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9:15:13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热门15篇)
时间:2023-11-19 19:15:13     小编:曼珠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和抽象的词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主要特点。

二: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音乐感受。

难点: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

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两首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

(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

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1:音乐背景——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年为革命牺牲,时年29岁。1957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同年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这首词为毛泽东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2:音乐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3:情感体现——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三:听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

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1:音乐背景——《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它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

2:音乐特点——旋律激愤、高亢、悲壮,节奏自由。

3:情感体现——《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唱段,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唱家骆玉笙在演唱时,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糅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

四:音乐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1:京韵大鼓。

2:弹词。

五。小结,下课。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课时:一教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看《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是谁?

晏殊。

介绍:中国北宋重臣,词人。字同叔。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古传诵。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本研习:

1.听课文录音,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通过对昨夜到今朝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写了离别及别后的伤痛。

2.这是一首婉约诗的代表作品,所谓婉约,指作者的情感不是直露而是通过富有情感的意象来表达的。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上阕哪些意象写出了诗人的这种离愁。

……。

(1)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2)燕子在这里也赋予了作者的愁绪。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出了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双飞反衬了女子的孤单寂寞。

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类。

这样,诗人的离愁就借助了兰菊、燕子和明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3.再看下阕,诗人进一步通过意象抒写了这样的离情。我们再来找找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

(1)“凋”碧树,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2)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却不料看到了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这个空旷寂寞的环境更加重了诗人的空虚怅惘。

这句话意境开阔,借景抒情,被传为千古佳句。

(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主人公想要音书寄远,可惜难以抵达,这样就把愿望和悲现实的矛盾凸现在了人的面前,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三.小结。背诵。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三

本是毛泽东同志1957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所以成了一首绝唱。课文的文字虽不多,但是其中隐含的道理比较深刻,语言朴实。

为了让学生读懂这首词,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一、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先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将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二、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品味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我引入了李淑一写给毛泽东的《菩萨蛮·惊梦》,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为什么写这首词给李淑一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好好想象,通过画面的展示来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忆词的内容,学生都很投入。之后的谈感受环节,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

对于词的教学,我将继续探索。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四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作品原文。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五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是一首寓意深远,内涵丰富,震撼人心的诗歌,它的出现不仅对古诗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为在于反动派斗争中牺牲的杨开慧(毛泽东的夫人)、柳直荀(李淑一的丈夫)两位烈士所写的。全国胜利后,李淑一同志在湖南长沙第十中学任语文教员。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之后毛泽东作词《蝶恋花》,并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在《诗刊》发表时,题为《游仙(赠李淑一)》,而且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改用现在的题目――《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首歌曲的歌词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词中的“杨”指杨开慧;“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一八九八――一九三二)烈士。《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的歌词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情意、深深地思念之情。通过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描写,淋漓尽致表现了对先烈革命者们大无畏精神的赞美、歌颂,也体现看祖国人名对先烈的深情怀念和崇高敬意。

(一)旋律的特点。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的旋律层次分明,降b大调,结束主和弦上。歌曲开头第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需要用朗诵的口吻歌唱,特别是在女中音演唱时那种浑厚、圆润、通畅的音色很快就能把我们带入深深地沉思之中;第二句:杨柳轻直上重霄九。紧接着一个八度大跳,这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气息的控制,用轻盈的声调歌唱,才能把我们带入歌曲中所描绘的天宫,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句和第四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歌曲的中间段,也是全曲起承转合的关键处,我们在演唱时,需要用朗诵语调来唱这抒情的旋律,加强气息的支撑,注意头腔的运用把声音送出去,这样才能把吴刚和嫦娥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第五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歌曲的最后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区在高八度上来回走动,这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气息在小腹上的支点,再加上头声的运用,靠嘴唇咬字的力量使声音通到小腹最深处、用气息的支点来演唱,才能唱出圆润,通透,有力度的声音,再想象人民革命胜利给人带来无比激动地心情和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使整首歌曲在高潮中结束。

