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专业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7:39:05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专业18篇)
时间:2023-11-18 17:39:05     小编:文锋

文学是一种表达情感与思想、展现人类生活与价值的艺术形式。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当具备准确、简明扼要的特点,突出重点和核心信息。想了解总结的写作规范和技巧,不妨先看看下面的一些范文示例。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一

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生动活泼,让我产生了意犹未尽之感,并详细做了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针对组织行为学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共性,作为学校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为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现就本课程心得体会作如下陈述: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技能的重要性。

2、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通过大量的正规教育,掌握自己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然,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在技术技能上具有垄断性,这些技能也不是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或正规培训才能获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许多人的技术技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人际技能:指无论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例如:在做出决策时需要管理者具备这样的素质:看准问题,找出改正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最后选定一项最佳方案。三项技能的高效运用,能够使我们的整个组织处于高效的管理活动中。

3、《组织行为学》是种文化,一种魅力,是种激励机制的体现。

通过对“黄河小浪底”工程案例的学习,深深的感悟到,外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魅力所在,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受文化的影响很大,在整个工程中,精细化的管理,规范的操作模式,制度的严格化,使整个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从企业文化可以看我们的教育教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制定详细、可行的、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针对学生的特性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

从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解了激励和管理目标,工作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有效的奖惩体系的重要作用,激励能够鼓舞教职员工,提高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本人看来,在一个组织中,激励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创造出高的绩效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激励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在教学中用一种培养学生自信心,相信学生的心态去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那么学生更能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也更贴近老师,说出他们的心理话;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作为一个学校,这一点体现更明显,只有当整个组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完美。

5、《组织行为学》是领导的艺术,是沟通的艺术。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四点:听、看、问、说。要学会倾听,考虑对方的需求点,分析说话的语气所要表达的意思,分析心理,让对方感觉你很尊重对方。要观察当事人说话的神情和手势、身体动作、眼神等,最主要的是听懂对方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问,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一些客观的方面循序渐进的问些关键的问题,所有都做完了,就根据以上的观察说一些对方需要的话。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语气等。在沟通中包括对上级、与平级和对下级的沟通。对不同的对象有同的沟通技巧。在沟通的时候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遇到意见相同的时候要强烈的反应领导的意见,意见有些差异时首先要表示赞同上级的意见,再添加自己不同的意见,在持相反意见的时候不要当场顶撞或者否认领导的意见,要耐心听完,用引申式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还要考虑好当时的场景。在与对平级沟通的时要彼此尊重,从自己先做起.要在自己的立场也要考虑到对上的立场,了解情况,在合适的时候阐述自己的观点,知己知彼达到上方都想要的结果。与下级沟通时:先不着急说,听对方想说什么,多说小话,少说大话,不要讲些空洞的口号和什么规章制度,语气要和蔼亲切。对提出来的意见要虚心接纳,对于有错的先批评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管理大师们认为:绝大多数团队表现在第一年的初始阶段会先走下坡,无法维持原来的水准,而往往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时甚至必然长达十八个月,才能见到显著的效果。他们指出,你的团队必须经过四个可预知的阶段,分别是: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标准阶段与表现阶段。所以我们不要怕放权,也不要怕暂时出现的困难,此时的领导是要协助团队建立信心、目标、加强团队的融合。一个团队管理好了,其能力是远远大于这些人各自的能力总和。

作为一个个体,我开始反思自己,认清楚自己,自己的心态,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向,自身的长短利弊所在。在生活中,我们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自己而作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从而言行不一到致。了解他人,认清环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把握分寸。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是不一样的,但是如何综合全局,结合掌握的信息,更好地处理事情呢?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让我更明晰了做为一个个体,在生活工作需要一种积极良好的姿态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最后一天所做的活动,“商品竞拍”,让我更加的理解到,组织行为学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一种指导性的意见,更加的明白,在一个组织中,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作用,对问题的思考、方案制定、策略的确立,个体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决策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学习了组织行为学我对其中的领导一章节非常的感兴趣,他主要讲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这缘于我所听到的一件事和看到的一则新闻。

我曾经听到这么一件事。某厂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进过监狱。后来“浪子回头”,改造好了,来厂里做工。他是个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为了帮助他,使他能安下心来工作,因而在他刚来的时就对员工隐瞒了他的牢狱经历。当有部分员工知道他的过去后,领导就特地告诫那些员工:“不要因他‘曾进过监狱’而对他产生偏见,疏远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

而事实证明,他在厂里工作确实非常勤恳,待人也很热情,真诚。刚来的时候还因自己的经历而在思想上有所顾虑,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对人生也乐观起来。这正是应了“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领导的关心和员工的尊重使他脱离了心灵上的阴影。

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对这个事例来说,尽管那位青年工人本身心理也有一定缺陷,但关键因素——领导的言行是不可忽视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一场不该有的争吵,就很有可能对一名员工产生伤害。这是激励机制中“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影响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

公司创始人阿信当年挑着扁担卖蔬菜,后来办起了蔬菜派送公司。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就遇到重创,195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辛苦经营多年的蔬菜铺烧个精光,阿信就租了温泉浴室,带领大家重新干。由此而出的“扁担精神”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领导和员工们奋斗的精神指南。

尽管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等等。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公司末代掌门人和田一夫的亲弟弟,公司“第二把手”把和田一夫架空了。多年的汇报是假的,财务报表是假的,公司的繁华是假的。和田一夫本人因为丢了“扁担精神”,变得奢华,懒惰,甚至自我封闭。他花费天文数字的钱在香港置了豪宅,并常年在那里享福。

特别要提到的是,他的办公桌是一块100平方米的玻璃,为了把这块玻璃放进去而把房顶打开,用直升飞机吊装,玻璃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也花了近百万美元。而这一放不当紧,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大手大脚之风也日渐兴盛起来,什么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神”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这种情势下,公司的大塌方——破产,也就难以避免甚至有点势不可挡了。最后,直到破产,和田一夫才幡然醒悟,可大势已去。

由此可见,领导阶层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下属员工和整个团队。而整个团队的氛围及行为直接决定着团队的最终命运。因而,把握“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是件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实质上,以上领导者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无意中“激励”(当然是不良的“激励”)员工从而影响员工及其团体。看来,在实行激励原机制中,对于语言、行为的暗示,若无法很好地把持,所导致的后果确是相当严重。以上二例,一例毁人,一例毁业,皆因于此。

以上所有实例,成功,抑或失败,都传达给我这样一种信息: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管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需多参照他人的实例,结合自己所在团体的具体情况,实施各种考评制度。因人而异,因材施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管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要注意领导本人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来感染每一位员工。在员工有所成就时,就要对他进行鼓励和褒奖。在员工犯错时,也要耐心的进行批评,切莫失去理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激励方面的例子的。但现在通过以下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比如,我看过这样一个案例:销售部有位高级销售代表小李非常适合做销售,极聪明,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学历背景,能言善辩,几句吸引力,同时也了解自己产品,并懂得如何销售,部门的人都挺尊重他。但是,销售部经理发现,小李并不比自己包房更多的客户,通常他的拜访总是足以达成其业绩时停止,很少依规定的频率去拜访新的客户,每月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销售代表中属于中上之列。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变得很散漫,宁肯去和朋友,同学聊天,也不愿意再多拜访几个客户。实际上,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及其圈子中,都说他是一个挺严谨的人,并拥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销售部经理和小李谈话,一便了解他,激励他,因为经理知道小李可以做得更好。小李表示他现有的收入不值得他投入更大的精力,他说他比团队内的其他销售代表教育程度更高,只是更加丰富,并在公司服务时间最长,但并没有比他们多得到多少。销售部经理告诉小李,如果他想赚更多的钱,他必须比他的同事表喜爱那个更好,而不是单单达到销售目标就可以了。小李似乎被说动了。在下一个季度,小李明显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做出了更好的业绩,销售部经理又给他增加了工资,在以后的一个月里,业绩继续上升。但是渐渐的,他又开始懈怠起来,几个月里,他又是老样子。销售部经理承认,看样子,小李想得并不是钱,但是,确实搞不懂“这小子在想什么?”

另外一个例子是,某厂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进过监狱。后来“浪子回头”,改造好了,来厂里做工。他是个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为了帮助他,使他能安下心来工作,因而在他刚来的时就对员工隐瞒了他的牢狱经历。当有部分员工知道他的过去后,领导就特地告诫那些员工:“不要因他‘曾进过监狱’而对他产生偏见,疏远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而事实证明,他在厂里工作确实非常勤恳,待人也很热情,真诚。刚来的时候还因自己的经历而在思想上有所顾虑,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对人生也乐观起来。这正是应了“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领导的关心和员工的尊重使他脱离了心灵上的阴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冲击之一,就是动摇了企业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企业组织革命的狂潮,价值链组织,水平组织,流程再造,柔性组织,无边界组织,网络组织,模块化组织等组织形式纷纷应运而生。现在企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创新时代。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管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需多参照他人的实例,结合自己所在团体的具体情况,实施各种考评制度。因人而异,因材施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管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要注意领导本人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来感染每一位员工。在员工有所成就时,就要对他进行鼓励和褒奖。在员工犯错时,也要耐心的进行批评,切莫失去理智。

这就是我在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激励机制的一点认识。也算是我对《组织行为学》的体会吧!

