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个人心得(实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31:11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实用23篇)
时间:2023-11-20 15:31:11     小编:影墨

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与梦想。总结要有逻辑性,结构清晰,避免信息混乱。看别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和结构。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关小组合作的相关书籍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相关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知识,结果很多学生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在观看了相关书籍,观摩了许多小组合作课堂,并结合自己教学,对小组合作的一点总结和体会。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二

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其实是容易的,理顺思路讲课就基本没有问题了,比较累的是上课一直讲,嗓子累。相反,小组合作学习却是很难备课,因为课堂是动态的、不可预知的,老师提前要想很多可能的状况和问题,而真正的上课其实就是在课堂里行使一些简单的职责就可以了。大量准备应该放在备课上。要备好课,就要站在教师的高度、学生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还有,集体备课绝不能成为一种形式,必须要发挥“三个臭皮匠定一个诸葛亮”的力量才行。这样课堂的意外状况就会少,老师上课就更高效了。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老师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的教育价值是无需质疑的,因为我们必须培养出一批批愿意与他人合作,会与他人合作的人。所以,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还要在合适的时候鼓励学生合作,正象前面一位老师说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真正需要进行小组合作的,也绝不能吝啬此法。

同时,正是源于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共同研讨,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小组合作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样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谁也无法给出一个适应所有情况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想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成效,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是我们坚信:“办法会有的,所有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第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呢,简单说就是当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的时候,还有就是内容本身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个人的力量无法胜任既包括任务比较复杂一个人无法完成,也包括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总之,每个人应该为小组合作都做出贡献。还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怎样运用教师的智慧,发挥数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求。在学生们内需的情况下,更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必要时请一些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此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或者比较复杂的任务,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模拟,帮助全班同学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理等等。

第三,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小组合作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这些策略来源于老师们的思考,也是老师们在实践中的一种积累,也一定会更好的服务于老师们的课堂。这里大家可以参见专题5的课程说明和拓展资源1中“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的秘诀”的策略,相信会对您有所启发。更希望大家在培养孩子合作习惯中开发更多的小策略来交流。

第四,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挑战、帮助、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营造小组合作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组织小组活动的进行;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同学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总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的将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逐渐养成。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三

进入大学后,我开始意识到大学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和项目,这要求我们能够良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家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只有真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

二、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和任务目标,并且愿意为小组的成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明确分工,团队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合作中,有时可能会出现不同意见甚至矛盾,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大家可以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因此,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小组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三、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和思考。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也是一种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能够维持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小组合作中,我们要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意见和习惯,搭建一个开放和信任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小组合作更加顺利和高效。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时,我们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因一时的困难而灰心丧气,要相信困难都有解决的方法。其次,要善于寻求帮助和支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合理分配任务和时间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在小组合作中,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和时间,确保每个任务都能够按时完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五、分享和反思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完成后,要学会分享和反思。分享是将合作的成果和经验与他人分享,让其他人也能从中获益,并为下一次的合作提供经验教训。通过分享,我们可以将个人的成果和收获转化为集体的智慧和财富。而反思则是对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反思,寻找改进的方法和路径。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分享和反思是小组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使我们在合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在大学小组合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学习倾听和尊重他人,我更好地融入小组合作,取得了更好的协作效果。同时,通过解决问题和分享反思,我也逐渐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总之,大学小组合作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不断的提升,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四

第一段:引言(200字)。

大学生活,作为一个重要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学业的充实与进步,更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刻。在大学期间,我们通常都会遇到许多小组合作的任务和项目,这不仅是为了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沟通、解决问题和领导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大学小组合作中所得到的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小组互动和合作(200字)。

在小组合作中,良好的互动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小组,离不开每位成员的贡献和合作。在小组中,我学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合作的力量。合作的过程中,我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且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通过互动和合作,我学到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组内矛盾和冲突。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

