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02:19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0 05:02:19     小编:雅蕊

写一份总结有助于梳理思路、总结经验,提高个人工作能力。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梳理一下已经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一

尊敬的xx:。

我是个90后,参加工作4年,当时政记者才满2年。今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3个月。

选择入党的原因和我采访过的一位老党员董福财有关,他改变了我的新闻观,甚至重塑了我的价值观。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董福财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的一天,我接到了任务,去北甸子村采访董福财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事儿。当时我心里有点儿不情愿,作为一名最关注美景、美食的90后,当时我觉得新闻也应该好看、好玩儿,毕竟现在是眼球经济、收视率为王啊!可一个老头儿在沙坨子里栽树的事儿,能吸引多少眼球呢?再说北甸子多远啊!同事说那是辽宁省的最北端,传说中的不毛之地。我就不明白了,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嘛!

可真到了北甸子,我却发现这里树木成林、庄稼连片,环境似乎没有同事说的那么糟,我把这个疑问提给董福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我们带到了北甸子村和科尔沁沙地的边界。刚下车,我一脚就踩进了沙坨子里,董福财面对这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科尔沁沙地告诉我,过去北甸子也是这样,粮食亩产不足200斤,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块钱。就连1996年国家工作组考察时认为北甸子村不适合人类居住,曾建议整体搬迁!可董福财竟然拒绝了,他开始带着村民在这片沙坨子上不停的种树,这一种就是18年。

听到这里我就更疑惑了,“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还能拿国家补偿为啥不搬呢!”

听完这句话,作为一个以提问为职业的记者,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提问感到了羞愧。

接下来的采访中我陆续了解到,在他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18年里,北甸子村成活了300多万棵树,形成了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的`林带,森林覆盖率从几乎为零提高到了48%,把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北足足推进了13公里。

同期声:【“为了北甸子村全体村民平安幸福!”】。

随着这些身影越来越多,我脑海中有些东西越来越清晰。我知道自己当初申请入党的选择是对的。

今年3月初,我再次去北甸子村采访时,董福财因为肝癌晚期陷入昏迷,已经不认得我了。他的老伴儿告诉我,2002年董福财带领村民修路时,意外受伤摘除了脾脏。这10多年来,他一直拖着少了脾脏的虚弱身体,起早贪黑带着大伙儿种树、修路、搞养殖,如今村里粮食亩产近千金,村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可他自己家的砖头上却还是砖头压着油毡布。十几年的过度操劳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我虽然震惊,却不再疑惑他图啥,因为这一次我明白他的信仰。

20xx年3月21日,董福财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村民富了,我才富。这句诺言,最终只兑现了一半。

董福财的事迹被阜新广播电视台最先报道后,在辽沈大地乃至全中国迅速传开,他先后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为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省道德模范,并被提名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今年七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仪式上,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董福财的身影,老书记我希望你能看到,作为一名记者、一名党员,我将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和传播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人。

因为这份信仰正在被我们更多的九零后,继续传承!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二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记者求职简历范文。

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故事征集启事。

优秀记者求职简历范文。

记者团竞聘书范文。

编辑记者个人简历范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三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xx,驻马店西平县人,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四

她叫赵xx,今年62岁。32年前,赵xx的公公婆婆两个月内相继离世,撇下最大17岁、最小才6岁的3个婆弟和两个婆妹,看着孤苦无依的弟弟妹妹们,赵xx发誓说,就是拉棍要饭也一定要把他们拉扯成人。家里没钱,赵xx就挨家挨户去借;家里没房,赵xx就和丈夫想尽办法把生产队里3间没上瓦的仓库修缮后给弟弟妹妹们置办了一个新家;缺衣少食,她就节衣缩食,拖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加班加点,为全家老小做饭洗衣、缝缝补补。

就这样,赵xx为了这个大家庭不停地操劳着,弟妹们长大之后,赵xx先后把俩婆妹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帮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儿子的宅基地为四弟盖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劳作和体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牵挂让赵xx不能撒手,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赵xx与病魔搏斗。丈夫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2万多元,她到医院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两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在5年的持续化疗后,她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疾病和困窘没有难倒赵xx,二弟媳突发疾病离世,她又毅然收养了两个侄子。30年来,她家欠下了5万多元的外债。作为家里的大嫂、大娘,一个“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责任,她拒绝了弟妹们帮助还款的请求,拖着虚弱的身躯辗转几个大城市打工,终于在20xx年底还清了欠账。

