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48:13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范文(20篇)
时间:2023-11-19 15:48:13     小编:文轩

总结是对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自我评价,也是对他人观察和认同的证明。如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是一些别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一

摘要: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顺应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立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从“小组合作”学习中思考中职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与作用,探索当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中职生;中职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底子薄、基础差。放眼长远,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协调多方面的关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中职生由于经历中考所谓的“失败”,很多人在学习上不自信。“老师,其实我也想学习,但就是学习不进去。”一句话道出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最普通的情感需求,与“好学生”相比,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所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融洽师生关系,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形成以集体讲授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制订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提倡小组合作,并非所有的语文课都需要小组合作,而要精选内容,合理制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如,中职生普遍纪律差点,教学纪律是保障课堂正常进行的前提。教师要在纪律方面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做忠实的听众,不随便打断别人发言,要尊重别人意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让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担负起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产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然而,小组合作不是万能的,需要我们广大中职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总结,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农业中学)。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二

创先争优重在干事。重在干事,就是要迸发创业激情,保持进取精神,推动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党员干部只有迸发创业激情,才能鼓足干劲、锐意进取,才能攻坚克难、创造实绩,才能感染群众、带动群众。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先争优活动获得持续动力,取得明显成效。

要迸发创业激情,就必须锤炼奋发进取的思想作风。思想作风怎么样,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活力、形象与威信。思想作风不过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疲疲沓沓、懒懒散散,就不会有创业激情,有了也不会持久。由于历史原因和基础条件,石家庄市桥东区经济总量不大、发展空间不足,一些干部一度信心不强、劲头不足。我们紧紧抓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难得契机,下决心整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响亮提出“激情创业、和谐共事、主动作为、奋勇争先”的桥东精神,并将这一精神融入全区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党员干部的思想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要迸发创业激情,就必须掀起科学发展的创业热潮。事业是激励人前进的最大动力。激情创业,秉持的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定信念,展现的是实现宏伟蓝图的不懈努力。只有把科学发展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为大家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才能把大家的干劲鼓起来、心气提上来。近年来,桥东区大力强化省会意识,确立了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现代化新桥东”的科学定位,坚持扩大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瞄准总部经济主攻方向,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保稳定,使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好势头、呈现出新气象。这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争干事、人人能干事的生动局面。

要迸发创业激情,就必须树立民生为要的政绩观念。充沛的创业激情,归根到底来自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牢固树立民生为要的政绩观念,从心底里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自觉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与活力。这些年,我们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我们深入开展“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下访解难”活动,建立三级群众工作网络,让干部在一线面对群众、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干部也从中获得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感,大大增强了创业的'激情。

要迸发创业激情,就必须完善鼓励干事的用人机制。用好一个干部,就是树起一面旗帜。要激发和保护好干部的创业激情,就必须着力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要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是不是满腔热忱地投入工作、是不是集中心思干事创业纳入干部考核评价范畴;要完善干部奖惩机制,对干劲充沛、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诿扯皮、敷衍拖沓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要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健全公开选拔、民主推荐、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机制,让干得好的干部脱颖而出、受到重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干部的创业激情,营造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三

上周,我在陵水县观看海南省xxxx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9节写作课和11节阅读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他们多才多艺的表演,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点滴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例展示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四、崭新的教学理念。

所有上课的教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值得大家体会学习。通过此次听课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特别是我多少年没接触过小学,对小学的教学不了解,现在大致知道语文的基本教学结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淀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人民教师。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四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注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在具体教学行为实施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俗话说,“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合作学习让学习变成集体行动,学习效率当然会成倍增加。合作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增强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提高交流交际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我们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内容设计要体现必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当学生回答不顺畅的时候,分组讨论就开始了,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发生规律。在教师看来,问题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回答,这个问题就值得展开合作学习了,运用大家的智慧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这种理解不无道理,但不考虑问题的实质内容,不分析学生回答不出来的原因,就随便启动合作学习程序,这便存在可商榷的地方。

有位教师在讲授《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梳理完课文内容之后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生开始讨论,但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说什么。结果,当然合作学习成为班级中几个优等生的表演。可以说,这样的合作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可言。追根究底,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教师给出的问题太模糊,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合作学习当然就显得有名无实。教师不能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只能让合作学习沦为形式,挫伤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浪费了合作学习资源,甚至给学生带来一些错误导向。

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具有讨论价值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要求,但起码要具备几个要件:首先是答案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标准化问题,答案不唯一。其次是含金量要高。也就是需要调动学生深度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群策群力。第三适合度要高。也就是适合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只有具备这些要素,才能让合作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什么“讨论秀”。

二、形式选择要体现多样性

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方式:讨论、问答、辩论、对抗赛、互考互评、表演课本剧、书面交流、相互检查等等。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如果课堂气氛能够被点燃,学习效果就会更明显。

在学习《月光启蒙》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呢?每一个同学都把答案写下来,然后在小组里读一遍,之后再修改一下。我用抽签的方式找三位学生在全班宣读答案,由学生们进行评判。这个合作学习任务好像很复杂,其实每一个步骤都有特别的`考虑。先自己写答案是个体学习,小组中读一遍是合作学习的开始;自己再修改一遍是在听取别人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思维当然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全班宣读并由同学们打分,这是更大集体的合作学习。通过对比,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够学到别人的长处。这个长处并不单纯指答案的圆满,而是思维角度、方式的激活。应该说,这个讨论问题并没有多少难度,我对三位学生的答案给予点评,学生也分别给他们打分。最后我选出最佳答案进行展示:“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她有一颗明亮的心。她用勤劳的双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在浩渺的月色中,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她用用月光做背景,启迪了我的想象,让我飞向诗歌的王国。”

合作学习应该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合适,不仅要看具体内容,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实际。教师要注意在班级中扶植一批学习积极分子,让这些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具体组织者。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全员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三、时机把握要体现恰当性