(二)感情色彩的变化。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有很多作曲家谱曲。感情基调都是围绕一个宗旨,我选的是由作曲家瞿希贤谱曲的歌谱。首先,是用深厚的、沉思的一种心情去演唱和悼念两位烈士;其次,中间段描述了“杨”“柳”在月宫中受到了吴刚和嫦娥的崇高敬意,我们随之进入一个非常欣喜、愉悦的气氛之中,这里用了大量的主旋律来体现这种深厚的情感变化;最后,通过高八度的旋律走向使我们用一种强烈、激动地深情去演唱歌舞,在歌词“飞”上出现ff,这是全曲的最高潮处,我们对烈士及革命先驱们的所有情感顷刻间爆发出来,非常振奋人心。

我们在演唱是必须把握好这首歌情感的深刻含义,才能在演唱时很好把握这首作品,唱出震撼、鼓舞和发人深思的深远意境。

(三)古诗词字的演唱。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由毛泽东作词的一首诗。我们在学习古诗词中经常会有一些多音字和通假字的出现。通过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这首诗歌,我们在演唱时注意读音要准确。例如“轻”指轻盈地飞升。“”读“yao”第二声,很多人唱成了“feng”或“yang”;例如“曾”在歌曲演唱“ceng”第二声,不是唱“zeng”;歌曲中“雨”字,我们根据毛泽东的诗词研究,在演唱“ru”读第三声,不是唱“yu”等。

总之,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结合歌曲的意境、情感的变化、歌词的正确发音和我们歌唱技巧,通过灵活运用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总结。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为了歌颂和赞扬革命烈士们结合音乐作曲家而编成的一首艺术歌曲。通过对歌词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涵分析和再结合音乐歌唱着们地演唱来完美的呈现出该作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六

1、理解本词在怀念亲人的情怀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

2、理解词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1、杨开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乡)人,毛泽东恩师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1913年到长沙读书,1918年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20年回湘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当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国民政府反动派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本词写作背景。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这首《蝶恋花》,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去处的问题。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首句“失”字是实写,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同失爱侣,两个“失”字表达了共鸣之情,体现了对李淑一的革命情谊。

“骄杨”如何理解?为何不用“娇”?

毛泽东解释道:“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词中开篇称杨开慧为“骄杨”,就是借“骄阳”的谐音书写了杨在自己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作者“骄杨”一词寓意时,毛泽东无限崇敬的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稍后,当二儿岸青、二儿媳邵华请求父亲把《蝶恋花。答李淑一》手书给他们时,毛泽东当即铺纸握笔,沉思有顷后,挥笔题写:“我失杨花君失柳……”岸青邵华还当是父亲笔误,询问道:“爸爸,不是‘骄杨’吗?”毛泽东满怀爱慕和怀念之情道:“称‘杨花’也很贴切。”)。

第二句“杨柳”用谐音和比喻,两位烈士的英魂像杨花柳絮一般轻轻飘飘地直上天去。其革命精神将传布四方,鼓励生者,教育来人,直至感动天上神仙。这里用“轻飏”二字,首先架设了从实到虚的.一个连接通道,其次,把感情从首句中表现得悲痛转向对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颂,这是这首词的重心。所以,“轻飏”二字使词的上半阕从地上到天上,从现实到幻想,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飞跃,很自然地完成了感情的转变。这句用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写烈士到天上后受到的热情款待。从表现手法上看属于用典。前一句写烈士一方面向月宫仙人问好,另一方面又询问仙家有什么特殊的东西,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烈士乐观豪迈的性格。后一句写吴刚捧出月宫里特有的礼物桂花酒来款待烈士,表现了烈士壮烈牺牲,仙人都为之感动的情景。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嫦娥伸展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中献舞,这两句是承上阕继续写仙人的敬意。后两句写想象英烈们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他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涛借助这夸张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忽报”二字把词义从天上带回人间,这种奇特非凡的想象,是浪漫主义的象征。没有这种丰富灵动非凡的想象,就不能充分体现烈士轻飏飞动的灵魂和精神,词作者的悲痛哀婉与思念之情也将难以达到言近旨远的美学境界。