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戎教授的课件,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我认真地从个人、群体行为到个人心里、群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本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历,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可以说,学习《组织行为学》,也是对我的一次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结及融洽程度。同时,群体或组织的好坏也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领导岗位、中层干部还是工作人员,我们都是这个组织中大家庭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努力为自己的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结合《组织行为学》理论,客观剖析问题。组织行为学是最基本的领导理论,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客观的看待每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扬长避短、知己克己、取长补短,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某个场合的某种情况,所以会有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心或者不愉快,小矛盾、大干戈油然而生。而事后,我们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还会抱怨,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不对或他人的不是。这其中就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许多观点。在现实的工作群体中,各种个体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团队的一员),如何处理好个体关系,决定了盐城水文分局(群体)的团队力量。

建立有效勾通,完善工作方法。人是理性动物,也更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人做事情都是会被感情所左右的,要想通过沟通达成意见的一致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心存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个任务,各部门或各人之间有分歧的时候,需要去积极沟通和化解分歧,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只去表达你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以得到别人的赞同,而是要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各部门或每个人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找出分歧之处,求同存异,用最好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征求对方的意见已达到最后的一致。

一个单位、群体和组织只有融洽了,只有上下团结一致了,才能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让天下彩。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对组织内部行为影响的学科。20__年9月20日,我有幸的作为武大emba20。

__。

级一班的一名学员,聆听了来自北京航空科天大学程志超教授为期四天的授课,深有感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其应用性是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后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习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个人的满意度,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充满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竞争。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人的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素质不高或者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那么这个企业的资金、设备、信息等物质因素都不能实现其真正价值。通过这次学习我想结合我所处的工程建设这个行业,谈谈我个人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一些感悟。第一:在工程项目中的个体行为管理个体行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个人简历、个性、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等。简历在员工入职时都需要填写,一般而言,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其工作稳定性相对要强些。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其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尽量使每个员工的个性与其工作要求相匹配,以形成较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流动性。能力的研究是为了使个体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匹配;例如,项目协调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尽量使个体的价值观和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在安排人员及其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到个体的工作能力、经验和动机,也要兼顾其价值观,使其个人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中。第二:工程项目的群体行为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如果成员善于社交和沟通、独立性强、则对群体的产生率和凝聚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相似的项目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对其群体行为影响不同,一般来说,规章制度越健全,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越一致,管理效率也越高。另外组织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越具体,则群体成员的工作效率越高。当然群体领导也必须具备进取心、正直与诚实、智慧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正确处理成员关系和能力和对施工环境的高度敏感性。第三:工程项目中的组织系统涉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有关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分组的协调合作,把建设程序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规划,中期做好资金供应和材料设备采购,后期做好维护和验收,这些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的配合协调。同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员工招聘录用与培训、绩效评估、报酬体系以及劳资关系进行科学的制定政策;为提高员工的技术、人际和处理问题的技能方面可以采取职业培训。

虽然课程暂时告一段落,但程教授在课堂上分析的“角色定位”这一方法论不仅让我在工作上受益匪浅,同时再一次让我思考:“对于一位女性,事业和家庭到底孰重孰轻?”我的答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追求事业已经不再是男人的特权,家庭和事业对于如何一个女人而言都很重要,无论放弃哪一样都会让人觉得惋惜。当今社会,既然女人拥有了谋划事业的能力和权利,也有走出去的机会和胆识;那作为男人也应该有维护和谐家庭的义务,有走进家庭拿起锅碗瓢盆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认为应该做到自信睿智地上职场,优雅从容地入厅堂,把事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再把这份收入、智慧、自信投入家庭,为爱人分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庭是每个人的温馨港湾,男人和女人都要对自己的角色定好位和转换好位,所以聪明睿智的男人们和女人们都需要左手握着家庭,右手握着事业,幸福快乐的过好美丽的人生!

感谢程教授的辛苦授课,也衷心的感谢中科通达公司的总经理王开学同学精心为我们移动课堂布置提供的舒适场所,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了一场切磋交流。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二

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x教授的,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我认真地从个人、群体行为到个人心里、群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本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历,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可以说,学习《组织行为学》,也是对我的一次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结及融洽程度。同时,群体或组织的好坏也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领导岗位、中层干部还是工作人员,我们都是这个组织中大家庭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努力为自己的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大干戈油然而生。而事后,我们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还会抱怨,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不对或他人的不是。这其中就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许多观点。在现实的工作群体中,各种个体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团队的一员),如何处理好个体关系,决定了盐城水文分局(群体)的团队力量。

建立有效勾通,完善工作方法。人是理性动物,也更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人做事情都是会被感情所左右的,要想通过沟通达成意见的一致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心存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个任务,各部门或各人之间有分歧的时候,需要去积极沟通和化解分歧,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只去表达你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以得到别人的赞同,而是要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各部门或每个人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找出分歧之处,求同存异,用最好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征求对方的意见已达到最后的一致。

一个单位、群体和组织只有融洽了,只有上下团结一致了,才能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三

通过陈英葵老师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讲授,让我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陈老师的讲解生动活泼,让我产生了意犹未尽之感,并详细做了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的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针对组织行为学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共性,作为学校的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为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现就本课程心得体会作如下陈述: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提出问题、规划、决策、执行、检查,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用清晰的思维把握好的,是基础,为管理者对一个问题或者活动做出决策、资源的分配、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便工作目标以高效的、合理的方式完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通过周密、详细的方案设计,布局承担任务的担当者,如何把任务进行分类,作出怎样的决策,都应该组织好,从而体现一个领导,特别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体现领导科学管理的决策水平。

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技能的重要性。

2、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通过大量的正规教育,掌握自己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然,专业技术人员并不在技术技能上具有垄断性,这些技能也不是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或正规培训才能获得。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才干,许多人的技术技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人际技能:指无论独自一个人还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共事、理解他人和激励他人的能力。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概念技能: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诊断复杂的情况。例如:在做出决策时需要管理者具备这样的素质:看准问题,找出改正问题的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备选方案进行评估,最后选定一项最佳方案。三项技能的高效运用,能够使我们的整个组织处于高效的管理活动中。

3、《组织行为学》是种文化,一种魅力,是种激励机制的体现。

通过对“黄河小浪底”工程案例的学习,深深的感悟到,外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魅力所在,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受文化的影响很大,在整个工程中,精细化的管理,规范的操作模式,制度的严格化,使整个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从企业文化可以看我们的教育教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制定详细、可行的、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针对学生的特性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目标。

从课程学习过程中,理解了激励和管理目标,工作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有效的奖惩体系的重要作用,激励能够鼓舞教职员工,提高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本人看来,在一个组织中,激励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创造出高的绩效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激励对学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在教学中用一种培养学生自信心,相信学生的心态去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那么学生更能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找回自己的信心,同时也更贴近老师,说出他们的心理话;在一个组织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作为一个学校,这一点体现更明显,只有当整个组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完美。

5、《组织行为学》是领导的艺术,是沟通的艺术。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四点:听、看、问、说。要学会倾听,考虑对方的需求点,分析说话的语气所要表达的意思,分析心理,让对方感觉你很尊重对方。要观察当事人说话的神情和手势、身体动作、眼神等,最主要的是听懂对方所要表达出来的意思问,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一些客观的方面循序渐进的问些关键的问题,所有都做完了,就根据以上的观察说一些对方需要的话。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语气等。在沟通中包括对上级、与平级和对下级的沟通。对不同的对象有同的沟通技巧。在沟通的时候要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在遇到意见相同的时候要强烈的反应领导的意见,意见有些差异时首先要表示赞同上级的意见,再添加自己不同的意见,在持相反意见的时候不要当场顶撞或者否认领导的意见,要耐心听完,用引申式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还要考虑好当时的场景。在与对平级沟通的时要彼此尊重,从自己先做起.要在自己的立场也要考虑到对上的立场,了解情况,在合适的时候阐述自己的观点,知己知彼达到上方都想要的结果。与下级沟通时:先不着急说,听对方想说什么,多说小话,少说大话,不要讲些空洞的口号和什么规章制度,语气要和蔼亲切。对提出来的意见要虚心接纳,对于有错的先批评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在一个组织中,领导人很重要,但是领导不是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真正的领导人要会招揽人,会用人,各持其长,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管理大师们认为:绝大多数团队表现在第一年的初始阶段会先走下坡,无法维持原来的水准,而往往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时甚至必然长达十八个月,才能见到显著的效果。他们指出,你的团队必须经过四个可预知的阶段,分别是:形成阶段、风暴阶段、标准阶段与表现阶段。所以我们不要怕放权,也不要怕暂时出现的困难,此时的领导是要协助团队建立信心、目标、加强团队的融合。一个团队管理好了,其能力是远远大于这些人各自的能力总和。

作为一个个体,我开始反思自己,认清楚自己,自己的心态,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向,自身的长短利弊所在。在生活中,我们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自己而作出错误的选择和决定,从而言行不一到致。了解他人,认清环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把握分寸。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是不一样的,但是如何综合全局,结合掌握的信息,更好地处理事情呢?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让我更明晰了做为一个个体,在生活工作需要一种积极良好的姿态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程最后一天所做的活动,“商品竞拍”,让我更加的理解到,组织行为学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一种指导性的意见,更加的明白,在一个组织中,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作用,对问题的思考、方案制定、策略的确立,个体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决策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学习了组织行为学我对其中的领导一章节非常的感兴趣,他主要讲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这缘于我所听到的一件事和看到的一则新闻。

我曾经听到这么一件事。某厂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进过监狱。后来“浪子回头”,改造好了,来厂里做工。他是个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为了帮助他,使他能安下心来工作,因而在他刚来的时就对员工隐瞒了他的牢狱经历。当有部分员工知道他的过去后,领导就特地告诫那些员工:“不要因他‘曾进过监狱’而对他产生偏见,疏远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

而事实证明,他在厂里工作确实非常勤恳,待人也很热情,真诚。刚来的时候还因自己的经历而在思想上有所顾虑,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对人生也乐观起来。这正是应了“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领导的关心和员工的尊重使他脱离了心灵上的阴影。

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对这个事例来说,尽管那位青年工人本身心理也有一定缺陷,但关键因素——领导的言行是不可忽视的。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一场不该有的争吵,就很有可能对一名员工产生伤害。这是激励机制中“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影响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

管理层的表率行为确是很重要的。研究表明人是很容易进入角色,被环境同化的。如果你的领导经常迟到早退,那么下属也很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同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大手大脚,挥霍浪费,甚至贪污腐化,那么下属也将会跟着效仿。如此一来,再坚强的大厦也会倾塌,再宏伟的基业也会毁灭。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例子:1997年9月,一个分布在16个国家、拥有461家企业、年收入达5000亿元的国际知名公司——日本八佰伴宣布破产!

