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本书,总结是书写人生时必不可少的一页。导言部分是总结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出主题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善于学习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对自己的思维方式产生启发。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一
她叫赵xx,今年62岁。32年前,赵xx的公公婆婆两个月内相继离世,撇下最大17岁、最小才6岁的3个婆弟和两个婆妹,看着孤苦无依的弟弟妹妹们,赵xx发誓说,就是拉棍要饭也一定要把他们拉扯成人。家里没钱,赵xx就挨家挨户去借;家里没房,赵xx就和丈夫想尽办法把生产队里3间没上瓦的仓库修缮后给弟弟妹妹们置办了一个新家;缺衣少食,她就节衣缩食,拖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加班加点,为全家老小做饭洗衣、缝缝补补。
就这样,赵xx为了这个大家庭不停地操劳着,弟妹们长大之后,赵xx先后把俩婆妹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又帮助二弟三弟建了新房,甚至用自己儿子的宅基地为四弟盖了房子。常年的辛苦劳作和体力透支,她又患上了食道癌。
太多太多的牵挂让赵xx不能撒手,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赵xx与病魔搏斗。丈夫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2万多元,她到医院做了3次手术,抽掉了两根肋骨,截下了25厘米长的食管,在5年的持续化疗后,她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疾病和困窘没有难倒赵xx,二弟媳突发疾病离世,她又毅然收养了两个侄子。30年来,她家欠下了5万多元的外债。作为家里的大嫂、大娘,一个“大”字就是她沉甸甸的`责任,她拒绝了弟妹们帮助还款的请求,拖着虚弱的身躯辗转几个大城市打工,终于在20xx年底还清了欠账。
当天,从赵xx家采访归来之后,带着感动,我饱含热泪连夜写出了《平舆大地嫂子颂》的新闻通讯,先后被《舆乡风》、《驻马店日报》、《河南日报》刊登。
今年6月底,我参加了“河南省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演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共宣讲40多场,把赵xx的事迹传遍了中原大地。在聆听了赵xx的感人事迹后,无数人被感动了。在开封宣讲的那天,赵xx也来到了现场,活动结束后,许许多多的乡亲走上前去和她握手拥抱。
日前,赵xx成功当选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她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圆梦中国·德耀中华》授奖仪式。载誉归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接见她时特意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二
2015年9月13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重庆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重庆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重庆》,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他们必须透析重庆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15年9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三
1999年7月,一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荐来到了xx人民广播电台。住着平均每天1块钱合租房,吃着每顿不超过3块钱饭菜。但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工作充电。
那个年轻人,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甚至,结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后,大清早,6点多钟,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了节目。那个年轻人就是我。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可以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2007年3月4日,辽宁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闭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里的同事及时进行了沟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节目,我来报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风刮得让人睁不开眼,我从大洼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跌倒了爬起。有时走几步还要后退几步。当时,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经淹没了305国道两侧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达田家的时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网要了一杯热水,歇息了一小会继续赶路。路上我连续发了3次现场报道,及时报道了雪情和沿线的交通情况。用了将近4个小时,既完成了报道任务,又成功到达单位。领导和同事们,都夸我精神可嘉,可我想这样才像个记者,在急难险重、突发事面前必须能够冲得上去。我一个人付出了一些,却让数以万计的听众了解到了真实的雪情。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里面萦绕着温暖和浓浓的爱的味道。2008年5月15日,xx市电台与运输管理处,要做一个“迎奥运、绿色出行”的特别直播活动。可是,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就在活动前一天,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动中,增加为汶川同胞爱心捐款环节。活动一开始,爱心就像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出租车“爱心车队”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带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内。私家车也相继停了过来,一位大姐从钱夹里掏出1000块钱毫不犹豫地投到捐款箱内。一位大娘从二基地步行来到世纪广场,从袜腰里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动地说:“我老了,可以少吃点、喝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这个老太太也要献上一份爱心……”外地的一位司机途径盘锦听到直播节目,让人捎来200元,表达心意。一个企业家带着墨镜,走下车径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话不说留下了3万元。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社会福利院的老荣军穿着军装,唱着社会主义也表达了浓浓的心意。整个上午的活动,我们为汶川筹集善款达20余万。