合作学习要注意把握运用时机,不能有太多随意性,也不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就展开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如果需要也是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要注意抓最佳时机,一般要注意考虑具备下面一个或几个条件:首先是教学内容适合合作学习。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重要基础,适合的内容当然也不是指难度大小,像背诵内容,谈不上有什么难度,完全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形式进行检查巩固。其次是课堂气氛需要调节。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注意力不会始终如一,小学生很快就会出现懈怠现象,这时引入合作学习,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奋点的作用。再就是照顾全员参与性。合作学习是集体学习活动,有全员参与特点,为照顾某些边缘群体,组织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第四是要有足够的前情铺垫。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之上,不管是自学还是教师讲解,都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听过一位老教师的课,学习的是《望月》一文。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他组织搞的合作学习非常有特点。因为课文内容涉及众多古诗名句,合作学习就以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进行。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找一首山水诗歌朗读,评选出小组优胜者。各个小组优胜者参与全班的比赛,找四名学生做评委现场打分,教师做主持人和执法裁判。合作学习开始后,全员参与热情很高;小组朗读时,班级秩序显得热烈而有序。小组评选大多采取投票方式进行,学生都很认真地参与。班级比赛的时候,各个小组学生都为本小组选手加油,掌声也是此起彼伏。加上教师调度有方,整个课堂气氛被推向高潮。特别是现场打分公示在黑板上,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真好像是参加国际比赛一样重视。学习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这就是抓住适当时机开展合作学习的原因。

总之,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合作学习的开展,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合作学习内容的整合,在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方面要进行适当选择,在合作学习的适合性方面要做好准确把握。只要组织得当,合作学习就是课堂教学的法宝。木连木成林,人聚人成众,合作学习必将造就课堂教学的众志成城。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五

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小组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都能有所提高与进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教师要积极提倡合作学习,争取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与调控上的不足。

1.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准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与组织者,还是课堂气氛的调控者,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高低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目前,仍有大部分教师未能对自身的角色给予精确定位,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学生的事情,在实际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完全置身于事外,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未能给以及时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例如,交流声音过大时,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对后进生的不参与现象也熟视无睹,不给以及时的引导。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抓不住学习的重难点,其学习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2.小组的编排不合理。

首先,大多数小组成员中的组长角色都是由教师来安排的,且多数都是由班委干部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缺乏一定的民主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在小组成员数量的安排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设置上,也过于随意,为能结合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进行仔细考虑,使得设置的学习任务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达不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3.评价体系不健全。

首先,评价内容较为单一,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及举手的次数来给以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评价,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并未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评价对象相对片面,即教师对表现十分突出或调皮的学生评价较多,而对其他学生的评价则很少,甚至不评价。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会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但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有重点地讨论,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2.合理的'编排、建立小组。

首先,按照学生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并把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使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小组人员一般控制在四到六人左右,不宜过多,以免各小组成员没有足够的交流机会,也不宜过少,以免交流氛围不足。其次,在每个组中,可以设有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等多个角色,并实行角色定期轮换的制度,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同时,这种明确的责任分工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合作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3.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要想学习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外界环境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所以,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态度谦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集中力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良好。还有就是教师对学生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要问一问为什么,试着让学生讲一下思路,有不对的地方及时地指出,应该怎么去想才更好。

4.通过巧妙发问引导学生交流。

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互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时,一上课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现在在干什么吗?”这一下把安静的课堂激活了,学生马上议论起来,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学生说:“我在上课啊。”有的学生说:“我在回答问题。”总之,答案五花八门。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你现在幸福吗?你的幸福从哪里来?”学生都呆住不了,不知如何作答。我立刻抓住机会让学生结合课文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这就锻炼了他们的主动思考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科学分工,优化组合。

学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教学现象。在进行小组的分配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一般来说我们进行异质分组,其目的就是要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与特长,以做到优势互补。为此在进行小组的分配前,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全面而客观地了解,在进行小组的分配时才能兼顾到学生间的差异性,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时,才能做到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实现优势的强强联合,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组合更科学,分工更明确,这样学生才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而有效的合作探究。在具体的教学中将四至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设有组长,掌握与调整小组的整体学习进程,对组内成员进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发言人:选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表述。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想要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还需要教师在多方面实施和思考后不断进行完善。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六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蒋辛屯镇蒋辛屯中心小学李景荣。

一、案例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主要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学生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教学《向往奥运》这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课堂观察与分析:

镜头一:搜集信息,合作汇报。

教师请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运会和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资料。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合作总结的资料汇报一下?

生1:我们组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奥运会的资料,我们知道……。

师:哪组还有补充?

生2:我们组有补充。我们搜集到了关于北京申办20奥运会的资料…。

生3:我们组还有补充。我们还知道奥运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

同学们竞相拿出自己的成果与同伴分享,由于采用异质分组,再加上小组内已相互交流,因此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兴趣盎然。

分析一:年8月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人们对奥运会的热切期盼强烈激发了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和兴趣。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在自己小组内交流,后安排了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汇报。这样做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自寻信息的印象,并了解其他同学找到的不同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搜集到的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整理汇总,准备全班汇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镜头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在预习自学时,教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自读自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后由组长组织交流,进一步合作学习。

1.读课文,两结合。组长组织本组同学采用同学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体目标为正确、流利、进而有感情。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全班交流的朗读者。

2.查字典,解词义。通过读课文,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字典自学,对生字词的理解,由组长记录,作为自学成果在全班汇报。

3.自读悟,初感知。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内容,定会有一些新的感悟,这时组长组织组员谈谈从课文中学到的内容体会到的情感,然后把学生点点滴滴的'感受汇集到一起,互相交流和补充,相得益彰。

分析二:充分的自主学习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否则会流于形式或质量不高。只有经过自己的自学思考才会提高发言的质量,或吸收小组成员的意见,或提出异议,展开辩论,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发言,茅塞顿开,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镜头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在学生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后,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探究解决,之后在全班交流。

师: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的理解说给其他同学听?