公司创始人阿信当年挑着扁担卖蔬菜,后来办起了蔬菜派送公司。尽管它在创业之初就遇到重创,195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辛苦经营多年的蔬菜铺烧个精光,阿信就租了温泉浴室,带领大家重新干。由此而出的“扁担精神”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领导和员工们奋斗的精神指南。

尽管破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譬如,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决策的失误等等。但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公司末代掌门人和田一夫的亲弟弟,公司“第二把手”把和田一夫架空了。多年的汇报是假的,财务报表是假的,公司的繁华是假的。和田一夫本人因为丢了“扁担精神”,变得奢华,懒惰,甚至自我封闭。他花费天文数字的钱在香港置了豪宅,并常年在那里享福。

特别要提到的是,他的办公桌是一块100平方米的玻璃,为了把这块玻璃放进去而把房顶打开,用直升飞机吊装,玻璃花去近百万美元,吊装也花了近百万美元。而这一放不当紧,更重要的是,老板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公司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大手大脚之风也日渐兴盛起来,什么公司创始人阿信挑着扁担卖蔬菜留下的“扁担精神”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在这种情势下,公司的大塌方——破产,也就难以避免甚至有点势不可挡了。最后,直到破产,和田一夫才幡然醒悟,可大势已去。

由此可见,领导阶层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下属员工和整个团队。而整个团队的氛围及行为直接决定着团队的最终命运。因而,把握“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是件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实质上,以上领导者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在无意中“激励”(当然是不良的“激励”)员工从而影响员工及其团体。看来,在实行激励原机制中,对于语言、行为的暗示,若无法很好地把持,所导致的后果确是相当严重。以上二例,一例毁人,一例毁业,皆因于此。

以上所有实例,成功,抑或失败,都传达给我这样一种信息: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管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需多参照他人的实例,结合自己所在团体的具体情况,实施各种考评制度。因人而异,因材施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管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要注意领导本人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来感染每一位员工。在员工有所成就时,就要对他进行鼓励和褒奖。在员工犯错时,也要耐心的进行批评,切莫失去理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什么呢?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另外,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总之,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这种行为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因为组织行为学特别关注与就业有关的情境,所以毫不奇怪,你将会发现这一领域强调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理有关的行为。人们对于构成组织行为学主题领域的成分或题目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虽然还有孰轻孰重的大量争论,但人们对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题目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这些题目包括激励、领导行为和权威、人际沟通、群体结构与过程、学习、态度形成与知觉、变革过程、冲突、工作设计、工作压力。

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于管理者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极大的帮助;并能使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管理者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一书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激励原理。所谓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完善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表扬制度、奖金制度等等激励措施的总和。也包括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前,我是一向不去注意激励方面的例子的。但现在通过以下这两个例子,更加使我了解到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要点。

比如,我看过这样一个案例:销售部有位高级销售代表小李非常适合做销售,极聪明,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学历背景,能言善辩,几句吸引力,同时也了解自己产品,并懂得如何销售,部门的人都挺尊重他。但是,销售部经理发现,小李并不比自己包房更多的客户,通常他的拜访总是足以达成其业绩时停止,很少依规定的频率去拜访新的客户,每月销售目标的完成情况销售代表中属于中上之列。多年的工作习惯使他变得很散漫,宁肯去和朋友,同学聊天,也不愿意再多拜访几个客户。实际上,在他的个人生活中,及其圈子中,都说他是一个挺严谨的人,并拥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销售部经理和小李谈话,一便了解他,激励他,因为经理知道小李可以做得更好。小李表示他现有的收入不值得他投入更大的精力,他说他比团队内的其他销售代表教育程度更高,只是更加丰富,并在公司服务时间最长,但并没有比他们多得到多少。销售部经理告诉小李,如果他想赚更多的钱,他必须比他的同事表喜爱那个更好,而不是单单达到销售目标就可以了。小李似乎被说动了。在下一个季度,小李明显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做出了更好的业绩,销售部经理又给他增加了工资,在以后的一个月里,业绩继续上升。但是渐渐的,他又开始懈怠起来,几个月里,他又是老样子。销售部经理承认,看样子,小李想得并不是钱,但是,确实搞不懂“这小子在想什么?”

另外一个例子是,某厂有一青年工人,他原先进过监狱。后来“浪子回头”,改造好了,来厂里做工。他是个很要面子并且自尊心很强的人,领导为了帮助他,使他能安下心来工作,因而在他刚来的时就对员工隐瞒了他的牢狱经历。当有部分员工知道他的过去后,领导就特地告诫那些员工:“不要因他‘曾进过监狱’而对他产生偏见,疏远他,瞧不起他。也不要用此事挖苦他。”而事实证明,他在厂里工作确实非常勤恳,待人也很热情,真诚。刚来的时候还因自己的经历而在思想上有所顾虑,后来就完全放开了。对人生也乐观起来。这正是应了“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个体或整体的影响”。领导的关心和员工的尊重使他脱离了心灵上的阴影。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冲击之一,就是动摇了企业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企业组织革命的狂潮,价值链组织,水平组织,流程再造,柔性组织,无边界组织,网络组织,模块化组织等组织形式纷纷应运而生。现在企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创新时代。国内外许多著名公司、团体无一例外地都拥有非常成熟的激励机制。我们注意到激励机制理论中有一条是“使用影响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及绩效的手段和方法”。其实就是领导阶层的言行对下属员工或整个团体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比之那些人事考核制度、评比制度、奖金制度等激励机制,虽不那么显明那么“硬”,但绝对不可忽视。一旦把握不好,后果非常严重。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需要管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激励机制至关重要。需多参照他人的实例,结合自己所在团体的具体情况,实施各种考评制度。因人而异,因材施奖,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产生较强的凝聚力,使员工的个人需要和整体的管理目标合二为一,产生合力,使整体工作效能有效提升。另外要注意领导本人的言行,用良好的作风来感染每一位员工。在员工有所成就时,就要对他进行鼓励和褒奖。在员工犯错时,也要耐心的进行批评,切莫失去理智。

这就是我在学习《组织行为学》后,对激励机制的一点认识。也算是我对《组织行为学》的体会吧!

近一个多月,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了《组织行为学》及刘戎教授的课件,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我认真地从个人、群体行为到个人心里、群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本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历,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可以说,学习《组织行为学》,也是对我的一次升华,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结及融洽程度。同时,群体或组织的好坏也同样在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领导岗位、中层干部还是工作人员,我们都是这个组织中大家庭组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努力为自己的这个大家庭更好的发展做贡献。

结合《组织行为学》理论,客观剖析问题。组织行为学是最基本的领导理论,通过学习,使我更加客观的看待每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扬长避短、知己克己、取长补短,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某个场合的某种情况,所以会有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顺心或者不愉快,小矛盾、大干戈油然而生。而事后,我们静下来的时候也许还会抱怨,也许会反思,自己的不对或他人的不是。这其中就涉及到组织行为学中许多观点。在现实的工作群体中,各种个体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团队的一员),如何处理好个体关系,决定了盐城水文分局(群体)的团队力量。

建立有效勾通,完善工作方法。人是理性动物,也更是感情动物。很多时候人做事情都是会被感情所左右的,要想通过沟通达成意见的一致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心存他人,尊重他人,这样才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个任务,各部门或各人之间有分歧的时候,需要去积极沟通和化解分歧,但是沟通并不等于只去表达你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以得到别人的赞同,而是要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聆听各部门或每个人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找出分歧之处,求同存异,用最好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征求对方的意见已达到最后的一致。

一个单位、群体和组织只有融洽了,只有上下团结一致了,才能不断创新,持续发展!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四

一、考试方式。

运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分析、解决组织行为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现状分析,撰写小论文或组织行为管理实践专题报告。

五、评分标准。

1、观点正确,理论阐述正确,10分。

2、结构完整,有论点、论据(包括理论、实践材料)、论证、结论,20分。

3、论证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论据充实、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经验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分。

4、语句通顺,条理清晰,10分。

5、格式规范,10分。

6、分值等级标准:

优秀:选题恰当、论点鲜明,有独到见解,论据充足,结构合理,论述周密,逻辑严谨,内容充实,行文流畅,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良好:论点明确,某些方面有独立见解,论据较多,结构合理,内容较充实,文章层次分明,文字流畅。

中等:基本论点清楚,论据一般,结构基本合理,内容不够充实,缺乏新的见解,但能够较完整地阐述所涉及的问题,论述较合乎逻辑,文字一般。

及格: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足,内容较贫乏,阐述不完整,逻辑性较差,文字也不够流畅,但能基本上说清楚所论述的问题。

不及格:论点含混不清,甚至有某种错误观点,论据较少,论述紊乱,语句不通顺。

二、考试时间及考场安排。

6月11日至6月17日期间自行安排时间、地点完成论文,6月18日上交。

三、考试成绩的核定。

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30分,论文为70分。

四、考题内容。

学生选取并运用所学组织行为学理论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所熟悉。

或感兴趣的组织行为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取得的经验进行研究,写出小论文或专题报告。具体要求:

1、论文内容要求:

(1)论文要有论点、论据(包括理论、实践材料)、论证、结论。(2)论文中必须涵盖学生本人对所运用的理论的理解。

(3)论文中应写出所研究的组织行为学的某个方面实践的现状、取得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线

(4)论文或专题报告要针对组织行为管理的现状、取得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3、格式要求:a4纸打印,论文题目小二号字、黑体,正文小。

四、宋体、1.5倍行距,默认页边距,一级标题三号字,二级标题四号字。封面要求有课程名称、班级、姓名等信息。

第1页(共1页)。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五

首先先要谈论一下我对爱国主义及其爱国行为的一些认识。我个人认为爱国主义不是庸俗的单纯听从政府的,官方的一些对人行为规则的刻板要求。那些要求只是为了让执政党方便管理国家,管理人民罢了。真正的爱国在于思想,在于是否关心国家人民生活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大好山河是否还那样美丽,壮阔!所有的其他爱国主义行为莫过于围绕这两点来进一步阐释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叛国或者说爱不爱国也应该以这两个角度作为根本依据。

