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可靠性,真实反映研究或工作的情况。在报告的方法部分,应详细描述研究或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这是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报告,通过对现有政策和措施的评估和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和意见。
开题报告特色篇一
近年来,xx市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县市城区建设为节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宜居xx呈现崭新风貌。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城镇化率从20xx年的45.5%提高到20xx年的54.21%,年均提高1.74个百分点,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29元,比20xx年翻了一番,总量保持全省第二位。
目前,宋河镇、绿林镇、后港镇、高阳镇、胡集镇、石牌镇、客店镇、牌楼镇、漳河镇被选为全省重点中心镇、特色镇,新建了彭墩、王坪、赵泉河、沙岭湾等一批宜居村庄,展现了农村新面貌,全市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胡集镇进入省十强乡镇行列,后港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
村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狠抓村镇道路、绿化、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村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承载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推广“组团带动、产业带动、城乡互动、股份合作、特色拉动”五种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彭墩模式”、“幸福马岭”、“明灯路径”等新农村建设经验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精准扶贫和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采取多种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以点带面,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东宝区、掇刀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全市共48个村庄被命名为“宜居村庄”。
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3246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特别是贫困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组建210个扶贫工作队进驻所有贫困村,设立2亿元扶贫产业基金,实施精准扶贫项目124个,其中20xx年脱贫59907人。
政策支撑城乡统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意见》和《xx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发展提出了具体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成立了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出台了《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先进乡镇考评表彰办法》,每年对所有乡镇进行考评通报,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引导乡镇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xx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开展镇域城市建设试点,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开展镇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在稳定区划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体制创新、权力下放,将试点镇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小城市、县域副中心。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区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健全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三个县域城市为支撑、五条城镇带为纽带的“一主三副五带”全域城镇化格局,以城区为生态绿心,建设漳河新区绿色生态低碳新城、东宝区都市产业城、掇刀区与xx高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科技城,推进漳河镇、子陵镇、牌楼镇、麻城镇、团林铺镇组团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中心城区与钟祥相向发展,打造荆钟组合都市区。
着力实施省级战略。紧紧围绕“中国农谷”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年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市政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商品小区开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实现大柴湖振兴发展,省、市多部门从规划编制、移民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对柴湖镇倾力相助,形成了对口帮扶、强力推进、合力共建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柴湖发展。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xx市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城建管理机构设置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京山县、沙洋县、东宝区建制镇城建分局恢复率达100%,其他乡镇城建机构也在酝酿筹建之中。
扶持发展特色城镇。近年来,xx市深入开展镇域小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建设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倾斜,重点扶持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对胡集、后港、宋河、钱场、官垱、易家岭试行镇级市管理,在调整机构及职能过程中,县(市)住建部门将相关职能全部予以了下放。宋河镇投资近亿元推进了道路、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城镇项目建设。柴湖镇强力实施省级战略,中国花城和移民新城初具规模。钱场镇盛老汉家庭农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
坚持整镇推进、组群发展。坚持整镇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孙桥、官垱、石牌、牌楼、团林铺、漳河、长滩7个试点示范镇建设,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坚持组群发展,策划实施屈家岭—京山、东宝—钟祥、掇刀—沙洋三条新型城镇化带、产业走廊、生态走廊建设项目,着力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初步编制完成《荆钟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和彭墩“1+9”区域规划》,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彭墩现代农业示范园、彭墩风情小镇建设全面启动并加快实施。
挖掘调研特色民居。在推进全市宜居村庄和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要求各县(市、区)在建筑风格设计和建设方面注重延续原有的建筑风格,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推广《“荆楚派”村镇风貌与民居建筑参考图集》,以期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各地民居建设。
