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某种意义。发表一篇优秀的总结可以提升我们在学术界或职场中的声誉和竞争力。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一、说教材分析。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三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前进小学的美术教师,我的名字是王爱美,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三年级美术课程《老房子》一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屋,每一座桥梁,每一尺驳岸,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关丽的传说。《老房子》一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观察老房子的外形特点,了解老房子的昨天和今天,让学生能真正触模城市的。文脉,品味城市的精神,并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某种特殊的气氛,产生相应的情绪,并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本课的立意所在。
用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将拦房子在现在画面,是记录学生直接体验的一种美术活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了解本地区的老房子的特征,还要对各国、各民族的老房子的建筑有所知晓。
(1)认知目标:观察、寻访本地老房子,对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风格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3)情感目标:通过对周围老房子的写生或记忆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老房子别具风格的古朴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教学重点:用写生、记忆画或语言表述的形式描绘老房子。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老房子历尽沧桑的陈旧感及别具风格的古朴美的体现。
师生共同准备:
a、课前采访祖辈老人或建筑师及查寻有关资料,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
b、收集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房子的建筑图片、照片及文字资料。
c、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写生工具。
一、讨论、引领阶段:
学生将收集的各种老房子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各文字资料、图片讨论各国、各民族老房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针对作品提出相关问题:
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
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能否学着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作品?
3、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
二、示范、提示阶段:
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根据一张老房子的现场照片,讲解写生时取景与构图,并做相应的示范。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对比,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本环节设计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分层设标和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都能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设计意图:鼓励式的小结,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延续了学生对作品创作的更大的欲望。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就今天我所讲的《美丽的陶瓷》一课再进行一下说课。《美丽的陶瓷》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下面我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程序、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美丽的陶瓷》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课,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得想象与创作空间。能够从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得完美统一。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
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线的美感,认识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历史。欣赏、学习陶瓷的造型美、花纹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组合出陶瓷上美丽的花纹。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
说课后反思: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七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四)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五)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对比。
大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八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美丽的陶瓷》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课,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得想象与创作空间。能够从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得完美统一。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
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线的美感,认识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历史。欣赏、学习陶瓷的造型美、花纹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组合出陶瓷上美丽的花纹。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九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希......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一
《葫芦娃》是三年级艺术教材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童话王国》中的最后一课,分析教本与教参,上面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要求学生能感受和体验动画片中葫芦娃热爱生命、团结勇敢、不怕挫折、不惧邪恶的顽强精神。第二就是制作头饰,进行戏剧表演。教本上也没有太多关于美术方面的内容,只有几张小朋友的照片和一张中国画。在教参中点到葫芦娃七种颜色,然而利用三原色红、黄、蓝调出橙、绿、青、紫四种颜色,我觉得作为美术课这一点很重要。至于学生作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做一个头饰似乎是简单了点。因此,我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
1、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认识。
2、通过欣赏各种民间葫芦工艺品,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3、以葫芦为雏形,利用彩泥工具用拼接和装饰的方法创作一个葫芦艺术品。
4、能感受和体验动画片体现的热爱生命、团结勇敢、不怕挫折、不惧邪恶的顽强精神。
重点:
1、根据红、黄、蓝三原色调出橙、绿、青、紫。
2、通过想像,创作葫芦艺术品。
难点:
1、用黄色与蓝色调出青色与绿的区别。
2、团结协作创造富有想像力的作品。
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没有把上述目标零碎地、机械地展开,而是把“葫芦娃”的故事情境贯之课尾,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的各种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
1、七彩的葫芦娃(葫芦娃的色彩)。
2、团结的葫芦娃(葫芦娃的精神)。
3、神奇的宝葫芦(欣赏和创作)。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解决色彩问题。我设计了“请葫芦”的游戏来进行调色练习,设计此情景是把枯燥的调色练习生动化,情趣化,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投入学习。加上课件学生学得就更加直观形象了,第一个难点也在这里得以功破,橙色、紫色很容易调,青色学生有点弄不清,有这样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表面意思理解,青色肯定是出于蓝色,那调出青色与绿色的区别在哪呢?我分别在青葫芦和绿葫芦上面用一点黄和两点蓝,两点黄和一点蓝出示,学生一看就可得知,调色过程中,黄色多加点就是绿色了,蓝色多加点就是青色了。
最后用自编的儿歌来结束第一部分教学。
“我是色彩小主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任我调!”
