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都可以在总结中呈现。好的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将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接下来将为你展示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窍门,希望能帮到你。
日语文学论文篇一
隐喻是历史最为悠久且使用范围也相当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人们在日常表达及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类型。只要我们留心注意就会发现,隐喻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才让许多语言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如此热衷,并对此一直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
一、隐喻的含义及其在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作用。
在高校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原著有深层次的理解和鉴赏,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价值醒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及鉴赏能力。而在一些英美文学评论的文章中,隐喻的运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原著的把握和分析。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存在于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存在于人们的思维行为中。换句而言,用中国的成句来解释就是人们常说的指桑骂槐。他们相似的地方都在于借助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拟那些比较抽象、陌生的事物,利用熟悉的物体过渡到陌生事物达到让人们更为形象了解的效果。
隐喻包含本体和喻体,但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完全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事或物,但二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相似之处则构成了“隐喻空间”。隐喻能够有效的增强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性。
二、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社会文化的渗透与隐喻的关系。
隐喻不仅自身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语言现象,更是人们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或是范式,虽然我们对于隐喻的具体使用方法并不陌生,但是隐喻的使用来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知识的影响。在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隐喻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原作者对某一个领域的熟知和掌握程度,既能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之间进行迂回,同时又能让人去理解与明白作者的意思,足以可见作者的个人知识范围之广和写作技巧水平之高。
隐喻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但是同时与文化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隐喻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文化在隐喻的使用过程中发挥这引导的作用。在以往对历史文化和隐喻的相关研究中,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隐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同r,隐喻在文章中所呈现的方式与作者的思维形式紧密相关。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无疑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渲染力和感染力;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来阐述的话,可以解释为对具有相似性事物的联想;隐喻作为一种语言手段来看的话,那么隐喻所表达的就是重复性的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隐喻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和议论。
三、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关联隐喻分析。
在不同的文化形态背景下,有着其特定的话语模式,同时也表征着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交流方式。而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则会造成人们对英美文学作品理解的方式和角度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折射出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形象。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话语的方式具有直接的影响。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那么在英美文学中作者运用隐喻时可能会与大海、航行等内容相关。
隐喻也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借助于隐喻来表达一些抽象陌生的事物。如何正确的理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关系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隐喻中包含了对社会制度的评判、对个人信仰的推崇、作者心理变化、社会文化背景灯各方面的内容。虽然,在理解隐喻时不能完全依赖于对于社会文化的理解,但是文化在理解隐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人们进行更好的交流。因此,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只有掌握了各国的知识背景,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文章中的隐喻,这样才能实现用英语与人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从而达到高校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真正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对语言的掌握能力。
当然,对于作品中的隐喻我们不可能去一一的深入且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但是采用有效的文化理论和基础知识去理解或是阐释文中的隐喻结构,对于当今大学生英语学习和其他语言的学习还是显得尤其必要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隐喻反映了原作者的个人经验感受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隐喻的生存空间已经变得相当广泛,并且不断的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为此,隐喻的使用离不开作者对事物的认知及渊博的学识,只有当人们真正的认识到隐喻的作用并且能够深入的理解其含义时,才能充分的体现隐喻使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兆武.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隐喻研究及启示[d].新疆大学,2011.
日语文学论文篇二
日本的茶道起源于日本本土,但吸收了中国的茶文化,且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分为四个时代:
(一)奈良、平安时代,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二)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吸收反刍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三)江户时代,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四)现代时期。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还有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茶道有繁琐的规程,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热情相送。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09电气二班。
周雪燕32号。
日语文学论文篇三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言语训练,更要加强对语言产生民族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日语的文化交际能力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只有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得到突显,才能使语言作用于不同文化间的障碍解除。
因此,本文以学习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为题,进行日语人才培养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探讨。
前言。
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能来源于语言与文化间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语言的来源。
在不同的语言当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可以体现在语言之中。
所以说,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进行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时,要摆脱传统的日语学习观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日语学习者具备较高的日语文化交际能力。