生1:我们组分析的是第一句话,我们认为……。

生2:我们组对第三个句子进行了讨论,我们的理解是……。

生3:我们组讨论的是第二个句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生4:我们组还有补充,我们讨论的也是第二句,我们认为……。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中,在互相的补充概括中,在教师的及时点拨中,这些难解语句被学生们一一解析了。

分析三:交流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催化剂。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需要生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读书时间、交流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人格的培养。但作为教师,必须注意的是:v1w要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实行动态分组。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面、兴趣爱好等不同,这样在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讨论和交流中可以相互补充,这样的组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v2w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发展中建立新的合作。这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充分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v3w小组合作的结果应在班内互相交流,便于小组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点评、补充、肯定和指导,这样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明确、清晰。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七

行之有效的合作

学习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小组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都能有所提高与进步。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教师要积极提倡合作学习,争取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1. 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准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与组织者,还是课堂气氛的调控者,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高低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目前,仍有大部分教师未能对自身的角色给予精确定位,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学生的事情,在实际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完全置身于事外,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未能给以及时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例如,交流声音过大时,为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对后进生的不参与现象也熟视无睹,不给以及时的引导。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抓不住学习的重难点,其学习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2.小组的编排不合理

首先, 大多数小组成员中的组长角色都是由教师来安排的,且多数都是由班委干部或学习

成绩

优异的学生担任,缺乏一定的民主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在小组成员数量的安排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设置上,也过于随意, 为能结合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进行仔细考虑,使得设置的学习任务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达不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3.评价体系不健全

首先,评价内容较为单一,教师主要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及举手的次数来给以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评价,使得最终的评价结果并未能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评价对象相对片面,即教师对表现十分突出或调皮的学生评价较多,而对

其他

学生的评价则很少,甚至不评价。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如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会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但浪费教学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会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有重点地讨论,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2.合理的编排、建立小组

首先,按照学生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并把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小组中, 使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小组人员一般控制在四到六人左右,不宜过多,以免各小组成员没有足够的交流机会,也不宜过少,以免交流氛围不足。其次,在每个组中,可以设有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等多个角色,并实行角色定期轮换的制度,以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同时,这种明确的责任分工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合作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3.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要想学习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外界环境也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很重要,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所以,教师要尽量地让学生感到平易近人,态度谦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集中力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良好。还有就是教师对学生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要问一问为

什么

,试着让学生讲一下思路,有不对的地方及时地指出,应该怎么去想才更好。

4.通过巧妙发问引导学生交流

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互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时,一上课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现在在干什么吗? ”这一下把安静的课堂激活了,学生马上议论起来,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学生说:“我在上课啊。”有的学生说:“我在回答问题。”总之,答案五花八门。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你现在

幸福

吗? 你的幸福从哪里来? ”学生都呆住不了,不知如何作答。我立刻抓住机会让学生结合课文小组间进行交流学习,这就锻炼了他们的主动思考的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科学分工,优化组合

学生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教学现象。在进行小组的分配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 一般来说我们进行异质分组, 其目的就是要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与特长,以做到优势互补。为此在进行小组的分配前,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全面了解,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

好等非智力因素, 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全面而客观地了解, 在进行小组的分配时才能兼顾到学生间的差异性, 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时,才能做到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实现优势的强强联合,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组合更科学,分工更明确,这样学生才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积极而有效的合作探究。在具体的教学中将四至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设有组长,掌握与调整小组的整体学习进程,对组内成员进行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发言人: 选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对小组合作的结果进行表述。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想要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还需要教师在多方面实施和思考后不断进行完善。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八

摘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入手。作为班级授课制的有益补充,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应运而生。然而,观照当下的“合作小组”,很多流于形式,诸如构成随意、规则笼统、典范缺失、引领散漫、缺乏民主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小组合作走向“精细化”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紧迫课题。

关键词:教学组织;小组合作;精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堂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小组合作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合作小组的建立和运行流于形式,表现为构成随意、规则笼统、典范缺失、引领散漫、缺乏民主等,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粗糙、无效的。使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精细化、高效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构建合作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教育家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小组看成是一个“微社会中”,“社会”是否能正常运作,成员构成和内部分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根据外在表现和内潜素养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将小组成员分工最优化,实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一)全面了解学情,科学构建小组。

这就要求教师在小组分工前做大量的工作: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要了然于胸;学生的年龄结构、性格特征、男女比例,甚至家庭状况等看似和学习关系不大的因素也要考虑周全。心理学家认为,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小组最佳人数为4~6人,成员组成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里的“质”,是指教师掌握的学生综合素养。“组内异质”是班级组成的缩影,缩小成员间的差距,实现优势互补是“组内异质”的目的;“组间同质”是促进组间公平竞争,实现共进的基础,所以,促进班级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是“组间同质”构成的主因。

(二)关注个人特长,实现优势互补。

囿于各方面的因素,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组合作的目的就是“取长补短”。因此,关注个人特长可持续发展,让组员在共进中缩短彼此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表达能力强的成员既可以在组间切磋技能和心得,也可以将自己在表达方面的经验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成员,这种接近“一对一”的模式对成员的影响是深刻而有效的。因此,首次分组时应充分考虑成员的个人特长,根据特长实现组内分工。组织能力强的负责任务分配,表达能力强的充当发言人,归纳能力强的负责整理组内观点,同时,组内成员也会存在相对能力较差的情况,这样才能利于优势互补。

(三)重视组内磨合,灵活调整成员。

任何事情都不存在一劳永逸,教师一定要重视组内成员间的“磨合”,在小组合作的“窗口期”,组内成员会出现难以“磨合”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绝不能强行“磨合”,教师的强行干涉容易造成组内成员在合作时的“消极怠工”或“各自为政”,因此,教师应灵活调整组间成员,达到合作的最佳效果。

