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前规划并安排好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有效支持。教案编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便于教师实施和学生理解。通过阅读教案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一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开辟:开拓发展。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深幽:深而幽静。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本文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流泻:迅速流出。本文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一下子从笔端流淌出来。
信赖:信任并依靠。
二、近义词。
启示:启发乞求:请求争辩:争论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面临:面对和蔼:和善教导:教诲挑拨:挑唆。
大喜过望:喜出望外可惜:惋惜居然:竟然吩咐:命令。
爱慕:喜爱立即:立刻信赖:信任。
三、反义词。
熟练:生疏漂亮:丑陋皎洁:暗淡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和蔼:粗暴素净:鲜艳消失:出现。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便宜:昂贵可贵:可鄙爱慕:厌恶舒适:难受自在:拘束。
完整:残缺。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二
寿命:生存的年限。比喻使用的存在的期限。
乖巧:合人心意,计人喜欢;机灵,灵巧。驯良:和顺善良。
矫健:强壮有力。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企图:图谋,打算。
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庞然:高大的样子。
生息:生活;生存。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二、近义词。
宽敞:宽广捕获:捕捉判断:判定锐利:丰利响亮:洪亮。
暖和:温暖陈列:陈设清楚:清晰凉爽:凉快削弱:减弱。
稳定:稳固危害:损害。
三、反义词。
宽敞:狭窄退化:进化倾斜:陡直乖巧:蠢笨敏捷:笨拙。
警觉:麻痹锐利:迟钝干净:肮脏坚实:薄弱安全:危险。
清楚:模糊强烈:柔和集中:分散危害:维护削弱:增强。
稳定:波动。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三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是喜笑颜开。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擎:举。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来势凶猛,力量强大。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瞻仰:恭敬地看。
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操劳:课文中指费尽料理(事务)。
端详:仔细地看。
磅礴:雄伟等闲:平常徐徐:慢慢汇集:汇合飘拂:飘动。
欢跃:欢腾雄伟:宏伟慰问:慰劳眷恋:留恋繁忙:忙碌。
尊重:尊敬踌躇:迟疑耽误:延误诚恳:恳切拘束:拘谨。
端详:打量。
寒:暖细浪:巨浪开颜:愁眉完毕:开始肃静:喧哗。
汇集:分散活泼:文静启动:停止繁忙:清闲尊重:轻视。
踌躇:果断集中:分散诚恳:虚伪拘束:随便。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四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具。
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学过程。
一、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瀑()僻()。
渡()爆()避()。
qiang()he()。
强和。
qiang()he()。
2、补充词语。
()逸()出()()玉立。
望而()()()()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此夜曲中闻折柳,()。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心安理得,年逾八旬,雪中送炭,毫无愧色”的意思。
2.能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结合具体事例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并能积累文章最后一段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点:
1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2、落实单元重点,结合文本进行想象训练。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板书:享受,(要求看清笔顺)生活中,我们“享受”些什么?(阳光,温暖,乐趣,友情)。
2、师过渡:“享受”总是与美好幸福连在一起。今天,我们有幸与作者一起静静地来享受一份——(板书:心安理得)。
3、出示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齐读课题)。
4、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问心无愧理所当然。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心。
1、师:那么,怎样才能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给你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呢?课文哪一节告诉了我们?(最后一节)。
出示: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多音字“着”。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板书:随时随地。
为别人着想。
4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能用上关联词来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指名说。
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课文最后一节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三、了解文章结构,概括三件事情。
交流:
第一件: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人们尽情享用老人花园里四季常开的鲜花,也主动照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和他们的花园。(“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548;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第三件:在登阿尔卑斯山时,我享用之前的登山者特意留下的手杖,也把雨披留给接下来的登山者。
2、在经历了这三件事后,作者分别有什么感受呢?请你快速浏览三件事,把作者的感受用横线划出来。
1)生划句,师边巡视检查,边评议。
2)交流出示。
a、在这中间,付出和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么心安理得。
b、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
c、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四.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一)学习第一件事。
过渡:这三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们说理解句子就要抓住关键词。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
1.理解:“在这中间,付出的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出示:“双方“指的是谁?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为什么都会显得心安理得?)。
2、默读1、2节,根据问题,找找句子。
1)“双方“指的是谁?板书:一对老夫妇街坊邻里。
2)交流句子:付出得到。
每天清晨,老先生会将一只塑料桶放在花园门口,里面插满了刚剪下来的鲜花,街坊邻里甚至是过路人,如果你爱花,都可以从塑料桶里拿取,只要向老夫妇说声“谢谢”就行了,不需付钱。
每天都有人向他们送上问候或赞美,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夫妇有个头疼脑热,有人会主动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周末的时候也总有壮劳力来他们家的花园里义务除草、修理暖棚。
3)如果你是这对老夫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想的呢?