抓好污水整治工作。大力实施污水治理工作,将全市52个乡镇污水处理建设纳入2016年政府民生实事中,抢抓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建设机遇,搭建污水处理建设合作洽谈平台,邀请省村镇建设协会推荐的污水处理建设企业与乡镇就工艺选取和可研编制合作方式展开交流,组织各地村镇负责同志参观学习外地污水处理建设先进经验,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大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遵循“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将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出让金、小城镇建设配套费专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通过地产综合开发收入,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给企业税收优惠或减免,鼓励企业投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对价值较高的建设用地采用招标方式获取最高限度的资金,直接用于小城镇建设。五是聚群众之力,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发动群众,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激发商户及居民群众的热情主动投入,配合房屋立面改造、广告牌制作及门前硬化绿化等工作。
小城镇建设后劲严重不足。目前不少乡镇财政还属“吃饭财政”的情况下,小城镇建设发展缺乏一定的产业支撑,大部分乡镇产业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有心无力,不能按有关规定落实工作经费;制约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未能彻底打破,筹集资金困难重重,影响了全市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统一部署。
城建管理机构未完全理顺。虽然各地在成立建设分局上做了大量工作,成立的机构也不少,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员配备难以落实。虽然各建设分局机构和人员编制都予以了明确,但在实际配备时有一些难度,即使配备了人员,也不能满足城镇建设需求;二是工作经费严重欠缺。由于多数建设分局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或纳入财政预算的资金有限,大部分建设分局只能靠县(市、区)、镇两级“以钱养事”等费用维持人员工资开支,在更新老化设备、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无从谈起;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也不具备执法资格,在工作中碰到棘手问题难以解决。
村镇建设行业指导和协调难度较大。村镇建设的主体以县(市、区)政府和各镇(村)为主,市住建委主要负责建设方面的行业指导和协调,再加上税费和财政体制等原因,市级针对全市小城镇的项目政策和资金政策比较薄弱,市住建委在村镇建设工作中无有力的抓手,影响了指导和协调工作的开展。
开题报告特色篇二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
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
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浙江省从20xx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
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
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
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
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开题报告特色篇三
辞职报告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报告。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家中有事辞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家中有事辞职报告范文篇1:尊敬的领导:您好!20xx年x月x日我来到成为生产一部散热间的一名工人,对于这一点我真诚的感谢机缘也感谢给我这次机会,在我急需工作的时候,让我获得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截止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很荣幸在车间里和很多优秀的人成为同事,也很感动他们无私地照顾我这个新工,我也学会了很多,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我相信在将来也一定会深深地影响我,我诚挚的感谢大家,感谢,因为你们让我成长。我将铭记这段在的时间以及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虽然我常常自求进步,很努力地工作,班长和主任也知道我经常迟一点下班,尽力将分配给我的工作做得更好。可是由于每天长时间在车间工作,可能是因为不适应车间的环境,经常感觉手指和腿部关节疼痛,最近更是越来越难以忍受,我想我是不适合做这份工作的。
我于xx年10月到桃源社区上班,在这段时间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关心。现在因家中有事,因此我不得不向领导提出辞职,并希望于20xx年x月x日正式离职。对于由此为社区工作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社区领导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情况,对于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2此致敬礼申请人:20xx年x月x日
开题报告特色篇四
平湖市幼儿园园长、副园长链式培训班全体人员约30人、嘉兴市教育学院老师2人。
其中本小组人员(第五小组):
第一个活动是有教龄十年左右的章萍老师执教的中班数学活动《去猫妈妈家做客》。
第二个活动是有教龄五年内的沈佳欢老师执教的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
两位执教老师从教材、目标、环节流程、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平湖市实验幼儿园的包亚燕园长代表参加培训的园长们进行互动点评。
江南幼儿园姚小萍园长给大家作了题为《建设蕴含个性的幼儿园文化》的报告。引用典故阐述个人对“个性”的认识,引用国外案例引入了“视觉识别系统”的理论。介绍了江南幼儿园的筹备建造和设计理念。用众多照片介绍了幼儿园环境及办园特色设想。
全体参加培训的园长们在江南幼儿园几位园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园舍门厅、楼梯走廊、专用教室、幼儿活动室、行政办公室以及户外活动环境。边参观边互相交流,园长们积极询问了解有关情况。
沈老师对江南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给予了“灿烂而不耀眼,丰富而不杂乱,清新而不冷淡,精致而不刻板”的评价。
选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总是会很高的。教师温柔清新的语言,生动的体态动作,能引发幼儿积极的互动。丰富的教学手段,情境化、游戏化的环境创设,总能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丰富的操作材料和直观的实物让幼儿多种感官接触中感知事物的特性和规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活动中适时进行学习常规、社会技能的渗透教育,关注到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姚园长能在新园舍建设中引入视觉识别系统理论,邀请专业设计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视觉形象整体设计,让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富有整体性、系统性,具有整体美感和鲜明的特色。环境创设理念凸显现代化。
江南幼儿园整体环境可以用“清新雅致”四个字来概括。底楼、二楼、三楼的色彩以大地、森林、天空的三种颜色为主色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容易让人感觉温馨、安全,产生归属感。设备一流的教学功能室,如:幼儿阅览室、美术室、科学探索室、动漫活动室,投入大、起点高,让我们望尘莫及。户外环境设计也是充分体现雅致的特点,规整的防腐木藤架、漂亮的马赛克图形墙、雪白的沙池、碧绿的草地以及整齐的花坛围座,让人散步其中如入家庭后花园。
