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43:14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0 18:43:14     小编:LZ文人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概括所总结的内容。一起来看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灵感。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一

[摘要]高校物流管理概论是一项基础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强化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文章围绕教学实践,提出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目标,切实提升高校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总体水平。

[关键词]本科教学;物流管理概论;项目教学法;教学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发达,带动物流行业发展,给物流管理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项目教学法提升教学总体水平,是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与路径,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专业知识的载体和平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1]。物流管理概论是基础性课程,与项目教学法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二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国内高教界正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各高校培养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由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通向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计算的开端;它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设计一般机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能力训练。针对目前的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工程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将此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总思路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

1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目前该系列课程的设置主要由以下几大模块组成:

(1)公差与配合。

研究机械设计中是怎样正确合理的确定各种零部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研究测量工具和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

(2)理论力学。

研究质点、刚体的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材料力学。

研究杆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以及导致各种材料变形与破坏的规律;为受力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基础条件;解决结构设计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的矛盾。

(4)机械原理。

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以及机器结构的受力和设计。

(5)机械设计。

研究通用机械零件能量的传递方式、材料、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和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但是这些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学时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果按照课程设置的方式,以“教”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往往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较高,但实际设计和应用能力不强,这与企业需求脱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重视学习者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不重视知识建构和发现的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网络在支持个别化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三

论文摘要:针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弊端进行了分析,面向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整合,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经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性应用型学校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学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淮阴工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承担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重任,也是学生参加考研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具有课程内容信息量大、知识点零碎、理论教学多而实践动手少、很难提起学习兴趣等特点。本文将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教”及“教什么”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基础能力。

一、本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及存在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与微型计算机硬件的实际严重脱节、实验设备不配套、实用性较差等方面,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大,学习效果不佳。目前,我院“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模式仍然是以8086机型为主的16位结构,外设接口芯片及其接口方法也基本停留在8位或16位上。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入门相对容易、资料齐全、实验设备配套等。相比之下,缺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材与教学内容和现有微机系统严重脱节。打开机箱来看,无论是cpu、总线还是常用的接口芯片,几乎找不到可与课本上相对照的实物。学生从书本那里很难得到他们的答案,从而丧失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讲授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目前,技术上很少使用8086系统的cpu作为控制芯片去开发一个控制系统,所以学生往往很是糊涂,因为社会上普遍采用单片机、arm、dsp等作为控制器,8086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教学配套16位微机实验设备陈旧老化,普遍不具备真实的微机实验环境。一般情况下,该模式的实验教学所用实验箱的结构是通过微机插卡的形式,通过一根扁平电缆将微机里的isa总线引至实验箱上,一些早期的实验箱更是通过rs-232串口建立的仿真实验环境。这样中断操作等重要的验证性实验不是在实际微机环境下运行的,没有真实感,学生往往只是照着实验指导书输入接线,只要不打错,不接错,就能得到正确结果。这样的实验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容易误导学生,使有的学生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起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另外,微机实验所用的配套微机陈旧老化,实验时接口损坏之类的故障频频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

二、适应社会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菜单式结构。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不同、授课对象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学时设置不同(一般为48、56、64几种类型)等因素,将现有的“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建议组织教学时,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实用项目模块三大模块内容来组织。基础模块及项目模块为必修,而提高模块仅为考研学生开设。现在,我院普遍采用学分制,通过自由选课的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以intel系列16位经典机型8086和mcs51单片机为主,主要讲述四部分内容。

(1)两种微处理器的结构。主要讲述8086和单片机的cpu内部组成、工作原理、各种寄存器的用法、各种标志的含义、物理地址的形成等重点内容,讲授要注意两种结构比较,找出差别,加强记忆。

(2)指令系统及其寻址方式。讲述典型的数据寻址方式,特别是常用的几种,讲解时引导学生思考寻址的目的及意义。要注意一些错误的写法,通过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各种方式地址的计算、操作数的取写等内容。

(3)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讲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几种典型的结构,通过简单的程序,让学生掌握程序的基本构成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重点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同一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指令组织实现功能。讲解子程序的特点及定义方法,介绍一些常用的dos功能调用。

(4)中断及接口技术。包括中断技术、i/o端口译码技术、存储器扩展、8253a、8255a等常用可编程接口技术等。这些内容不但是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更是学好高档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必备基础和重要前提,教材编撰时必须坚持这一观点不动摇,以确保足够的篇幅和内容。

2.提高模块。

提高模块则全面提升至以pentium微处理器为代表的32位机上,首重阐述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段描述符及描述符高速缓存器,实模式、保护模式、虚拟86模式等模式,超标量流水线、高速缓存、指令分支预测等主要技术,适当引入常用的32位指令寻址方式和汇编指令、32位内存储器组织及其接口方法、32位外设可编程接口技术等以适应国内外微机教学从16位过渡到32位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主流微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衍变的具体过程。同时拿出一定的学时,选择一些高校的考研试题进行重点讲解,提高学生对考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实用模块。

以实用为目的组织教学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到大众教育,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许多普通高校甚至是重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应该以实用为目的组织教学内容,重点以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适当弱化微机基本原理部分,加强接口技术应用。还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需要选择企业、工厂里的一些微机应用系统实例作为教学主线,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地设计和组织,增加实用性微机技术的讲授比例。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为活跃课堂气氛,我们设计了提问和讨论等互动环节。如在mov数据传送指令的教学中,将正确的指令语句与错误的指令语句混编在一起,让学生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用mov、push、xchg等多种指令实现两个存储单元的数据互换等。如在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时,对书上的例子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画出流程图,启发学生是否可以采用不同思路,选择不同指令,实现题目的要求,并对几种答案进行分析和比较。

