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在总结中,可以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经验进行参考。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一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人的一项重大节日——泼水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从傣族人的动作、准备清水的讲究、泼水时的场景让学生来感受这是欢乐的泼水节。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不是很了解,在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即讲了一个关于泼水节来历的神话故事。所有学生,甚至是刚刚才做过小动作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心,凝神倾听着。当讲到大力士怎样把可恶的收税人打死,学生们特别是男生更来了劲。看到他们兴致勃勃的小脸蛋,我决定“放第二把火”,让他们观看泼水节时候的视频,这时学生们不仅对泼水节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泼水的场面也有了可想象的画面扶持。我让学生们找哪些词语可看出这是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学生们纷纷举手:迎来、早已……当说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时我灵机一动,随机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泼水节的现场,我们小朋友也在参加这次的泼水节,你会把水泼向谁?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范围还很小,说泼给班里的同学、老师、亲人,祝他们吉祥如意。后来范围越说越大,说泼给全校师生,我们祖国,还有说泼给全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上充满和平,让人类吉祥如意。是呀,这只是一句句稚嫩的语言,却传递给我这样一种感动:孩子,真的是美好的,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和平,他们是播撒爱的天使。这堂课在这样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带给我的是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值得珍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二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的朗读可以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把课文读熟之后我便让他们找找看,课文要告诉我们欢庆什么?这对孩子们来说不成问题,主要是让孩子们跟文本来个课堂上首次的整体接触。意料之中,孩子们都说是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然后我就让孩子们将目光聚焦到“谁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十三亿孩子”,都被孩子们一一找了出来,我一一板书在了黑板上。于是,我进行了课堂上的第一次说话训练,把黑板上出示的词语都用上,完整地讲述“谁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官文晨是第一个举手的孩子,这孩子上课思维总是最活跃的,她说:“田野、枫林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紧接着,文若兰说:“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十三亿孩子都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有了两句的示范,孩子们便跃跃欲试。
之后,我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学习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是怎么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吧!”那么,田野是怎么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的呢?孩子们说:“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我让孩子们说说献的意思,孩子们说是“送”,那为什么不用送而用献呢?孩子们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举了领导慰问人们时,人们都会给他献上鲜花,好不容易,万唐奇点出了“献”有尊敬的意思!“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旗帜”是“旗子”的意思,孩子们也明白。欣喜的是孩子们说枫林举起的火红的旗帜就是它的树叶,说很多很多的红色的树叶看过去就像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鸽子”象征着“和平”,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是祝福我们的祖国和平。可孩子们都不知道“鸽子”的象征意义,我结合了建国50周年天安门前放飞的鸽子,孩子们还是一片茫然,还好最终李天宇说中了“鸽子”象征着“和平”。讲着讲着,我忽然想到“果实”是不是祝愿我们的祖国年年大丰收,“火红”是不是祝愿我们的祖国红红火火?就凭直觉跟孩子们讲了自己的想法,后来觉得自己太主观了一点!“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主要是多音字“乐”的学习。有孩子们说大海奏的乐曲是“沙沙”声,我说又不是下雨,课堂上响起了笑声。后来孩子们统一说应该是“轰轰”样很响的响声,其实我也模仿不来大海的水声,就告诉学生是震耳欲聋的声音,因为大海总是气势很磅礴!
最后就是想象学习“十三亿孩子”会怎么么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十三亿孩子”实际上指的是十三亿的中国人。可学生都会被“孩子”给迷惑了。于是我先从“祖国妈妈”着手,我问:“会有哪些人叫祖国‘妈妈’的?”孩子们不懂,无从回答,我告诉学生:“不仅你们小孩子,或者老师,或者你们的爸爸妈妈,还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在所有人的心目中,祖国就是妈妈。”学生懂了,对于祖国妈妈来说,全中国人都是“孩子”,于是他们明白了,原来“十三亿孩子”就是全中国人。有时候,如果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让学生理解一个词的时候,我觉得教师不如单刀直入,给与明确的指示,不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猜测上。那么怎么欢庆呢?文若兰第一个举手,她说:“大家放烟花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好!宋雨萌却说:“大家送花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我说:“应该是大家种花,将祖国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后来孩子们说:叔叔们舞龙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阿姨们唱歌跳舞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放气球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说的很好,我很是感动!
