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9:58:16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优质13篇)
时间:2023-11-20 19:58:16     小编:XY字客

生活是一面镜子,总结是我们认清自己不足并改进的利器。不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具深度的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思考和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一

(一)四步情境教学法。

对于该课题研究,初步总结了有效数学情境的操作体系:导――学――练――结四步数学情境教学法,即创情激趣(导)――境中促思(学)――情境巩固(练)――学生小结(结)。例如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创设了用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游戏情境。因为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单元的难点,当我说出十个小手指就可让大家牢固记住口诀时,学生别提有多好奇,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这就是情境操作的第一环节:“导”由教师导出情境。接下来孩子们一边读口诀一边认真学记忆指操,这是第二环节“学”。当孩子知道每个手势所代表的口诀后就进入第三环节“练”,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桌共同练习。大家都掌握了这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后,学生会说出“我会用手指操记忆口诀”并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这就是第四环节“结”即总结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情境类型及应用: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情境类型的应用。

1、丰富学生感知,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实验情境等。

2、启迪学生探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等。

3、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创设模拟情境、冲突式情境等。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

5、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模拟情境等。

6、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游戏”情境,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后,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换钱的游戏情境:(同桌两人各有十个一角的、二三个二角、五角、一元的硬币)同桌的同学一位拿几角的换另一位同学一角的,看能换几个。他们在游戏中便可得出1元=10角。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2、“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有用”的数学。

如在教学的《位置》中,创设了模拟生活中“电影院”的情境,把班级的桌椅排成一排一排的,布置成影院的样子。给学生发影票,凭票入座。这一“练”的环节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的《十几减几》中,我根据教材中的情境图编了一个小故事:鸟王国里有一个福利待遇就是分房子,鸟国王为小鸟们除了一些难题,这几只聪明能干的小鸟算对了,它们飞来找他们的房子。同学们快帮它们找一找。在这个故事情境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到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由无意到有意让他们能被教学活动所吸引,积极参与、主动入境,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发探知热情。

(三)学生的提高。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更鲜活、更有吸引力。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每次测试我班学生的优秀率都能达到98%,满分120分的试卷最低分是103分,大多数孩子满分。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四步情境教学法的学习,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活动、回顾、反思、总结方法的好习惯。家长反馈说孩子给家长讲题能总结这类题所用的方法。可以说一个好的实验受益最大的是孩子。

(四)实验教师的收获。

1、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意识到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强了学生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兴趣。现在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撰写了有关情境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情境案例的积累也为今后教这一学段的教师提供了有用的教学资料。

四、课题反思。

1、课题实施中,个别情境的创设仅仅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情境的重要目标,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要么情境中一旦导入新课,就急于进入后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浅尝则止”,情境所起的诱导作用并不大。

2、在日常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所替代的。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数学思考却湮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

3、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情境教学的要求。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二

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知识空缺,解决认识失衡的本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激发起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习新知识。

一、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

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认知冲突的临界点,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才能合理把握情境创设的原则。我们在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情境时,不仅要从孩子的认知水平着手,还要关注他(她)们对知识点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好奇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结合教学素材进行创设,才能使情境创设起到真正的作用。

1。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物。鲜艳的色彩、美妙的声音、神奇的动画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这些形象生动的故事、游戏或模拟表演等呈现给他们,非常符合低年段学生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甚至是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点。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动物乐园”时,不仅创设了十分有趣的情境活动,同时又不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心目中的“现实生活”不但是直接感受的事物,也可以是间接认识的事物,对这学段的学生进行情境创设,不但要安排一些趣味性强的直观、形象活动,同时也要注重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发展方面的设计。如:引导他们自由探索,与同伴合作交流,还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等等。尽量运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深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课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工地里去量一量石块的体积,先让学生估一估这堆堆成类似长方体的石块有多少立方米,然后再量一量有多少立方米。