2.着力推行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教学方法。

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中的第三模块即实用模块,特别在讲授接口技术时,以实际生产的控制项目实例来讲解,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比如讲解0809和0832的芯片时,我们以数据采集系统项目作为讲解例子,其中涉及了前向通道设计、采集的数据处理、采集的结果如何显示等问题,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学生就能解决生产实际中数据采集这类问题。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因此,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效果很差。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需要总结和归纳的知识,采用板书的形式;对于一般介绍性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对于软硬件实例,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汇编语言编译软件emu8086eda仿真软件proteus相结合的形式,将该类软件引入“微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将使硬件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很容易看明白内部电路的具体连接,并能直观看到电路对应的仿真结果。同时,我们还将以前做好的硬件系统带到课堂,让学生看到具体的芯片,增加其感性认识。

四、结论。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使之既能适应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兼顾考研等其他环节的较高的要求,是从事这一方面教学的教育工作者迫切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上述的一些做法,经过一年的教学,学生普遍对“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表示认可,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满足了部分学生的拓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3]马旭东,等.32位环境下微机原理与接口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8(4):5-9.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四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各地高职院校关于探索就业导向的实践中,最具实效、带有方向性的就是校企合作。该合作模式在高校适应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校企共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校企合作则有利于学校突出专业设置的实用性。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打破高校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将企业最新的科技动向及先进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优化教学体制,动态调整课程的开发。

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人才的需求标准,企业最具有发言权。为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高校应建立有行业、企业参加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的建立为供需双方搭建了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是学校联系企业,企业又反作用于学校的关系纽带。企业将直接参与制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等多项环节,在专业建设中起着指导,领航,把关的重要作用。在这种双向参与的模式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体系等合作,可使高校与企业实现“共赢”。对学院来说,根据产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重新规划和结构调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复合,合理安排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模式,增设市场急需的新型专业,改造或停招就业率较低的老专业,使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专业设置的自我调节机制与进程安排灵活的弹性模式。对企业来说。学院直接为他们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使毕业生做到“零距离”上岗。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为使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高职院校必须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和制定,这样从根本上化解了学院办学、企业用人两方面的矛盾,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有效地加快高职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院校必须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后就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但在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市场需求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校除由社会支持和政府资助外,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引入企业丰富资源,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体现“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的高职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大学院高新技术和课题项目的研发,面向社会吸纳资金,把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办成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基地。

(二)利用企业有形的资产和资源,使用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场地和生产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切身体会企业技术的专业性、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顶班劳动,建立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高职学生零距离工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引入具有生产性、研发性的仪器设备,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科技中心。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实习实训室某些硬件条件的不足,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为实践操作前的理论教学提供多种有效途径。

(五)联合一个或多个有信誉保障的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日益显现,市场需求已由传统的用人方式转向为面向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高职教育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能上下功夫,就必须加强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建设。实践证明,最能体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的就是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借鉴国际教师团队的培养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职院校可建立校外兼职教师信息库,拓宽院校教师的来源,高校可聘请长期在服务建设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优秀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上课;也可从大型知名企业的`培训教师、高层管理人员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建设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引进对象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定期选派年青教师、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利用合作的契机,高校教师可在合作中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先进技术的革新与改造,承担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从而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技能的应用,为实现高职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教师又可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带给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实力。因此。建立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的必备条件和首要任务。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和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新思路,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原则,推进产学结合,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良眭互动关系。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五

目前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要求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的课程模式不断涌现,虽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安排课程先理论后写作业改为项目模块教学。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我院高职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word文字处理、excel2010电子表格入门、ppt2010演示文稿,每个项目分为几大任务来完成。存在的问题如下:

1.1教学硬件设施不完整本课程教学计划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环节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项目一“计算机基础知识”里任务二“常用的硬件的安装”,安装硬件需要有计算机的实训室,在实训室里演示安装的整个过程。但是,大多数院校在实际上课环节教师只能在计算机机房给学生播放计算机组装全过程或者通过书上的安装流程图片来学习这个环节,因此在这一章节里学生缺少了动手的能力,没有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1.2项目课程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计算机基础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计算机机房每个老师的服务机上都安装了控制系统,教师能控制所有学生的电脑,对于这样一门基础课课程,讲授教学法仍是本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虽然教师把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的很透彻,学生练习项目完成的也很完美。但是,并没有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比如:使用word制作“校内报刊”这个项目分为六个任务完成,分别制作页面布局、报刊第一版的制作、报刊第二版的制作、报刊中缝的制作、报刊刊首的制作。每个任务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每一节课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节课控制学生电脑分别演示任务制作过程,学生看完教师制作过程,在计算机上独立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的任务学生掌握知识点、重点及难点,没有完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怎样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计算机教学方式。

2.1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比如:使用word制作“校内报刊”这个项目,首先了解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掌握word2010文档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2010文本的编辑及格式化,熟练掌握word2010的图文混排功能,熟练掌握word2010的页面布局及排版功能。能力目标:能够熟练的使用word2010制作一般的文档,能够熟练的使用word2010进行报刊的编辑和排版,能够使用word2010进行长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教学过程:分析项目,进行情景体验;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学生总结;教师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对扩展知识延伸、重难点进行讲解。最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师生角色互换,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2.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计算机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制定计划、提前完成任务。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新学期第一节课,我们就把这个学期计算机的教学计划、课时都告诉学生,每个班我们都选出小组长、小先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内容,每节课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所学内容,如有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前学习完成下一章节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完成。

三、结束语。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适应铁路市场人才的需求,自任职我院计算机教学,我们教研室对教材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对每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焦虹白蕾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7)。