第三段:有效的沟通与协作(200字)。

在小组合作中,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明确任务和目标。因此,我尝试改善自己的沟通技巧,如倾听他人的观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克服语言障碍,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等等。另外,协作也非常重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够使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顺利。通过小组合作,我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才能和资源,实现最佳的工作效果。

第四段: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的提高(200字)。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通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通过小组合作,我获得了一定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我学会了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他人积极探讨解决方案。这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定,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收获(200字)。

通过大学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我的学科知识水平,更是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我学会了和他人合作和相处,克服个人局限,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团队中。我也学会了灵活性和适应性,学会了在多样性的团队环境中工作。通过小组合作,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并从他人身上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这些都为我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尾(100字)。

通过这篇文章,我分享了我在大学小组合作中所得到的一些个人心得和体会。我深知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合作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五

我在上一学年有幸到李__、__县__中学去观摩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印象是:震撼!很有成效。我也在网上收看了一些小组合作模式视频,和书籍、博客。使我抛弃了以往的看法,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值得推广地。但要想有成效必须师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我觉得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班参差不齐,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各学科小组合作模式,一套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考核、奖励方案。而非各老师自行摸索,各班、各科步调不一。

3、对各老师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模式方面)都有待加强,我有时都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必须呈现的规定动作,我脑海里是模糊的。以致上课模式,随心所欲、前后不一,到最后就是杂乱无章。

4、对各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培训有待加强。特别是各小组长的培训。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如讨论的形式、集体展示的要求、移动的要求、小组发言的要求等,各班不统一。最起码各班的各学科要统一。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5、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老师们要统一思想,落实行动,把小组合作模式理念真正贯彻到每节课堂中、。平时要认真的编写好学案,用好学案。要全面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备讨论问题。

6、学生课前预习普遍不到位,家长督促不到位;也可能是学科作业较多,等其他原因。

7、某些课没必要用小组模式,某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课课都合作、都讨论,那样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反而适得其反。

我个人觉得自己应做好这几点:

1、我无法阻挡教育浪潮,就只有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无法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就改进管理措施。多学习、多观摩、多交流互相促进,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

2、每一天课前多构思一下上课环节、思路。课后多反思一下上课的得失。以更好指导下一节课。

3、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以更好推进分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4、上课的小组合作教学与下课的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以上言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耽搁大家的时间,感谢大家的聆听!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七

近年来,大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大学里,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常见的学习方式。大学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大学小组合作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通过与组员的交流与讨论,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帮助我开拓思维,拓宽视野,促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此外,小组合作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可以有机会与其他优秀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小组合作也能够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需要互相配合、相互沟通,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主动倾听他人的观点,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意见。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相处,并且逐渐培养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重要,能够使我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小组合作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只有充分协作,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还能够弥补每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相互协作,我学会了如何团结一群人一起努力,取得共同的成功。团队合作不仅能够培养个人意识,也能够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我明白无论个人还是团队,只有共同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小组合作也教会了我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需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对其他组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修改。这就要求我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且能够按时地完成任务。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配时间和任务的优先级,提高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这对大学生活和以后的职场生涯都非常重要,能够让我更好地平衡学习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总的来说,大学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个人参与小组合作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培养了人际交往能力,了解了团队合作的优势,并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和任务。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经验和体会一定会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做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八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本文是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感想,欢迎阅读。

范文1。

生命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生命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从实际的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过程中看,目前学生在习惯和态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思想自私、狭隘,大多数同学只顾自己好坏,不计他人得失,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会将责任一古脑的推向别人,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思想意识下怎能落实合作呢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即使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之下,不少学生都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思想游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状态下再结成小组,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倒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玩耍交流空间;再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已成习惯,不能够进行性主动的思考,坐等其成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总要用教师去催收,如此习惯下学生的预习能否完成则成疑问。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倾听、交流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等,都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我个人认为,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多地扶一把学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先去帮助各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和相应职责,逐步形成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能够逐步的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沟通,形成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完善评价机制,把外围的工作做到位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放开手,力求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既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学校推行的生命化课堂星级评价正好为我们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环节的习惯和态度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更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引,让老师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