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式情境。形象动听的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含有一定问题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给学生讲述“猴王给三个小猴分饼”的故事,猴王把同样大小的三块饼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2份,先把4份中的1份分给第一只小猴;又把8份中的2份分给贪心的第二只小猴;然后又把12份中的3份分给更贪心的第三只小猴,第一只小猴觉得很吃亏,然后让学生猜猜:三只小猴谁分得多,谁分得少。接着用课件演示比较:4份中的1份、8份中的2份和12份中的3份原来同样多,谁也没有吃亏。我马上问:“猴王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公平分饼的呢?”使学生马上进入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中。

2。生活事例式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数学问题,对学好数学很有帮助。例如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教师变教材中的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学生表演。当学生看到同班又瘦又小的小玲同学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无论怎样用力也压不起又肥又壮的李强同学时,学生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有的学生插话了:“小玲根本无法压过李强的。”借助这一场景,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学习“轻重”的教学过程。

3。游戏式情境。教师可以创设游戏式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快学生思维的转化过程,而不能人为地造成思维断层。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循环小数的认识”一节时,为使学生理解“循环”一词,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同学们,一年中有哪几个季节?生(齐):春、夏、秋、冬。师:再说一遍。生(齐):春、夏、秋、冬。师:继续往下说。生(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教师做手势让学生继续说。学生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了,最后满面疑惑不愿意说了。听课教师会心地笑了,掌声热烈。)师(面带微笑):怎么停下了?生:说不完。师:哦,说不完。能不能找到规律呢?大家讨论一下,各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说说看。生:春夏秋冬的出现是有规律的`,顺序不变。生:出现的过程是永远不停止的。生:春夏秋冬是重复出现的。(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不时参与引导,并板书一些重要的词语:依次、不断地、重复)师(归纳):我们把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循环。在这里,这位老师并没有把“循环”一词的含义直接教授给学生,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理解,这样自主获得的概念才是最深刻的。

4。创设幽默情境。数学内容是抽象的,但表达它们方式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应该是生动的、多彩的。富于情趣、幽默、诱导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善于联想,把“死”知识讲活,对枯燥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艺术加工,将抽象的概念用生动风趣的实例进行对照说明,这样学生就会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互之间的进率时,我们可以编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兄弟,刚出世不久,它们的“亲生父母”根据它们各自不同性格特征,给取了不同的乳名分别叫“方、升、毫升”,后来它们又根据自己的年纪的排行,分别自称是“老大、老二、老三”。学生听后大笑,并在笑声中受到启迪――抽象的数学内容包含着这么丰富而有趣的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要真正让每个学生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因为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产生疑问,疑问促进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创设可行有效的情境,使儿童的思维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在不断克服困难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和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三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小学陈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并且把“数感”摆在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作业:“小明身高2分米”,“爸爸的体重是70克”,“动车每小时行驶200米”……这样荒唐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问问其他的同事,也都说学生有类似这样的错误。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孩子们眼中的数仅是作为一种抽象的、毫无意义的符号而存在,没有跟生活联系起来,可见我们的学生“数感”是很不强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数感。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想象,而生活是教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感的培养也要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

比如在四年级教学认识整万数时,让学生感受一万、十万、一百万、一千万这些数究竟有多大时,出示图片一张纸很薄很薄,一万张纸大约1米,比我们的课桌高一点,十万张纸大约10米,相当于3层楼的高度,一百万张纸大约100米,大约是一座30层大厦的高度,一千万张纸大约1000米高,差不多是一座大山的高度,同学们在一片感叹声中,真切感受到了这些数到底有多大,这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通过探索合作,体验数感。

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因此,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将一些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感。

比如教学“认识11到20的数”时,我让学生数出16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或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们数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是l根1根地数,直到数出16根;有的是2根2根地数,直到数出16根;有的先数出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数出16根……哆种数法都是可行的。然后通过交流,学生自己感受到了“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鼓励猜测与猜想,发展数感。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会估计的策略,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判断的习惯。数学猜测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猜测,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建立数感,发展数感。

(一)对数量多少的猜测。

1.组织学生玩猜数游戏。如:猜测10本练习本叠起来有多么高。学习了“长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猜―个文具用品: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等。

2.进行估测训练。如:在课本上请学生先数出10张纸,看看有多厚,然后要求学生不看页码,不数张数,直接翻出20张纸,看看谁翻的最接近。要给一定数量的人准备凳子,不用数,看看能不能估计出凳子够不够。