现在谈论本文的主题,首先谈论瑞士人的生活态度。

一、瑞士人的性格特点。

瑞士人自己说:“瑞士之所以成为瑞士,是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人不愿做意大利人。”于是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瑞士人保守,自信,君子之交淡如水。

他们办事井井有条,凡被允许的,一定给你办好。但不被允许的事情,他们又十分较真,会礼貌地回绝,没有通融的余地。

低调是瑞士人的一大特点,很多瑞士人崇尚的就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

瑞士人自己严格遵守规矩,同时也严格要求别人,这方面一点也不通融。

瑞士人有互相监督并告发不遵守公德人的习惯。

准时守时,是瑞士人又一个突出的优点。

瑞士人从不摆阔气,决不浪费。

在朋友家作客,主人从不劝酒劝菜。在外请客也是一人一份,从不剩。

二、瑞士人的谈判风格。

瑞士人团结一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瑞士商人一般较谨慎、保守;

瑞士人对产品的要求是“质量第一,价格第二”;

瑞士商人崇尚节约;

瑞士商人时间观念强,对时间安排很精确;

瑞士商人商誉较佳,遵守契约,诚实不欺。

全体瑞士人民团结一致,进行“民族精神捍卫战”,粉碎了少数法西斯分子的阴谋。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吉桑将军挺身而出,号召人民抵抗一切外来入侵者和内部失败主义者,保卫祖国,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人。

由于瑞士人民顽强的抵抗精神以及种种客观因素,法西斯德国始终没敢侵入瑞士。瑞士人的保守,这种传统被一直保留下来,但已并非全是宗教的原因。首先,这是一种传统,也是瑞士文化的一部分。瑞士人酷爱宁静,周日因为商业活动的停止,大多数人都会待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追逐于物质消费。

“购物有时也是一种压力,”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更何况商业的发达也并不是衡量国民生活是否幸福的唯一指标。

价格是不可以商量的,不喜欢在价格上讨价还价,你同意这个价格就做,不同意就算了,这是他们的态度。所以你要买东西的话标的价格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价格上来将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一个事情,但是如果要商量的话采取比较有效的形式来协商。质量代表技术水平、代表诚信,没有技术水平、诚信,何谈生存。

瑞士商人崇尚节约。

瑞士人在家居上,为省钱,有的迁居到房租较低的郊区或小城镇,有的则住在租金更便宜的老楼房。

我们知道,世界上瑞士这个国家很富,而瑞士人却崇尚简朴,节约成风。即使是承办世界性的高层活动,也很“小气”,一日三餐固定每人一份便餐,或是把这份餐费发给个人,让你自己找地方去吃。瑞士人的这种“小气”,不仅为自己一点一滴地累积了物质财富,而且也为人们创造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心灵美德。

瑞士人做生意很是精明,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面向怎样的客户,有着怎样的定位,他们都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他们都有时间的概念,他们有不希望浪费一点点的时间。

如果他们觉得对什么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不会浪费时间在上面的,如果他们觉得他愿意跟你花时间打交道的话那说明就生意可做了。

大多数瑞士人出于“保障人权”的观点,不同意在周日开发这条让商业热闹起来的“产业链”。瑞士人有诚实守信的传统民族精神。瑞士人很早就将诚信入法,1907年瑞士国会通过的《瑞士民法典》即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民法典之一。

一方面法律对假冒伪劣商品的处罚极其严厉,另一方面瑞士人在商业交易时都会自觉遵循诚信的原则。

瑞士人做生意你只需要和他们有比较好的协商,双方有一个协议,你能够至始至终履行你的承诺,那生意就可以做成。

所以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从经验上来讲许多欧洲人觉得跟中国人做生意有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利,就是因为诚信的问题。

第一次做生意会选择比较较小订单的合同,互相的信任要通过时间来证明的。

一位在瑞士住了10余年的中国人告诉我们,瑞士银行能够吸纳全球的存款,靠的就是诚信。瑞士人诚信到什么程度呢?说起来就像中世纪做生意。

例如:在瑞士,大小城市的公交车上都没有设售票员,司机也从不管验票,全靠乘客自觉。有的乘客在站台的自动售票机买公交车票,有的随身携带“乘车月卡”。交通管理部门偶尔派出检票专员到公交车上进行巡查,几乎没有发现过瑞士人逃票的现象。瑞士的城市里自动投币售报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售报机上注明了所售报纸的价格,以便顾客购买。但机器设计得十分简单,无任何特别的防盗装置,只要随意将塑料胶板揭开便能拿走报纸。然而,从来没有出现过“顺手牵羊”的事情。

三、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中国有56个民族组成,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因此也很难给所以中国人都明确一下性格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能从中找到一种大部分人都有的共同特征的,这里也主要指中东部国人的性格特点,这些地区也都是我们国家最文明的地区。现今在我国出现一个较令人心酸的问题是:出国热。有钱人活者是有能力出国的人比较喜欢出国甚至加入外国国籍脱离使他们变富裕或者变的有能力的国家。一方面我们很痛心,一方面我们又无可奈何。只要他们不犯法(搞政治工作出国的有不犯法的么?),他们的行为也无可厚非,现在又是一个讲民主的社会(随然很多人不在到什么是民主,也从来不知道争取民主或怎样争取民主属于他的权利),但是很多富人带着大量来源于我们社会的财富出国了,对我们的社会肯定会造出很多不利的影响。财富像这样外流出去,可谓是每一个这样国家的悲哀。

中国人有些很保守,但是现在正在渐渐的变的越来越不保守。疯狂买股票最后赔的家破。

人亡,投入某个行业总是像赌徒一般的人越来越多,前些年政府部门更是为此不知交了多少万亿的学费。中国的传统女孩也变的越来越不传统了,在她们心中物质生活变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她们对物质的虚荣心,很多女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已经不能再用保守或大方来形容她们了。

诚信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的悲哀。老百姓大多还讲诚信,但是社会上层人物总是能干出脸字都不知道怎样写的事情。似乎在他们看来欺诈,诚信都不是问题只要能赚到钱,从毒奶粉到假慈善,可谓是无所不骗无所不诈。

在交朋友时,我们一贯的思想是朋友多了路好走,当说道路时,往往是为了方便走通向后门的那条路,尤其是国家单位或企业,后门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为了保证后门这条路,送礼,送贵重的礼物,在我们国家司空见惯,这一传统国情也照成了商家另外一个方面的诚信问题:生产的产品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我们国家在办事问题上,往往是送的礼一切好说,有时候该走得程序都可以省掉,可谓相当“快捷方便”,但是如果你没有送礼,问题就复杂了啊,这几年问题虽有所改变,但是根本问题还是很严重的!就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首渠段工程在招标时就出现很多问题,句内部人士透露,首渠工程的招标中标标价格在很多招标人士看来价格都低得不可思议,据说在工程开始的两周内,中标公司(某水利公司)就陪了2千多万!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我国以司空见惯了,各级政府部门盖的房子(钱都是花的超多)都是豆腐渣工程。而一旦查出问题,政府负责人顶多只是受些处分罢了,之后便会无人问津。

面子问题在我国似乎特别受青睐,说好听的可以说:中同人接待客人非常殷勤和慷慨,几乎每一个来中国访问的人都感受到温暖的感觉。说实在的可以说是:我国老百姓的传统待客之道是尽量阔气,铺展浪费在我国现象相当严重,随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这一点也是我国所有不良问题最难改变的,最为一种传统文化,随然看起来这个问题的危害没有其他腐败之类的严重,但是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万恶之源。面子问题可使人上进,也可腐化人类的灵魂。

在遵守时间问题方面,我国很多人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大多数还是时间观念不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的传统农民多过的日子是早点去地里面完成农活,什么时候觉得干得差不多了就什么时候回家歇息,不会有什么准确的时间,由于数千年的发展,也就照成了我国普通老百姓对时间观念的淡泊,想想看来,中国人也只是在最近50年来才渐渐的有了各种各样表,有了时间。这自然是不能跟瑞士有着数百年的表钟文化相比的,但是我相信我们在未来在时间遵守问题上一定能够做好的。

四、中国人的谈判风格。

中国人在洽谈生意时,常常要求在本届进行。这样做,就能控制议事日程,掌握谈判的步调。

中国人很少提出自己对产品的要求和建议。他们总是要求对方介绍产品的性能,他们总是认真倾听对方关于交易的想法、观点和建议,而他们却很少讲述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在谈判中,常有他们带来的技术专家参与进来,用竞争者的产品特点来探求其产品、技术方面的资料。一旦对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立场,说出产品的有关特点后,谈判就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中国人在原则上寸步不让,表现出非常固执的态度。

中国人是富有耐心的,与眼前利益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具有长远利益的方案。

中国人很看重“面子”,“面子”这个词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常常与威信和尊严联系在一起。

五、总结。

曾几何时,我的前辈都在一直不停地探索着强国之道,时至今日,我们变成了世界大国,可。

是还仅仅局限于是一个”大国”,国家面积大,人口多,资源丰富,有这三条便能奠定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国!不要说什么我们是世界第二经济体,如果我们的人口少了一半,面积少了一半我们还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么?这个大国是大但是他们不能给我们自信。给我们的只是心虚。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六

学学专。

生生业。

姓学班。

名号级。

赵庆江0959021009市场营销2班。

管理工程系2011年12月15日。

目录。

微博与公共关系。

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以发现和分享为基本特征、极具互动性的网络传播手段,大大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力量,加速了社会话语权的分流倾向。本文以杭州图书馆“微博事件”、2011年春节的热点事件“微博打拐”和公关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剖析微薄的特性,以思考其对于公民意识和公共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公共领域;打拐;公关;教育微博。

引言。

微博即“围脖”,源于“micro-blog”一词,意译为“微型博客”,它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与获取平台。如果深究“微博”的性质,它应当属于“自媒体”的一种——“微博大大降低了一般民众的表达门槛,随着微薄的流行,话语权分流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原本单纯的资讯受众摇身一变就成了传播者——这种新型的“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中心化”结构,打破了经济社会不平衡所造成的信息垄断壁垒,使普通民众获得了社会话语权,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公共领域的话语结构。

