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书籍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思考和反思,也是对我们自己的成长和思维的提升。在写读后感时,我们首先要阐明自己对书中的主题和情节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后感是一种对所读内容的深度思考和总结,通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书籍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读后感是一个个人对书籍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每个人的读后感都是独特的,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加深对书籍的理解和认知。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诚信、孝顺等等。它们滋养着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微笑都能成为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诚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一个人只要讲诚信,别人才会赞赏他,尊重他,亲近他,在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人们将不会信任他。记得一个星期天,同学们来找我玩,我特别开心。同学们关心的问我:“你的作业做完了吗?”我想:如果我实话实说,同学们一定会嘲笑我还没有完成作业,如果我说做完的话,大家一定会羡慕我这么积极的做完作业。为了给她们塑造一个好学生的形象,所以我故意装作轻松的说:“我早做完了,还做了几份试题呢!”“是么?”一个同学说。我结结巴巴的回答:“那……那当然了!”“你的脸为什么这样红呢?”我并没有回答同学的问题,然后转移话题:“你们玩吧,我先帮妈妈收拾下地板去了”。话没有说完,我就一股烟跑进了卧室。同学们见我有事,就各自道别走了,我偷偷的在阳台上看着她们离去的身影,自己也松了一口气“终于蒙过去了!”随后,我越来越觉得欺骗了同学们,我不是一个诚实的人,同学们知道后的一定会瞧不起我的,会笑话我的。忽然,我的心里同时出现了两个精灵,他们一个说:“主人,你一定要做个诚实的人,不能撒谎,你快跟你的同学把事实的真相说清楚。”;可另一个又说:“主人,你不蒙骗他人的话,你的形象就彻底毁了。”犹豫再三,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个给我说的智者精灵,我决定把事实的真相给同学们说清楚。没想到,同学们听后,反而没有丝毫的嘲笑和生气,我也如释重负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面子,其实就是一个让人诚实的障碍,我们不应该太爱面子,应把自己最诚实的一面展现出来,真诚的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共同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我觉得:诚实是一种最宝贵的财富。
就拿我来说吧,我认为对长辈最大的孝顺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尽量让父母少操心,平时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上个星期天的时候,我就等母亲吃完饭,抢着洗了所有的碗筷后,给母亲捶了捶背。我在母亲后面一下一下,十分认真地捶着,突然间,我发现母亲的后背有一些驼了,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平日里不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还要做好多家务活,于是我捶的更加认真了,并在心中暗暗许诺:我以后要更加孝敬母亲。当然不只是对自己的家人,对所有的长辈都应该如此。如在校,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导。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首先我们能做的是: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有礼貌、与同学团结友爱,学习生活要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就要有正确的观念,从自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二
在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的了春天的阳光呢?
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父母往往是那么令人敬佩。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他们都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给我们带来的寒冷;父母的爱是一把伞,这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放弃自己的前途。这时,你们可曾想到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如此唯一的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但有些人却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高兴时,对父母是何其的任性,放肆。即使如此,父母也从未有一丝放弃我们的念头,而是加倍努力的教导我们。他们一心只想着:我要让我的孩子幸福。
在我们中国,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让祖国失望,不能让父母失望!我们要发扬这种美德就要从生活中的种种孝顺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难道我们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吗?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可亲可爱的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三
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说,“中国旧小说里英雄上阵得了胜或者箭中红心,每暗叫一声惭愧”,也是这个意思。又“元曲里谁人升了官或掘了宝藏,或巧遇匹配良缘,都说圣人可怜见或天可怜见”,也是觉得落在自己头上的是不期而至的好运气,需要祷天,需要祭地,需要平起心来称一声“惭愧”。
就连陆游都“行年九十未龙钟,惭愧天公久见容”,也并不把自己活到九十岁还耳聪目明当成自己会养生的效果,而是觉得虽是己身无德,却劳天公格外偏爱,于是惭愧。
有惭愧心的人,每天总是问问自己:“我做得好吗?我是不是对得起别人?”没有惭愧心的人,却是会根根怒眉如针,一声声质问别人:“你做得好吗?你有没有对得起我?”佛家忌“我执”,皆因“我执”太盛,则天地间只有一个“我”字,“我”是最大的、最好的、最该得着的、最不该失去的,花也是我的,叶也是我的,世间金粉繁华俱都该归我,清风明月又不能白给了别人。有惭愧心的人则如会使化骨绵掌的高人,把“我执”一一化去,所以《遗教经》上又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庄严就在于,有惭愧之心的人觉得,花本不属我我却得见,叶不属我我也得见,金粉繁华哪里该有我的份呢?惭愧,上天垂怜于我,我享受这些真是该惭愧的。