二、精心制定合作规则,细致落实激励机制。

首先,小组应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促进组内成员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知道“大合作大成功,小合作小成功,不合作难成功”的道理,在服从角色分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学会汲取组内成员的长处,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其次,设立组内的合作规则,包括组内成员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预留,自我观点表达的.顺序,交流讨论的方式和流程,组间展示的人员分工等等都需要制定规则,这些规则是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依据,是小组正常有序运行的保障。最后,在组内和组间都要设立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组内合作及组间竞争的有效手段,需要强调的是,激励机制的制定要遵循评价的客观性、标准的科学性、分阶的层次性和激励的整体性原则。

三、精心营造民主氛围,细致培育团队精神。

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本理念,对于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小学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中,少民主、假民主、不民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合作”属于精英合作,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突现。因此,作为中华文明传承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在小组合作中营造民主氛围,培育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总之,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小学生从小奠定“合作、共享、民主”等思想的学习方式,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我们应该多在“精”“细”上研究,为高效课堂的推进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作者:刘金平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曹埠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九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提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讨论法能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与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一、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捕捉和确定。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捕捉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遇到了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当学生读到“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时,对文题产生了疑惑:明明不高的贝多芬怎么被称为巨人呢?显然,这个问题是有交流价值的,讨论交流效果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2.遇到了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时没有必要急于讲解,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3.遇到难度大、较复杂、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内容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限制,单个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具有开放性和跨学科性,它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分工合作,充分讨论,才能完成。

二、精心设置讨论问题。

在把握好讨论时机的前提下,讨论问题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讨论题应该能扣住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纲举目张地贯穿起整节课甚至某个阶段的教学,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和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

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善于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扩大互动的空间。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决不是不假思索一蹴而就的。而且它又应该紧扣文本细节,()便于学生展开思考。问题解决的起点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终点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整个讨论过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斯科特一行人遭遇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什么地方可以体现他们的伟大?一般来讲,学生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基本弄清了文章内容和主旨。

三、讨论的组织与调控。

讨论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程序,真正的合作学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必要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1.优化合作对象,合理选择小组长。合作学习中,组建合作小组,选择合适的小组长,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在课堂上,我有时让同桌合作,但大多采用前后位四人一组的合作形式。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一定要由班里的优等生和极负责任的同学担任,他在合作小组中起到安排合作任务、监督合作进程、总结合作成果的作用。其他同学采用“优、中、差”的方式搭配,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与其他小组比高低,优等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合作,互相促进。在分工时,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有具体的任务,以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合作成果的反馈。传统教育往往片面强调竞争,经常采用的是常模评价,优等生总是得高分,学困生一直抬不起头来。为此合作教学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形成性测验中、在竞争中把原来的小组打乱,重新组成“测验组”“竞赛组”,根据以往学业表现和测验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学困生与学困生一起分组测验,优等生组与学困生组的测验难度也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等生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的第一名均可为自己的合作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这种个人在原有起点上进行合理的竞争、公平的评价,最终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取得更大进步。

3.明确讨论程序,合理使用讨论方法。根据讨论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讨论法在操作程序上也应有所不同。语文课堂上适用的方法有切块拼接法和思考讨论交流法。

(1)切块拼接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分工合作效用,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切块分割,将不同学习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同学,各自讨论探究清楚之后,再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2)思考讨论交流法。这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讨论程序,是促使学生就某一话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而与他人分享的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其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加深学生理解问题、形成过滤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阅读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简单明了,极易操作,主要分四个部分。

提出问题: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及综合式的思索。

个人思考: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如一分钟)独立地、静静地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两人组讨论:学生以两人组的形式彼此分享思考的结果,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反思、修改后,两人应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

全班交流:在两人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叫全班各两人组中的任意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从而实现观点的全班共享;另一种变化是以四人组为单位,让其中的一个两人组与另一个两人组进一步分享思考的结果,并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然后再通过对其中任何一人的提问来实现全班的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缩短全班交流所用的时间。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及分享观点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所用的时间不宜过短,可酌情设定;同时每次活动整体所用时间则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应当为每个学生确定活动中所担当的角色,以保证每个人都全心参与;两人组以及四人组的人员构成不可随意进行,亦应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教师应在学生分享观点的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引导各种观点的正确走向。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

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三、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之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指导组内成员开展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种种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单位是小组,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每一位学生的任务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性条件,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更加可以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分组则需要严格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品质、性格、能力等因素,每一个小组都需要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中等生能够得到锻炼、优等生的才华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施展。

二、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只有创设出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能够畅所欲言,保持对历史的趣味感与好奇心。

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现代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逐渐的掌握沟通、交流与协作技巧,将个人竞争转为小组竞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三、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需要紧贴教材、教学过程、学生能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等,要想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出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并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通过小组的讨论,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班级聚集力。

此外,为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提出一个趣味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与讨论过程之中。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很多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却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也有着一些叛逆心理,为了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合作兴趣,就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讲述小故事、填充唐诗拉力赛、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等,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参与竞争的意识,也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的融入其中,在讲述教学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为学生营造出视听的双重感受,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调控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激发者、知道者、监控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定期为组长举行培训与指导,让他们明确任务的分配方式,小组管理方式等等。对于一些不积极的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他们不配合教学的原因,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单纯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需要放下身段,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仔细的倾听,在第一时间发现讨论中的问题与困难,予以学生相应的帮助,让学生的思想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升华。此外,还要加强对小学合作学习过程的考核,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用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评价学生的种种表现,给与学生适时的表扬,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总而言之,将小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学生自主思考、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二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环境下,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实现教学目标、改进学习方式、对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一个人对某件事或者某种事物产生乐此不疲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它往往跟心情的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生平时的细微变化,以便更好地制订一系列适应全体学生的计划,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谈话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可以跟学生在课后进行短信、写纸条方面的交流;还可以在教授学生学习邮箱申请的时候,附上对老师想说的话和自己喜欢的课程以拉近师生的距离,为更好的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者与学生有了交流之后进行整合。充分地利用好这一点,能引导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清晰化。教师可以将兴趣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便开展活动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探究,将个性化强的学生进行正确性的引导,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了综合能力,又建立了良好的协作能力,这是形成小组合作凝聚力的基础。

