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反思和评估是教案编写中的重要环节。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一
教学过程:
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1)分别说一说什么叫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完成123页上面的“做一做”。(学生笔做)。
角
提问:1)什么叫做角?
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完成123页下面“做一做”的1题、2题。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大于0°。
小于90°。
垂直与平行。
提问: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有哪几种情况?
2)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几组直线中,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页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问:
1)什么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顶点a的对边是指哪一条边?
先笔做:以顶点a的对边为底,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底和高。(前页一幅图)。
在下面的表中填写三角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征。
名称。
图形。
特征。
回答: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边形。
提问:什么叫四边形?
回答:看图说出下面各图的特点,再说一说图中各字母表示什么。
完成125页“做一做”中的1、2题。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二
教科书第129131页,做做中的题目。
使学生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师把教科书第129页和第131页的两个表画在小黑板上。其中第129页的表可先不写表中的字,只画出图形:
2.按照教科书第131页做一做第2题的要求,做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直线、射线和线段(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从上到下板书:直线、射线和线段),每人各画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成如下的形式:
做教科书第129页中间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画一画,然后让学生讨论结论是怎样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过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而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用插标杆测定直线的方法,就是应用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道理。
1.角的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角,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角。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大家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都会画角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接着提问:
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顶点和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没有。)
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教师:o;我们可以把小于180。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分成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提问:
小黑板上画的每一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小黑板上的表填写完整。
3.画角和量角。
教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教师:如果让我们任意画一个角,用直尺就可以了。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就必须用量角器画。让学生做教科书第129页下面的做一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1.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师: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情况?(平行和相交。)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什么线?(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什么?(垂足。)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什么线?(平行线。)
教师:平行线和垂线是就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谈的,只能说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
教师: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垂直或平行?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判断教科书第130页做一做上面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判断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画垂线和平行线。
教师:我们已经会判断两条直线垂直或平行,实际上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画一条直线的垂线或平行线。同学们想一想应该怎样画?然后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130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什么叫做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从这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线段的长度。)让学生量一量4点到直线的距离。
1.三角形的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画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各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教师: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教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教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画出教科书第130页下面三个三角形的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集体订正时,让画得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师:同学们刚才画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两种标准:按角分类,按边分类。)
按照三角形中角的不同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它们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我们学过什么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让学生独立把教科书第131页上面的表填完整。要提醒学生先要判断是什么三角形。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把表填完整。
1.四边形的概念。
教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
接着,指名说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
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用什么字母表示?
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
其它图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问进行。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
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
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逐步整理成下图。
2.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131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对画法不对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三
学生在一年上学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根据他们各自的特征能区分和辨别出它们。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平面图形与平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材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生”,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深刻的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另外,创设了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考,顺理成章地区分各种平面的图形的特征,并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归纳整理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1.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十二组立体图形积木、十二组磁性平面图形,十二块白磁板。
在以教材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及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操作体验等教学方法。创设了下雪了,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导入新课。仅接着设计了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发现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总之,整堂课学生就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故事激趣 复习铺垫。
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听故事,用下大雪了,小动物留下深深的脚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拓宽的学生的知识层面,知道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各不相同,顺利成章地暗示出立体图形留下的脚印也不尽相同,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自主操作 体验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1.明确活动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篮子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
2.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摸一摸的活动。
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它的面摸起来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我摸的是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我摸的三棱柱,它的每个也是平平的 当学生说到圆柱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侧面是弯曲的。
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上的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除了圆柱的侧面以外,其余的立体图形上的面都是平平的,构建了“平面”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平面”的含义。
(二) 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
1.引导学生思考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难的,可是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办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 老师要肯定学生想出的各种办法。
2.明确画图要求。
师:我们就用描一描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活动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个要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
第二个要求:描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描出的图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最会学习。
师:能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 让学生指着立体图形的面,说画法:我描出的是长方体上这个长长的面。我描的是正方体上这个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圆柱上这个圆圆的面。
5.揭示“平面图形”的意义。
师:这么多的图形,全都是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的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面从体生”、“面在体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分一分,体验特征。
