这一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绿豆、蚕豆、花生、黄豆、玉米、凤仙花、向日葵等好几种植物的种子。后来,我们还将每种植物的种子各捡出一粒,把它们浸泡在水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很多同学发现绿豆的种子很快就发芽了,而像蚕豆种子过了一天了,还没有发芽,这是为什么呢,绿豆种子怎么那么快就发芽了呢?而且,同样是绿豆种子,也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这是为什么呢?我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我就跟同学讨论,然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

二、研究问题。

为什么绿豆发芽有快有慢?

三、猜测。

张老师问我:“都是绿豆种子,为什么有的发芽快有的发芽慢呢?你觉得这可能与什么有关?”我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猜想。

1、可能与种子的大小有关;

2、可能与种皮的厚薄有关;

3、可能与种皮的软硬有关;

4、可能与种脐的大小有关;

5、可能与教室的温度有关;

6、可能与潮湿或干燥有关;

7、可能与水量有关;

8、可能与空气有关;

9、可能与种皮的'颜色有关;

10、可能与做实验的杯子大小有关;

11、可能与绿豆的生长过程有关;

12、可能与绿豆的硬度有关;

13、可能与绿豆的轻重有关;

14、可能与绿豆的新老有关;

15、可能与装绿豆的盒子有关。

有了自己的猜测,张老师建议我选择其中一两个做实验,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准备了几个小盖子,拿出学具袋中所有的绿豆来做实验,后来绿豆不够了,还找张老师借了几颗绿豆做实验。

1、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一:准备一大一小两颗绿豆和两只同样大的小盖子。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他们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就发现,大绿豆已经发芽了,它长出白白的长约1毫米的“芽”,而小绿豆还没有发芽,只是变大了一点。

(2)实验设计二:拿两个同样大的小盖子,分别放入一颗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一个盖子里多滴些水,另一个少滴,把他们放在同一个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两个盖子中的水都淹没了绿豆,它们的变化情况没有太大的不同。

(3)实验设计三:找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小盖子,再找两个大小几乎一样的绿豆,把这两颗绿豆分别放入那两个盖子中,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小盖子里的绿豆种皮已经裂开了一条缝,而大盖子里的绿豆还没有,只是变大了一点。

(4)实验设计四:拿两个同样大的盖子,再找两颗颜色深浅不一样的绿豆,分别放入那两个盖子中,滴同样多的水,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及时观察绿豆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我发现这两颗绿豆种皮都裂开了,都长出了一点点白白的“芽”,而且变化程度都差不多,所以我认为,颜色几乎不会影响绿豆发芽的快慢。

(1)大小不同的绿豆,大的发芽快。

(2)水量不同时,绿豆发芽快慢没有受到影响。

(3)盖子大小不同时,小盖子里的绿豆发芽较快。

(4)绿豆颜色深浅不同时,绿豆发芽快慢没有有很大的差别。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实验,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的绿豆在小盖子里边发芽比较快。

五、体会与感想。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特别是亲自动手做这些实验,我觉得很开心,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还体验到科学探究非常有趣。我要把这些收获告诉我的朋友!

实验类论文篇十七

在网上看到这个实验,我想既然人家都写到网上上了,肯定不会有错,只要我一做就能成功。但是,事情却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

我和书维在矿泉水瓶子里灌满了水,然后把纸小心翼翼地放到瓶口上,再慢慢地把瓶子倒过来。我小声地说:“我的好水,我的好纸,你们千万别掉下来呀。”但是它们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还是淘气地跑了出来。水溅在我的脚上,凉丝丝的。

书维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经常是先看到我的瀑布——瓶子里的水哗啦流了下来,然后就听到哗的一声——书维的“瀑布”也制造好了。接着就是我们俩的一阵狂笑。我们两个好像在比赛倒水似的,你一瓶我一瓶地往下倒,总不见成功。地上已经是一大滩水,上面沾着许多废纸。

就在我们快要灰心的时候,妈妈看了看说;“你们的水装得不够满,必须要灌得水流出来才行。水装不满,里面留有空气,就会产生向下的压力,把纸压下来。”我们就把水装得灌不进水为止。可还是不行。妈妈又说可能是纸太小了的缘故。我又去拿了一个本,一次用一整张,还是不行。妈妈看见纸张又厚又硬,给我们拿来一个纸张又薄又软的作业本,还是不行。“是不是一张纸太大了,重力过大会掉下来?”妈妈猜测着。我们就一次用半张纸来试。哈哈,我终于成功了!不一会,书维也成功了!我们俩欢呼起来。妈妈高兴地给我们照相作纪念。更让人高兴的是,照相持续的几分钟时间里,我们俩的纸都没掉下来。哈哈!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的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所以,如果水不灌满,里面有空气,就会产生向下的压力,纸就会掉下来。那么,为什么纸必须得是薄的才行呢?稍微厚一点的本纸却不行,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还是想不明白。

现在知道了吧,科学实验里的奥秘还真不少呢!

实验类论文篇十八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新审视和改革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计划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新型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

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升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升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5]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8):224-225.

实验类论文篇十九

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具有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关键问题的就是要不断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当前的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边的教与学,而是互动式的双边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全新教学理念的计算机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形成一种没有束缚的空间,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开展第二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主要开设软件设计、网页制作、动漫设计、编程训练等,主要通过此类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佯学生从教帅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状态.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适时引导与学生一起解决遇到的难题。

(四)及时更新教材编写内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其更新速度较快,存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霞理论轻实践这一普遍现象.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使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458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