这也是日语教学者与日语学习者的共同期望。
1、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日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利用日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实现交流的目的。
但是,日语的学习如果仅以词汇量和语法学习水平作为衡量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指标,是不尽合理的。
因为一位日语学习者只掌握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日语语法,是很难完成正确的交流的。
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语法运用上的错误,对方可以大方的谅解将日语作为外语的交流者。
而如果日语的语言使用不恰当,则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对方则可以认为日语学习者存在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其语言的不当表达属于不友好的表现。
这些都是日语文化交际能力不强所导致的现象。
所以,加强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日语使用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谐关系的打造。
2、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
在我国的日语学习者当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运用上的失误,这使得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了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下面,我们来对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因,也就是我国日语学习者出现日语语言使用不当的原因进行分析:
2.1日语教学内容存在漏洞。
在我国的日语教学当中,教师大多以日语词汇的积累与日语语法规则作为主要的讲解内容,日语教学的专业性较强。
而对于日语所承载的日本文化,没有进行过多地涉猎,对于日本社会的现状分析较少,使得学生对日本文化不甚了解,不懂得日本的社会礼仪与社交忌讳。
日语教学内容的漏洞,使得我国日语学习者的语言运用失误现象常出。
2.2日语教学活动依赖教师。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活动的重担大多压在了教师身上,学生在日语学习当中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将老师的引导作为学习日语的唯一动力,老师在主动地讲,学生在被动地听,没有得到语言文化交际能力训练的机会。
填鸭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的作用。
2.3日语教学教材内容单一。
我国的教育深受应试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影响,在教材的编排上,以考试重点内容为主。
因此,我国的日语教材当中主要涉及日语的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很少包含日本的社会文化。
这样的教材与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点相差甚远,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与热情。
提高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水平,就要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本人就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式提出的几点建议:
3.1灵活文化导入形式。
文化的导入形式,对于课堂整体气氛的活跃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有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广大日语教师要肯定课堂导入对于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采用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提高日语教学成效。
本人建议日语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之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进行课堂融入。
也就是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将相关的日本社会知识引入,在引入之时要对中日间不同的文化特点与风俗进行对比,此时就可以利用竞赛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中日社会文化间的不同,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参与程度。
另外,在进行日本社会礼仪的.融入之时,可以鼓动学生进行实体模仿,到教室前为同学做真实的演绎。
这样的文化导入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日语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将日本文化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有利于其吸收与运用。
第二,进行专门讲解。
在进行日语知识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日语知识涉及的社会文化知识进行及时的讲解,在讲解之时采用灵活的讲解手段,丰富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日本语言当中蕴含的日本文化。
3.2改革文化课程设置。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日语课程一般被安排在大学的后两年当中,并且日语教学的内容多与历史性的文化讲解相关,这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是不相称的,学生对这些知识也没了解的欲望。
所以,改革日语文化课程的设置成为了培养学生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然之举。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节,在配合日语教学的基础之上,将日本文化课程前移,在大学的前期阶段开设日本文化选修课程。
这样,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日本文化之后学习日语会更加得心应手。
3.3改良日语教材内容。
目前,我国的日语教材当中多以日语的词汇与语法为重点,对于日本文化的涉猎很少。
其次,对于中日跨文化交际与中日社会文化对比的教材还处于空缺阶段。
所以,要想使我国日语学习者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就要对日语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改良。
使日语的基本知识与日本社会文化的教育同步进行,让学生在领悟中日两国文化差异的同时去发现语言的差异,实现学生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小结。
综上所述,日本作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实现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基础。
因此,本文对我国日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希望我国的教育部门从大局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日语学习者日语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日语文学论文篇四
摘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属于政治范畴,而文化自信则属于精神范畴。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既是它的精神显示,又是它的价值表现。
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而且透现着预期未来的取向范本。
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文化具有的精神统领地位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最根本”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
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
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
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
日语文学论文篇五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及基本要求。
日语专业主要是以为外事、新闻、教育、旅游、经贸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高素质日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密切相关。
选题应集中在语言学、语法、日本文学、翻译、教学法、中日文化比较等领域。
毕业论文必须用日语撰写,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应尽可能多的反映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毕业论文包括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资料袋、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原件、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及软盘等。
毕业论文封面、论文纸、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均为16开打印纸,学校统一模板格式。
毕业论文资料袋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
四、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范围(语言、文学、文化、社会问题、日本文学、经济、贸易、科技、社会生活等),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
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每位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