当天,从赵xx家采访归来之后,带着感动,我饱含热泪连夜写出了《平舆大地嫂子颂》的新闻通讯,先后被《舆乡风》、《驻马店日报》、《河南日报》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参加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宣讲40多场,把赵xx的事迹传遍了中原大地。在聆听了赵xx的感人事迹后,无数人被感动了。在开封宣讲的那天,赵xx也来到了现场,活动结束后,许许多多的乡亲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拥抱。

日前,赵xx成功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她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授奖仪式。载誉归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接见她时特意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五

2015年9月13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重庆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重庆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重庆》,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他们必须透析重庆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15年9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六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

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七

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xx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铁棍,换一个新的也就几块钱,可小xx舍不得,他得省钱给爸爸买药吃。

回到家,一进门,小xx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声“爸”,听到回答声,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还活着。我们也采访报道过很多类似的苦难家庭,常规报道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我们感觉到了小xx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进行深入挖掘,我们相信小xx的事迹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节假日,小xx还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爸爸去地里捡花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父子俩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轻易触及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马小全聊天时,小xx就坐在旁边的三轮车上,边吃花生边晃悠着双腿,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说话,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农家里充满了温馨,可这情景却让我们内心颤抖。看着小xx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的目光穿过小院的树木,多想在这个小院的上空能够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啊。

小xx的事迹,我们一共去平舆6次,12天时间,采访对象近20个,拍摄素材16个小时近1000分钟。20xx年,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现场,小xx就坐在台下,颁奖典礼主持人在讲述上台领奖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xx一样的孝心少年。镜头扫过的嘉宾满含热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为这些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而心酸和骄傲。我们作为发现、记录、传播这些孝心故事的人,内心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就是带给观众止不住的泪水、停不了的掌声和心灵的触动。

现在,小xx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地方,照顾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做一名医生”的梦。我们也要继续出发,去寻找那些撑起这个社会精神高地的人,并把这份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八

尊敬的xx:

作为记者,职责神圣,使命光荣。在广播电台的工作中,听众看不到我们,但记者的职责在电波中传递。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通过电波,我们为不计其数的家庭找回走失的家人;通过电波,我们让不计其数的财物完璧归赵;通过电波,我们对被劫持的的哥发动全城搜索;通过电波,我们为大面积烧伤的孩子在行车高峰开辟出一条生命的通道。

履行职责是幸福的,而我们也用行动诠释着新闻工作者对于履行职责的义无反顾。20xx年2月11号晚上,一个抽泣的女声的热线进入直播间。女孩说她遭遇情感挫折,吃了50多片安眠药。情急之下,主持人让同事带班,冲出直播间。经过一番周折,我们终于找到了女孩所在的酒店,并陪她一起坐上急救车到医院洗胃。凌晨3:16,我们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一条信息:累,却安心。姑娘,以后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的危急时刻,热线变成了生命线,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节目当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此之前,也曾有一位男子打进电话说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了巨大困难,现在已经爬上了40多米高的信号塔想要轻生,并表示自己只想和主持人倾诉,并且拒绝接受任何救援。我们在和110报警信息核实之后,决定暂停直播赶往现场劝说这名男子,经过推心置腹的交流,这名男子最终决定接受救援,在当天凌晨平安到达地面。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职责这样的执着,我想是我们希望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一直保持着善良、正直,永远懂得互相关怀。

20xx年6月24日,我们的早间节目《交通互联网》接到一位汪女士的紧急求助电话,病人在车上发病,病情危急!我们立即发动听众寻找汪女士所描述的'这辆车。汪女士只知道车型和车牌号,寻找难度非常大,但是节目一经播出,马上有听众反馈发现了这辆车。

汪女士当时距离现场有十多公里,主持人询问老人所需药品名字后,马上在节目中呼吁附近的听众给老人送去药品“硝酸甘油”。仅仅两分钟之后,药品被顺利送到。病人服药之后当即有了明显好转,后来我们来到现场采访,附近药店老板说,那一刻先后有近20多人来买药,药品的名字就是“硝酸甘油”。

二十分钟后,我们又接到了汪女士的感谢电话。阳光洒在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种温暖来自于你我中间的每一个人。

在我们中间,正是有着这些尽到本分的人、担当职责的人、履行承诺的人、心怀爱与感恩的人,才能在困难中,有人站在你背后;在风雨后,有美丽的彩虹;在生死之间,有向你伸出的那双手。我们愿意用自己的肩膀架一座桥,让人们有关怀,不麻木,懂珍惜。