(二)对计算结果的猜测。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估算方面的“数学现实”,让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估算,其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估算的结果是不唯一、开放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估算的结果正好是一个正确答案并不一定比指出一个大致范围来得好。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是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而带来误差大小而已。如让学生估算3.6×2.8学生的方法丰富多彩。

生1: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生2:4×3=12,面积比12平方米小。

生3:3.5×3=10.5,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

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估算策略,或简约,或转换,或补偿,这些方法都是合理的、正确的,教师要鼓励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展示自己的想法,提高估算技能,发展数感。

四、综合运用,升华数感。

(一)数感的.真正建立需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对应联系。

例如:组织学生思考,据粮食部门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0000个。我国约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这可以养活35000人。若以平均亩产550公斤计算,相当于每年开发良田多少万亩?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一个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文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升华数感。

如:同学们组织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人,你能设计出一种租船方案吗?哪种方案租金最少?于是种种方案应运而生,经过比较发现,租7条大船、2条小船最省。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而且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因此,结合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有个长期而又持久的过程。作为教师要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学中永恒的目标,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看到不足,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扎扎实实地抓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充满着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出发点,应是与时代同步的热门话题,因为现在的高中生的思想意识超前,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高,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时下最火的网络媒介平台,及时的收取实时热点新闻。例如,当下学生常用的,微博、微信、视频、期刊、网站等一些当代高中生喜欢的信息平台方式,了解学生的素材兴趣,借助学生喜欢的媒介平台,了解学生内心。诱导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

2.问题的设立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整体为方向。

在新课改的紧密实施下,授课主体转变为学生,教师只是主体中的一个主导者,一切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授课。在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设问应由简单到复杂,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设问题应少而精,真正地做到,教师设问有价值,有意义,对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相对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等互相讨论分析,总结大部分答案相近的意见,及时给予指正讲解。在高中数学教育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从根本上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可以使每个学生,能将数学逻辑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但是教学的内容,和问题情境教学的制定,一定不能以个别学生为教学目的,而是要根据整体学生设定,尊重每个学生个体。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想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主动学习,就需要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高中数学教学者是问题情境的挖掘者,在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时,应与学生共同解决发现的问题。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同样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生活与高中数学相关的问题。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相互融合。在实践生活中,发现理论知识无处不在运用,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学会在生活问题中自己寻找答案。在对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并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获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2.改变思维方式,实践得出结论。

问题情境的创设,所引诱问题的思维,也是需要有所改进的。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所展开的一切教课活动,都是围绕服务学生的思维活动所设立的,在教课中,可以和学生互动,在操作中启发新的问题情境,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手工折纸、实地度量、拼图组装等操作实践,可以启发数学思维新的思路。例,在苏教版高中数学课中,“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复习完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教师可以举例。教室内吊在房顶的电风扇,以及斜靠在墙边的扫帚,都可以看作是直线的一部分。提问:这些直线与地平面有何位置关系?学生回答:相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位置关系来看,同为和平面相交的直线,它们和地面的相对位置有没有区别?学生回答有区别,教师即可引出答案:既然有区别,说明仅用“线面相交”来描述此时的线面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在生产实际与数学问题中,有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怎样来刻画线面相交时这种相对位置的问题。这样一问一答之间,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一个交织的构架,教师可以将优秀的数学思维活动充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沉浸在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中,从而触发了积极的思维活动。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是必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候,要结合当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地制定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喜欢学习数学,喜欢探索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确定问题情境教学目标,创设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并且能有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出现在生活中的问题,从问题情境中,感受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就感。通过论述,我们得出结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五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排头兵,是引导学生航向的导航员,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学生的处事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班主任一贯做事一丝不苟,积极进取,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那么,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下面,我就把自己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严格的要求。

首先,我觉得班主任应严格管理班级,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学生各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用来约束那些自制力、自觉性差的学生,在制定制度时,既要考虑到规范后进生的行为,又要考虑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要宽严适度。

以下是我们班的班级管理细则:

(一)学习方面:

1、成绩最高分每次加3分,达95分(语文90)以上每次2加分,达平均加1分,后进生比上次提高几分就加几分。

2、作业完成情况:一次不完成扣5分,抄袭与被抄袭扣10分。

3、写字认真,进步大每次加3分。

4、一周五天都发言的加5分,几天没发言扣几分或课堂上违纪者扣5分。

(二)纪律方面:

被学校文明岗扣分的一次扣10分,有其他违纪情况的,酌情扣分。

(三)卫生劳动方面:

1、个人卫生不干净,如书桌乱,指甲长,周围地面脏等每次扣3分。

2、无故不值日或值日不到位,有一次扣3分,加值日一天。

(四)其他奖励加分:

1、工作特别负责的,每周加10分。

2、各项比赛获奖的,按市区校20、15、10加分。

3、承担大型活动的,如升旗等根据表现加分。

4、主动帮老师想事的,每次加3分。

在我们班级,班干部采用干部轮换制,以上综合得分为评选班干部、值日班长等的依据,择优改选,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以此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人人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一)要求学生每天主动把作业交到指定地点或小组长处。

(二)对于学生上课的发言问题,大多数老师都挺头疼的。初一时情况还比较乐观,他们都很乐于表现自己。不管对错,都敢讲。可到了初二年级,由于年龄上特点,碍于面子。就怕说错了,很多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了。看到这种情况,老师们满腔的热情顿时大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深入分析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

1、预习不充分。(严格检查布置的预习作业)。

2、不会预习。(教会学生如何预习)。

3、在备课上应多下功夫,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得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力争使自己的课上得生动,能感染学生。

4、教师应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一进课堂,就应有兴奋感,充满活力,我觉得首先教师应先进入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当中,这样,学生才能与你的情感产生共鸣。我平时对学生较严厉,但一到课堂上,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5、对学生的发言,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刚开始,对那些总不发言的学生,只要敢开口讲,无论对错,无论语言多少,都表扬,这样一来,大多数人都敢发言了。简单的问题,尽量找差生来回答,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消除它们的畏惧心理。

6、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对于胆子小,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多鼓励,哪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如同给蔫瘪的气球重新打气,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四季寒。老师激励的话语,如同一支强心剂,给学生以轻松的活力。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就鼓励他们“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7、对于那些“顽固派”软的不好用时,也得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于是我就针对课堂发言制定了考核细则:每节课对发言进行记载(课堂发言情况记录表)。如全班分成八小组,哪组发言的人数多,全组人加1分,每节课上至少发1遍言,达不到的扣1分,全周都发言的加5分,一次没发言的扣5分,对于好学生发言质量高的一次奖励三分,这样一来,使那些优等生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已不满足于原来那样用一两句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这样,日久天长,就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了。不过,我们班,在语言表达方面与老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待于今后扎扎实实的进行训练。

(三)利用班会课认真学习课堂学习基本规范和优秀生学习的五个基本环节,要求学生经常自查并互相监督。

三、注意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

1、朋友式的谈话。发现学生思想上、学习上有波动,及时谈心,这种谈心,很少用批评的口气,多是推心置腹的,能让对方心悦诚服的,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朋友的真情去打动他。

2、悄悄话传递。及时了解班中存在问题,以及班中的好人好事,或为学生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只讲事,不提名,或个别谈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通过与学生及部分家长的交谈,我发现很多学生竞争意识相对薄弱。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有一颗积极进取心,是取得进步的源动力。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突破口,给学生灌输“永不言败”的思想。接下来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还请大家支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六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才有动力,学生的思维才有方向。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我总是微笑地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用动作去表示,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能够用“联想”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3]王文娟,郭彬。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微。林区教学,(12)。

(作者单位甘肃山丹马场三场学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七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新异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通过讲故事、设问或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具、数学游戏、课堂提问、练习形式多样化……等方法,使学生不会产生厌烦感,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八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调动出来,学习时的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强。如此,学生才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1.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形象的口头描述,再配上优美的轻音乐,一下子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2.通过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触控一体机设备,通过播放声音媒体、视频录像、演示逼真图画、实物投影等,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充满感情色彩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激活语言思维,自觉融入交际情境。

