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教学计划(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2:50:02
数学科教学计划(汇总17篇)
时间:2023-11-20 22:50:02     小编:FS文字使者

制定计划可以使我们更加系统和有条理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制定计划时,需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目标达成标准,以便及时检查和调整进度。接下来将分享一些制定计划的经验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体局“停课不停学”文件精神,本期数学教学以网上授课为主,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五班学生76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六、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课时安排。

一、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0课时)。

第二单元。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

除法…………………………………3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三、图形的运动(一)(4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混合运算(7课时)。

1.两步式题………………………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有余数的除法(8课时)。

1.有余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7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课时。

八、克和千克(2课时)。

九、数学广角——推理(3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二

一、复习思路:

如果把高三复习的教学比作捕鱼,一轮复习用密网,大小鱼虾一网打;二轮复习用鱼叉,瞄准大的把它拿;如果把一轮复习比作"火力覆盖"的话,二轮复习应叫做"重点打击"。这轮复习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应用的关键时期,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高三文科备课组将以全品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为主线,穿插各模拟卷和针对性练习。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以“强化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各个击破,综合提高。”的二轮复习思路,确保数学学科在20_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性:贯通各模块相关知识。通过纵向延伸和连接,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2.综合性:建立不同知识,不同方法、不同学科之间联系。通过横向拓展、问题解决等,综合所学知识。

3.灵活性: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变式训练,加深理解,掌握本质和内在联系,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严谨性:通过讲解、讨论、辨析,克服学习难点、易错点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形成严谨、准确的知识体系。

(二)能力目标。

核心为数学思维能力:会对问题和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表达。

1.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2.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3.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生动的实例能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能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判断。

4.推理论证能力:能根据已知事实或命题,论证教学命题的真实性。包括归纳、演绎、猜想、证明。

6.数学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理解问题所陈述的材料,并对提供的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教学问题;能用相关教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会验证,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既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相关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构造教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强弱取决与对教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合的程度。

(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以下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4.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三、课程内容:

(一)专题复习及时间安排。

说明:每周一个专题,一次综合测试与讲评,一到二份基础题练习与讲评,期间参插各地联考等模拟卷的练习与讲评。

(二)解题策略与解题规范训练。

1.填空题解答策略。

2.选择题解答策略。

3.主观试题解答策略。

(三)模拟考试与应试心理调适。

1.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解辨析。

2.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强化。

3.应试技术训练。

4.应试心理调适与素质训练。

四、实施办法。

(一)以学生为本,实现8个关注。

1.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课堂上讲过,甚至讲过好几次,可是很多学生在考试中仍然不会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仍然用灌输或变相注入式的教学,没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把有关知识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从而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备课组将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了解学生的复习、练习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启发、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适当练习予以强化,对于典型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板演,这样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是教练,不是保姆。”让学生先做后听既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放学给学生,虽然处理的题目少,但是对疑难问题的各个击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不能搞题海战,那样会让学生疲惫不堪导致学生厌学,搞难度适中的周周练效果就很好。要严格控制练习题的质量和数量,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尤其对文科班学生,要保证他们获取知识的质量就是不停地反复反复再反复。这一点徐彦老师是我的榜样。

在指导学法方面仍然强调改错本的使用。要求学生每天看错题、易混淆的题以及典型题:把错题记录本以及高三大考试卷拿出来,认真分析和反思自己做错的题和典型题,这里面沉淀了自己学习高中数学的伤与痛,要看看自己经常在那些薄弱地方受伤,提醒自己不要再走错路了,毕竟好马不吃回头草!

3.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4.关注学生数学意识、数学能力的形成。

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加强应试指导,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学生对不同难度的试卷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高考中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5.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

具体操作方法:配方、消元、换元、特值、待定系数。

推理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解析法、归纳法。

宏观策略性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化与化归。

6.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要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学生,要经常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练习要实行全收全改,千万不能只改部分同学的练习,批改时,建议对题打勾,错题不要打叉,打叉会挫伤学生,干脆不做任何记号,反正学生知道打勾的是对题,其余的是错题,他们知道老师给他们面子,会很自觉愉快地进行订正,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7.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应试心理。

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对学生应多督促、多检查,帮助其克服惰性;要加强个别指导,对学生要多关心、多指导、多鼓励,要注意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8.关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指导与个别辅导。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较大,若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势必导致个别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因此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提优补差”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人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如果一个学生过分依靠老师是不可能成为尖子生的.2、定时给学生指定方向,规定这一段时间主要学那些章节的知识.

3、给一些我省各地市的摸拟试卷及省一些名校的习题集给他做让他们广东高考.4、给一些高考中的创新题给他做让他适应新题型.