还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位环卫工人在风雪里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就着水吃馒头的情景。这个情景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为环卫工人做些什么。2012年12月4日一场大雪过后,我和同事们走上街头为环卫工人送去热水。并通过电波号召临街商网、企事业单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为环卫工人提供歇脚的地方。台领导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广播电视互动,新闻联动。接二连三, 150余家“温暖小站”出现在盘锦的城市乡村。“温暖小站”让环卫工人去除了害羞心里,大大方方地到里面喝杯热水、休息休息,她们不会说什么,只是感谢!泪珠在笑脸上滑落,温暖却在她们心里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网和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既能够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又能为百姓提供服务,匡扶正义。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车的后备箱里,长年备有一双靴子。记得,2012年初冬,一位农民朋友给我们打来电话反映我市一乡镇,部分水利工程偷工减料,上水线水泥不坚固,存在豆腐渣情况。为了弄清事实的真伪,我和同事下了节目后,驱车加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现场。在现场,农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们能来,来得这么快,这么办事儿,没有你们这国家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就要受损了!” 来到上水线里,农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脚站到了有冰碴的水里,要把鞋给我换上,我执意不肯,让他把鞋穿上。我辗转腾挪,脚上沾满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个小时,鞋崴坏了,脚也受了伤,但却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对我们沉甸甸的信任!后经我们联系国土资源、水利、乡镇政府等多个部门沟通取证,工程施工方对工程重新加固,问题得以解决。从那以后,我买了一双长靴常年放到了车的后备箱里,每每到农村采访,都会带上它。我知道,身为记者,要想服务好受众,首先要融入他们!
我热爱新闻工作,因为它给了我传递正能量的舞台,给了我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他人的机会。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风热线》开播10周年的日子。从它的出生到10岁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边。这么多年,我报道过30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罗荣芬。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张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时物归原主的好的哥“胥继东”等等。十年间,我和我的伙伴一起为盘锦的百姓解决诉求和政策咨询超过了7万件。因为我的执着和努力付出,盘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盘锦市劳动模范”的称号,辽宁省广播电视局授予我“辽宁省金话筒“等荣誉。而我的听众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义哥”等美誉送给了我。让我更加感觉到身上使命和责任的重大。
我热爱新闻工作,所以我要执著地走下去。 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声音、我们的职业,让更多的人得到关注,享受平等,拥有尊严。亲密接触和聆听了更多新盘锦和盘锦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张张砂纸打磨着我的思想,让我对新闻工作始终充满热忱与投入,对新闻职业始终保持敬畏与尊重。不管我们走得多远,都不会要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四
尊敬的xx:。
我是个90后,参加工作4年,当时政记者才满2年。今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龄3个月。
选择入党的原因和我采访过的一位老党员董福财有关,他改变了我的新闻观,甚至重塑了我的价值观。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董福财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的一天,我接到了任务,去北甸子村采访董福财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事儿。当时我心里有点儿不情愿,作为一名最关注美景、美食的90后,当时我觉得新闻也应该好看、好玩儿,毕竟现在是眼球经济、收视率为王啊!可一个老头儿在沙坨子里栽树的事儿,能吸引多少眼球呢?再说北甸子多远啊!同事说那是辽宁省的最北端,传说中的不毛之地。我就不明白了,这不是费力不讨好嘛!
可真到了北甸子,我却发现这里树木成林、庄稼连片,环境似乎没有同事说的那么糟,我把这个疑问提给董福财,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我们带到了北甸子村和科尔沁沙地的边界。刚下车,我一脚就踩进了沙坨子里,董福财面对这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科尔沁沙地告诉我,过去北甸子也是这样,粮食亩产不足200斤,人均年收入不到一千块钱。就连1996年国家工作组考察时认为北甸子村不适合人类居住,曾建议整体搬迁!可董福财竟然拒绝了,他开始带着村民在这片沙坨子上不停的种树,这一种就是18年。
听到这里我就更疑惑了,“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还能拿国家补偿为啥不搬呢!”