马丁·路德金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传遍了全世界,今天的中国,有大大的梦想。作为一名记者,我们也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自己微小却坚定的梦想,这是一份用甘苦和汗水写出的关于“爱”的梦想,在追逐这份梦想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九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xx人民广播电台。住着平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2007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近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08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12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 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12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 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平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

尊敬的xx:。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一

今天,我看了一个《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让我知道了许多感动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令我印象最深。

十岁才上一年级,这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在一座大山里的`学校,使不可能变成了事实。这里的孩子即使在冬天,也只穿着一双凉鞋,穿梭在寒风里。当慈善机构送来牙刷时。他们竟抓到手里,不知所措。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相比之下,显得特别幸福,有点儿让人自惭形秽。

我又看了一个边防解放军的故事。他们屹立在高山上、森林里。他们在那里坚守岗位,保卫祖国。面对恶劣的天气,他们竟用冷水洗脚。坚强的身躯背后,是一颗火红的心。更是我们祖国富强的代表。

通过看这期节目,我真是太震撼了。以后,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每个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二

尊敬的xx:。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习惯性的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热线电话。这一天,是20xx年5月16日,这一天,是我从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回来后的第136天。在北京的两年,我看到了很多大场面,以至于再次回到家乡,心里多少会有一丝不甘。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我有时也会因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心生抱怨。但是在接到这通电话以后,我慢慢地变了。

来电话的,是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马院长。她告诉我,学院里有一名叫曹月霞的女孩,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只是从进校的那一天,她就拄着拐杖,走起路来特别费劲。而最近,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坐着轮椅去听课了。按照学院的规定,曹月霞需要休学接受治疗,但她只是哭,就是不肯离校。马院长跟我商量,希望这一次我能和她一起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这是一个叫做官亭村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曹月霞是这里唯一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出门迎接我们的是她的姐姐曹红霞,这个已经22岁的姑娘,看上去却只有七八岁孩子那么高。红霞告诉我,她一生下来,就得了这种病,双腿日渐变形,最终没法走路了。爸爸妈妈带着她四处求医,还欠下了一身债。更没想到的是,从初中开始,曹月霞也患上了和姐姐相似的病。这一段崎岖的山路,别人走出去只需要个把钟头,可她一走,就是半天。

“田大哥,你看,这条路就是我梦想的阶梯。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走,到了高中,每周往返一趟,而现在,我已经走不动了”。曹月霞含着眼泪告诉我,有好几次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的脚就钻心地疼。望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想着遥不可及的大学梦,她真想扔下拐杖,回去算了。但是,一想到还在家里眼巴巴的盼着她回去讲新知识的姐姐,一想到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妈妈,一想到两年来身患重病还在四处为她筹集学费的爸爸,她就再也没法退缩了。

这是一个命远多舛的家庭,但这又是一个坚强的家庭。面对贫穷,他们不等不靠,而是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变着全家的现状。姐姐红霞,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了用双手走路,学会了洗衣做饭,天资聪颖的她,更是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妹妹在教室里读书,她便蹲在窗外跟着读,妹妹在灯下写作业,她便一页页的翻看着书本。就这样,她跟在妹妹身后,一点一点的学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她,早已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我悄悄地问曹月霞,为什么当初不愿意接受大家伙的帮助。她说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自己。因为在她最自卑的时候,是姐姐一双双的绣着鞋垫,托爸爸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换点零花钱交给她。还告诉她,贫穷不丢人,别人的眼光没关系,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短短的四个字,很快打开了曹月霞的心结。她告诉我,梦想,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她希望用责任来支撑起这个家,像姐姐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实现真正的梦想。

是啊,真正的梦想。作为一名记者,我的梦想不也是如此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需要我,我要用笔和镜头精准地报道她们的生活,把她们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几天后,我的这期节目《姐妹》播出了。短短一周的时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就达到了24000多元。我们还报送省级媒体播出,通过微博、网站不断转发,让姐妹俩的故事飞向了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行与我们展开了爱心接力,一篇篇报道讲述着更多山区孩子们的故事。城里的老师来了,在校大学生来了,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都来了。大家带着暖暖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娃娃们的眼睛亮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我们的持续关注下,曹月霞的病情稳步好转,并且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答辩,带着满满的感恩回到村子,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而姐姐红霞也用自己的乐观感动了邻村的一个小伙。20xx年,他们收获了爱情,今年教师节那天,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贫穷从来不是独行者,总是与老少边穷相伴,与老弱病残同行。越走进偏僻的山村,就会发现更多触动人心的故事。两姐妹的故事告诉我,穷并不可怕,最怕的是落后又落志。把志气扶起来,把智慧立起来,有了这种精气神,梦想总会扬帆启航,贫穷迟早会远离而去。

