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04:11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优质14篇)
时间:2023-11-18 14:04:11     小编:QJ墨客

写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也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交代。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你想了解一些好的总结素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例,希望能够帮到你。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一

从古至今数学教学的现实意义便较为突出,可以说是一门不朽的科目,更是一门生活化的科目,对人脑的开发有重要的作用,数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数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学习质量一般以数学成绩为呈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成绩与能力共同发展。

1.完善备课环节,为高质量教学提供条件。

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备课能力,这样才能发挥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促使课堂高效进行。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备课呢?可以从两方面来做:第一,钻研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进行备课之时,不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各个环节,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量地添加或者删减;还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重难点分析出来,并设计好讲重难点的方式,以便于学生可以掌握重难点,从而突破重难点。第二,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备课的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而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必然存在个性差异。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在设计教学方式之时,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数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2.巧设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想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首先需要学生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动的数学情境,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具有较高的探究欲望,这样才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以带一个抽奖箱,在里面放形状大小一样只是颜色不同的巧克力,黑色的三颗,白色的两颗,白加黑的一颗。教师进教室时,箱子本身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再点名让学生“抽奖”,然后思考抽到黑色巧克力的概率有多大,一共六颗,黑色的有三颗,那么就有一半,即二分之一的概率抽到黑色巧克力,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便可以顺利导入今天所学的概率教学。

每节课都有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之中,要培养学生有区分重难点的意识,这样学生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中,每节课40分钟,教师基本上都在讲题,直到下课还讲不完,教师总是抱着让学生全会的想法进行教学,却没有考虑到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更没有办法区分重难点,无法消化知识点。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在阐述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原理后,就开始做经典例题、例题主要分为证明两个三角形中两线相等和两角相等。例如,证明两角相等可以通过证明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来解决问题,还可以用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来解决。之后让学生多练习诸如此类的题目,自己领悟。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师生两者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要做好备课环节,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保障,还要巧妙地给学生创设数学情境,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必须要精讲多练,促使教学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二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及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探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提出将实验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供其他学校的实验教学借鉴。

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在课程实验方面作了重大改革,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实验管理体系,还是实验课程的设置,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今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己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心。

下面就我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作一介绍,抛砖引玉,为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由理论课和实验两部分组成,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因此,实验课与理论课在教学中应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地位却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只关心理论课的教学,在理论课上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置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而对实验课却显得很随意,常常是由理论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随意地安排一些实验内容,实验的目的多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理论课老师由于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准备理论课,时常无暇顾及实验课。因此,实验课实际上成了一种理论课的点缀,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虽然随着近年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所改观,但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的这种主观上重视,而实际上对实验、实践环节削弱,甚至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没有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一直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全部由理论教学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安排,因此,时常会出现同一门课程,由于理论课教师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差别很大的现象。

1.2教学内容陈旧且学时少。

近年来理论课内容日新月异,而实验课仍以传统的验证性内容为主。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验证型实验太多,缺乏综合设计型实验。加之观念上不重视,实验课课时安排较少,学生在实验课上收获不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学效果与期望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实验课时一般只占总学时的10%~20%,近几年虽然有所调整,但仍不足30%,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规模的膨胀,实验条件与学生规模更不相适应,有些实验只能用演示实验代替。

1.3缺乏实验教学考核标准。

在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课不独立考核,不占学生的学分,学生的学科考试主要是看卷面成绩;学生与教师的素质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成绩或讲课效果为依据。这种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误导作用,未能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上实验课也多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不能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1.4不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中,实验室常处于从属地位,隶属于教研室或者机房。实验室在体制上的附属性,导致了学校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忽视:不重视实验室人员结构配置,高学历、高职称的实验人员较少;实验室岗位不明确;不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实验从业人员相应的职称系列、福利待遇较低,致使实验技术队伍人员流失严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2原因分析。

前面所述的种种现象,在许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究其原因一般有以下2个方面。

2.1传统观念的束缚。

我国“应试教育”远源流长,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重应试、轻素质的倾向至今未能根本改观。实验教学的直观性、验证性容易被人接受,而对它的创造性、综合应用性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实验环境的局限。

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既包括实验场地,还需要完善的实验设备,这些实验环境和平台的建设,常常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专业应运而生,但相应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却未能配套,无形中助长了“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产生。

3改革的基本思路。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注重人的能力培养。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仅靠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的应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理论教育无法替代的。

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的失败与挫折,可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和独立钻研精神;通过实验课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给了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加以科学验证的机会,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高校实践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此,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改革思路和经验。

3.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转变认识,从思想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进一步加强构建特色鲜明、开放共享、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要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意识,还需要将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既要摆脱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的束缚,同时在教学大纲及改革方案上又与理论课内容相互呼应、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师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机制,鼓励和激励实践课老师对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准备,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课的效益。要给学生们讲解实践课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实践课在工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3.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完善实践教学体制,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体制是每一位实践教学老师需要的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笔者建议,以理论课为前导课程,开设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的实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于合理设置实验课结构,可在强调实验课之间逻辑顺序的同时,注意相互衔接,以保证学科体系、学生能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统一。设立必修、选修和自设三部分实验模块,方便学生自主选择。以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设置基础型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为主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结合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因地制宜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开设。比如对大一的学生可开设一些基础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原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开设专业实验或选修实验,重点加强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能力;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让他们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可合理增加实验课时数,优化教学内容,保留少量典型的验证型实验,增加对实际问题处理的实验,以及一些开发性实验。增设选修实验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利用选修实验,开设一些结合当前流行的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紧跟时代的步伐。

3.3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开放的实验环境是是深化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实验环境建设包括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实验工具的设置和提供,后者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实验课的考核以及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

对于硬件实验环境建设,可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载体,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出、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变传统依托教研室和专业设立实验室的模式,将原来规模小、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进行重组,成立实验教学基地或中心.建立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心按照学科规划,不断更新实验装备,迎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和仪器。同时,要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分层次、科学、合理地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可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创新实验室,并配备齐全的硬件实验环境。