尽管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总是让人充满困惑,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

范文2。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范文3。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知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知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的人还: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

通过近几周的小组合作教学,本人感受很深,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1.分配学习任务。

2.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我对课堂教学上的一点体会,一点心得。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一

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下面是关于小组合作个人学习。

范文,欢迎阅读!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夏老师跟我说让我在这次班主任论坛上发个言,说实在的每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们的共性,这就比较难。每个老师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都会积累自己的方法,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我谈谈自己在科技兴趣小组训练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时投入跟产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强学生训练,自己不断地探索创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例如:在这次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同音乐组一样我也在早在暑假里就开始了准备,只不过我所做的准备是单枪匹马的做的,为了收集材料光商业城就去了十多趟。最为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与朝晖初中的黄金堂老师就研究了制作的方法,集中两个人的思维。之所以与朝晖初中的黄老师合作,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竞争,可以毫无保留的分析。为了做这只船,我还请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的施泽民老师来指导。所以我想,很多时候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请一些比自己强,甚至是专家来指导。当然,专家的指导有时你也只能做为参考。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施泽民老师的指导,我也只是参考了他的部分意见,我觉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一些学校用大量学生进行人海战、运气战。但是随着萧山区科技比赛的发展,从到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这些冷门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冷门了。就拿智能机器人比赛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四届,前三届都是我带的学生拿团体第一,但去年到了银河后我们只拿了个团体第二,赛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门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条吧。讲战术,就是指根据比赛的要求和项目分类合理调配好学生在你这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无线电测向比赛,简单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这就要求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侧重他发展的方向。再细小到你上报比赛名单时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在外场比赛时的出发顺序,我们知道,什么比赛都是先比的吃亏,然无线电比赛是先比后比吃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鱼吃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3、结合新课程,运用探究模式,提高训练实效。

我新进银河时从未上过科学课也不晓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到学校的第一年几个德意班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痛。心里想想除了带好几个兴趣小组外也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从进新学校到现在我已经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的准备。也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探究在本门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学探究也应是我们兴趣小组进行训练改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项目都可以将探究活动贯彻进去如om、电子百拼、无线电、机器人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兴趣小组训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兴趣活动的热情的持续性。目前我现在带的兴趣小组也在这方面做努力。

4、多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能力非常有帮助。

第一次带学生远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我跟随教育局领导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到上海崇明的各个学校考察过头脑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回来后在区首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作了汇报表演。到江苏要塞中学考察他们学校科技馆的建设。到广州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的培训。杭州的几个机器人公司的老总也比较熟悉。我现在是省业余电台的会员如果省里有一些无线电比赛省协会的秘书长也少不了要我们帮忙。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过多少次走过多远。而是指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在做科技兴趣小组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思维可以打得更开阔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能去见识见识建议大家不要错过也希望领导们给大家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5、构建持续、和谐兴趣小组队伍。

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次数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学校或很多兴趣小组中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没有收获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训练和带队经验,但也反映出兴趣小组的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兴趣小组的链条段掉,我们每年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先带他们,等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时再由他们带同一年级新加入的同学。当然,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兴趣小组建设方式。但是由于我们比赛项目多,科学组与学校其他教研组也是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众多的原因,使我的这一想法还迟迟不能启动。一些科技活动像车辆模型,有时要花费家长一定数量的费用。大部分学生家长能接受。有些优秀家里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希望学校能全额资助他参加,不让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挡在科技活动外。