二、重视合作的重要性,把自身的个性看“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就使得学生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新的时代越来越重视合作的重要性,学生是祖国新鲜的血液,应该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同时,这也是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避免不了学生之间有不同的意见,这首先就要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自身代表的是一个集体,而不是简单的个人。在活动中要以大局为重。如,老师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分成了若干小组,组员甲说:“我觉得邮箱的申请比较简单,而且我又会,这个应该先做。”组员乙说:“我觉得我会制作网页,而且这个分值高,应该先做这个。”两人引起了争论,本应该小组实力第一的队,到最后却连题目都没有做完,还相互之间进行责怪。这时,教师就要总结此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可以强调如果什么不懂或有疑惑的问题可以私下里找老师同学交流,如,微信、qq、短信,这样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真正的所需。而教师也应该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缺乏集体意识的小组进行指正。经过老师正确性的指引,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提高了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阶段性评价能够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进行检测,也是对学生所学到知识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弥补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得到巩固,教师可以在原本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添加一个灵活性强、知识是综合性运用的题目,例如,计算游戏、键盘的拼图、赛车、金山打字游戏等这些深深吸引学生的游戏。在学生对游戏痴迷的同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指法练得更加娴熟,还可以设置一些关卡,必须用到的那种,如,回车键、快捷键、光标键等,那些平时都难以有什么作用的功能键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已然掌握了,再设置一些相对小学生来说的综合能力的测试,教学者可以为学生先建好一个交流群,有什么不懂得同学间相互探讨,而教师就隐藏其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性的指引,教学者不难发现这跟以前强行记忆所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样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记忆力,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性。在活动中集思广益、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从而使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四、督促学生自学,开展小组挑战赛。

小学生天真、活泼、开朗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形象思维强,对未知事物充满憧憬和好奇,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材也正是抓住了这一大特点,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的,因而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每个人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根据自主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由教师组织开展小组挑战赛,例如,可以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各大按键功能的介绍、还可以是ppt的制作。这样在相互挑战的过程中就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对所遇到问题相互交流和切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双方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明白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自身的能力也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五、科学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立足整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因为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总会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者需要引导学生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总结,并发送至群里面的群共享里面,让教师和学生相互看看,对比自身在小组讨论方面出现的不足并改正。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自己解决的还是同学帮助的,包括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态度,重视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展望以后再遇见相同或类似的题目应该怎样解决。最后,教师可以展示自己先前准备,如,演示文稿、ppt、视频给学生放映,并上传至群里面,对那些知识没有进行完全消化的学生,无形中又为他们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倡导在易错、易混可以少走弯路的地方标明,使得学生再次感受操作的过程,和自己原先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方法。通过一次次活动的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表扬和正确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以后开展更多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

总之,班主任要注意协调好各组的能力要相对均衡,不要悬殊太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小组间的良性竞争。

以上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的一点探究,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作为老师,我们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并深入到教学中去,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2]王吉庆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三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若是能够很好地运用评价与激励,那它将成为课堂高效开展的最佳助手。教师需要评价与激励手段为课堂助力,寻找两者的最好契合点,则成为实践中的探索与追寻。

关键词:运用;多元;自评;互评

评价与激励手段是我们课堂中的推力,它使得整个课堂充满赞美、分享与热情,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激励性评价可以说就是点燃这火把的火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若是能够很好地运用评价与激励,那它将成为课堂高效开展的最佳助手。

高效课堂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它对于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需要学生对课堂环节拥有更多的参与度,而对于一些性格偏于内向的学生,他们起初是缺乏成为课堂主人的勇气与积极性的。这时,我们需要从各个环节渗入评价,树立榜样,并且适时地激励。当然,这些评价应成梯队状的,对于一些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我们要发挥他们的榜样能力与示范作用,而对于处于尝试阶段的学生,我们要寻找其闪光点,予以表扬,并且提出要求、等待进步。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评价与激励的作用,充分发挥它的功能,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在自信中,从尝试做,到有能力为。

老师的评价与激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我与我比较,以及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我们不应该只是从学习成果中进行评析,而是针对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的学习探索过程为评价标准。就如罗曼·罗兰所说:不要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瞧,你对于字词的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今天,你的自学成果更多了。你已经能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疑问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这些评价语言的运用都可以推动学生进行自学,因为我们从单一的只关注学习收获脱离出来,而是更多地去关心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以及自学兴趣与热情的塑造。面对差异自学,我们则要以你比昨天学得更细致了……我与我的比较,也激励了学生的自我提升。

学生小组合作中的评价与激励要更多地关注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形成,小组成员的磨合与配合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它要求小组在合作中寻求知识共享,以实现兵教兵等良好的学习机制,我们的评价应很好地关注小组行为,更多的是让小组成员形成协作与分享,应该尽量规避各说各的一人言的模式,如,我在课堂中就设立了小组合作星,对于小组合作较好的,就给予星的奖励,并且以一月为周期进行总评,充分激发小组的荣誉感,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够拥有我为小组添星星的意识,让成员们都因水涨而船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评价也应该是呈现不同层次的',对于组长我们应从领导能力入手,其他成员我们则可以从互助上着眼。在课堂上,我就常常以你真是一位好老师这个小组最有合作精神等话语,真正发挥评价对于小组合作的作用,让每次合作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懂得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展现,以学生讲的方式加深学生自我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所以,用评价与激励来激发学生讲的热情尤为重要。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把握学生的自豪感,如请学生以老师身份说一说、教一教,对于好的作业还要予以展示,此时的掌声与赞美,不单单是一种激励,也成为一种欣赏分享课堂的塑造,让学生主体意识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正如教学的艺术不在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样的作法也印证了民主平等课堂的必须。评价与激励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是环环所需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恰当地运用它们会令课堂多姿多彩,生动中尽显扎实。