1.明确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类吗?(能)在活动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个要求:请小组长把袋子里的平面图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组一起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
第二个要求: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为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图形若干个)
2.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请一生到黑板上进行分类。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分好了吗?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长上前展示小组的分类情况。
4.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你们为什么把这三个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分成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手指着长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说明:由于学生还没有认识边的概念,在这里,要跟学生介绍边的意义。) 师小结特征:说的多好啊!只要有这些特点的平面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正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尖尖的个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一样长。 师小结特征:同学们真会观察,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每一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正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手比画一下这两条边是怎样斜的吗? 学生比画并说明:这两条边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斜的。
师小结特征:你真会对比啊!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其中有两条边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4)认识三角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三角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边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5)认识圆形。
师:最后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形。(板书:圆形)
5.深化“面从体生”的思想。
利用课件,师进行引导:在长方体上,我们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上能找到圆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侧面还能找到长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边形,上面则是长方形。
小结:同一个物体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把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思考方式,才能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分成一类,这样各种图形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四) 找一找,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
2.学生在小组里找一找、说一说。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如:书本的上面是长方形
4.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师:早上去上学,小区里的篱笆上有平行四边形,到店里喝早茶,糕点上有平行四边形,吃饱了来到学校,我们学校门口都能找到好多平面图形:伸缩门上有平行四边。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四
1.知识与技能: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ppt课件
(将各种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放在一个袋子里)
摸一摸,说说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a)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b)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c)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的是什么。学生评价结果。
出示36页,说:“这些美丽的图形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拼好后,学生自由参观,进行评价。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五
教科书第96~97。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各种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认识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促进学生对空间图形与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借助形体的直观性在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养成良好学生习惯,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形成比较清晰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谈话导入,自主复习。
比如:画直线的时候,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面。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图的情况。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加深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先在小组之内依次解决例1提出的几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师:“根据我们画的图形,想一想,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直线、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的;不同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二)角。
1、角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角,谁来说一下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角。一共画出几种角。请把不同的角画在黑板上。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汇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角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角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计量角的大小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
2、角的分类。
师:“我们可以把小于180度的角分成哪几类?每一类的名称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提问:“小黑板上画的每一个图形是哪一种角,它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内?”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一下,集体订正。
3、画角和量角。
师:“我们还学过画角和量角,同学们还记得是怎样做的吗?”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一个角。量一量自己画的角的度数是多少。
(三)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点。
仍然采用先画再小组交流后汇报的学习方法。
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名部分的名称。
师: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让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每个学生自己指,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指得对不对。
师: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分类。
(四)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自己画一个四边形。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看学生画了几种四边形。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各画的是什么四边形的是什么四边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形成教科书96页的图例。
指名说每个图形的特点。如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底指的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其他图形可以仿照上面的提问进行。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图形间的关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活动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演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五)“刚才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直线的围成的。我们还学过了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图形的测量(例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回忆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长和宽相等的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可能通过割补、平稳转化成长方形。
三角形和梯形有多种方式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求出面积。
课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4题。
作业。
练习十九第2~10题。
图形与变换。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的放大和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2、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回顾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教师指出:图形的变换可以用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缩放等到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来复习这些知识。
(一)复习轴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让学生自己设计出轴对称图形。可以画可以用纸折等。
完成练习104第1、2题。
(二)复习旋转。
师:生活中,你看见哪些旋转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用时钟演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让学生说出旋转多少度?
师:我们说一个图形旋转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完成书上第三题。
你能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学生画完后互相检查。
(三)复习图形的平移。
师: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现象?让学生看上做一做题,说出从a-b-c-d是如何变化过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平移时要注意说清平移的方向,以及平移的距离。
(四)复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师: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现原来图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完成105页第六题。
(五)设计图案。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进行展示。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六
【教学实录】。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您好!
教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教师:今天这节课呀,李老师邀请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认识一下吗?
学生:想。
教师:那给点掌声,咱们欢迎欢迎。(学生鼓掌,教师出示课件)。
(课件动画中出现一位机器人)。
学生:有。
教师:看来同学们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现在,机器人就想考验大家了。首先,请大家把桌面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学生开始摆东西,一会后,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坐端正)。
(音乐停)。
教师: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组的同学动作最快。(教师表扬该三组的学生)。
教师:同学们都分得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呀?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来,你来说一说,你怎么分的?
学生:他们都是一样的。
教师:他们形状都是一样的,对吗?谁再来说说?你来。
学生:我这个是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正方体,她课前预习了,真棒啊,她都知道这个是正方体了。谁再来说一说?来,你来说一说。
学生:我是按图形分类。
教师:哦,按照形状相同的分,这些,圆圆的物体,对吗?(教师拿着圆柱形的教具),好,请大家再把它轻轻地放进去。
教师:其实,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吗?