6、兴趣小组的发展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现在的兴趣小组的发展往往只停留在“个别”的层面上。这个“个别”是指学生,也是指老师。我们学校现在做得最好的就是“书香文化”的建设。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统一的书柜,这样的氛围,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也会影响到老师。坎山小学是无线电测向的传统学校,他们学校有一个无线电测向俱乐部,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无线电测向,而且他们会定期组织教师到外面开展测向活动。有了这样一个氛围,何愁搞不好兴趣小组呢。就拿我们学校的科技来讲,也应提升到致力于提高科技普及的程度,可以以科普教育活动为专题,形成有主题、有特色的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科技节等特定节日,开展全校性的大型科技活动。与“书香文化”等学校特色结合,开展科技“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科普书籍、观看一部科普影视、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和活动、完成一件科技小制作、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等。达到活动普及化、项目多样化、效果社会化的教育目的,也为我们兴趣小组活动奠定基础,输送人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就结束了,为了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掌握一技之长,以便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本学期共开设八个兴趣小组,分别是篮球、田径、编织、刺绣、剪纸、律动、电脑、书法。担任兴趣小组的老师分别是孙辉、刘朝红、闫长征、张允兰、张春香、王春红、陈剑、满园园八位老师。

从本学期开始,我接手负责学校的兴趣小组管理工作,由于是本人第一次做这个工作,需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好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现将本学期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好各个小组计划并及时上交。

在确定好人员与分组的基础上,在开学初制定好详实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上交检查,计入教学管理积分。

二、召开小组辅导老师会议。

在第三周就召开兴趣小组会议,对本学期的目标任务作以强调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对如何上好指导课提出好的意见,并对学校的要求提出建议。并和各位老师签了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书。

三、加强常规的管理。

本学期兴趣课每节必查,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常规管理,作记录,纳入教学常规遵守考核中。对违反教学常规的教师将扣分,每次违规扣0.5分。

四、对上课记录的检查。

各辅导老师,认真做好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对记录详实加分,记录不认真扣分。现各项记录已收缴上来,发现律动小组记录最认真、最详实。

五、对作品评比。

本学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总结检查,分为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组织教干对各组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寄语鼓励和表扬。争取每学期开一次第二课堂作品展销会。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校知名度。

存在不足:

1、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小组不及时到位,老师进课堂不及时,导致学生也不能及时到位,这个在下学期一定提醒老师注意。

2、教师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3、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成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只有对工作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方面,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自主性的高度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最大推动力。另一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效课堂也不能偏废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是高效性。现在我仅就导学案的设计浅谈一下我的思考和看法。

采用这种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老师用分数去评价学生知识学得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评价从评价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的确立,到评价内容指标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的采用等,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为衡量的主要标准。据此,我总结并运用了“走进生活”这一栏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运用语文相联系,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近实际,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使学生在一个自我的评价体系中,主动参与,得到锻炼,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老师既轻松又劳累。所谓轻松,是指45分钟的课堂老师确实轻松了。但“打铁先要自身硬”,学案导学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要变“真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为此语文老师应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有这么几个问题希望和同事们一起商讨:一、导学案是不是=教案;二:导学提纲是不是=练习题;三、导学提纲是不是必须人人都要完成。

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五

我在上一学年有幸到李xx、xx县xx中学去观摩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印象是:震撼!很有成效。我也在网上收看了一些小组合作模式视频,和书籍、博客。使我抛弃了以往的看法,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值得推广地。但要想有成效必须师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我觉得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班参差不齐,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各学科小组合作模式,一套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考核、奖励方案。而非各老师自行摸索,各班、各科步调不一。

2、学校是否可以单独对课改年级老师进行单独考核和政策倾斜。如可否对课改年级同学科

3、对各老师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模式方面)都有待加强,我有时都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必须呈现的规定动作,我脑海里是模糊的。以致上课模式,随心所欲、前后不一,到最后就是杂乱无章。

4、对各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培训有待加强。特别是各小组长的培训。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如讨论的形式、集体展示的要求、移动的要求、小组发言的要求等,各班不统一。最起码各班的各学科要统一。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5、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老师们要统一思想,落实行动,把小组合作模式理念真正贯彻到每节课堂中.。平时要认真的编写好学案,用好学案。要全面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备讨论问题。