让学生先在心里想一想葫芦娃的故事,感受团结勇敢、不怕邪恶的力量。然后我节取了三小段原影片,有“七心合一”和“七色葫芦山”,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再次感受这其中的情感。随后我进行总结,让他们想一想在自己身边有没有团结起来解决困难的事,学生就讲了,有运动会上团结拔河的小朋友,劳动中不怕困难啊等。在讲述中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就是欣赏与创作了。
首先,我用flash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光彩四射,学生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这就调动了学生欣赏作品的积极主动性了。宝葫芦慢慢的打开,为我们带来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这就是葫芦丝演奏出来的,学生了解了葫芦可以做成工艺品。
其次,欣赏了这么多大量的工艺品,也是为解决第二个难点作辅助的,有了参照想像会更丰富。
在学生创作时,我没有用《葫芦娃》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考虑音乐课学生会一直唱,都太熟了,也许会动力不够强,我选择了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些歌词都是很振奋人心的。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会更有创意。随后全班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葫芦展板上,班级就成了一个美丽的葫芦世界。此时我为他们总结到,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会创造出许多美丽的东西,只要我们一条心,再大的因难也不怕。课的结束我送上五个大字“团结力量大!”在评价过程中,我采用了自评和组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制作成功的乐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二
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四课《会响的玩具》是一堂很有趣的美术制作课,重温陪我们走过了童年的玩具,回忆一下玩过的那些会响的玩具,学习制作一件会响的玩具,还要比一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好听。这些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将想象变成现实。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我认为三年级学生对于可塑性差的材料,使用工具、动手能力方面并不是很强。于是,我把这节课定位在“简易”的层次上,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并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开始,引领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小玩具产生感情,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直观演示制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自行揣摩、总结制作方法;直观化的操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表现方法和技能的理解,并接受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师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
教是为学服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采取二人或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制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和技巧上的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整个制作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眼、脑、收手的协调运用,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美好享受。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
(2)、教师演示说明拨浪鼓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三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二十课《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下面我就来谈谈对这节课的总体设计:
(要求、地位、作用、意义)。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在这一领域学习中,学生要使用各种工具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
它是一门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艺术,并以其独特的制作和效果深受学生的关注。三年级的学生接触较少,相同类型的课在这册教材中为数不多,本课是整个教材中的最后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内容体现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特点,富于时代气息。学生认识理解手提袋是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的开始。
在教材编排上,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生活离不开电话》,学生初步了解了电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乐趣,且已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制作生活用品。无疑是为本课教学作了铺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提袋也成为时尚的.标志。本课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爱的手提袋,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既能物以致用,又能强化学生的绘画及动手能力,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在本课将落实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提袋的用途及相关知识。
(2)途径与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学生学会利用剪刀、胶水及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手提袋的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自己的手提袋富有个性,表现出独特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出各种造型、色彩的手提袋的制作方案。
难点:手提袋的制作过程,能够动手制作出独具特色的手提袋。
手提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以其新奇的创意和图形吸引着人们。但三年级学生对手提袋的制作知之甚少,还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想制作出有特色的手提袋有一定难度。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理念,我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观察、审析,建构起自主的平台。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学生:初步感知-学中探究-合作体验-情感升华-知识拓展。
教师:引导欣赏-引导探究-引导实践-引导评价。
在教学中运用了几种方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比较法、提问法。
“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学习中以学生为本,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玩等多种学习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
手提袋是实用性强的设计艺术,要想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手提袋是较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创作,展示学生个性。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人。
课堂导人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恰当的导人在课的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为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提问:老师为上好这节课,精心准备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堆在讲台上不太雅观,谁能帮帮老师呢?学生会说,我的袋子可以借老师用一下。(师用袋子装好物品)知道这袋子的名字吗?出示课题。这样直接引出手提袋,并暗示了手提袋的主要用途(装置物品)。
第二环节:欣赏感受、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中,这是最重要的环节。我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手提袋的造型、创意、色彩、图形。通过讲解、示范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制作手提袋的技法和步骤。
1、欣赏一组手提袋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充分利用视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师生互动,设置了抢答题的情境。比赛规则是:以最快的速度抢答所出示的问题,答对者获取“聪明小鱼”。
(1)你看到了哪些样子的手提袋?
(2)手提袋有哪几部分组成?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手提袋?