5、在生活上经常关心他.多忠他交流随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二)优化课堂教学,钻研两课。

1、二轮专题复习课。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三

上学期学生知识质量分析:

上学期共有学生74人,在学年统考中,及格人数为73人,及格率为98。6%,总分是6639分,每人平均89。7分,八十分以上有67人,优分率为90。5%。学生对于上学期所学知识掌握如下: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也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极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具体表现在:

一、计算方法没掌握好;

二、概念含混不清;

四、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差。

本学期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4、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及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会解简易方程。

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以及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列方程解应用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重视概念教学,打好扎实基础;

二、加强计算训练,熟练技能技巧;

三、抓好应用题教学,突出思维训练;

四、开展活动课教学,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目的:

要求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双基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积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能力培养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积与商的小数点定位。

关键:理解确定积、商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与道理。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育学生爱祖国、爱科学。

3、使学生初步受到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双基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br。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4、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行程应用题。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以及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关键: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

双基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走直线和沿着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能够计算常见的规则形状的土地面积。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

3、引导学生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它们的面积。

难点: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关键:在理解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在教学简易方程时,介绍《九章算术》使用方程的情况等,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双基要求: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及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3、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

能力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培养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关键:突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弄清两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的不同。

教学目的:

做好复习动员工作,教育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复习,以优异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

双基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2、掌握已学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算术解法或方程解法。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根据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四

本学年有学生xx,其中男生xx。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基础较差。表现在,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脱节。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四)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第五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六)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2、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缺陷针对现状,有选择性的进行个别或小组进行知识辅导。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的动向。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五

本期执教五(1)五(2),两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一班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好,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好,二班有一部分学生的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其中学习困难的孩子有几个,因此本期将辅导的重心放在2班,加强对这部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继续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包含了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即数论中最初步的知识,还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因式分解做些准备,使学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还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分数的再认识——要求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用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包含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小互化等。

图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包含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底与高的认识和面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计算。

可能性的大小——要求学生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15课时。

第二单元12课时。

第三单元15课时。

第四单元10课时。

第五单元10课时。

第六单元5课时。

总复习10课时。

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教研课题:

作业布置与批改。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六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18名,上学期刚接过这个班级,经过一个学期数学学习后,13名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有5位学生连一、二年级的知识都没掌握,很难跟上其他同学,平时对他们做一些简单题目,上课尽自己所能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掌握一点基本知识。使整个班把数学成绩整体上提高上去。

二、本册的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七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材分析基本结构与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名币,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本班有学生18人,这学期转出1人,共1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8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一年级学习生活,已经初步的适应了老师讲课的方式方法。绝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上课积极听讲,能够主动回答问题,课下能主动完成课上未完成的作业并及时上交。上学期课前进行3分钟的口算练习,所以在上个学期的期末测试中,学生的计算比较准确,在审题方面还要加强。本班有3名学生为学困生,学习各方面都非常吃力,很难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在这几个孩子身上还要多加关注。

教学措施。

1.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5.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学业成绩要达到以下指标,优秀率达到70%,及格率达到100%,平均分94分。

2.平时考查,根据课堂上所学内容,主要以算式口算和当堂课所学内容口答为主,占总成绩的20%。

3.阶段性检测,阶段性检测采用期中考试的方式进行检测,占总成绩的30%。

4.期末检测,期末质量检测采取集中考试的方法,占总成绩的50%。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八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九

本学年有学生__,其中男生__。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基础较差。表现在,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脱节。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一)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四)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第五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六)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2、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缺陷针对现状,有选择性的进行个别或小组进行知识辅导。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的动向。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1周.神奇的数《数一数1-10的数》。

第2周.《奇妙的1》《认识2、3、4》《分组游戏》。

第3周.《认识3、4、5、0》。

第4周.《相等与不相等》《认识加法》。

第5周.《认识减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6.周《0的加减法》。

第7周.《比一比》《同样多》《认识6》。

第8周.《认识7和8》《复习8以内的数》。

第9周.〈认识9和10〉,认识1----10的数序,

第10周.学习1--50的数数。

第11周.学习1---10的倒数,数字的用处。

第12周.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法。

第13周.学习编应用题------2的加减。

第14.周学习3的组成,及加法,口编应用题。

第15周.学习3的减法和口头减法。

第16周.学习4的组成及加减。

第17周.学习4的应用题。

第18周.复习分类、图形等知识。

第19.周复习2、3、4的加法及口编应用题。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一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

教研课题:

作业布置与批改。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7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9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2

页,当前第。

2

1

2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二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数学学科和一年级科学学科的教学以及一(3)班副班主任,以下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计划。

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进入小学,各个方面都会不适应,而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首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学时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为重要,能够快速进入小学生的角色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会反复的向学生提出行为习惯的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给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平时树立目标,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学习。同时我会和班主任罗老师及时沟通讨论,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对于教学工作方面,首先备课,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设计,不怕麻烦地去修改。其次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致力于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学生有独特见解的,我给予恰当的肯定,一方面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作业,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找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及时分析作业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鼓励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作业的习惯,为今后的自觉学习打下基础。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都不同。我会迅速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进行培优补差。