所以惭愧是自见其小、自见其俗、自见其弱、自见其短而自觉地红晕上了粉面。见高人圣者自然要叫惭愧,见乞丐行走路上而自己衣装鲜亮,也要暗叫一声惭愧,那意思未必一定是也要自己污服秽衣,不过是叫自己起惜福之心,知道悯恤他人:未必讨吃要饭的`做人不如己,不过是天生际遇相异,所以万不可端起一种傲然的架势,鼻尖底下看人;见人做了侠义的事、仁和慈悯的事,更要暗叫一声惭愧,因同样的事情当头,未必自己就能如人,或有心无力,或有力却无心,都值得惭愧;即便如人一样做了,也要叫一声惭愧,惭愧自己不能做更大更好的事,好比一块布由于幅面所限,不能绣一朵更大的牡丹;抑或因了幸运,自己竟能成了大事,那更是要叫一声惭愧,因必定是有上天眷顾,才能成器,这一声惭愧,是叫自己把头低下来,不可因之多了傲慢冷然杀伐之气。
钱钟书替爱妻杨绛序《干校六记》,讲一般群众回忆时大约都得写《记愧》:或者惭愧自己是糊涂虫,一味随着大伙儿去糟蹋一些好人;或者惭愧自己是怯懦鬼,觉得这里面有冤屈,却没有胆气出头抗议。也有一种人,他们明知道这是一团乱蓬蓬的葛藤账,但依然充当旗手、鼓手、打手,去大判“葫芦案”。按道理说,这类人最应当“记愧”。不过,他们很可能既不记忆在心,也无愧怍于心。他们的忘记也许正由于他们感到惭愧,也许更由于他们不觉惭愧。
读章诒和的文章《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聂绀弩戴上“右派”帽子以后,被发配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于1960年冬季返回北京。然后便不断有人主动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告发检举上去。这些人都是他的密友,自费钱钞,请聂喝酒畅谈,然后将他的言行“尽最大真实地记录”下来;又有他赠友人的诗,也将里面的“反意”都抠出来,于是他便被抓、被关、被整,挨苦受罪。聂绀弩去世后,出卖他的人写怀念文章,那里面没有一点儿歉意。这些人未必不懂惭愧,不过却是着实害怕惭愧,所以尽量不去惭愧。
惭愧,我不如他。
惭愧,竟见垂怜。
惭愧,当做之事未做。
惭愧,分外的福分竟得。
一切都值得惭愧。贾母祷天,未必不是因知惭愧而惜福。她虽待见凤姐,凤姐却是一个不知惭愧的人。她受了大婆婆的气也会羞得脸紫涨而气恨难填,又因从她房里抄出高利贷的债券连累家运而羞愤欲死,却不会因贪酷致人于死而惭愧,所以她是无本的花,无根的叶,又如剁了尾巴当街跳踉的猴,虽是热闹,后事终难继。
一本书里解汉字“惭愧”:“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真是饭可以乱吃,话不敢乱讲,敢说自己问心无愧的,倒多半是大话,真值得惭愧。
惭愧是一种德行,好比一丝阴影,旷野骄阳下行路的一蓬花叶,直待我们“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是藏起来的暗器,再躲也没用,不定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刻,以什么方式,我们就会和它来一个猛烈的不期而遇——一箭穿心。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妈妈说养一盆花,妈妈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妈妈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
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妈妈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五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人讲孝顺,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针对父母的,孝就是顺,顺从父母就是孝。可是您知道吗?真正的孝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含义,是更广义的做人的品德。它并不仅仅是针对父母的,对父母的孝只是其内涵中的一部分,更不是简单的顺从父母就是孝。
儒家经典中有一部书叫《孝经》,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孔子对孝的内涵的解释。
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说,孝,在小处体现在同亲人的关系上,中体现在同君主的关系上,在大处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上。换句话说,对父母的孝,是孝在小处的体现,孝是一个更广义的人的品德。
因为一个人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孝的具体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对于天子来说,爱自己的亲人,就不敢对别人不好,尊敬自己的亲人,就不会怠慢他人。将对自己亲人的爱敬应用于天下人身上,百姓就会深受其惠,这是天子的孝。对于士大夫来说,用对自己父母的爱敬来对待君主和年长于自己的人,不失忠顺,是士大夫的孝。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遵从天地之道,勤俭节约,供养父母,就是寻常百姓的孝。也就是说,真正的孝是指一个人能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一切人,孝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更广意义上的博爱。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无私博爱的胸怀是对父母亲人爱的基础,而对父母亲人的爱是这种更宽广的博爱在亲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孔子说,先教导百姓懂得博爱,就不会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
现在很多人一提起孝,就想起光宗耀祖。我想这大概来源于孔子在《孝经》中也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是孝的开始;修身遵从道义,名扬后世,使父母荣耀,是孝的终极。可是大家看到了扬名于后世,却忽视了立身行道。要知道,立身行道在前,扬名于后世在后。在人类普遍道德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扬名后世的都是有德之士,扬名于后世是立身行道的必然结果,却不是做人的目地。孝是通过立身行道达到的。当人类道德开始下滑的时候,扬名于后世变成了目地,于是就有了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人。其实真正的孝是通过修身养德实现的。
那么,到了具体的行为上,孝体现在哪里呢?是不是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就是孝呢?不是的。当然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应该的,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一个修身养德的人,会给父母带来长久的幸福和安宁。而一个骄傲妒嫉的人,哪怕他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时间久了也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所以孔子在《孝经》中认为,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荣辱不惊(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哪怕他每天用丰厚的饮食供养父母,也说不上孝。一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远比表面上的行为表现重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顺从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实这是将孝片面理解的结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陷君王于不义,做子女的孝是不要陷父母于不义。所以如果君主或者父母做的不对,做臣子或者子女的一定要争。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孝顺不能以牺牲是非为代价。如果以孝顺父母为名做了不对的事情,其实也是陷父母于不义,那就更谈不上孝了。
