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切勿陷入形式化思维,要真实表达思想和情感,展现真实的自我。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激发更多思考。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网为您准备的一些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阅读。
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不少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迫切需要拿出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来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它有效地了当前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彰显了"四个全面"这一思想武器的巨大威力。
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近段时间以来,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起势、强力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带来新的趋势和动态,突破了既有法治治理的框架,人们呼唤法治,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三步走"规划的总目标,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改革,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法治,就像这条广阔道路上铺就的一条"铁轨",其上运行着承载13亿中国人民的"高铁";中国_,就是带领这趟列车高速运行的"火车头"。确保这趟高铁能够稳健、快速抵达目的地,就需要道路平坦,也就是说改革必须于法有据;轨道不能偏离,也就是说深化改革要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方向要正确,也就是说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共同构成了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三驾马车"。
"四个全面"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四个方面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它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历史与现实的交集更显悠扬。这四个"全面",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棋盘"上的战略"四着",着着都下得好、下到位,就能互为犄角、满盘皆活。深入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方_,就能指引党和国家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大步前行。
九鼎生辉昌华夏,三阳开泰奋炎黄"。中国_这个有着8600余万党员的先进集体,正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冀,在中国这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古老东方国度里,牢牢依靠"四个全面"这一锐利思想武器,主题突出、渐次铺开,稳健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难题,从容铺就民族复兴的盛世画卷,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阔步迈向。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按照会议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在学习过程中,使我对“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新的提高。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也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的新总结、认识的新境界、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总方略。
“四个全面”的每个“全面”都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各个“全面”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另外三个“全面”是重大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二、努力落实好“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_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的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小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不少差距。就城镇化而言,我市是45%,全国小康目标是城镇化率60%,我市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还要提高15个百分点,必须大力推动全市城镇化。
为此,我市制定了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2015年主城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行动计划和百姓安居工程行动计划,主城区实施“两环、两桥、_路、_口”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_市区实施“一街、一路、一镇、一社区”改造工程,建设实力县城和风情小镇。结合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乡村面貌。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的这一要求,是真抓实干、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的又一动员令。目前我市主城区正在进行城市管理事权下划的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不少事项已落实到位。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自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从各个维度总结并拓展着新一届党中央的工作实践和思想认识,并逐渐凝聚成全国上下发展前行的理论共识。
“四个全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立足中国国情,指向实际问题,从党的到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四个全面”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不断深化,成为中央政策顶层设计的集成,也是中国继续向前发展的总纲。
纲举目张,实干兴邦。正如2013年在山东调研时所强调,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关键是实干苦干。现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已经清晰展现,重点就是要看落实。没有了落实,没有了实干,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白纸一张。国家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靠的不是自吹自擂、虚张声势,而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实干和奋斗精神引领,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
“四个全面”,没有一个不是以实干为前提。在中国经济“提速换挡”的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不竭的动力和不断的创新才能达成;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要有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魄力;在有着数千年人治传统的中国,全面依法治国仍然存在或明或暗的阻碍,推进相关工作就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的韧性和愚公移山的意志;而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更是没有刮骨疗伤的决心和永不停止的劲头就难以完成这项艰巨使命。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和任务,都必须靠实干来完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7500美元,但处于需要奋力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段,更需要保持心无旁骛、头脑清醒,更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和政治决心,一切以实干为先,一切用成效说话。
30多年前,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的意义时说:“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今天,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崛起的辉煌历程。未来,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也必将按照“四个全面”指明的方向,继续用实干精神写下又一页辉煌篇章,用实干成果彰显出中华民族在道路、理论和制度上的非凡自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给2015年带来了新的目标和挑战。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确保食品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创新食品安全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最严格食品安全监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力抓手。指出,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xx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从找问题、抓改革、出实招入手,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升级版,主动适应食品安全新常态。
一、以问题为工作导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让民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必须保障食品安全这一基本民生。《工作安排》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特征,系统梳理与日常消费关系紧密的食品品种、产业和区域,根据“点、线、面”的逻辑架构,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
一是“点”,围绕重点品种加大整治力度。由于环境对发展的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土壤、水体等环境污染问题严峻,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压力加大。必须严格管控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加大粮食、畜禽、农资等监管力度。强化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围绕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大桶水”、白酒等重点大宗食品开展综合治理。针对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中检出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进口食品准入和回顾性检查,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
二是“线”,抓住重点企业和新型业态等“关键少数”。简政放权放宽了事前准入门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呈“井喷”出现,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下行带来的生存压力势必影响到企业诚信守法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一些非法利益链条的形成极易导致“破窗效应”。因此要加强对大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对小作坊、摊贩等管理,继续打击无证无照、销售和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与此同时,随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第三方餐饮服务平台、o2o食品零售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将带来安全隐患新形态、违法违规行为新类型。监管部门需要未雨绸缪,主动应对未来未知风险。
三是“面”,排查和防控重点区域风险。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引发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有必要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食品加工业聚集区、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学校食堂、旅游景区、繁华商圈、交通枢纽等就餐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对农村集体聚餐进行指导,防范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具体要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基本情况统计调查,制定实施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加强结果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清单,根据风险特征明确关键节点、责任人、检查频次等内容。