6、学生课前预习普遍不到位,家长督促不到位;也可能是学科作业较多,等其他原因。

7、某些课没必要用小组模式,某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课课都合作、都讨论,那样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反而适得其反。

我个人觉得自己应做好这几点:

1、我无法阻挡教育浪潮,就只有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无法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就改进管理措施。多学习、多观摩、多交流互相促进,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

2、每一天课前多构思一下上课环节、思路。课后多反思一下上课的得失。以更好指导下一节课。

3、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以更好推进分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4、上课的小组合作教学与下课的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以上言论、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耽搁大家的时间,感谢大家的聆听!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六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七

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的问题”的学习。我深刻的感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不但技术掌握的比较好,而且学习目标也能预定达到,既有学习的兴趣,也有学生的创新,课堂纪律有了很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这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在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中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互相合作学生能不断的互相帮助中,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本小组的任务负责。因此每个同学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则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且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体育课的技术和技能,还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自我创新,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几位老师的探讨下,我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互帮互学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充满热情和快乐。如教学两人三足跑时,在以往学生只知道玩,而现在学生为了本小组荣誉去思考怎么去很好的完成,小组合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合作学习真正能启发自己,帮助别人。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起特殊的关系和友谊,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

通过学习一致认为小组成员间加强了合作意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它特别强调互帮互助,而且帮助应该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重心从鼓励个人优胜转向了小组成员合作成功,激发了团队精神,学生间容易产生互帮互学的心理。

通过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循、发展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相关的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所以,在体育小组合作学习中,仍须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意识和能力、运动兴趣等的培养,这些都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为其一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以后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而急于求成。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了如指掌。

相信小组合作会更加能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地位,培养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更主要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让学生该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八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走了许多的弯路,但通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发生较大变化,我收获颇多。现将自开学以来的实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增强,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原来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学生缺乏自信心,面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2、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论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同学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学生的胆量增大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二、具体的做法

1、学生课上展风采。通过向其他老师取经,我走了许多弯路,实验一段时间后,针对有些同学准备不充分,我对组长提出了要求,要求组长在本组展示前对小组成员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证能顺利完成展示。同时,对各组的展示情况由同学们打分,通过此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

3、抓好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中,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同桌互学、四人小组交流、朋友间互教互评、全班集体讨论、师生间的讨论等。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更愿意向同学请教,也有当“小老师”的欲望。在这种合作中,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在学生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我也经常指导他们如何汇报,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补充。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员少、距离近,学生读书的机会更多,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机会更多、接受伙伴评价的机会也更多。这时,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力,引导他们学会学习。评价以鼓励为主,但很多孩子的评价语及评价面还过于单一,还需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教会孩子如何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时,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有时偏离主题。有个别小组的个别同学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监督好,制定相应的措施制约他们。

3、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导致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班内总有十几位同学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4、由于时间较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细致。

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

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2.对于课堂上合作、交流、展示环节时,我先不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们对每个问题都参与讨论。等给予一定的讨论时间后再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样就避免了有的小组只讨论本组的问题而不过问其他组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

3.教会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机应变地想出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的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有效的合作方法,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要组织学生在班内讨论。对于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矫正。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对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尤为必要。没有必要的评价,就无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势必造成课堂的放任自流。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重点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六个小组,两两小组互相打分,在课堂上小组间与小组间竞争,学生个人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和质量同时也能影响本组的分数。这样以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激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中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十九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

自我评价。

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二十

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载体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犹如阵阵春风飞遍了城乡课堂。这种以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为基本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我们从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改革入手,探索出一条与传统的封闭式校园教学、组班教学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从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看,仅靠传统的教育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不仅教学形式单调,缺乏活力,而且不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传统的组班教学,忽视了学习对象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开放教育的学员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而轻学,重群体学习而轻个性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学习小组,灵活地组织小组教学,就是从开放教育学习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习对象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乃至于工作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组织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这也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的具体运用。