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内涵,但是归根结底,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也是一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会无私地关爱自己的亲人;而一个自私的人即使在没有矛盾的时候能够对父母很好,到了关键时刻想到的很可能还是自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道德也在下滑,孝的涵义逐渐被歪曲了,变得狭隘和表面化。其实当社会上的人可以为了对亲人的爱无所不为的时候,这个社会已经就很危险了。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六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
曾经,由于受生存环境的影响,渐渐养成了爱憎分明的个性,对什么事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对与错、美与丑、好与恶、黑与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分明,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还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然而,生存经验的积累,让我又渐渐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自然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自然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别人的喜好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当然,也会有你不喜欢却需要接受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宽容。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国家,闪耀着人们以勤劳和智慧所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中华美德,也在我们发展与进步中渐渐散出光芒,于是中国便有了“礼仪之邦”这样的美称。而当一个文化之都发展到今天这样繁荣时,中华美德的光芒却因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思想的冲击,被人们忘却。我们应该继承这传统美德。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教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中华美德:从孔融让梨到一字千金,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孝敬与诚信。我认为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规则。人要是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地,什么事也做不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名字叫《曾子杀猪》。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不停地哭闹,曾子的妻子就跟孩子说回来后杀猪给他吃。后来,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忙阻止道:“我不过是哄哄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分明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便把猪杀了。事后,他告诉妻子:“说到就要做到,这就是诚信。”
曾子深深懂得,做人应该诚实守信,如果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是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当今社会,有许多不守信用的人,他们不懂得在一切道德品质中诚信才是世界上最需要的。不论你学历多高,真诚与朴实才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席勒说过:即使你衣衫褴褛,也不要忘记穿上诚信的衣裳。因为生命是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惟有诚信使你看清真正的自己。
所以,让我们向着传承传统美德这个目标,一起努力!让他发扬光大。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八
在星期三的故事诵读课上,我津津有味地读着一篇《羲之墨池》。我非常佩服书法家王羲之,他每天都很早起床,漱洗完毕就开始练字,一练就是好久,他不知写坏了多少笔,洗笔的水像墨一样黑。
我看完这篇故事以后,深感惭愧,我做事情就经常半途而废。记得又一次,我看到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在漂亮的舞台下跳着优美的舞蹈,羡慕极了,也让妈给我提了一个舞蹈班,结果只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就觉得摆一字开太累了,就不想学了。
从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勤奋就不可能成功。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个水池,隔岸便是成功。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九
我通过读《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美德”,这个响亮的名字,只要一说,就让人感到羡慕,我也不例外。特别是读了这篇文章,我更欣赏美德这两个字了。
我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书里,有几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就像故事里所说的:“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我认为曾子这样做非常对,教育儿子长大以后不要对人不讲信用,要做一个诚实守信人。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这四个字,让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少先队员吧!