二、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食品安全则是考量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尺。《工作安排》从机构队伍专业化、监管模式科学化、工作格局系统化三个层面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一是突出食品安全首要职责,完善统一权威监管体系。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而体制改革仍处于过渡期。要合理划分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关系,强化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加快完成市、县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任务,抓紧职能调整、人员划转、技术资源整合,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尽快实现正常运转。尤其要健全乡镇(街道)或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派出机构,研究建立有关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基层监管能力薄弱问题,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改变“牛栏关猫”的状况,防止食品安全在第一线失守。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的地方,要以实事求的态度对待工作,把食品安全作为综合执法的首要责任。
二是将风险分析、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从理论上说,食品安全监管要顺次解决风险隐患、违规行为、危机事件三类问题。首先是提高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完善食物中非食用物质名单,开展相关检验方法研究。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共享与分析机制,提高大数据利用度。其次是提高全过程日常监管能力,用科学监管的规则和方法开展分类分级重点监管,健全以随机抽检、飞行检查、动态监督为主要手段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立体式监控违法违规行为。最后是提高应急能力,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应急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建立覆盖全国的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网和舆情监测网,健全国家食品安全应急体系。
三是用好“钱袋子”,借力“笔杆子”,亮出“刀把子”,构筑食品安全工作格局。食品安全不是监管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各级地方政府承担的属地责任,必须综合发挥资金投入的`激励作用,宣教科普的引导作用和刑事司法的威慑作用。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基层执法装备配备,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持续开展“餐桌污染”治理,扩大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二要强化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公益宣传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食品基本安全知晓率。三要加快出台行刑衔接的指导意见,继续推动公安机关“食药警察”队伍建设,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三、在法治框架下探索新招实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工作安排》着重强调健全法规标准,在严守法治的框架下探索“两张清单”,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方面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用“权力清单”优化市场准入。理想的治理体系应减少企业行政许可负担,通过优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升产业整体素质。例如积极稳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逐步扩大保健食品备案范围。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统一的食品信用分级分类标准,构建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探索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消费者多方激励约束机制。继续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组织对其开展食品安全审计,等等。
另一方面是法有规定必须为,用“责任清单”约束企业行为。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管理方、知情者和责任人,其行为贯穿全产业链条。监管部门应在资金、设备等微观要素上少设“路障”,在市场行为规则上多设“路标”,培育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譬如加强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探索建立食品检查员制度,加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现场行政处罚力度。建立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体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查验登记义务,在餐饮服务单位推行“明厨亮灶”。研究建立餐饮服务单位排放付费即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柴米油盐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除了政府监管,还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只有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评论员文章,标题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篇幅超过常规达到2000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下面,我来谈一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习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中央国家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青年领导干部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更需要新的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领导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后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学习网为您准备的一些关于四个全面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参考阅读。
一种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成长于实践,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不少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迫切需要拿出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来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四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意蕴深邃思想理论的提出,是对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它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集中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成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了当前我们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时代难题,彰显了"四个全面"这一思想武器的巨大威力。
围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紧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近段时间以来,一个个重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点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新一轮改革大潮磅礴起势、强力推进;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改革带来新的趋势和动态,突破了既有法治治理的框架,人们呼唤法治,在每一个案件中不断感受到公平正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四风"问题开刀,极大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三步走"规划的总目标,代表了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恒久守望;改革,无疑就是我们通往安定和谐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法治,就像这条广阔道路上铺就的一条"铁轨",其上运行着承载13亿中国人民的"高铁";中国_,就是带领这趟列车高速运行的"火车头"。确保这趟高铁能够稳健、快速抵达目的地,就需要道路平坦,也就是说改革必须于法有据;轨道不能偏离,也就是说深化改革要贯穿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方向要正确,也就是说从严治党既要体现深化改革的要求,又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共同构成了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三驾马车"。
"四个全面"是执政目标、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机统一,这四个方面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它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历史与现实的交集更显悠扬。这四个"全面",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棋盘"上的战略"四着",着着都下得好、下到位,就能互为犄角、满盘皆活。深入学习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方_,就能指引党和国家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大步前行。
一个又一个的时代难题,从容铺就民族复兴的盛世画卷,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阔步迈向。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是在特殊时刻、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重要渠道和政治协商机构的特殊作用,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活力与动力,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巨轮驶向梦想的彼岸。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走过65载风雨历程的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为国家发展建诤言、献良策,为民生改善察实情、谋良方,人民政协重任在肩,干部群众寄予厚望。不断发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坚持团结主题,着力推进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是人民政协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政协组织的光荣使命。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党和国家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国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为“四个全面”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强社会主义协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事实充分证明,越是在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越需要发挥人民政协联系群众广泛、各方人才荟萃的优势,越需要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在协商的舞台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更有效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团结是力量之基。人民政协作为社会发展人才库、国家决策智囊团、统一战线粘合剂,紧紧围绕团结主题开展工作,是其突出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任务所系。进一步完善协商机制、推进协商,就能增进社会团结、汇聚各方力量、激发创造热情、焕发社会活力,限度地为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凝心聚力,把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力量有效凝聚起来、充分释放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好这至关重要的“关键一步”。