从北京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已有136天,我知道未来的路就在前方,与基层走得更近一些,与人们的心贴得更近一些,汇聚你我的力量,共同帮助,像曹月霞这样的贫困家庭与全国的老百姓一样共圆小康梦,一个也不掉队。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同事: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敬业与家业的三个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贩的故事。

时光回到。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为了解城市卖菜人的生活状况,我,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贩,深夜去批发市场购菜、白天又到农贸市场卖菜,从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

辛劳之余,一个温暖的细节,至今印在我脑海:那天凌晨,刚刚还在为一毛两毛精打细算的菜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热情地邀我在小摊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青菜面,我抢着去付钱,他却立刻跟我翻了脸:“你瞧不起人?”

那一刻,平凡的人给我最深的感动!带着情感一挥而就的《与菜贩冯学至同行一昼夜》,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获了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过去了,我还在路上,始终关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捞沉没的声音,成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县长的故事。

的一天,我正在省环保厅采访,偶然听说厅长要去省监察厅,对治污不力的灌南县长进行“联合约谈”。我立刻断定这是条“鲜活好鱼”,就自己跑到厅长办公室,死磨硬缠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机会。

直面热点,直击痛点。回望近职业生涯,最让我满足的,是自己的纤弱之笔,能够担当记者的应有之责,推动社会的点滴进步!

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对6岁的女儿,我常常感到"爱不够”的歉疚。因为她,可以说是我历经磨难才得来的。

永远不会忘记!20xx年5月31日。那天,我已怀有84天的身孕。一大早,我赶到江浦的江滩上去采访,乡间小道,一路颠簸,采访结束,我发现自己流血了……而这一次失去孩子,带来此后多次怀孕不顺,成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后,我准备再次怀孕,医生却给出了这样的诊断:“因上次流产损伤严重,可能怀不上了”,顷刻间如五雷轰顶,短短几天,我的双鬓竟然长出了白发!

两年后,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怀孕失败。

那些年,领导同事都劝我多注意休息,但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却让我不愿懈怠:我一边坚持繁忙的工作,一边挤出时间看中医,天天喝苦涩的中药,常常背着医院代煎的药包去出差……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距离我第一次流产6年之后,我以躺在床上8个月为代价,才换来了这个心肝宝贝。

孩子出生的刹那,我发誓一定要将全部心力扑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女儿出生6年来,我6次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荣誉背后,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儿熟睡的深夜。一天,我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女儿惊喜地扑上来,“妈妈,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啊!”

此爱绵绵,此憾千千。虽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儿还是给了我最好的回报。此刻,我的脑中映现出这样一个镜头:躺在爸爸怀中撒娇的女儿,看到床的另一头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过来悄悄哄我:“妈妈,我不跟你睡一头,其实是怕爸爸脚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四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深的感慨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工作中还不忘帮助孩子实现小小梦想、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的周益帆是在负重前行;为了能让家乡更好地打响脱贫攻坚战而不停奔波、不断宣传的薛春晖是在负重前行;为非洲和平稳定作出贡献的中国维和部队是在负重前行;揭露社会丑恶,推动社会更好发展的暗访记者徐焱是在负重前行。正是这些对自己工作负责、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祖国和平、为社会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其次,这些“好记者”所讲的“好故事”从来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每一个故事都来之不易。周益帆为了挖掘新闻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云南鲁甸震中地区,刘舒为了得到一个好故事在楼下苦等26天,由永怀参加维和部队亲历那些惊险时刻,薛春晖寒来暑往不停奔波,徐焱昼夜潜伏不停追踪。一条好的新闻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能人所不能,需要记者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东西,要求记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

此外,对隐性采访必须要有正确认识。徐焱在《暗访那些事儿》中有提到,暗访必须遵从新闻伦理,记者必须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取得获得新闻采取非法的手段,如钓鱼式采访。采访的目的在于挖掘新闻真实,维护新闻真实性,凡是“非新闻目的”的`隐性采访都是不合理的。任何采访手段(暗访或正式采访)都应该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的根本原则。记者不仅要挖掘事实真相,还要注意“挖掘”程序的合法性。

