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合理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的编写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是一些教案的实践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指导种子的萌发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分、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3.能够利用对比试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4.能够正确播种,是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搜集并认识种子。
1.搜集各种各样方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1)向学生展示一颗解剖过后的种子,注意提醒学生要观察的是一颗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以及正确的观察方法。
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
子叶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保护种植的内部结构。
3)观察其他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的结构相同吗?观察后总结种子里面都具有胚。
活动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
1.教师按照p3准备研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2.学生自己阅读实验后教师进行讲解,明白整个实验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两两对比可以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
3.向学生展示教师事先做好的关于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4.最后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合适的温度等等,然后试着填写p4的表格.
第2课时。
活动一:播种。
1.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播一颗种子?请学生起来回答。
2.学生观察书上的播种方法,将自己刚才描述的方法与书上的方法对比,发现有何不同?
3.教师提出书上播种方法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活动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4.特别提醒: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要提醒同学们,应该把已经萌发的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第2课小苗快快长、开花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小苗的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的生长规律。
2.通过观察花朵和果实的数量统计图,发现同一株植物花和果实数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种的植物,让其健康成长、开花结果。
2.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生长数据。
3.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同样用于花朵的数目以及果实数目的统计。
4.能够利用多种方法、工具搜集有关植物趣闻得资料。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探究,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准备:
一棵全株植物、直尺、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上指导观察活动。
测量植物的高度。
数叶子的数量测量叶子的大小测量茎的粗细。
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
2.从第一朵花开始,记录一共开了多少朵花?是不是凡是开花都能结出果实?从而引申到结实率,到杂交水稻。
二、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开花结果的照片,激发学生自己种植植物的兴趣,能够将自己的植物照顾好。
三、布置学生回家种植观察的任务。
活动三:一段时间后,整理植物种植记录。
趣闻:给同学们介绍一些植物的趣闻,引起学生对植物奥秘探索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回家查找一些植物趣闻,下节课进行成果交流。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第1课时花开花落为哪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等等。
2.了解完全花的结构特点。
3.知道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开花之后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4.知道什么叫传粉以及花的几种传粉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
1.会借助工具观察花。
2.从解剖的角度细致有序的观察花的结构。
3.能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表述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在观察花的过程中亲近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2.激发学生观察花变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花的构造。
教学准备:
各种花的图片、花的实物、放大镜、植物传粉受精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这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第二个单元,生生不息。从这个单元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这一个单元只要就是来看看动物、植物到底是怎么样繁衍生息的?第一课“花开花落为哪般”从课题上我们就知道这一课我们的学习内容与花有关。呢?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很多种花,玫瑰、向日葵、牡丹、荷花、杜鹃等等,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花。首先我们就要从花的最基本的结构说起。
活动一:观察花蕾,主要是观察花的萼片。
1.指导学生认识油菜花或者豌豆花或桃花(因为春天就是这些花的开花的季节)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油菜花,请同学们看油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做好12页的观察记录。
q:油菜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
让学生说说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教师引导讲解: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油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油菜花的雌蕊。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接下来由教师解剖一朵油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老师边讲解边示范)。
(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
(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然后同学们自己按照老师的方法操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解剖之后,各小组填写第14页的表格。(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
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以桃花为例认识完全花。(用黑板上画桃花的结构图做讲解)。
同学们比较一下,油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
q1: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
q2: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3.认识不完全花。
课前教师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如百合花、杨兰花。学生解剖进一步认识不完全花,(注意:用解剖油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
总结不完全花: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就称为不完全花。
活动二:花的传粉。
传粉的概念: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要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思考:花经过传粉之后花瓣回脱落吗?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展示授粉之后的变化。
第2课时无心插柳柳成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3.扦插嫁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过程与方法:能明白扦插、嫁接等食物繁殖的方式是什么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了解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
植物是可以通过身上其他的一些器官繁殖后代的,如:红苕(块茎)、厚脸皮(落叶生根)、甘薯(根繁殖)。
二、探究活动――植物的分身术(植物是怎样运用这些器官来分身的?)。
1、出示柳树图片,认识植物用茎如何繁殖后代。
引入:柳枝是柳树身体的哪一部分?我们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柳枝能发育成新的柳树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扦插?请学生起来描述。
对比一下你的方法和书上扦插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一位同学起来精确地描述扦插的过程:
步骤:
(1)要选择粗壮的柳枝;(2)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3)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4)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5)注意: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板书设计:
4.1各种各样的岩石1、开个石头展览会2、给岩石分类。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三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三、气温的测量。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四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1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五
平乐乡学校潘少荣)课题第3单元声音。
1辨听声音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重难点重点: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难点:1、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2、认识声音的多样性。方法教法: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学法:探究式准备响板、木鱼、双响筒、铃鼓、沙锤、碰钟串铃、三角铁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四个,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丰富多彩!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音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大小高低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
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
音量音调四、作业设计1、你对声音还有什么新的问题?请你课后继续研究!