3.通过课本剧、小品等艺术形式来创设情境,利用学生爱玩、爱表演、爱策划、爱模仿的特点,让学生自编自导短小精悍的课本剧和小品,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顿时膨胀起来。

4.通过模拟社会实践来创设情境。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因此,我们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积极开展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活动。例如:让学生模拟“十·一”黄金周旅游这个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导游、游客、售票员、安全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等角色。或者在社区文艺活动中,做志愿者、小演员和主持人等。

5.利用“道具”来创设情境。孩子的好奇心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认真琢磨孩子的心理,有效地激活儿童说话的欲望和表现的欲望。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魔术箱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触摸魔术箱中的动物,边摸边说,让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在互动的交流与合作中,既达到了交流与倾听的目的,又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二)利用教材生活多种角度取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教材中的主题图和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图画,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三)捕捉学生的生活,精选情景学生居住在农村,色彩缤纷的大自然能给他们带来许多奇思妙想,他们常常乐于观察、发现、吟诗、绘画。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我让学生一起交流春天的新发现,分享春天活动的乐趣,感受春的气息,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歌谣、小诗,也可以是绘画。他们大多数能做到神气十足、绘声绘色地与同学交流。

(四)善于挖掘和发现,拓展语境例如: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社团。社团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生的兴趣更广泛了,热情更高了。我就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为主题,展开交流。学生的交流兴趣很高,有声有色地介绍了参加社团时的感受。

(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品读书香的同时,身心也会受到熏陶,视野开阔,教师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搭建展示与评价的平台,从而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尽情倾诉自己的苦与乐。

二、以现实生活为练兵场,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我们要活动之后话活动。

(一)日常教育活动。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地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

2.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利用升旗仪式来宣传“三爱”“三节”“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等教育。

4.利用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站来宣传新闻快讯、播报校园动态、诵读美文佳作、讲述德育故事、欣赏动听音乐。

5.各班也经常利用班会课举行各种活动。如:精选班长、班规制定、自编歌谣、辩论赛等活动,这样,在全校形成了一种口语交际的氛围,学生也会乐于交际,善于交际。

(二)重大活动。

学校在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五一、五四等)举行各种大型活动,如“迎国庆,庆十一”红歌赛、“铭记历史,牢记英雄”故事会、“与坚强同行”诗歌朗诵、“与经典同行”诵读比赛、“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采取多元互动交流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互动形式多样,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比如,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扩大型互动等多种形式,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都可以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只要我们整合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取多元互动交流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九

1、教师的语言当然要精彩,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课要上的生动,语言要儿童化一些。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要连续过长。中间穿插一些韵律操或手指操。

2、底下发现个别学生讲话或捣乱时一定不放过,及时制止或提醒,并不惜停下教学内容来进行处理。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普遍有跟风上的习惯,见有人玩的那么自在,很快就会带动一片,从而形成不良学习风气!最有效的方法是:表扬几个表现好的。最好捡坐在那个开小差学生周围的。这样可以引起他的注意,他肯定会立刻坐好,以期获得你的表扬。此法屡试不爽,尤其是对一二年级小学生)当然课后的单独谈话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3、我们知道,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最多只能连续集中15-20分钟,那么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孩子们不可能一直都专心地听讲,所以作为低年级的老师也不要总是抱怨孩子们纪律差,因为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所造成的,我们要做的是想办法使40分钟的课堂动静交替,让孩子们在一动一静中劳逸结合,这样孩子们学习起来才不会觉得厌烦。那么如何使课堂动静交替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教学环节中穿插一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又最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对本节教学内容起到一个补充或巩固的作用。4、个人不太提倡用什么小星星小红花,上课遵守纪律是他应该做的,不是立功,就不该谈什么奖励。这样有助于激发他的主观意识的形成——即自我认识到:小学生就是这个样子的。相反:如果小红花奖励,那样的行为已经不是自发的了,而是为了的星才那样做,并不利于真正良好习惯的养成。当然给学生惊喜除外:比如因为某后进生这堂课进步显著,在接近下课时突然奖励(不是事先预设的,学生对此没有预期)。或某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极为出彩,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也是在学生没有预期的情况下进行奖励。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十