()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心想(),于是()。
5)天长日久,付出和得到的都是那样心安理得,谁来说说,为什么他们能那样的心安理得呢?(因为他们彼此双方付出了,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6)连贯地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注意联系课文内容把关键词的内涵说清楚,说具体。
7)是呀,正因为彼此都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所以,——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8)教师引读:
9)小结:作者目睹了这一切,感受到在这里,付出与享受是相互的,因为他们都随时随地为别人付出了,所以享用起来也是心安理得。
(板书:)。
五.学习第二三件事,自读体会人们是怎样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又享受心安理得的。
(一)“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我”的遗憾是什么?“我”是怎样来“弥补”自己的遗憾的?)。
2、请同学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4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
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
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5、说话训练:这真是一位()的前房客,他()。可是,真遗憾哪,()。
6、小结引读:虽然我享受了这位不知名的前房客带给我的方便,但是我总觉得不太坦然,不太好意思,所以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才能心安理得。
(二)交流第三件事。
1)“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2)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3)在这件事情中,“我”还有遗憾吗?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为什么?
4)小结:是啊,因为大家都能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因此,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好处、方便时也能心安理得。同时这份心安理得也让作者心中感觉到了一丝美好和幸福,成了一份享受。
五、想想:这三件事能不能交换顺序?为什么?
板书:耳闻目睹。
亲身感受。
身体力行。
六.领悟文章中心。
1.从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呢毫无愧色的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让学生说)。
2.教师引读:而作者写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才—。
3.小结:当我们享受阳光、快乐、亲情、乐趣、友谊的同时,别忘了给予别人同样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心安理得。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六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组词,体会句子含义及句中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了解人物背景。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教具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逐课复习生字、词语、句子。
二、针对复习情况,对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役()拱()嫂()。
设()哄()搜()。
2、补充词语。
雪中()i()同归()()。
跌跌()()()()迢迢。
()()尽瘁()()蹈火。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在九门功课中,数学对我最感兴趣。
(2)妈妈每天五点整左右下班回家。
(3)张老师会说好几国流利的英语。
(4)昨天晚上,烟台下了一夜的大雨。
2、补充歇后语。
(1)十五只吊桶打水。
(2)小和尚念经。
(3)千里送鹅毛。
(4)张飞穿针。
(5)周瑜打黄盖。
板书设计。
在九门功课中,数学对我最感兴趣。
妈妈每天五点整左右下班回家。
教后记。
优点:复习生字、词语、句子同学们都能认真复习。
缺点: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个别同学不会用修改符号。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七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回顾。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2)分析: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总结。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八
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本第35页的第1--6和练习九的第1--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一、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的法则。
1、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指名中差生回答)。
0.48×357.8×0.90.43×1.25。
0.98÷712.56÷31.415.3÷0.03。
2、做课本34页的第3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请2--3人说一说,积中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再做课本第34页的第6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请2--3人说一说,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然后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说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独立作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课本第35页的第1题。师巡视,留心差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补缺漏。
二、求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把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0.9470.32.9951.8448。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0.28×0.0490o.72÷0.4913÷3。
(积保留两位小数)(商精确到百分位和十分位)。
引导学生比较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异同点。
相同的:求积与商的近似值都是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不同的:求积的近似值要把积求出后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比要保留数位多除一位,然后再取近似值。
列式:7.2×[26.5×(3500÷1000)。
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灵活、迅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挂出小黑板视算。
4.8÷81.6÷0.412.12÷120.32÷0.4。
4÷0.51÷250.25×400.13×5。
2.5×4÷40.1×0.8÷1004.2÷0.6÷7。
0.125×1.5×88.4÷8.4+61-0.25÷0.5。
二、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直接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视算的情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
三、简便计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讨论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
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
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
五、独立作业。
第35--36页的第5、6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九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五彩缤纷、无动于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品读课文,对海伦·凯勒“单凭触觉感受到的东西”有所体验,体会她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