[2]王木子,赵欣.论教学方法及其选择[j].宜春学院学报,,12(31).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六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部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物流管理概论知识的过程中,管理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管理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但是,老师对此并不重视,相反,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转变为单纯追求应试成绩和教学进度的程式化教学[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物流管理概论教学观念,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物流管理思维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2强化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的提升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为项目教学法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项目难题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方式恰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相应地提升。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七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定位就决定了人才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分析了当前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因素,阐述了就业视角下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路径,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可持续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导向;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实用型会计人才,这一定位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培养过程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毕业生能就业、优质就业。因此高职会计教学应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发展,走创新改革之路,加强会计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一、当前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因素。

(一)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学生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和本科学生有一定差距,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学科,需要一定文化课程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学起来也会感觉枯燥无味,从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有些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不强,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又是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学习实践操作时又感到非常吃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掌握职业技能较差,造成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二)学生职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计职业素养是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综合素质和品质,会计行业内在要求和行业规范。通过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学业学生满意度只占40%,基本满意只占45%,不满意占到15%左右,毕业生所具备职业素养与企业期望值还有一定差异,表现在工作不踏实、心态较为浮躁,重活、累活不愿意干、专业不对口事不愿意干、加班加点是不想干;表现在工作不敬业,没有把企业工作当自己的是用心干,工作没有精益求精,有敷衍工作态度;表现在处理事务不灵活,人际交往不注重尊重他人,表达方式、语言、时机不正确。

(三)教育模式没有与时俱进。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参考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模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等四个阶段,强调课程体系完整性、系统性、层次性,实践教学为验证理论开设课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理论教学体系,没有跳出理论知识束缚,重理论知识讲授,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教学方式上也显得陈旧,现讲授理论知识,采取满堂灌方式,在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导致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不熟练,是影响学生就业主要因素。

二、就业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有自身教育特点,不必完全参考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将有原来培养模式课程完整性、系统性转变为理实一体系统性、实用性、技能性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做好社会需求调查,培养模式要完全与市场对接、要与社会需求完全对接。在设置实践课程时要与理论课相互融合,实现理实一体化,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培养模式还应紧跟会计准则新变化,根据新会计准则更新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改革可以有用人单位(企业)、毕业生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模式更贴近实践、贴近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教材。

原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数是用本科会计专业教材,以就业导向选择符合高职教学特点教材,教材选择既要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也要满足学生毕业职业岗位需求,最好采取学院和企业合编写教材,采取“以企业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编写校本教材,企业提出教材整体框架和教材建设要求,学院组织教师写,将企业对知识技能要求和行业标准落实到教材中去。教材编写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打破原来教材以专业知识衔接为主线,以《基础会计》教材为例,传统教材分为七个章节:概述、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复式记账在工业企业应用、账户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务报告,校企合编教材也分为七个模块:会计核算认知、建账、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登记、编制报表、会计档案管理。校企合作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其次对课程知识结构序列进行改革。

原对知识结构序列强调知识衔接,知识由浅入深,需要学生抽象思维、对知识理解力、对知识迁移力,这对高职学生不切实际,应将知识结构重新组合,以职业岗位业务流程为主导对知识结构序列改革,以模块化和项目化安排知识结构序列,对会计教学有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同时对实验课时间安排进行改革。

原来实验课安排采取课堂教学实验和集中实训相结合,课堂教学实验一般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课堂实验,集中实训是该课程所有理论讲授完后集中几周实训,学生感觉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不紧密,跟着教师进度实训,实训效果不佳。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能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紧密结合,理实一体化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进行实训,以项目驱动进行教学,任务明确、流程清晰、工作具体,《基础会计》按照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学生学完课程后,就可以从事企业日常会计工作,达到了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

(三)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

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场景情景化等教学方法改革。

案例教学法是将授课内容分解为一个个案例进行讲解,每一案例先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导入到案例内容,将案例原始单据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欲望,进行任务分解,学生完成任务,教师集中评判,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将课程内容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进行教学,改变原来单科教学方法,改变了原来重视学科教学模式,将工作环节与课程单元有机结合,达到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职业素养结合,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教学场景情景化。

教学场景情景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按照会计岗位流程、工作场景、会计真实单据进行教学时,让每一名学生担任不同角色体会会计工作,担任不同角色有利于学生换位思考、学生能全面训练、全面掌握会计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紧跟会计行业变化、社会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寻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切入点,培养学生职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可持续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燕群.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7(6).

[2]李玲.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会计师,2016(12).

[3]梁晓丽,敬采云.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3(13).

[5]明华.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八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学校的门槛随之降低,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本就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程》课程教学内容质量,以及如何使教学模式更加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对于英语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项工具,掌握它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沟通,因此,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听说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其将来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多在生产一线,因此,对于语法等的要求相当较低,如何读懂英文技术资料,以及有效地与外方技术人员沟通成为其工作中应用英语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摆脱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社会及企业用人的要求。

1教学内容。

1.1首先应包括如何提高学生自身修养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前沿科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内容不应该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身心进行教育,使他们身心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1.2其次应与就业的内容有关。

为出国做准备及找一份对英语水平有要求的工作是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有两个目的。可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实用性。因此,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更多侧重学生这方面的实际需求。应有目的地结合学生的专业,如笔译,口译,图纸资料的阅读,日常交流等。

1.3还应多涉及当前社会上的热门的话题,比如体育。

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更积极地参与讨论。将英语学习同实际相结合,学有所用,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1.4最后还应涉及多种语言文学、各个国家的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增加知识性及趣味性。教学内容结合国外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改变原来枯燥的说教模式,不再简单地以语言学习为目标,而加强丰富英语知识及提高交流能力方面多下功夫,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教学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低效率课堂教学;以英语过级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等教学模式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更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生硬的灌输方式无法针对学生多样的特性展开有效的教学,因此,必须对原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想做到这点必须完成如下转变。