本次观摩的两个教学活动都是科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教师设计科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让幼儿自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在教师引领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环节设计应体现层次递进性。一个科学活动后能够引发幼儿对某些事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个成功的科学活动。
朱永新教授说“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学校的'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等)、各种物质载体(建筑、logo、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学校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表达)之中。”幼儿园要追求特色文化,应该从园所物质环境、办园理念系统、内部制度文化、教职工队伍精神面貌、教育行为等方面全方位设计,打造,再经过多年的积淀才能形成。
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作用。幼儿天性好玩、好动,蕴含教育意义的、安全的、富有操作性、游戏性的环境材料提供,能有效激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材料不需要如何高档、精致,只要低结构的、可以反复使用的,能引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就是好材料。因此,往往我们大人眼中的完美、精致的环境,在幼儿眼中不一定是喜欢的环境。作为办园者,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更要思考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利于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的幼儿园环境。
开题报告特色篇五
对于特色小镇而言,浙江可谓是先行者,他们见事早行动快、理念新机制活、力度大措施实,“小镇经济”日新月异。在浙江,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空间载体。它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和浙江特色。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镇”,而是产业发展的载体;特色小镇不是传统工业区或旅游景点功能的“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嬴的企业社区;特色小镇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空间边界明确的创新创业空间。据了解,浙江自20xx年开启创建特色小镇至目前已公布2批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名单,其中:首批公布的.省级37个特色小镇,吸引了3300多家企业,完成投资480亿元;一年税收达53.1亿元;已有196个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技术合作,特色小镇已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首选地,综合效益凸显。
浙江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晰的产业发展定位。特色小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定位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万亿产业类,以及药材、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二是严谨的科学规划引领。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立足自身资源实行嵌入式开发,力求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产业镇区的环境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旅游景点的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打造。三是务实的体制机制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明确目标,竞争入队,优胜劣汰,达标授牌。土地供给有奖有罚,财政扶持验后返还。浙江省政府规定对创建成功的特色小镇给予小镇建设50%的土地指标奖励,在财政上给予“三免两减半”的资金扶持。
作为全省“三农”比重最高的市辖区,我区城镇化进程特别是特色小镇建设形势亦喜亦忧。
喜的是:我区近年来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支撑有力、错位发展的小城镇新格局,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强乡镇老镇区的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富集人气商气,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脉特色镇村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绿色建材、智能电网和激光产业集聚区。据了解,我区目前耿车、洋北两镇以及蔡集牛角等3村均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根据项目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耿车镇与洋北镇均实现镇园(镇港)合一,洋北镇与中电建建筑集团以ppp模式建设特色镇建设方案,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经费保障方面,耿车、洋北分别争取市农发行15亿元融资款项。我区其他乡镇也积极加入土地改革试点,通过人口集聚完成建设用地保障。应该说,我区在特色镇村建设工作中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
忧的是:1、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一、动力缺乏症,认为特色小镇创建是上级部门要求,政府缺乏主导意识,自身缺乏内生动力;误区二、大干快上论,认为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空中造城、无中生有、大干快上、盲目跟风;误区三、等靠要思想,认为目前人才、土地、机制等要素都没解决到位,不好办也办不好,要等市里区里拿方案提要求,由于认识不到位,以至于少数干部庸政不作为。2、产业缺乏支撑。我区缺乏浙江块状特色的经济产业,各乡镇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发展质量与规模也不同,工业化水平不高,高效农业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和集聚力不强。3、硬件投入不足。乡镇基础建设存在一定短板,农民集中居住区功能单一、功能配套不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4、软件明显滞后。缺乏专业运营团队,总体规划不足,对经营主体吸附力不强。在“策创营”前置、特色产业培育、项目运营管理上缺乏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5、要素保障不够。部分项目受土地指标限制无法实施,只能压缩工程规模或削减项目总量,甚至取消建设。部分乡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群众参与性较低、民资投入较少,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1、注重观念更新,认识再提高一点、眼界再开阔一点。
一是各级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我来建”。二是针对“大干快上”论,要突出策创营及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时效性;要以人为本,立足百姓需求,坚持“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的建设思路推进。避免出现新一轮人工造城,不可再搞一条街式的开发(如城乡统筹试验区)。三是镇(乡)、村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因地制宜处理好特色镇与特色村、重点镇与一般镇建设的关系。
