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14:05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19篇)
时间:2023-11-19 18:14:05     小编:纸韵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如何有效地学习一门新技能?如果你正在苦恼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不妨看看以下一些总结范文,或许能找到灵感。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一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美丽的陶瓷》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课,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得想象与创作空间。能够从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得完美统一。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

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线的美感,认识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历史。欣赏、学习陶瓷的造型美、花纹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组合出陶瓷上美丽的花纹。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三

《葫芦娃》是三年级艺术教材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童话王国》中的最后一课,分析教本与教参,上面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要求学生能感受和体验动画片中葫芦娃热爱生命、团结勇敢、不怕挫折、不惧邪恶的顽强精神。第二就是制作头饰,进行戏剧表演。教本上也没有太多关于美术方面的内容,只有几张小朋友的照片和一张中国画。在教参中点到葫芦娃七种颜色,然而利用三原色红、黄、蓝调出橙、绿、青、紫四种颜色,我觉得作为美术课这一点很重要。至于学生作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做一个头饰似乎是简单了点。因此,我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

1、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认识。

2、通过欣赏各种民间葫芦工艺品,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3、以葫芦为雏形,利用彩泥工具用拼接和装饰的方法创作一个葫芦艺术品。

4、能感受和体验动画片体现的热爱生命、团结勇敢、不怕挫折、不惧邪恶的顽强精神。

重点:

1、根据红、黄、蓝三原色调出橙、绿、青、紫。

2、通过想像,创作葫芦艺术品。

难点:

1、用黄色与蓝色调出青色与绿的区别。

2、团结协作创造富有想像力的作品。

在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没有把上述目标零碎地、机械地展开,而是把“葫芦娃”的故事情境贯之课尾,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的各种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部分。

1、七彩的葫芦娃(葫芦娃的色彩)。

2、团结的葫芦娃(葫芦娃的精神)。

3、神奇的宝葫芦(欣赏和创作)。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解决色彩问题。我设计了“请葫芦”的游戏来进行调色练习,设计此情景是把枯燥的调色练习生动化,情趣化,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投入学习。加上课件学生学得就更加直观形象了,第一个难点也在这里得以功破,橙色、紫色很容易调,青色学生有点弄不清,有这样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表面意思理解,青色肯定是出于蓝色,那调出青色与绿色的区别在哪呢?我分别在青葫芦和绿葫芦上面用一点黄和两点蓝,两点黄和一点蓝出示,学生一看就可得知,调色过程中,黄色多加点就是绿色了,蓝色多加点就是青色了。

最后用自编的儿歌来结束第一部分教学。

“我是色彩小主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任我调!”

让学生先在心里想一想葫芦娃的故事,感受团结勇敢、不怕邪恶的力量。然后我节取了三小段原影片,有“七心合一”和“七色葫芦山”,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再次感受这其中的情感。随后我进行总结,让他们想一想在自己身边有没有团结起来解决困难的事,学生就讲了,有运动会上团结拔河的小朋友,劳动中不怕困难啊等。在讲述中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就是欣赏与创作了。

首先,我用flash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光彩四射,学生很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这就调动了学生欣赏作品的积极主动性了。宝葫芦慢慢的打开,为我们带来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这就是葫芦丝演奏出来的,学生了解了葫芦可以做成工艺品。

其次,欣赏了这么多大量的工艺品,也是为解决第二个难点作辅助的,有了参照想像会更丰富。

在学生创作时,我没有用《葫芦娃》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考虑音乐课学生会一直唱,都太熟了,也许会动力不够强,我选择了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些歌词都是很振奋人心的。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会更有创意。随后全班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葫芦展板上,班级就成了一个美丽的葫芦世界。此时我为他们总结到,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会创造出许多美丽的东西,只要我们一条心,再大的因难也不怕。课的结束我送上五个大字“团结力量大!”在评价过程中,我采用了自评和组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体验到制作成功的乐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一、说教材分析。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五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引领到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对比,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本环节设计既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又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分层设标和分层作业为不同学生提供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都能感受到创作的乐趣。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设计意图:鼓励式的小结,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延续了学生对作品创作的更大的欲望。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六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七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八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希......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四)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五)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对比。

大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就今天我所讲的《美丽的陶瓷》一课再进行一下说课。《美丽的陶瓷》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下面我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程程序、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根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美丽的陶瓷》一课是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是造型、表型课,因此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得兴趣,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很大得想象与创作空间。能够从学生得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得完美统一。同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