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的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
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
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
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纪录,客观公正地评分。
(一)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三)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无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观点;。
(四)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无明显失误,修辞错误率控制在2%。
通过阅读文献等各种资料也能够找到论文主题,对论文主题犹豫不决的不妨先通过搜寻资料再做确定。
通过opac等各种检索系统可以搜索到很多资料,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通过阅读搜寻到的资料和资料后的参考文献,检索主题相关的资料,还可以看看相关学会、研讨会的草稿集和论文集。
阅读论文一开始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不妨可以先看看简单的草稿集或书籍。
一旦发现想写的主题,不妨再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想或无知,在主题判断上仍有不足,寻求朋友和老师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议论商讨得出简单明了的论文标题,那么需要研究的论文大纲(需要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问题、对结论的设想、如何调查)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一步作为论文序言的基础,决定了论文大纲的制作。
)论文标题不能太宽泛,应该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锁定主题,这一点也许比想象得还困难,中途研究方向和主题也常常发生改变。
由于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在5月份确定,所以在考虑论文题目时最好留点修改空间,稍微模糊一些的题目更安全。
日语文学论文篇六
学号:20086284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一
日语。
日语一共有五十个音图,其中44个主要音节。日语中使用的文字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三种。平假名可以书写所有的日语发音,主要用于表现具有语法功能的词,汉字用于表现实物的名称或动作。片假名用于书写外来词,拟声词,拟态词和一部分动,植物的名称。此外,还使用罗马字,但多用于招牌或广告,一般文章中较少使用。
二
日本文化。
说起日本的文化,就不由让人首先想起有名的银座,银座(日语:银座;平假名:ぎんざ;罗马拼音:ginza;英语:ginza)是日本东京中央区的一个主要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是东京其中一个代表性地区,同时也是日本有代表性的最大最繁华的街。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银座,与巴黎的香谢丽大街,纽约的第五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银座是通过不断填海造地才逐步形成今日之构架。
其次是日本良好的环保习惯,日本人民养成将垃圾分类并且装好只在特定的日期与时间将其带出放在特定的地方,而且会把自己在外制造的垃圾带回家,这是值得每个国家的人民学习的好习惯。
再次是日本的完善的养老机构,他们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与保障,使老人能够好好享受晚年;接着是日本的寒暄礼仪,日本人相互见面多以鞠躬为礼。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腰弯的时间要稍长些;在遇见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和长辈的时候,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把头抬起来,有时候甚至要鞠躬几次。他们在社交场合上也施握手礼。
通过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更增加了自己学习日语的兴趣。呵呵。。ありがとう。
日语文学论文篇七
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对日本的动漫等文化感兴趣而对日本语言的学习存在兴趣不浓或不能持久的问题,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日语学习上,但效率比较低;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造成这种现状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根深蒂固的汉语是孩子们形成了很难接受日语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汉子们一个汉语句子,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汉语成为他们学习日语的障碍。
二、形成原因。
2、主观原因。老师欠缺教学方法。日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内外作业量太大,不尽科学合理,加之检查的方法和时机又不太恰当,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或正确率不高。这使有些教师心急,恨铁不成钢就批评学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技能学到知识的传授方法又能学到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必要的激励措施,导致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认真学习英语。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知道学日的重要性,但意志力差、自控力不强、缺乏吃苦精神,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教育,一旦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放弃学习。
日语文学论文篇八
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技术交流和相互投资日益繁盛。我国与日本的经济贸易规模逐年扩大,两国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面对不同国度、不同文化,如何和日本人成功交流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通过学习掌握商务礼仪以便更好地和日本人沟通更是难中之难。本文以“鞠躬”和“握手”为中心,通过中日商务礼仪对比,试着给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商务礼仪握手鞠躬。
1.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异同,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我们与日本人交流或在日资公司工作,应该本着“入乡随俗”的准则,尊重并应用好商务礼仪,不论对从事中日交流的人员,还是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日语系毕业生来说,都是联系到能否胜任工作的大问题。事实证明:通晓中日两国商务礼仪和规范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是中日两国经济交流和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商务礼仪如此重要呢?那是因为商务礼仪有三个影响。第一,商务礼仪是处理人际联系的润滑剂;第二,商务礼仪关联到公司形象和业绩的提高;第三,商务礼仪能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商务礼仪是作为职场人士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常识,只有掌握并应用好它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成为职场上的商务型人才。
2.日本人的礼节―鞠躬。
鞠躬礼源于中国先秦时代,两人相见,弯腰曲身待之,是为鞠躬礼。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同时,见面鞠躬作为日本特色的礼节,也是日本公司中最常见的礼节之一。在商务场合,鞠躬有三种方式:
(1)颔首(轻微点头、倾斜角度是15°)。
这是程度较轻的鞠躬方式,基本用于上下班问候、进入退出时、跟上级或客人擦身而过时等。
(2)中礼(通常鞠躬、倾斜角度是30°)。
这种鞠躬是迎送客人、拜访客户时等常用的鞠躬方式。
(3)敬礼(郑重鞠躬、倾斜角度是45°)。
此种一般为程度最重的鞠躬,一般用于接待地位较高的人或道歉时,也可用在成人式、婚丧节日以及表示感谢时。
当然,若有必要,也有行九十度鞠躬礼的时候,例如深刻道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乞求对方原谅时可行此礼。
同时在行鞠躬礼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到两人上半身要向前倾斜来行礼,因为要空出合适的距离,以免撞头。
(2)身子首先挺直,抬头,注视对方眼睛。
(3)双腿合拢,脚尖稍分开呈v字型站定。
(4)鞠躬时,女士将手交叉放在身前,男士可垂直贴在裤子两侧。
(5)腰部以上,上半身迅速倾下,俯身稍等片刻,日语毕业论文,再慢慢抬起上身,以表示郑重。
同时,若能先说一句“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等寒暄语,然后再鞠一躬,贯彻这种“先语后礼”的鞠躬方式能给人以特别有礼貌的印象。
3.中国人的礼节―握手。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是握手。握手,是交际的一个部分,握手是在相见、离别、恭贺、或致谢时相互表示情谊、致意的一种礼节,双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后握手致意。有些特殊场合,比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其实,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深入,日本人在会在社交场合上施握手礼。握手的力量、姿势和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握手对象的不同礼遇和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不同印象,也可通过握手了解对方的个性,从而赢得交际的主动。
那么握手礼仪有哪些讲究呢?