2、注重智力投入,谋划再细致一点、规划再科学一点。强化人才引领,推动特色项目+智库模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招引一批业务精、政策清、情况明的管理人才,聘请一批省内外智库的著名专家学者,培养一批本土实用人才,为特色小镇提供人才保障。围绕产业营建“特而专”、风貌营建“特而美”、文化营建“特而新”和品牌营建“特而优”。实施策创营前置模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根据项目规划、空间布局及产业功能区分类,科学遴选多家创营机构及经营主体,全程参与特色镇营建,真正使策创营与营建效益达到统一,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政府部门本着平台搭建、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围绕百姓衣食住行、不断完善小镇的医疗、教育和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十五分钟社区服务圈和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3、注重产业培育,特色再富集一点、优势再放大一点。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树品牌、创特色,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分类施策,避免千镇一面,重点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对我区来说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丰富内涵锦上添花。依托宿迁青岛啤酒产业园,建设啤酒工场、啤酒博物馆、啤酒狂欢广场、德国啤酒特色酒吧一条街等,打造以工业旅游为载体的青啤小镇。耿车镇可围绕“互联网小镇”建设规划,打造电商小镇,让互联网+赋于耿车新的时代记忆。双庄镇依托激光产业园和四季青服装城,配套三产服务业,创建激光小镇。龙河镇要充分挖掘将军故里等红色文化优势,以红色旅游品牌,倾力打造朱瑞将军红色观光旅游小镇。目前还不具备创建特色小镇条件的一般乡镇也要鼓励他们挖掘具有自己传统特色的历史文化,讲故事写传奇,深挖人文资源,把文化基因植入特色小镇建设当中,以留得住乡愁。二是小题大作以小见大。牛角淹孙膑神牛神话传说悠久,蔡集镇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将民俗文化和水美文化融为一体,打造生态旅游小镇。三是无中生有借鸡生蛋。洋北镇依托运河宿迁中心港、中德环保产业园和绿色建材产业园,推动港镇一体联动发展,重点打造临港物流小镇。
4、注重机制创新,主体再多元一点、政策再配套一点。
结合我区特点,政府方面在打造特色小镇建设上主要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是编制规划;二是基础设施的配套跟进,包括水、电、气、道路建设等;三是要素保障,主要是土地保障;四是生态环境保护。企业方面主要是做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市场营销,项目推进,效益追求。浙江嘉善的巧克力甜蜜小镇、磐安的药都小镇等都是由民营企业建设并运营。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利用政策杠杆、市场机制来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扶持,推动产业集聚,统筹协调土地指标以及资金筹集、人才引进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发挥区领导挂钩帮扶机制的优势,确定特色小镇各项建设的牵头部门,以市场化机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势,合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集聚的特色小镇。
全国特色小镇目前规定每年的8月底为最后申报时间节点,鉴于第一批特色小镇推荐已经结束,未来一年是我区申报特色小镇的关键窗口期。“越努力,越幸运”,相信这句话对特色小镇建设同样适用。
开题报告特色篇六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浙江省从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加大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切实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氛围,逐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小镇居民提高认识,自觉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使小镇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外一致、人与自然协调的亮丽风景线。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宣传节目对我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系列宣传,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前来考察、采访和报道,组织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不断提高特色小镇知名度和吸引力。
开题报告特色篇七
县民宗局自2014年以来结对帮扶三里乡绿荫村,通过开展精准扶贫,筹集资金及社会力量支持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建设村级文化宣传队伍、倡导乡风文明等措施,该村将于20xx年脱贫摘帽。鉴于县民宗局利用中央和省级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对符合特色村寨建设条件的近20个村进行了打造,该村强烈要求县民宗局对该村的帮扶在精准扶贫结束后“扶上马再送一程”,在该村实施特色村寨建设,为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题报告特色篇八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因此,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有利于使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我校地处晋祠镇王郭村,是一所农村公办完全小学。学校在“让师生最大限度地把潜能变为现实”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做到以人为本,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用快乐之水,浇灌心灵之田,实现“面向未来,创设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效益、有底蕴的示范学校”的目标。因此,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自查如下:
一、特色定位。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相信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因此,我校的特色定位在学生全面发展上。
二、特色理念。
1、工作理念: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王郭小学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示范学校。
2、服务理念: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使校园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让每一个孩子个性中蕴藏着创造与成功,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
3、教育理念:
(1)学习为本:思想囊括宇宙,在学习中变化,在变化中学习。
(2)学生为本: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还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为本:要以师为贵,为教师增值搭建平台。
(4)学校为本: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要努力构建学习、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
教学。
的品位。
(5)发展为本:要高楼更要高师,要奖牌更要品牌。
(6)创新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7)素质为本: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质量。
三、
1、星光大道和每周之星。