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线的美感,认识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历史。欣赏、学习陶瓷的造型美、花纹美。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组合出陶瓷上美丽的花纹。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得到提高。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

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

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

(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

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

(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

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

说课后反思:

陶瓷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艺术追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精美的陶瓷,其靓丽典雅的色泽、造型优美的花纹,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能够对它进行细致地观察,进而深入地描绘。教学过程清晰,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了本课内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一

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四课《会响的玩具》是一堂很有趣的美术制作课,重温陪我们走过了童年的玩具,回忆一下玩过的那些会响的玩具,学习制作一件会响的玩具,还要比一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好听。这些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将想象变成现实。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我认为三年级学生对于可塑性差的材料,使用工具、动手能力方面并不是很强。于是,我把这节课定位在“简易”的层次上,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并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开始,引领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小玩具产生感情,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直观演示制作过程,学生仔细观察,自行揣摩、总结制作方法;直观化的操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表现方法和技能的理解,并接受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师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

教是为学服务,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美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采取二人或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可行的、较好的方案共同制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和技巧上的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整个制作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眼、脑、收手的协调运用,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美好享受。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1、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

(2)、教师演示说明拨浪鼓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会响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玩具的装饰美化。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会响的玩具示范作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玩具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用竹筒,木片,铃铛等材料制作成会响的玩具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会响的玩具的设计创意。

2、如何引导深长以材料为媒介结合科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研究。

3、通过设计与应用课程如何培养深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

板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三

一、教学课题《面具》教学课题: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面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就带着猪八戒、孙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非洲的原始面具艺术和我国少数民族的面具艺术。分析多种风格的面具,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四、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六、课时:1课时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面具实物教具准备学具准备:有色纸袋,废旧物品(毛线,纽扣,鸡毛,布头,学具准备李建强。

金属片……)剪刀,胶水,双面胶。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听音乐入室。

二、导入:欣赏原始森林的音乐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段很优美的原始森林的音乐,请大家仔细的听一听,想象一下,你从音乐中联想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师:原始人要穿什么服饰,头上要戴着什么呢?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把学生带入原始部落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情感得到诱发。三、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做——“面具”

四、讲授新课。

病或自然现象不能做科学的解释,他们以为是妖魔鬼怪在作恶,于是他们就戴上这些他们认为能给人们带来神奇力量的面具,手舞足蹈,来驱妖降魔。还有些将士在打仗的时候,带上凶猛的面具,使自己显的更威武,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

2、欣赏傩戏面具:设计意图:用提问形式欣赏非洲面具和中国傩戏面具,使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的美,并为建立世界多元的文化态度奠定基础。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来自贵州的傩戏面具,这几个面具的特点是怎样的?色彩是怎样的?古代的人们把面具当作除魔消灾的工具,那么我们现在把面具用来干什么呢?(装饰,娱乐,演戏)。

3、出示现代面具,引导欣赏。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这些艺术品中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师:同学们,你们在商店里看到过或者买过哪些面具,你喜欢哪个?(孙悟空,奥特曼……)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身边的面具,开拓学生思维,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4、探讨面具的制作方法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几个面具,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几个问题:

1、这些面具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3、对称的部分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

4、面具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自主寻找面具的制作方法,发现并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6、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我们可以一边欣赏音乐和图片,一边制作。

7、自我评价: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面具,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评评他的面具。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

8、播放《幸福拍手歌》,参加假面舞会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9.课外延伸:今天我们用了这些的废旧材料做了这么美的面具,回去之后我们还可以再动动脑筋,用这些废旧材料做出更美的艺术品,让我们用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四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湘教版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十一课《六面怪脸》.本册教材前面安排了手工制作课《风铃叮当》,掌握了一定的纸造型方法和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而《线的秘密》则是为本课脸谱的装饰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创造出有性格特征、而又怪诞有趣的脸谱形象,是本课教学发展点。

2、说教学内容:本课属于设计x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脸谱的文化背景,通过剪、折、贴等方法来表现脸谱艺术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脸谱艺术的热情。