(4)你知道的手提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手提袋有什么用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把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出来了。引发学生对手提袋相关知识的关注,拓展知识面。
3、下周老师要参加一个手提袋设计大赛,这是老师设计的作品,这样的设计能得奖吗?(作品设计得很简单也没创意)学生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如图案可以大一些,内容可以丰富些等等。一起分析后,老师示范改装这个手提袋,同时讲解手提袋的制作技法及各种旧材料的运用。
4、讨论:从哪些方面设计手提袋?欣赏归纳:造型、创意、色彩、图形四个方面是设计的重点。(教师板书)并欣赏书中的手提袋,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习的探究性原则,教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
第三环节:实际操作、自主创作。
1、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手提袋?你想设计一款什么样的手提袋?
2、教师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做手提袋,设计一款你们喜欢的手提袋!(绘画、手工均可,看哪组做得既快又好,争取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造型奖”)因为是竞赛制,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
3、播放背景音乐及图片,学生创作。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评价拓展。
1、这部分采用互评、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评,体验亲手制作带来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想法,培养评价能力的自信心。
2、课后拓展: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造型的表现形式,注意积累,作为创作素材。发挥想象力想一想:手提袋还能用来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课的延伸,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为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在板书设计中我尽量做到精而巧。展示如下:
3、你喜欢哪个手提袋。
手工、绘画。
创意、图形、色彩、造型。
1、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授课中师生互动、交流,学习非常融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改精神。
2、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参与意识强;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集体协作精神。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五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材分析。
《辣椒真辣》是赣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尝尝、画画等,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酸、甜、苦、辣、是我们常能感觉到的滋味。学生对辣椒都非常熟悉,而且对辣味都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学生对这一题材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课内容的设置也正是为了诱发学生的情感体念,使之迸发创造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吃辣椒时的情景,学会用色彩来表现不同味道的感觉变化。
2、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作品的整体感觉是否"辣"得到位。
教学难点:把尝辣椒时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尝一尝,丰富体验。
1、教师出示四个瓶子里面分别装着有(糖水、辣椒水、醋、苦瓜汁)。
2.让学生猜猜这四个杯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味道的饮料。
3.让四名学生到讲台前闻一闻,尝一尝。
4.其他学生观察这四名学生的面部表情,看看不同的味道所反应的不同面部变化。
5.四名学生口头描述四味带给自己的感受(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的)。
6.版示"酸、甜、苦、辣"。
7.学生说说平时最喜欢哪种味道。
8.揭示课题:辣椒真辣。
【设计意图】教师一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四味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感情。
(二).赏一赏,激发情感。
1.教师出示"酸、甜、苦、辣"的绘画作品,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2.让学生把对应"味道"的作品找出来。
【设计意图】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表情、颜色)。
【设计意图】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理性慢慢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
(三).画一画,表现情感。
1.学生讨论:你打算用什么颜色?什么图形来表现辣味?
2.教师示范演示用油性笔画轮廓,再出示涂好颜色的作品。
3.欣赏几幅表现"辣味"的作品。
【设计意图】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4.作业要求:
把尝辣味时的火辣辣的感觉画出来。
5.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用水粉颜料或油画棒,可以利用其鲜艳,强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辣味。
(四).评一评,促进提高。
【设计意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学习了用色彩来表现味道。希望同学们去发现,去创作,画出更精彩的美术作品。
(六)、课后拓展:
在本课学习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除了辣味还可以画其它味道的作品。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州五号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州五号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
制作方法:想--外形。
选--材料。
剪--形状。
贴--组合。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造型表现手工课《剪剪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为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会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剪纸艺术的特点,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虽然在城市已不多见,但在一些农村人们还会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剪纸题材广泛,学生的剪纸作品要求要简化、夸张,着意童趣的表现,构成形式有均衡式或对称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剪纸中对称式和均衡式的剪法,培养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对称剪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好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重在寻找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范例教学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三部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1、运用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共学生欣赏借鉴的方法。
2、教师演示,特别是对称式剪法中纸的折法的演示法。
3、学生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时,教师课件出示剪纸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同坐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和我们的绘画有什么不同?再叫学生回答,学生没说到的,老师再补充,在讨论和对话中使学生熟悉剪纸艺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接着拿出一幅瑞昌艺术剪纸作品讲解这幅作品是我们本土的剪纸大师的杰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也创作出好的剪纸作品来,同时板书课题《剪剪乐》。
2、讲授并演示剪纸的步骤: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剪纸艺术的极大兴趣,处于学习状态,然后在黑板上出示6件范例作品,分别讲解我是如何剪出这6件作品的。之后我开始示范剪纸:首先示范左右对称图案的剪法,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我拿出一张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纸,演示对折过程,强调对折时两遍一定要对齐,这样剪出的两边的图案才会对称;接着在对折后的纸上画出一种图案的一半,并且可以把要剪掉的部分简单的画上阴影,这样就不容易剪错了;最后把它剪下来,在剪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折的那条对折线不能完全剪掉了,否则彩纸就会断掉,这也是一个难点。最后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在折的时候提示对角后还可以再多次对折并且对折次数越多剪出的对称图案就越多,剪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不能把对折线完全剪断了;最后介绍不对称图案的剪法,在彩纸背面画出图案,先剪外面大的轮廓再剪中间细小的部分。演示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先在旧报纸上试着剪一剪。
3、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在民族音乐声中播放课件中剪纸作品循环展示欣赏,学生边欣赏边开始创作,这样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作灵感。告诉学生有很多形式可供选择,如方形、圆形、对称的、不对称的,纹样也可以是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各种随意的花样都可以,这样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不要只局限在某一种图案上。
