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20:07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大全(18篇)
时间:2023-11-18 13:20:07     小编:文轩

教案的分享和交流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互相借鉴和提高,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设计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这里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教案样本,希望可以为你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一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准备卷尺,生准备一张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面积单位,并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二、新课。

根据生的`回答,是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画长方形时用1分米表示1厘米):

生答,师小结并板书:5times;3=15。

长times;宽=面积。

2、练习。“做一做”的题目,让生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计算它的面积。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再计算。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3题。

先让一生与老师共同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再让生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八的第4、5题。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二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举和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三

1、请同学们利用公式,求出“神舟五号”飞船预先设定的降落范围是多大。

建议:可以先画模拟图,然后想办法得出比预定范围小了多少平方米。

2、自主练习第1题。

3、自主练习第2题。

给出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再求圆的面积。

4、自主练习第3题。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四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五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64平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习: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六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略)。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六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感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复习导入:提问:。

1.什么是面积?

2.面积单位有哪些?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吗?引导: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面积。

2.把长方形的长加长,宽不变,或者长不变,宽加长试想: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与宽有关。

验证:学生课下用12张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能拼成几种长方形?

课上教师提问有几种拼法?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拼图并且回答表格问题引导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巩固运用。

试一试:黑板的长是6米,宽是3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找学生回答。

练一练:出示长方形图片,让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七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认识面积的含义。

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面积”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听说过。但是,他们的认识仅仅是“物化式”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从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实物——抽象的认识过渡,建立起“面积”的空间观念,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最后让学生区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二、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含义。

1、认识“面”

(1)摸一摸。

(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

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再摸一摸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2)比一比。

那刚才摸的铅笔盒盖的面和课桌面比,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引导学生说完整。

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2、初次感受面积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那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师可边指板书边引导学生说)。

你还能举例说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还有很多物体比如说桌子、凳子、练习本,三角尺等等,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两个物体的面,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再说说什么叫他们的面积,(要把它们的面摸完整)最后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四、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那在这些平面图形中,你觉得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2、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其实面积的用途相当广泛。比如说到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居世界第三位。看!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些什么吗?(多媒体出示)。

生:我看出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师:说的很好。这几个图形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出它们谁大谁小。(板书:观察)。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目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多媒体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

(例2),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生:看出来的。

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

生1:重叠。

小结: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如:观察、重叠、数格子等。

五、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自己的方法都能比较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还想来考一考大家、,看这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想一想:有没有更好办法来比较呢?(数格子,出示方格)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集体交流)这个图形你是怎么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2、想想做做第4题。

你们今天学习得真棒!我们的数学课真有意思啊!我们的课本上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同学们刚才描出来的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那老师想将它涂成红色,涂色的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面积)。

周长和面积是好朋友,不过好朋友有时也要分清楚。

3、想想做做第4题。

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4、实践运用:选择教材77页的动脑筋作为一个实践活动。

六、总结全课: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

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1、感受物体的表面。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观察法。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第39—41页“什么是面积”。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大小的策略。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从遂昌出发,坐车来到湖山,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生:千米。

师:那么,比“千米”小一点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呢?生:米。

师:比“米”再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又是什么呢?生:分米。

师:对。比“分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还有吗?生:厘米,毫米。

师:是的。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表示。

二、面积的含义。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银幕、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板书:物体)。

师:(出示文具盒)这也是一个物体,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生a:外面。生b:表面。

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例如,黑板面,叶子的表面,书本的封面„„你们能再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吗?学生举例(略)。

课本的表面小。

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课本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课本表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那么,文具盒的表面比较小,可以怎么说呢?生:文具盒的面积比较小。

师:黑板面比桌子面大,又可以怎么说呢?生:黑板面积比桌子面积大。

师:你还能想到什么呢?生:还可以说桌子面积比黑板面积小。

师:说得真好。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形成板书)。

师:(出示图形)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板书)也有大小吗?生:有。圆比三角形小。

师:对。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圆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小。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还可以比较那些图形之间的面积大小吗?(生交流)。

师:我们说,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你们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吗?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面积大小的比较。

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生a:红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b:我认为白纸片的面积大一点。生c:我认为两块纸片的面积一样大。

师: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把两块硬纸片的长和宽量一量。

师:你们说可以吗?生:可以。

师:这个办法行。(板书:测量法。师生测量长和宽„„)还有其他更简单的办法吗?