2.1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理念。

2.2.1把握学生的动机及需要。

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目的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毕业、找工作、考研等;另一类是为了可以与不同的文化交流。第一种类型即是应试教育型,学生只为考试而学;另一类则是为了兴趣而学,不但学起来轻松、愉快,而且学习动机会随着水平的提高而加强。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因为一切学习的基础都建立在兴趣之上,只有学生本身具有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才能更主动的.去掌握它,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的方面。

2.2.2把握学生的性格差异。

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与其性格差异有着直接的关系。内向的学生不善表达,更喜欢独自学习,对语法句型的基本技能掌握较好。而外向的学生善于合作学习,更喜欢表现自己,更容易提高听力,口语方面的能力。教学必须兼顾学生的两种性格,一方面建立起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另一方面应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内向型的学生,鼓励其多交流并参与协作学习,及时对其进步给予奖励。使两者都能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某一方面的欠缺。

2.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力培养。

目前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如下3个方面多做工作:。

(1)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评价,同时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将二者相比较,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2)教学中增加听、说练习,调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多为学生创造这方面的机会,如多采用英语教学,或者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外籍教师等方法。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多鼓励学习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更有效地提高。

(4)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如教师与学生间,及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景对话,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表演短剧,小品等。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深入,各企事业单位与国外交流愈加紧密,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英语的使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对人才英语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学英语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挖掘学生本身的潜力,通过多种互动式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从而加速人才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更有效的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从而推动我国企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玮.非英语专业学生不同任务下阅读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7.

[3]应惠兰,徐慧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九

从课程本质与教学目标来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现代教学体系下,项目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的操作,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提升物流管理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课程体系普遍存在偏差,很多教师对于教学重点把握不好,对于物流管理节点性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精力分配不足[3]。从现实教育改革角度来看,项目教学法给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改革的有力契机,对于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也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围绕入库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货作业等环节,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课程,实现一体化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2.2调节课程体系,实现项目驱动。

利用项目教学法推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进一步调节课程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实现项目驱动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要夯实教学理论根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营造现实职业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与操作能力。在项目教学法考评体系中,既要考虑操作的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理论的扎实程度[4]。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物流管理流程,提升对现实工作的了解以及认知程度,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让学生在正式工作之前,对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都有一个足够的认知,构建自身课程认知体系。

2.3利用项目契机,提升教师技能。

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技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近年来,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也出现了新的特征,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课程教学体系中,很多教师自身也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虽然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但是由于缺少实践检验机会,总体教学水平仍有待提升。通过项目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给教师提供检验自身知识体系的有利契机[5]。通过实践检验,教师可以及时调整的自己教学方式与教学重点,进而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在项目教学模式下,一般也会有专业企业介入,这就给教师提升自身技能带来了重要机会,教师也可以了解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服务。

2.4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项目教学法被证实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危机与挑战,对于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物流管理工作实践具有极强的合作性,很少有工作是通过单独工作完成的,基于此,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协调与人际沟通能力,为将来走向现实工作岗位打好基础[6]。基于此,开展物流项目教学,重点在于转变传统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引入多种评价要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提升协调配合和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满足现代物流工作对于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推动总体教学水平的提档升级。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项目教学法提升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现代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寻求有效的教学路径,发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推动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超才.基于项目教学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17):234-235.

[2]胡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效果调查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21.

[3]周程,张曙红.本科高校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革新探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34(6):143-145.

[4]刘秋平,王珏.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河北经贸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案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32(4):174-176.

[5]邹筱,赵锋.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3):130-132.

[6]赵忠.项目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35(3):177-179.

作者:周艳红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

摘要:电子商务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本文就如何在电子商务基础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展开论述。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使用的行列中。在我国大力推行信息化的政策下,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和专业知识要求均在不断提高。职业中学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希望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够获得真正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以便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需求,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思维的前提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在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并特别加强动手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的训练上。如何避免传统教学方法中重理论轻实验,老师死板讲学生机械地跟做,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线性教学模式?这就对我们教师在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内容教学时,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在电子商务基础中有针对地采用项目教学法,不仅非常有效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还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员。

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理论知识的教学法,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讲就是把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为达成这样的一个教学目标,学生必须要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等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在其过程中,教师只是对项目进行简单的引导分解及适当的示范,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1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知识附着于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习者获得知识。项目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合工作实际需要,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并有所创新。确立实用可行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涉及电子商务实训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确定为若干个项目模块。例如可以分成b2b交易、b2c交易、c2c交易、网络营销等项目。在某一个项目中,可以继续分成若干个小项目,比如b2c交易又可以分解成注册会员、商品搜索选购、下购单、在线支付、选择送货方式等几个项目完成。

3.2制订项目计划。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要将项目进行模块化,分成多个项目模块,制订好项目的实施计划。这个项目计划应该由学生分组后和教师共同完成。各小组根据划分的模块商定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在学生的计划以及教学内容的计划之间进行统筹协调,尽量实现内容、时间上的一致性。学生制订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进行项目分工的过程,熟悉项目内容框架的过程。例如在c2c交易的项目计划制订过程中,可以将每组学生分成购买方、拍卖方两类角色,各自了解不同角色需要掌握的操作流程。这样在实际项目实施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组织实施项目教学。

在明确好项目任务,制订好项目计划后,就进入项目的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监督、检查、示范、解惑作用,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创作和发展空间。这个过程中,要想让项目真正有效地开展,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3.3.1把握理论切入的时机项目教学虽然非常注重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而是结合工作任务来讲解理论,将理论基础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好理论切入的时机。