最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渠道扩大、传播速度更快,使得一个新闻的影响力扩大。新闻不仅向受众提供信息,还具有宣传价值,利用新媒体受传者之间的高度互动性,可以更好地宣传我国的政策,增进人民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薛春晖参与的广西电商大集“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已经有众多明星参与并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其家乡,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做出贡献。这种“直播+电商”模式,正是新闻工作者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的结果。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五

12月下旬,我担任“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全国巡回演讲第三路领队,与10位来自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优秀记者赴清华大学和湖北、重庆、云南等地作演讲报告。与当地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面对面交流,共同分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的感人故事和心得体会。一路走来,故事触动心灵,演讲引发共鸣,大家为正能量场场爆棚而热血沸腾,为捍卫共同的价值观而热泪盈眶,为记录这伟大的时代而心潮澎湃。

真实故事打动人。10位记者讲述的,有的是采访中遇到的真人真事,有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新华社记者汤计的故事《一篇写了9年的新闻》,讲述自己用9年时间坚持不懈推动呼格冤案再审平反的不凡历程。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赵萌的故事《难忘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看到75岁的大爷胡达拜地·依明24年每天早上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时深情的眼睛,72岁大妈布茹玛汗·毛勒朵把“中国”二字刻在边境石头上时执着的眼睛,和田地震中维吾尔族村民们齐唱国歌时忠诚的眼睛。哈尔滨日报记者陈南的故事《最催泪的“蚝”门盛宴》,跟拍记录80后母亲刘星独自抚养三胞胎脑瘫儿起早贪黑烤生蚝、谋生活的一天,以及全城涌向小烧烤摊献爱心的温暖场景。甘肃庆阳电视台记者田崎讲述了帮助贫困残疾人姐妹实现梦想的故事。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原汁原味,真实的力量直抵人心,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精彩讲述感染人。好的故事离不开美的表达。临行前,我们安排巡讲团成员在北京集训一周,邀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和专业人士作形体姿态、语言表达方面的辅导。巡回演讲中,记者们有的讲述质朴平和,有的深情款款,有的幽默风趣。新华社记者汤计讲到呼格父母得知他罹患结肠癌前来关心探望时几度哽咽,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只要不死,我就不会放手。还有一篇新闻没有写完,怎么能画句号呢”;讲到呼格父母没有因错杀了自己的孩子而怨恨党和政府时泪流满面,说“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百姓,我们党的根基”。现场观众跟着这位老记者一起流泪,掌声经久不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张威伟风趣讲述在尼日利亚驻站的故事,现场用豪萨语(当地语言)载歌载舞,生动展现驻外采访的苦与乐。河南驻马店电视台记者潘聪含泪讲述了河南好小伙李到信两度冲向火海救人牺牲的故事,一幅幅采访画面感动了现场观众。北京电视台张小童、福建莆田广播电台窦迪凭借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真挚表达迅速引领听众进入自己的故事,深入思考社会话题。

真诚交流拉近人。10位记者中既有从业30多年的“老兵”,也有刚踏入新闻行业没几年的“新兵”,大家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摒弃功成名就的荣光,怀抱新闻职业的理想,用平和平静平等的方式讲述故事,交流体会。演讲台上,没有排排坐、亮名衔,只有一人一台一话筒,彼此相互介绍、接力主持,唯一的身份就是记者。演讲时,大家完全脱稿,用心讲述,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虽讲过多场,仍情到深处潸然泪下。座谈时,没有客套寒暄,大家直奔主题、直抒胸臆,聊采访偶遇中的感动,说追寻新闻理想的艰辛,谈弘扬真善美的欢快,议传播正能量的责任。这种低调的姿态、真诚的交流赢得当地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的尊重,把10位记者当作“明星大腕”追捧。

敬业精神激励人。7天时间,10位记者辗转4地,行程4000多公里,演讲7场,座谈7次,直接受众达余人。算下来,每去一地,大半天在赶路,小半天调设备、试场地,一整天演讲座谈,难得片刻闲暇。大家没有喊累的,没有懈怠的,始终保持着优秀记者的过硬作风和良好素质。59岁的新华社记者汤计大病初愈,转场集合、演讲座谈总是提前到场等候,只吃素却从不提特殊要求,活动场场不落。大家看他脸色疲惫,劝他多休息。他却说,这次活动结束后我就要退休了,大家要理解和支持我这个老记者对这份职业的眷恋。有8名记者来自外地,算上在北京集训时间,离家有半个多月。有的孩子很小,有的有老人要照顾,有的感冒发烧不退场,大家克服困难,全心全意投入巡讲工作。