(1)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无论你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都必须用右手握手。
(2)要紧握对方的手,除了联系亲近的人可以长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两三下就行。不要太用力,但漫不经心地用手指尖“蜻蜓点水”式去点一下也是无礼的。一般要将时间控制在三五秒钟以内。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诚和热烈,日语论文,也可较长时间的握手,并上下摇晃几下。
(3)被介绍之后,最好不要立即主动伸手。只有在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男女之间,女方伸手后,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尤其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时,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以免造成对方尴尬。
(4)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欠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男士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宜轻轻握女士手指部位。
(5)握手时双方互相注视,微笑,问候,致意,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也不要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更不要看第三者或显得心不在焉。
(6)多人同时握手时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要由尊而卑,即先年长者后年幼者,先长辈再晚辈,先老师后学生,先女士后男士,先已婚者后未婚者,先上级后下级。交际时如果人数较多,可以只跟相近的几个人握手,向其他人点头示意,或微微鞠躬就行。
(7)在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主动要求握手的举动都是无礼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应谢绝握手,同时必须解释并致歉。如和对方说一下“对不起,我的手现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握手的又有哪些禁忌呢?我们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做到合乎规范,避免违犯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和他人握手。
(2)不要交叉握手,即要避免两人握手时与另外两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状。
(3)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墨镜,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戴着薄纱手套握手是被允许的。若因为天气寒冷双方都戴手套时,可先说句“对不起”再戴着手套握手。
(4)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或手里拿着东西。
(5)不能坐着和对方握手,这样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6)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正确的握手是上下抖动,不是左右摆动。
(7)与对方握手后不要立即拿出手帕或纸巾擦拭手心,哪怕握手时因汗水而变湿也不要立即擦拭,以避免对方怀疑自己被嫌弃的误会发生。
总之,无论是中国的握手礼还是日本的鞠躬礼都有各自的标准规范,在商务场合要根据当时的氛围选择合适的礼仪方式,并按照礼仪标准规范行正确的礼仪。
参考文献。
[1]高田拓,顾春。日本商务礼仪[m]。华东理工学院出版社,。
[2]杨学江。日本商务礼仪[m]。上海交通学院出版社,2017。
日语文学论文篇九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及基本要求。
日语专业主要是以为外事、新闻、教育、旅游、经贸以及科研院所提供高素质日语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与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密切相关。
选题应集中在语言学、语法、日本文学、翻译、教学法、中日文化比较等领域。
毕业论文必须用日语撰写,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性,应尽可能多的反映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毕业论文包括学校统一印制的毕业论文资料袋、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原件、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及软盘等。
毕业论文封面、论文纸、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汇总表、毕业论文答辩提问记录均为16开打印纸,学校统一模板格式。
毕业论文资料袋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
四、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范围(语言、文学、文化、社会问题、日本文学、经济、贸易、科技、社会生活等),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
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每位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
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的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
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
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
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纪录,客观公正地评分。
(一)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三)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无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观点;。
(四)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无明显失误,修辞错误率控制在2%。
通过阅读文献等各种资料也能够找到论文主题,对论文主题犹豫不决的不妨先通过搜寻资料再做确定。
通过opac等各种检索系统可以搜索到很多资料,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通过阅读搜寻到的资料和资料后的参考文献,检索主题相关的资料,还可以看看相关学会、研讨会的草稿集和论文集。
阅读论文一开始对我们来说有点困难,不妨可以先看看简单的草稿集或书籍。
一旦发现想写的主题,不妨再进行深入研究,由于自己的主观臆想或无知,在主题判断上仍有不足,寻求朋友和老师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议论商讨得出简单明了的论文标题,那么需要研究的论文大纲(需要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问题、对结论的设想、如何调查)也就随之而来了。
(这一步作为论文序言的基础,决定了论文大纲的制作。
)论文标题不能太宽泛,应该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锁定主题,这一点也许比想象得还困难,中途研究方向和主题也常常发生改变。
由于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在5月份确定,所以在考虑论文题目时最好留点修改空间,稍微模糊一些的题目更安全。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
毫无疑问,对于学习一门语言的学生而言,写作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非常必要的一项技能。日语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语言之一,而写作则是日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将从我自己的体验出发,结合一些学习方法,分享一下在日语写作方面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认真阅读优秀的日语文章。
假设你要学习写作,第一步肯定是读优秀的作品。当学习日语写作时也一样,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需要认真阅读日语的优秀文章。这些优秀的文章可以来自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来自现代优秀的小说、散文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学习到很多的词汇、表达方式以及语法结构,这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段: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
正如“熟能生巧”一样,对于写作而言,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建议日语学习者应该养成每天写作的习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比如日记、小说、散文等。最重要的是,每天坚持学习与练习才能够让自己在写作上有所提高。
第四段:使用正确的写作方法。
刚开始写作时,我们往往容易迷失在太多的细节当中。特别是在面对日语这门语言时,更是如此。因此,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使用正确的写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应该注重词汇的积累,加强对语法的理解,还要注意单句和段落的结构。建议先写出要表达的内容的要点,然后根据要点来逐步完善文章,这样可以有序地梳理出文章思路,避免过度纠结于细节。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学习一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日语写作也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耐心。但是,长期坚持下来,不断地练习和提高,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对于那些热爱日语,希望掌握日语写作技巧的人们,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一
作为一门语言学习,日语的难度不言而喻,其中最困难的莫过于如何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而写论文正是一个锻炼日语写作技能的机会,通过不断将自己的思想、感悟和研究成果与他人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能让自己的学术道路越走越宽。
第二段:准备工作。