3.3.2引入生活实际,提升学习兴趣组织项目教学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对实施项目的兴趣,那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加投入到项目的开展中。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与我们最贴近的电子商务活动就是网上购物,这几乎已经深入到每个家庭。所以在开始我就先示范在如何在淘宝网进行购物,需要通过哪些操作流程。这一时尚的购物行为,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网上商务的初步感性认识。

3.3.3根据项目的难易,由浅入深地梯度实施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项目的难易程度有梯度地开展项目教学,先简后难,别让学生在项目开展初期就面临碰壁,失去学习的动力。在电子商务基础项目的教学中,可先进行c2c项目的实施,因为相对来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网上交易比较简单,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知容易到位,项目任务容易完成。让学生在冲关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依次进行b2c、b2b等项目的实施,由简入难,学习者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做事,从教学的边缘走到教学的中心。

3.4进行项目评价。

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终结性评价。项目教学的实施不仅注重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因此,每个项目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小组评价的运用,有助于激发班级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形成,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利用电子商务仿真平台,在每完成一个项目时,由学生自己操作讲解,其他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分析遇到问题后如何解决。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老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项目教学法也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出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我相信他们将更加符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更满足企业对应届毕业生岗位零适应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z].(9).

[2]雷抗.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10).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一

〈三〉实训目的: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四〉实训内容:以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和月初余额的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

〈五〉财务会计实训的心得及要改进的意见或建议:紧张得十天财务会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目的就是:注重“教学”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会计知识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我们做得实训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

4)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简单”而似乎又有“烦琐”实训步骤如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填制科目汇总表。

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

5)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怀着一份新鲜又有那么一点紧张的心情,我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大学一年级实训过一次,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陌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这次的那个“氛围”,而且还是和同学们在底下自己做。没有相这次老师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指导老师一声话下“开始登记凭证”时,面对着实训时自己办公桌上的做账用品,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耐心直到下,我开始一笔一笔地登记。很快的,一个原本平常上课都觉得漫长的上午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匆匆在饭堂扒了几口饭。就回到了我们的教室去继续实训。一整天下来,几乎整天都是做着实训,眼睛盯着生疼。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实训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虽然很累,很枯燥,但是很充实!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二

现有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实质就是理论教学。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成本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目的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不匹配,制约了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

成本会计教学不应仅仅立足于如何解决会计主体核算成本,还应解决会计主体如何利用成本进行分析,解决会计主体在实际经营中如何去降低成本,更好地发挥成本领先战略。在传统的财会教学中,相关的部门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达到教学目的,而学生根本不了解成本核算的实质,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或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为了学而学,效果很不明显。

3.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却无法实现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能力的教学目的。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三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意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思维疲劳,甚至厌烦。

针对本课程可从以下来展开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学生刚刚接触该课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设立的目的;对后面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对今后工作中可以用来解决那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以来学生就会意识到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该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动态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书本知识还原于生活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常见机械、机电设备中的动作、工作原理,让学生找到其存在和应用了那些平面机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间歇运动机构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总感觉画面有停顿感?学生开始各种各样的思考和讨论,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不完全正确的,这时老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式归纳总结: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所以放映机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旋转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这样以来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采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2.2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因此,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不时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机械设计基础而言,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基本知识、原理部分作为基础,发展平台,注重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机电液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胆创新。

在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变传统的、被动的、低效的实物模型来实现机构及装置设计为先进的、主动的、高效的可视化cad三维参数化建模来实现装置乃至产品的创新设计;带动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实现机构及零部件的优化设计,从一些实际的问题入手,来考虑那些部件的结构可以实现优化设计,创新设计,分析新的设计会带来机械装置实现其功能方面具有哪些好处;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做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利用所学基本原理对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装置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加以改进,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构思用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加以表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的讲授方式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知道某种结构为什么是这样,动力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的传动方式实现。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又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开展创新设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挠性传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自行车采用了链传动的方式来驱动车轮前进。链传动具有瞬时的传动比不稳定、工作时有噪声、易脱链等缺点,带传动有承载能力不大、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的缺点。而它们的各自的缺点都是对方的优点,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挠性传动方式使得它们的特点得以均衡呢?因此就以此为作业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按所学的知识和创新的理念给出它们的设计方案来。教学效果表明,就出现了“带式链条”比较好的创新方案。于此同时可以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机械设计竞赛、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这样以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

2.3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置模块来看,公差与配合、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这些内容大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而机械设计则是研究机械零件能量的传递方式、材料、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机械设计部分的特点在于各章内容看似相互没有关联,如联接中的键、销、螺栓、联轴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等各类零件,但运用机械原理方法、理论及材料力学知识以及公差配合规则将这些零件汇合才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机械装备。如果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将其对应的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机器设备中标准件的选择和应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来完成,真正实现“理论用于实践”、“实践巩固理论”,这样效果将会更好。

以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以设计为主线,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合理地确定课堂和实践重点,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以工程设计实例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习、设计、再学习、再设计的循环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不断加强对机构及机器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与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从而营造理论学习、设计实践、实验三维一体的学习氛围,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面宽广、创新设计能力强的实用性、技能型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3小结。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几种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加以重视和探索。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教学举措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将其余后续专业课课程教学方法同该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整体的教学计划形成通畅脉络,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专业领域的综合的设计能力,能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奠定基础。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是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此,我国将会计学列为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非会计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来说,其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国贸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国贸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重点放在对外贸易业务上,因此对其开设会计学课程的目的应该是“懂会计”,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而非“做会计”。即会计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能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的编报,能解读有关财务报表,建立会计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的理念,具备应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文借助于问卷调查,探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调查的对象为湘南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及教师。问卷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目的;二是调查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满意程度,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满意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84.5%。

