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后,我深有感触地认识到了一些道理。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具备清晰明了的结构。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一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也是一名有着近7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他始终发扬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将毕生积蓄***.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卢永根院士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卢永根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南粤楷模”称号,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他“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举起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些还记得。中国人是守诺的,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宣誓,那自己要遵守。”当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接受采访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由于身体原因,卢永根未能亲临颁奖典礼现场,节目组专程到病房为他颁发了奖杯。主持人白岩松连线采访了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雪宾老师。徐雪宾向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张遗体捐献卡,这是几个月前卢永根要求为他办理的,卡片上面写着:“我是一名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我愿在身后将遗体无偿地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为振兴祖国医学事业而奉献。”同为遗体捐献者,徐雪宾非常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作为共产党员,他捐献遗体是最后一次做出自己的贡献。”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二
卢永根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勤俭节约,蜡炬成灰泪始干,为热爱的祖国奉献了一生。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卢永根院士身上这股顽强不屈,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院士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卢永根院士上高山、下峡谷、披荆棘、踏草丛,为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党员干部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踏实肯干,不畏艰难困苦,不搞形式主义,坚持群众路线,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到老百姓家中,深入他们的心中,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着想,解决与落实他们的难题与诉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院士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卢永根院士将自己的毕生积蓄都捐赠给了华南农业大学,他没有选择用这笔钱改善自己的生活,一切从简的他反而将自己的积蓄都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党员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大吃大喝,收受高档礼品,要做到两袖清风,不向老百姓吃拿卡要,杜绝没有好处就不办事的陋习,不在老百姓面前端架子,作威作福,向老百姓展现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要学习卢永根院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卢永根院士不仅将自己毕生的积蓄都捐赠给了教育事业,还决定将自己去世后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与医学教育事业,他为祖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党员干部要坚守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职,以集体利益为重,做好牺牲个人利益的思想觉悟,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三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20xx年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
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广州。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如山的政治品格。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忠诚,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他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矢志报国,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面对众人的疑惑,他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最高目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始终笃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许党报国。
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修身立德、甘于奉献,勤勉俭朴、淡泊名利,发扬传承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四
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宣部追授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为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时刻坚守初心、践行使命树起了一面旗帜,值得我们每一名年轻干部深刻学习。
奋斗的青春最闪亮。卢永根的事迹一经播出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水稻的科研事业不懈奋斗着,他所从事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饱含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他用尽全力攻破的一件件难题,他耗尽心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书写着水稻科研史上的`传奇,他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钟爱的事业和人民之中,留下的是最有温度的情感,他所奋斗的一生是满怀希望与激情的一生。
奉献的大爱暖人心。“布衣院士”卢永根,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水稻科研事业,简陋的家庭摆设、多年未换的绿色毛衣成为卢院士的真实生活写照,他不舍得对自己投资,更不舍得浪费,哪怕一粒米的粮食,就这样一个吝啬得院士却豪放地将积攒的880万元全部捐赠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并将遗体无偿捐献给了医学事业,他踏出的每一步都是书写大爱的步伐,让我们震撼,更值得我们学习与追随。
卢永根院士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那份坚定的理想信仰与永恒的奋斗精神却永远闪亮,广大青年干部要努力向卢院士看齐,站在新时代的奋斗起点,用奋斗描绘青春的底色,兢兢业业创事业,无私奉献谋实事,踏踏实实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誓言,扎实推动当合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五
日前,中宣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大家都在追忆着“布衣院士”矢志报国的初心,坚定了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信心。
一个好榜样,可以感召一群人、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13年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担任校长期间,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华农八大金刚”,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1987年,在卢永根的推动下,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打开人才培养新格局。20xx年3月,他把880多万元积蓄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卢永根夫妇住的房子,依然是华农的房改房,位于五层,还保留着上世纪的装修,室内的陈设也非常简单。卢永根曾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可以说,他真正用一生的行动见证了他的爱国之心。
生的境界与追求,来自于党性的修养。在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他用自己的无言行动,展现了党性的强度和纯度,诠释了党性的力量,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修养树立了榜样。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卢永根身上的优秀品质,是时代的精神财富。
“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恭俭”,这是卢永根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如今,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人;就是要学习他勤俭乐于奉献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将一生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所热爱的领域。
历史经验证明:一切伟大的成功,所有奇迹的创造,都必须有崇高的精神支撑。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精神的丰碑。卢永根无疑是教育、科研战线的先进人物典型,而未来还会有更多各行各业的时代楷模不断涌现,树立起一个又一个精神丰碑,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当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关键阶段,需要全社会共同弘扬时代楷模精神,把他们的崇高精神转化为全民族的实际行动,努力铸造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为民之基。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六