“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具备两大要件,一为“私人性”,二为“公开批判性”,首先,“私人性”即于公共权力之外的独立性,公共领域作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要求摆脱传统权力结构的束缚以“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其次,“公开批判性”指的是满足私人性的公众集合仍然就“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其讨论的方式即“公开批判”的方式。

就微博而言,其强大的趣味性以及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吸引了大批用户,形成了一组庞大的网络集群,其内部交流、观点交换等信息活动频繁。

类比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我们可以将微博类比为准“公共领域”,之所以这么称谓,是因为微博既包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和维护,又集合了普通民众的声音,成为表达民意、反抗社会不公道的有效渠道。但是由于诸多现实性的限制,微博又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公共领域”,这种客观限制一方面体现在中国较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因为不够成熟、欠缺理性的网民心态。

2011年春节期间,在各大微博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打拐”成为热点事件。这起事件起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在网络上引起强烈讨论和关注。

根据此次事件,人民网发布了《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微博打拐”事件舆情研究》对于此社会热点的媒体关注度进行了量化分析,根据其研究结果,我们能够发现:时间自2011年1月25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发布以来,该事件在网友的持续关注中不断发展,从最初转发于建峥教授的微博到网友自觉行动,再到1月27日引发各种纸媒、电视电台的不断跟进,此过程微博话题的火热度一直在升温。

微博共振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为营销带来事半功倍的效能,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可测,对公关的影响其巨大。公共是为了能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突出产品优势,促进尤产品销售;弱化并扭转可能危机,在内外部之间建立一种良好关系的手段,公关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活动。最终就是要在组织或目标用户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建立关系是公关的核心,过去公关面对的是少量的媒体,可以引导舆论甚至操控。在微博时代公关面对的是一对一繁杂的个体关联,微博的行为逻辑里,内容仅是诱因,人才是全部。微博用户的多样性决定了公关行为不可能再有控制,而是转变为对不同特征人群的适配。

传统的公关操作在危机出现后使用强大的媒体力量实现扭转的不在少数,但这种操作方式在微博面前仿佛停留在石器时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微博时代,任何一点火星,都有可能引爆一个事件。对公关而言,微博一个个负面信息就像潜藏的火星,绝大多数的信息是由普通用户发出,缺乏足够的传播与关注,这个火星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永不熄灭,始终存在被激发的可能。这给网络公关带来极大挑战,危机已经存在,需要去发现并缓和。

或许有人会说,微博中能够被大规模传播的信息不一定都是负面,也有可能是企业或产品的的正面信息,这难道不是为公共带来无成本的效益么?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在网络上迅速、广泛传播的信息,都是围绕公共话题或娱乐话题进行的。至于行业话题,负面信息更容易引发围观和共鸣,一般的正面话题只有在利益激励或热点借靠的时候才能带来大量参与。昨天维嘉发了一个微博,“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全名是《修高铁何用!难怪铁道部长被双规,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全程仅需8小时》后面跟帖都在骂铁道部,有几个微弱的声音在质疑……直到一位大神淡定的说了一句:民国时候的京是“南京”。网友的反应就是典型的先有了情绪,再为情绪找依据的例证,这也为微博公关指引了一个方向,照顾情绪比理性说服要来的重要。

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使得它在信息发布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务处可以发布各种教学通知、教学文件;教室运行部可以发布自习室开放楼层及教室的空余座位信息等等。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平台发布新书信息、学术交流和讲座、借阅提示、信息咨询、图书检阅等各种个性化的服务[6];就业部门发布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由于微博“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学生和教师可以选择性的跟随相关部门的信息。比如,大四的学生可能只关注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而有些教授则更关注国家基金申报和科研项目进展之类的信息。

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是我们并不能避免某些用户散播一些不良的、恶意的、与学习正相关不大的信息,一个良好氛围的学习交流平台除了主要依赖于用户的自觉性之外,系统还应该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平台的良性运转。

用户的注册必须实名。用户可以绑定校园一卡通账号、网络实名账号、学号,每个用户的手机号码也只能唯一绑定。采用实名制后,不仅促使交流的真实性,而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网络马甲和不负责任的言论。

添加非法关键词自动过滤。学校部门自定义非法关键词列表,涉及非法关键词的微博就会自动屏蔽,并且给用户一个警告,扣除用户的信誉度积分,当用户的信誉度低于一定积分后便禁止用户发布微博。

添加人工审核功能。虽然自动过滤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可是关键词库无法定义完整,而且词库越大,执行效率就会越低,因此添加人工审核功能配合自动过滤双管齐下就可以达到很少的效果。例如:在发布通知、投票、链接以及建立群组时,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出版,此举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信息的可靠性。添加不良信息举报功能,“全民”参与信息监督。任何人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对某个用户或者某个微内容进行举报,审核人员对举报内容进行审核,并对于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参考文献。

[1]《新闻记者》,2011年1月,“视窗声音”,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培教授。

微博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网络时代人们的互动方式,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广泛使用,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但是微博呈现诸多特点的同时,它在传播方面的某些缺陷也日益凸显。

微博传播注重即时互动,速度是它的最大优势。但是内容微小给互联网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微博使用门槛低和字数的限制使得大量信息未经加工就进入传播过程,从而影响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此外,内容精悍在某些时候加剧了人们的表达欲,写作更为频繁。这有可能导致信息泛滥、信息超载和信息浪费等。

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在北、上、广已经路人皆知。但是微博更需要做的是下沉,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伴随着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互联网下沉、营销下沉、微博下沉,基正闪耀着耀眼的光辉。目前,国内外对教育微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交流、管理平台,教育微博的研究前景一片光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以及移动上网资费的下调,教育微博的发展必将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七

可能晚上上课精神不太好,很多小伙伴没认真听课,积极性不高。所以老师为了提高上课的效率,上课的形式还是蛮多的。一开始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后来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这样讲课的那个学生对那节内容是很深刻的。我还记得我讲的是美国心理学家vroom的期望理论,激发力量=效价_期望值。虽然这个理论存在不少缺点,但是更令人关注的是它给管理者实施激励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我们以为自己有很大的几率可以做成某件事时,一旦失败了,就会感到无比的失望。所以组织中的管理者就要注意一点,当员工的期望概率太大时,我们应劝其冷静,适当减小期望概率。当一个人期望概率太小时,我们应该给予鼓励,让其增加信心和期望概率。另外,对更多人有所启发的是,对美好的生活要有所期待,最好的尚未到来,最令人满意的是“下一次”,这样通常能激发人们做事的热情,起到激励的作用。

真学习修图,把那些不完美的瑕疵去掉,给我们呈现一个他认为完美的`画面。所以我觉得我之前不应该这样看他,他也是个认真的人,只不过是对他喜欢的事情上认真。我们很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会根据对别人的第一印象而产生了某些或好或坏的想法,但是只要认识到这一点,还是可以改正的,可以尽量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后来老师还用了两节课来做测试,是对之前学过的某些内容的测试和巩固,也对学生们提个醒,要认真学习。而结课时玩了个“天黑请闭眼”的游戏,还记得当时玩得意犹未尽,我刚选了个杀手的角色,老师就催着我们结束了。最后,各个小组也轮流上去发表了总结。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游戏中,人们都饰演了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游戏规定有法官、警察、杀手、平民这些角色,而在游戏的激烈角逐当中,轮流发话时,有人凭借玩游戏的经验,有人认真地推断,有人纯粹凭直觉,有人毫无头绪说句“我是好人”就完毕这些玩游戏的方式没有好坏高低,反而,这么多种方式倒成了组织中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是玩得那么的投入那么的认真,最后,在斗智斗勇的氛围下,大家都基本会玩这个游戏,也收获到了快乐。

我还是挺喜欢这样的课堂结构的。开始时老师做主力,在讲台上讲课,后来也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自己找素材和资料,认真地讲一次课。然后偶尔做几次小测试,巩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最后玩一下与该课程相关的游戏快乐地结束这门课。

但在这里也想提个不成熟的小建议。之前上课的时候,发现老师的讲课方式有点照本宣科了,大多数都是读着ppt上的内容。这样老盯着屏幕,同学们容易分神。所以希望老师可以换一种风格,ppt上有关于概念的内容可以简洁明了,尽量多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说明。这样上课的效果可能会好一点,让同学们在抬头看ppt低头做笔记时,多了点生动形象的感觉。也可以“逼着”学生互动,培养教师上课时的影响力和适当的威信。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既会感到有趣也会带有点紧张感,认真地听课。

如果课堂内容跟课堂形式能较好地结合起来,我想,老师能开开心心地上课,同学们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到了应接受的知识。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八

知识观的确立对教育的意义极其重大,随着近现代知识观的不断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因此发生改变。美术作为一个人文学科,在以后现代主义知识观为代表的知识观的影响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从基础美术教育知识观的新旧形态入手,分析知识观的改变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和课程组织的变化。

知识观是指理解知识的方式和对知识所持的态度。这种意识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早期学者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稳定的,具有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特质。这种稳定的知识观把知识看作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被称为现代主义知识观。在这种知识观的影响下,美术学科单纯只是对于绘画、雕塑技巧研究和学习的一种技术性学科,缺乏与学生个体联系,产生审美兴趣和美学意识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利奥塔认为知识与科学的追求发生分歧,知识是受到社会价值的指引的学说,体现一定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认为知识是不确定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初见雏形。