3、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中外鬼怪脸谱,对脸谱文化有一点的了解。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学习六面怪脸。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能力目标:能掌握“六面丑脸”的制作步骤、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情感目标: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好学者不如乐学者,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活动,能大大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六面怪脸的制作及装饰方法。用美术文化学习做背景,设置情境作为兴趣触发点,最主要的还是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能制作出有一定审美术价值的六面怪脸。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运用多种材料、方法进行创造表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而美术课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独特的学科优势,但在作品内容创新与材料与方法的创造性使用上,仍需要激发、引导,也是教学难点。

5、课型与课时安排。

本课属于设计x应用领域,1个课时。

我校几年以来都能开足美术课时,且有专业教师授课,美术学习基础较好,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手工制课最感兴趣,而教学内容“六面怪脸”,本身很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怪异中不断体验新鲜与刺激,尤其是设计了化妆舞会的活动,一定又是兴奋点,相信是一次生动而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

多媒体教学平台,六面怪脸范品,学生准备卡纸、水彩笔、橡皮泥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有其在展示图片,直观了解制作步骤上的绝对优势,省时省力高效。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欣赏法、比较法、示范法,通过美术课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引导学生观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概括出怪脸的装饰方法。教师作为引导者,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述欲望和创作欲望。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欣赏与指导——探索与实践——创造与表现——评价与拓展。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课一开始,出示一个邀请函,我们今天要开一个“化妆舞会”盛情邀请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参加,那么,在舞会上我们要准备什么道具呢?引进题目:六面怪脸(板书)。

设计的意图是: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激发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第二个环节:欣赏与指导:

播放贵州傩舞视频,了解傩舞的文化,(傩舞,主要的目的就是一是娱乐,二是驱鬼逐疫,祈求平安与丰收。这种表演在我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周礼》对此有过记载,,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朴的语言,充满神秘的场景......

欣赏中外怪脸图片,(非洲面具、墨西哥针织面具、中国剪纸面具、西藏舞面具等)引导学生总结怪脸的特征,板书:夸张变形,凶狼怪异、色彩鲜明、装饰性强。

设计理念:美术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和传承美术文化。介绍傩舞艺术,是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这里的视频表演,为后面的舞会的动作设计有了启发和参照。怪异脸谱的选择注重代表性、世界性,引领学生在欣赏图片时打开了国际视野。另外,大屏幕展示的精美图片和视频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怪脸的装饰要点。

第三个环节:探索与实践:

怎样折出六面形怪脸的基本形呢?课前准备多个范品或基本形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拆开后拼合,尝试自己做,让学生探索六面怪脸基本形的制作步骤与方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互帮互学解决,还通过教师的示范,多媒体展示基本形的步骤示意图来解决。提示学生使用剪刀的安全要领,并要使劲压折痕,才能使作业显得更加精致漂亮。

设计意图:这里使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示范法。学法是尝试发现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新知的获得没有遵循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先行尝试,学生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跃跃欲试,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运用范品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种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的示范引导是不可少的,再辅以清晰的大屏幕步骤图,这样做主要针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均衡性,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四环节:创造与表现:

画五官:“刚才看了许多怪脸,我们也来创造一个,怎么样?看谁创造得怪诞有趣?还要有一定的表情哟。”(教师示范几个慈善的、凶恶的、可爱的表情草图)对比两组夸张与不夸张的脸,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并让个别学生板演,集体评议,反馈更正。再让学生绘制。

装饰:“五官画好了,我们怎样装饰才好看呢?”引导学生回看怪脸图片和书本中学生作品,总结板书:点、线、动植物或形装饰,涂色鲜艳、添加头发和胡须等挂饰。引导学生利用好手边的材料。

实践: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配以轻松的音乐。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教学难点,我采用分步教学法,降低坡度,化解难点。还采用的是比较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个朴素的生活道理,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而且非常直观有效。学法是使用的是尝试法,讨论法,让学生板演,张扬个性,尝试创造,及时反馈矫正,学生讨论修改,为下一步动手绘制,设置了一个阶梯,提高了作品的成功率。从图片欣赏中总结装饰方法,从同龄人作品中激发出比试比试的创作欲望。通过以上环节,创作就水到渠成了。

第五环节:拓展与评价。

体验:舞会开始了(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随音乐欢舞。

互相欣赏评价:

1、自我介绍。品品自已的作品的优劣,说说自已的创作经验与感受。

2、你是这次舞会的邀请人,你会邀请哪个六面怪脸来参加?为什么?并说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拓展:除了今天我们使用的这些材料外,它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创作吗?课下制作继续完善或制作一个怪脸,把它挂在我们的家里,就是一件很有审美价值的家居装饰品。

设计意图:

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创造的乐趣,并让化妆舞会的情境有始有终,在欢舞中就可以自发地相互欣赏与评价。为后面的评价活动打下基础。评价环节突出了学生是主体,采用自评、互评以及过程性评价,增加说创作经验与感受环节。通过评价的引导语,让评价更具有鼓励性、发展性。使学生获得成功和自信。拓展环节是让学生会用自已的作品装点生活,增强作品的实用性。

板书设计中突出重难点:

六面怪脸。

夸张变形。

凶狠怪异。

色彩鲜明。

装饰性强。

点、线、动植物或形装饰。

涂色鲜艳、添加挂饰。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五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结合的内容。面具历史久远,世界各地都有其独特的面具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地域种族差异,风格迥异的面具争奇斗艳。学生通过欣赏和制作面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艺术。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面具的由来,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及其他国家的面具的艺术特点。能力目标:利用卡纸等材料,运用粘贴、剪折等手法,加以夸张、变形来制作面具,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情感目标:体会到古代人的艺术造诣,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如何巧妙的设计造型。课时:40分钟。

教具:多媒体电脑、ppt课件、面具范例学具准备: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面具的由来》二引出课题:

大家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对,面具,这是老师自己制作的,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面具》的奥秘。三讲授新课:面具文化历史久远,他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首先,我们先来探索面具的历史。课件。

关于面具诡异的说法有很多,课下大家可以查阅资料,我们相互分享。2欣赏图片。

观察这个人物头上戴的面具像什么?

他是我国藏戏中的人物形象,藏戏是什么样子?请看视频。(讲解:藏戏是藏族地区的戏曲,以歌舞形式展现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面具夸张、粗犷。)了解藏戏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些藏戏面具。

从造型上分析一下藏戏面具的造型特点。

师引生答,从脸型、眼睛、嘴巴、耳朵、头饰等方面描述。观察的很仔细,理解的很到位。

4除了享誉世界的藏戏面具,热带国家斯里兰卡的面具也是驰名中外,一年级学头饰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热带国家的人,头饰上插满了---羽毛。那他们的面具会有什么特点呢?对头饰进行重点分析。

五官。

造型。

装饰。

鲜艳、对比强烈。

颜色。

看来,不同地域的面具风格不尽相同,也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7欣赏了这么多面具,哪位同学总结出面具的制作步骤?分享。

学生一边回答,课件展示。

看板书,加上“装饰”

了解步骤,就可以制作了,我们先一起制作一个(师示范)。

先选择脸型。

再选择五官夸张怪异。

添加头饰。

最后装饰剪贴画等或者面部用黑色勾线笔简单的装饰(大家在制作过程中,把老师刚才用画的部分,可以选择性的用剪贴的方式呈现,使我们的作品更丰富)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吧,不着急,我们先来欣赏优秀的学生面具,加以借鉴。作业制作:

小组分组谁制作脸型谁制作五官谁制作头饰。

作品点评:

优秀的学习,不足的帮助改正。结束语: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它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

面具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学生就带着猪八戒、孙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剪纸是崇安中小的校本课程,本课校本课程与美术教学课紧密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复习巩固民族的面具艺术就、进一步感受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对称剪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面具,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动眼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从制作中体会剪纸活动的乐趣,体验制作成功的喜悦之情,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细节部分的剪刻。

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电子展板、课件。

学具准备:蜡光纸、剪刀、胶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录像导入:欣赏贵州傩戏面具舞蹈。

三、讲授新课。

1、复习面具的分类(世界面具: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面具;中国:藏戏、傩戏、陕西灶火、京剧面具等。)以及面具特征。

2、第一课时面具作品点评。

3、请小老师演示剪纸面具的设置步骤。

4、欣赏剪纸面具。

四、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

五、自我评价:请几个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面具,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评评他的面具。设计意图: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个性。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七

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上册第十一课《鲜花送老师》,本课属低学段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学习领域是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本课教材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美术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学生主动观察、大胆探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各种生活中的材料变废为宝,制作成工艺品,送给敬爱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并养成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料,大胆创造和组合,制作出一棵与众不同的植物。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观察:你家附近有哪些植物?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师生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如:挂历纸、吸管、彩纸等)、胶棒、剪刀。