听完这句话,作为一个以提问为职业的记者,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提问感到了羞愧。
接下来的采访中我陆续了解到,在他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的18年里,北甸子村成活了300多万棵树,形成了一条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的`林带,森林覆盖率从几乎为零提高到了48%,把辽宁省防沙治沙的第一道防线向北足足推进了13公里。
同期声:【“为了北甸子村全体村民平安幸福!”】。
随着这些身影越来越多,我脑海中有些东西越来越清晰。我知道自己当初申请入党的选择是对的。
今年3月初,我再次去北甸子村采访时,董福财因为肝癌晚期陷入昏迷,已经不认得我了。他的老伴儿告诉我,2002年董福财带领村民修路时,意外受伤摘除了脾脏。这10多年来,他一直拖着少了脾脏的虚弱身体,起早贪黑带着大伙儿种树、修路、搞养殖,如今村里粮食亩产近千金,村民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可他自己家的砖头上却还是砖头压着油毡布。十几年的过度操劳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最终患上了严重的肝病。
我虽然震惊,却不再疑惑他图啥,因为这一次我明白他的信仰。
20xx年3月21日,董福财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村民富了,我才富。这句诺言,最终只兑现了一半。
董福财的事迹被阜新广播电视台最先报道后,在辽沈大地乃至全中国迅速传开,他先后被辽宁省委宣传部追授为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省道德模范,并被提名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今年七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仪式上,我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董福财的身影,老书记我希望你能看到,作为一名记者、一名党员,我将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和传播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人。
因为这份信仰正在被我们更多的九零后,继续传承!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五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记者求职简历范文。
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故事征集启事。
优秀记者求职简历范文。
记者团竞聘书范文。
编辑记者个人简历范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六
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xx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铁棍,换一个新的也就几块钱,可小xx舍不得,他得省钱给爸爸买药吃。
回到家,一进门,小xx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声“爸”,听到回答声,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还活着。我们也采访报道过很多类似的苦难家庭,常规报道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我们感觉到了小xx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进行深入挖掘,我们相信小xx的事迹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节假日,小xx还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爸爸去地里捡花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父子俩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轻易触及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马小全聊天时,小xx就坐在旁边的三轮车上,边吃花生边晃悠着双腿,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说话,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农家里充满了温馨,可这情景却让我们内心颤抖。看着小xx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的目光穿过小院的树木,多想在这个小院的上空能够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啊。
小xx的事迹,我们一共去平舆6次,12天时间,采访对象近20个,拍摄素材16个小时近1000分钟。20xx年,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现场,小xx就坐在台下,颁奖典礼主持人在讲述上台领奖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xx一样的孝心少年。镜头扫过的嘉宾满含热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为这些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而心酸和骄傲。我们作为发现、记录、传播这些孝心故事的人,内心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就是带给观众止不住的泪水、停不了的掌声和心灵的触动。
现在,小xx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地方,照顾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做一名医生”的梦。我们也要继续出发,去寻找那些撑起这个社会精神高地的人,并把这份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七
几年里,我时常在想:我们为谁怎样写作?有前辈告诉我,做新闻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我们会很容易给出一个答案:做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
做事。可是实践我们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费一生的时光。