(二)调查结果统计情况。

从表1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是不了解会计学的,但并不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该课程。结果还显示,很多学生不了解国贸专业与会计学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应课教师掌握国贸专业的一些学科知识,并在开始时,介绍一些国贸专业与会计学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会计学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不想成为会计从业人员,这与对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2.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调查统计情况。从表2的结果显示: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手段比较传统。但学生更多喜欢案例教学,喜欢老师与学生互动,喜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可能也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满意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国贸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程度。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大部分学生对会计学课程是感兴趣的,仍然有高达17%的同学学习兴趣不高,他们认为:我学的是国贸专业,将来不做会计,“我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学习会计这门课有什么好处?”、“学习会计可解决什么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目前会计教师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对会计知识与国贸专业的内在联系也认识不清,以至于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合理,他们认为,只需要像教授会计专业学生那样,从会计的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再到如何登记账簿,如何编制财务报告等。像这些抽象概念、复杂的帐户对应关系容易引起国贸专业学生的抵触情绪。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如何“做会计”上,而财务报告这一部分内容所用的时间有限,也没报表分析的内容。由于国贸专业学生是会计息的使用者,而非生产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与国贸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不相符合。

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失当。通过对会计老师的访问,大部分会计学教学现在仍然是“粉笔+黑板”,其优点可以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通过板书进行说明,缺点是难对会计核算图、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介绍。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有91%的同学认同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会计本身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且具有高技巧的操作性。然而现大多学校针对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一味“填鸭式”灌输会计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实际案例较少,且没有安排实践操作课时,使学生感到会计高深莫测,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高低是决定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迫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核心。因此,教师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什么要开设《会计学》这门基础课,并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外贸企业里工作,看懂财务报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会有多大的帮助,使他们明白只有在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才能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才能成为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国际商务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把会计知识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和热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感悟到会计问题在日常生活的存在和学习会计知识的实用性,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本次课结束后,出一些与下次课的内容相关联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等到下次课开始是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答疑兴趣,并产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

(二)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会计的目标是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能力。所以说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人才。因此只有将国贸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育目标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区分开来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会计专业课程,满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国贸专业的专业特点,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笔者认为,对国贸专业应设置两门会计必修课,即《会计基础》和《外贸会计》。《会计基础》课程应该是《会计学原理》和《初级会计学》的结合,从而形成《会计基础》课程。其内容具体应包括:第一章绪论:介绍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等会计基本知识。第二章会计循环:介绍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试算平衡、结账进行介绍,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第三章结合专业特点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国贸专业的.特点出发,介绍用借贷记账法对各行业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第四章财务报表及分析: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认识。着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分析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看懂各大企业的会计报表。

1.由“黑板+粉笔”转变为“案例+多媒体+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集声音、画面、文字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和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经营决策,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也一定避免运用屏幕替代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教学。

2.财务报告导入式教学法+案例教学。首先,在会计学课程开始时首先以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某一外贸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简单介绍会计报表的及附注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经济信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让学习了解财务报告在会计学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会计与他们专业的关系。接下来介绍会计报表编制原则及理论依据,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会计理论。

其次,概述各个报表项目(即会计科目)的含义、及确认与计量。并阐述各个报表项目与会计要素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会计报表项目所表示的经济含义。

再次,给出一个企业某一期间的实际发生业务,并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后,教授学生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让学习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加强对报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四)优化会计学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的能力。随着新的准则体系的出台,对会计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知识跨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不断充实自己,而且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内容,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但同时,对于国贸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会计教师,还必须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用一定的经费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学校还可以派送教师到涉外的企事业单位直接参与企业会计核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1]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20xx年1月(上)。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五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可以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成本会计任务,科学地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努力做到身为成本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胜任。要既精于核算,又善于管理;履行职责,创造性开展工作。从实习中,让我对成本会计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成本工作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二、实习的内容课程实习安排得全部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模拟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模拟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成本核算规定(考试模式)。

本次实习主要涉及的企业有:北京力豪实验有限公司;北京光华纸制造公司;北京慧明制造厂;北京豪杰制造有限公司;北京鑫锐制鞋厂;北京荣光造纸厂;北京明华纸制品公司;北京建材有限公司;北京美达机床厂;北京明杰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标准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南方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大兴炼油厂;米莱服饰有限公司;北京福晟制造厂;北京行远制造有限公司;北京明光制造厂。本次实习主要涉及的相关的核算账户:原材料――直接材料;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制造费用――辅助生厂车间;其他应付款――北京市供电局;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地面砖;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墙面砖;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制造费用――一般消耗;制造费用――工资;制造费用――社保福利费;制造费用――折旧费;制造费用――电费;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一般消耗;管理费用――工资;管理费用――折旧费;管理费用――电费;管理费用――社保福利费;管理费用――辅助生产成本。

北京建材有限公司属于建材制造行业,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分别大批量生产地面砖和墙砖两种产品,其工艺过程属于单步骤生产。设有运输和修理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提供服务。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均为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该企业机器设备采用综合折旧率法;定额管理基础较好,产品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直接材料费用按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辅助生产车间按直接分配法在受益部门之间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核算在产品与完工产品成本。

实习步骤。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2.根据模拟实习企业背景资料中各项相关费用的发生情况,逐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费用明细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4.根据有关费用明细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5.按照模拟实习企业背景资料和要求,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遇到的问题。

1、分为材料成本核算、领料单的编制与汇总。在领料单的编制过程中,发现有两张领料单可能因为系统问题总是无法正确。2、由于本次实训计算较多,所以进度较慢。3、忘记了写合计,而且,由于核算计算过程繁琐,极易出错。4、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1)、直线折旧法2)、年数总和法:预计净残值掌握的较生疏,中财的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