生:可以把它们叠在一起比一比。

师:(把硬纸叠在一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红颜色的纸片面积大。

师:说得对,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生a:重叠法。生b:叠比法。

师:都很好。我们就叫它为重叠法吧。

3、出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观察法就不太容易看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看来眼睛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你能否想出更好的方法,准确的比较出它们面积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

学生分四人小组探究:老师也给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两个长方形、若干小长方形纸条,方格纸。

学生汇报:总结出重叠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和用方格纸这三种方法。

得出:用数格子的方法判断面积的大小。

生a:有9格的图形面积最大。生b:只有16格的图形面积最小。

师:你们都认为是这样吗?

师:(出示图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a:上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生b:是的。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

生c:说明单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肯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那怎么办呢?

生: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

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要学会测量和计算,而格的大小不同,无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说明统一方格的大小很有必要。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就在我们刚才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时,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

2.怎样才能知道谁铺的面积大呢?拿出对应的纸片比一比。3.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4.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5.回到原题,找出冠军。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

2.你能说出什么是面积吗?

3.还学会了什么?怎么比较面积的大小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认识。

物体表面(平面图形)的大小是面积。

观察法。

比较面积重叠法。

大小的方法用指定的长方形量。

用方格纸量。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127页上的例题,“做一做”中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1—5题。

教学目的: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1、学习例题。

(1)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形:

3厘米。

4厘米。

让学生到前面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随着生的指动,长方形周长的边闪动,面积变为红色)。

(2)再让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指名板演)。

(3)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个用什么计量单位。

(4)让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板书:周长面积。

含义四条边的长度和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长+宽)×2长×宽。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指一指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一说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3、练习二十九。

第1题,让生自己填写,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掉了单位名称。

第2、3题,让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5题,让生口答。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九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求周长和面积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九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

2、做练习二十九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要注意了解一下周长和面积的单位名称是否写对了,对写的不对的,要找出原因。

3、做练习二十九的第8题。

要求一共收多少千克韭菜,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考和解答的过程。

4、做练习二十九的第9题。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完后,请学生说一说思考和解答过程。

5、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0题。

二、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第11*、12*题和思考题。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一

目标预设: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讨论:

1.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2.图形有什么特点?

3.求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求积的方法:

(1)数格。

(2)大面积减小面积。

(3)分割数格。

二、练一练。

1.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个图形的面积?(讨论)。

2.下列点图上的面积是多少?

请学生说如何分割?

为什么这样分割?

3.总结:求这类图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

三、作业。

课堂作业。

19页第3题第二部分。

课外作业。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板书。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二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个。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学。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记。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3、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4、认识平方分米。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四

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中圆安排在最后一个,是在学习面积的认识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基础之上安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教材中介绍的把圆通过等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长方形,这里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另一种思路是在圆内画正内接多边形,使多边形的面积越来越接近圆,这也就是刘徽的割圆术,体现了极限的思想。在这个化圆为方的过程中,加强了转化思想的渗透。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的优秀数学成就,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课前调查,有20%的同学知道圆的面积公式,但只知道公式却不知道怎么来的,有10%的同学认为知道,但写出的公式不正确。针对以上情况,我把化圆为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把公式的推导作为重点,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自主探究中体验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刘徽、祖冲之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化圆为方体会极限思想。

七、

ppt圆片剪刀。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课件:小马吃到青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圆的面积。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回顾复习,总结方法。

1、我们在推导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怎样研究的呢?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2、前面的学习对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你能把前面学习的方法用到圆面积的研究中,这说明你很会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找到学生的原有认知,运用正迁移寻找到研究圆面积的方法。)。

(三)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请你大胆猜测一下。

2、请你先想一想圆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再动手剪。

活动要求:

(1)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2)圆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

(3)通过转化后的图型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啊?