教后反思。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六
于美艳。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生活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直接与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掌握从事物的表象探究其内部构造的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有较深的了解;《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热的传递》单元以“热”为载体,展开观察、对比实验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热在不同物质中传递的方法,验证太阳能热水器所选用的材料、摆放的位置与热的关系,体会到利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探究方法,具备独立做科学的能力;《研究与实践》单元,选用与本册研究密切相关的“食物”与“太阳能”知识,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课题。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3、饮食与健康。
4、水变咸了。
5、怎样加快溶解。
课时12111。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
么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四单元。
空气和水力。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研究与实践。
6、做一杯饮料。
7、水里有什么。
8、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叶。
(一)11、植物的叶。
(二)12、植物的茎。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5、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7、水流有力量。
18、杯子变热了。
19、水变热了。
20、它们会生热吗。
21、谁热得快。
22、太阳能热水器。
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七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2、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3、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4、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3、充分体验养蚕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讨论蚁蚕的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干毛笔、纸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一块丝绸,给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们知道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蚕是怎样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养蚕,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乐趣。
二、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1、关于养蚕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5、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三、观察蚕卵。
1、要养蚕首先要了解蚕卵是什么样的。你知道蚕卵长什么样的?
2、下面我们来观察蚕卵(出示蚕卵并分发给各组)。
4、汇报: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5、关于蚕卵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6、师生讨论解决办法。
四、观察蚁蚕。
2、学生给刚出生的蚕宝宝起名字。
3、告诉学生刚出生的蚕的名字,让学生比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们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细观察蚁蚕,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并做记录(可以写,也可以画下来)。
5、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八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1.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九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3、饮食与健康。
第二单元。
4、水变咸了。
11112。
课题。
课时。
水里有什么。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四单元空气和水。
5、怎样加快溶解。
6、做一杯饮料。
7、水里有什么。
8、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叶。
(一)11、植物的叶。
(二)12、植物的茎。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2122。
1212。
第五单元热的传递研究与实。
15、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7、水流有力量。
18、杯子变热了。
19、水变热了。
20、它们会生热吗。
21、谁热得快。
22、太阳能热水器。
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力
践
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
教学目的: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一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二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两节课共计32节。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要分析: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
2、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
3、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三、重点、难点。
1、了解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
3、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
4、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四、教学措施:1.坚持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2、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3.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两节课共计3节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要分析:
本单元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烧杯、温水、冷水、玻璃棒、肥皂、糖块、小锤等材料自主设计三种有对比度的实验,得出用玻璃棒搅拌、用温度高的水做实验、将可溶解的物质颗粒变小都可以加快溶解。)。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3、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4、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5、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6.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3、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措施:
1.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
2.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3.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共计4节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要分析:
本单元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4.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
5.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2.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每周两节共计5节第四单元空气和水的力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要分析:
《空气和水的力》单元以“力”为探究点,展开观察、实验、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做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时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深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二.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要从提出问题开始,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进行比较;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对生活的重大影响;意识到要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指导学生认识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三.教学重难点:
1、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2、热空气的应用。
3、热空气比冷空气要轻。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2.坚持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每周两节共计5节第五单元热的传递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要分析:
本单元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二、教学目标: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2.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4.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四、教学措施:1.坚持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2、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3.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两节课共计3节。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异常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进取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景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本事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本事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教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本事、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资料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资料情景: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忙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资料和课时情景: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异常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异常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仅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构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确定,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很多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帮忙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我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资料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忙学生提高科学思维本事,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构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教学进度。