三、实习的。

本次成本会计实训,增强了我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程理论,使我较全面地掌握费用及成本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让我对于会计工作和会计知识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将我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具体化。通过对成本会计的实训,我还进一步的加深了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知识的掌握,发现在固定资产折旧这一方面的掌握比较薄弱,特别是对其中几个计算方法的理解。对于材料费用等分配表的填写上,要明确基本生产成本与辅助生产成本的区别以及两者包括的范围,从而正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要了解知识点:固定日历是30日,平均工作日是21天。本次实训的知识范围的涉及基本上是根据老师的授课进度进行的,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认识和进一步的掌握。下面是我对本次实训碰见的知识点的一个归纳和当时制作的心情:在做到直接分配与交互分配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在老师讲课时理解比较朦胧的知识点通过实际的操作有了对知识点的新的认识。直接分配法的计算比较简单些,交互分配法多转了两个弯。分配率一般有提醒保留四位小数,交互分配法的分配率等于待分配费用除以辅助生产劳动总量。对于制造费用包括哪些方面,在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上出现了概念模糊的现象,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的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一般包括:机物料、工资及福利、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水电费、运输费、差旅费、办公费、取暖费、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等。并且,巩固了原材料采购的会计分录的制作及所涉及的会计科目等知识点.我做的第一个练习时关于工资费用分配账务处理,主要分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比较顺利,但是,竟然忘记了写合计,失误。对于运输费用包括了运输有关人员工资、汽油费、领料费,要注意应纳税额的扣除。还应了解此项业务的运输费属于价外费还是价内费,对于这两种费用有不同的征税率。在填写分配表时,总会出现计算上的错误,对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的掌握感觉并不是很到位。通过这次实训,让我了解到了成本会计工作是一个需要有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对待每项业务应具备事实求是的精神,当然,也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够,对会计知识依旧不能很好的融汇贯通,常出现常识性或基础性的错误,所以小测时刚开始是手忙脚乱的,因为没底,应多温习功课,牢固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总体来说,发现会计真是门很细的工作,激发了我学习会计的兴趣,但是,对于碰见的问题的无能为力也让我相当忧虑,特别是觉得自己的基础真的不是很扎实,有种遇见平静的感觉。

实习日记。

20xx年xx月02日。

这节课主要是对费用要素进行分配和归集。

一、对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训分为材料成本核算、领料单的编制与汇总。在领料单的编制过程中,发现有两张领料单可能因为系统问题总是无法正确。

20xx年xx月09日。

有事一节实训课,今天有点小胃疼这次是制作材料成本分配表,巩固成本计算知识点和进一步了解对成本账务的处理。并且学到了平常忽略的知识点。1、生产车间:基本生产成本中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2、基本生产车间1生产工人工资--基本生产成本2管理工人工资--制造费用--生产车间3、修理运输车间生产工人工资+管理工人工资--辅助生产成本(不通过‘制造用户’)--修理运输由于本次实训计算较多,所以进度较慢。

20xx年xx月16日。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六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关系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接受、体脸、发现、研究和创造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的创新教学模式.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中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技术基础课,担负着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对高职院校而言,仅仅做几个实验和一次课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笔者从开始,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试探性的创新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1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1.1评分标准的改革。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大多数院校均制定了考试成绩占7000、平时成绩占30%的评分标准.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就算在试题中加大考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试题份量,也仅仅只是从理论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了考察,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平时成绩多是依据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评分,其实质上也是考察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这一评分标准,已不再适应重在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尝试教学中,评分改革为:考试3500,作业1000,纪律500,实验1000,创新提案1500,实践分析1500,操作1000.

其中,实践分析是按每一种机构讲完后学生按照要求观察、分析、比较该机构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报告评分;创新提案是按原理部分讲完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从而发现问题,并以所学知识为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的大小评分;操作是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所学进行的简单、实用的小机械设计的优劣评分.

评分标准的改革,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因为创新实践不再是兴趣的问题,而是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从而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问题.这必然能引起学生对创新教学的积极响应,因而,评分标准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动力所在.

1.2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更加紧密地联系实际。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接受性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改变这一方式,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倡导有效地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造相结合的基础教学模式.

接受是指学生应接受哪些知识,也就是老师应重点讲解什么内容.传统的重点在因而不在果,重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论点的推导,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创新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就必然不能再一成不变地逐点讲解了.应只讲其结果而不讲其原因,以节省课时,然后尽可能多地进行实例分析,讲清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应用.重点在于应用,应多讲怎样巧用、妙用,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实际问题;体验是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体验所学机构是如何应用的;发现是指学生在体验中发现现有机械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或生活中可以利用所学而设计出机械来解决问题的地方;研究是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再深一步研究讨论,并提出设计方案;而创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提出的方案利用所学进行具体地设计.

这一基础教学模式是一个环环相扣、与实践结合极为紧密的教学模式,要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尝试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1)接受: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现有模型和教具,在课堂上分析其运动和特点,并引人与之相应的实用机械,分析说明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要尽可能多地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实习工厂和培训中心进行现场教学.

2)体验:在接受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机构按下面的表格1进行分析.

该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例分析中若有n名学生的结果相同,则这些学生评分标准中实践分析的分数x=15-0.3xn.实例分析要求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分析其用在此处的优点,能否用其它机构代替等.