“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全国巡回演讲反响热烈,给我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新闻队伍建设很多有益启示。要用好故事传播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具体的人和事结合起来,与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联系起来,故事化传播,更易获得群众的认知认同。这次巡讲主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不讲抽象概念,不谈大道理,只讲身边人身边事,效果很好。新华社记者汤计讲述呼格案时,感念正义人士的默默支持,感慨有错必改、有错必纠的决心和勇气,谈得最多的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赵萌看到的新疆各族群众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它们的底色就是爱国情怀。经济日报记者鲍晓倩的故事描述了一群甘受寂寞、甘冒风险、甘于奉献的大洋科考工作者群体,生动诠释了敬业精神。东莞电视台记者邓菲讲述了一个关于友善的故事,展现了打工夫妻车祸身亡捐献器官、全城接力帮扶遗孤的温暖感人场景。

记者,本意是记录之人,讲故事是记者的基本功和分内事。记者有讲好故事的工作便利、社会资源和媒体平台。“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开展两年多以来,既锻炼了记者讲好故事、创新报道的能力素质,又对外不断释放传播好故事中蕴含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展现新闻战线的新精神新风貌,获得广泛点赞和一致好评。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六

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开讲。我省省直主要媒体记者、部分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通过网络集中收看,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分别在当地集中收看。

在本次巡讲活动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的14名演讲人讲述了他们采访的感人故事,交流了媒体人践行“四力”、传递正能量的深刻感悟。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作为我省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巡讲。

从戍守边关的军人到三代治沙的八步沙人,从为民生问题奔跑的记者到为国家强大拼搏奉献的科研人,从家国情怀到脱贫攻坚,从“一带一路”到大国制造……一段段饱含深情的讲述,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画面,抒写了人民心声,见证了时代进步,深深感染着观众。广大青年记者看后纷纷表示,媒体人要努力提高自身新闻理论素养,树立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用双脚丈量新时代,用真情传递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同事: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八

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中,精彩生动的巡讲,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大家应该学习他们敬业的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举行,来自人民日报社等14家媒体的14名记者在线讲述。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折射出新闻背后的温度和力量,在我市新闻战线引起热烈反响。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要积极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更加接地气、聚人气,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讲好洛阳故事,为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社记者张洋讲述了《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反映人民呼声、调查现实问题、回应群众关切的故事。“他的深情讲述彰显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时政部记者白云飞说,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名记者,自己将时刻担当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上连党心、下接民心,架起党和人民的新闻连心桥。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代表我省参加了此次巡讲活动,她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深情讲述了记者持续追踪我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一事并推动加梯政策出台的故事。洛阳广播电视台记者岳龙观看直播后说,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己要更加努力地践行“四力”要求,持续关注民生,传递党的好声音,做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是有温度的,也是有力量的。”洛阳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庚说,无论传播技术如何改变,记者作为新闻记录者、社会守望者、历史书写者的身份不会改变,传递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秉性不会改变,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也不会改变,自己将时刻坚守最初的梦想,永远秉持职业操守,无悔铁肩担道义,甘愿妙手著文章。

6月23日下午,黄山市组织新闻工作者、新闻院校师生、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通过“人民视云”在线观看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中国民航报等媒体的15位优秀演讲人,利用线上平台,倾情讲述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采访经历和精彩故事,交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刻感悟,充分展现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扎实的新闻理论素养、高超的新闻采编水平和高尚的新闻职业道德。

一个个沾泥土、接地气的好故事深深打动和鼓舞着现场观众。“记者们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受到记者是一个带着温度的职业,我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我要向这些优秀记者学习,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记者。”黄山日报社采访部记者朱西敏表示。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学老师闫朋辉说:“巡讲内容丰富、感人至深,这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惧危险、不怕辛苦,努力奉献,给我们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专业教师应该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走进媒体,保证自身的新闻采写实战能力,同时也希望优秀记者走进高校课堂,现身说法,为新闻专业的课堂教学补充进鲜活的案例。”

专注的眼神,感动的泪水,用心聆听14位记者深情讲述各自见证的中国好故事后,每个人的心中都激情澎湃、力量满满!6月23日14:30,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第一次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等14家媒体的记者参与分享,讲述新闻背后的精彩故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融媒大厅组织集中收看,引发了强烈反响。