摘要: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交际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现代社会对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即“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然而,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不强。推广普通话、加强语言积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是推进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交际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现代社会对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即“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下面本人就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策略,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推广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是在交际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风气,对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下功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一切困难,教育学生认识到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说话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口语交际文库。

对于农村学生尤其是农村低年级学生而言,词汇贫乏是导致口语交际时有话不知道怎么说甚至是不会说的直接原因。所以,语言的积累在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觉积累课本以及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丰富口语交际文库,同时还应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多使用成语、古诗句、歇后语、格言等,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词汇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人,应引起每位教师的`深思。

我认为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做学生的榜样。

1、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口语交际不应只是师问生答乒乓球式的,而应该是穿插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互动方式的,以多样话的方式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想参与交际的愿望,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有话说,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丰富口语交际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是为了让每一个人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无障碍交际,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因此,老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寻找交际话题。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人性化评价,树立交际自信心。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重视学生尤其是那些初学说话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受,应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交际自信心。如在“介绍我的小制作”时,学生把自己制作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不管学生讲得是否有条理,只要他(她)想说、敢说,老师都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及时进行肯定。“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5、教师参与,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中,教师的行为表现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切行为。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是指导者,更是一名参与者,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示范。例如我在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课时,教师扮演小燕子,同学们扮演燕子妈妈,我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生动地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经过这件事的“我”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同学们从我的表情和动作想象到“我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仔细认真。”正是由于我的参与,让孩子们更想说了,说的面也广了。

以上是我对促进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粗浅的探索,当然,改善和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处处对学生有一颗关爱的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十一

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考核方案,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大全相关的资料。

为了使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使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课堂,达到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的',从本学期开始,学校成立考核小组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全体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教师学期业务考核之中。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组成员与分工。

组长:

黄道友:负责对教师应用远程资源教学考核的监督和总体安排。

成员:

付成山:负责对教师应用远程资源教学考核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王臻、陈涛:负责对教师应用远程资源教学的考核评定工作。

二、考核办法。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远程教育培训的研讨活动,并有笔记,有体会。每缺席一次或缺一项扣1分。

2、每位老师必须对照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单或光盘目录,选择自己可以利用的课堂内容,及时进行教学,应用不主动者酌情扣分。

3、每学期必须收看“示范课”“实时课堂”节目各10课时,有笔记。每少一课时扣1分。

7、每周必须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2课时。每少一课时扣1分。

8、每学期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示范课一次。没上示范课扣5分。

9、考核采取查看资料、现场操作演示、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

10、考核实行百分制,每缺一项,从自己总分中扣除相应分数,每超一项,相应加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90分为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本项考核将记入教师业务成绩,作为教师晋升晋级、评优评模的参考资料。对考核不合格教师要延缓职务评聘、晋职、晋级,不得评优、评骨干教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十二

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师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教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可现在却不知道了。经过了许多次的培训,听了许多次的讲座,隐隐约约中似乎对新课程有了一些理解。可这时代变化太快,还没等教师们反应过来,有些专家又开始否定这个,肯定那个,在教师面前又出现了那么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条是真正通往新课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我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可感觉又是那么难,路是那么遥远,但我是不能放弃的。自从听了辽宁省数学教研室李晓梅主任的报告,我深深懂得,作为一线教师,更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教学。经过一些浅薄的思考,我试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其中的观点也未免有些可笑,还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一、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制订集中、明确、适切的,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表述时应尽可能地将三者加以整合。“明确”是指所制订的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得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以便操作和评价,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在什么条件下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适切”是指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制订重点精读课文的目标时,要注意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对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的略读课文,则不必各方面逐条罗列,选一、二方面作重点表述即可;在制订写作课目标时,可以从“观察”、“选材”、“表达”等方面加以具体表述,如提出“观察”的具体内容,从哪方面进行选材等。

情意目标的制订,应注意结合阅读内容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过程中认识并认同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体验,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目标中使其显性化,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无痕化,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知识积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备等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结合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年段目标作整体思考,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