其次,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家庭和和睦睦,尊敬长辈,生活得很愉快,奶奶在这个和谐的家里,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个道理,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给我们的爱太多太多了,我们永远还不完。所以我们长大以后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多去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快点行动起来吧!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吧!做一个人人喜爱,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吧!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孔子吧!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也要学习孔子的精神,勤奋好学,我们小学的口号就是:乐于求知,勇于攀登,以及我校的:一身正气,自强不息。我们今后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读好书,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后,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
各位老师,同学:
国庆节的喜悦还在继续,安静的心情释放着心的微笑。转眼又到九月初九重阳节。自古以来,九月九就是思念的节日,古诗有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古代人在重阳节思念之情,在古代重阳是团圆的日子,因为不能团圆,在外的诗人心中思念家中的兄弟亲人,写下了传世的诗歌。思念之心,字字显露真情。现在我们国家给重阳节赋于新的寓义,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我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让每个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有一天你我也会老,看看年老的亲人,一晃几十年过去,那也许就是每个人的写照。
苍经年轻过,有过美丽的青春,有过追求,有着对社会的贡献,当你面对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翻阅年轻时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动!美丽的容颜在时光的.海中被描绘成苍白和皱纹,每一纹,都有深深地爱,当你看到相扶的老人在风景中轻轻走过,笑容绽放在慈祥的脸,心中那份感动不能自已;还有那年约六旬的老人身着运动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让人羡慕;当然也有流浪在街头的老人,一脸人生的苦涩,和那渴望相助的眼,让人不免同情。
最美夕阳红,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明理和涵养在时光之海中已深深浸入,没有浮华,没有虚假,只有渴望,想与子孙多点相处的时间,多一些相聚的时刻,可以知道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的幸福开心,为每一个亲人祈福。只要孩子们过的好,老人心中就无所牵挂了。这是老人,让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轻人一般不能发现这一点,生活的压力大,学习,工作的压力和竞争,让人疲惫,可以认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当你已经长大的时候,父母也在一天天衰老,思念和担忧的心时常挂在心头,一句话,一句问候,就能温暖老人的心。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一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的《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了。弟弟在我的带领下,也越来越懂事了。
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自己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
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当……。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没一一介绍。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德,也不缺少具有美德的人,只是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信任别人的心灵。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有许多许多,现在就要靠我们来发扬光大。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来践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二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是《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小故事,有讲爱国守法的,明礼诚信的,团结友善的,勤俭自强的,还有敬业奉献的。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应该向书上讲的那些人学习,对老师尊敬,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知识。对父母应该孝顺,经常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自己料理好自己的生活。互相帮助,同学有困难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有缺点不嘲笑他们,没人陪他们玩时,我应该和他们一起玩。对老人应该孝敬,如在公共汽车上,应该主动给老人让座。我们还应该爱我们的祖国,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遵守诺言,要是做不到要尽快对那个人道歉,勇于承认错误。
这本书中的故事很精彩,同时我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读完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这个故事,对我启发教育特别深。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学新去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又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用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做,突然想起一本参考书上有这道问题的答案,就不懂装懂地把答案抄下来,并且交给了老师。第二天,作业发下来我得了出色,老师还表扬我,挎我聪明。可是,现在翻开本子一看,好像“出色”上多了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仿佛在问我“你懂了吗?”我越想越觉得难受。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提醒我,作为一个中队长,在班里要起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老师请教。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贡献。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四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一.爱国、气节。
列宁说:
以上种种爱国和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二.奋发、立志。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三.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四.勤俭、廉正。
五.敬长、知礼。
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
孔子曰:
传统精神文化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的传统文化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五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则故事使我难以忘怀。这则故事便是众多中华美德故事中的一则――《磨杵成针》。故事中有两位主人公,以为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另一位便是唐代伟大的诗仙――李白。
故事中的老奶奶是以为毅力顽强的老人,她下定决心要把一根粗壮的铁棒磨成一枚细细的绣花针。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磨着。她的行动影响了从小贪玩的李白,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从这则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六
孔融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的兄弟很多,他在家排行第六。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一篮特别鲜美的梨子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下,准备吃梨。爸爸对孔融说:“孩子,你给大家分分梨吧!”