教育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活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观的改变,知识观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不再单纯的教授知识,传授技艺。这与知识观的改变密不可分。与现代主义知识观相比,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解释,而是由认识者的认识能力、兴趣、利益驱使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知识应该构建在具体的情景中,而非单独抽象的;知识不是理性科学和经验的产物,而是具有价值功能,依附于社会而传播;知识具有显性和隐性特征,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类型是丰富且多样的。这种知识观的转变对2001年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是知识观影响基础美术教育的直接体现。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改变了美术的学科定位,把美术定义为人文学科而非技能学科,强调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弱化美术对于绘画技巧的要求,把学习美术变成探索和发现美的过程。知识观的革新引发《美术课程标准》的革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改变也影响教师教学观的变化,传统的美术教育关注学生对于技巧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侧重实现教学目标,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映,不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加以引导和激发。而新的标准则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改变以老师为课堂中心的情况,让学生合作探索,共同交流,自发地接触和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引发审美意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形成高雅的审美意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催生出的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教育观念让基础美术教育变得灵活、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主体是儿童和青少年。以小学时期的儿童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世界的感知和美的界定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就像是一张白纸,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一时期的美术学习对学生在感受美、创造美和养成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个性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应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为主,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形成学生特有的审美形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组织是要注意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课堂中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整体素质的主要作用,尤其是将美育作为小学教育方针之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把课堂的重点放在讲课上,忽略学生的反应,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无法引发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限定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多让学生动手绘画,把课堂从单纯的教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让学生在相互讨论,自我的创作中有意识的联系美术知识,真正理解和体悟到知识,形成相对牢固的记忆。

2.正确使用教材,跳脱“教教材”的教学方式

美术是一门相对宽泛和主观的人文学科,因此美术并不存在特定的标准和法则,在美术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艺术具象化的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学习技法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照本宣科,按照课本为学生讲课就失去教师本身存在的意义。教材学生人手一本,具有文字基础的学生通过阅读读本就能够对课本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只能对形象化的美术作品产生一定的印象,而无法引发思考,这就失去基础美术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知识提供一种相对明了清晰的教学方向和内容,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穿插更为深入浅出的解读,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七年级美术课本下册第八课《写意花卉》为例。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学生对于国画这一表现形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工笔和写意的绘画方式不能有效的区别,写意画重神而非形,是一种水墨渲染的艺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四位国画大师的写意花卉作品,分析作品的意境美,再结合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用纸区别,让学生明白国画用纸的玄妙,对比工笔的真实和写意画形散神不散的高雅意境,在了解过知识之后,再让学生根据写意技法进行自我创作,感受中国写意画的水墨交融的深远意境。这种依托于课本,而衍生出课本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教材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3.教学课堂灵活化,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于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而美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起源于早期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所以美术课堂就应该在有序的组织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阅历相对较少,对事物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种好奇的心理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对于故事也没有抵抗力,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让学生们安静下来,故事也可以由学生来讲,儿童时期的学生是单纯活泼的,愿意在人前积极的展示自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故事,如神笔马良,画饼充饥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的组织中要注意理论讲述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注意提升动手实践课在课程安排中的比例,在给定学生相对开放的主题之后,让学生利用画笔,颜料自由的发挥。学生并没有形成思维模式的固化,他们相对活跃,没有束缚的大脑会迸发出一些创意性的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因人而异,对有想法和美术特长的学生加以引导,发现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有助于学生进行审美思考,进而引发审美体验。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九

六、案例分析(12分,要求答出题中指定的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提供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析、解释和说明。对理论依据正确,问题分析清楚者,可给满分,评卷者可参考标准答案,酌情给分)。

29.答案要点:

1、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一方面魏亮老师的对先进教师认知观念,没有随学校对评先进教师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他也产生了不公平感觉。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与另一个人的劳动投入和所得报酬的比值相等,那他就会感到公平,显然魏亮认为自己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入大,就应该评上亢进教师,结果却未被评上;而孙强只是会写文章,并没有像他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劳动投人不大,却评上了先进教师。他觉得二人的劳动投入与所得回报之间的比值是不等的,所以他感到不公平。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要想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协调魏亮的认知,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使他感到公平。根据菲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系主任需要帮助魏亮重新认识先进教师的评选标准;或是帮助魏亮在继续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多发表论文;或是下年度评选先进时广泛征求大家意见,提高评选标准,如既要看其教学工作的好坏,也要看科研成果的水平与数量。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

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等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如何做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设计成为教师们思考问题,本文从课程特点、课程设计理念、具体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有关的专业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受力特点、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基本理论,解决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计算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毕业后在混凝土结构学科内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综合性。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技能课,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合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的内容,可以说是涵盖了本专业内各专业课的大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二)技术性。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在具有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建筑业生产、管理等一线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课程教学更侧重与技术和技能教育,在内容上与行业内的先进技术接轨。

(三)应用性。“精施工须先通设计”,在高职类院校。我们开设《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结构设计的工作,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各种结构形式的原理和功能,以便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应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而学生的择业、就业、工作等就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行为,为学生奠定从事职业活动的坚强基础。

(二)以工程实际为载体。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所研究的`问题都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提炼而来,是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等活动的基础。而且各个问题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环境,将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正确树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知识“够用”的原则,按照职场中岗位能力标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的融合。

2、在教学内容的逻辑排序上,按照岗位需要及工程规律安排各教学内容的顺序,循序渐进。

3、在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以后的工作性质,适量增加实训课程的比重。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阶段课程内容,在充分利用课堂讲授的同时,采用现场教学、实训教学等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模型、图片和板书等相结合。譬如在讲解绪论时采用多媒体授课,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更直观地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公式时,宜采用板书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理解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总之,我们要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掌握本专业领域内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之后能进行实践练习。例如,学习完梁或板的配筋之后,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资料,让学生进行受力计算,确定构件的纵向受力配筋、腹筋,并确定钢筋下料长度。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绑扎钢筋笼,从而让学生明白受力筋、架力筋、弯起筋和箍筋的位置关系,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一些构造要求。

3、丰富授课内容。

现代社会技术突飞猛进,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技术产生,因此,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课程的内容更新,尽量地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讲解授课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扎实地专业功底,才能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另外,在授课时尽量和其他课程相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4、将技术规范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理论总结,对实际工作具有报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专业知识与规范。

5、做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继“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理论教学之后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并能按标准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从而使学生在工程实践、基础理论和计算能力等3个方面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满足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

6、改革成绩判定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我们在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可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具体如下:(1)理论课程的成绩由作业成绩、考勤成绩、卷面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作业成绩占10%,出勤占10%,卷面成绩80%:

(2)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的成绩,采取设计成果评定和答辩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设计成果合格的基础上,通过答辩来确定其最终的课程设计成绩。

四、结束语。

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一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将开设语文活动课程与激发课外阅读兴趣结合起来,设想了具体操作的方法,以求取得实际性的效果。

关键词:活动课程兴趣优选深化评价。

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提出的背景。

20xx年1月,教育部颁布最新教育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它是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虽然新大纲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倡导着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倡导着教育中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着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前景。但由于传承因素、教师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和教学思维定势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仍难易旧辙,教学仍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面对容量陡增的新教材、课外读本、推荐名著,师生普遍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与能力,速度慢,耗时多,明知“大量阅读”是救治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却不能落到实处。笔者对高一年级学生阅读课外读本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令人堪忧。598人中,认真读完的还不到5%;有18%的学生勉强读过了;而79%的学生完成得相当不理想,或是老师有要求就读一点,没有要求就不读,或是只把感兴趣的读了,或是压根就没有去读。读本阅读质量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形式的课外阅读了。久而久之,阅读面狭窄,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学习语文像学习理科那样,沉入题海不可自拔,语文钻入了死胡同,这恐怕与课外阅读没能开展起来不无关系吧。以“学科”为本质的语文学科在某种程度割裂了积累(博学)理解(慎思、明辩、审问)运用(笃行)的关系,学生失去了“学而时习之”的条件和机会,而以“活动”为本质的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而且语文活动课特别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特别强调直接体验,特别注意潜能发挥,特别注重个性养成,这就能使学生能体会实践的愉快,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课的类型描述。

(1)关于课外读物的优选的活动。

为了落实大纲关于“每学年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提倡课外笔记”的要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引上健康有益的轨迹,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可设计“课外读物荐评会”活动。

指导学生选举“课外读物荐评会”负责小组;小组拟定活动的具体要求,含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评奖方法;参荐者应作好各种准备,如设计荐物出现的`方式、拟出最高诱导的话等;参赛的将自己推荐的读物摆在抽签抽到的位置,附上自己撰写的推荐信;讲解读物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内容。荐物者接受同学的提问;以四人小组讨论评比最佳的推荐者和最佳的课外读物;评论代表发言,要求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参加活动的全部同学写一篇几百字的活动记,要求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全部同学(含参荐者)投票评选最佳推荐者、最佳推荐物、最佳评论代表和评论小组和颁奖;评委小组最后评出最佳活动记和对活动进行总结。

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不能只注重那些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的文学作品,那些能以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感染人、熏陶人的传记作品以及能拓宽视野、开发智力、了解社会的科普读物也可做推荐。既要开列文学作品的必读“菜单”,也要推荐部分传记、科普等社科“特色菜”,以便让学生营养协调、平衡发展。

也可以让他们看课本剧和中外名著改编的影视片。这虽不等同于原著,但它高度浓缩又具有立体感,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十分有用的。高中学生对阿q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总感到难以把握,看了故事片《阿q正传》便觉得这人物形象丰满、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中,会自然地把学过的各种知识与课文知识相应地沟通起来,形成知识的联系,再通过类比和联想,理解认知想象和创造力就得到培养了。

(2)关于课外读物内容深化的活动。

学生大多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我们可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在集知识和娱乐性的活动中接受知识,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形成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语文教学最终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剩”在心底终生受用。

编、排、演课本剧的活动,是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一次大型的语文活动,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为改编的都是名著,演的都是名人,这就迫使学生首先去阅读名著,学生在深入解读作品、研究人物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和活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课堂主人翁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也会使他们终身难忘。

“在流行与古典之间”的活动则是将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以探究当代流行歌词对古典诗词在语言、意境、韵律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老师讲清古诗今歌的继承和发展,然后布置学生去找相应的实例,并要求以鉴赏的形式写一篇文章,或者将古诗改编成当代的歌词。这种类似既吟又评,既创又歌的活动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信息带给他们的快乐。另外,还可把活动课的灵活性引向课堂,使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灵活,活动效果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只要我们的教学改变单调枯燥的形式,代之以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之火就会被点燃起来。

(3)关于课外阅读评价的活动。

所谓“评价”,即在活动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之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力量。