一生可以很长,长到度日如年;一生也可能很短,短到白驹过隙。雕琢生命的刻刀就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里,将刻画出怎样丰富精彩的人生,全凭自己的选择和把握。这既是一种角度,更是一种态度;既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情怀;既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修养。不求无憾,但求无悔。一个“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的“布衣院士”,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怀揣怎样的笃定追求,拥有怎样的洞明练达,才能够坦然无悔地留下这样一座闪光的“无字丰碑”。“永根”有“根”,探寻卢院士一生令人敬仰的精神密码,我们找到了“根”之所在。
忠诚不渝、信念如磐那是爱党爱国之“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情感系于斯、认同归于斯的民族心、民族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院士化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作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这样的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和人民最深情的大爱,也是对党和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向往归属感的集中体现。爱党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时代潮流消弭了剑拔弩张,但风险威胁依然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面临着相比以往更为特殊和复杂的国内与国际环境,唯有像卢老一样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才能浇开爱党之花、结出报国之果。
严谨求实、献身科研那是尽职尽责之“根”。人生最纯挚的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用一颗最纯粹的初心,践行一段最纯美的旅程。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爱岗敬业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魄力,是一种争创一流的标准,也是一种奋发有为的状态。“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卢永根院士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研究了一辈子,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水稻遗传资源、雄性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直到70多岁,还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关键少数”,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奋斗在前、冲锋在先,立足岗位、务实履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掌握为民服务的方法和本领,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
淡泊名利、鞠躬尽瘁那是无私无畏之“根”。“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困,不忻忻于富贵”。“公”与“私”,“名”和“利”,从来都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和职业操守的试金石。卢永根院士一生节俭朴素,被誉为“布衣院士”,他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直至因病辞世之后,仍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也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纵然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党员干部舍小利、取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样子终将被党和人民永远铭记。
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累。在“半为儒者半为农”的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探寻“无字丰碑”的“根”密码,追梦人初心永葆、奋斗者粲然芳华。
食堂,家中至今仍在使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却将毕生积蓄8809446.44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直至因病辞世之后,仍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是他作为院士的“最后一次科普”;这也是他作为唯物主义者的“最后的一次贡献”。“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纵然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党员干部舍小利、取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样子终将被党和人民永远铭记。
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累。在“半为儒者半为农”的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探寻“无字丰碑”的“根”密码,追梦人初心永葆、奋斗者粲然芳华。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七
在刚刚迎来__岁“生日”的华南农业大学,被芳草和绿荫围绕点缀的昭阳湖,是不少华农人最难忘的校园记忆。伫立着老校长卢永根雕像的院士广场,就坐落在昭阳湖畔。雕像上铭刻着的“坚持实事求是,提倡独立思考;不赶浪头,不随风倒;有三分事实,作三分结论”,是这位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他知道加入共产党将意味着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属于党、属于人民,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卢永根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即便年过古稀之时,卢永根还是经常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前往山野之间,进行实地考察。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的纯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他扬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
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将“卢永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敢于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用专业知识和本领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八
卢永根同志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爱国,是当代青年最应该具有的品质。忠心报国,是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院士卢永根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为现代青年指引了方向。一、以报国为志。卢院士生于国家危亡之际,年少时目睹国家衰败,他说在身处逆境时,认为要把一辈子献给祖国。卢永根曾多次出国探亲,在他国优越的生活条件诱惑下,他回国报效国家。卢院士将一生献给了国家的`科研,他长期奋斗在高等教育的行列,关心教研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培养了专家,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二、以报国为荣。卢院士将自己的全部积蓄设立教育基金,到逝世后捐献遗体,都彰显着爱国情。卢院士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家中几乎都没有新式家具,床锈迹斑斑,几张破凳子,就是这些破家具陪伴了他一生。卢院士始终对党保持忠诚,把爱国热情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九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2017年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将他的一腔热血播撒在祖国、工作、人民之中。
将满腔热血化作对祖国的一片赤诚。生于兵荒马乱之际,年少时目睹日寇暴行,卢永根对于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有着更加殷切的期盼。他无数次说,无论是一帆风顺的日子,还是身处逆境的时刻,他始终坚信,要把一生献给党和祖国。面对祖国危难卢永根毅然决然地投身祖国的怀抱,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他对祖国的忠诚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也应该将他这种对祖国的赤诚化作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多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动力。
将满腔热血化作对事业的一腔热情。作为科学家,卢永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了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野生稻基因库。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老校长,13年间,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惦记的还是自己的学术研究,在病床上仍然坚持研究、学习。我们也应该学习卢永根院士对工作的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勤恳工作的决心做好人民的“勤务兵”。
将满腔热血化作对人民的一种深情。20xx年3月,卢永根以夫妻名义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教育基金协会,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20xx年8月12日,卢永根院士因病辞世。按照他和家属意见,不举行任何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卢永根将自己最后的余热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国家和人民,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最光辉的写照吗?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组工人员,我们也应该学习卢老这种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深情,不断提升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觉悟,努力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多为人民着想,多办民生实事、多解人民之难。