3、教师准备:图片资料、各种材料制作的植物范作等。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低年段美术学科的特点,我才用了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用彩纸制作纸花的形式美感,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自主活动进行探究和发现,总结归纳纸花的制作方法步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美术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贯穿教学始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纸花结构的观察了解…在跟老师边做边学的基础知道单层纸花的折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花更漂亮美观…。

六、说教学过程。

在美术课上为了力求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准确的引导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激情入境。

(二)、探究尝试。

教师出示图片,分析花的的结构,演示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还能用哪些材料制作美丽的鲜花?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制作方法、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教学设计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融自然知识与其中,采用分组活动、集体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纸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小组活动意识和认真观察的习惯,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起“扶、帮、带”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的过渡,组织他们进行自由、有序的学习,促进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本领去创想,自由大胆的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展示评价。

在展示作品时,我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么美的鲜花捧在手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在平等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表达对师长的敬爱之情。然后,在事先设置在教室中央的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秩序的进行欣赏。师生对不同个性、能力的同学所创造出的,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广泛而善意的评议,引导学生积极的交流创作体会,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把鲜花送给自己的老师。

七、说板书。

根据一年级教材特点和低龄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以生动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示学生创作作品及教师范作,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和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八

我的说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风铃叮当》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从课程的整合性来说,它更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媒体、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八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说明。

本课是综合实践劳技教育手工制作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制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

学生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劳技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能力,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没有为学生小组分担任务的意识,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制作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教材分析:《风铃叮当》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湘版)的教材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手工制作课。本课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实践融为一体,巧妙地利用身边的玻璃瓶,塑料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运用捆邦、剪、贴、扎等基本方法制作风吹作响的各种工艺品风铃。

因此,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绳线对物体进行捆邦、穿、扎等精细活动,使其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学会设计风铃草图和制作风铃。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促使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感知、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劳动手工课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分工负责,学会和谐相处的品德。

(3)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认识风铃的结构和名称;二是风铃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本身不能发声的材料用来当作铃铛,需要考虑组合铃铛之间的距离,需要设计正确的风铃草图;二是寻找各种材料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如何使风铃美观、大方、有创意。

依据劳技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艺术性的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的新理念,我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了各种样式的风铃,作为直观教具,还到风铃店里拍摄了做工精美的工艺品风铃,准备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学生准备了制作风铃的工具和各种制作风铃的材料。

教法:整堂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听风铃、看风铃、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展开教学活动。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风铃音乐中欣赏了风铃店里做工精美的风铃。然后又欣赏了教师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和废旧材料制作的不同款式的风铃,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说风铃、做风铃、评风铃、送风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相联系,风铃主要用来美化居室、装点生活,使学生有所用。从而体验到制作成功后的快乐。

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观察法引出课题,采用欣赏法激发调动学生制作风铃的积极性;运用直观课件风铃结构图和实物对照说明,使学生了解风铃的结构和制作材料;完成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通过调动学生观察风铃设计稿并判断正误,引出正确的设计稿,教师加以总结说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难点;运用课件演示教师制作风铃的过程和装饰方法,既直观形象又节省了课堂时间,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运用引导法、谈话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身边的各种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不同样式的风铃,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怎样使作品丰富多样,有创意。

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由小组长分工负责,共同完成一样或几样作品,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和创新意识。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美术说课稿篇十九

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房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也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表现得内容。房屋建筑因时代、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欧洲式的,尖尖的房顶直插云端,显得矫健挺拔;中国式的古建筑,不同颜色的墙壁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庄重秀丽;也有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直指青天。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城市人们已告别了火柴盒式的单调的建筑样式。在农村的房屋虽说构造简单,但那富有变化的窗棂、屋门以及屋顶密集排放的瓦片都给人以美感。

通过看一些有关房子的图片,讲解每一组房子的造型特点来引导学生尝试用线的形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子,对线条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描绘漂亮房子的欲望。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线造房子》是一节注重“造型与线”的美术表现课。本册课本中第六、七课安排了《形形色色的线》、《美丽的陶瓷》,与《用线造房子》构成了潜在单元。所以,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了解线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线的魅力,起到了呈上的作用。通过利用不同形态的线在房子上进行排列组合,以体验线条的纯粹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风格的房子,感知房子的造型、体会建筑结构线和装饰线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利用房屋为载体进行练习,大胆的想象与创造,用线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房子,培养学生线条运用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不同风格房子造型的表现。(线条的组织和运用,线条的疏密安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深刻理解线的表现力和美感,提高线的组织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深入细致描绘复杂对象的方法。