在写论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清晰的研究主题,确定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进行相关的文献搜集及资料整理,为自己的研究建立相应的基础。接着,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角度编写适当的论文大纲,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以便于自己更好地展开思路。
第三段:撰写过程。
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除了语法、用词和句式方面要做到合理、清晰、简明外,还需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特别是在涉及多个层次、多个主题的时候,需要遵循根据主次关系从上至下、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安排,从而使得论文能够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第四段:反思总结。
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语言表达和论文结构,还需要将个人的思想、经验与所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反复审阅、修改,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论文,以确保最终的成果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研究结论和观点。
第五段:借鉴他人之长。
写论文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还需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进行借鉴和补充。建议广泛阅读相关的研究文献,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发挥学术思维和创造力,为自己的论文融入更多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使得自己的论文能够更具严谨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结尾:
总结来说,写作评降的论文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需要认真准备、深入思考、借鉴借鉴他人之长,时刻保持信心和耐心,并且不怕失败,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二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考验,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不约而同的将完善企业管理措施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财会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也逐渐向着电算化和业务、会计一体化进程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普及,会计的职能也由传统的服务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做好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区别。
传统会计培养的目标多是偏向于对会计基本工作的技能培养,其会计培养偏向于计算和数据处理。
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会计工作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数据更准确、高效、及时的获取和处理,因而新时期企业会计的数据处理需要已经被弱化。
企业更多的是要求会计能利用其对数字敏感的特性,发挥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管职能,因而新时期的企业会计,不仅要掌握传统会计数据处理的会计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对经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职业岗位定位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对象和竞争压力,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要求的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的计算会计,而是要求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会计岗位服务、管理的双重职责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与传统会计也有很大区别。
传统会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是要求会计能够掌握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新时期管理会计则要求会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
在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中,并没有对会计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要求。
而新时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多,而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活动普遍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因而企业对管理会计在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改变,现代会计人才培养需要更新观念,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会计的综合管理和财务事件处理能力上。
然而由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型,想要实现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又由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观念突破了人们头脑中对于会计的概念,不仅会受到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抨击,还会被社会大多数人群所不理解。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能够跳出会计看会计,摒弃国内原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局眼光看现代会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观念,才能够使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观念能够有效的指导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会计素养的、服务型和管理型共存的、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2.构建全面系统的会计培养知识体系。
会计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为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会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不再以培养会计数据计算能力为主,而是更多的兼顾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
为了使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能够为培养出综合素质型会计服务,我们要建设复合式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传统会计专业和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学科融合,并加大对会计岗位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目的。
3.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其培养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会计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实现积极开展教学创新。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让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形成完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系统,我们可以在创新教学法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教材改革,使教材改革能够跟上教学法的发展,找到最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企业需要的教学法和教材,实现为企业培养充足的管理会计人才的目的。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有很大区别。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较大区别,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现代管理会计人才,我们首先要改变会计人才培养观念,进而在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的指导下,按照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复合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由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灌输式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革,使教材能够符合新时期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管理型会计,提升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的行业竞争力。
浅论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应用误区。
摘要:人本管理,简单地概括就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效果体现为内部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高和企业外部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
寿险营梢无论从管理的形式上还是管理的内容上,都体现了人本管理,但从人性假设与制度基础两个方面来看,目前人本管理在寿险营梢中的效果却与人本管理的目标相悖。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寿险营稍寿险会司治理机制。
一、引言。
人本管理,简单概括就是“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效果体现为内部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提高和企业外部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