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谁怎样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来组织教学,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多多少少都有些收获。语文,这美丽的生命之旅,我们要带领我们的孩子好好行走啊!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三
在幼儿创编的时候,再发现较美观较有创造性的动作,进行简笔画记录,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动作创编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这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后来在活动中出口变成:“请你们找个空的地方,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到后面的学习邀请舞的环节时,学习邀请的动作这个环节没有配合音乐尝试,所以幼儿比较生疏,因为还没有掌握,所以整个舞蹈连贯性不好。问题就是学习邀请动作与整体舞蹈的协调的要求讲的不够清楚,动作的节拍也没有讲述清楚,。但是在这里注意到了细节的把握,如:做邀请动作的时候引导幼儿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带着微笑,有礼貌的邀请。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有三个幼儿同时去邀请了一个幼儿,后来她们中有两个后到的主动离开了,这是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问。“如果有两个或者三个邀请者同时去邀请一个人,怎么办呀?”问题抛出来,大多数幼儿没有反映,但是有几个幼儿说出来“晚来的去找其他的朋友”。也及时解决了问题。
在教研课结束后,老师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上法:如在创编动作中可以让幼儿自由创编,也可以讲顺序打乱让幼儿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加有层次感,整个课的整体感觉就会比较饱满丰富。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四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由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作曲的。歌曲的歌词有多个版本,我们选用的大班幼儿音乐教材是经过改编的,是很适合幼儿歌唱的。
一、过程微调。
在歌曲《欢乐颂》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首先出示音乐的图谱,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的内容:蓝天高高,白云飘飘,树上小鸟吱吱在叫,河里小鱼尾巴摇。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从歌词中感受美的画面欢乐的情绪。接着听钢琴旋律,进行哼鸣,配上存词“la”和“wu”唱曲调,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效果较好。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高,孩子们对于歌曲的重难点掌握的比较好。在形象的图谱的提示下,合着音乐的美妙的旋律,幼儿较快的学习了歌曲,并能把握歌曲的情感。
附: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唱出歌曲中的断顿与连贯乐句。
2.尝试领唱和用衬词合唱,逐步掌握音准和断、连的演唱技巧。
3.体验大胆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自制歌曲内容大的图谱。
2.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铃鼓(鼓边系彩带)。
活动组织:。
学唱新歌。
1.出示自制大的歌曲内容图谱,了解歌曲内容。
2.欣赏歌曲,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体会和联想,体验欢快的情绪。
3.学习用单音节“la”和“wu”唱曲调。用“la”音唱时,要唱出断顿,用“wu”音唱时,要唱得连贯、饱满、有起伏。
4.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5.随音乐轻声学唱歌曲。
(1)唱出歌曲中的断顿与连贯乐句。
(2)探索歌曲中什么地方要唱的断顿,什么地方要唱的连贯。
(3)用歌声表示。如第一、第二句的前三小节要断顿,第四小节要连贯,第三、第四句要连贯等唱法。
(4)部分幼儿领唱歌词,部分幼儿用“la”和“wu”唱衬词进行合拍。
(5)尝试用铃鼓为歌曲创编伴奏,如:在断顿演唱时用轻轻敲击表示,连贯演唱时用摇铃鼓表示。
(6)随乐欢快地用铃鼓自由舞蹈。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五
《论语十则》有的讲学习态度、有的讲学习方法、有的讲做人道理,是一篇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由于初一学生,刚进入中学,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同时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今后学习其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做人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因此把这篇文章的德育目标设定为: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修养;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课堂上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效果显著。
本课课前预习很充分,收集到关于《论语》和孔子的知识,并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了字词。所以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基本都上能正确的回答问题,特别是背诵时学生们热情高涨。但在学生翻译课文时教师应注意点拨,点明寓意。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我觉得从整体上看,设计还是比较有条理,思路清晰,简洁明了,教学手段上注重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1、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生动的视听感受;。
3、小组合作环节上,还需让学生多多参与,交流,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六
《欢乐的泼水节》主要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由于这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对于我们这的下朋友相对比较陌生,仅靠朗读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主要是将多媒体落到实处,与朗读想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人们泼水的欢乐以及那盛大的场面我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
(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师:小姑娘、小伙子们,你们为什么来这么早啊?