3.美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三、学情分析:

片都给人以美感。而且三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以《三只小猪盖房子》的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房子的故事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

2.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1)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造型房子的照片,还有一些相应的效果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房子,丰富学生对房子的认识和感受。

(2)欣赏教材中呈现的学生作品,造型各样,风格各异,为学生设计练习提供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

3.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教师提出:“大家讨论一下这些房子都有哪些特点?每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们经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绘画打下基础。

4.创作实践活动。

在实际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房屋进行摹写,也可以临摹照片,但不做写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几何形概括房子的外观,各部分的大小搭配要和谐,高低错落有秩序,造型要别致新颖,做到与众不同。同时循环播放房子的照片和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5.展示欣赏,自评环节。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设置奖项。

设置多个奖项,看看谁设计的房子大家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造型奖、线条组织奖、创意奖等)。

7.课堂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最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根据这节课知识,用线表现自己家的一角。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用线造房子。

不同风格房屋造型线的运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体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六、说教法:

1.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房屋特点,用线表现房屋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为主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因此我采用了讨论法来找出房屋的不同点,房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

3.为了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

七、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比较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屋造型。

2.交流、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以小组讨论发言,找出每组房屋的不同之处。

3.自评法: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八、总结:

线是绘画造型重要的表现手段,关于线的认知和感受以至能灵活运用,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为了加深对线的认识和线的美感体验,教师应该在今后的绘画造型课中,不断地提示学生关注线条的运用。而且学生应该在生活实践中,有意无意的积累着生活经验,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思维。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走的小人》。

一、说教材分析。

《会走的小人》是湘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课主要采用综合形式将绘画、制作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说学情分析。

我所面临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二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的扩展,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简单的运用美术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表现画。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清楚的描述自己要画的“小人”的身份特征,并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绘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2)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小人”玩具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难点是“小人”玩具能够表现出相应人物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运用综合教学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组织游戏法”进行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教材内容: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五册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教材分析:《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一节绘画创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大与小的对比,而《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却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和动画片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格列佛游记等等,因此,本课通过看动画片、绘画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是通过对比得出的。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童话世界自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爱表现自己,但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表现画面。而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小是通过对比体现出来的,并能够运用对比的绘画方法,表现“大人国与小人国”。

2、过程与方法: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

六、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法上我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总结出对比的表现方法,通过故事和画面联想,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幻想世界,分享想象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语言交流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联想更有创意的构思。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能力目标。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兴趣是的老师”本课我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白雪公主》等视频片段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中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共同特点(动画片中人物大与小的鲜明对比)由此引出新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首先,我找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问同学们这片树叶大还是小,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小”,有的会说“大”我提出质疑,“到底大还是小呢?”并找两名同学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再问同学们,这样学生会很轻松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从绘画游戏中学生直观的理解大于小是通过相互对比得出来的。

(三)激趣探究,想象创作。

2、接着我在大片树叶上贴一个小人女孩,问同学们她是谁呀?他来自哪里?班级学生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课件中,并将他变得很大,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在将这位学生变小并放在另一名学生手中,这时学生将课堂气氛推向一个活跃点。接着我引导学生设想在魔法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会说出自己的大胆想象。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自己准备的物品变大或变小,你和它来到了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奇遇,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找学生讲一讲)。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看到同龄人的作品,谁能说说你想去哪个国家,去干什么?用哪种对比方法来表现你的画?

(三)分层作业,创作表现。

1、画人与景的对比(c层)。

2、画人与动物的对比(b层)。

3、画人与人的对比(b、a层)。

4、可以把多种对比运用到一幅画中。(a层学生)。

注意:构图要饱满,对比要明显,想象的内容要有趣味。

(四)赏画评画,课后拓展。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评出孩子们喜欢的画面和故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课后用泥塑等形式,把生活中的东西放大或缩小。

八、板书设计:大人国与小人国。

对比。

大小。

下面是学生绘画展示区。

板书内容图文并茂的体现了本课的精髓,并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416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