我校会经常通过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每次活动,都会评选出一批明星学生。我校的明星学生分为星光大道和每周之星。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后,获得成绩的学生都会成为星光大道的一员;而每周之星是各班一周内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是为了通过学生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同时对明星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如今,我校的这项工作已经初具规模。
2、葫芦丝活动。
我校通过与校外教育资源合作,在三年级开设了葫芦丝课程,让学生的课内学习之后能再掌握一项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今年的市艺术节上,我校的葫芦丝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3、课外活动。
我校坚持阳光60分活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除正常的活动项目外,我校还经常性的搞一些小的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4、大课间活动。
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除做广播操以外,我校对课间操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在广播操之后,加了疯狂英语和汉语积累这两个小活动。通过这两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更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知识。我校的这两项活动多次代表区镇进行展示,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5、古语词活动。
我校把古诗词定位为我校的一项特色,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积累:
(1)大课间积累(利用课间操后五分钟时间进行全校统一积累)(2)上课前积累(每节课前一分钟全校统一播放一首古诗词)(3)课外活动积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校统一播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4)课余时间积累(全校统一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供学生课余时间积累)(5)课堂积累(各班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积累)。
近两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我们起步时间短,在各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王郭小学一定会办成一所领导放心,师生舒心,家长称心的学校。
开题报告特色篇九
(一)编制规划先行。结合该村高山地理位置、自然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人居环境条件、山水林田布局、基础设施现状、特色支柱产业、民族文化氛围、乡风文明基础等因素,编制特色村寨修建性详细规划(经与驻村县领导许刚衔接,可争取华农大园林规划方面的专家技术支持)。
(二)五措并举。
(1)特色民居改造:鉴于该村4、5、6、7四个组在小盆地的平坝集中连片分布茅三公路两侧,区位优势明显,而且民居建筑风格、装潢层次相差不大,可采用奖补方式进行适当地添加土家族民居特色元素,在房屋侧面外墙进行民族彩绘修饰;对于1、2、3、8、9组的分散式民居采取个性点缀装饰,结合房屋周边生态环境与交通状况综合整治修缮,充分彰显民居特色。
(2)特色产业布局:结合县民宗局帮扶的长期收益型金果产业300亩,成立金果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金果林下实验性发展短期收益型矮杆经济作物盐藿50亩,平坝周边靠山林地块可适当发展长期收益型高山核桃;经与武陵山良繁中心李登朝衔接,可结合该村实际发展其他花卉林果品种;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与实施绿色生态美化亮化净化措施,可因地制宜,选择以刘勋才、王其轩为代表的特色庭院较突出的两户作为试点开设农家乐或民宿,作为该村的生态旅游产业精心打造。
(3)特色文化发展:结合该村现有的丝弦锣鼓队、农村文化表演队,从技术培训、器乐配置、统一服装方面予以支持;结合邻村从事民歌搜集整理及排练的人力资源优势,在该村开展民歌传唱、演绎、培训,有计划分步骤打造民歌特色村寨;结合村村通广播和村委会ktv以及网络等载体,制定村级文化宣传教育及科普方案并组织开展村级文化赛事,积极传播乡风文明正能量;通过网络平台积极推介绿荫村生态宜居宜游特色优势资源,利用抖音、微信朋友圈打造绿荫村生态网红。
(4)人居环境整治:一是结合该村平坝区域水沟纵横,水源较多,河道常年流水情况,沿3公里主河道进行河床清理、构筑溢水坝、沿河1.5米游步道建设、沿河特色太阳能灯安装、沿河道名族特色文化宣传栏设置;二是打造民族文化农村大舞台、建设生态文化活动广场、新修绿荫村民族特色牌楼和六角亭一座;三是分布实施村级主干道升级改造和组级路、入户路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四是对该村34个垃圾桶实行专人负责并监督村民垃圾入桶,加强三格化化粪池修建的宣传教育,提高化粪池无害化处理率;加强禁止露天秸秆焚烧、禁止燃放鞭炮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五是通过庭院绿化方式在聚集居住区门前以及金果产业林地边界规划布局条块式的花圃、点缀式花坛等花木绿植;加强现有村寨太阳能路灯及路灯广告牌的管护、修缮;经常性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宣传、大比武活动,努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5)促进乡风文明:按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最新设计更新的《绿荫村村规民约》,大力开展“遵纪守法、诚信待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弘扬美德、孝老敬亲;不等不靠、勤劳致富;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礼貌待人、邻里互助;男女平等、教育优先;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平安出行、安全驾驶;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等十个方面的村级治理,不断提高该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水平;通过县民宗局与县残联共同努力,针对该村残疾人进行必要的轮椅、拐杖、助听器、坐厕椅、残疾人电饭煲等器材设备帮扶,支持建立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提高该村残障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效益分析。初步预算,按照绿荫村特色村寨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基本实施到位,需要资金在300万元以上,资金来源可以捆绑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资金,可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分期分步实施。该村特色村寨建设完成后,一是传统民居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产业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有效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有利于该民族区域绿色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提高了绿荫村生态绿色特色知名度,拓宽了绿荫村生态旅游文化特色发展道路,有效带动当地土特产的推销;四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团结进步及乡风文明之美,不断提升绿荫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特色学校自查报告3500字,欢迎阅读。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因此,在这个大好形势之下,抓特色建设,创特色学校,有利于使学校加速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特长,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
我校地处九龙工业园区,是一所城镇公办小学。学校在“让师生最大限度地把潜能变为现实”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做到以人为本,唱响“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用快乐之水,浇灌心灵之田,实现“面向未来,创设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效益、有底蕴的示范学校”的目标。因此,在特色学校的创建中狠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自查如下:
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校本教研活动需要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以网络的形式来推动的。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活动具有及时、有效、互动的特点,拓宽了教研活动的时间、空间,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师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标。这是传统教研活动所无法达到的。因此我校特色定位于“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特色,具体在我校的内涵应具有“五个通道”,即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展示的信息化通道;教师扩大视野提升素质的信息化通道;学生拓展兴趣、形成能力的信息化通道;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整合的信息化通道;学校、社会和家庭交流互动的信息化通道。根据这“五个通道”学校形成了以下的特色理念:
1、工作理念:以学习为动力、以变化为起点、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灵魂、以进步为标志,把蟠龙小学办成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特色示范学校。
2、服务理念:为鲜活的生命奠基,使校园充满思想、情感和智慧;让每一个孩子个性中蕴藏着创造与成功,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
3、教育理念:
(1)学习为本:思想囊括宇宙,在学习中变化,在变化中学习。
(2)学生为本: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还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为本:要以师为贵,为教师增值搭建平台。
(4)学校为本: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要努力构建学习、研究与交流的平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品位。
(5)发展为本:要高楼更要高师,要奖牌更要品牌。
(6)创新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7)素质为本: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质量。
(一)从行动上管理,做到管理有特色。
1、做到“一个转变”。即办学思想的转变。
(1)抢抓机遇,深刻领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真分析校情、区域优势以及社会需求,真正实现把学校“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2)、树立“依法治教”观念。
2、抓好“两个”建设,即“硬件”与“软件”建设,达到靠“发展统一思想,用变化凝聚人心,用特色抓住机遇”的新境界,吸纳更多的优秀教师与学生。
3、形成“四种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整体优化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分类提高、分期达标机制。
(4)实现“五动”:目标启动,骨干带动,科研推动,利益推动,关心感动。
(二)、特色学校的核心是有一大批特色教师,学校将加大干部教师培训力度,打造名师。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要有社会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理念、广阔胸怀,做到有权不专权、放手不撒手、宽容不纵容;班子成员要有苦干精神、创业精神、开拓精神、奉献精神,做到三合:思想上合弦、工作上合拍、管理上合力;行政干部坚持四个始终:始终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始终有一个终身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始终有一种责任到位、加压奋进、誓争一流的恒心,始终有能吃苦、忍让、容人的胸怀。
2、确立教师自身素质的目标:一高(高尚的师德)、两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个学生)、四较强(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学工作能力、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两创(创高的质量、创高的效益)。
3、名师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优培、自主、重用、厚待。
“优培”: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自主”: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根据《自主提升素质规划》和《三年发展规划》,自觉成为学习型个人。“重用”:开发名师创造潜能。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突出重用。让名教师有为、有位、有责。“厚待”:营造名师发展的绿色通道。
4、把好教师入口关,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增值。
5、建立专家流动站,聘请教研员或其它专家定期对教师培养。
(三)以科研推动特色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师的行为在不断的研究中得到矫正,学校特色在研究中不断凸现和完善。凭借我校审http:///请的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批准立项的大好时机,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推动特色不断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形成网络意识,拥有上网技术,能熟练地查找资料、发表言论、下载信息等。
2、建立校园网站,为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搭建平台。校园网站是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平台,教师在这个平台里,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挖掘教师最大的生命潜能。
3、建立电脑使用制度。要求教师提高电脑使用率,使网络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工具和研究工具,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地利用。
4、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专门建立一个服务器,让教师从网上收集到有价值的文章和相关资料等分类储存。教师们根据需要上网查看,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5、互动讨论。鼓励教师在教育网站的论坛及互动热线上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形式的互动,让参与讨论的教师成几何倍数的增加,使教师更容易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6、鼓励教师多写教育科研文章和个人反思,并在网上提供讨论。每一位教师的文章都有成功和值得探讨的地方,只有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来,才可以从讨论中获得更多值得研究和深思的地方。
7、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学科信息量,开拓视野,打破教材的限制,弥补单一学科资源不足的弊病,从而形成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经过学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特色氛围也越来越浓。以良好的氛围培育人,以良好的文化熏陶人,将特色氛围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构建学习化氛围:
(1)个人学习孕育勃勃生机。加强个人学习,感受到读书的美好,提供发展的空间。
(2)团队学习激发群体智慧。学习化校园必须实现团队学习,求得1+12的效果。
(3)全程学习,实现学习化校园。学校集体在“边学习、边研究”的状态中,引导教师用学习驱动策划与实施,用学习驱动反思与总结,认真实施“发展性培训机制”。