(让小朋友感受到那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了春游前的那个晚上,可以说是身有体会了)。
接下来是开始泼水的部分: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可以说是学得不亦乐乎,深刻体验到了泼水节的欢乐,在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段时,那高兴劲,那个有感情哟,让我现在还仿佛听到了那琅琅的读书声,这节课我上得很愉快,学生也是。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七
媒体运用。
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工具和泥巴。
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3.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4.教师巡回指导。
教材。
制陶工具和陶泥。
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教案频道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学生作品。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八
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在进行指导学生识记课题中的`生字时,采用自主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一记,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初读课文感知的环节中,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读一读这个词所在的那一行,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课堂中,教师一直努力创造一种民主的气氛,时时与学生对话,绝不是高高在上。在课堂中,教师注意把尊重的言语送给每位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通过热爱和尊重学生的行为,创造出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不足之处:由于紧张,忽视了教师的范写。另外内容似乎多了点,本感觉多媒体的课容量会大点,因此将本课缩为一课时!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歌曲《欢乐颂》的第一、第三声部。同时,还了解了曲作者贝多芬和词作者席勒的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学会用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去唱好这首歌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声部。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但我们追求欢乐,渴望和平的心声是一样的,让我们和柏林交响乐团的外国朋友们一起演唱《欢乐颂》感受乐曲中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
通过再次演唱和欣赏,我们感受到《欢乐颂》以奔放不羁的激情,号召亿万群众拥抱起来,这正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下面老师播放一段介绍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资料片,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在新年这天,人们向孩子那般在大街上追赶、泼洒,多兴奋、多刺激啊!如果说这是形式上的欢乐,显性的,那么在这一天能为别人送去自己真诚的祝福,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同时,接受了认识和不认识朋友的祝颂,带着自己梦想成真希冀的甜蜜,则是隐形的,意义上的欢乐。基于这两点,我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句话。
现在不太提倡频频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学生惊讶的说:“啊,这么多的水往身上倒。”“看,警察叔叔也参加了。”瞧,老爷爷……,边看边传出阵阵欢笑,也有些蠢蠢欲动。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了!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第三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做一做动作,孩子的兴奋早就藏不住了,最后,边做动作边读句子,教室里一片欢腾,孩子读得身临其境,进入了角色,动口,动手,更是动情、动思,肢体的“互动”与思想情感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泼水情节表面的快乐,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也应步步递增,同时怎样理解“吉祥如意”这个学生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词语意思。我据插图,设计了模拟采访:
师:老奶奶,你身上都被淋湿了,怎么这么高兴啊?
生:我得到了吉祥如意!得到了幸福。
师:老奶奶,这幸福是谁送给的呀?
师:小妹妹,你把幸福送给了老奶奶,你想祝愿她什么呢?
生:我祝老奶奶身体健康。
生:我祝老奶奶长命百岁。
生:我祝老奶奶平安幸福。
师:你们的这些美好的祝福,就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它代表着你们美好的愿望。
看到老奶奶这么高兴,你高兴吗?
生:高兴,我把祝福送给她了。
师:老师听出来了,别人快乐是你最大的快乐。多好的孩子!