《蝶恋花答李淑一》本是一首悼亡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杨开慧不仅是妻子的角色,她和柳直荀一样是无数烈士的光辉代表,词中运用浪漫主义想象勾勒的烈士远赴天国受到的礼遇,正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美好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崇敬。这一构想,使作品的情感空间一下超越了家人私情的狭小格局,升腾拓展出宏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怀念亲人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达到了统一。

比较苏轼的《江城子》苏词表达了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很感人,但毛泽东没有像苏轼那样仅仅表达夫妻之情,他的情感属于他那气象万千的伟业。所以苏轼“惟有泪千行”,而毛泽东则“泪飞顿作倾盆雨”,因为英烈们的事业感天地,泣鬼神。

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手法有:

1、想象与夸张。

2、谐音与双关。

3、用典: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词,作者冥想吴刚、嫦娥两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迎接烈士的盛情,正具备这种增容的多层次感:人民对英雄的拥戴,对英雄业绩的敬服,作者本人的领袖豪情(连广寒宫里的非现实的人都如此归顺)等,词意境界因而超越了字数的限制而更加开阔,词的内蕴也因而丰厚起来。

1、背诵。

2、阅读所发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怀。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七

1、理解本词在怀念亲人的情怀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

2、理解词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重点: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怀亲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相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1、杨开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乡)人,毛泽东恩师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19到长沙读书,19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回湘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当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政府反动派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本词写作背景。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这首《蝶恋花》,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去处的问题。

(二)品味词义,体会感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首句“失”字是实写,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同失爱侣,两个“失”字表达了共鸣之情,体现了对李淑一的革命情谊。

“骄杨”如何理解?为何不用“娇”?

毛泽东解释道:“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词中开篇称杨开慧为“骄杨”,就是借“骄阳”的谐音书写了杨在自己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作者“骄杨”一词寓意时,毛泽东无限崇敬的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稍后,当二儿岸青、二儿媳邵华请求父亲把《蝶恋花。答李淑一》手书给他们时,毛泽东当即铺纸握笔,沉思有顷后,挥笔题写:“我失杨花君失柳……”岸青邵华还当是父亲笔误,询问道:“爸爸,不是‘骄杨’吗?”毛泽东满怀爱慕和怀念之情道:“称‘杨花’也很贴切。”)。

第二句“杨柳”用谐音和比喻,两位烈士的英魂像杨花柳絮一般轻轻飘飘地直上天去。其革命精神将传布四方,鼓励生者,教育来人,直至感动天上神仙。这里用“轻飏”二字,首先架设了从实到虚的一个连接通道,其次,把感情从首句中表现得悲痛转向对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颂,这是这首词的重心。所以,“轻飏”二字使词的上半阕从地上到天上,从现实到幻想,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飞跃,很自然地完成了感情的转变。这句用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写烈士到天上后受到的热情款待。从表现手法上看属于用典。前一句写烈士一方面向月宫仙人问好,另一方面又询问仙家有什么特殊的东西,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烈士乐观豪迈的性格。后一句写吴刚捧出月宫里特有的礼物桂花酒来款待烈士,表现了烈士壮烈牺牲,仙人都为之感动的情景。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嫦娥伸展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中献舞,这两句是承上阕继续写仙人的敬意。后两句写想象英烈们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他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涛借助这夸张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忽报”二字把词义从天上带回人间,这种奇特非凡的想象,是浪漫主义的象征。没有这种丰富灵动非凡的想象,就不能充分体现烈士轻飏飞动的灵魂和精神,词作者的悲痛哀婉与思念之情也将难以达到言近旨远的美学境界。