3)发现: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体验生产和生活,寻找现有机械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或生活中可以利用所学而设计出机械来解决问题的地方,并以报告的形式提出应改造哪些细节或设计出什么样的东西.这不仅仅要求是纯机械的,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所学、所知,或通过查阅资料所得的知识构思出机、光、电一体化,甚至纯电子的设计构思.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使本课程的创新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研究和创造:这二者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的,放在课外兴趣小组指导进行.

1.3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实验为10学时左右,课程设计是进行减速器的设计,为期两周,这些已经远远赶不上高职创新教学的要求了.在尝试教学中按照表2进行.

课外兴趣小组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更新课本知识,是学生了解最新机械行业发展状况的第二课堂.

1)经费筹集:采取学生交一点,学院补助一点的方式.

2)成员:有兴趣的学生.

3)活动时间与地点:每周二、四晚(机械设计实验室).

4)活动内容:。

(1)集体学习:了解机械行业发展状况;了解先进的设计方法;阅读相关书籍,以提高认识、开拓视野,使学生的知识与时代保持同步.

(2)组织讨论:讨论、评比学生研究后提出的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大小,并以此为依据评定创新提案部分的分值.

(3)操作设计:从讨论结果中选出十个经过讨论改进、可行性最大的提案,以小组成员为主干,全班学生为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方案的初步设计.并以设计的结果为依据评定操作部分的分值.

2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课程结束后,把实验班与对照班按表3做了对比分析:。

从上表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该创新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的创新教学模式.

3经验总结。

在实施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曾出现了许多偏差,获得了下面几点教训和经验:。

1)应考虑学生的能力与时间.开始时没有考虑到此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要求提得太高,并且也没有组建兴趣小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自然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2)应考虑自身的精力与能力.笔者因实践经验不足,没有注意自己的精力问题,在实施中感到非常吃力.虽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自我感觉不佳.所以,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知识,并发动兴趣小组的成员参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3)应加强实验和现场教学的管理.学生对实践兴趣极高,管理不好就无法进行教学.因而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并积极寻求其他老师和师傅的帮助,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4)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厂、实验室中有许多应注意安全的地方,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七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的指导思想――以强电为主、强弱电结合,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培养目标的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偏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几乎涵盖了有关电气工作的所有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与电气工程的各个方面均息息相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以此提高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效率。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特点为:其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课程内容包括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每一章都是一个崭新的内容,并涵盖大量的理论知识点,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其二,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过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工程实训环节。

由于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具备以上两个特点,所以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由于课程设置的教学学时数有限,即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无法全面讲授知识点以及与电气工程实践相联系,所以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消化和理解较为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其次,课程教学没有把握住重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加之教师缺乏对学生必要的课后复习指导,从而造成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偏低;再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导致教学效果完成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使其具备较强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开放课程资源,使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入教学资源系统,可以随时进行课程学习。同时,在教学资源系统中存储了大量的仿真实验、演示实验、虚拟实验等实验教学信息,可以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缺失,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其次,信息化教学方式是一个开放的课程建设平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数字化资源,还可以有效促进产、学、研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能够为课程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研究专题,让学生进行课外研究,使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学生在研究专题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使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不受任何限制。由于网络信息实现了高度共享,所以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满足学生差别化的学习需求,从而使信息化教学更具可持续发展性。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电气工程基础教学的内容不再只局限于教材当中,而是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教学。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对教学进行辅助时,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是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其通过各式各样、图文并貌的动画、音乐、图形和图像等,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中声音和图像可以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能够将一些原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够进行一些模拟操作,这样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是教师在控制。为此,在软件的选取和课件的设计上应尽量贴近教学内容,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可将发电机调速器的动作过程、凝气式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的.调频过程、继电器保护器的分合闸过程、电气控制回路的动作过程、倒闸操作过程等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种课件不但能够重复播放、反复操作,而且还能够出现不同的界面,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应用,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课程的内容随之加深,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更加容易。

(二)构建实践教学资源系统。

实践教学资源系统的构建应以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同时实验内容的设置应尽量以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依托,以此来体现出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先进办学理念。该资源系统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

1、管理模块。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师既是教学的指导者,也是信息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和各种实验项目的开发者。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将这部分经验有效地融入到信息网络教学当中,以此来监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从旁引导学生,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实验与实践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具体实验时间,这样有利于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设计必选和可选两类实验项目。学生则可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结合自己对各类实验的兴趣,合理选择所需的实验项目。当学生选好实验项目以后,教师按照实验项目的数目和具体参加人数,来编排实验时间表。对于一些教学以外的设计性实验,学生可自行组织成创新协作小组,然后进行提前预约,在获得相关负责人批准后,按照预先申请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完成相关实验。信息网络平台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外,还能够按照相关的行业特点设置标准化的测试题库,这样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专业技能竞赛,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协作交流模块。信息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以实时交互的形式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不仅可以利用信息网路平台中的bbs及讯息等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也可以通过聊天室及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在线讨论,彼此间交流意见、答疑解惑。

(三)建设数字虚拟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基础课程中原有的纯物理实验现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需要,这部分实验已经很难满足电力系统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采用数字虚拟试验则可以有效地克服实验仪器方面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以及教学经费和实验场地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对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并且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遥视、遥控、遥测和遥调,由于计算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实验效率也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程度地提升。原有的纯物理实验因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要求,致使实验难以达到设计性和开放性的目的,而数字虚拟实验却能够真正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开放性,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计信息化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篇十八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校对商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大学的服务定位特征,结合行程式考核在此课程中的应用,突出案例教学、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及游戏互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制定的经管类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应用性。学好《微观经济学》,对于后续的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面对该课程繁多的理论假设、数理统计及图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自主能动性及积极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内容庞杂的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清晰、明确的掌握并运用于实际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学效果。本文试图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特点,基于行程式考核的创新方法,提出如何优化学习效果的建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721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