2.过程与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边阅读边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相互验证中产生共鸣,促进思考。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同时,要抓住恰当的时机推动学生对自己的反思,点拨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品读课文,体会海伦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品读课文,对海伦·凯勒“单凭触觉感受到的东西”有所体验,体会她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
在充分体会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思考。
课件、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一、导入。
1.播放第一单元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认识课本中美好的大自然。
2.带学生欣赏圆明园荷花节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来自亲身游历所见的美好大自然。
3.播放不常见的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网络视频中美好的大自然。
4.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阅读课本,亲身游历,还是观看视频,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健全的双眼,从而引出《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出示课件)。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2.介绍与作者海伦·凯勒同样身残志坚的其他国内外名人,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反思自我。(出示课件)。
三、朗读训练。
1.教师范读。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上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给词语注音(出示课件)。
凯勒健康无恙惦记珍惜抚摩征兆清晰扪心自问长途跋涉五彩缤纷潺潺流水无动于衷。
(2)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无恙惦记天赋扪心自问五彩缤纷无动于衷。
四、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文中写了些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读后叙述、回答,教师梳理,引导、整理文章的`结构。)。
(朗读相关段落的文字,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从动作和描写景物的词语入手体会。)。
3.哪些地方还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五、作业。
作者说“那些视力完好的人却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对展现在面前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事情却无动于衷”,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写一下感受。
六、板书设计。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动作性抚摩轻轻的贴。
描绘性天鹅绒般清晰可见尽情歌唱潺潺扑鼻。
1.由于刚参加工作,对该阶段学生的学情以及课标的了解不深入,所以导致本次授课教学很多环节严重偏离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
2.实际授课与教学设计出现偏离,很多预设环节没有在课堂得到实际操作。我想,这需要向老教师及其他优秀的年轻教师学习,慢慢的积累经验,不断的进行实战!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十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青霉素发现的经过及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弗莱明热爱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3.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 揭示课题
(出示居里夫人、牛顿等学生已经了解的科学家的图片,简单议论后出示弗莱明的图片,告诉学生他也是一位值得世人为之骄傲的人物,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青霉素的发现》。(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弗莱明、认真、严谨)
2.默读课文,哪些自然段写青霉素发现的经过?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三、再读课文 读中感悟
1.小组合作读文。你认为哪些语句能体现弗莱明认真钻研的精神,画出来,读一读。(板书:重做试验、马上试验、动物实验)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师生共同评议。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借助书中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弗莱明那种热爱科学的精神,然后说一说。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你知道青霉素都能治疗哪些疾病?(课前搜集的资料)
5.你此时最想对弗莱明说些什么?(板书:伟大)
6.多媒体出示:
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中国)
指名读郭沫若的名言。
7.再读课文,加深感受。
四、拓展延伸 丰富知识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科学家的发现、发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板书设计:
重做试验
青霉素的发现 马上试验 认真严谨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十一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3分)
2、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辽阔——
4、第二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欢跃——特点,第四自然段突出了草原的特点。(2分)
5、请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抄写在下面的直线上,并仿照此句写一句话。(2分)
仿写: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月儿羞涩地躲在了云后。
6、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了的作用。(2分)
7、认真读短文,体会到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8、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2分)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2分)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1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缺乏——清晰——
4、细读短文,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3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3分)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十二
1、复习巩固做课外阅读题的几种基本方法。
2、复习巩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4、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复习巩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复习巩固通过品词析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好吧?(板书: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二、反思阅读现状,发现问题,明确任务。
1、在做阅读短文时,你觉得哪种类型的题做得不够好?
师相机板书:主要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
相机解决一些学生做题的困惑:如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语言环境加标点。
2、同学们敢于自我反思、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真值得表扬!你们所遇到的这几种难题正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你们要达到的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攻克“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这三道阅读难关,有没有信心?(有)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听出了你们的自信!
