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0 06:01:28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五篇)
时间:2023-02-20 06:01:28     小编:zdfb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一

在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可以逃脱呢?有人说是因为项伯,他把军机泄露给刘邦,还处处维护刘邦;有人说是张良,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掩护刘邦撤退;还有人说是樊哙,他粗中有细,怒斥项羽,说服刘邦离开。但是,仅仅是这些就可以让刘邦轻易地离开项羽的万军之中吗?不,不可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项羽。

项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胸无城府、讲义气,相比起在鸿门宴上用阴谋诡计把刘邦杀死,他情愿和刘邦兵戎相见,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他的自大。当一个人在某方面拥有远超一般人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很容易变得骄傲、自大。项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他也没有跳出这一定势。他的这种“骄傲”往往会受到后世人的指责。他们凭什么指责项羽?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要收敛,一定要“谦虚”才对吗?项羽他是一个率直的人,他不屑于那么虚伪,而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对于项羽,我曾经想过很多如果。如果他肯听取范增的计谋;如果他肯接纳韩信;如果他肯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如果他肯渡过江东……所有的这些这些,哪怕只发生一个都足以改写历史。但现在我知道没有如果。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项羽。他忠于自己,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信念,所以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所以范增也不得不发出“竖子不得与谋”的感慨,最终被项羽气走了。忠于自己有错吗?这个本身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身处的地位。他作为一个君王,是权力的斗争中心。在其位,谋其政。在这样的斗争中,谋略与城府必不可少,猜忌与阴谋永远长存。相比起君王,项羽更适合成为一个侠客。一个醉意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

无论怎样,事实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心中记住这样一位永垂不朽的人物。让他永远地活着,活在我们的心上。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二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杯具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杯具,不仅仅是历史的杯具,也是性格的杯具,而他的杯具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杯具。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忙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能够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杯具。

项羽的性格杯具还表此刻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最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能够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杯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三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生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之后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

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那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生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感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生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能够明白。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就应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忙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坚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个性,正因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应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杯具看成其性格的杯具,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完美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理解。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这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礼貌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四

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感受颇深,在此浅谈几句。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死,为人忠诚。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但是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就应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样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但项羽这个杯具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啊!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作文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高中议论文篇五

鸿门宴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鸿门宴》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读后感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鸿门宴读后感8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 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 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 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 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

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 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用寥寥数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想法。项羽啊,项羽,你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我想,或许现在我已经知道答案了吧。

在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可以逃脱呢?有人说是因为项伯,他把军机泄露给刘邦,还处处维护刘邦;有人说是张良,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掩护刘邦撤退;还有人说是樊哙,他粗中有细,怒斥项羽,说服刘邦离开。但是,仅仅是这些就可以让刘邦轻易地离开项羽的万军之中吗?不,不可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项羽。

项羽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他胸无城府、讲义气,相比起在鸿门宴上用阴谋诡计把刘邦杀死,他情愿和刘邦兵戎相见,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他的自大。当一个人在某方面拥有远超一般人的能力的时候,他就会很容易变得骄傲、自大。项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他也没有跳出这一定势。他的这种“骄傲”往往会受到后世人的指责。他们凭什么指责项羽?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要收敛,一定要“谦虚”才对吗?项羽他是一个率直的人,他不屑于那么虚伪,而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自我。

对于项羽,我曾经想过很多如果。如果他肯听取范增的计谋;如果他肯接纳韩信;如果他肯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如果他肯渡过江东……所有的这些这些,哪怕只发生一个都足以改写历史。但现在我知道没有如果。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项羽。他忠于自己,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信念,所以作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所以范增也不得不发出“竖子不得与谋”的感慨,最终被项羽气走了。忠于自己有错吗?这个本身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身处的地位。他作为一个君王,是权力的斗争中心。在其位,谋其政。在这样的斗争中,谋略与城府必不可少,猜忌与阴谋永远长存。相比起君王,项羽更适合成为一个侠客。一个醉意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

无论怎样,事实永远不会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心中记住这样一位永垂不朽的人物。让他永远地活着,活在我们的心上。

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感受颇深,在此浅谈几句。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杀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死,为人忠诚。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但是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杀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就应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样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但项羽这个杯具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啊!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生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之后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杀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史上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

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那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死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生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感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生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能够明白。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就应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忙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坚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个性,正因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应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杯具看成其性格的杯具,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完美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理解。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者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这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礼貌的重建,任重道远!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杯具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杯具,不仅仅是历史的杯具,也是性格的杯具,而他的杯具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杯具。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忙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能够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杯具。

项羽的性格杯具还表此刻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最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能够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杯具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995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