提示: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预设一:圆内正多边形。

1、圆内只剩正方形。

(1)指名说想法。

(2)对于他的想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2、圆内画正方形。

(1)出示:把圆转化成正方形和4个小部分。

你看前面同学把这4个小部分去掉了,你为什么粘在这了呢?

(2)方法同上,但是在拼成的椭圆形上画正方形。

请第二个同学说一说。

(3)圆内正六边形。

指名说想法。

比较这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继续分下去,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会怎样呢?

(4)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和祖冲之。

预设二、沿半经剪。

1、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展示学生作品。

指名说想法。(分的份数少的)。

比较沿半径分的几种方法:观察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2)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继续顺着大家的思路往下分的话,想象一下:16份,32份呢?。

出示课件:电脑演示由8等分到32等分。

小结:我们这几位同学沿着半径把圆剪开,因为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且相等,所以圆分的份数就有若干份,分的越多拼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3)圆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呢,你能独立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预设三、展示其他图形。

指名说想法。

1、转化成梯形、三角形。

2、推到面积公式。

小结:你们的想法独具匠心,思维与众不同。刚才我们努力的把圆转化成其他图形,虽然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咱们同学可真了不起,自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空间,调动多种感官使学生在动手剪、开口说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通过比较、课件演示,渗透极限的思想。)。

(四)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当这个圆的半径是1米时,小马吃草的面积是多少?

2、当这个圆的直径是2米时,小马吃草的面积是多少?

3、当这个圆的周长是6.28米时,小马吃草的面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亦即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具。

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概念。

2、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及长度,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新的本领。

出示教学目标。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封闭的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有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3)概括面积的意义。

运用面积的术语,述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请学具来帮助,给出三种学具,让学生选择。

(2)比较三种方法,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他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小组合作)。

(1)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

(2)说一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三、巩固概念。

练习小结教学后记。

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备课人:使用人。

第74页-------7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及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两者之间的区别。

教具。

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备注。

出示学习目标。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估计1厘米的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积有多大?长、宽各式多少?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比较异同。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教师总结。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练习十八。

第4题让学生判断,根据测量要求,应填写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六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b.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可比克”情景,要求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如何求一个曲面的面积?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愿望。再有就是练习的设计,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生活中求圆柱侧面积的问题(如,压路机前轮压过的.路面的面积大小;油漆圆柱状的柱子需要多少油漆?……)。

2、重视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情形,在实践中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3、重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当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后,先后设计了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及已知半径和高求侧面积的梯度练习,使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巩固阶段,我又设计了判断、填表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处处从生活入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课前的导入,可以不用教具,用和学生一样的“可比克”,和学生更加贴近。

2.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这里我让学生很明显可以感受到教师的暗示,让他们要注意研究的方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要有长远的培养计划。

小学数学面积的概念教案篇十八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简单的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归纳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两个小朋友在争论学校门前平行四边形的花园和三角形的花园哪个面积大。

引出课题:要想知道哪块地大、哪块地小,就要比较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课教学

1.稳固知新

回忆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用了什么方法?启发学生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要研究的问题:

(1)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种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

(2)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么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出活动要求:用一些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

3.交流小结

(1)展示一组学生得到的图形,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怎样算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要这么算?

(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学习用字母表示。

4.知识拓展。

课件播放《九章算术》中关于平面图形面积算法的论述。

(三)初步应用

算一算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

(四)活用知识

1.下面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只列式不计算)

2.出示课前情境图及相关数据,学生通过计算来比较出三块地的大小。

3.三角形的面积会变化吗?(出示在一组平行线间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哪位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的收获呢?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回家里找找有没有三角形的物体,自己用尺子测量出三角形的边长,并画出和测量出三角形的高,算出这个三角形物体的面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525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