一般来讲,人本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
人本管理强调人的主体意识,个人既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企业管理,也能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在各自所在的工作岗位上自主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的核心。
人本管理的基础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它所依托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
(三)人本管理对人的约束是柔性的。
人本管理主要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管理比较松散,弹性较大。
寿险营销体现了人本管理,但其效果与人本管理的目标相悖。
本文拟对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体现。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寿险营销就是一个对组织和人员的管理过程。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寿险营销是寿险公司对销售的管理方式之一,需要职业经理人对寿险营销活动进行全面的过程管理;从销售人员的角度看,寿险营销是销售人员自我管理的过程。
从我国保险业寿险营销多年的实践来看,寿险营销管理的一些具体方式,似乎都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形式和内容,比如说销售人员的自我管理、寿险营销文化的塑造及对销售人员的柔性约束等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的招幕体现了充分的民主。
寿险公司对适合从事寿险营销的人员进行招聘,一般是通过熟人或职业介绍所推荐,再通过公司的面试、培训,考试后录用。
招聘的权力、过程、结果等完全由从业人员自主决策。
(二)营销管理中体现了对人才培养的充分重视。
目前国内各寿险公司所开列的培训课程大致有:新人岗前培训、新人衔接训练;主任晋升培训、主任研修班;经理研修、营业区经理研修等。
据一些调查公司资料报道,如果按照我国企业职工培训课程进行评比的话,寿险公司排在前三名。
(三)特别注重营造寿险营销的文化氛围。
寿险营销的管理者主要包括营业区经理、营业部经理以及营业组主任,他们都非常注重营销文化的塑造,总是尽可能地调动业务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销售人员把职场当成自己从事寿险营销事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总是被一种被认同和趋同化的文化所凝聚,因此,销售人员能够心情舒畅、满腔热情地从事营销工作。
(四)寿险营销的动力机制是员工晋升。
寿险营销的组织架构及发展模式给了销售人员对寿险事业无限的期待和憧憬,寿险营销管理模式为业务员的职业生涯作了长远的规划,职位的晋升不会因人际关系或职位设置及数量而受到影响。
三、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效果中的尴尬表现。
人本管理最终体现的效果是多方面的。
但是,对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而言,通过人本管理所要显现的微观效应无非是内部员工士气高涨、员工对企业忠诚度提高以及企业外部绩效显著、企业社会声誉非凡等。
不过,当前寿险营销人本管理应用的结果却是相悖的,其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营销队伍不稳定,脱落率高。
我国寿险营销队伍的脱落率平均在60%左右,成为全国行业员工流失率之最。
我们仅以寿险业比较发达的xx省为例,据统计,底xx省有7.8万寿险营销员,分布于近1901个营销服务部之中,平均每个营销服务部有40余人,庞大的营销队伍中仅有62%的营销员在原公司从业一年以上;6月末,该省寿险营销员总量降至7.3万,而在原公司从业一年以上的比例降为43%;从持证情况来看,该省通过保险代理决位人员基本资格考试的从业人员累计8万余人,但近几年营销队伍的持证率始终徘徊在50%上下,说明有大量取得代理从业资格的营销人员脱落。
(二)营销误导问题突出,寿险信誉受损。
寿险业的经营已经出现了诚信危机,为此,保监会还专门制定寿险销售人员的行为规范,强化社会对寿险销售人员的监督,由此可见,寿险营销对寿险企业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负效应。
目前普遍认为,
低素质的营销队伍和短期化的销售行为与寿险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社会公众对保险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寿险营销队伍为了维持和拓展自己的销售业绩而产生了大量误导行为,这损害了寿险业的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实践中既没有实现对内的目标,也没有实现对外的目标,理论与实践是否出现了矛盾?我们不能武断地下结论。
但是,对于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应用中的良好愿望与得到不令人满意的结论之间的巨大反差,是很值得理论界及寿险公司进行反思的。
四、对人本管理在寿险营销中的反思。
(一)人性假设与人本管理。
管理理论的建立,总有一定的前提与假设。
由于管理的对象是人,因而古今中外管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本前提的。
任何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都无法回避对于人的基本看法或人性观这个根木问题。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近几年来,各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经验,探讨了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对策。
毕业论文即学士学位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是体现本科毕业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同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完成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是每一个本科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也是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几年对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各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不断扩大,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工作量很大。同时,日语专业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治学不严谨,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容乐观。以我校2010-2012年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例,现总结出以下几点:
1.1选题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是选好题目,确定研究对象。通过对近三年我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汇总调查发现,选题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以日本社会、风俗、文化方面最多,其次为文学方向,语言类仅有几例。从这一现象能看出的问题,首先是大多数学生所选题目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有关日本风俗、文化的题目与平时所学的课程内容相差甚远,学生对其内容的涉猎并不足以达到撰写论文的程度,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题,这势必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其次,雷同现象严重。在近几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每年都会有学生选择诸如《日本的茶文化》、《日本的饮食文化》等类似的题目,甚至在同一届学生中,相同选题的情况就会出现2、3例。虽然有时论述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性。
1.2文献资料匮乏,知识储备不足。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并没有大量的查阅资料。因此,在动笔撰写论文时往往会因为资料不足而力不从心,论述的内容缺乏相应的理论数据,难以深挖主题。另外,有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专业知识不够扎实,阅读面狭窄,知识面仅限于教材所学内容,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低。在论文写作时,无法把专业知识与所阅读过的文献资料的内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论文中。在指导论文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将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大量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抄袭现象严重。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所选题目的相关资料准备不足,理论知识有所欠缺。
1.3写作能力偏低。
以我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为例,论文可使用汉语或者日语写作,鼓励学生尽量用日语完成。但实际上使用汉语的人数居多,只有少数使用日语写作。从写作水平上来看,用汉语书写的主要问题在于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而用日语书写的论文存在问题很多,例如文体形式应用错误,语法错误多,表达方式上出现“中国式日语”的现象严重。另外,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写出的论文结构不合理,内容不紧凑,最终使得毕业论文缺乏可读性和学术性。
1.4主观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教学安排,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论文工作均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这一阶段正是毕业生找工作、实习的时期,往往忽视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毕业论文是大学里最后一项作业任务,学校不会为此而不让学生毕业的,在主观态度上不端正。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匆忙地选定题目,盲目写作,不悉心听取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这样完成的论文质量当然不会好。在修改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论文中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等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因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写作不认真所造成的。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应该尝试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2.1阅读文献,认真选题。