学生的自主地位,也表现在其评价能力的提升,他们的评价既是自我观点的阐发,也是一种分享的形式。在展示自学成果后,我往往不进行评价,而是让学生先评价,我很喜欢他对这个字的分析,我想我记得更牢了。我想补充他说的。等,瞧,这些评价不仅是肯定,更是一种学习成果的碰撞。所以,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充斥着整个课堂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倾听意识增强,也能督促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与改进的意识。当然,如何形成好的互评与自评,教师前期应给予指导与示范,避免形成单一的找错,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阳光的。

评价与激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鼓励,它的呈现应该是多角度的,既是师之赞美,又是师之策略,还是生之成果;它的作用也是多重性的,既是推力,又是环节,还是目标……老师要不吝啬,但不能泛滥,使之成为课堂的有效手段。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四

摘要:

在“五步八环节高效教学模式”中,高效组织小组合作不仅是还课堂给学生的主要标志,更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高效而教学,为学生而研究。

关键词:

指明方向;搭建平台;参与合作;提供方法。

近几年,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倾全力打造“五步八环节高效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所谓的五步,即: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运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构成。八环节:课前准备、目标解析、回顾训练、自主学习、有效讨论、合作探究、点拨评价、检测落实。不管是五步也好,八环节也罢,小组合作学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够广泛存在,主要是因为它的互助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欣赏者,他们把学生推向了前台,放手让他们跑,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让课堂变成了学堂,教室变成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里竞相绽放。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高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呢?笔者就本校“五步八环节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问题,指明合作探究方向。

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一有“问”即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殊不知,此举颇有画蛇添足之嫌。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小组讨论无可厚非,可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出单一答案的问题又有何讨论价值?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

1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众说纷纭,既言无穷也意无尽时。

在上《乡愁》一文中,拓展探究是道仿句题:乡愁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是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愁是;;;……小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每位组员的积极性,倾诉渴望也得到了展现。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

3。一堂课的重难点或拓展探究题,需要群策群力时。

小组合作学习讲究的就是一个合作的效度以及探究的深度。

二、给足合作时空,搭建活动平台。

“假如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请马上小组合作解决。”这是某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话题。谁知学生合作的时间只有15秒。这不禁让我们猜测这位教者究竟是在作秀还是在赶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给够学生两个时间:(1)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2)小组成员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给足学生合作是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保证。

1巧妙组编小组成员,促使合作协调有序。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及班团队活动出发,六人为一组,座位相邻,学科成绩两人a、两人b、两人c,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教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构建好之后,我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磨合,使组员达到相互依赖的关系、协同共进的方向、共商互惠的策略。

2先思考后合作。

思考问题是自我学习、自主探究、自我理解的过程。在合作学习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积累交流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离不开交流、讨论,而交流、讨论的基础就是小组成员有各自的想法和素材,这就需要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3给足合作的时间。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过:不足三分钟的合作就是不成功的合作。因为小组合作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做保障。只有时间足了,才能让每个学生有表述的时间、质疑的时间、讨论的时间。尽量让他们把话说完、把问题问完,把疑虑澄清完,经过充分的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否则极易形成“匆匆上阵、走走过场、草草收尾”、只图表面热闹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师参与合作,走进合作现场。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讨论时,个别教师袖手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独自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生怕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妨碍了学生讨论的热情。而事实上,学生正因为没了教师的及时点拨而显得很盲从,甚至有的学生逃离了教师的视线而各行其是。正确的做法是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指导小组的.合作探究。

1仔细观察,规范行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乏一些南郭先生,一不小心将讨论话题延伸至无法控制之时,教师都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2耐心聆听,发现火花。

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教师在巡视时,要把有特点的题目记住,并在全班交流时进行展示评议。这样,几个学生的思维火花便能燃点成熊熊的智慧之光。

3排除障碍,引导深化。

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组员在一系列的讨论题中无法把握重难点,也不会很好地把握时间的分布,也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进行细腻而深入的谈论。

四、教给合作方法,提供技能支撑。

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方法,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技能支撑,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核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必须注意三点:(1)专心听――听清楚,听清楚组员所说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2)虚心听――不插言,这是一个礼节性的要求,就是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中途不插言,不挑衅,不做出不屑的表情;(3)耐心听――听到底,就是耐心听组员把话说完,耐心听组员质疑。

2学会交流。

交流就是学生发表意见、展示思考过程、相互理解、共同探究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1)有序交流――守规则,不要你争我抢、大吵大闹,影响合作秩序,影响合作质量;(2)完整交流――说具体,交流时要把自己的想法、思路、疑问说完整说全面,有头有尾,让每个人都听得懂;(3)有条理交流――讲清楚,交流时做到有前有后、有理有据,不要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课堂应该是燃烧激情的舞场,浇注热血的圣坛,青春飞扬的草地。还课堂给孩子们吧,让他们在小组高效合作中唱尽课堂的主角,在小组的高效合作中尽演生命的狂欢!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五

传统的课程实施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学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忽视了认知以外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其他目的,忽视了人的生命发展的多种需要,致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观”无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意识不到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生命力,更是忽视教学对人的生命发展所富有的重要使命。【1】新的课程价值观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即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可以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应是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得到彰显和扩展。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通过课堂评价中的人本关爱,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权益,是对学生进行人本关爱的立足点。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于语文来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更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一位教师在教学《捞月亮》时问:“猴子捞月亮的做法好不好?”当学生说到猴子“不好”时,老师高兴地评价:“对,小猴子不好,遇到事情不爱动脑筋,我们可不能像它们一样。”当学生说到猴子“好”时,老师立刻生气地说:“再读读课文,好好想想!”,显然不同意这种观点。试想一下,小猴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值得肯定吗?这位老师的做法无疑扼杀了学生的灵性,长此以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何谈起呢?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问:“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大多数学生认为:诸葛亮能准确地把握鲁肃的真诚,并大胆地向鲁肃借船,没有聪明的才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借船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预见大雾、预见曹操不敢出战,这确实高明,但借船不算,因为都知道鲁肃诚实,不打小报告,向他借船这不算什么神机妙算。”学生们还因此激烈地争论起来,一时难分高下,最终把焦点落在了教师的评价上。这位教师没有将学生引入到事先设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了这样的评价:“‘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同学们各有各的理解,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正常的。因此,大家讲的都有道理,特别是后面学生的发言能与众不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真了不起。”这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就是在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就会主动去欣赏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更不会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才会真正去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二、鼓励学生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2】”诸多名师也认为鼓励是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众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自始至终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在认。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六