对于软件实验环境建设,可建立开放的实验环境,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各种层次的实验,改变以往单一的以班为单位学生统一完成实验课程的传统习惯。学生在完成课程安排实验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或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可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实验课程外的开放实验和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此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不断丰富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学生提供网络实验环境和仿真环境。教师可将实验课程如原理实验、工程实验、仿真演示实验等相关资料发布到系统上,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可了解相关实验的图片、动画等讲义外的资料,另外还可通过实验预习、模拟实验操作等巩固实验知识,通过查阅系统上的资料、课后答疑等接受教师在线指导。

3.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队伍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体。实验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能有力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重视实验师资的培养,完善实验室人员配置,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实验队伍。在实验室的管理上,实现统一管理,打破实验室之间的封闭界限,优化实验设备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可通过加强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实验队伍整体水平。充分结合现在大多数学校己实施的聘任制,引进高学历人员补充实验教师队伍,吸纳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兼职工作,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研讨和培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通过加强培训,以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熟练实验教学队伍。

3.5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方法科学与否,实验教学手段先进与否,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实验教学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不再详细地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得出实验结果,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得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计算机辅助(cal)教学,也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电子线路实验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可使实验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多样化,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效果,可以动态地观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操作以及得到实验结果,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对本科实验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改革和实践,进一步提升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水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我们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根据计算机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学的需要,我院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培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设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以计算机硬件系统为平台特色的实验环境。

(2)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为计算机基础较好、并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创新型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其特点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题目,平台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教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研究的氛围,激发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构建理论与实验相融合的课程实验体系。

以往该课程主要以课堂讲述为主,总学时一般为32学时,即28学时用于理论教学、4学时用于实验教学。在这4个实验教学中,基本上也是以观摩为主,缺少学生实际动手环节。针对课程建设和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授课学时为24:8,再加上16个课外学时,使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达到1:1。新构建的基于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实验体系,突出了教学实践环节。其实验安排分为基础实验与课程知识结合实验的两部分。基础实验重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知识实验主要是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该课程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

4.3开设实验课。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我院在全校范围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作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的后续实验课程。由于是实验课,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更注重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实验课安排如表2所示。

4.4教学实践。

自20构建了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以来,我们在-级学生中全面实施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模式,全面展开硬件实验,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其中,硬件基础实验“微机组装”,每届有多名学生参加,该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免费开放:“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的实验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利用自主研制的“bjtu-fxx-x实验系统”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实验平台,使用过该实验系统的本科生近600余名;近30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创新活动使用了该实验环境;近300名研究生正在使用该实验环境。

设备的透明化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践,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5总结。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针对现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本文从观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验环境建设和实验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总结。目的是加强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施和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提升学校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既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的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三

摘要:小学生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注意力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四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实验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提升基本技能的基础,本文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从实验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实验教学环节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及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提高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自制仪器。

引言。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始终是实验教学永恒的主题。电工电子实验是电类、机械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实验课,所涉及的基础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学生通过电工电子实验,应当能熟练识别电子元件、会分析电路原理图、会设计和装配一些简单功能的电路和电子产品、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基本网络的测试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本文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从实验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优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验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一些讨论。

1.传统实验教学环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

学生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主要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往往不清楚技术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所以实验兴趣不高,常常向实验教师提出做这个实验到底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只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不能理解掌握元器件参数识别、性能测试、选用;对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要求、性能参数、使用领域;不熟悉常用电子单元电路的原理、调整方法与性能测试。常常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实验时只测得几个数据,在开始新的实验项目时还要从头开始。

学生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实验时依赖性强。文献资料查阅能力不强,大多数同学对实验内容的认识仅从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中得到。因此在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同学们缺乏开阔的视野,对新器件、新电路的应用更加缺少了解,给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大多数的同学都忽视实验开始前的预习工作,对于到了实验室如何实施实验项目十分茫然。

1.2仪器方面。

目前的电子技术实验一般都在综合实验箱上完成,这种情况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实验箱的电子元器件实物大都固定在内部、实验电路的连接是通过自锁插孔简单完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实验的实物感性认识减少。

1_3教师方面。

实验指导教师应当不断去学习、补充新知识和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实验的内容丰富,结合理论,切合实际。

1.4实验内容方面。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使之层次化,体系化,不断创新,不断开放;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虚拟实验和实际动手,模拟仿真和实际测量,固定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

2.优化实验教学环节的思路与做法。

随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切实搞好实验项目的组织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软硬件条件。根据我院的电子技术实验改革的现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优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基本环节,更新实验内容,建立实验的课程体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自制实验仪器。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实验能力,优化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根据实验内容从所需“器件(性能、参数、选用)”、“测试仪器(选用、性能参数、正确使用)”、“实验原理方案”等三个方面进行预习,通过图书馆、上网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如在常用电子仪器使用与门电路测实验项目预习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电子元件基本资料、实验室提供给大家常用电子测试仪器的技术文件与使用说明等,通过技术文献资料查阅、比较基本器件性能检测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广泛认识了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元器件常识。在触发器设计项目实验中,我们让学生广泛检索触发器应用的技术文章,使学生了解了触发器在不同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提出各种方案,带到实验室进行实现,大多数同学能够圆满完成,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验操作过程加强指导,提高实验操作的独立性。

在实验课的讲解过程中,实验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共性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最后再指导个别特殊问题。要求学生重视实验后总结分析工作:不仅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实验总结等方面完成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室还请同学们将电路分析设计计算机辅助相关软件应用于实验中,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分析结果一起放到实验报告中,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工程上的应用。