(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四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月青岛的特色,感受青岛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作者对花和海的细致描写。
一、激趣引入新课。
1、用课件或图片伴着老师的描述引入新课。
2、教师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初步感知。
1、五月的青岛是什么样儿的?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描写走进课文。
2、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同时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荆、咸的读音。
3、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有错及时纠正。
4、说说读文后的大致感受。
三、细读课文,欣赏美景。
结合课后第2题,重点引导第一、三段的学习。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思考:这段主要描写了五月青岛的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
(2)随文理解节气晚照例明艳素丽等词语。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繁花盛开的景象,说说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评议。
2、学习第三段。
(1)自读课文,了解五月青岛大海的特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大海的景色的。
(2)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结合课后第2题第2句引导欣赏绿的层次。
(3)边读边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反复朗读欣赏。
四、朗读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出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
2、配乐朗读。
五、背诵课文第二题中对花和海的描写。
六、作业:鼓励学生用不同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五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布置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
同学: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教学时间。
1~2课时。
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同学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考虑: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2、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考虑“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同学再读课文。
四、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2、俺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俺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五、配乐朗诵,强化感悟。
1、配乐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六
米、白面,肉、蛋、奶、油等。
2.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哪里?答: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
物。
3.食物按味道可分为几类?答:食物按味道可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类。
4.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脂肪?答?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住按在白纸上用力划一下,留下的油脂的就是(脂肪)。
5.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淀粉?答: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滴管滴上碘酒后变蓝。
了,说明里面含有淀粉。
6.哪些粮食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答:小麦,土豆,地瓜,大米,玉米。
7.怎样检验某物中含有蛋白质?答:在它上面取下一点,用镊子夹着,在酒精灯上烧,如果发出像烧焦头发那样气味,那么里面就含有蛋白质。
9.常见的配餐有哪几种?答:以肉类食品为主的配餐。以腌制食品为主的配餐。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以甜食为主的配餐。
10.怎样搭配食物才合理?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十份。米面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
象叫做溶解。
3.怎样加快溶解?答:研碎、搅拌、加热都能加快溶解。
4.怎样用最快的方法制作一杯冰糖水?答:把冰糖研碎,倒在杯子里,倒上热。
水,用筷子搅拌。
到原状态。
生。什么叫水的净化?答: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8.请你写出橘子汁配方。答:桔汁6份,糖1份,水3份。
1.植物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答: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六个部分组成。2.一株成熟的番茄由哪些部分组成?它的种子生长在什么地方?答:一株成熟的番茄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它的种子生长在番茄果实里。
3.为什么说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答:因为植物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生活材料、氧气,美化生活环境。没有植物人类就会灭亡。
4.植物的根分几类?各举三例。答:1.有须根系:如小麦、大葱、韭菜的根。2.直根系:如棉花、玉米、芹菜的根。3.变态根:如山药、红薯、红萝卜的根。
5.观察、描述大豆的根和韭菜根的特点?答:大豆的根,中间一根很粗大,其它的细长,属于直根系。韭菜的根,像胡须一样,粗细差不多,属于须根系。
物越茂盛。
8.为什么不能拔苗助长?答:因为拔苗助长会把根上的根毛破坏掉,植物吸收不到水分和养分而死亡。
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蒸腾。蒸腾对植物、对人、和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好处?答:1.促使根吸收水分和养分。2.降低植物的表面温度。3.湿润空气。
素是绿色的,所以叶子是绿色的。
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18.天然氧吧指的是什么地方?何时进入最好?为什么?答:指的是大森林。下午进入最好。因为下午阳光最强,光合作用最快,放出的氧气最多。
19.盆栽一颗柳苗,5年后增重34倍,说明什么?答:植物是依靠自身的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
化碳,放出氧气。
21.长期放在室内的植物叶子会发黄,是什么原因?应采取什么措施?答:室内植物得不到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会发黄。应移到有阳光的地方。22.你能根据大树辨别方向吗?答:能,生长茂盛的一侧是南方。
23.在鱼缸里种植几棵水生植物有什么好处?答:鱼缸里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可以供鱼呼吸。
24.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到植物的各部分的?答:根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内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25.叶制造的养料是怎样运输到植物的各部分的?答: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树皮里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分的。
26.植物的环割有什么益处?答:对植物环割后,叶制造的养料就通不下去了。使这个枝上的果实长的有多又大,从而增产增收。
27.有些植物的茎是长在底下的。请你写出三例,描述它的形状。答:藕,棒状。马铃薯,马铃状。圆葱,鳞片状。
和传播种子的作用。种子具有繁殖作用。
1.热气球上升的秘密是什么?答:热气球点火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重量变轻。这时热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的重力。所以热气球会上升。
2.抽油烟机为什么按在炉灶的上方?答:因为炒菜做饭产生的热空气重量轻,往上升。这样安装正好能把油烟抽走。
3.怎样制作孔明灯?答:用竹条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灯笼。点燃下面挂盘里的松脂,孔明灯就会升上天空。
气球。
5.举出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实例。答:热气球升空,孔明灯升空,纸蛇会旋转,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实例。
6.压缩空气具有什么特点?答:压缩空气有弹性,能反冲。
8.举出压缩空气能反冲的的实例。答: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这都是应用了(反冲力)的作用。
9.救生圈、橡皮舟,为什么要充气?答:救生圈,橡皮舟充气后重量增加很少,而体积增加很多。在水中会受到很大的浮力,并且还有弹性。10.喷气式飞机、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答:喷气式飞机、火箭的燃料点燃后,产生大量的气体向后喷发,会产生巨大的的反冲力,推动喷气式飞机、火箭飞上天。11.什么叫叫大气层?答: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
1.怎样使用酒精灯?答: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打开再盖上。
2.什么叫热的良导体?举例说明。答: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例如:金、银、铜、铁、铝。
3.什么叫热的不良导体?举例说明。答: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例如:塑。
料,木材、毛皮、棉花、泡沫。
4.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答:用毛线织一个套,套在杯子上。
5.为什么锅体用金属做,锅把用木头做。答: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做成锅体传热快,饭熟得快。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做成锅把,传热慢,不烫手。
6.水变热了,为什么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答:虽然瓶颈部分水变热了,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也不能对流,下面的水温度还很低。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7.热的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每一种的含义是什么?答:热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液体或气体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叫对流。