作为副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方面,我会积极的和我班班主任罗老师沟通协调,一起研讨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使一(3)班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有向心力有素养的班集体。

最后,对于自身,我会积极努力完善自身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日常教学中,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他们不仅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我都倾尽全力,尽我所能。同时我会坚持多听课、多学习的原则,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努力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三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标学目。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本册教材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加强了形成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例如,用100只羊的图给学生以100的整体感受,体会100的大小。安排了比较100以内各数相对大小的例题,以及用比一个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100以内各数的大小的概念。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第44页第8题)以及“生活中的数”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教材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序备注。

一2.27-3.2报名、发书、拟定各种计划。

二3.5-3.9《位置》1-3。

三3.12-3.16《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4-6。

四3.19-3.23《20以内的退位减法》7-9。

十4.30-5.4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十七6.18-6.22《总复习》42。

十八6.25-6.29复习迎考。

十九7.2-7.6复习迎考。

二十7.9-7.13半期检测、填发成绩单、质量分析、总结。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四

20xx年12月12日上午,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科组教师课堂教学及专业能力水平的发展,今天早上翁xx老师亲临xx小学指导数学科组。

首先,黄xx老师在二(4)班一小组形式展示了一节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全体数学科组老师一起参与听课。黄老师作为一名新老师,黄老师能做到认真研讨课型,对教案进行多次修改,对教学内容认真钻研,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怀着对学生负责,对教学的热情。教案能够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对学生进行大胆预设情境。黄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流畅,对解题思路清晰。黄老师在课中把《解决问题》的知识能够展现方法的多样性,课中能够顾及大部分学生,老师能引导学生会说,学生能够认真聆听。课后,翁xx老师及时给予黄老师许多宝贵建议,一起探讨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追求方法的多样性时,也要注重教师的语言。黄老师通过听取翁xx老师的指导,也得到了许多收获。

翁xx老师还分别听取了江莲青老师《商的变化规律》和张洪平老师《几分之几》,课后翁老师还分别对两节课例作出的较为鲜明、朴实的评价,同时也给予了两位老师较多的指导建议。

翁xx老师对我们数学科组的关怀及指导,我相信数学科组每一位教师一定会收获满满,在课堂教学方面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五

一、上一学期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问题: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88分,总体来看,成绩较好。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概念、法则、原理等)和目的要求: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第二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相似图形》本章通过对两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等概念的学习,全面探索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与识别方法、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与运用、第六章《证明一》本章主要内容是命题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应用。

三、为了达到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将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教学方法上做哪些改革?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学习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六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两个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七、八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一(八)班共有学生55人,初一(七)班有学生56人。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双思”是指教师反思教学、学生反思学习;“三环”就是定向、内化、发展;“六步”分别是指:提供资源(入境生趣)、了解学情(自学生疑)、弄清疑难(学习释疑)、点难拨疑(练习解难)、反思教学(反思学习)、引导实践(迁移创新)。我们要在反思中成长,学生要在反思中进步;我们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优化“三环六步”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要反思的主要内容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进行“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佳时期,要逐步的培养和完善这种模式,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慢速度”反对快速度教学,主张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程度,兼顾初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意志、品德等特征和差异,步步为营,梯次推进,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多落点”强调教育要考虑到初一学生个性差异的特点。个性差异是表现在多方面,不仅有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的差异,还有很多学习上的差异,个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推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2、上课时要严格按照“双思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步骤进行教学,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使课堂教学既层次分明,又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是要照顾到差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作业要求要严格,但布置的作业要适量。精选作业,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布置作业。作业批改要有批语,批语要多鼓励学生,根据作业情况查缺补漏,做好个别辅导。

4、要保证后进生的进步。因为基础的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这部分学生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特别是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的问题和练习作业,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

利用“学科活动日”和集体备课,多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说评课活动。结合学校的“课前四准备,课内四重视,课后四落实”课题研究做好适合数学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为以后工作做好总结。

略。

数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七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标学目。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本册教材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加强了形成学生数感的教学内容。例如,用100只羊的图给学生以100的整体感受,体会100的大小。安排了比较100以内各数相对大小的例题,以及用比一个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的关系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100以内各数的大小的概念。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第44页第8题)以及“生活中的数”等等。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教材展示学生之间对各种算法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四、教学进度。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序备注。

一2.27-3.2报名、发书、拟定各种计划。

二3.5-3.9《位置》1-3。

三3.12-3.16《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4-6。

四3.19-3.23《20以内的退位减法》7-9。

十4.30-5.4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十七6.18-6.22《总复习》42。

十八6.25-6.29复习迎考。

十九7.2-7.6复习迎考。

二十7.9-7.13半期检测、填发成绩单、质量分析、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456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