……。
在采访中,学生已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了文本,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本课不足之处:
1、《月光下的凤尾竹》不适合给本课的朗读配乐,它曲调优美抒情,学生亢奋的情绪随着舒缓的乐曲声渐渐失去了课文本该的欢乐。
2、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了。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一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文本紧扣“欢乐”一词铺开叙述。初步对小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风俗、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我在上课时所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通过创设情境方式,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影像和具有傣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傣族风情,感受傣族的泼水节的盛大场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时候,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情境朗读中感悟,在深刻感悟之后再读,“书读百遍,奇异自现。”经过多次多种方式诵读之后,真的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二
这篇课文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情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出浓浓的欢庆节日的热闹气氛。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节的急切,欢度节日的喜悦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主,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参与,如:说说你是怎么准备的,为什么活动还没开始你就早早地来了,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处理泼水的那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尽情地泼一泼,并设计了几个谈话环节,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语言。你想把水泼向谁,为他送上怎样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入情入境,让学生借助表演,借助谈话读好文字,读出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喜悦,感受人们的那份热情。但目的明确,实际效果总与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我提醒学生这是一句感叹句,可学生始终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示范读后,还是没有到位。我想学生并没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样,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与我的情绪也有关系,我并没有热情饱涨地参与进去,言语还不够有煽动性。
(二)在教学中我以视频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泼水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但这里指导不够细致。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规范积累语言。如:“大家互相追赶,你用水枪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头上浇……”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借助课文的表达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
上完课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学想了很多,但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够细致,上得不够到位。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三
《欢乐的泼水节》主要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由于这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对于我们这的下朋友相对比较陌生,仅靠朗读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主要是将多媒体落到实处,与朗读想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人们泼水的欢乐以及那盛大的场面我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师:小姑娘、小伙子们,你们为什么来这么早啊?(让小朋友感受到那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了春游前的那个晚上,可以说是身有体会了)接下来是开始泼水的部分: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可以说是学得不亦乐乎,深刻体验到了泼水节的欢乐,在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段时,那高兴劲,那个有感情哟,让我现在还仿佛听到了那琅琅的读书声,这节课我上得很愉快,学生也是。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四
语文姓“语”名“言”,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课堂就是教师与孩子们语言互动、心灵沟通的过程。每学习一篇课文,老师的第一个环节大多数从课题入手,咬文嚼字,理解语言,领会题意。我在第一课时开课时,首先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欢乐的”“泼水节”品读课题,通过语音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强调“泼水节”与强调“泼水节”的情感变化,反复吟咏,达到理解。
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中“欢乐”是课文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挖掘出这个词?老师指着课题说:“这个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回答:“这是个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说:“文章抓住‘欢乐’一词来写,是如何写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像这样抓住文章的“题眼”,让学生初感课文的办法,培养了学生重视文章的题目,养成重视审题的习惯。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对词或句的比较、揣摩、品析,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急切心情,让学生通过声音把这种急切的感情传递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这些词,理解了人们盼望过节的心情。抓住“追赶、灌、泼、湿淋淋、笑开了花”等词,感受人们泼水时的狂欢,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被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这样,教学做到了“披文入情”,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着朗读,真正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词、品句、品读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置换比较、删除添加、字理析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品读时,我按照《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设计了学生自由读、齐读、个人读、教师引读、默读等方式,运用画面、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悟,使“以读代讲”得到落实。