卢永根就像一朵小火花,他默默奉献,点亮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卢永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生坚定理想信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切。卢永根用他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用他的赤诚之心抒写了“我和我的祖国”这一壮丽篇章。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一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选择,选择决定人生方向,选择决定人生道路。我们在面临选择时的一念之差往往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错误选择看到的是眼前的苟且,享受的是短暂的安逸舒适,而正确选择则能看到诗和远方,同时能让人的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怨无悔。中科院“布衣院士”卢永根在人生关键时期面临了四次选择,正是由于他在选择的十路口作出了正确选择,也才造就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践行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对卢永根而言,“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实至名归。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又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着眼长远,要从利国利民、爱党爱国的角度去作出正确选择,方能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方可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言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xx年8月,因病在广州逝世。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曾荣获“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近一段时间,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卢永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献出一切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知识分子楷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表示,要深入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至诚报国,开拓创新、勤奋耕耘,勇担重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和忠诚执着朴实品格,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交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xx年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三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
卢永根院士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祖国,他无愧于“无产阶级战士”这个称号,更无愧于自己坚守一生的信仰。主持人在最后说,“他虽然走了,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会激励更多人,更多的中国人,坚定,勇敢地前行。”
作为中国人,作为华农人,作为共产党人,卢永根院士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实现共产主义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第三党支部的每一个人都坚信着,这一天终将来临。我们也许还不是坚定的共产阶级战士,但我们会认真学习卢永根精神,力求做一个社会主义的螺丝钉,为社会主义奉献终生。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四
人文学院党总支及全体学生党员在19栋209召开了“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组织生活会。人文学院院长陈军、张乐人教授、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袭科、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胡杏、以及学生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玲军主持。
本次会议分两个主题,一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交流会;二是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化区委宣传部举办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活动。陈军、张乐人、周玲军分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介绍和讲解,希望人文学院的师生党员踊跃参与。
陈军表示,党的理论学习应该跟实际相结合,人文学院学生党员应借此契机,以社会为课堂,深入基层采访,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他还强调了这次征文活动是与从化区委宣传部和从化报社一起合作的,希望人文学院学生党员可以捉住机会,积极参与多价值取向的活动。随后张乐人提醒学生党员要深入了解十九大精神,多观察身边的事例,写文章应具体到一件事情的点上去,争取高质量征文。
人文学院每一位学生党员就此次征文活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结合十九大精神和系列讲话,回归从化区实际情况,党员们提到“思想扶贫”以及“过度开发”等新颖观点,在此基础上陈军院长和张乐人教授给予了每位学生党员专业的看法和建议。
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探讨中,每位学生党员基本制定了征文的选题和写作方向。周玲军表示,希望每位学生党员认真对待,争取把优秀的作品通过从化报社展现出去。
随后进行了学习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的组织生活会,周玲军向全体党员介绍了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及学习体会,要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研读材料和观看录像视频等方式,让党员们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并感受其对党忠诚、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以及教书育人、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他提到,卢永根同志勇担重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服务人民,以大爱无私奉献给国家和社会,用模范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
在座的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发表个人感言,大家都认同并学习了卢永根同志“对党忠诚,学成报国”的家国情怀和“教书育人、刻苦钻研”的敬业品格。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告诫自己不断坚守自己的初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贡献党员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周玲军做总结,首先肯定人文学院支部党员自身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其次,他认为现党员需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锋模范”榜样以及结合新时代的具体时代背景将“榜样”力量体现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鼓励党员奋斗拼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消息传来,瞬间在岭南大地引发了热烈反响。广东各界,尤其是来自高校和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们,追忆着“布衣院士”矢志报国的初心,坚定了自己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信心。
今年恰逢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在华农学习、工作的同学和老师们更添激动和感慨。“岁月更替,精神永恒。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大写的人;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少奎说。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级硕士生丁允贺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他会努力学习老校长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卢永根院士一生报效祖国,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学科炽热的情感,贯穿一生。生活中节俭朴实,是‘布衣院士’,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他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情怀献身农业科研和教育。卢院士的事迹激励着我更加努力,以卢院士为榜样,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谈到如何将卢永根院士的精神与高校教师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时,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动情地说。
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向大家讲述了卢永根院士的故事,感染了现场众多观众。
“卢院士是我们华农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对于我来说,我将继续讲好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让他的精神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党林夕表示,在讲述院士故事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人生方向。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六