这里所指的评价,除了运用常见的肯定、表扬、激发、鼓励等手段外,还可用活动的形式,来充分发掘其积极因素,使其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心理能力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

为达到此目的,可采用“四个一”工程。

1.“一日一记”:让学生每天坚持抄写一篇摘记,字数600字以上,并将摘记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抄写,这样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参考、借鉴乃至模仿,不少精彩的语段就是从摘记中加工、提炼、补充、修改而成的。

2.“一日一句”:要求学生每人备个精致的笔记本,每天积累一句名言或警句,或者一首古诗词。这样做,学生就如同“蚕吃桑叶、蜜蜂采蜜,”一方面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丰富了词语,解决了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炊”的难题。

3.“一周一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斗志,克服困难,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它比无竞赛时的学习效率要高得多。可以在全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如:“诗歌朗诵竞赛”、“文学常识比赛”、“汉语知识竞赛”等。竞赛采用拈阄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一试。

4.“一月一报”:每月按小组轮流办《班级月报》。为了办好此报,学生先要阅读书籍报刊,观察生活,选定材料,设计版面,绘制图案,这项活动可以收一箭数雕之效,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审美情操,学会了办报技巧,开拓了学生视野,满足了表达欲望,积累了参加社会活动的经验。

“四个一”工程既是课外阅读开展的过程,也是评价阅读开展情况的手段。能借鉴美文写好作文,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一张张精彩纷呈的报纸都是进行课外阅读后得到的累累硕果。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知识。”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这里知行协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生的审美需要及各种兴趣得到了满足,情感得到表现和交流,它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活动已不仅仅是课内语文的简单拓展和深化,也不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变相延伸,它有明确的重点和具体的目标,但这重点和目标又全蕴藉于活灵活现的生活情景和前后连贯的活动过程,它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活动课中自主抉择,突出兴趣,注重活动的实践性,能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许多感性认识。这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课外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深信,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自由阅读的海洋,必将会锻炼成乘风破浪的水手,扬帆远航的船长。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二

课程整合是当今教改的一项主要任务。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之间应当有着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传统上大都是以学科课程为单位而单独进行教学的,其中一些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主要以大量的记忆学习为主,而另一些课程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主要以理解学习为主。按学科课程分开教学给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同一个器官系统的知识往往需要间隔1一2个学期在不同的课程中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为了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探索从整体上改革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六门分别按器官系统进行教学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按人体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们6年来有关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

二、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教科书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单位单独编写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各学科的知识不断地扩张,各门课程的教科书也越来越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些课程之间又缺乏足够的相互联系。但是,大多数的医学生将来是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没有必要学习如此多的基础医学各学科的专门知识,而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某个基础医学学科的研究工作,那么这些知识又远远不够用,还需要进一步学习。鉴此,非常有必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综合改革。近年来国内外都陆续有了一些基础医学的整合课程[1_3,如正常人体形态学,主要涵盖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又如正常人体学,主要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我们的教改方案是从整体上改革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中按人体器官系统各自进行教学的课程进行整合,按人体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更符合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本教改方案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浙江大学教务部的高度重视,被列入浙江大学的重点教改项目。

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按照人体系统逐一学习基础医学知识。我们认为,按照人体系统教学比上述六门课程各自按人体系统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医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符合学习的规律。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功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的认识,从疾病到治疗药物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药理知识的掌握,可以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更系统和更坚实的基础,并为全面实施以问题为中心(prdr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按人体系统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整合课程教材的编写和特点。

基础医学相关课程整合改革的关键点是专用教材的编写。我们从月到10月,用3年时间完成了《基础医学教程)的编写工作,为该项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现在正在使用的六门课程的7年制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版)共计430.9万字,分别为:《人体系统解剖学》(68.5万字组织胚胎学》(72.5万字)《人体生理学》(80.0万字)《病理解剖学(77.7万字病理生理学》(56.5万字)《药理学(75.7万字)我们将这六门课程按人体系统整合后,分为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和基础医学教程各论两个部分,总字数为320万,保留了原教材的主要内容,使基础医学知识系统化,精简了原各学科教材重复的部分,同时,教学时数也相应缩短,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基础医学教程导论》共分为六篇,包括:第一篇绪论(所含六门学科课程的介绍和人体的基本结构)第二篇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三篇基本组织与人体胚胎早期发生;第四篇细胞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五篇疾病概论;第六篇药物治疗学基础。

《基础医学教程各论》共分为十五篇,分别为: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二篇血液与造血系统;第三篇循环系统;第四篇呼吸系统;第五篇消化系统;第六篇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七篇泌尿系统;第八篇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第九篇感觉器官;第十篇神经系统;第十一篇内分泌系统;第十二篇生殖系统;第十三篇免疫系统;第十四篇应激与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第十五篇感染性疾病与抗感染药。

《基础医学教程》具有结构新颖,系统性强,内容精练和节省学时等特点。

教学取得显著成果从2月开始,本教改方案已经在我校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20名)和2002级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部分学生(30名)级基础医学专业学生(20名)和2003级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系学生(8名)中进行了实践,受到了参加本教改项目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目前正在级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二、三系的学生(92名)和浙江大学远程学院级护理学专业本科1497名学生中扩大教改实践。我们对参加本教改项目试点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意见调查,发出调查问卷表50份,回收49份。学生认为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很有必要”为38.8%“有必要”为59.1%两者合计为98%“没有必要”为2%;认为现在进行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很好”为34.7%“较好”为63.3%两者合计为98%认为“不好”为2%与未参加教改的学生相比,认为学习“很轻松”为18.4%,“较轻松”为77.6%,两者合计为96%认为“不轻松’为4%。对于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认为“很好”为59.2%“较好”为40.8%,两者合计为100%。可见参加教改的学生对本教改方案的总体评价较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程统考中,参加本教改课程学生的统考平均成绩比非教改的学生高出0.99分,实验课的带教老师也普遍认为教改班学生的思维活跃,知识全面,充分显示出本教改课程的优越性。

我们撰写的六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教学研究论文已多次在国内的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并于2005年4月应邀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国际会议(the26ihannualinlernalionalconferenceofiheieeeengineeringinmerlicineandbiologysociely)上父流,摘要发表在fasebjour-nal200519(5)上[4]。

参加本教改课程的学生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也给出极高的评价。例如2003级基础医学专业的茹筱晨学生(女)在谈到对基础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教学的感受时说:非常好!内容系统而有条理,知识体系比较完整。课堂气氛好,效率高,师生互动、交流多。每个老师都很负责,切实、有效地帮助、关心学生。是进入大学以来本人感觉收获最大、乐趣最多的一门课程”。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许晓玲学生(女)说:对于每个系统的知识掌握过程比较连贯,容易将内容联系起来,加强了理解和记忆,这是一个突出的感受”。200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王秦川(男)说:进入基础医学课程学习已将近一年我对按照器官系统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感到非常喜欢,这样对逐个系统进行彻底的、全面的学习与领悟,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病理与生理的对照也有利于知识的关联与记忆,让原本枯燥的各门学科穿插联系起来,让我的学习过程中有了左右逢源的感觉,这种教学方式,利于我对知识的掌握’。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三

作为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学科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设计资料和查阅机械零件手册的能力,对于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增强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及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将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先修课程理论知识。现将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得到的几点体会论述如下。

1综合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

遵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开发精神,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专业技能方面,能够依托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向相关专业渗透和联接的实践能力,表现在掌握丰富的与相关专业的“接口”能力上。所以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演示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挂图等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首先保证教师要透教材、精心备课,以便于在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和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动脑、动口的状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本门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具有较大的必要性,通过采用二维或三维动画技术进行模拟,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习者不但得到结论,而且知道结论得来的过程,原来让学生感到困惑的知识,现在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对课程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讲授渐开线齿廓根切现象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正常加工和啮合极限点n后刀刃将已经切制好的一部分渐开线齿廓又切去两种情况,使学生真正明白轮齿的根切大大削弱了轮齿的弯曲强度,减少了齿廓实际工作段,在非渐开线段啮合,就不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定值,使传动不平稳,重合度减小,因此应力求避免。

2有效把握教材,进行知识整合。

在教材的把握上,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的、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对传统知识体系进行成效的整合,精选教学内容,使授课内容可以突出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性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并且有重点。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岗位对知识、能力的最新要求,应以应用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在不影响教学质量,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有关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删减和编排,将知识重新组合,实行整体优化。

如在采用孔凡杰等主编的教材时,结合所教学生特点及课程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按照教材安排比较合理,但对于轴的强度计算和设计步骤等难度较大、较为繁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让学生对轴的类型、功用以及结构设计等内容重点掌握,对复杂的计算设计过程进行了解,以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应用基本和常用知识,为兴趣较浓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留出余地。

3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实践和自学。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取知识,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启发学习较差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即强化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

如在讲解齿轮常见实效形式时,采用的是讨论式学习结合自学的方法,取来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合及塑性变形等失效齿轮样本,布置学生分组观察、思考和讨论,即针对课堂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主动性学习——教练式引导”的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该种失效形式观察到了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对应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以通过这种讨论式学习活跃学生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此过程中要做到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指出学生的偏差,充分给予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尽可能不加以干涉,指导他们完成学习,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保证教学质量。

4理论结合现场,内化职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本身就贯穿着高职高专教育“技能培养,重在应用”的原则,以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教学模式和确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选择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开发方法,意味着带来新的学习和施教取向,所以更要注重理论知识有机衔接实践教学的模式。

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时,采用的是理论结合现场的方法。由于刚刚结束汽车驾驶实训,学生对实训室现场兴趣未减,对汽车各个部分构造的感性认识也较强,在讲解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将学生再次带到汽车实训现场,分别以汽车刮雨器、车门机构及汽车前轮转向机构为例,通过简单的操作演示和运动特点分析,引出了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并针对实际特点分析了三者连架杆运动形式的不同,学生接受得比较快,并举一反三,想到了雷达天线机构和鹤式起重机等实例。

5结语。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前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改革,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其改革必须和专业课的改革结合起来,使整体的教学计划形成通畅脉络,使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启迪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能力,能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奠定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四

