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课报告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19:12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大全(13篇)
时间:2023-11-18 17:19:12     小编:XY字客

报告是一种用来详细描述与陈述某个主题或问题的书面或口头表达形式。在表达报告内容时,我们应该采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技术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更多优秀的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报告的写作要领和技巧,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一

上周末,听了《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数学大赛》中的“用韦恩图解决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三节课。这次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潘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开始,通过创设“少年军校演练”的情景,找小强的位置,由于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况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导哪是列,哪是行,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给予肯定,最后再说说自己的位置。通过找生说自己的位置,其余同学记录,比比谁记得快,最后通过讨论认识数对。

在教学中潘老师没有教给学生确定,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二

通过观看了几位老师的讲课,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四个字:以生为本。现在流行的“生本课堂”也是教育部门推崇的这样一个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的尽量的寻找这样的课堂,在石冬梅老师的课堂上就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且通过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去尝试解决问题,情绪高昂,每一个学生几乎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一定的数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功夫,这个功夫的核心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不只是表现在其解题、讲题的水平,更要体现在帮助学生聚焦困惑的能力上。就像是摄影工作,聚焦准确是第一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因为,对于年级较低的小学生而言,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自己不明确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提升。

几位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载体,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新颖亲近,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即体现出教学面向生活,也反映了现实生活,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李老师在运用教材例题让学生通过“试验、猜想、验证、概括”,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算理,达到了自主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目的。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对知识传授的细节做到很好的处理,注重了算理的讲解,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出现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减轻学生直接学习的难度。在练习设计中,体现了知识的趣味性、知识性、应用性,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三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培训学习,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多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也在专家们那里得到了解决。现将这次的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远程研修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明白了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通过看视频,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有所改进,通过学习和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自己的确长了不少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要能抓住学生的心,要讲求实效性,不能为了形式而活动多却没有实质内容,整堂课热闹一场却让学生无所获;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亲和力,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满堂灌”,更不可以教师唱主角,学生作配角。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要有过硬的基本功。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的感到,要让学生喜欢你,尊重你,首先你得要在他们面前露两手,要让他们佩服你,对你心服口服。

本次培训让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的策略;二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数学工具”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用好“数学工具”,学生便有了“做”数学的机会,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将有机会体验数学、经历数学。使我认识到教师提问的方向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学生的提问是深入思考问题中发现的要不太理解的问题。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四

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

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五

11月9日,我参加了xx小学的磨课活动,对王涛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观课。通过课前观课会议的分工,我承担的观课维度是有关“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中的第一个问题——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持续的关注。本节课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围绕着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许多学生喜爱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第一个环节:在复习引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阶段,教师设计了猜测认识三角形,全班学生反应迅速、整齐,大多数同学积极举手主动参与猜测认识三角形的活动。说明在这个情境中,为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唤起旧知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第二个环节:在观察情境图,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的一般步骤的阶段,教师利用三角形的模型创设了形象情境。从学生参与问题思考和回答情况看,这些形象情境吸引学生兴趣并能使学生保持关注。

教学第三个环节:在基本练习的阶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习题进行了同位交流的情境。学生虽然能认真完成练习,但因为此时教师对交流的要求欠具体明确,学生的交流活动比较被动,是在教师不断巡视提醒中完成的。

教学第四个环节:猜测,验证三角形的面积的是推倒,教师精心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模型情境,非常直观。学生们兴趣浓厚,认真观察,利用图中呈现的所有信息编出了不同的四个故事,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第五个环节:在结构训练阶段,为学生们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搭建了思维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引导学生逐渐达成了学习目标。

本次研修我观摩学习了薛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刘老师的《小数的近似数》、渠老师的《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三节课的课堂实录,这几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六

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丰润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在这半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使我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艺术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与学生亲切沟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今天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二、结合教材知识,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

课上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年月日时,以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六年级的学生,老师以问题导入,调动六年级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整体回顾。他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我今后所要学习的。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密切与生活的联系。

两节观摩课都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比如:学习《年月日》时,老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特别的日子?自己所经历的特殊的日子?说一说自己和父母的生日?这些问题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更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愿望。

四、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观摩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去解决,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尝试,主动探究问题,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的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规范学生解答。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两节课的观摩学习中,两位教师都设置不同的问题,然后激发问题的矛盾,让学生不断深度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19不是闰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和人为规定。总结数学知识时,更是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并通过编写口诀、手指操等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七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全校老师看一堂课堂实录。后在杨胜弢老师的主持下开展评课活动。现在谈谈我的。

观课体会。本节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成老师一开始从简到繁用六个式子表达了六种数学问题,关键是六个式子都是在成老师的提问后学生自己总结的。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为精彩的是、成老师让学生从六个式子提炼总结规律的过程,学生们从他们自身的观点出发分类、有分对的、有分错的,不管对错我从中看出学生确实是积极参与到课堂来的。最后成老师选了一组分对的带领学生总结规律。这样知识的掌握就会像烙印一样保存在学生大脑。就像现在我已记不清文字叙述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则,但我头脑还有那六个式子、马上“同号····、异号····等”就想起来了。还有成老师的提问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问是非性问题。从中我也看出成老师的提问是精心设计的。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评课体会。一开始张主任对这节课就给了肯定的评价,他说“成老师驾驭教材能力高、吃透教材甚至能摸清编者编教材的意图”。接下来就继续肯定本课成功之处“本课成老师做了精心设计,尽可能优化学生的接收性学习方式,注重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学习做的较好,注重学生的主题参与及时反馈,多媒体辅助策略用得好,三个学生上黑板做后还关注其他学生的做”。最后点出不足之处,“突破重点错过时机,在列出式子-5+3=-2时要问学生为什么?”通过这次评课学到很多评课方法。