学生:想。
教师:大家拿出数学书出来,翻到32页,看一看,叫什么名字。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教师:大家表现得真好,来,给自己鼓鼓掌。
(学生鼓掌)。
学生:好。
教师:(举起一个长方体)这是?
学生:长方体。
教师:真棒。(举起圆柱)这个。
学生:圆柱。
教师:(举起球)这个?
学生:球。
教师:(教师举起正方体)这个。
学生:正方体。
教师:恩,刚刚是我举起来,现在,我说一个物体,你们举起来,好吗?
学生:好。
教师:请大家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起来,找出长方体,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放下,再来,请大家举一个圆柱。
(学生动起来,找出圆柱,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请大家举正方体。
(学生动起来,找出圆柱,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放下。1、2、3(教师做出坐端正的动作,示意要学生坐端正)。
学生:坐端正。
学生:好。
教师: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热闹地开展起来,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巡堂)。
(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安静并坐端正)。
教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地参与了活动,非常棒。同学们,我们现在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老师这里有它们的大头贴,谁能对号入座,把它们贴上去呢?(教师举起手,示意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
教师:好,来,这位女同学。
(学生上黑板贴)。
(学生举手)。
教师:好,你来。(学生贴长方体的图片)。
教师:还有很多照片呢,谁再来?来,你来。
(学生贴圆柱的图片)。
教师:还有一张照片,请那位男同学来。
(学生贴球的图片)。
教师:它们都贴对了吗?
学生:贴对了。
学生:想。
教师:好,请你们选择一个做你们的好朋友,然后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们是张什么样,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好,开始。
(学生活动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七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九
本节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在现实情景或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能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学例题,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学校操场东、西、北有什么物体,然后让学生说出平面图的方向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知道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我让学生在平面图中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这样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教学想想做做,我第一步要求学生先在平面图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要求标出四个方向词。其中的第一题,先让学生看懂指路牌上的信息,思考:向北可以走到哪里?向南可以走到哪里?向西可以走到哪里?向东走到哪里?在此基础上完成题中的'填空。第2、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填写。第5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会学生碰到紧急情况应该怎样进行处理。整节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由欣赏入手,引入新课。
【这样的设计富有童趣,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想深入探究的欲望】。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是怎样做的?(生观察后进行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既然这幅美丽的图画是由各种各样的图形拼成的,那你们能不能试着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给每一类图形起上名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同时从图画上对应的图形贴在课题下相对应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说明命名的理由,从而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说说各种图形是什么样子?
【通过简单的描绘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平面图形的表象】。
(二)师:这些图形平日都藏在哪呢?(学生感到困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大家凑在一起玩一玩。玩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先用小手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个面(师边说边实物演示),然后再玩。
在学生玩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巡回指导。玩过后,学生汇报交流。由此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存在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中。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面在体上”】。
(三)师:大家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一张照片呀?(手指课题)对呀,没相机可怎么拍呢?我想这个问题可难不倒大家。小组同学在一块商量商量。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就能想到把物体压在白纸上,用笔沿着物体的轮廓描下来,就可以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说明:其实也可用印泥在纸上印出这些图形,也可把物体按在橡皮泥上印出这些图形。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从“体”中抽象出“面”】。
(四)师: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教室就有很多,你们找找看。找完后,再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找一找。
【借助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三、实践操作。
让学生用今天认识的这些平面图形进行组合拼贴,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进一步说明是用什么图形拼贴的。
四、课堂总结。
师: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和新朋友长期交往下去,你还会发现他们更多的奥秘。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把课堂进行延伸)。
教学反思: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更深的理解,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用平面图形做粘贴画’。第二天作业交上来一看,同学们做的还不错。我想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会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会更爱这些可爱的平面图形。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一
一、故事激趣复习铺垫。
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听故事,用下大雪了,小动物留下深深的脚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拓宽的学生的知识层面,知道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各不相同,顺利成章地暗示出立体图形留下的脚印也不尽相同,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自主操作体验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1、明确活动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篮子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
2、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摸一摸的活动。
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它的面摸起来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摸的是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我摸的三棱柱,它的每个也是平平的当学生说到圆柱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侧面是弯曲的。
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上的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除了圆柱的侧面以外,其余的立体图形上的面都是平平的,构建了“平面”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平面”的含义。
(二)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
1、引导学生思考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难的,可是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办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老师要肯定学生想出的各种办法。
2、明确画图要求。
师:我们就用描一描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活动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个要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
第二个要求:描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描出的图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最会学习。
师:能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让学生指着立体图形的面,说画法:我描出的是长方体上这个长长的面。我描的是正方体上这个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圆柱上这个圆圆的面。
