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他人,让大家共同进步。写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避免冗长和啰嗦。我们可以从这些总结范文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进行自己的总结写作。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一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二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教学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旨在通过一系列课文的学习,在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积累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地球》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又饱含着深情。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品析重点语句,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体会资源有限的根本原因;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以课后问题引导学习,讨论和交流,诱导学生读进课文中去,又从课文中想开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样设计,意在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慷慨无私”。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2、地球的易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把握“矿产资源必将枯竭”、“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两个要点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感受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严谨。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和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展示台展示,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简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美丽壮观。
可爱和蔼可亲。
慷慨无私。
矿产资源必将枯竭。
易碎。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三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包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课文先讲地球美丽而渺小,再讲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接着讲地球上资源有限,然后讲人类不能指望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呼吁人类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本课教学目标有三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读写新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教学重难点就是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兴趣不高,但对农村远程教育教学光盘教学却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努力从兴趣入手,把学生带到教学光盘教室完成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指导朗读法: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2、感观刺激法:通过播发刻录好的各种教学光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3、合作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融集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加强沟通,共同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我采用以下学法:
1、自读感悟法:通过读课文讨论,找出文中的三大探究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环境,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自由畅想法:通过将地球拟人化,想象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破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品读感悟——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在这一节课刚开始,我出示了一幅在宇宙中看到的地球图片,然后设计了一段导语:“有幸飞入太空的宇航员安德斯上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品读感悟。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感悟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
1、感悟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图片,已初步感受到了地球的美,这时可再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表现地球可爱的句子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对其中词语的感悟、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这时“面对如此美丽可爱的地球,我们人类把它称作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地球的伟大有了初步的认知。
2、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我先播发教学光盘——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直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光比喻(一叶扁舟),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3、感悟地球的易碎性。
接着,我适时出示一些市海洋局有关海底珊瑚保护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引起高度重视,心灵受到震憾。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4、感悟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首先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以书中的句子为依据,讨论课文中指出的问题:“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然后出示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因此,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引导他们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三)升华情感。
认识到了地球的唯一、人类的不能移居,再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共鸣,学生的情感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因为本校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都是地方方言),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人口、森林、水等问题,反映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懂得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经过五年半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等环保主题的课文,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依据学生的这一实际,教学本课需要两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我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来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学生能说出人口、水、森林问题所带来的危害。
2、学生会讨论、交流怎样保护地球?
3、学生会用说、写、画等方式为环保献策。我是依据中英西南项目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的,这样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围绕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本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合作、探究、迁移等教法,学生思、议、说、写、画等学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激趣导入法。先播放视频《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相机板书课题。这样设计能调动学生看、听、说、想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万事开头难,于是我利用激趣导入为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感受地球的环境变化。
有了铺垫,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学习教材,感悟地球的无私奉献。播放多媒体课件,先展示出一家三口的幸福情境,再展示儿多母苦、穷困潦倒的生活画面,最后展示人口剧增,拥挤不堪的场面,学生通过对比,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好处。接下来播放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画面,再到污水排放、洪水来临的情境,引导学生悟出水污染的问题。幻灯展示茂密的森林、过度砍伐的树桩再到山体滑坡的图片,学生自悟出森林的作用。
通过对比,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地球母亲从美丽诱人到遍体鳞伤的变化过程。照这样下去,地球妈妈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到地球的无私奉献,同时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了活动二的鲜明对比,此时播放视频《地球妈妈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地球妈妈急需我们拯救的呼声。于是我提问“同学们看了视频有什么疑问?”指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资料。这一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讨论水污染、森林急剧减少、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这种追根溯源的提问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啊!地球母亲哺育了我们,现在她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该怎样回报她呢?此时我便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学生在歌词和旋律的陶冶下,进一步感受地球的无私奉献,来唤起我们保护地球的行动。
活动四,作业超市。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学生根据自己个性,来选择说、写、画、唱等方式。在音乐声中完成作业超市。这个活动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升华了情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使整个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让学生在接受品德教育的同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活动的设计,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基础。
人
威胁生存保护地球。
水
森林。
好的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看着板书,再现知识。我采用这样的板书简洁美观,条理清楚。
根据新课程标准,使品德教学与多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视频,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音乐,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等。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实现教学目标,我是按照中英西南项目的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的,我所设计的目标具有检测性、可操作性。
无论是视频导入还是伴随音乐的结尾,都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五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在表达方面,本文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行文的严谨。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表达出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还洋溢着号召人们保护地球的热情。
文章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学生要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多方面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这类说明性文章,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中生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层含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心得笔记。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读中生悟","品评交流"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我运用了勾画,批注,写心得笔记等学习方法。
本课安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现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在开课始,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再导入本课的学习:我们来看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这样,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地球母爱的"慷慨"及与之形成对比的人类对它的迫害,激起学生对地球"爱"与"怜",对人类所做的"羞"与"愧",从而拉近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作者要表达的相关内容,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地球容易"破碎"表现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联想:看到"生态灾难"你眼中浮现了哪些画面使学生联想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联想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这样就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汇报时,引导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从而认识到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写心得笔记。