做记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种谋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体面的职业。分歧在于内心。
我们是记者。显然,我们不是作家、不是教师、不是评论家、更不是什么无冕之王……。
做记者,几乎每天要研究选题,写作稿件,然后是每周,每年。
要做一个好记者,我的强烈感觉是,一定要有长跑的毅力和心理准备。
我们很多青年记者,包括我总是在询问: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这一方面能证明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激动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
有时候我听到一些“诀窍”,有人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范文,更多时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写,去思考。然后告诉自己:我这一篇比上一篇写得好。做新闻就像谈恋爱,唯有实践才能抵达幸福。
我还听到一个关于阅读的“诀窍”,那就是读杰作,读伟大的故事。好新闻就是一个好故事。好记者就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新闻与小说一样,都是故事,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新闻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那些伟大的故事会告诉我们,将故事讲好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所有东西都要回归到信仰。你相信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无数条岔路,这时已不存在天赋、能力或者运气的差别,关键在于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什么,你就可能成为什么。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八
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xx,驻马店西平县人,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九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20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20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20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20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
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大家上午好,我是号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钢城华丽蜕变的美好记忆》。
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历经五十年的沧海桑田,这座“钢城”正以飞一样的速度开启“钒钛之都”的华丽篇章;“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最好在这里安个家”,这句话,让中国阳光花城传遍全国的各个角落。
是谁让这座坚硬的钢城开启柔美的蜕变之旅?今天的演讲活动与记者有关,您是不是在质疑:不会是记者吧?我的回答是:不。如果我没有总结错的话,应该是党的策略和人民的期望。而又是谁将这一华丽的转变真实地记录、真诚地报道?没错,是记者。
就在刚才,倾听了几位同行精彩的演讲,我对大家为新闻事业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感动。他们都是钢城蜕变中的真实记录者,而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很荣幸,在钢城美丽的蜕变之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阳光花城,让我能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们”,见证他们与岁月之间的较量、与病魔之间的抗争。
新鲜的蔬果,有些寒冷地区的候鸟老人已抵达攀枝花开启了他们温暖幸福的越冬计划。在采访候鸟老人时,我认识了83岁的曹大爷(您看,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曹大爷),他来自成都,这个冬季,是他第四年来攀枝花疗养过冬。曹大爷患有支气管炎,岁月的年轮让他不得不把吃药当做家常便饭,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一旦染上感冒、咳嗽就胸闷地喘不过来气,严重的时候还要长期在医院里疗养,和曹大爷的交流中,我明显能感觉到他声音中带有丝丝沙哑。但他告诉我说,来攀枝花过冬了以后,冬天也可以晒到太阳,空气还特别清新,自己的身体明显好转,几乎连咳嗽感冒的药也用不着了。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些话我会感到莫名的欣慰和自豪,或许是因为曹大爷的身体好转,或许是因为阳光花城给像曹大爷这样的候鸟带来的温暖。曹大爷说20xx年的冬天他还会再来美丽的阳光花城。
距离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我很期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攀枝花因地制宜,绘制了“钒钛之都”的宏伟蓝图,迎来了全国首创的20xx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投资洽谈会。钒博会的举办,使国内外的客商云集在钒钛之都,在与客商们的采访交流中,我认识了来自芬兰的客商:克里斯汀(我手上这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克里斯汀),他是芬兰克洛斯零件公司的总裁,他是我担任记者以来,采访的第一位国外友人,当时内心无比的激动,他告诉我说,他的公司与我市的钒钛企业一直有着合作关系,此次钒钛博览会的举办,将是他们之间的又一个合作契机。正如克里斯汀所言,全国首次钒博会在我市的举办,为我市建设钒钛之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市钒钛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引擎。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时代的重托,真实记录着攀枝花前进的脉搏,钢城的华丽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钒钛之都”的魅力、“阳光花城”的美妙,虽然现在的记录会变成过去的记忆,但记忆掀起的却是美好的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