(二)人文化氛围。首先做到校园建设人文化,其次是制度上“人法双馨”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信息化氛围。
1、我校已建成由5台电脑组成的综合制作室一间,高标准的电子阅览室一间,由80台电脑组成的多媒体电教室一间,校园网络一个(含主控室一间,装配每间教室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脑,教师办公室每间装配2台计算机,并且与校园办公系统连网,同时学校校园局域网接入internet互联网,方便快捷地查找各种资料。
2、在职教师每人配发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实现无纸化办公。
3、购买了清华同方素材库,组建了教师自身建立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建立校园网站,为教师搭建信息平台。教师们通过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近段时间的动态,通过互动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专家和教师一起进行空中教研。
5、不断提高教师的电脑技术水平。学校经常聘请区信息中心的教研员和本校的微机教师,对教师的电脑水平进行不断的提高,达到人人会使用计算机、熟练操作电教平台、会做高质量的cai课件、能按照学生评语生成系统软件进行学籍管理。
1、校园网站已申请国际域名和网络实名,能向外界宣传我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办学成果等,网站由最初的幼稚单一,不断地走向成熟。
2、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为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
3、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机制,形成活动模式,进行切合实际的活动评价。
4、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和学生。
5、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在区级以上获奖增多,办学水平也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一
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幅员面积2573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92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彝族占98。6%,农村人口100%为彝族,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美食别具一格,享有“毕摩文化之乡”、“美女之乡”、“摔跤之乡”、“熊猫之乡”、“玛瑙之乡”之美誉。
自20xx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29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20xx年9月,我县依果觉乡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
美姑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292个行政村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对传统村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依果乡古拖和四季吉村、龙窝乡洛木干村、树窝乡大弯村、拖木乡木破洛村、苏洛乡尔格达村、极楚村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20xx年,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xx年9月,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20xx年又申报了尔格达、木破洛和依楚三个村,并启动瓦侯千户彝寨、破洛村、格达村、极楚村和阿居曲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二)加大彝族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几年来,我县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村寨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寨的公路、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已建成的古拖、四季吉等民族特色村寨通电、通水、通路率都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等都有了村小,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不断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三)不断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美姑充分利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引导开发乡村旅游。目前,在古拖、四季吉和阿居曲等一些传统村落建起了优质高山苦荞、良种马铃薯种植基地,美姑山羊、崖鹰鸡养殖基地,还有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还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特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也通过举办彝历年、尼姆。约沙茨、阿依莫格等各种民俗活动,不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二
(一)村民参与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资金短缺。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外来文化的不断冲走,彝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逐渐被改变,村民们也非常向往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喜欢传统落后的居住条件和方式,不喜欢住简陋的瓦板房,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性都不高,具有彝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通过这次调研,20xx年依果觉乡四季吉村原有100户,现只有78户,短短几年内已拆了30多户,古拖200多户拆了70多户,树窝乡大弯村四组,以前全是彝族传统建筑,现只有十几户。
(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和传统彝族建筑遭到破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重视度不够或规划建设等原因,有部分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彝族传统建筑瓦板房,逐渐被砖瓦房所代替,原来的木材、石材逐渐被塑料、钢板等现代材料代替,原有的纯朴、宁静、有序的传统村落和乡村氛围逐渐消失。
(三)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特色不够明显。
在彝家新寨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新建的村寨虽然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清一色的民居都是新式建筑,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但就其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来说,只体现了“新”,没有体现出“特”,彝族文化气息不浓,彝族符号和彝族元素使用较少,甚至没有,直观上没有一点彝族村寨的印象。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三
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的调查研究环节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实际,就三里乡绿荫村在精准扶贫结束推进乡村振兴的过渡期间该村的接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绿荫村特色村寨建设初步调研方案,供局班子会交流并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四