“四个全面”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引。面对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旧矛盾交织叠加、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社会主义协商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质量,既是提高治理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限度集中民智,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以更加主动、更富创造性的协商服务于“四个全面”的大局,推动形成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人民的希望就能变为生活的现实,伟大的梦想就能成就辉煌的业绩。
“要想登上高峰,看到无限风光,必须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不断往上攀登。”人民期待政协委员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贡献力量,让我们的事业充满活力,让梦想的风帆迎风高扬。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在过去的20_年,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
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
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中央国家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_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青年领导干部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更需要新的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这是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后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全面从严治党,是同道在党的群众线路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着力强调的。同道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探索新情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入的启示。全党要以此为出发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有鉴于此,他对今后党的建设从“严”的角度提出八个方面的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厉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延续深进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进掌控从严治党规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靠人往努力、往奋斗。我们党是一个具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时间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声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役力直接关系党的命运,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中国我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更抓紧迫。
党的以来,我们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获得明显成效。假如对其经验和做法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严”。“严”已成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全面了、从严了,我们党就坚强有力。党坚强有力,人民群众就会团结聚集在党的四周,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新情势下,只要我们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就可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政治保证、组织保证作用,而且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选取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以总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章节,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入解读。
提出“四个全面”理论,其4个概念的每一条都与一系列互有交叉的目标联系在一起。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也与这些目标有密切联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四个全面”理论新在“全面”,一方面是延续性,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
“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擘画出清晰路线图。协调推进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一环,始终需要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上接力爬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形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始终需要人大在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民主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固本强基,始终需要人大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波澜壮阔的“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为人大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激发创新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
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速提升人大履职能力,正逢其时。坚持立法先行,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必要前提。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对有效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至关重要。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关键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以人民之心为心,让人民对改革积淀更多获得感,使法治明灯在人民心中闪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重道远、使命崇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大代表尽心履职,集睿智之言、纳务实之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新征途中,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春节假期刚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评论员文章,标题为《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篇幅超过常规达到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见其分量之重、意义之大,值得关注。下面,我来谈一谈学习习四个全面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中央国家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青年领导干部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广大青年干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特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养成宽阔的胸襟和眼界、高尚的思想情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做好领导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历史的和现实的领导工作经验,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
古人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高素质的青年领导干部更需要新的理论来武装。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两个一百年”目标顺利实现的领导者。这是学习习四个全面后的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应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要义和逻辑关系。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深化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第三、着眼实现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戮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落实。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应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树立“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各地各级和各系统各单位推进“四个全面”的工作要在中央和上级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与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一致起来;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来谋划,力争在摸清暗礁、认准规律、取得共识后再推开全局的工作。树立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勇于进取,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又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切实把积极与稳妥、有力与有序、蹄疾与步稳统一起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面对世所罕见的改革攻坚任务以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领导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念。面对利益固化藩篱、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和既得利益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积弊,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坚持党性原则、勇挑千钧重担,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歪风邪气面前敢斗争,矛盾问题面前敢攻关。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三、实现“四个全面”,抓好本职工作。