2-3与时俱进,对电工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积极探索并创建一种将基础、综合和创新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分为基础、综合和创新三个层次,基础实验随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层次性实验项目的结构体系上,实际采用的实验项目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分层次教学,可以在保证基础的条件下,让专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完成较大一点的项目,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将多种现代化手段综合运用于实验课堂教学。通过在实验室配置一台计算机和投影仪,1)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播放实验讲义和实验演示,并在关键的地方重复演示实验步骤或者进行实物演示,这对于某些操作繁杂的实验演示是非常方便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如忘记了实验内容,还可再次观看实验演示,这样即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直观而且形象。通过数码相机将实验仪器、实验箱拍摄成静态图像并保存为计算机中的bmp或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利用摄像机将实验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记录为动态视频并保存为计算机中的mpeg媒体文件。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将得到的图像、视频资源制作为实验教学演示课件。

2)应用电子没计的计算机软件。

2.5自制仪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购买的教学仪器却是越来越高级,越来越集成化,同时也越来越封闭,有些实验教学项目渐渐演化成了学生做实验只是测测数据而已,生动的物理思想和实践环节反而被先进的仪器所掩盖。自制仪器的特点以它的直观性、及时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成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电路实验中我们自制了三相电路板和提高功率因数实验电路,教学效果良好。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五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及意志、品德的综合教育和全面培养的过程。从科学教学的角度来讲,“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发展三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笔者结合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从知识的引入,启发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文教学过程的再优化,科学处理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题目、写法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结构;才能真正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展现学生个性,实现作文教学效果的优化。笔者就这个问题反复思考,进行一些肤浅的尝试,仅供同仁教学参考。

当前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是:教学效果佳,时间消耗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那么,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知到比较完全知,并把前人认识转化为自己认知过程。因而,优化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优化教学设计就是要有整体优化的意识,它包括教材选择,教法安排,教师水平,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生原有的写作水平,学生中写作水平的差异等。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应从教学设计入手,而不是只注重几次作文题目指导的教学。一堂作文指导课质量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掌握情况如何,写作态度及写作兴趣怎样,还应看学生在思想品质、文化底蕴,以及写作技巧知识方面有没有得到提高。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其方法而言,采取教师先指导,学生后起草、修改、誊抄,然后由教师批阅——评讲。结果是学生只管听评讲了事。教师不愿去亲自按评讲的优劣,再让学生进行提高性的重写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是一个再提高的个性展示过程。为此,我做了整体设计,即期中考试前指导,如何能使自己的作文写得夺目亮丽——考后再评讲——再指导,为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合作探究考场作文再提高的写作方案。之后,再对教学设计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作文教学的优化,是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环节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

1.作文前的指导。

在期中考试前,我作了“如何能提高作文成绩”的`写作指导。其中,写作技巧中有一项是“采用小标题写法”可提高作文分数。它的主要特点是条理分明,结构醒目,能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小标题如果命得得体,可引人入胜,不妨可在考试作文中一试。

如此简明的导语把学生引入一方绮丽的天地,让他们品尝到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知识圣果的魔力。然后师生互动,请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其写法的奥妙。因此,给学生带来了尝试这种写法的盎然兴趣。

2.重新去热爱,探究写法奥秘。

(1)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考场作文,精心引导学生“再去爱一次”。

期中考试批阅试卷后,发现我班果然有采用“小标题”写法的文章。我做了认真的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居然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学生敢大胆尝试,真的令我喜亦令我忧。令我欣喜的是,有的学生作文成绩接近90分;令我忧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小标题”命得不尽如人意。采用小标题的写法这把火是老师点燃的,可如何让它烧得轰轰烈烈,而又温暖持久,并成为写作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这对我是一次憾动,对学生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

为让学生在这方面真正的成熟,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写出的文章重新去热爱。为让学生喜欢而又娴熟地掌握“小标题”的写法,我又作了优化过程的设想与实践。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把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探讨如何重写,然后再去实践。

众所周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教师,就是要能让凝固的岁月动起来,让感动常驻心田,并努力向这个世界贡献一份让人感动的思想和情怀,爱心与诗意。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为创设作文再指导的教学情境,我精心设计一段导言,就如磁石吸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从而为新课内容顺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思维探究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考后再次指导作文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是否知道苏小妹在结婚洞房花烛之夜的故事,其中两人作诗答对的对联是:“双手推开窗外月,一石击破水中天”。还有当今流行的一首歌曲题目是《让我再爱你一次》,我想借它山之石来攻世间美玉。也就是说,利用同学们在考场上写出的作文,来探究“小标题”写法的奥秘;对同一作文题再修改、再提升、再做一次。同学们:你愿意对考场上写的作文“再爱一次”吗?问题的抛出,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学生探究再提升自己作文水平的涟漪也随之荡漾开来。 (2)合作探究,百炼成钢绕指柔。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教学要教学生去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问。一切理论都应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我请学生分别反思自己写的考场作文,有无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有无改进的举措,对于好一点的作文如何提升文章质量等等。先反思后交流。特别是对少数学生的作文不知如何才能提升,在老师的点拨下,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既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之目的。

例如,我班学生刘元同学的作文,小标题分别是“宁静——幸福”、“投入——幸福”、“情感——幸福”、“劳动——幸福”。不难看出,结构完整、醒目,但仔细推敲在所命的小标题并不是很得体。比方说“情感——幸福”就显得牵强附会,况且内容对小标题也只是泛泛而谈。不过这次考试,她起到夺分的良好作用,30分的作文,她得了26分;即100分的作文得了近90分的好成绩。

就这篇作文而言还能再提高作文质量吗?几经同学专题讨论,共同拟定了这样三个小标题:“宁静是种幸福”、“竞争是种幸福”、“劳动是种幸福”。老师让她和同学们一样再重写自己的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重写的作文更让人耳目一新,不仅结构完美,命题醒目、得体,而且语言也更加经典、优美,内容更加充实而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更令学生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重视作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可把作文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继而达到学生愿写、乐写、会写的效果。俗话说得好,“攻玉可借它山之石”。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同时,也达到了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优化课堂反馈要及时,信息交流渠道要广泛,体现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项信息交流的特点。老师应作为评价过程中的主导者和信息的传递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控制教学过程,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为此,本人已作了优化过程,亦提高教学效果的尝试,并及时反思该过程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激励今后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再创新。细经反复思忖,本人优化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是:

其一,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指导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点,并进行同题作文的再指导。比如,结构清晰、醒目的“小标题写法”对初中学生来讲是“窗外月”,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启迪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并对原作进行再创新——列出贴近大标题又更具特色的“小标题”。即让学生“重整旗鼓”,创造出一片“艳阳高照的佳境”。因此促成学生既掌握“小标题”这一写法,又使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其二,是两次写作同题作文,提高作文的质量,激发学生主动思索,愿重写、乐重写、会重写。对“小标题”写法这个“窗外月”,用一节课时间的再评讲与再指导,激发学生对原作文再修改的兴趣,这一优化过程,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即达到正可谓“双手推开窗外月,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教学效果。

诚然,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选材与小标题还欠完全吻合与得体的现象也在所对难免。本人将在今后的作文指导中再探讨。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过程,而要遵循古代学者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理论,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就此生发开去,激起思维的火花。至于一次考试的作文再让学生重写势必画蛇添足。其实则不然,学生会思维飞扬,议论风生。再者应让学生明白,适时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具有驾驭思维、逻辑、表达、思辨、交际和创新等的能力则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教师重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只是笔者的一点尝试。还望同仁在这方面继续再尝试、再探讨。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尖锐,笔者以为,要解决这对矛盾,核心工作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演示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演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与思维的参与。

如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只有借助实验才能出色完成这一规律的教学任务。实验非常简单: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一下读出读数,然后让两种溶液混合,可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已发生反应;再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已感觉到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实验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定律很快接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

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启发式教学却是实施科学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与操作要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认识的主体;强调要把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通过启发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的时空条件和机会;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达到综合优化;强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学结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构建中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以学法指导为重点。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以下几条途径。

1.精心设计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新课导入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疑,活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觉悟之机”。

例如初二科学中磁场部分是十分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涉及一些新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引入新课,学生可能“不寒而栗”。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内在联系,善于铺垫、转化,使知识得以顺利迁移、深化、拓展,进而发展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有匠心独具的教学过渡。

3.创设情景。

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目前的科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脱离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思维与感知脱离的倾向。于是造成了科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多样化、新颖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各种声、光、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像力,而灵活方便的人机对话方式又能维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注意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延伸感觉器官,有效掌握知识。

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或过程比较复杂,有的要从全过程去理解,如光的反射、折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情景生动地展现。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静止的图像可变成动态过程;缓慢进行的过程可快速呈现;原本看不到的过程变得可视察。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甚至将各种感觉器官“延伸”至课堂外的世界,通过充分感知,有效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例如讲氯化钠的形成,可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

笔者从事科学教学多年,一贯奉行:课外时间不进课堂:的原则,始终坚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效果比较明显。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七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由于其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办学经验等原因,这类院校在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准确定位、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批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新建本科院校,这些院校是由高职院校合并升格而来,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办学定位过于宽泛。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后,一味的追求赶超原有的本科院校,办学综合化,盲目的增设新专业,学生培养多元化。追求科研水平大幅提高,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都来自专科院校,他们还没来得及对本科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就转而忙于科研,并且其中一些研究就纯粹为了研究,对教学没起到任何帮助作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搞科研上,又如何能更深入的去研究教学,更何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当务之急是教学,即使搞科研也应为教学服务。教学型、应用型才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合的定位。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对本科教学认识不够。

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还停留在专科的水平,通常一门课只有一名教师讲授,甚至于有些课程学校自身不能承担,需要外聘教师,因而很难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来进行教学研究,师资的不足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此外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平均学历低于原有本科院校教师的学历,这些教师没有本科教学经验,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专科教育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学历提升。

(三)办学条件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前身是专科院校,其办学条件与原有本科院校相差较大。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微机房等的建设相对落后,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最新的实训设备,不能获取最前沿的信息。这些都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改善教学条件,加大教学投入是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

(四)没有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标准。

由于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原有的教学质量标准已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新建的本科院校缺乏适合自己的教学质量标准。为了使教师能尽快的适应教学工作,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标准来指导教学。同时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历史比较短,而且又不同于原有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依靠自身重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标准。只有建立了标准,教学工作才有法可依,才知道各方面工作该如何去做。教学质量标准是新建本科院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一)准确定位。

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因此准确的定位是高校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大学一般划分为三个类型,即科研型、教学型、教学和科研型。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多是由原来的高职院校合并升格而来,与一些原有的本科院校相比,办学条件,师资水平都有着明显的差距,科研能力也比较薄弱;此外,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院校发展而来,专业设置的特点均具有实用性,故而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基于本科院校自身的条件和发展历史,新建本科院校宜定位在教学型院校,主要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在办学层次上要清醒的`认识到这类院校还刚刚从专科院校发展而来,正处于过渡阶段,不可盲目的跃进。当然,教学型院校也不是不搞科研,而是以教学为主,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提高教学质量。

(二)改善办学条件。

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因而教学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很难满足本科教学的需求,故需要加大教学投入,为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质量保证。新建本科院校通常经历了学校合并和搬迁,在新校舍的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经费比起原有本科院校要紧张许多,这样在经费投入上要注重轻重缓急,有计划的逐步完善教学条件。注重重点学科的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新建本科院校要利用专科办学经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入资金,也要加强校办产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利润,来补充经费不足;同时更好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教学条件的改善势必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质量标准是由公认机构制定和批准的,关于教学活动或活动结果,并反映教学质量的指标和参数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标准。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手段。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依据,是建立评价机制的核心。教学质量标准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保证教学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在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时才有据可依,使管理和评价与教学效果相对应,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发展的历史,其质量标准必然不同于原有本科院校,也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原有本科院校标准过高,高职高专院校又与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不同。因此,新建本院校需要重新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适合自身特点、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明了方向,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五)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育目的和评价标准对教学活动和效果的评判,是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完善教学质量的监控,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工作的优良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进行评判。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教学管理改革的转型期,各项工作都需要适合的评判标准,对教学质量作科学合理的判断。目前多数高校在评价标准上硬性套用教育部门的评估指标,或是照搬一些知名大学的评价标准,这给评价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各高校都有自身特点,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时间不长,各方面都比较薄弱,如果标准过高,力所不能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标准过低。又不能发挥标准的作用,不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不能照搬照抄评价标准,应该按照教育部门对本科院校的要求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标准。以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进行全面监控,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小结。