(三)比较阅读,理解本悼亡词的与众不同之处。

《蝶恋花答李淑一》本是一首悼亡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杨开慧不仅是妻子的角色,她和柳直荀一样是无数烈士的光辉代表,词中运用浪漫主义想象勾勒的烈士远赴天国受到的礼遇,正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美好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崇敬。这一构想,使作品的情感空间一下超越了家人私情的狭小格局,升腾拓展出宏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怀念亲人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达到了统一。

比较苏轼的《江城子》苏词表达了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很感人,但毛泽东没有像苏轼那样仅仅表达夫妻之情,他的情感属于他那气象万千的伟业。所以苏轼“惟有泪千行”,而毛泽东则“泪飞顿作倾盆雨”,因为英烈们的事业感天地,泣鬼神。

(四)本词的艺术特色:

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手法有:

1、想象与夸张。

2、谐音与双关。

3、用典: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词,作者冥想吴刚、嫦娥两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迎接烈士的盛情,正具备这种增容的.多层次感:人民对英雄的拥戴,对英雄业绩的敬服,作者本人的领袖豪情(连广寒宫里的非现实的人都如此归顺)等,词意境界因而超越了字数的限制而更加开阔,词的内蕴也因而丰厚起来。

(五)作业。

1、背诵。

2、阅读所发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怀。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八

1把握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情感。

2对比赏析,体会诗歌炼字之妙。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体味词情。

2透析意象,感悟词意。

3对比解读,把握词境。

[教学过程]。

师:南朝江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啊,我们的生命总会经遇一些我们虽不愿但却让我们永远无法逃避的伤心之事,譬如离别。千百年来,凡俗的人们不得不为离别的无限愁恨所困,那百转千回的情思融入文字,便成了曲曲哀婉悱侧的绝唱。晏殊的《蝶恋花》正是其中之一。(投影晏殊《蝶恋花》词作)。

师:好,下面先请同学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这首词,注意体会词作的情感。

(学生自由诵读,教师有意识地听,对个别学生进行适当点拨)。

师:好,我们请两位同学来诵读一下这首词。注意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诵读给大家传达出来。读完后,我们再请其他同学作简单的点评。

(甲、乙两个学生朗读,甲读得断续,引起学生低笑,乙则很流畅,并且语速柔缓,学生听得很安静)。

师:有同学主动来点评一下吗?

生1:我觉得乙同学读得好。很流畅。

师:只是因为流畅?

生1:也很有感情。

(学生笑)。

师:可以给我们具体说说吗?

生2:老师,我来说。我觉得比较这两个同学,乙读得算不错的,有一种离别的哀伤感,但还不够。

(学生些微地热烈起来,有人低声要求生2朗读)。

师:不如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生2稍顿,点头,又沉吟片刻,然后闭目低诵,诵毕,其余学生默然,稍顷,掌声如雷)。

生2:我觉得我能懂得她的心情。

师:她?她是谁?

生2:主人公。她在想念远方的……情人吧,一个人,寂寞地想念,我能懂她的心情。

(有学生说了一句“你有经验吧”,其余学生微笑,但神情若有所思)。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即使这体验并不完全同于词作里的主人公,但也足以让他与词作产生共鸣,所以他能够很好地把握词作所要表达的情感。

生3:老师,我觉得不一定要调动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就当自己是词里的主人公,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然后再去读,效果也会很好。

(学生默然而思,微微颔首)。

师:而这样的姿态会大大影响我们阅读的质量。把我们自己放进文字里,我们就是暮秋时节寂寞地怀念着远人的闺中少妇。我们就是亡国沦落的李后主,我们就是国破家败丈夫去世的李清照……换一个身份,我们会做得更好。

(学生面有喜色,似有所得)。

(生中有低声答者:菊花与兰花)。

师:菊花与兰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1:愁烟、泣露。

生2:哀愁、低泣,在寒烟中。

师:在深秋清晨氤氲的寒烟冷露中哀愁低泣。是花在哀愁低泣吗?