选好论文题目是写好一篇毕业论文的先决条件。在选择论文题目时,不能盲目选择。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先确定一个总的选题范畴,然后有目的的去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应用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等资源去查阅,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筛选出一个适合的研究内容,确定题目。这样,学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就能够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正确把握写作方向。
2.2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前提,它为毕业论文提供充分的理论数据。大四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小的问题,尤其是本专业的拓展知识方面尤为欠缺。因此,应该在本科生的日常教学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内和课外有计划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在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如何阅读文献资料方面给与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毕业论文。
2.3重视毕业论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很多学生对于具有学术性质的毕业论文写作缺乏了解,不清楚毕业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步骤,不知道如何选题,怎样查找文献资料,更谈不上提出新的见解。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本身的重视。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可以在大三第二学期或大四第一学期开设专门的学术论文指导课程,提前教给学生毕业论文的结构,如何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拟好论文提纲,进而完善毕业论文的内容。在主观上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在客观上让学生学会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真正开始论文写作时就会少走些弯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会进行日语写作训练,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普通的作文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学术论文指导课程中,在传授论文写作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实际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文章体的表达方式和论文的架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尽量避免学生面对毕业论文出现盲目感。
2.4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严把质量关。
学校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予以严密关注,制定出一套详尽的实施细则。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几个重要步骤即指导教师的分配、选定题目、论文开题、完成论文、指导论文,到最后的论文定稿、答辩、成绩评定,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明确细则,从学校到院系,从指导教师到学生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规则行事。这也能够培养教师和学生对待学术及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的有力体现。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是对其中突出的几点加以列举和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力量,根据日语专业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写好毕业论文,有效地组织好毕业论文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1]杨秀娥.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5).
[2]封小芹.日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与“中日文化比较”课程的设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3]赵春光.浅析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4]董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四
日语作为一门东亚重要的语言之一,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形式让许多学习者感到困惑。日语论文写作更是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和思维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学习阶段,如何撰写一篇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的日语论文是每位学习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第二段:积累知识和背景资料的重要性。
日语论文要求学生有深入的思考和专业的知识积累作为支撑。通过积累知识,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论文中的问题。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研究,拓宽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论文提供充分的素材。
第三段:合理安排论文结构和论证逻辑。
一篇好的日语论文需要有明确的结构和清晰的论证逻辑。学生应该根据论文的内容和目的,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内容,确保论文整体呈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此外,正确运用逻辑推理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展示和支持自己的论点,使论文有说服力。
第四段:精确的语言表达和细致的修辞运用。
日语是一门注重细节的语言,一个形象鲜明、表达精确的句子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使用准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以确保所表达的意思不会产生歧义。此外,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提高论文的文采和感染力。
第五段:反思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日语论文的完成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思维的展示,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学生应该通过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多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反馈和建议,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会带来更多的启发和突破。
总结:通过撰写日语论文,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为了写好一篇日语论文,学生需要积累知识和背景资料,合理安排结构和逻辑,精确表达和细致修辞,并不断反思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只有在不断努力和实践中,才能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五
1、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心理学著名教授林崇德说,不管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好的选题是自己论文成功的一半。
我提倡我的研究生不一定都跟着我的课题、我的研究方向来选择论文题目。
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要考虑学生研究基础:学生曾经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学术兴趣是什么;二论文选题要具有开创性,具有一定理论上的和实践上的意义。
经过这样的考虑,题目定下来,就能进入到开题。
科技史著名教授任定成提醒,有的研究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题目很大,但写作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很难驾驭。
所以,写论文一定要学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做封闭研究,比如可以做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等。
传播学著名教授胡智锋指出,合适的论文题目应是大小适度的,总的来说需要注意几点:一是选题要体现专业性,符合本专业的要求和规范;二是题目大小适中;三是要具备问题意识才能使论文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四是要有学术意识。
要分析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到什么程度,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想办法找到一个新的点,才会有学术意义。
五是与指导老师、有经验的人的沟通也很重要。
2、写作论文要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
任定成教授说,每一种论文都有其特定的规范,只要先把研究做好了、做扎实了,论文就好写了。
理科学生写作论文的压力来自于要在国际上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要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科学生的压力则源于对国际学术规范不了解,一些硕士生、博士生还在用高考作文的标准来写毕业论文。