三、立足学情,有效引导。
〈一〉首先来攻第一关:归纳主要内容。
1、在做阅读题时,要想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首先得怎样做?(读懂文章)这时,我们一般选择哪种读书方式?(默读)对,因为默读有利于思考。读几遍呢?要因文、因人而宜,直到读懂为止。
默读时,还应注意些什么?
(1)要入情入境地去读,读进去,想开去,一边读一边想。
(2)不动笔墨不读书!标自然段,好词好句,关键词句,标点,做旁注,同学们掌握的学习习惯还真不错!
2、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去默读短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肯定默读方法,默读习惯!)。
题目见提纲五年级语文第七、八单元复习卷十、(一)5。
交流读书收获。
3、你们读懂的便是主要内容的部分了,我们再稍微加工一下,就是主要内容了。
在归纳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你有什么窍门?
(板书1、完整、简要)(2、谁干什么法)(3、时间、地人物、事件)。
4、同学们的方法可真不少!谁能根据同学们的窍门,集思广益,来归纳一下《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主要内容?别忘了,既要完整,又要简要!
同位交流——全班交流互评。
5、刚才,我们运用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指导给我们的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常用的“要素串连法”。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种要素串连起来,还要注意简要完整!
恭喜同学们第一关攻关成功!ye!
〈二〉再来攻第二关:体会思想感情。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1)把心放到文章中心,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
(2)抓住关键词句。
板书:关键词句。
开去;边读边标关键词句,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
全班交流:通过再次读文,你标出哪些关键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要把这些体会融合在一起,尽量全面一些!
看看复习小博士的体会:齐读1遍。
3、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便是复习小博士给我们指出的:齐读1遍。
恭喜你们,第二关攻关成功!ye!
〈三〉最后一关,领悟表达方法。
1、你都知道哪些表达方法?
2、你是怎样领悟表达方法的呢?
(再读文章,通过品读词句来领悟。)板书:品词析句。
是呀!表达方法就蕴含在字里行间!
交流:
(1)你通过哪些词句,品出了什么表达方法?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2)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有原因,经过,结果,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两点合起来,便是这篇短文所采用的主要的表达方法。
这样,通过品词析句,我们就总结出写事类文章的一般表达方法:
1事情发展的顺序。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或品质。
同学们可真棒!都可以和复习小博士相媲美了!
恭喜同学们,第三关攻关成功!ye!
第二课时。
〈五〉总结学法。
回顾我们的攻关历程,我们在攻每一道关时,我们最先做的是什么?(读文章),不只一次地读!反复地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调动我们的语感,发动我们的思维,抓注关键词句,通过品词析句,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
板书:多读——语感。
四、学法迁移,领悟运用。
1、运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我们再来做一篇阅读短文,好吧?
《遥远的麦地》题目见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复习卷三、(三)。
学生自已做题。
全班展示交流。
师生、生生互评,谈方法。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做写事类课外阅读题的几种重要方法,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学以致用,用这些方法去攻克更多的阅读难题。
板书设计: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主要内容——完整简要。
思想感情——关键词句。
表达方法——品词析句。
多读——语感。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十三
2.能简要概括文章讲述的三件事,并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结合具体事例的学习,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并能积累文章最后一段含义深刻的语句。
1结合品词品句,体会随时随地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的道理。
2、落实单元重点,结合文本进行想象训练。
1.帮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2.理解“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板书:享受,(要求看清笔顺)生活中,我们“享受”些什么?(阳光,温暖,乐趣,友情)。
2、师过渡:“享受”总是与美好幸福连在一起。今天,我们有幸与作者一起静静地来享受一份——(板书:心安理得)。
3、出示课题:23、享受心安理得(齐读课题)。
4、理解“心安理得”的意思。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问心无愧理所当然。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心。
1、师:那么,怎样才能毫无愧色地享受别人给你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呢?课文哪一节告诉了我们?(最后一节)。
出示:人们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一样,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多音字“着”。
3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怎么做才能享受心安理得呢?