近几年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目标教学有效性,新出台的课程实施标准要求教师善用小组合作形式辅助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指在课堂上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的一种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进行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而学习和为个人而学习,一起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使自己的语文水平有所提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实现。

(一)放开手,不“包办”。

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为学生“扫平一切障碍”,对学生有求必应,只要学生碰到疑问,教师就立马进行解答并让学生记忆,事实是学生学过几天之后就忘记了,因此教师要改掉这种“打点好一切”的坏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探究,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知识记忆起来肯定比教师灌输的要有效得多。因此,要想保证小组合作探究有效开展,首先教师就要做到“放开手,不包办”。

(二)不拘泥于形式,给学生留下充分时间。

在当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往往拘泥于形式,随便出个问题让学生探究,一旦学生没有探究出来就立刻停止,把答案告诉学生。这种形式的教学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而不是做做样子让学生讨论就告知结果。例如:在高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拿出一篇阅读让学生探讨,传统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阅读一遍就可以了,完全达不到应有的合作探究模式的效果,如果说教师能够在学生阅读之前就给学生设定几个问题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的话,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很多。

(三)遵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激发学生对合作探究的兴趣。

在传统合作小组教学过程中,教师怕学生聚集到一起聊天不学习,而不愿参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对合作探究根本不感兴趣,不愿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不仅要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起学习,还要根据学生意愿,学生之间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更愿意与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学习,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对合作探究的兴趣,可以参照学生的意愿分组。

(四)以讨论问题为中心。

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讨论问题为中心。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感悟和思维发展并进的学科,如果说教师不能在教学之前设定好问题的话,那么学生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探讨要从哪方面入手。因此,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要预先设定好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既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保证学生不偏离教学轨道。例如: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设定几个问题:“作者想象了哪些她恢复光明之后的场景?从这一篇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描述她三天光明恢复之后应该见到的场景的?”设定好问题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讨论课文,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大致的学习方向,让学生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有效保证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越来越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那么这种学习模式为语文教学带来什么作用呢?首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更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其他学生的建议完成知识学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把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通过记忆获取知识,日子久了就忘记了,如果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这个过程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记忆起来更容易一些,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它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教育体制一直在改变,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一直是培养的重点,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意识的过程,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改革方向的。

教育体制一直在变革,一直在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模式就是变革的产物,希望所有教师都能利用好这个模式,发挥应有作用,保证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七

目前是信息化、互联网化的社会,这使得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乃至学习方式都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于我们初中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正是把学生的差异作为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的资源,它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共享,最终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有以下几点作用:1.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往,能促使每个学生正视困难、懂得求助、学会分享、增强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这一切正是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也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内涵。

“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核心是差异教学。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从差异出发,为了差异发展而开展有差异的教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差异教学理论认为,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动态生成是差异教学的三大质性特征。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来主动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谋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获得相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小组合作,差异教学”的关键是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所以学生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也因此才有可能和需要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合作学习,以组内成员的差异为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的资源,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合作为重要方式,围绕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实现差异教学所要求的“自主选择”、“差异共享”和“动态生成”提供了可能。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差异教学”一般包括下列步骤:

(一)进行差异评估。

差异评估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在开展差异教学前,我们有必要根据初中科学学科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发展水平(包括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乃至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进行差异评估。差异评估的重点是学科发展水平,方式可以是课堂观察、作业观察、访谈、测试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一个学年作为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初,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差异评估,从而及时发现并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科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为实施动态分层、开展差异教学的主要依据。

(二)实施动态分层。

差异教学强调动态分层,以充分适应学生差异。差异教学所指的动态分层,与传统的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层面进行分层、从教学方法策略角度来照顾学生的差异不同,它是从更宽泛的层面进行考虑,强调采用系统的方法策略来照顾学生的差异。例如,不仅强调“同质分层”,倡导“异质合作”,而且还实行动态管理等。显然,这种隐性分层不仅能减少标签效应,而且能更有效地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差异评估的结果,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约6名学生,其中至少包括1名a等生、2名b等生、1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担任小组长)、1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代言人)、1名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和1名生活经验较丰富的学生(上述人员可以重复)。在上述分组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工作,从而保证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最终实现差异共享。当然,由于不同学生的学科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故每个阶段应根据差异评估结果,随时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保证差异教学过程科学、合理,以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

(三)开展差异教学。

1.制定个性化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关注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每个阶段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定本学年教学的总体目标的同时,根据差异评估的结果和学科的具体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学科发展的个体目标;第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目标,而且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个体目标,以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设置多元化任务。

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必须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教学任务首先表现在所呈现的问题的多元化上,即教师为教学任务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选择;其次表现在完成任务的方式的多元化上,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它可以是教师启发式的讲解或提示,可以是学生自主性学习(如阅读、操作、思考),可以是小组合作性学习(如讨论、分析、实验、探究),还可以是全班性的交流和评价。在多元化的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都有进步和提高的可能。

3.开展合作性学习。

差异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合作性学习,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使学生相互协作、实现差异共享,自然成为开展差异教学的关键。在动态分层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科a等生的核心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科b等生和c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比如在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在“提出猜想”“设计实验”等环节中,往往是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起引领作用,基础知识扎实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起辅助作用;在“实验操作”环节中,是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突出作用,帮助组内其他成员共同完成实验;在“分析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环节中,则是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挥的作用更多一些。正是通过这种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差异共享,才有可能促进大家的共同提高。