在这一环节时,首先讲解写心得笔记的要领就是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读后心得,然后写心得笔记,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和写心得笔记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可以创作环保童谣,可以制作环保警示语,还可以写环保倡议等。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认识。
破坏精心保护心得感想。
笔记体会。
别无去处造福子孙后代启发。
收获。
写一篇作文:地球妈妈,我想对你说。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永吉县xxx中心校的教师,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朴实、结构严谨,饱含深情,介绍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向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感受地球之美,认识地球资源现状,升华对语言的感悟,激发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呈现“地球”飘浮于太阳系的神奇美景,让学生对地球母亲有了初步的感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切入找到了契机。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指导,这正体现了: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然后借助网络,将丰富的地球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借助网络,让学生观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家园被破坏,孩子们会禁不住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地球的唯一性。
星与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
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结合文章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帮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导语,:“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我们的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孩子们结合多媒体:美丽的地球外貌,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多媒体出示:地球美丽的地貌,地球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多媒体出示: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域限制。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结合网上学习,了解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通过媒体展示:美丽的地球与伤痕累累的地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共鸣,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网上资料,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八
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针对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存的美丽星球。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学习探究——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学习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1、地球的美。
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子、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美丽和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由学生来读他们准备的资料,从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感受到人类的破坏性和残忍。此时老师在播放一组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的图片,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
老师补充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
(三)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且让学生在写小片段的时候可运用我们所学的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在抓住“一个中心句,三个支点”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并用于指导小片段的写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九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在表达方面,本文十分注意用词的准确,说明方法的恰当,行文的严谨.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表达出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还洋溢着号召人们保护地球的热情.
文章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学生要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多方面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这类说明性文章,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中生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层含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心得笔记.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读中生悟","品评交流"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我运用了勾画,批注,写心得笔记等学习方法.
本课安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现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在开课始,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再导入本课的学习:我们来看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这样,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地球母爱的"慷慨"及与之形成对比的人类对它的迫害,激起学生对地球"爱"与"怜",对人类所做的"羞"与"愧",从而拉近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作者要表达的相关内容,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地球容易"破碎"表现在哪里然后让学生联想:看到"生态灾难"你眼中浮现了哪些画面使学生联想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联想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这样就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汇报时,引导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从而认识到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写心得笔记。
在这一环节时,首先讲解写心得笔记的要领就是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接着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读后心得,然后写心得笔记,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和写心得笔记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可以创作环保童谣,可以制作环保警示语,还可以写环保倡议等.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
《只有一个地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条理清楚,语言朴实、流畅,用词严谨,表达生动,饱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默读和朗读课文,同学们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激发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以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此外,我还以情境教学法作为辅助教法,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具体的学法是: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地球灾难及环保的资料。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再结合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于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激情——导学——实践”等教学环节。
(一)激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只有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提示学生:是啊,妈妈,爸爸,我……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才让我们倍加珍惜与喜爱。但有一样东西,它是我们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国籍,共同拥有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圆。估计学生会答:地球。),师(趁机引导):同学们答对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画圆的地方,贴上地球图)。接着,我就让学生观看课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我问学生:“看了刚才的美景,你想对地球说什么?”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活泼,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导学。
1、学生自学。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运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2)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自学,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小组学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文做好准备。
3、师生共学。
在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出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借机引导。
这里的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探究主题之一——地球可爱在哪里。
而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朗读入手,去感受语言美。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导他们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丰富的资源,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慷慨奉献。
(2)探究主题之二——地球为什么太容易破碎了。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运用课件(影像),让他们目睹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径。看到美丽的地球伤痕累累,学生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课件将枯燥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育的实效。
(3)探究主题之三——人类有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
当选择这一部分进行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至少”、“本来”等重点词语,体会说明文应用词语的准确性。接着,让他们展开讨论:“目前,人类还有可供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吗?为什么?”此时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彼此展开争论,课堂气氛会相当热烈。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践。
1、结束本课之前,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并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完本课后,我设计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性作业:
(1)制作一张环保手抄报;。
(2)写一份环保倡议书;。