4、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有优秀作品的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作品的表现意图,再请下面的同学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那个。最后老师点评选出一个创意剪纸,一个手工剪纸,一个清洁明星。
5、进行小结。告诉学生以上学习的是简单的剪纸,图片中的作品是民间剪纸大师十年二十年才练出的绝活。剪纸来自民间,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意识。
6、课后拓展。好的作品建议学生课后把它贴在自己房间或者教室里,供人欣赏,作品多的同学还可以把它们组合成图画,这样即美化了校园生活又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美术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欣赏示范、动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训练,即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又达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交流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
面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就带着猪八戒、孙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剪纸是崇安中小的校本课程,本课校本课程与美术教学课紧密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复习巩固民族的面具艺术就、进一步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对称剪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剪纸活动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细节部分的剪刻。
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电子展板、课件。
学具准备:蜡光纸、剪刀、胶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录像导入:欣赏贵州傩戏面具舞蹈。
三、讲授新课。
1、复习面具的分类(世界面具: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面具;中国:藏戏、傩戏、陕西灶火、京剧面具等。)以及面具特征。
2、第一课时面具作品点评。
3、请小老师演示剪纸面具的设置步骤。
4、欣赏剪纸面具。
四、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
五、自我评价: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面具,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评评他的面具。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七
美术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
2.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图画程序进行复制,粘贴,组成一幅四方连续纹样。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对现代化的工具产生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在windows图画程序中绘制简洁的图案,组成一幅“花布”。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做好学生进电脑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确保电脑能够正常运行。
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_作方法及本课的图案设计,排列,重复等造型知识内容。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电脑设计和制作的四方连续纹样优秀作品。
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以清晰的演示复习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当场演示电脑绘画中图案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方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变化的电脑绘画方法。
让学生随意地使用一下软件中的各种工具,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创作。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种工具,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制作出有独特情趣的四方连续纹样。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绘制。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照现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脑,整理桌机,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
板书设计:
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2、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3、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板书设计:
会响的玩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教师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学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板书设计:
新颖的电脑。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八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州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州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
制作方法:想--外形。
选--材料。
剪--形状。
贴--组合。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九
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上册第十一课《鲜花送老师》,本课属低学段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学习领域是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本课教材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美术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学生主动观察、大胆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各种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制作成工艺品,送给敬爱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并养成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料,大胆创造和组合,制作出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观察:你家附近有哪些植物?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师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如:挂历纸、吸管、彩纸等)、胶棒、剪刀。
3、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各种材料制作的植物范作等。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低年段美术学科的特点,我才用了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用彩纸制作纸花的形式美感,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自主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总结归纳纸花的制作方法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美术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始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纸花结构的观察了解…在跟老师边做边学的基础知道单层纸花的折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花更漂亮美观…。
六、说教学过程。
在美术课上为了力求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准确的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激情入境。
(二)、探究尝试。
教师出示图片,分析花的的结构,演示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还能用哪些材料制作美丽的鲜花?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制作方法、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学设计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融自然知识与其中,采用分组活动、集体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纸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认真观察的习惯,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起“扶、帮、带”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的过渡,组织他们进行自由、有序的学习,促进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本领去创想,自由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展示评价。
在展示作品时,我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么美的鲜花捧在手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在平等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表达对师长的敬爱之情。然后,在事先设置在教室中央的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秩序的进行欣赏。师生对不同个性、能力的同学所创造出的,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广泛而善意的评议,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把鲜花送给自己的老师。