二、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分析学生情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是,究竟该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了解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学情调查。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学情调查是新课程下优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有意识地作过学情调查和预测,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学情调查的相关研究很少,可供参考的书目和资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优化教学、渐渐读懂学生,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作好学情调查。“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因此,学情调查不仅要调查学生的学习起点,还要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自主行为能力、能力倾向、兴趣点、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的性格表现、情绪的性格表现、意志的性格表现,等等。新时期以来,我们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但这并不是让教师袖手旁观或是任其自然。相反,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学情是客观的,只要有教学、有学生,就有学情问题。与此同时,学情又是不断变化的。在教学活动中,时间过了,内容换了,难度改了,甚至天气变了,都会对学情产生影响。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师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另一方面,学情的多样和多变,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了解和把握学情。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观察、访问,可以察言观色,可以举一反三,可以旁敲侧击,还可以检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去改变学情,使之调整到最为适宜教学活动展开的状态。

(二)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实践三个环节,精心创设突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能力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教师提问,为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具体从拼音方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识字与学习汉语拼音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汉语拼音的拼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与形之间的联系;加强汉语拼音的拼读训练,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以及运用音序查字法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独立拼读的能力;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学渐熟的过程,可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适时地进行渗透、强化和巩固;不进行汉语拼音字母的抄默训练。

(三)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教师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显现在显示屏上的课件不仅将学生从单调的“黑白世界”带入了绚丽的彩色世界,而且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动态,富有表现力,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极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利用了多媒体为孩子播放了动画片,动画片的形式锁住了孩子的视线,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努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做信息技术的有力“推销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进行学习。

三、改进评价方式。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起点,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检测要注意体现日常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注重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尊重学生个体读文的独特体验,重在激励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查阅工具书的能力,不从默写音节,为汉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评价学生。二年级时进行相关的汉语拼音的验收。一二年级识字能力的评价,应将平时的学习与阶段性检测结合起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能认读所学汉字的60%为合格,达到80%即为优秀。写字能力的评价,重在写字态度和习惯,以及书写的规范。阅读能力的评价,重在检测学生基础积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句义能力,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比较流畅表达的能力等。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说话的自信心,以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清晰性,不重表达技巧。写作能力的评价,二三年级从能根据图画内容、阅读内容写清楚几句话逐步做到能根据图画内容、所提供的话题、情景、相关词语写清楚一段话,做到句子连贯,意思清楚;四五年级从能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将自己感兴趣的、受感动的生活内容生动地描写出来,能反映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谈到的仅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不成熟的观点。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精心专研,细化教学环节,不断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一定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坚实的阵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备课篇十三

在每个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初中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的语文教学则对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初中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语文回归生活。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为了升学率而进行的,因此不论在语文课上还是作文课上,大多数老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仅仅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写作技巧,所以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比较空洞,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所以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及其人生阅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尝试将“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去去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及作者的写作初衷(尤其是对一些戏剧)。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体验现实生活。笔者在参加一次培训的时候,有一位主讲老师说他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关于闯红灯的教训的文章,他带学生出去闯红灯以体验生活,结果写出的文章大多要比一篇无生活体验的学生好得多。

二、关注阅读经典。

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应该从他人处借鉴他们的阅历。最好的借鉴办法就是阅读——当然是阅读一些经典著作。“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

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地保留和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地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但现在的中学生阅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代阅读方式的转变对经典文本阅读的冲击。现在的学生由于处在网络信息时代,接触到阅读物的范围比较广泛,一些网络小说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2、考试的功利性对经典阅读的影响。现代的教学大多是为升学率而教,学生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而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和质量。

3、教师经典阅读量的不足。现在的教师大多为了职称、生活而忙碌,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质量大大降低,而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引导学生改变他们的阅读方式。可通过学校设立图书馆,让教师引导他们多用传统的方式阅读经典。

2、改变当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即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我们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方面国家正在进行新课改,相信在以后会得到一个较满意的解决。

3、改变以往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让教师有一个较宽松、自由的环境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

总之,在中学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每一个教师和中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931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