教材中配的插图精美别致,构思精当,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课文中的主要情境,非常利于学生在直观中领会语言表达的意境,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表情、动作,问:“图中人物在做什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图上画的内容?”学生很快找到与图相配的文字,图与文珠联璧合,文字符号描绘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欢乐的”泼水节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孩子在图文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在初感泼水节的“欢乐”后,如何把课文中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时的‘欢乐’传递给学生,完成“他人欢乐”与“自我欢乐”的价值重合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触手可及的欢乐,而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的遥不可及的感受,除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外,我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画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当视频欢乐的泼水节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完全被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于是我借助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参与互动泼水的活动,让学生从一名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尽情狂欢,感受泼水时的欢乐。活动毕,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被水泼得湿淋淋的了,为什么脸上还笑眯眯的?”“你把水泼给了谁,你想祝福他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自己“泼水”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带着这种体验把课文读好,致此,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大道无痕”大概就是如此吧。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课上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开多媒体教室,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看似已经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同样让我感到有丝丝遗憾萦绕在心头。
一、囿于课堂时间,学生的训练有蜻蜓点水之嫌。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扣准每一分钟进行训练,为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读书“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头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的有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时,学生还没有读出焦急心切的语气,我就赶紧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生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二、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注意因材施教。教学中,老师对积极表现,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爱”,无论是读书、说话、提问等,几乎成了个别突出的孩子专场表演。而对一部分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老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以“看客”的身份存在,一节课“默默无闻”,甚至于有些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混”完了一节课。我想,所谓的“差生”大概就是这样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照顾不周”久而久之就产生的吧。如何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之一。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五
本课描写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感受人们欢乐的气氛和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人们是如何泼水的,也就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在教学时,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描写泼水节的准备,从“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期待已久的心情,又从“撒,滴”看出人们的精心准备。在学习时,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动词,说说人们的心情。
第二层次是泼水时的情景,这里有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这两句长句中的关键动词“拿,灌,端,泼”,先读好这些动词。其次做做这个动作,边做边读,学生们不仅乐读,而且能读好。最后设计了一个比赛读的环节,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三层次是描写清水的寓意,我以泼水节由来导入,让学生明白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幸福多。让学生说一说“你要把祝福送给谁?”,进行说话训练。
从整体看,教学步骤清晰,条理明确,效果较好。学生也能专心听讲,积极回答。就是在最后的写字教学时,时间较少,没有讲具体,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六
《欢乐的小雪花》是一首三拍子、曲调优美的儿童歌曲,表达了小朋友喜爱雪花,积极投入冬季锻炼的纯真感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孩子们去聆听、感悟音乐与大自然的巧妙融合,带领孩子们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无尽欢乐,让他们知道冬季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寒冷的感受,同时更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无尽的快乐,从而融入“美”的意境中。
由于是低年级的歌曲教学,所以在学唱的环节中我采用了听唱法,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到师生对唱,再到男女生对唱,最后集体完整唱并不断纠正的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整个学唱的教学环节是比较流畅的。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我预设了请学生分组自学节奏谱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环节,但教学后发现这是比较遗憾的环节。由于学生拿到小乐器后都比较兴奋,而且学生节奏的掌握还不够,所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嘈杂,并不能体现歌曲优美的意境。基于这些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预设尚有一些可以调整的地方,尤其是用小乐器伴奏的环节可以放在学唱歌曲之前,这样既可以边拍击边熟悉曲调,又不会使学生在会唱歌曲并即兴表现歌曲后再伴奏显得突兀,也不会使学生好不容易被激发的演唱情绪被嘎然而止,使歌曲优美富有童趣的意境得到更好的抒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创作歌表演,这样他们的表演一定能更深入一些,能更多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学也能更上一个层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冬天的快乐和冬天的美丽。但通过教学也使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基础与我的预设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我对学生不够了解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要做的是关心我的学生,尤其是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扬长避短,真正的做到备学生而不是备教案。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七
今天下午,教研室的领导和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并旁听了我的一节音乐课《快乐的泼水节》。在后来进行的评课环节中,领导们都对我进行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我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把我的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它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紧扣《快乐的泼水节》中的“快乐”二字,想把课堂气氛搞的活跃一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做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前,因为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也可能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前面介绍同学们喜欢的民族这一方面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学歌的时间很紧张,幸好学生们很争气,教授新歌的过程很顺利,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歌曲。以后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把导入部分处理好,这样后面的学习任务才能轻松的完成。