“您彰显了中科院院士称号的荣誉所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曾在致卢永根的慰问信中这样肯定他一生的功绩。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心治学、一世恭俭。终其一生,卢永根都在追求人生的意义。他用毕生的言行向世人诠释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科学家、老教育工作者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
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卢永根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70年,从在香港从事地下党活动的热血青年,到毅然从美国回国的科研骨干,再到躺在病房参加临时党支部活动的风烛残年老人,他始终坚定永不褪色的信仰,始终践行入党初心。正如他在一场题为《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报告中的深情表白:“我为什么摒弃比较安逸的生活,放弃个人名利而回到内地?主要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使我觉醒到当亡国奴的悲惨。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复兴效力。回内地30多年来,有过一帆风顺的日子,也有过身处逆境的时候。但我坚信,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农业科学家就要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卢永根一生谨记父亲“身劳苦学”的亲笔家训,一生赤脚耕耘大地、奋战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作为我国著名的作物遗传学家,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勇于创新,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新观点,培育了30多个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为解决农民“靠天吃饭”难题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同时,他心系国家教育事业,从教半个世纪以来,以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育得桃李满天下。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他殚精竭虑,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多少光环加身也要保持“布衣”底色。卢永根一生从院士到校长,从“全国模范教师”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有无数光环,却始终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他在笔记本扉页上所题的自勉。“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对他的真实写照。他用节俭朴素和慷慨捐资的鲜明对比,向世人展示了院士群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在卢永根获评“感动中国人物”时,这句颁奖词打动了无数人。卢永根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向社会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它必将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入到科技报国的征程中,将激励无数后辈投入到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七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您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给卢永根的颁奖词,也是对卢永根科学家、校长(曾经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老党员、毕生积蓄捐献者多重身份的生动概括。
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华南最大野生水稻基因库。
卢永根院士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他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绩,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作为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他保存了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野生稻基因库。如今,我国水稻研究技术在很多领域超过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的顶峰”,这是卢永根恪守的原则,也是他向学生念兹在兹的学术训诫。
拒绝留美研究只因祖国需要他。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想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卢永根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工作之后,发挥“拿来主义”,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南农业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年,即便头上有多个“光环”,卢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保持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热情和深沉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读书,看论文,整理著述。华南农业大学现任校长陈晓阳感慨地说,这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和教育家应有的品质、责任和担当!
近乎苛刻的节约毫无保留捐出毕生积蓄。
3月,卢永根撑着孱弱病躯,在夫人徐雪宾的陪伴下,把一生积蓄880多万元,一笔又一笔地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卢永根叮嘱说,这笔捐款要用于奖励农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嘉奖忠诚于教学科研的教师,资助农业领域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前来讲学交流。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农农学院副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厉行节约,家里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他还在楼顶‘耕田’种菜,自给自足,尽量少买菜少花钱”。
他无数次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无论是一帆风顺的日子,还是身处逆境的时刻,始终坚信,要把一生献给祖国!鞠躬尽瘁农业事,死而不已稻花香。永远怀念,我们的“布衣院士”!
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心得体会篇十八
203月21日,华南农业大学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郑重地在捐赠协议上签下名字,两人共捐赠毕生积蓄合计880万余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这是华农校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
当时卢永根已生病住院,为此次捐赠,特意从医院来到银行。仅在其中一家银行,转账业务就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徐雪宾教授回忆夫妻二人商量捐款的经过:卢永根身患重病住院,徐教授聊天时问起身后对存款如何处置,卢永根只说了一个字“捐”;徐雪宾心领神会,马上回答:“好!”——两个字的简单交流,毕生积蓄处置完毕,夫妇俩伟大的精神和人格充盈其间。
捐赠时的慷慨与老两口平时生活的节俭恰成鲜明对照。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不舍得扔,这些东西没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有尽其用。我认为生活过得好,不是单纯地追求所谓舒服,我很注重建立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万事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卢永根说。
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一到中午,他就拎着一个铁饭盒,叮叮咚咚地走到莘园饭堂,和学生一起排队,打上两份饭。每份饭有一个荤菜、一个素菜和二两饭。在饭堂吃完,卢永根再将剩下的一份饭带回家给老伴徐雪宾。
对祖国深沉的爱,贯穿卢永根的一生。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他曾三次到国外探亲和访学,在异国丰厚的物质生活面前,他选择学成归国。
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他曾公开发表文章说,“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
卢永根的导师丁颖教授被誉为“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之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而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也在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一门三院士”,传为佳话。
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了华农校长。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动了华农的跨越式发展。
对即将出国深造的每一位教师,卢校长都要与他促膝谈心,勉励他们早日学成归国。“学成报国,学成归国,这是最根本的”。
追忆。
他的房间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
“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经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了。
卢永根院士夫人徐雪宾教授昨日表示:感谢党七十多年的教育,使卢永根院士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新中国的建设者、把一切献给党的共产主义战士。使他永远活在他的亲人学生和朋友的心中。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他不选择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原因,卢永根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他曾公开发表文章说,“真正爱国的青年科学家都应扎根祖国。外国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2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