热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
8.冬天,暖气是怎样是房间变暖的?答:暖气片附近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过来补充,形成了冷热气体的相互流动,从而使房间变暖。
9.在加热冷粥时怎样使粥惹得更快?答:用勺子不停地搅拌。这样可以加快对流。10什么叫辐射?举例说明。答:热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辐射。太阳的热是以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热多,感到暖和。
雪很快融化。
色深,吸收的辐射热多,所以融化得快。
19.说出“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科学道理?答:冬天下三场雪,麦盖三层被,来年小麦一定大丰收。这是因为:1.雪是白色的,散发地热慢;2.雪里面有很多孔隙,充满空气,不易传地热。3.雪可以冻死农作物害虫。4.第二年春天雪融化了,雪水滋润麦苗20.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答: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组成。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
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在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知识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动中。
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乐音与噪音。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科学排序作为整理证据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过程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单元一样,第一课注重在学生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排序,通过观察、动手与合作,初步学习同时给多个物体的两个或多个特征排序,并得到初步的然而是专项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思路。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而“用教材教”则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教案,走近学生,蹲下去倾听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的好坏不是看教案写得怎么样,而是看课上具体的细节,只有从细节当中才会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真正地实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活动的取舍,深入进行探究。
教材里的活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教学的思路,有的甚至是两三个活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做,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对待,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倒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活动做深、做透。
4、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究落到实处。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体会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五、教学进度。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所教四年级2个教学班。这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我们吃什么: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学生以后探究人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知识打下基础。
水里有什么:本单元是在继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等特点的单元。在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度用学到和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小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植物的生活: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科学探究的经历,对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编排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空气和水的力: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及水的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热的传递:本单元主要选取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现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如杯子变热了,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游动等进入相关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态度。
四、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植物的身体结构,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3、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4、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5、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评价工作安排:
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成立互助小组,由班级中优秀学生辅助学困生。
建立学习组织,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人尽到自己的努力。
七、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课题名称:《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助推学生科学素养》。
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八、教研课安排。
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开展听评课活动,采取个人讲课与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讲公开课不少于1节,听课不少于15节,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授课水平。
九、业务学习。
第二周学习本册科学教材。
第三周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第四周—第二十周学习给教师的建议1—17条。
十、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十一、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根据学校及教研组的指导,科学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第九周食物里的有害物质第十四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与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溶解》;物质科学《声音》;地球与空间《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
础。比如,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的学生有53个,较多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留下了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两课时,每课一课时。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
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支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
5、在科学的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来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产生新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耐心、细心、精心做科学。
2、观察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与填写。
3、运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未知的进行探究。
4、力求做到知识和能力并进,不可偏废。
5、强调过程的同时,要重视结果。
6、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要躲避教师的传授。
7、在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多动脑。
8、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9、注意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0、评价要中肯,不可无限制的夸张,适当的批评不可少。
五、教学进度安排: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八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等五个单元。
教材贯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把教材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实在学生身上.力求使教材成为“学材”.即学生能够自主使用教科书、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教材的语言表达和插图“伙伴化”;内容表现形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符合儿童心理。三、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1/3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表(每周2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
课题小车的运动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弹簧力的学问有趣的磁铁指南针。
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太阳和影子用太阳计时制作计时工具。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谁的本领大安全用电。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骨骼关节肌肉。
蚂蚁。
课时(建议)。
1111111111121121111。
2/3第五单元动物王国。
它们都是鸟猫和兔多样的动物。
1222研究与实践电在生活中的应用(饲养小。
动物)。
3/3。
四年级科学教案青岛版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
1、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2、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3、能有目的的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观察结果。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
本学期四年级学生共3个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
五、教学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苏州路小学。
赵海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5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