师:这么多的图形,全都是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的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面从体生”、“面在体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分一分,体验特征。
1、明确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类吗?(能)在活动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个要求:请小组长把袋子里的平面图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组一起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
第二个要求: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为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图形若干个)。
2、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请一生到黑板上进行分类。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分好了吗?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小组长上前展示小组的分类情况。
4、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你们为什么把这三个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分成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手指着长方形这类图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说明:由于学生还没有认识边的概念,在这里,要跟学生介绍边的意义。)师小结特征:说的多好啊!只要有这些特点的平面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正方形这类图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尖尖的个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一样长。师小结特征:同学们真会观察,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每一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正方形。)。
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手比画一下这两条边是怎样斜的吗?学生比画并说明:这两条边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斜的。
师小结特征:你真会对比啊!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其中有两条边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4)认识三角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三角形这类图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边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5)认识圆形。
师:最后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征呢?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形。(板书:圆形)。
5、深化“面从体生”的思想。
利用课件,师进行引导:在长方体上,我们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上能找到圆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侧面还能找到长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边形,上面则是长方形。
小结:同一个物体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把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思考方式,才能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分成一类,这样各种图形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四)找一找,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
2、学生在小组里找一找、说一说。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如:书本的上面是长方形。
4、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师:早上去上学,小区里的篱笆上有平行四边形,到店里喝早茶,糕点上有平行四边形,吃饱了来到学校,我们学校门口都能找到好多平面图形:伸缩门上有平行四边。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二
知道学看平面图是个难题!今天,上课开始我就按教材安排的,利用学生在上节课中在操场上判断东南西北时的观察结果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写出操场北面的物体,再把其他三面的物体,交流时问是怎么想的,有的是根据顺时针向右转填的;有的是根据北面,想到后面是什么方向,有什么物体,接着再想北的右面是什么方向有什么物体,左面是什么方向有什么物体,以此把实际的方向和平面图上的方向结合起来,得出看平面图时所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规定,充分让孩子主动建构,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接下来我让孩子看这张平面图,让他们说一说各物体之间相对的关系,在教学过程注意让学生说完整的话,如:“教学楼在操场的南边,操场在教学楼的北边。”以此让他们体会到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自以为讲得还挺清晰,但作业中错误率还是比较多的`。在这些教学难点面前,我觉得可能用些笨办法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今天在完成课堂作业时,我就要求孩子在平面图上认方向时,得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挂在嘴边,然后分三步来做:第一、在图的上下左右把“东西南北”仔细标好。第二、先看平面图上谁在谁的上、下、左或右边。第三、如果谁在谁的上边,就想到“上南”,于是方向就是南边,如果谁在谁的左边,就想到“左西”,于是方向就是左边。每次做题要求学生必须按这三步走,实施下来虽然慢了一些,但效果还是有的,我想多练练,练习惯了就好了。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三
在以教材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及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操作体验等教学方法。创设了下雪了,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导入新课。仅接着设计了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发现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总之,整堂课学生就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面在体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一盘沙子、一盒印泥、1~2张白纸、一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物体娃娃,认识的,就跟它们打个招呼。好吗?(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
生:你好,长方体!你好……。
生:愿意。
师:你们真棒!立体图形都掌握得很好。
二、探究与体验。
1、从体上取面,体会“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
师:喜欢这些平平的面吗?
生:喜欢。
师:那谁能想办法把你喜欢的这些平平的面从这些立体图形上面取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生1:老师,你看!我是这样把我喜欢的这个面在沙子上一按,就行了。
生2:老师,我是在我喜欢的面上涂了印泥,然后再纸上一按,就行了。
生3:我是把我喜欢的这个面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它的边滑下来的。
生:……。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你喜欢的平平的面取下来。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长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长方形。
师:对!他们就叫长方形,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反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出你的方法。)。
生:这两条边是相等的。
师:看着好像是相等的,那到底是不是呢,还需要我们验证一下。(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一个新朋友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对边是相等的。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正方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正方形。
师: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
生:正方形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师:同样,也需要验证!(师生验证结果。)。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但是它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
(3)认识三角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三角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生:三角形。
生: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三个新朋友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圆形。
师:(手指学生展示的圆形作品)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生:圆形。
生:它没有角……。
归纳总结:我们今天认识的第四个新朋友——圆形没有角,而且它的边不是直的,是弯弯的。
3、整体回顾。
师:这节课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些新朋友跟我们桌上的这些物体娃娃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待会儿我们做一个游戏,看谁对这些新朋友最了解。
师:我在一个立体娃娃上摸到了一个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是谁呢?