的重要论断和要求,为我们推进依法治理、加强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扎实做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努力谱写新的篇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使法治建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有力行动,真正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变成现实。要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深入人心,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又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崇尚法治、遵守法治、推动法治、捍卫法治,切实把任务一项一项落实到位、把目标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快法治体系建设,保证宪法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要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做好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各项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强化对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注重运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手段促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决策主体责任,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加强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健全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管理;推行权力运行和办事公开,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有关改革举措,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以更加科学、完备、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司法公正;严格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政法部门内部监督,深入整治司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筑牢法治建设的基石。要大力提高法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积极创新法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机制,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法治专门队伍、法律服务队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过程和各方面,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要着力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并引领全社会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据“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聊政事儿】栏目,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人民日报推出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2月25日将见报的第一篇,篇幅超过常规达到字,《新闻联播》头条摘播7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可谓人民日报评论的最高规格、最强火力。(2月25日新华网)。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小荷才露尖尖角”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胸有成竹、侃侃而谈,绵延不绝地打出了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四个“组合拳”——“四个全面”。可以说,“四个全面”成了中国人民阔步、坚定迈向世界舞台聚光区的“加速器”和“稳压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13亿中华儿女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基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论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谓中国这边“风景独好”!每年百分之八、九的增长率,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有报道说我国经济总量甚至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一位的巅峰状态。
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由于底子薄,人口多等多重不利因素的连环影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仍居世界后列。虽然我们很自豪地宣布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但是,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谓任重道远。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更多地“接地气”,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有底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人民群众的最大需要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需要,以人民群众的最大满意为我们工作的第一目标,努力解决好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金钥匙”。以“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必须一百年坚持不动摇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因此,改革就是经济振兴的关键,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当前,我们的改革正驶入深水区、攻坚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任组长,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当下的改革,既有破除“双轨制”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也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还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之,全面深化改革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且要尽量做到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定海神针”。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过去那种拍脑袋决策的人治行为必须要被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法治行为取而代之。只有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我们才能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上,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受到法治精神的阳光雨露。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必须坚决铲除腐败的毒瘤,纯洁党风政风。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容小觑的“四风问题”,以及腐败分子“库存量”比较多的残酷现实,全面从严治党势在必行。当然,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搞好严肃党纪政风的治本工作,又要抓好打“老虎”,拍“苍蝇”的治标工作,二者不可偏废。
总之,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不是各自为阵的“散兵游勇”,而是唇齿相依的“格斗士团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顾此失彼,必须首尾相应,前后兼顾。只有“四个全面”百花齐放,齐头并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四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的哲学——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始终把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强化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为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并重,加强考核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理论是时代精神的提炼与升华,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政治上成熟的标志,理论修养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青年领导干部素质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重视和加强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青年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是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五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是一体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既是为解决我国面临的诸如收入差距、环境和生活质量等问题而提出的,也将会促使我国经济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国内外安全局势复杂,政府治理能力仍有待提高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将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治理腐败,加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性,将使我党成为一个更高效的政党,提升管理和主导社会变革的综合能力。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在筑梦的征程中我们还有着很多艰难困苦,要战胜一次次的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主席的“四个全面”让中国梦的底色更加厚实。未来的日子,让我们迈开脚步,从自我做起,脚踏实地,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六
面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征途中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如何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
时光在回溯中尤显不凡。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本届全国人大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各方面工作成效显著。
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这一年,无论是开展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还是修订环境保护法、预算法、行政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无论是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等重大法律问题作出决定,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还是抓住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加强预决算监督、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得到切实增强。作为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全国人大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垒筑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擘画出清晰路线图。协调推进这一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一环,始终需要人大在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上接力爬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形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统一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始终需要人大在科学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和民主发展等方面久久为功。全面从严治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固本强基,始终需要人大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波澜壮阔的“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为人大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激发创新活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
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关键所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以人民之心为心,让人民对改革积淀更多获得感,使法治明灯在人民心中闪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重道远、使命崇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人大代表尽心履职,集睿智之言、纳务实之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历史新征途中,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8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