生:不是,是人。

师:对。接着,你又看到什么?

生:看到罗幕和燕子。

师:细致一点。

生:罗幕染了深秋的寒意。燕子飞走了。

师:还有一个细节……。

生1:我在看月亮。月光一直照着我的庭院。

生2:不是吧?我觉得应该是在怨恨月光。

师:怨恨什么呢?

生:月光不懂我心里的愁苦,一直照着我。其实我想躲进黑暗里。

(学生低笑,点头)。

师:何以见得是“一直”?

生:到晓。就是一直到天亮。

师:你一直没有睡着?

生1:是啊。我在想念远方的心上人,辗转反侧。

生2:我还登上高楼,昨夜西风凛冽,绿树都枯了……是这样吧,老师?

(学生笑,一齐点头)。

师:对。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能把自己放进文字里,那么现在的领悟是不是比开始深刻多了。

(学生齐答“是”)。

师:好,那么大家再次自由诵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的'诵读不约而同起来,迂回低缓,词情荡漾。)。

(生讨论)。

生:有菊花、兰花、罗幕、双飞的燕子、明月等等。

师:可以详细地阐述一下吗?

生1:我觉得晏殊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了,借此抒发自己的哀愁;罗幕轻寒,其实是自己感到寒意,深秋的寒意,寂寞的寒意,但却借罗幕表达;又用燕的双飞,反衬出入的孤独;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更有力地表现自己的离恨之深。

师:你补充得很好。前面一位同学阐述得也相当精彩。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词理解得很深刻、很全面。下面我们再看一首词。(投影杜安世《端正好)与晏殊《蝶恋花》,把印有两首词作的练习发给学生)。

端正好。

[宋]杜安世。

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凋寒树。

凭阑望、迢迢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

特寄传、知何处?

蝶恋花。

[宋]晏殊。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九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学生有议论,赞晏殊的《蝶恋花》写得好)。

师:这两首词作所要表达的意是相同的,都说“离别苦”。但是境界明显不同。我听大家的议论,应该比较看好《蝶恋花》。请大家就这两首词作中对应的词句作简单的分析,可以分组讨论,一会请各组分别总结。

组1:老师,我来分析“天微冷、双燕辞去”与“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两句。我觉得杜安世的“双燕辞去”的“辞”用得不好,好像燕子很有感情似的,善解人意向人辞行,这样主人公的孤独已经有了一点安慰了,那他所要表达的“离别苦”就不显得苦了;但“燕子双飞去”就不同了,这对燕子只顾着自己高兴,成双成对,没有注意有人在看它们。很无情,这样就显得主人公很苦。

(学生微笑点头)。

组2:“花笺写就此情绪。特寄传、知何处?”和“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我觉得晏殊的句子读起来更让人感到伤心欲绝。彩笺加上尺素,山长加上水阔,愈是想联系,愈是没出路,读起来很难过。

组3:老师,我觉得“夜来西风凋寒树”与“昨夜西风凋碧树”这两句给人的感受也不同。主要在“碧”“寒”两字。“寒树”已经寒了,天生要凋了;但“碧树”一夜而凋就不同了,主人公可能因此会想到自己青春将要不再,红颜易老啊,所以就更觉得“苦”。

师:对,非常好。很细致,很深刻。

组4:“凭阑望、迢迢长路”也不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想一个人在冷落的深秋独上高楼,想看远方有没有自己心上人的影子,但她“望尽天涯路”,什么都没有看见,这个时候她的悲哀是说不出的,但我感受得到。杜安世的句子直白无味,我没有感觉。

(学生笑)。

师:好。大家把握得非常好,经你们一分析,两首词的意境高低立见,我也豁然开朗,看来你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学法”,以后不用再担心你们在诗词阅读方面的问题了。好,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最后让我们回到晏殊的《蝶恋花》,再一次低吟轻诵,再一次体会词中令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离别苦”。