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生理学均属于基础医学技能学科,主要研究机体在正常和异常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机能实验课程将三门学科根据其内在联系进行有机融合,在避免重复的基础上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加体现机能实验课程的系统统一。在整个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中,机能实验课程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对机能实验课程的优化设计实施和实验教学平台的科学合理构建,医学实验教学的管理教学均能得到有效的推动进步,对学科的发展和高等医学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1构建并革新机能实验室平台。

1.1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化。

设置机能实验课程要注意科学合理化,既要根据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生理学这三门学科的特点,对其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覆盖,又要兼顾其实验教学的共同性。通过横向联系各门机能学科从而构建新的机能实验教学体系,在体现整体生命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临床治疗的全局观念[1]。此外,构建开放创新的实验平台以提升医学生的实践及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最初的科研创新意识和思维,使其对各个层次的临床知识和医学内容进行灵活结合运用。

1.2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结合自身教学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构建开放的实验室,初期部分开放标本仪器和试验场地等,进而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水平,逐渐实现全面开放实验内容、教学方式等,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开放侧重点。锻炼低年级学生对临床基本机能、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重点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科研创作的能力。

1.3建立创新实验平台。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大力推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尽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培养起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对其综合实践和创新实验的能力进行提升[2]。我校采取自愿报名与考核结合的方式组成创新团队,团队主力为医学高职专科生,由团队导师对其进行指导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同时针对本科生创建创新实验室,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运行管理工作,实验室24小时全天开放。此外,成立评审专家库、积极举办创新专题的讲座、成立创新交流平台和指导教师信息库等,以更全面的为学生提供创新实验帮助。

2改革优化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是面对面传授,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较复杂,既限制了教师资源、仪器设备资源与讲授时间,又限制了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兴趣。作为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和慕课没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资源优秀、课程内容先进而精良同时学习的时间场所比较灵活自由,从而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作为主流课程之外的补充教学手段十分有效。

2.1微课。

医学院的课程往往类型较多、内容复杂枯燥,故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医学院校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教学的顺序内容安排更加灵活自主,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但同时亦加快了授课节奏,学生往往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在符合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的基础上,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难点教学的内容或者教学活动过程,对一个知识点等通过5~10min微视频讲解,增加学生的了解掌握程度。较之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教学所用时间段、课程内容独立且单一,再加上重点突出,学生在网络上点播学习,同时在机能实验课程中进行应用,对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2.2慕课。

最新涌现的慕课教学平台,推动了国内外一流高校开放共享精品课程的进展,医学教学资源进行集约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建立开放共享性的医学技能实验教学平台[3]。学生可自主从慕课获取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各个高校同时可将优秀科研成果等转变为教学内容,以使医学生在高职专科阶段便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对其思维视野的拓展意义重大。

3制定科学合理而多样化的考评手段。

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能力是传统机能实验课程中学生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往往在教师和设备资源的限制下不能保证人人均能进行独立操作,参差不齐的教学质量导致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估不够公正合理。而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估体系,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自动化、持续性和个性化评估的同时,对自身学习状态及效果有更清楚的了解。此外,建立于网络教学平台之上的在线考核体系能够自动完成学生学习评价,同时快速获得师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间学习反馈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红敏,王亚楠.浅谈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j].医药前沿,,7(28).

[3]张明昊.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2).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q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b.升化的行为反应。

c.反向的行为反应d.放弃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强制b、开诚合作。

c、妥协d.回避。

7.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提出的。

a、勒温b.坦南鲍母和施密特。

c、利克特d.豪斯和沙特尔。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a、人际关系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10.下面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

a、工作再设计b、.目标管理。

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建立规章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个体b.群体。

c、组织d.集体。

e.环境。

12.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

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

c.核心变动d.水平变动。

e.外围变动。

13.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115.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

a.合作精神b.决策能力。

c、领导能力d.敢于创新。

e.尊重他人。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六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七

摘要:自行车集休闲、娱乐、健身、刺激为一体,对于求新、求奇的当代中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它具健身、益智、审美、娱乐和独特的观赏性,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度品位、气质和优势。将自行车列入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行车;中学;体育课程。

自行车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运动,它能弘扬个性,展示自我,深受我国中学生喜爱。将自行车列入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学校体育教学摆脱以竞技项目为中心,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终身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要求。本文试从这项运动的健身、健心价值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体育教学娱乐性等方面,论述中学开设自行车课之可行性。

一、自行车的起源和发展。

自行车,拉丁文为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意思,中文译名为“自行车”。18,世界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法国,它没有中轴和脚蹬,骑车人要借助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车轮向前滚动。1869年,法国人玛金在前轮上加了脚蹬,骑起来更省力,速度也加快了。1839年,苏格兰铁匠麦克米为自行车进行了革新,发明了脚踏板动力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踩踏板使自行车前进。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了速度。19世纪80年代,自行车再次取得重大革新,出现了链条和档位两个系统。从那以后,自行车与现代的自行车从外观上开始有了类似点。就近代自行车而言,也有过几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变速装置,出现了多级速度;二是材质的改进,向质轻、坚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结构形式的改进,区分了自行车的类别;四是动力的改进,出现了全电控制自行车和液压传动自行车。纵观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前进的,完全可以预料,各种新型自行车将与日俱增。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增多,自行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已成为一种体育运动的器材,自行车运动成为人们爱好的体育竞赛项目。

二、自行车的健身作用。

从体育运动生理学角度看,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全身的运动,它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的动作协调,又注意组成各连贯环节的各个部分独立运动,甚至一个腿部动作的完成,都是从脚趾、脚掌、小腿直至大腿与髋部的各种运动的有机组合。这样,各个动作都形成了特定的健身效果。同时,不同于田径等其它运动项目是通过循环练习来刺激肌肉,以局部为主,自行车是全身的,尤其是对平日不大容易活动的部分(如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刺激律动神经,增强韧带韧性,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增强肌肉弹性,提高人体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态,具有良好的功效。

其次,自行车运动的锻炼魅力还表现在其自由的风格。骑自行车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规范,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只要根据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尽情展示即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创造欲。在这种气氛中,学生能够尽情地用各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重点和心态宣泄自己,有效地舒缓了学生来自学习、生活的压力,愉悦了身心。

三、中学体育棵开设自行车运动的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中学体育课中开设自行车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意义,符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我国是自行车王国,每个家庭至少有2~3辆自行车,具有平民性、生活性和娱乐性。自行车作为学生主要的交通工具,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是最简单、经济、实惠的健身工具,将自行车引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行车运动能够促进全身肌肉关节协调,增强韧带组织的强健性和柔韧性。多种形式的练习,健身美体的体育功效、愉悦欢乐的情趣,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注意力的指向集中和转换,提高神经活动的灵活性,有效促进小脑发育和人体的平衡能力。学校开设自行车课可以辅助学生提高智力。

(三)学生从学会骑自行车直到上公路,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交通规则教育,开设自行车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可教会学生骑行中的一些技巧、生活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四)自行车课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或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或健身娱乐,增强体魄。自行车运动开展面较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竞赛,如自行车慢骑,自行车倒骑,自行车“定时”,自行车越过障碍等。且自行车练习对场地要求不高,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利用自然地形开展练习,既安全又便于操作。因此,中学开设自行车教学,既有助于提高社交能力,更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

曲宗湖等认为:“选择教材既要重视它对人体生物改造方面的价值,又要考虑它对体育文化和教育所起的作用。”“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把那些有效发展身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有益于弘扬体育文化,且能激发竞争意识和满足运动兴趣内容列为教材。”“应尽量做到竞技项目教材化,并结合其它体现民族性、娱乐性、健美性、健身性的项目内容,构健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教材体系。”毋庸置疑,自行车有自身文化特性,以及其体育锻炼价值,完全可以作为教材,列入中学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耿涛.自行车史话[j].城市公共交通,,(4).

[3]曲宗湖,郑厚成.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j].学校体育与科学,,(7).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篇十八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让天下彩。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对组织内部行为影响的学科。xx年9月xx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其工作稳定性相对要强些。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其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应该尽量使每个员工的个性与其工作要求相匹配,以形成较高的满意度和较低的流动性。能力的研究是为了使个体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匹配;例如,项目协调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作为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尽量使个体的价值观和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在安排人员及其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到个体的工作能力、经验和动机,也要兼顾其价值观,使其个人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中。第二:工程项目的群体行为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如果成员善于社交和沟通、独立性强、则对群体的产生率和凝聚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有不同的组织结构,相似的项目也可以采取不同的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对其群体行为影响不同,一般来说,规章制度越健全,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越一致,管理效率也越高。另外组织的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越具体,则群体成员的工作效率越高。当然群体领导也必须具备进取心、正直与诚实、智慧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正确处理成员关系和能力和对施工环境的高度敏感性。第三:工程项目中的组织系统涉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对有关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分组的协调合作,把建设程序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规划,中期做好资金供应和材料设备采购,后期做好维护和验收,这些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的配合协调。同时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员工招聘录用与培训、绩效评估、报酬体系以及劳资关系进行科学的制定政策;为提高员工的技术、人际和处理问题的技能方面可以采取职业培训。

虽然课程暂时告一段落,但程教授在课堂上分析的“角色定位”这一方法论不仅让我在工作上受益匪浅,同时再一次让我思考:“对于一位女性,事业和家庭到底孰重孰轻?”我的答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追求事业已经不再是男人的特权,家庭和事业对于如何一个女人而言都很重要,无论放弃哪一样都会让人觉得惋惜。当今社会,既然女人拥有了谋划事业的能力和权利,也有走出去的机会和胆识;那作为男人也应该有维护和谐家庭的义务,有走进家庭拿起锅碗瓢盆的勇气。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认为应该做到自信睿智地上职场,优雅从容地入厅堂,把事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再把这份收入、智慧、自信投入家庭,为爱人分担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庭是每个人的温馨港湾,男人和女人都要对自己的角色定好位和转换好位,所以聪明睿智的男人们和女人们都需要左手握着家庭,右手握着事业,幸福快乐的过好美丽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312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