“这是一双普通的绣花鞋垫。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是一位84岁的‘悬空老人’王俊英送给我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和同事们历时3年接力聚焦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帮助“悬空老人”好梦成真的故事,3年时间,17名记者,跑53个小区,写61个版面……大河报记者团队持之以恒的努力,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河南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正如杨书贞在演讲中所感慨的:“我们是记者,常把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挂在心上是我们的使命,当好党委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是我们的初心。”

去年10月,杨书贞参加全国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荣膺“优胜选手”。去年12月,她作为全国巡讲团成员前往多地现场讲述“河南好故事”,传递“大河好声音”。

6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记协组织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举行。许昌市各市直媒体、各地宣传部门认真组织媒体人员在线收看,大家被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打动。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张洋由一封封“读者来信”展开,讲述了他和同事充当“尖刀连”“调解员”,推动解决读者反映的难题、化解读者心中积怨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武笛分享了过去6年她用影像记录下“一带一路”这粒来自中国的“种子”,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的精彩历程。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分享了他们聚焦“悬空老人”,持续追踪河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

……。

在许昌报业传媒集团“中央厨房”多功能大厅,集团领导和几十名媒体工作者在认真聆听讲述者一线采访经历,不少同志一边听讲,一边作笔记。在许昌日报总编室内,值班的编辑不忘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利用手机收看网络直播。

讲者动情,听者动心。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故事,展现了记者们的新闻理想与职业素养,深深打动和鼓舞着在场观众。

“这些优秀新闻工作者用真实的笔触、朴实的语言、美好的镜头表达所见所思所感,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着中国好声音,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许昌日报主任编辑、新闻管理部副主任李少森说。

“巡讲团成员用饱含真情的话语、制作精湛的视频为我们带来一个个极具震撼力的故事,让我们深受鼓舞,受益匪浅。”许昌日报记者石冠兵说,“他们是我们今后对标学习的榜样,激励和引导新闻工作者们,积极讲好新时代许昌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力作。”

在许昌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指挥中心,该台媒体人收看了直播后,新闻中心记者楚裕轲说:“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分享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彰显了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新时代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

当天,许昌市各县(市、区)也组织收看“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直播。鄢陵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媒体人在大屏幕前收看直播巡讲。鄢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钦国友看完直播后说:“我们要以此次巡讲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冒着热气,带着露珠,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作品,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加深入人心,让‘花都’的故事传播得越来越远,讲得越来越好。”

禹州市融媒体中心组织收看网络直播以后,大家意犹未尽,纷纷发表感言。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张灵君说:“如何讲好故事,捕捉精彩瞬间,书写社会变迁,记录时代巨变,把宣传内容用群众接受的方式传播好,达到更好效果,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两个小时的巡讲中,15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了新闻工作者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职业理想的坚守。

精彩生动的巡讲,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巡讲活动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职业洗礼。目前许昌正在致力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媒体人应该好好学习这些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能力,为许昌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6月23日,我县融媒体全体职工共同观看了由中宣部、中国记协举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

《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以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力”要求,优秀新闻工作者讲亲历故事、谈采访过程、说内心感受等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中国故事,充分反映出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为新起点、新征程,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观看结束后,大家围坐一起讨论观看节目后的心得与体会。大家对标优秀新闻工作者,寻找自己的差距不足,纷纷表示将围绕党和全县人民工作,采访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稿件,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积极的工作状态投入到每一次采访报道中,为全县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为讲好淅川故事、传播淅川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十九