(学生合书,低吟)。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十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毛泽东有3首诗是提及杨开慧的,依次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致信毛泽东索诗,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复信:“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按:即《虞美人·枕上》),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

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同是革命烈士,作者巧妙地把两人的姓组合成“杨柳”,轻轻飘入云霄。烈士精神不死,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颂扬烈士。诗作用古代美丽的神话传说,吴刚、嫦娥在天上有知迎接忠魂,翩翩起舞,这场面是庄重而又热烈的,没有半点悲悲戚戚。人间忽然传来胜利的喜讯,他们一道欢喜若狂,泪水化作雨水倾盆而下。

全诗诗意飘逸,感人至深。“别于古之游仙诗”,有别在作者的意境不同。“作者自己不在内”——是不在内一起“游仙”,诗中却又处处见“我”。作者对先烈和亲人思念深切,字字句句才情动于中,形于言。在3首思亲诗中,这一诗别具一格。

按词谱,《蝶恋花》前后片各5句(或第二句不分逗,成4句),4仄韵,不换韵。毛泽东填此词,未依词谱定格押韵,非一韵到底。毛泽东可能早听到异议,认为“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在另一些词牌中,确有古代词人未按词谱的规定用邻韵的先例,但在填“蝶恋花”词时换韵是罕见的。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十一

1、沁园春·长沙(1925年)。

2、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4、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沁园春·雪(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8、七律·和柳亚子先生(1949年4月29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9、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1、七律·到韶山(1959年6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2、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3、卜算子·咏梅(1961年12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4、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这是毛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泽东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十三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篇课文以本年级的研究小课题为方向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词的创作背景,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了解词意和作者感情。我觉得这篇课文的讲授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搜集背景知识,学生理解了词的创作背景,在小组交流中读词,理解词的大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感情,学生读得有层次,并且对词的'理解不断深入。

3、教师的点拨与小结比较到位,扫除了学生理解的障碍。

反思这节课也有几点不足:

1、教师设置了几个环节,学生在老师设定的框架中学习,设置的问题会不会限定了学生的回答。

2、交流背景知识的环节,有些知识花太多的时间交流,完全可以一笔带过。

3、堂上应该讲得再少些,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堂上熟读成诵。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确是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词的创作背景,在读中了解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也许是词对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也许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不够开放性,总觉得学生的回答就词谈词,没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品出词味,生活味很难。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十四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日月明》这一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识字。教这课时,教可将这些汉字画成一幅图画,做成课件。如:教“明”,课件先演示出“红日图”,及汉字“日”,提示学生注意“红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后演示“明月图”,及汉字“月”,提示学生注意“明月皎洁”,日月交相辉映,让学生看着课件中的图画,说出明字的由来。这样,学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还理解了字义。又如教“休”字,课件演示“一棵大树”,然后出现一个人靠在大树上休息,让学生说说“休”字的由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其他生字,同时看课件中的其它图画,想想这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学完后,让学生做小老师,汇报自学情况。学生可能会说:“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从”一人跟随在别人后面表示从。“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去了解字的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蝶恋花答李淑一教学设计篇十五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原来是杨开慧的好友,20世纪代就同毛泽东熟识。1950年1月17日,她给毛泽东寄去一信,把杨开慧牺牲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近况告诉他。4月18日,毛泽东回信,深情地说:“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毛泽东诗词18首。李淑一读后,把她在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萨蛮》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回信给她,称“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这时,湖南师范学院学生在李淑一执教的长沙第十中学实习,就写信给作者,请将这首词在院刊上发表。作者复信说:“《蝶恋花》一词,可以在你们的刊物上发表。《游仙》改《答李淑一》。”