生:三角形。
……。
三、实践与应用。
1、认识交通标志。
淘气学了这节课可开心了,他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一放学就和他的好伙伴去找这些新朋友玩了,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师:这些交通标志牌的表面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吗?谁能给大家举例说说?
3、连一连。
师:淘气、笑笑、机灵狗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仔细读题,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需,并帮助他们解决。
4、涂一涂,数一数。(注重学生数的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小客人,请同学给他们的外衣涂上颜色。(三角形涂成红色,圆形涂成绿色,长方形涂成蓝色,正方形涂成黄色。)并数一数它们的外衣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个数。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五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因此,我们传统的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智力或思维的发展看成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这样的课程学生只能被动的参与,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分别出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
2、同桌互相用自己准备的学具说说是什么图形。
3、摸一摸每个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面是平平的、滑滑的、方方的、长长的、有4个角、有3个角等)。
二、探究新知。
1、请小朋友拿出你最喜欢的物体,把他的面在纸上描下来。(可以同桌合作,或请教老老师同学)。
2、反馈(1)你是从哪里描下它的?
学生1:我从圆柱体那里描下了-----。
学生2:我从正方体那里描下了-----。
学生3:我从长方体那里描下了-----等。
(3)反馈。
3、将学生描出来的图形进行展示。
(1)小组合作,将这些图形分类。
(2)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展示按形状分类的图形)。
(3)请你给这些图形取个名字。
学生:方面长面圆面长方面等等。
(4)小结各种图形的名称。
(同桌互相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三、巩固深化。
1、在生活当中,你见过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新朋友吗?谁来说一说?(先小组里说,然后全班反馈)。
2、(出示交通标志)这些图形你在哪里见过?知道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吗?(进行安全教育)。
教后反思:
这堂课是以往我倾向以教师为主体,按照教师思路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风格的体现。
例1:引入部分,我本意是想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学习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在体上”的知识。但这样设计的结果使得学生在我的预设中消极的复习已有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没有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渴求欲望。
例2:探索新知部分,体验“面在体上”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的设计我力求活动性、开放性,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但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用“请同学把你喜欢的物体的一个面描在纸上”这样一个问题来开始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大败笔。因为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面从体上的分离不是只能用描的方法),学生用是用老师给的方法消极的感知,并没有用自己的方法去积极的探究。没能充分的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课堂的开放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开放,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开放、学生获取经验的途径的开放。这里如果设计成让学生自己找方法把物体的面放在纸上,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指出,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展开图形和三视图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如何将这一过程符合低段年级学生所需要(学习素材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是我对这堂课重新设计的目标。
案例(二)。
教学目标。
3、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在自己带的实物中找到和老师描述的一样的物体。
4、全班小结反馈:面是平平的有4条边或边是圆圆的等。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你能在学具中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b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和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间交流。
b总结方法:印描画等方法。
c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面放到纸上,(比一比哪组用的方法多,哪组移出来的面多)。
d展示交流。
e独立思考,给展示的面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分的。请你给他们一个名字(大小分大面小面形状分长面(长方形)方面(正方形)园面(圆形)等)。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老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请学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2、教师出示图形让学生抢答是什么图形。
3、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教师分别说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请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四、应用知识,美化生活。
1、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拼组的图(感受美)。
2、用学具“七巧板”拼组你喜欢的图形,比比谁最漂亮。
2、欣赏成果。
设计意图:
3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1)课后让学生用“七巧板”拼一副画,体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开放性策略。(2)找一找,你身边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值得思考的问题:
2、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问题。由于我们还是在大班额的条件下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目前还尚无良策。
认识平面图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征,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看、议、摸、画、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创造情境,认识物体图形,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渗透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课件准备)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外,还有平面图形家族。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鼓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合作探究操作交流。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自己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
c.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
要求:1.小组合作完成。
2.每组用两种方法来制作两个图形。
3.每张纸上只描或印一个图形。
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画了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同时课件出示)。
(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和长方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长方体:长长的、方方的,有四条边。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
三角形:三个角尖尖的,有三条边。
圆:圆圆的,边是弯的。
三、联系实际举例巩固新知。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2.举例:课件展示画面。
四、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比比谁的眼睛亮。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作品模型(使用投影仪,出示蜻蜓、小房屋、图画的图片),说一说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构成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六、课外作业。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5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