“沙场格桑花”袁远是西藏军区首个女子战炮班的班长。谁也想不到,当兵前她曾是一名准空姐。从昔日美丽的女神,到如今身板壮硕、声音浑厚的女汉子。为了实现保家卫国的青春梦,她完成了这一艰辛的蜕变。
山村孩子蒋应成,15岁离家独自求学。为了做好汽车喷漆工作,他没日没夜地在车间刻苦练习。汽车喷漆难不难?难。这个项目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是0.01毫米——六分之一根头发丝的宽度。但年仅21岁的蒋应成凭着他苦练得来的高超技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怀揣着为国争光的青春梦,他说:“我一定要赢!”他,做到了。
高考状元金峰,本该有着光明的前途。可他却选择开了一间垃圾处理工作室,成天与垃圾打交道。这个生意不赚钱,甚至偶尔还会赔钱,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条路。他想通过收垃圾来留住家乡的绿水青山。记者对他说,辛苦了。他却说,从未觉得苦。相信因为他保护生态的青春梦,杭州的绿水青山将永不褪色。
青年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或像袁远一样志愿参军,保家卫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或像蒋应成一样,在各自辛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争光,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或像金峰一样,用自己的远见卓识将生态环保、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带到大众视野中来,亲身实践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正是青年人这一个一个的青春梦,为祖国描绘出了未来灿烂辉煌的蓝图。他们的青春梦,国家的未来梦。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一
尊敬的xx:。
今年8月底,我从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号”的科考船出海归来。这艘船上的中国地质人,常年在国际公海进行资源调查,为国家探寻海底矿藏。
起航没几天,大海就变得喜怒无常。七八级风,浪高4米,我感觉头晕目眩。船长蓝明华摇摇晃晃在四处排查隐患,他叮嘱我最好回屋躺着。层层巨浪疯狂地拍打着窗户,凌晨1点多,船要翻了似的发出坍塌般轰鸣,瞬间就把我从床上狠狠地甩了下来。蓝明华冲进驾驶台发出一连串指令:“艄向过左30度!船速降3节……”他跟我说,“海洋六号”摇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个横浪过来,船摇到了20多度,好险!就这样,“海洋六号”带着深海找矿的国家使命,与一个个台风擦肩而过。
海况一好转,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设备送到海底去采样。科考队员王俊珠拿给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说,甲板湿滑,设备多绳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脚或被摇晃的仪器撞到,都会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设备下水时,他一转身不小心碰伤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样箱去挂钩了。还有一次,一台操作机器突然失灵,千米长的钢缆紧贴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桨,整条船的人员和物资都有危险。抢修小组一头扎进40多度的机舱连续5小时排险,电机员说,这已经是今年第20次了,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连续9小时抢险。就在这种压力下,科考队员们24小时不间断地测深海、采样品、做实验。
“海洋六号”也有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7月中旬,“蛟龙”号来到附近海域准备下潜,希望“海洋六号”协助测量深海数据,首席科学家刘方兰当即安排并全程跟踪测量。他告诉我,当年“蛟龙”号下潜7000米刷新世界纪录让全国振奋,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号”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支撑。那时,“海洋六号”连续4个晚上穿越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最终测出地球最深点应该是10923米。我问他,为什么不用国外最新数据,还要反复去测4遍?他说:“这就是科学,追求精准,我们要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
如今“海洋六号”再次协助“蛟龙”下潜,刘方兰把数据传送过去,收到对方的邮件说:“‘海六’为‘蛟龙’保驾护航,默默奉献,深潜英雄没有你们的名字,劳动奖章找不见你们的身影。即便这样,相信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对此,刘方兰说,恰如“海洋六号”常年开展的大洋资源环境科考,其实都是最基础的幕后工作,为的是在国际海底圈定中国自己的`矿区,在大洋深处烙下“中国印”。
40多天很快过去了,我每天都认真写随船手记,把他们勇于担当、团结进取、科学务实和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人、这份事业。于是我申请了一个岗位,请求轮换凌晨1点到7点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风骤雨,我和队员们拼命拉住止荡绳,把1.2吨重的设备送到海底,把双手插进冰凉的海底淤泥去采样……我头一次知道,原来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绳索在手里翻滚也会钻心地疼,原来热带太平洋的夜晚也会让人感到刺骨的冷!我体会到,即便困乏到极点,鞋子和衣裤灌满了雨水,依然要顶着湿冷的海风坚守岗位的艰辛。
现在,这艘船已经在深海连续奋战了大半年。在实现海洋强国梦的航程中,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永恒的烙印,让我的新闻理想在一线扬帆远航!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三
尊敬的xx:。