这首词,上片写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忠魂到月宫去,受到仙人吴刚的殷勤款待。下片写仙人嫦娥为两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来表示欢迎。两位烈士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欢喜得掉下泪来。这首词,表达出作者对两位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也写出了两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片:“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骄杨”,指杨开慧烈士,她忠于革命、勇于牺牲是值得骄傲的。作者写两位烈士的忠魂轻轻飘扬笔直升上九重天去。重霄九,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指天的极高处。作者想象只有圣洁的月宫才适合于接待两位烈士的忠魂,这是对烈士崇敬的表现。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问讯”兼有问好和讯问的意思,是一种有礼貌的讯问,(据萧涤非先生说,见前《水调歌头·游泳》的“应”字注。如杜甫《重过何氏》:“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吴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他是汉朝西河人,跟仙人学修仙,犯了错误,被罚在月宫里砍桂树。桂树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头刚举起,桂树被砍伤的地方立即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由于吴刚跟桂树的关系,所以说他用桂花酒来待客,也想象吴刚已经从罚砍桂树的劳役中释放出来,成为月宫的接待贵宾的人员。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也以桂酒为仙人饮料。

下片“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姮娥,后羿妻。汉文帝名恒,汉人改姮为嫦,因称嫦娥。唐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嫦娥在月宫里夜夜看到碧海青天的单调景物,不免要感到寂寞,所以说:“寂寞嫦娥。”用“寂寞”两字,指嫦娥对忠魂的到来,有很欢迎的意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六《舞曲歌辞》五《霓裳辞》:“一曰《霓裳羽衣曲》。”《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所以说嫦娥舒展宽大的袖子舞蹈,来表示欢迎。不在月宫里舞蹈,却说在“万里长空”里舞,这是同下文的“泪飞化作倾盆雨”有关。倘在月宫里舞蹈,泪飞就不会如“倾盆雨”落到人间了。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从“且为忠魂舞”里点明忠魂,忠指忠于革命。由于烈士忠于革命,所以在天上还关心人间,关心革命,这就紧接“忽报人间曾伏虎”,忠魂忽然听见报道,说人间曾经降伏凶暴的虎狼,即指彻底打垮反动派。两位烈士便欢喜得掉下泪来,眼泪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出了对两位烈士的纪念。作者不是用个人的怀念来纪念烈士,是用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两位烈士为革命而献身,对他们来说,最伟大最宝贵的莫过于他们为之牺牲的革命事业了。把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消息告慰烈士,这是对烈士的最好纪念。再说,这首词结合美的神话来写,云阶月地的月宫是圣洁的,吴刚、嫦娥的神话是美好的,嫦娥的舞蹈更给人以美的想象,用这样圣洁的月宫和美好的仙人来接待烈士的忠魂,表达出作者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使这首词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在民间文学里也有,如《孔雀东南飞》的末了就写:“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再如梁山伯祝英台的悲剧,末了的化蝶也是。这些都是人民对具有忠贞爱情者的美好的祝愿。这首词是革命的文艺,具有更崇高的革命精神,所以具有的浪漫色彩,也更高于民间文学的祝愿。

最后,再对作者说的“游仙”说一下。游仙诗最早的渊源要追溯到屈原的《远游》。屈原忠于祖国,正道直行,受到坏人的排挤,无处可以控诉,因此幻想自己跟仙人一起游行,天上地下各个遥远的处所,没有不经历到的。后来曹操也写了游仙诗,名《气出倡》,称“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遨游”,“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曹操不相信神仙,他写游仙诗,可能希望长寿,来统一中国。曹植有《仙人篇》:“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曹植的游仙,可能在政治上受压制,所以有出世的思想。晋朝郭璞的《游仙诗》,《文选》李善注:“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叙,虽志狭中区,而辞无俗累,见非前识,良有以也。”这里指出游仙诗多讲与仙人餐霞饵玉。郭璞多自叙,有他的特点。如“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讲自己与仙人嬉游。这样的游仙诗,作者自己都在内。自己不在内的游仙诗,像秦观的《鹊桥仙》,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作者自己不在内。是一首《蝶恋花》,只是借仙家生活来构成一种高洁美好的情景,来写出作者对烈士崇敬的心情,使传统的游仙诗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一个新的表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615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