要想写好自己的`毕业论文,主要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找出可以成为比较好的研究对象的问题,然后确定适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找出结果。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自己所做的工作,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观点,这样才能称为一份合格的学术论文。
3、合理运用参考资料的问题。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经常需要引用资料。
界定引用和是否抄袭有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整体上是不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自己的立论,别人的文献是不是作为自己观点的一个补充和引证。
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完全是把别人的东西搬过来,堆砌起来,这就难免会有抄袭之嫌。
如果有自己的观点,资料是为你的观点作注脚,这就是合理的引注。
本科生经常出现被资料“带跑”、更换题目,是因为本科生阶段也是一个学习别人的过程,不能形成自己的一些东西,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其根本原因是被“带着走”的同学缺乏一种定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基本的立场和观点。
怎样不让别人带着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丢掉自己原始的问题,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明白自己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4、学会做二手文献清单、工作清单。
林崇德说,文献综述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客观是因为它反映了某学科相关研究材料,他人、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观是因为综述是对前人、他人成果的总结归纳,归纳是否准确,是文献综述最重要的部分。
研究生文献综述一定要坚持两个标准:第一,必须要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二,必须涵盖国内外近5年的学术成果。
主张看新文献,这样就可以知道国内外研究动态,把握整个研究趋势,论文也就有了一定依据。
没有好的文献综述,不要写论文,不要做研究。
任定成说,现在做研究、写论文的条件很好,图书馆有丰富的材料,电子图书、互联网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只要充分利用,研究信息就会源源不断,这就为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学会进行研究和写作学术论文的规范。
要学习做二手文献清单,学会写工作清单,学会搜集材料、做索引,要充分学习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
只有建立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的研究才有可能做得扎实,论文才有可能科学严谨,才有可能进一步创新。
5、学生要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有人反映,现在学生论文水平逐年下滑,甚至有学生只用一两天时间写论文,草草了事。
胡智锋说,现在学生普遍水准不高的状态,导师应该也有一定责任,尽管导师负担大压力重,但既然招收了学生就应该负起责任来,督促、监督、给学生加担子来敦促学生好好做论文。
林崇德说,导师要把握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每个细节。
我的研究生在第二个学期(一年级)开题。
我认为早开题能够让学生对论文的研究早动手,便于接下来的论文指导。
导师还要把握学生内心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切实困难。
学生的论文好坏,取决于导师的要求和引导。
6、科学安排才能分散压力。
学生应该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科学安排时间,未雨绸缪,要具有提前安排问题的意识。
首先,在学生进门之时就要给他画好三年或两年的“大蓝图”,做好规划,告诉他们可能需要什么时间、多少时间用于学业、实习、找工作和处理个人生活问题。
第二,进行阶段性的检查,督促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做什么、下一阶段应该去做什么。
第三,提前安排一些事情,比如说实习。
不能在快毕业时一边忙实习一边忙工作还要一边忙论文。
有的同学安排不科学,前两年闲着,最后一年才开始一起忙,这就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7、怎样顺利通过答辩?
论文答辩是学生水平、能力、人格等的综合考验。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水平+态度+要点。
我的经验就是让同学合上自己的论文,撇开它,把自己当成一个评委,来对这个论文提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
其实答辩不是重复论文内容,而是把论文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看它的意义和价值。
在介绍论文时如果要达到好的效果,也要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不要跑题。
8、答辩老师最看重的几个要点。
林崇德说,评委老师会从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一是理论功底,即学科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最后,看文章是否自己独立完成。
胡智锋说,评委老师首先会看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的价值差不多占论文成败的一半因素。
判断选题的好坏可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看作标准,看论文是否在理论上、学术上有新的发现,是否对某个领域的实践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第二,看结构的逻辑性。
看整个论文的架构是否有逻辑性、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是否周严,能看出学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第三,看文献是否丰富、有无重大遗漏。
看论文所涉领域的重要文献是否都被涵盖,以判断阅读量够不够。
第四,看作者的写作水平。
看文字表述是否清晰、流畅,概念界定是否清楚等。
9、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
胡智锋提醒,学生在答辩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这样一些:
第一,概念不清:随便抄来概念,不理解或是自己胡编乱造;。
第二,表达不到位:自己做的、说的、写的和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
第三,以偏概全:抓不住要领和主要问题;。
第四,逻辑混乱:概念之间、观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日语文学论文篇十六
日语是一门令人着迷的语言,我对于深入学习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就这门语言撰写一篇论文。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日语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在撰写日语论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论文撰写前,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日语这门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语言表达方式也十分独特。通过搜集资料,我不仅了解了日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还深入研究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我了解到日语中的敬语使用非常重要,这体现了日本人对他人尊重和尊严的态度。同时,我还发现了日语中的许多特殊表达方式,例如索引代名词和根据年龄等级称呼他人。通过资料搜集,我对日语的学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其次,进行实际论文撰写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日语和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例如,在中文或英文中,我们通常使用拼音或者字母来表示单词的发音;而在日语中,每个汉字都有多种发音,这会让人迷惑。此外,在日语中有许多同音异义词,需要仔细辨别上下文的含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思维能力。我学会了善于观察和总结,在写作过程中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合理运用不同词汇和表达方式。
然后,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撰写一篇论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意识到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将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单元,并按计划逐步完成。这样的时间管理能力对我之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在最终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仅需要思考日语的语法和用法,还需要思考如何将日语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与主题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声音。我通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论述能力。此外,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逻辑性和结构性上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这些意识到的不足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也将继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撰写日语论文是一次挑战和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次经历,我不仅学到了关于日语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我相信这些学习和成长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继续在日语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4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