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我习惯性的拿起了办公桌上的热线电话。这一天,是20xx年5月16日,这一天,是我从中国传媒大学进修回来后的第136天。在北京的两年,我看到了很多大场面,以至于再次回到家乡,心里多少会有一丝不甘。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我有时也会因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而心生抱怨。但是在接到这通电话以后,我慢慢地变了。
来电话的,是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马院长。她告诉我,学院里有一名叫曹月霞的女孩,成绩年年名列前茅,只是从进校的那一天,她就拄着拐杖,走起路来特别费劲。而最近,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坐着轮椅去听课了。按照学院的规定,曹月霞需要休学接受治疗,但她只是哭,就是不肯离校。马院长跟我商量,希望这一次我能和她一起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这是一个叫做官亭村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曹月霞是这里唯一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出门迎接我们的是她的姐姐曹红霞,这个已经22岁的姑娘,看上去却只有七八岁孩子那么高。红霞告诉我,她一生下来,就得了这种病,双腿日渐变形,最终没法走路了。爸爸妈妈带着她四处求医,还欠下了一身债。更没想到的是,从初中开始,曹月霞也患上了和姐姐相似的病。这一段崎岖的山路,别人走出去只需要个把钟头,可她一走,就是半天。
“田大哥,你看,这条路就是我梦想的阶梯。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要走,到了高中,每周往返一趟,而现在,我已经走不动了”。曹月霞含着眼泪告诉我,有好几次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的脚就钻心地疼。望着一望无际的大山,想着遥不可及的大学梦,她真想扔下拐杖,回去算了。但是,一想到还在家里眼巴巴的盼着她回去讲新知识的姐姐,一想到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妈妈,一想到两年来身患重病还在四处为她筹集学费的爸爸,她就再也没法退缩了。
这是一个命远多舛的家庭,但这又是一个坚强的家庭。面对贫穷,他们不等不靠,而是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变着全家的现状。姐姐红霞,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了用双手走路,学会了洗衣做饭,天资聪颖的她,更是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妹妹在教室里读书,她便蹲在窗外跟着读,妹妹在灯下写作业,她便一页页的翻看着书本。就这样,她跟在妹妹身后,一点一点的学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她,早已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我悄悄地问曹月霞,为什么当初不愿意接受大家伙的帮助。她说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自己。因为在她最自卑的时候,是姐姐一双双的绣着鞋垫,托爸爸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换点零花钱交给她。还告诉她,贫穷不丢人,别人的眼光没关系,重要的,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短短的四个字,很快打开了曹月霞的心结。她告诉我,梦想,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她希望用责任来支撑起这个家,像姐姐那样,用乐观的'心态去实现真正的梦想。
是啊,真正的梦想。作为一名记者,我的梦想不也是如此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需要我,我要用笔和镜头精准地报道她们的生活,把她们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几天后,我的这期节目《姐妹》播出了。短短一周的时间,社会各界的捐款就达到了24000多元。我们还报送省级媒体播出,通过微博、网站不断转发,让姐妹俩的故事飞向了全国各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行与我们展开了爱心接力,一篇篇报道讲述着更多山区孩子们的故事。城里的老师来了,在校大学生来了,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都来了。大家带着暖暖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娃娃们的眼睛亮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我们的持续关注下,曹月霞的病情稳步好转,并且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答辩,带着满满的感恩回到村子,成了一名小学教师。而姐姐红霞也用自己的乐观感动了邻村的一个小伙。20xx年,他们收获了爱情,今年教师节那天,他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贫穷从来不是独行者,总是与老少边穷相伴,与老弱病残同行。越走进偏僻的山村,就会发现更多触动人心的故事。两姐妹的故事告诉我,穷并不可怕,最怕的是落后又落志。把志气扶起来,把智慧立起来,有了这种精气神,梦想总会扬帆启航,贫穷迟早会远离而去。
从北京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已有136天,我知道未来的路就在前方,与基层走得更近一些,与人们的心贴得更近一些,汇聚你我的力量,共同帮助,像曹月霞这样的贫困家庭与全国的老百姓一样共圆小康梦,一个也不掉队。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四