板书:随时随地。
为别人着想。
4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能用上关联词来说说怎样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指名说。
教师引读: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有做到—,你才能——。
如果做到了——,你就能——。
总结:课文最后一节就是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三、了解文章结构,概括三件事情。
交流:
第一件:在法国东南部一个叫“爱归里”的小镇,人们尽情享用老人花园里四季常开的鲜花,也主动照顾一对年逾八旬的老人和他们的花园。(“逾,旬”的字义和“年逾八旬”词语理解。)。
=548;随机指导学生用“生活用品”来概括。
第三件:在登阿尔卑斯山时,我享用之前的登山者特意留下的手杖,也把雨披留给接下来的登山者。
2、在经历了这三件事后,作者分别有什么感受呢?请你快速浏览三件事,把作者的感受用横线划出来。
1)生划句,师边巡视检查,边评议。
2)交流出示。
a、在这中间,付出和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么心安理得。
b、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留给我的遗憾。
c、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四.学习第一事例,深入感受人们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一)学习第一件事。
过渡:这三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我们说理解句子就要抓住关键词。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话。
1.理解:“在这中间,付出的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出示:“双方“指的是谁?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为什么都会显得心安理得?)。
2、默读1、2节,根据问题,找找句子。
1)“双方“指的是谁?板书:一对老夫妇街坊邻里。
2)交流句子:付出得到。
每天清晨,老先生会将一只塑料桶放在花园门口,里面插满了刚剪下来的鲜花,街坊邻里甚至是过路人,如果你爱花,都可以从塑料桶里拿取,只要向老夫妇说声“谢谢”就行了,不需付钱。
每天都有人向他们送上问候或赞美,向他们道谢。如果老夫妇有个头疼脑热,有人会主动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周末的时候也总有壮劳力来他们家的花园里义务除草、修理暖棚。
3)如果你是这对老夫妇,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想的呢?
()路过老夫妇家的花园门口,发现(),心想(),于是()。
5)天长日久,付出和得到的都是那样心安理得,谁来说说,为什么他们能那样的心安理得呢?(因为他们彼此双方付出了,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
6)连贯地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注意联系课文内容把关键词的内涵说清楚,说具体。
7)是呀,正因为彼此都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所以,——出示句子:在这中间,付出或得到的双方都显得那样心安理得。
8)教师引读:
9)小结:作者目睹了这一切,感受到在这里,付出与享受是相互的,因为他们都随时随地为别人付出了,所以享用起来也是心安理得。
(板书:)。
五.学习第二三件事,自读体会人们是怎样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的,又享受心安理得的。
(一)“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那年暑假里留给我的遗憾。”(遗憾是什么意思?“我”的遗憾是什么?“我”是怎样来“弥补”自己的遗憾的?)。
2、请同学圈划理解,组内交流。
4出示:只见冰箱上醒目地贴着一张纸条……。
请您注意查看食品保质期……。
它们分别用塑料袋包扎好……。
5、说话训练:这真是一位()的前房客,他()。可是,真遗憾哪,()。
6、小结引读:虽然我享受了这位不知名的前房客带给我的方便,但是我总觉得不太坦然,不太好意思,所以此后,我又几次去法国度假——,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弥补,才能心安理得。
(二)交流第三件事。
1)“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
2)我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感动:————(引导学生从“特意,很自然”等词语体会为别人着想)。
3)在这件事情中,“我”还有遗憾吗?觉得心安理得吗?(心安理得了)为什么?
4)小结:是啊,因为大家都能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因此,在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好处、方便时也能心安理得。同时这份心安理得也让作者心中感觉到了一丝美好和幸福,成了一份享受。
五、想想:这三件事能不能交换顺序?为什么?
板书:耳闻目睹。
亲身感受。
身体力行。
六.领悟文章中心。
1.从这三件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之所以呢毫无愧色的享受别人带给他们的好处,是因为——(让学生说)。
2.教师引读:而作者写这三件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才—。
3.小结:当我们享受阳光、快乐、亲情、乐趣、友谊的同时,别忘了给予别人同样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心安理得。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教案篇十四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长远地看待问题。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阅读小提示”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两个农夫。
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物价上涨)遭窃送命要全面考虑。
另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牛半价)遭瘟疫杀牛长远打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0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