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更新观念,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从而顺利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

参考文献:

[1]吴远远,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6)。

[3]孙元宾,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11)。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八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离不开以下“四个有效”:。

一、有效备课:

1.备学生(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了解学情,读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2.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主干知识,界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适当整合教学内容)。

3.备活动(知识要在活动中加工才能变成能力,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学生主要有:

1)个体活动。

2)同伴互动。

3)组内互动。

4)组间互动。

活动设计必须考虑的要素:

1)活动的目的。

2)活动的方式。

3)活动的时间。

4)备练习(基础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练习),练习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二、有效授课:

有效授课要让学生“五动”.在听课评课中,我们常常说要“以学论教”或者说“以学评教”.言下之意就是:判断一节课是否属于好课,并非看老师说得怎么样或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以及学到了什么。衡量学生是在真学还是假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起来。归纳起来就是“五动”:即“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耳”.要学生动起来的主要前提是: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活动,然后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落实这“五动”.

3.动手:老师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意识。动手通常包括随堂做笔记和动手尝试用笔头来表达。1)一是对老师重要的解释或同学表达的独到见解或观点有选择性地及时记录下来;2)二是按照老师随堂安排的同步练习,自觉动手尝试完成笔头的学习任务,不能光是停留在想象之中或口头上的夸夸其谈。该计算的马上就计算,该表达的就马上表达。

4.动口: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开口的意识。动口就是要让学生敢于并且善于主动在同学之间探究、讨论、交流与主动求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组员之间开展有效的讨论与探究。需要讨论与探究的问题通常是比较难的,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口头来交流与探究。当然,当问题解决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也要通过口头来表达与分享。

5.动耳: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耳”意识。动耳就是要认真、细心、虚心倾听别人在说什么。一是听老师讲,二是听同学讲。在平时听课中,认真倾听往往被师生所忽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老师讲学生也在讲,当一个学生代表在讲,其他学生也在讲。在这种情况下,反馈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综上所述,如果老师在每节课中都能让学生落实以上“五动”,并且保证“动”的时间总量与质量,其教学效果就是比较理想的。

三、有效作业。

1.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1)先复习,后做练习;2)先纠旧错,后做新练习;3)正确书写,规范用笔,规范涂改,保持页面的整洁。

2.注意布置作业的科学性。

1)必做练习(基础知识,重要的主干知识)。

2)选做练习(拓展性练习,这种练习要适度、适量,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需求)。

3.预习也是练习(课前老师预设若干问题,让学生尝试去发现和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

四、有效辅导:

1.个体学生:个别辅导(适合个别学困生与临界生,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特别有效)。

2.多数学生:集体辅导(适合在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进行)。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九

老师们,下午好。说实在的,拿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真是一筹莫展,虽说抓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我们每一位教师也用爱心、奉献,身体力行着这一点。但是,要把我们日常纷繁的工作抽丝剥茧般的理个头绪出来,确实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略有所得。决定这一学期坚持从这几方面入手。在这儿与大家交流,请批评指正。

抓习惯就是抓质量。

英国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造就或阻碍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一辈子受益。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证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务必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靠班主任一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培养一批得力干将,才行。

在这儿,我加入一个楔子。诸葛亮、李世民,大家对他们的名字都不陌生吧?如果要我们各位班主任选取向他们学习,不知你会选取谁呢?诸葛亮一生英明盖世,但因为他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结果呢?真给司马懿说准了,“等等吧,他决计活不长了!”果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国后继无人,很快就灭亡了。你看,诸葛亮空有惊天纬地之才,却没有培养后人。不仅仅刘禅没辅佐好,就是他看好的姜维也因没有锻炼只属二流人才。所以,才闹得身死国灭。而李世民呢?就不同了。他大胆起用人才,以人为谏,一大批人各司其职,帮他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他总揽全局,悠哉游哉,一片太平盛世。所以我觉得我们身为班主任,就要像李世民那样,要培养人才,大胆起用班干部。

一开学,我班就设立了两套班委机制,实行两党执政。因为两党执政确实有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当然也互相牵制。既锻炼了人才,又避免养成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班干部培养好了,就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忙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

抓细节就是抓质量。

海尔集团的老总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从事的教学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事业,为了把我们的这项平凡的工作演绎地不平凡,我们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学的每个细节。

当今,众多的专家们在喋喋不休地讨论:语文的内涵是什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该如何教等等。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身体力行者们最无理。而正因为我们的茫然一片,学生们在多元化的这天提笔忘字、别字、错字现象数见不鲜。我们在感叹之余,总是“遥想当年,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用什么先进的理论,可我们却鲜有别字。”

所以我们应静下心来,转换思路:平常就从抓生字、抓背诵、抓课堂知识点开始,夯实基础。这样抓每一个细节,构成习惯,孩子们的成绩必须会得到提高。

抓读书就是抓质量。

先不说什么“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单是培根一句话,我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培根说的淋漓尽致了。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就学生来说,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言谈,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博学,有的可能着迷于老师的气质风度。老师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也会激发起学生奋斗的热情。在我看来,作为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让它一向持续,最终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学生一生最大的收获。我们的学生习作上不去,无话可说,是因为语感不行,读得太少,积累得太少。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厚的课外阅读中,从中吸取精华、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老师不仅仅要在口头上大力鼓吹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要时时处处做出榜样。在课堂上,各类经典名著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你身上真切感受到读书的价值。相信学生会因你的博学多才而佩服你,“亲其师,信其道”,他们中会有人因此而迷上读书。