在学习新歌之前,我安排了一个节奏型的练习,学生们在没有接触过此知识的前提下,节奏型学习的非常快,打得非常好,出乎了我的意料。后来的评课中领导建议我,这个环节让学生单独起来打效果会更好,以后我一定注意这点。
新歌学习的过程很顺利,两遍下来学生已基本学会了歌曲。这也是我很意外。因为是新授课,而且从来没有欣赏过,这说明学生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和能力都很高。这一环节我出现的问题也是没有单独请学生起来演唱,这样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在同学们回答问题不大胆方面,我没有及时采取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后在讲课中,我也一定会注意这些。
最后的舞蹈环节是本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效果页很好,整个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但是在教授舞蹈时,我没有面向全体同学,以后也要注意。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去改进和提高,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给我提意见,让我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师!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八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考虑到旋律简单易唱,所以把本课设计成欣赏与唱歌结合。学习是在电子琴的辅助下自学为主的形式进行。在学科的整合方面,在讲述贝多芬时,我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赋予音乐生命,让学生感动。我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感染学生,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领悟到音符的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我感觉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讲授要生动地多。
把知识点熔于练习中,易于巩固。在练习唱谱的过程中就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掌握了,像反复记号、同音连线的掌握,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印象会更深刻。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所以说就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演唱状态和姿势上强调的还不够;在时间控制上没设计好,使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这部分内容没进行。
这节课同时让我体会到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但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不要过多、过细,否则就会为了完成某一细小环节,而忽略了课堂学习效果。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受益匪浅,我也会将我的这份益延续下。
教学反思: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考虑到旋律简单易唱,所以把本课设计成欣赏与唱歌结合。学习是在电子琴的辅助下自学为主的形式进行。在学科的.整合方面,在讲述贝多芬时,我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赋予音乐生命,让学生感动。我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感染学生,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领悟到音符的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我感觉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讲授要生动地多。
把知识点熔于练习中,易于巩固。在练习唱谱的过程中就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掌握了,像反复记号、同音连线的掌握,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印象会更深刻。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所以说就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演唱状态和姿势上强调的还不够;在时间控制上没设计好,使让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这部分内容没进行。
这节课同时让我体会到上好一节课课前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但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不要过多、过细,否则就会为了完成某一细小环节,而忽略了课堂学习效果。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受益匪浅,我也会将我的这份益延续下。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欢乐颂教学反思。
欢乐教学反思总结与反思篇十九
这节课总算讲过了,感觉还不错。备课的过程是快乐的。课余时间,我几乎是在电脑备课室度过的,只要搜集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就马上保存,只是想让自己了解得更多,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东西。同时,这个过程有艰辛,也有不少的惊喜,当我一次次查阅到一些精美的图片、疯狂的泼水节视频,看到了自己不曾了解的“美”的东西,我也是“欢乐的”。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以读悟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泼水节、西双版纳了解很少,在课文开始,我通过“热情好客的傣朋友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没参加过泼水节,今天特意为我们补过一个。想参加吗?请同学们闭上眼,让老师带你们到西双版纳吧!”的开场白把学生“带到”西双版纳,紧接着出示一组关于西双版纳的图片,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情境中,进入了文本。
2、体验中感悟。
通过让学生亲自“滴”香水,“撒”花瓣,“拿”起瓢“灌”,“端”其盆“泼”来体会这些动词。当视频欢乐的泼水节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完全被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于是我借助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参与互动泼水的活动,让学生从一名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尽情狂欢,感受泼水时的欢乐。“你把水泼给了谁,你想祝福他什么?”“我撒在老师身上,我祝愿您??”“我撒在祖国身上,我祝愿您??”“我撒在全世界的小朋友身上,我祝愿您们??”学生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3、在体验中朗读。
在体验了激动、欢乐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样的朗读是情真意切的,不再是装腔作势。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自己“泼水”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带着这种体验把课文读好,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大道无痕”大概就是如此吧。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看似已经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同样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1、而对于极个别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老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以“看客”的身份存在,一节课“默默无闻”,甚至于有些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混”完了一节课。如何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之一。
2、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了。
3、我的语文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32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