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注重互动和合作学习。总的来说,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希望大家可以通过编写教案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3、给蚂蚁归类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二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三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观察蚂蚁的形态。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的特征。
2.课件-照片:找一找蚂蚁。
3.自制卡片豆子和小篮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找一找蚂蚁。
利用图片找蚂蚁,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比比看,谁现先在草地里找到蚂蚁。
教师喊“预备,开始”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
1.幼儿讲述发现。
(1)你还在哪儿见过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2.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
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卵
幼虫。
蛹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记忆。
3.小蚂蚁本领大。
(1)你们知道小蚂蚁有哪些本领吗?
(2)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
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
游戏:蚂蚁搬豆。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蚂蚁的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四
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
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五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五、活动过程。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六
参加活动,锻炼身体,和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完成游戏。
小蚂蚁头饰、皮球、球框、蚂蚁图片。
一、提问。
幼儿园老师向托班的小朋友提问:在哪里见过小蚂蚁?小蚂蚁是干什么的呢?
向小朋友展示图片,并请小朋友模仿蚂蚁。
全体幼儿扮演小蚂蚁,鼓励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二、我是小蚂蚁。
如果是3个小朋友合作,怎么样变成一只蚂蚁呢?幼儿尝试。
幼儿互相观摩,哪一组的小蚂蚁更像?
师:小蚂蚁还要走很远的路去运粮食,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才能灵活地走路呢?
幼儿分组探索走的快的方法。
三、小蚂蚁运粮食。
1、(出示球)小蚂蚁们想想,怎么样才能安全地把粮食运回家呢?
2、分组练习。
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运更多的粮食哦?
3、分组比赛。
幼儿观察场地,了解起点及终点,和篮子的位置,每组5—8个皮球,分组进行比赛。
第一轮游戏。
师:哪一组最快?为什么?
小结:走路时做到不摔倒、不断开。
再次游戏。
师:哪一组有进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结:每一个小朋友前进的速度一样,方向一样,要齐心协力。
四、活动延伸。
师:小蚂蚁运回了这么多粮食,想邀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会请谁呢?(幼儿自由说)。
幼儿扮演小青蛙、小花猫、小白兔……(放松音乐)。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七
1、能感受音乐的基本节奏,配合音乐做律动。
2、培养学生大胆的创编动作,能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完整情景表演。
3、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图谱音乐情景图片。
(第一遍听音乐)。
1、教师带领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律动。
2、根据图谱,理解乐曲节奏。
3、引出小故事教师讲故事情节一遍。
提问:
1、图上哪些哪些是小蚂蚁们在刷牙洗脸?哪些地方是小蚂蚁在找蛋糕呢?
2、哪些地方是小蚂蚁在大口吃蛋糕?帮助学生理解图谱。
3、教师跟着音乐边看图谱,边做动作(第二遍听音乐)。
4、再次听音乐,请能力强的学生指图谱(第三遍音乐)。
1、引导学生看图谱波浪线部分,学生大胆创编小蚂蚁开心准备出发,开心等动作。
2、教师哼唱节奏表演创编的动作。
全体学生根据情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完整表演乐曲。
将蛋糕送给其他小蚂蚁分享。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八
1、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九
看到孩子们对蚂蚁的热情,教师觉得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机会。小小的蚂蚁,教育契机却是很大。喂食蚂蚁,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当教师将记录纸交予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在记录中尝试通过记录探索奥秘的方法,他们能在记录中了解蚂蚁的更多一些特性。教师此次预设的目的不是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蚂蚁的特性,而是希望孩子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探索、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会探索。
本次活动,教师设想了3个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在逐步了解蚂蚁觅食特性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记录发现秘密。
1、喂食蚂蚁,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发现蚂蚁觅食的特性。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1、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和其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
2、记录纸、笔。
一、为幼儿分组,布置任务。
师:最近小朋友们对蚂蚁都比较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的饼干喂给小蚂蚁们吃,那你们知道蚂蚁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回答答案一样的小朋友分组)。
提出记录要求: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你们认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等一下去找一个蚂蚁多的地方去喂给蚂蚁吃,当过了5分钟后,请你们记录一下,你们的食物大概有多少只蚂蚁来搬回家。
二、幼儿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幼儿观察:
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来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对于喂食糖的小朋友提出要求:在纸上用果糖画出简单的图形,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三、交流观察的心得。
请幼儿们交流自己记录的结果,统计在大黑板上,得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表。
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发现的趣事、异事。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一、谈话导入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3、给蚂蚁归类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一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3、给蚂蚁归类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二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繁衍。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三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课件-蚂蚁。
2、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3、记录用的纸、笔。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四、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五、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
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四
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5~6岁幼儿。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五
1、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了解蚂蚁的家庭成员以及分工合作的生活。
2、对蚂蚁的家庭分工合作现象感兴趣。
3、能分辨出蚂蚁会吃的食物。
视频、幻灯片。
知道不同的蚂蚁有不同的分工。
1、师:今天我请来了一群神秘的小客人。老师讲一个谜语,宝贝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谜语:它有一对触角,个子不大,能量不小,能搬粮食,会打地道。
2、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吗?你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蚂蚁身体结构图,给幼儿介绍。
3、师:你们见过的蚂蚁是什么颜色的?小结:我们见过蚂蚁大多数都是黑色的,其实有很多种颜色的蚂蚁,是因为那几种颜色的蚂蚁很少,我们就没有看到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颜色的蚂蚁。
1、师:我们熟悉了蚂蚁是什么样子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小客人在做什么。播放视频至搬箱子之前。
2、师:宝贝们,蚂蚁一家在做什么呀?
你们猜他们把食物搬去哪里?
你们见过蚂蚁的家么?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蚂蚁的家参观一下。
继续播放视频至结束。
幼儿回答:蚂蚁做的不同事情。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课件讲解蚂蚁的分类。
兵蚁:负责警戒及保护其他成员。
工蚁:主要劳动者,搬运食物和养育小宝宝。
蚁后: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妈妈。
雄蚁: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爸爸。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六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大班科学捉蚂蚁教案篇十七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2、对蚂蚁有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1、回忆经验:
阅读图书:
2、幼儿阅读《蚂蚁一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交流讨论:
(1)、各组交流捉蚂蚁时发生的趣事。
(2)、幼儿以绘画记录的方法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
(3)、分类:教师出示标记卡,提示幼儿可根据记录卡按蚂蚁的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类。
(4)、讨论:针对幼儿提出的个别问题,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5)、结合图片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4、设疑:“蚂蚁的力气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在活动后再继续寻找资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9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