从国内重大时政新闻到国际热点事件,从青藏高原到南极大陆,从百姓日常生活到地震灾区一线,从时政宣传、典型报道、到舆论监督……记者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讲述自己33年的新闻经历,写下了坚守的意义。湖南今日女报首席记者谭里和从业来撑坏29根拐杖,走遍三湘四水,用拐杖撑起了新闻理想。哈尔滨日报集团摄影记者陈南勇闯火场、放弃拍照营救被困冰面的老人,生动诠释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每场报告会结束后,报告团成员与当地新闻工作者和高校新闻院系师生代表互动交流,听取他们对报告会内容的感受以及对开展“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普遍反映,巡讲内容丰富、接地气,多媒体展示形式生动,感人至深,是一堂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是一堂生动的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课,对新闻战线深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的鲜活载体,是引导新闻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标”。现场听众纷纷表示,好故事的生命力在群众中,要想把故事越讲越精彩,记者就要俯下身做百姓故事的倾听者、参与者。记者的精彩故事,永远在群众中。解放日报记者顾学文表示,要向这些优秀记者学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面对新媒体环境挑战,传统媒体应勇于改变,对改革惰性、惯性思维说“不”,不负时代交予的使命。贵阳日报记者佘佐杰说,报告团成员讲述的故事,让新闻从业者反思,更为之感到鼓舞。作为地方媒体,更要发挥接地气的优势,生产更多充满正能量的新闻作品。要以这些优秀的同行为榜样,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好自己的新闻理想,恪守新闻从业者道德和操守,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追求,写出老百姓愿意看、爱好的新闻报道。浙江大学新闻系学生李卿晓说,北京卫视记者曹一楠说“真诚不是做秀,每一个人的力量都不渺小,每一份都能够凝聚成群体力量”,他组织的“为盲人讲电影”活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每个人落细、落小才能落到实处。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宣传队”,是传播中国梦正能量的“催化剂”。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马佳说,巡讲团记者更多带给我们反思和审视。平时我们的社会新闻节目中很多是车祸案件、奇葩怪事,不断有记者说好线索越来越少,有看点的新闻越来越少。巡讲团讲述都是普通人的故事,点点滴滴都是正能量,同样让我们听得认真、听得投入。中国社会正值转型期,各类思想和价值观念时常发生一些不冷静、不和谐的冲撞。作为担负社会责任的新闻记者,理应通过新闻报道去化解戾气,促进和谐,传递真善美。今后我们要多传递向上、向善、向好的故事,带给人们更久更深的回味。南宁晚报记者文艳玉说,从巡讲团好记者的身上看到了坚守、责任与担当,这也是是每一个记者身上都应该具备的品质。记者走社区、下基层,报道世间百态,关注民生热点,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但是,记者这份职业让我们在第一现场亲历着人世间的真善美,是一种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值得我们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是传播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播种机”。很多听众表示,讲座充满了力量,唤起自己对新闻行业的激情、理想和信念。巡讲团成员分享他们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示了当代记者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崇德向善的人文情怀。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唐莎说,通过这些好故事,看到中国记者扎根基层,与百姓的深厚情谊,也感动于记者不怕艰苦,一次次突破阻力,探究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重大新闻事件的真相。“好故事传递出了中国梦的正能量,也坚定了我的职业信仰和人生追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系学生李戈辉说,虽然接受了近三年专业新闻主义的教育,但对未来职业选择感觉困惑迷茫,常常有无力感与沮丧感。通过聆听好记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新闻热情,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人的坚守和责任,让我反思自己当初选择新闻的初衷和这个时代新闻的力量何从体现,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与信心,今后要“做有用的新闻,做有用的新闻人”。
“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针对性、实践性强,应该多组织此类活动进校园,作为高校新闻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陕西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党怀兴诚挚邀请巡讲团成员多来学校访问交流并指出,新闻传播学系的学生更要学习好记者,讲好中国故事,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继承他们的精神,继往开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郑素侠表示,新闻专业教学应请优秀记者“进课堂”。当前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与专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相脱节,高校新闻专业在课堂教学中可将优秀的一线记者请进课堂,请优秀记者现身说法,结合他们的工作经历讲述新闻的选题、采访、写作等,为新闻专业的课堂教学补充进鲜活的案例。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同事: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敬业与家业的三个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贩的故事。
时光回到。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为了解城市卖菜人的生活状况,我,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贩,深夜去批发市场购菜、白天又到农贸市场卖菜,从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
辛劳之余,一个温暖的细节,至今印在我脑海:那天凌晨,刚刚还在为一毛两毛精打细算的菜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热情地邀我在小摊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青菜面,我抢着去付钱,他却立刻跟我翻了脸:“你瞧不起人?”