4.进行差异化指导。

在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灵活的、开放的。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师采取的方法应是不同的;其次,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是灵活的,比如在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策略,又有面向部分学生的策略(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提供的策略可能是不同的),同时还有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帮助,而且不同的学生方法也是不同的;第三,即使对于相同的对象,比如同一层次的学生,或者同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教师采取的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

差异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都要求在差异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化评价。首先,评价内容多元化,即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应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多元化,即教师应不断创新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与发展功能。比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c等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多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b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于a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又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强化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弱化对组员个体的评价;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弱化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强化学生的纵向比较,弱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诸如此类,都是有益的尝试。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八

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逐渐得到发展。为了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老师已经逐渐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是在化学课堂中,部分老师过分关注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导致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合作认识不充分。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很难结合学生的情况展开科学有效的分组。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结合具体的情况展开,并充分地了解学习的基本情况。如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仅仅将合作学习模式停留在表面上,就会导致教学过程中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着教学的高效开展,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灌输式教学的嫌疑。

2、缺乏对合作主体的了解。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整体效果,还要结合教学的要求进行角色转变。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想方设法的增加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活动也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一带而过。这种教学的方式严重的影响着教学的高效开展。

3、难以合理的分配时间。

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有限的,如果老师想要将化学知识全面的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就需要老师能够合理的安排课上的时间。但是在实践中,化学老师为了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与学生沟通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保证学生自主充分的思考一项问题。这种象征式的教学方法会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有效性的发展,进一步影响着学生与老师的深入交流。此外,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也会给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的限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研究。

1、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小组。

为了保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综合考虑组内成员的化学基础,还要关注学生的可行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分析之后,以4―6个人为一个小组,结合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教学。此外,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还要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适当的调整分组,保证小组内的成员能够具备差异性。

2、确定好小组讨论的时机。

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化学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能够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并结合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在长时间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想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结合高中化学的重难点、实验、知识小结等内容渗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习的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在高中教学的时候,电解原理这一模块是学生们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在教学中的口述,很难保证教学开展的效率。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还要深刻的认识水溶液中不同物质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充分的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模式就可以使这部分的内容得到简化,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

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在教学时得到体现。但是单纯的让学生主导课堂又会导致时间的浪费,这时老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此,要保证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将自身的主导地位逐渐突显,从而做到时刻指导小组间的活动,促进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的高效开展。

4、强化讨论后的问题总结步骤。

只有在学习之后不断地反思才有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化学知识。在学习中,学生们在总结中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在进行小组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不仅仅有助于发现组内学生学习中的误区,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化为己用。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独立完成知识的总结,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科学有效的进行分组,然后再结合教学的内容,确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时机,在学生本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思想引导之下教学,并引导学生做好组内课后总结,以确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兴勇。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浅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王瑜。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5。

[3]何朝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十九

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为了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需要重视形式,还需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认知能力,以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教师在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教学中,应当启发小组成员创建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让所有学习小组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充满一种责任意识,进而确保小组合作教学不仅仅是形式化。尽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常有效,可它并非是万能的,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其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自主思考之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仅仅组织传统的全班教学或者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实施,务必选用一部分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难以解决,只有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小鹿的玫瑰花有没有白栽”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之后,能够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以及矛盾,在最后的时候,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成一致的建议或者是意见,从而将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并且也提高了小组合作效率和合作质量。

二、及时地指导和点拨。

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并非旁观者,而需要指导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师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跟各个小组的组长提出合作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和方法,以使学生清楚合作的规则,比如,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懂得观察和关注他人、懂得理解与关注别人的感受、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及懂得创造等等。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入到一个小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所介绍的有关人间仙境―――张家界的信息进行反馈,以及实时地启发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结语。

事实表明,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篇二十

问题是思维产生火花的根源,是创新的基石,一切的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苹果为什么会掉地上而不是掉天上?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的有效应用,能够不断的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艺术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以下,笔者就此话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发表一些粗浅的见解。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口头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课文的掌握就越深,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

例如在执教《凡卡》一文时,以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如果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道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亦是如此。笔者认为,要做好语文课堂的提问,任课教师不能遇到问题再思考如何发问,而应当提前设置好本课的问题。例如,在教《回乡偶书》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一个主问题——“什么是乡情”,并围绕这一主要问题设计了其他几大分问题,首先,从诗文本身来讲,作者是如何写“自己老了”?作者的乡音没有改变是为什么、又说明了什么?儿童为什么会“笑问”?其次,从全诗的主题思想出发,向学生提问“中国人有怎样的故乡情结?”怎样看待中国人“叶落归根”的情怀?在这整组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主问题是经过提炼和概括之后着眼于全诗,整体的带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的,而分问题则是着眼于细节和课后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进行长时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通过着设计这种以主问题联动分问题,以系统的提问框架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从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大大减少了那些一般性的、肤浅的提问,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主旨的认识。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在执教《穷人》一文时,我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我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1、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

在教材重要的地方即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进行提问,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教师可以围绕中心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课文的中心。

2、在内容的变化处提问。

内容的变化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是读者发掘其内涵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的局限容易忽略之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设疑激思,引导学生的理解向纵深拓展。如《丰碑》一文,作者抓住将军错怪军需处长的一系列细节,从侧面雕塑。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将军两次发愣有什么不同之处?将军的动作神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就能体会到军需处长的那种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在内容的空白处提问。

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会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式展开,深层次发挥,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太肤浅,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不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没有挑战性,诸如什么“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就是废话。反之,问题过难,学牛颦而却步,没有思考的兴趣,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高频率提问不等于高效率提问,因为提问的数量不等于质量。一节课下来,教师提问的时间多,学牛思考的机会少。教师在吃透文章全部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找出文章前后之间的关系并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尤其重要。所以要认真地对待,领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性设计,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使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发挥真正的功效,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最佳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927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