七、说板书。
根据一年级教材特点和低龄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以生动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示学生创作作品及教师范作,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和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十
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三、学情分析: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六、说教法: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七、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八、总结: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一、说教材分析。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教材内容: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教材分析:《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八、板书设计: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大小。
下面是学生绘画展示区。
板书内容图文并茂的体现了本课的精髓,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十一
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风铃叮当》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课程的整合性来说,它更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媒体、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本课是综合实践劳技教育手工制作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制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学生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劳技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为学生小组分担任务的意识,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教材分析:《风铃叮当》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湘版)的教材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手工制作课。本课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实践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运用捆邦、剪、贴、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风吹作响的各种工艺品风铃。
因此,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绳线对物体进行捆邦、穿、扎等精细活动,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学会设计风铃草图和制作风铃。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感知、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手工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工负责,学会和谐相处的品德。
(3)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风铃的结构和名称;二是风铃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本身不能发声的材料用来当作铃铛,需要考虑组合铃铛之间的距离,需要设计正确的风铃草图;二是寻找各种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如何使风铃美观、大方、有创意。
依据劳技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艺术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了各种样式的风铃,作为直观教具,还到风铃店里拍摄了做工精美的工艺品风铃,准备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学生准备了制作风铃的工具和各种制作风铃的材料。
教法: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听风铃、看风铃、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展开教学活动。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风铃音乐中欣赏了风铃店里做工精美的风铃。然后又欣赏了教师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风铃,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联系,风铃主要用来美化居室、装点生活,使学生有所用。从而体验到制作成功后的快乐。
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观察法引出课题,采用欣赏法激发调动学生制作风铃的积极性;运用直观课件风铃结构图和实物对照说明,使学生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调动学生观察风铃设计稿并判断正误,引出正确的设计稿,教师加以总结说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运用课件演示教师制作风铃的过程和装饰方法,既直观形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运用引导法、谈话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身边的各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怎样使作品丰富多样,有创意。
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小组长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样或几样作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和创新意识。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用夸张的方法制作面具,学习制作方法。(了解、练习)。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接受、练习)。
课前准备:教师:不同形象的面积眼范作若干。
学生:对开的报纸或其他纸一张(开张不可太小,否则作出的面具无法戴),16开纸一张(白芷或彩色纸均可,作五官装饰用),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
(一)上课,师生问好,展示面具,表演面具,揭示课题——《面具》,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教师根据准备好的面具编一个小故事;或准备好一段音乐,挑选几个学生戴上面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沿活报剧或舞蹈,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简单些,可让学生戴好面具依次走进教师,以其新奇、好玩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制作欲望。
(二)介绍制作步骤。
1、制作面具底坯。
用途对开大小的报纸或挂历纸,按下图所示步骤折出面具的底坯。
2、想好做成什么样的面具。
3、通过剪、折、卷等方法,做成五官及其他部件备用。
4、粘贴。粘贴时要注意:一是五官的位置,特别是眼睛。可线戴在头上做个眼睛部位的记号,然后再剪个圆洞洞,这样就不会妨碍视线;二是先后顺序,应先主后次。如人物面具,应先贴眼、眉、嘴,再贴胡子、装饰、花纹等。
(三)教师示范做一个面具,同时学生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做。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求胜意识,制作出自己喜欢又与众不同的面具来。
(四)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评。
1、让一半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另一半人观摩评判,然后呼唤位置评判。
2、请制作有特色的小朋友到上面来,给大家讲讲他制作的面具叫什么?怎么绘想到制作这种面具的。
3、请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小朋友到上面来,戴上面具,即兴表演一番或说上几句话。
(五)下课,清洁教室。
(六)课后小结。
札记:用废旧购物纸袋做面具最容易找到材料,也容易在上面作剪、贴、切、镂空、拼接。由于材料本身颜色多样,制作出的效果也是较为丰富的。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十三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舟五号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舟五号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十四
在教学上,老师让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冀教版。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三、学情分析: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六、说教法: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七、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八、总结: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湘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一、说教材分析。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
一、教材内容: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教材分析:《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八、板书设计: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大小。
下面是学生绘画展示区。
板书内容图文并茂的体现了本课的精髓,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8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