那一刻,平凡的人给我最深的感动!带着情感一挥而就的《与菜贩冯学至同行一昼夜》,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获了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过去了,我还在路上,始终关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捞沉没的声音,成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县长的故事。
的一天,我正在省环保厅采访,偶然听说厅长要去省监察厅,对治污不力的灌南县长进行“联合约谈”。我立刻断定这是条“鲜活好鱼”,就自己跑到厅长办公室,死磨硬缠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机会。
直面热点,直击痛点。回望近职业生涯,最让我满足的,是自己的纤弱之笔,能够担当记者的应有之责,推动社会的点滴进步!
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对6岁的女儿,我常常感到"爱不够”的歉疚。因为她,可以说是我历经磨难才得来的。
永远不会忘记!20xx年5月31日。那天,我已怀有84天的身孕。一大早,我赶到江浦的江滩上去采访,乡间小道,一路颠簸,采访结束,我发现自己流血了……而这一次失去孩子,带来此后多次怀孕不顺,成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后,我准备再次怀孕,医生却给出了这样的诊断:“因上次流产损伤严重,可能怀不上了”,顷刻间如五雷轰顶,短短几天,我的双鬓竟然长出了白发!
两年后,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怀孕失败。
那些年,领导同事都劝我多注意休息,但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却让我不愿懈怠:我一边坚持繁忙的工作,一边挤出时间看中医,天天喝苦涩的中药,常常背着医院代煎的药包去出差……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距离我第一次流产6年之后,我以躺在床上8个月为代价,才换来了这个心肝宝贝。
孩子出生的刹那,我发誓一定要将全部心力扑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女儿出生6年来,我6次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荣誉背后,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儿熟睡的深夜。一天,我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女儿惊喜地扑上来,“妈妈,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啊!”
此爱绵绵,此憾千千。虽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儿还是给了我最好的回报。此刻,我的脑中映现出这样一个镜头:躺在爸爸怀中撒娇的女儿,看到床的另一头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过来悄悄哄我:“妈妈,我不跟你睡一头,其实是怕爸爸脚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六
我们为好故事而感动,更为那些记录好故事,讲述好故事的新闻工作者而感动。而这感动来源于好记者对于初心的坚守。就像记者王颖所讲:
“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我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的使命任务,而此刻我更找到了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那颗初心。”“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当下,对新闻业、对记者提出了诸多挑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媒介生态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作为在路上的新闻人,我们要以好记者为榜样,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
好记者讲好故事新闻稿篇十七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深的感慨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工作中还不忘帮助孩子实现小小梦想、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的周益帆是在负重前行;为了能让家乡更好地打响脱贫攻坚战而不停奔波、不断宣传的薛春晖是在负重前行;为非洲和平稳定作出贡献的中国维和部队是在负重前行;揭露社会丑恶,推动社会更好发展的暗访记者徐焱是在负重前行。正是这些对自己工作负责、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祖国和平、为社会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的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其次,这些“好记者”所讲的“好故事”从来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每一个故事都来之不易。周益帆为了挖掘新闻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云南鲁甸震中地区,刘舒为了得到一个好故事在楼下苦等26天,由永怀参加维和部队亲历那些惊险时刻,薛春晖寒来暑往不停奔波,徐焱昼夜潜伏不停追踪。一条好的新闻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能人所不能,需要记者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东西,要求记者必须具有非凡的毅力。
此外,对隐性采访必须要有正确认识。徐焱在《暗访那些事儿》中有提到,暗访必须遵从新闻伦理,记者必须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取得获得新闻采取非法的手段,如钓鱼式采访。采访的目的在于挖掘新闻真实,维护新闻真实性,凡是“非新闻目的”的`隐性采访都是不合理的。任何采访手段(暗访或正式采访)都应该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的根本原则。记者不仅要挖掘事实真相,还要注意“挖掘”程序的合法性。
最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传播渠道扩大、传播速度更快,使得一个新闻的影响力扩大。新闻不仅向受众提供信息,还具有宣传价值,利用新媒体受传者之间的高度互动性,可以更好地宣传我国的政策,增进人民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薛春晖参与的广西电商大集“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已经有众多明星参与并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其家乡,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做出贡献。这种“直播+电商”模式,正是新闻工作者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3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