心动不如行动。语文老师不仅仅要率先垂范,更要带领学生阅读经典,给学生朗读经典名著中的名段,让这些精彩的片断成为“诱饵”,相信必须会有学生因听得入迷而去寻找这些作品来阅读。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相信我们必须还记忆犹新吧,那就是说的魅力。当然,老师在阅读时要声情并茂,有感染力才能真正有效力。

逛书店。鼓励学生每周逛一次书店,只要去逛,就不怕学生不买,书店的氛围、书的香味会让学生慢慢地入迷。

同学推荐好书。每周安排同学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这会激起其他同学购买的欲望,同学之间看过后相互交流,心中的快乐是外人难以感受到的。

成立图书角。鼓励同学相互借阅,互换图书。“书非借不能读也”是袁枚先生的观点,正确与否我们暂不讨论,但借人书总是要还的,所以不用担心他不看。

用好阅读课,大胆放课给学生读名著。教师坐在讲台上读,学生与教师应对面读,教师的入神阅读与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厚积而薄发,拓展了阅读面,作文潜力自然会提高。“考试是一条鱼,而我们培育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给了学生一片海,所有的鱼都在海中。有了海,何愁收获不到鱼?”

抓差生就是抓质量。

在目前任务制的大环境下,对老师来说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有一个学生不及格,我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我提出我的观点:差生决定成败!

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下很大决心改正错误,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表现得没有毅力,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这就要求我们对差生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

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差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课下开“小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快跟上;还要坚持“跟踪辅导”。这样,他们必须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学习成绩也必须会提高。

总之,一句话,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后进生是完全能够转变的。大家都明白,我们级部的六班两极分化,差生很多,让人发怵。王主任接任了一个半月,抓住了差生的转化工作,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到达了百分之百,教学成绩提高了一大截!当然,王主任的心血不言而喻。但是这个实例,不也就告诉我们要想提高成绩,就务必得抓住差生嘛!

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实践,我们实验小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总结精选(7):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十

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授课效果,而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备课质量和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教学环节;从学的方面看,在教学过程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也是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采取当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案内容。

对教案内容进行规范化,能够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多年来,我校根据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格式,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项内容:教师在教案的开头要写“教材分析”,在当课课后要写“课后小记”.根据教材分析可以了解教师是否能吃透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弄清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之间的联系;课后小记包括本课成功与不足之处,学生的反映、学习中出现的差错,教具的使用情况以及改进意见,课时的分配、教学的效果、本课的心得及经验体会等。依据教案记录的教师切身体会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补救措施,可以掌握教师的授课情况,从而指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完善备课步骤。

教师备课应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五步,其关键是课前备课。这不仅包括单纯意义上的备课,还需要备教案,备语言、备教具、备感情、备教态、备学生。为此在开学初期进行教与学的联系,初步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前必需掌握知识的学习情况;在中期改变以往单方听取意见、建议为双向交流,每位教师写出一份学生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将详细情况及将要采取的措施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汇报;通过一节科或一个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同时要求学生对教师任课情况,教课进度和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教与学合拍,以便改进教学进程。在后期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是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根据学习情况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等的物质奖励,如:笔记本、铅笔、钢笔等;开展校级、班级表彰会,给学生以精神鼓励。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三、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要实现师生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消耗,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精讲点拨。“精讲”是要求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规律、联系等必讲之处,扎扎实实地讲清楚、讲透彻,揭示知识本质。更要注意在讲授重点知识或主要结论给出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契机,启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点拨”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进行“精讲”,精讲点拨时要注意科学性、针对性,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掌握,而且要弄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抓住知识形成的源头,把知识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善动脑、多动口、勤动手的良好行为。

其次要系统训练。是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的低层次目标,通过一些综合性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选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组时,应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依次达成各层次的目标;发掘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使训练题组有机结合。通过转换问题的表达方式,改变问题条件、结论思路等,对课本习题加以深化、改造,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题、编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延伸。

然后练习要讲评。讲评要有选择性,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避免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不同类型的练习,讲评要有侧重点,对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主要讲评学生的思考过程,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对启发智能的练习侧重讲评解题思路,让学生探求最佳方法。

最后利用达标测试。测评题应覆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题目有浅入深,适当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并进行转换。题型以客观性试题为主,适度选择解答较为规范的主观题。学生完成测试后,教师要公布准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统计达成度,测评之后依据收集道德信息,济济进行补救教学。补救愈及时迅速,学生智能缺陷弥补愈容易,不久措施要根据学生达标情况随时进行,()也可以课下利用作业联系补救或采取个别辅导指定学习内容,做到当日目标当日清,防止累积性误差,使学生走入误区。

四、沟通师生心理。

目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的现象比较普遍,已成为影响教师师教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沟通,在思想沟通中,教师利用展开示范教育,必然会产生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这强有力的示范作用概括起来为感染力、说服力、激发力、推动力。在这些力量的感召下,学生才会更加自觉地调整自己,才能更深刻地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情绪沟通,常言道,人有七情六欲,作为教师应该喜学生所喜,乐学生之所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他们奋发学习的热情;感情沟通,人需要爱他人,更需要得到他人的爱,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使彼此之间的感情交融,这样,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尖锐而善意的批评就会形成良好的接受格局,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能欣然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沟通的表现相当复杂,他是由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情景下产生心理互动的结果,这其中存在有建立在对方或自己经验基础上的心理反映模式,有些模式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因而往往不能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因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心理沟通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发现学生日常中产生诸如厌倦学习、纪律松弛、生活懒散、爱慕虚荣等一切不良反映的问题,我们也曾采取种种措施,以至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力求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利用“兴趣”这一人的特性,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如何使学习环境变得有兴趣,使人们在一种轻松愉快、饶有兴趣的环境中把学习搞得更为出色,许多教育家作了不懈的努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领导者在鼓励人们要用极大的意志去钻研学问的同时,应努力探索一种人们能在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兴趣转移”,使学生的学习重复性与枯燥性得到有效缓解,学生门在这种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离不开以下“四个有效”:。

一、有效备课:

1.备学生(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了解学情,读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2.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主干知识,界定教学重点与难点,适当整合教学内容)。

3.备活动(知识要在活动中加工才能变成能力,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学生主要有:

1)个体活动。

2)同伴互动。

3)组内互动。

4)组间互动。

活动设计必须考虑的要素:

1)活动的目的。

2)活动的方式。

3)活动的时间。

4)备练习(基础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练习),练习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二、有效授课:

有效授课要让学生“五动”.在听课评课中,我们常常说要“以学论教”或者说“以学评教”.言下之意就是:判断一节课是否属于好课,并非看老师说得怎么样或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以及学到了什么。衡量学生是在真学还是假学,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起来。归纳起来就是“五动”:即“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动耳”.要学生动起来的主要前提是: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活动,然后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落实这“五动”.