四岁的孔融站了起来,他来到桌边,踮起脚,先拿起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梨,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双手捧着送到了爸爸面前;又拿起一个黄澄澄的大梨,欢快地来到妈妈面前递给妈妈,接着,他把篮子里又大又好的梨一个个地挑出来送到哥哥们的手中。最后,孔融拣起了最小的一个梨,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曾参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很有学问,而且非常讲信用,总是说到做到,也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子曾申。
一天,曾参妻子要上街办事情,曾申很想和妈妈一起去,就缠着妈妈非要跟着去。曾申的妈妈这次出门要办许多事情,又想早点回来,就对曾申说:“乖儿子,听话,好好在家玩。妈妈上街回来,杀了那头猪给你吃。”孩子很久没有吃到肉了,听妈妈说要杀猪给自己吃,破涕为笑说:“妈妈,你去吧!我在家里玩,等你回来杀猪。”
妈妈走后,孩子跑到后院书房,摇着曾参的胳膊说:“爸爸,有肉吃啦!”曾参放下书,奇怪地问:“哪来的肉?”小儿子乐哈哈地回答道:“妈妈说,她上街回来就把家里的猪杀了,我们不就有肉吃了么?”小儿子说着,仰着小脸,天真地问:“爸爸,这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走,咱们磨刀去,你妈妈回来,正好杀猪。”小儿子高兴地跳起来。
曾参的妻子从集市回来,远远就听见猪的叫声,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情,赶紧跑进院子。只见丈夫满头大汗地捆着猪,儿子拿一把雪亮的`刀子等在一边。她慌忙上前,拦住曾参说:“这头猪这么小,还没喂肥,怎么能杀呢?”曾参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解地问:“你不是亲口对儿子说,要杀猪给他吃么?”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和孩子一样见识,说杀猪就杀猪。我当时被儿子缠得没办法,哄他的呀!何必当真?”
“你怎么能哄骗孩子呢?”曾参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妻子说:“孩子小,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都有影响。你今天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你的样子去哄骗别人。再说,你在孩子面前说了假话,他很难再相信你的,以后还怎么对他进行教育?”
妻子听曾参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只能答应杀猪了。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七
我通过读《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美德”,这个响亮的名字,只要一说,就让人感到羡慕,我也不例外。特别是读了这篇文章,我更欣赏美德这两个字了。
我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书里,有几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就像故事里所说的:“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我认为曾子这样做非常对,教育儿子长大以后不要对人不讲信用,要做一个诚实守信人。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这四个字,让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少先队员吧!
其次,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家庭和和睦睦,尊敬长辈,生活得很愉快,奶奶在这个和谐的家里,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个道理,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给我们的爱太多太多了,我们永远还不完。所以我们长大以后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多去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快点行动起来吧!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吧!做一个人人喜爱,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吧!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孔子吧!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也要学习孔子的精神,勤奋好学,我们小学的口号就是:乐于求知,勇于攀登,以及我校的:一身正气,自强不息。我们今后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读好书,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后,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传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读后感篇十八
从古至今,每个中国人都有爱国精神,岳飞精忠报国,主要讲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体现了岳飞的爱国。我们不仅要爱国,更要明志,后汉书里说的,有志者事竟成,石成金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意思是:有志不在于年龄的高低,没有志气和志向的人,即使活到了一百岁,也等于白活了一百岁。所以,我们要求自己要有志气和志向,这样,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20xx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这次7.5级大地震的`灾难中,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团结自强、众志成城和不怨天,不尤人的民族精神。
在《老子》第三十三章里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论语—子路》中说过:“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做为一个小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们交往的时候,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一诺千金,不能不讲诚信,要学习《论语》里的学而第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国为什么有悠久五千年的历史,是因为中国人在慢慢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华传统美德里还有厚仁、贵和、敦亲、好学、勤俭、务实、修身,这些都是传统美德的精华,我们现在还小,以后还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至乎没而后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2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