小组教学,除了适应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之外,也适应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知道,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教学,正适合他们的学习要求,既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又为他们集中宝贵的时间有效地学习创造了条件。

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从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转移到在小组条件下,利用小组,以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学习为中心。个别化学习往往缺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缺少必要的学习氛围和情感交流,学习小组的活动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素质很有裨益。

(一)小组教学的优点

小组教学就是指将2人或2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某些不足,给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小组教学有它自身的优越性:

1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别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有利于开展项目或作业活动,使学生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得到较充分发展。

3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学生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因此,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4在小组内,学生之间较易进行不同经验和想法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减少,每个人发言和活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意见的交换变得十分容易,因此,可以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形成团体性思考和创造,这无疑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

5教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能及时给予适当指导。教师此时是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在心理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小组教学的缺点

当然了,小组教学也存在着它的局限性。如教学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比较困难,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师的发言时机和时间长度不易控制,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出现长篇大论的情况,而这对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利的、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至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等等。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不仅如此,研究性学习还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就更具多维性和交互性。

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集体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当今的科学研究大多都要组成课题或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或项目。

从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看,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表现为在教师统一调控下组内互动,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同学交流和沟通大多眼于认知范围之内。研究性学习,既要与组内同学交往,还要与同伴一起同其他人员交往,交流也不限于认知领域,还有情感、态度、技能的沟通。教师不再是交际的发动者、调控者,而是学生的伙伴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提供咨询和建议。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作为课堂教学技术"的小组合作的突破和拓展。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二十一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有的说:“同意。”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结论,交流汇报,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二十二

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其实,在以前,我在班级里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往往落于形式,小组长不知道怎么组织组员讨论,全班交流的担子总是落到优生的头上,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并没有到达老师想要的效果,小组评价只能激起学生一时的兴趣,时间长了,组员们也不在乎小组评价。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这次我们学校这样有针对性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给大家带来了更深的思考,学生应该怎样自主学习,小组应该怎样合作分工,在组内交流时,应该如何交流,小组长在组内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全班交流时,讲的小组应该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听又该如何听。这些问题都在学生课堂行为规范里面,为学生们一一解答。

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小组的建设就是一个小集体的建设,如何建立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何建立他们的风格,如何将他们的风格引导向更积极的方向,如何评价他们的合作结果,这些都大有道理。

在这其中,小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训,小组长可以帮助老师管理课下纪律,发现分析学生问题,帮助老师指导后进生,帮助学生检查学习结果,鼓励小组竞争等等。

小组的特色不一,所以合作和展示成果的风格和方式也大可不一样。同时,学科不同,学习方式也千差万别。所以小组合作要想运用的好,要依靠各科教师对自己学科的深入认识,各位班主任对学生的深入培训和引导,还有小组长积极有效的引导。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要把握好时机,踊跃参与到这次轰轰烈烈的革新中来。

小组合作个人心得篇二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仅能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思考不充分。

〔思考〕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必须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对策〕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务必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用心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二、指导不及时。

〔问题〕当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我有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时在学生之间茫无目的的巡视……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忙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带给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

〔对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带给有效的帮忙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用心,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三、评价不全面。

〔问题〕大部分状况下应对学生满意的答复,我总是这样的鼓励语:如“你回答的真好”,而且大家的评语都差不多;再者就是对小组进行奖加分,时间长了,就成了机械动作,以至于导致某些学生根本不在乎。

〔思考〕执教中表扬、鼓励不等于要一味地迁就学生,表扬、鼓励仍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另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对策〕有时对学生,来自同学的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一方面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是否表达简练等等,另一方面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我们不仅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团体,而且要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团体,要多肯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调整好教学过程,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潜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自己进化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129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