3.动手:老师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手意识。动手通常包括随堂做笔记和动手尝试用笔头来表达。1)一是对老师重要的解释或同学表达的独到见解或观点有选择性地及时记录下来;2)二是按照老师随堂安排的同步练习,自觉动手尝试完成笔头的学习任务,不能光是停留在想象之中或口头上的夸夸其谈。该计算的马上就计算,该表达的就马上表达。

4.动口: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开口的意识。动口就是要让学生敢于并且善于主动在同学之间探究、讨论、交流与主动求助。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在组员之间开展有效的讨论与探究。需要讨论与探究的问题通常是比较难的,所以很有必要通过口头来交流与探究。当然,当问题解决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也要通过口头来表达与分享。

5.动耳: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耳”意识。动耳就是要认真、细心、虚心倾听别人在说什么。一是听老师讲,二是听同学讲。在平时听课中,认真倾听往往被师生所忽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老师讲学生也在讲,当一个学生代表在讲,其他学生也在讲。在这种情况下,反馈的效果往往是比较差的。综上所述,如果老师在每节课中都能让学生落实以上“五动”,并且保证“动”的时间总量与质量,其教学效果就是比较理想的。

三、有效作业。

1.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1)先复习,后做练习;2)先纠旧错,后做新练习;3)正确书写,规范用笔,规范涂改,保持页面的整洁。

2.注意布置作业的科学性。

1)必做练习(基础知识,重要的主干知识)。

2)选做练习(拓展性练习,这种练习要适度、适量,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需求)。

3.预习也是练习(课前老师预设若干问题,让学生尝试去发现和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

四、有效辅导:

1.个体学生:个别辅导(适合个别学困生与临界生,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特别有效)。

2.多数学生:集体辅导(适合在大多数学生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进行)。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一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了如下一些探讨。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义务教材“笔算乘法”中的例题:“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讲过“25×674=16850(千克)”以后,接着又给出“也可以这样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这是以往小学数学教材中从未出现过的解法。甚至有的学生这样做了,教者一概视为错误。其实不然,因为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所列算式:“674×25”我是这样理解的:从674袋面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则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复刚才的工作,总共可得25堆,要求总重量,故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学生已经理解整数乘法意义的前提下,教材灵活地给出这一解法,正是对传统解题方法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就乘法应用题在计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说是一种“松绑”。因此,教材不断地变革,我们的教学观念也相应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关系民主化的体现。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在学校,老师成了学生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动机和迫切需要。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要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及时帮助他们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我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指导书写12时,学生对我的板书不满意,大胆地说:“老师,您写得不太漂亮。”我亲切地说:“谢谢你,那你愿不愿意告诉我怎么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说:“十位上的1斜一点就好看了。”我说:“那你允许我再写一遍好吗?”我在学生的期待中又写了一个比较漂亮的12,学生情不自禁地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这种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圆的认识”时,采用动画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我想问一下,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这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老师停止播放,问:同学们,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运用多媒体练习巩固,可以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这样增加训练密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教学观念现代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优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其实现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归根到底是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二

和高中组进行。

我参加了初中组的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陈梅叶老师在教学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陈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三

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是工科类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大学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未来高科技战线上的主力军,抓好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粉体工程》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就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提出肤浅的体会。

一、合理选择专业课的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于专业课的内容来说,由于专业不同、接受对象不同、授课时数不同以及是否是主干课的不同,很难有一本教材能够满足授课的要求。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应广泛汲取相关教材的精华和所长,因材施教,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如《粉体工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教学课时为48学时。目前该课程的教材有几种版本,内容比较多,着重点不同,且各有所长。有的注重于人工合成粉体,有的注重于生产实践和设备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等等。因此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确保必要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质量,在采用其中一本教材为授课时的参考书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还参考了其他版本教材,取其所需,相互补充,并在课堂上予以讲授。

在具体的授课中针对天然矿物制备粉体的生产工艺流程,突出重点地讲授相关内容,即使有些内容课堂上不讲授,但也要明确地告诉给学生,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如《粉体工程》课程,按照粉体加工工艺过程,选择本书中的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粉体粒度分析及测定、第六章粉碎过程及设备、第九章分级分离及设备、第十章混合和造粒、第十一章粉体输送设备,其它章节由学生自学。

在粉体工程的讲授内容当中,粉体制取设备的讲授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种类繁多,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讲授中根据粉体加工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再根据结构和原理等将相似的归纳成几种,每一种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进行重点讲解,即保证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们掌握了该门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授“粉碎过程及设备”一章时,将粉碎过程按照粉体加工目的的不同而分成破碎过程、粉碎过程和超细研磨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每一个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加工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和结构相近归纳成几大类,再在每一类设备中,选择比较先进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粉碎设备就其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其它的设备学生自学。这样从整体上使学生对粉体加工过程和设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了解加工设备性能,有助于工作能力的发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二、专业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学以致用,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培养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形势,考研择业双向选择,为了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本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国家也大力提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一些创新性强、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大学的学习尽量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使自己具备更多的就业优势条件,找到更满意的工作,同时为走上工作岗位有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大学生们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科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创新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介绍给学生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等,让学生们了解教师的科研内容研究方向,在考研时报考时参考,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科研。如在《粉体工程》授课的最后一章,教师向学生介绍粉体工程制备方法,不仅仅利用矿物原料制备粉体,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人工合成粉体,而且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纳米材料,大部分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教师结合研究课题介绍绿色无机阻燃材—晶须,介绍晶须的特点和作用,介绍晶须的制备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晶须的应用领域等,丰富了专业课的知识内容,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科研成果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启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他们感到所学的知识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就在我们身边进行的课题,距离拉近了,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了亲近感,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兴趣就能更好的学好专业课,从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