(3)做一次环保小宣传。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走向生活,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本课教学时,我凭借中央电教馆资源共享库中查询到的有关地球的各种资源,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远教资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办法,建构一个可观察、可体验、可参与、可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认知平台,让学生能在多种教学媒体的情趣氛围中,去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并能结合影像资料,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一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教学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旨在通过一系列课文的学习,在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积累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地球》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又饱含着深情。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品析重点语句,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体会资源有限的根本原因;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以课后问题引导学习,讨论和交流,诱导学生读进课文中去,又从课文中想开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样设计,意在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慷慨无私”。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2、地球的易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把握“矿产资源必将枯竭”、“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两个要点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感受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严谨。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和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展示台展示,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简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美丽壮观。
可爱和蔼可亲。
慷慨无私。
矿产资源必将枯竭。
易碎。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王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三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教学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旨在通过一系列课文的学习,在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积累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地球》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又饱含着深情。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说目的。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品析重点语句,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体会资源有限的根本原因;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三、说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以课后问题引导学习,讨论和交流,诱导学生读进课文中去,又从课文中想开去。
四、说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样设计,意在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慷慨无私”。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2、地球的易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把握“矿产资源必将枯竭”、“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两个要点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感受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严谨。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和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展示台展示,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说板书。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简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美丽壮观。
可爱和蔼可亲。
慷慨无私。
矿产资源必将枯竭。
易碎。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四
陈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陈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陈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陈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五
教学中,岑老师的.课思路清晰,抓住“美丽”“有限”“渺小”“唯一”四个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不能被破坏。四个特点,岑老师侧重教学“美丽”和“有限”。尤其是“美丽”,岑老师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受,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地球图片,又如看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地球的美,还有带领学生美读等。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思绪飞扬,想象丰富,不仅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广袤的平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蔚蓝的大海,看到了地球上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理解“有限”时,岑老师补充了大量的资料,告诉学生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以及动植物灭绝的事实。美丽的地球,本来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由于人类的不加爱惜,滥砍滥伐,后来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什么。多么残酷的事实,多么明显的对比啊!地球是目前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她渺小,资源有限,所以人类只能爱护她,珍惜她。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指导说明方法是必须的。岑老师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发现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等方法,把知识点的学习和朗读指导结合起来,使说明方法的教学不枯燥,使学生的情感与教学目标形成统一。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六
王铮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教者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贯彻阅读实验达标精神,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充分地展示。具体表现如下: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着把握住这一点,在学习整篇文章时,始终是以“地球母亲向我们述说”为线索,来体悟文本的。这样处理,使学生与文本更接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位母亲的述说,人格化的语言,人性化的处理,势必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使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也是这节课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王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他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王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联系实际,教师安排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把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当然,这也是在学生读文感知文本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王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美丽、壮观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对地球热爱之情。而后,深情地读出这句话。在讲“地球资源有限”这部分时,教师加强了朗读指导,使学生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如果在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是很透彻时,适时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效果会更好。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几个突出特点进行的评述,评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结合文章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帮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导语,:“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我们的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孩子们结合多媒体:美丽的地球外貌,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多媒体出示:地球美丽的地貌,地球丰富的资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多媒体出示: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域限制。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结合网上学习,了解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通过媒体展示:美丽的地球与伤痕累累的地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共鸣,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网上资料,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说学情篇十八
《只有一个地球》是第四单元《珍爱我们的家园》中的开篇之作,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本组课文都是科普作品。《只有一个地球》在本单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单元要求学生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蓝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整节课教者对语文课如何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互助性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地展示。真是“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蓝老师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它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告诫人们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这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蓝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接着又出示了一组文字资料:地球资源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更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员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的意义了。进而组织学生讨论:人类的出路何在?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因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精心保护地球!”终于成了所有学生的呼声。当然,这也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放手让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文字朴实自然,写了较多地球资源丰富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被文字背后的情感所感染。蓝老师的教学设计,首先是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进行地球样子的想象描述,让学生了解地球是如此的美丽,和蔼可亲。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地球真挚的爱这种美好的情感之中。通过看图片、谈感受,感受地球的可爱,并且为人类慷慨地提供各种资源,地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后,话题一转,它在宇宙中却很渺小,同时又遭受人类无情的破坏,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球外表的可爱,内涵的丰富,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沉浸在语文的真善美魅力之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蓝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在深挖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这句话,学生在了解地球如此渺小之后,产生了强烈的保护地球之情,而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段,再指名让学生在全班朗读,感受地球的渺小。老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使他们强烈的意识到地球的可爱和保护地球的迫切。
在讲“地球资源为什么会枯竭”这部分时,教师让学生评选“地球头号杀手”,课文即将结束时,蓝老师让学生以“此时此刻,你想对自己、对那些无情地破坏地球的人们说些什么?”来进行小练笔,还出示了这样的句式:人类啊,人类!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得到了训练,也宣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今后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意识到要保护地球就要付诸行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自主意识。
总之,这是一节活泼、生动、有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课堂上蓝老师发挥了良好的素质与主导能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发言,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71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