从国内重大时政新闻到国际热点事件,从青藏高原到南极大陆,从百姓日常生活到地震灾区一线,从时政宣传、典型报道、到舆论监督……记者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讲述自己33年的新闻经历,写下了坚守的意义。湖南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从业来撑坏29根拐杖,走遍三湘四水,用拐杖撑起了新闻理想。哈尔滨日报集团摄影记者陈南勇闯火场、放弃拍照营救被困冰面的老人,生动诠释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每场报告会结束后,报告团成员与当地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代表互动交流,听取他们对报告会内容的感受以及对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反映,巡讲内容丰富、接地气,多媒体展示形式生动,感人至深,是一堂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是一堂生动的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课,对新闻战线深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鲜活载体,是引导新闻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标”。现场听众纷纷表示,好故事的生命力在群众中,要想把故事越讲越精彩,记者就要俯下身做百姓故事的倾听者、参与者。记者的精彩故事,永远在群众中。解放日报记者顾学文表示,要向这些优秀记者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面对新媒体环境挑战,传统媒体应勇于改变,对改革惰性、惯性思维说“不”,不负时代交予的使命。贵阳日报记者佘佐杰说,报告团成员讲述的故事,让新闻从业者反思,更为之感到鼓舞。作为地方媒体,更要发挥接地气的优势,生产更多充满正能量的新闻作品。要以这些优秀的同行为榜样,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好自己的新闻理想,恪守新闻从业者道德和操守,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追求,写出老百姓愿意看、爱好的新闻报道。浙江大学新闻系学生李卿晓说,北京卫视记者曹一楠说“真诚不是做秀,每一个人的力量都不渺小,每一份都能够凝聚成群体力量”,他组织的“为盲人讲电影”活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每个人落细、落小才能落到实处。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队”,是传播中国梦正能量的“催化剂”。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马佳说,巡讲团记者更多带给我们反思和审视。平时我们的社会新闻节目中很多是车祸案件、奇葩怪事,不断有记者说好线索越来越少,有看点的新闻越来越少。巡讲团讲述都是普通人的故事,点点滴滴都是正能量,同样让我们听得认真、听得投入。中国社会正值转型期,各类思想和价值观念时常发生一些不冷静、不和谐的冲撞。作为担负社会责任的新闻记者,理应通过新闻报道去化解戾气,促进和谐,传递真善美。今后我们要多传递向上、向善、向好的故事,带给人们更久更深的回味。南宁晚报记者文艳玉说,从巡讲团好记者的身上看到了坚守、责任与担当,这也是是每一个记者身上都应该具备的品质。记者走社区、下基层,报道世间百态,关注民生热点,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但是,记者这份职业让我们在第一现场亲历着人世间的真善美,是一种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值得我们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是传播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播种机”。很多听众表示,讲座充满了力量,唤起自己对新闻行业的激情、理想和信念。巡讲团成员分享他们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示了当代记者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怀。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唐莎说,通过这些好故事,看到中国记者扎根基层,与百姓的深厚情谊,也感动于记者不怕艰苦,一次次突破阻力,探究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重大新闻事件的真相。“好故事传递出了中国梦的正能量,也坚定了我的职业信仰和人生追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系学生李戈辉说,虽然接受了近三年专业新闻主义的教育,但对未来职业选择感觉困惑迷茫,常常有无力感与沮丧感。通过聆听好记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新闻热情,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让我反思自己当初选择新闻的初衷和这个时代新闻的力量何从体现,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与信心,今后要“做有用的新闻,做有用的新闻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针对性、实践性强,应该多组织此类活动进校园,作为高校新闻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诚挚邀请巡讲团成员多来学校访问交流并指出,新闻传播学系的学生更要学习好记者,讲好中国故事,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继承他们的精神,继往开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郑素侠表示,新闻专业教学应请优秀记者“进课堂”。当前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与专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相脱节,高校新闻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将优秀的一线记者请进课堂,请优秀记者现身说法,结合他们的工作经历讲述新闻的选题、采访、写作等,为新闻专业的课堂教学补充进鲜活的案例。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持词篇二十

“沙场格桑花”袁远是西藏军区首个女子战炮班的班长。谁也想不到,当兵前她曾是一名准空姐。从昔日美丽的女神,到如今身板壮硕、声音浑厚的女汉子。为了实现保家卫国的青春梦,她完成了这一艰辛的蜕变。

山村孩子蒋应成,15岁离家独自求学。为了做好汽车喷漆工作,他没日没夜地在车间刻苦练习。汽车喷漆难不难?难。这个项目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是0.01毫米——六分之一根头发丝的宽度。但年仅21岁的蒋应成凭着他苦练得来的高超技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怀揣着为国争光的青春梦,他说:“我一定要赢!”他,做到了。

高考状元金峰,本该有着光明的前途。可他却选择开了一间垃圾处理工作室,成天与垃圾打交道。这个生意不赚钱,甚至偶尔还会赔钱,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他想通过收垃圾来留住家乡的绿水青山。记者对他说,辛苦了。他却说,从未觉得苦。相信因为他保护生态的青春梦,杭州的绿水青山将永不褪色。

青年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或像袁远一样志愿参军,保家卫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或像蒋应成一样,在各自辛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争光,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或像金峰一样,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将生态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带到大众视野中来,亲身实践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正是青年人这一个一个的青春梦,为祖国描绘出了未来灿烂辉煌的蓝图。他们的青春梦,国家的未来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119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