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高中毕业生,没有生产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参加过工厂劳动,更不用说到所学专业的工厂学习。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深入所讲专业的生产实际参观或实习,并且在实习前布置相关的作业,使学生带着问题到生产一线了解学习,增加感性认识,回到课堂后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们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印象更深刻,教学效果将更好。

教学的现代化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互不分开。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多媒体手段,给教学过程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专业课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方便快捷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尤其是某些重点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授,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以适宜的图片、动画等形式演示给学生,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对其中的难点可以随时重复,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印象,不但能节省授课时间,也使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要之处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自己的教学体会是,将传统的边讲解边板书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基本理论和概念等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等涉及到图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好于单独的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思考,学生更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听课,教学的速度容易更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真做笔记,有利于学生对所讲课程内容的加深理解。而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仅仅靠教师的语言表达,很难使学生明白和理解设备是如何工作的,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提高注意力,而且使复杂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似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不仅节约时间,而且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注重教师自身修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这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准、人格品位、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都会对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品德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修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理论,做到既能较好的诠释原有理论,同时还要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发展方向,及时了解最近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处于当今知识日新月异快速更新的时代,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向科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以便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有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求专业课教师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掌握专业课的。

与学生入学后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如数学、物理等相比,专业课内容往往文字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缺乏逻辑推理和定理演算,因此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没有成功演算一道数学题或物理题那样能获得成功感和刺激。而专业课又是大学生所必须学好的基本技能课,是检验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为此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只要教师利用,讲究授课艺术,突出重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形成互动,重点或难点的问题请学生们回答,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为了回答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书中找答案。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注意听取同学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基本要点都已回答出来后,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加深了学生对重点或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印象。讲课和听课就像师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一样,教学互动,会收到良好的专业课教学效果。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本职教师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处处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平易进人,为人师表。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应无愧于人们给与的崇高荣誉。只要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用自身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对专业挚爱的实际行动引导感化学生,学生就会热爱自己的专业,进而就会积极主动学好专业课。

总之,要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注重自身的修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热爱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将教学最为一项平生最重要而又最光荣的工作来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勤学苦练,相信一定能使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为科技腾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浅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篇十四

摘要:在我国新课标的前提下,高中物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成效,一直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重点难题。物理教学是属于理科中的一种分辨性较强的科目,要想提高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需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从教师的主观思想出发,以学生为本,按实际出发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实效性得到提升。对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

在目前,高中教学受升学指标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演变成“填鸭式”及“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其精髓是以课堂为中心、练习为基础、教师为主体、教材为课标,从而导致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思考造成了重大的阻碍。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学生需要有灵敏的思维、敏锐的分析、精确的控制,才能对高中物理进行掌握。但恰恰因为这种画地为牢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到了影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甚至严重到“谈讲色变”的程度。在课堂教学环境上,教师对每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限制,忽略了对课堂气氛的调节,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不高,觉得枯燥无味,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及高中教师应积极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着重对学生的培养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对高中教学的成效。

物理的教学课程标准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标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要以学生与教师合作学习为主体,令学生积极地响应教师所提出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全面发挥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引导点拨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主导作用,减少教学过程的阻碍和盲目性,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进行主观分析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加深对有效教学观念的思想贯穿,落实以科学发展观进行创新式教学。根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所建议的改善措施如下:

1.实效性备课。

高中物理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掌控,需先对备课前的教材吃透,把握好备课的精确度,做好对课堂教学的预备工作。对于每节课的知识要点、难点、关键启发点及其学生的理解程度,都要有着一定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如,教学《速度与加速度》这一课时,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容易混淆的要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区别。(2)速度与加速度的辨别方法。(3)速度与速率的概念及其它们的区别。这样才能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际需求,大胆创新改善教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2.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师应依据实际教学的反馈,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教学的目标进行确定,制订适合学生的方法。在不违背正常教学观念的情况下,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加以配合教学,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课堂中的每一分钟用自身最大的限度加以利用教学。

3.精选作业类型,有针对性的布置。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挑选,采用程度适中、能够层次分明的作业习题,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个性想法及其思维类型的差异等,切实使作业的布置变得有效、扎实。作业在精而不在于广,过度的布置,只能让学生觉得厌烦和有压力,要明确其精髓,让学生能够达到做到哪学到哪,做完一题的作业,就能从中理解公式的用法,学会这种类型的题型,对往后同类型的题型能够把握。这样,只有抓住其作业的精髓,才能让学生掌握得好,对知识点能够落实,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4.善于对教学进行反思。

面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种种难题,教师需对课前做好多思、多想、多准备的教学要素,在实践的过程中矫正其教学方法,完善其教学态度,对教学的气氛进行调节,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掌握好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规律,锻炼和培养其教学能力进而达到提升。

针对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对新课的情境进行思考,对所提的问题及例子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想象进行反思,其次,对教学难点的分析进行总结,力求做到浅显易懂,容易让学生吸收。然后,考虑是否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争取让学生不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最后,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深思,尝试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保证学生能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促进思维的转动。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成效,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完善,综合总结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反馈,针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勇于探索研究,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及理解思考的教学方案。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富有高知识文化修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琪琪。以教师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第九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反思[j]。物理教学,(10)。

[2]余彪,王倩,王兴辉。基于信息熵理论的课堂教学信息传递分析系统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

[3]张俊仙。议“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数理化学习,2011(01)。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中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646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