看了浅谈观课评课感想的读者还看了: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八

本次数学远程培训,对我来说,受益良多,深受启迪。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

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我们农村教师所关注和急需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人心所向”。在培训过程当中,让我激动和回味的是教授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让我身临其境。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而成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思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流动的水”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骨干教师都有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那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的,在实施新课程中会不自觉地走上老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名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而这次专家给了我明确的回答。今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头脑风暴。

培训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至此之后,我会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尽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事业中做出成绩。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九

从教十几年,我一直都认认真真的备课上课,也喜欢听课,却唯独不喜欢评课,每次外派听课都巴不得不用评课,曾深刻的反思,症结所在是因为不会评。今天听了陈建伟老师的《如何观课与评课》专题讲座后,茅塞顿开,犹如沐浴春风之感,受益匪浅!

我们之前的只能算得上是听课而谈不上观课,每次都是一帮老师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我们评也是往这些方面评,结果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今天听了专题讲座后,我大概知道了如何观课、议课。

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多用学到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工作,相信我们能更快、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十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教科书第68页例1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会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盲人摸象》动画片让学生体会到看东西要争取做到全面细致。

二.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充分体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晰。

(1)张老师设计4人一组,通过不断变化位置,让学生给小熊拍照,体会位置不同,看到时图像不同,学生兴致高昂。

(2)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观察机器猫,小汽车,水壶,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物体,让学生以观察者的左右进行判断。

(3)难点是吧知识拓展延伸,老师设计了根据照片猜实物,从一个侧面,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从多角度,全面观察。

(4)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像,体会前后左右完全相同的物体是什么?学生想象丰富。

(5)根据学校操场上不同方位的照片,让学生下课后观察,渗透学学生爱校的意识。

三.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

(1)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不强,作为低年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巩固练习中,如有让学生参与的练习,如: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观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应多观注细节,如:在座位上,让背对讲台的学生先面朝讲台,活动时再转过去,否则学生很不舒服。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十一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高老师选择了一段录象《盲人摸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高老师紧紧抓住了“谁站在物体的什么面,看到了什么”,从而突出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强调了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而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这样又突破了难点。所以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高老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观察各自的正方体,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亲身的体验、自信的展示、以及完整的表达。在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方面,高老师也做的很好。

通过展示、交流、评析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关于“观察物体方法、方位知识、识图方法”等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高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

1、高老师肯定有些紧张,有些环节记不清,还好在她即将打乱教学环节的时候,她能及时的稳住自己,顺利的将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上下去。不留心的话,我们听课老师还不容易察觉。

2、在组织小组活动时,是先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再说活动要求,这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全在玩具上,没谁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了。所以这里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

3、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观看了《盲人摸象》之后,应该有个小结并过渡到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注意回扣这个故事。前后衔接上做得不够好。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十二

数学生活教学作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有效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教师要有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语言、语气、语速、和表情都非常重要,在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就轻松掌握了。老师讲授时自至终一直保持微笑,用鼓励、欣赏的眼神注视学生、用轻松愉悦、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整节课都使人感到使人很愉快,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能按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提纲,一步步轻松的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在老师的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情景恰如其分的设计,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使学生之间能团结合作,探究兴趣盎然,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指导,一步步诱发学生缜密的思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确实思考的过程,教给学生的不再是死的知识,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是给学生一个思维方法,是“点金术”,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

四、重视知识的生成。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都给予肯定,保持学生最可贵的创造心,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

五、由点及面,拓展式教学益处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现有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联想思考,把问题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新旧知识相辅相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知识的连贯性。

六、从考点出发,实用性强,引发学生兴趣。对于将要临中考的学生,教师从往年常见考点出发,把问题分类研究,以点击中考的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七、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实际走入数学,后再投入回实际。数学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提出各式问题抽象而成,深入研究解决后再于生活,这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这也正是生命化课堂的亮点。让学生感受生命,感受快乐,感受数学课堂的意义。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去日照市实验二中听了“20xx年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作一下整理:

(一)还数学课堂以安静氛围听完数学优质课听课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优质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正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一节课下来,精彩纷呈,演化缭乱。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贴近生活,源于教材,选材恰当,过度自然,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只重形式,淡化实质,只重结果,淡化过程,只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二是重视学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形成过程,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重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培养,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多媒体的大量运用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很真实,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不知所措,人云亦云,逐渐成熟起来,冷寂下来。课改教学的思路逐渐清晰,课改的理念逐渐形成,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总之教学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模式,依托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健康自由的成长。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学数学观课报告篇十三

尹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尹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讲几点我的想法。

1、教师先出示一张学生图片,让学生从“前、后,侧”观察,然后又以盲人摸象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要全方位。

2、利用学具(兔子模型),让学生分小组,轮流交换位置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得图形,放到相应位置。

3、环节清晰,环环相扣,语言亲切,过渡自然流畅。

4、重点突出,训练充分,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让学生交换位置,并说出自己的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前面的探究环节,未能将“左右”观察的方法将透彻,导致后面学生做类似题型时出现疑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244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