(一)工作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推进特色村寨建设的合力仍需强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涉及诸多部门。目前,我市还未出台专门的指导和规范在民族聚居区实施“畲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规划与建设的相关文件,导致各部门在项目规划上缺乏协调,尚未形成特色村寨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还导致有的地方按一般村庄的简单模式实施民族村寨项目建设,民族村寨与普通村庄风格趋同。
(二)少数民族村经济发展滞后,特色村寨建设资金短缺。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农民自身素质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小、层次水平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难度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普遍低于汉族群众,且有逐年拉大之趋势。村集体经济薄弱,可支配收入少,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现象较为严重,用于“畲族特色村寨”建设的资金更是严重缺乏。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汉化流失,村寨建设特色不够明显。畲族是一个有自己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畲、汉族群众的深度杂居,造成畲族优秀传统文化流失和文化发展萎缩,面临湮灭的危险。原有的建筑风格已逐步汉化,部分畲族群众对彰显畲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缺少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意识不强,较难付诸实施。在已进行旧村改造或村庄整治的部分民族村中建筑风格大多汉化,体现不出少数民族村居特色。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五
(一)加强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当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既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上级部门的重视和帮扶,面临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建议市政府要加强对特色村寨工作的领导与协调,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之纳入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出台规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范围内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引导各项目实施主体部门从项目论证起就能充分考虑民族村寨发展的特殊性要求,确保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帮扶合力。要把特色村寨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创建活动、与畲族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特色村寨建设为平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统筹安排、积极推进,集中财力办大事,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建设特色村寨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建议增加市本级民族发展资金数量,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扶持畲族特色村寨建设;被列入国家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相关县(市、区)应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
(三)合理规划,典型示范引路。因地制宜,对民族村寨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论证,根据自身特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科学制订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保护与开发。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的主要内容,既要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保护和发展结合,又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突出重点,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着力建设“畲族民居为主调、山水风光为基调、畲家风情为特色”的民族特色村寨。
(四)挖掘内涵,提升畲寨品味。特色村寨要做足“特”字文章。针对畲族村寨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进一步研究发掘、收集整理畲族文化艺术图标和民族特色建筑符号,为畲族村寨文化保护及维修装饰提供科学依据与文化艺术素材元素,指导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和特色历史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复工作。要弘扬畲族文化,进一步融入畲族凤凰、彩带、龙角等特色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的畲族村寨特色氛围,在建设发展中彰显畲族文化特色,切实提高特色村寨的品味。
(五)注重实效,促进全面发展。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的是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进而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要结合少数民族村实际,立足长远,坚持特色村寨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畲族村寨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当地传统优势种养业发展融为一体,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托优势,努力培育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加大对畲族文化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出“畲乡风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扩大畲族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收入,使特色村寨建设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六
根据政协凉山彝族自治州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关于开展“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的函》通知要求,为积极打造美姑民族特色村寨,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建言献策。20xx年5月9日,美姑县政协组织规建、文广、民宗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就“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个课题深入龙窝、树窝和依果觉等乡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七
一、特色定位。
二、特色理念。
3、教育理念:
(1)学习为本:思想囊括宇宙,在学习中变化,在变化中学习。
(2)学生为本:学生的任务不只是学习,还应该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为本:要以师为贵,为教师增值搭建平台。
(5)发展为本:要高楼更要高师,要奖牌更要品牌。
(6)创新为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7)素质为本: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质量。
三、特色管理。
(一)从行动上管理,做到管理有特色。
1、做到“一个转变”。即办学思想的转变。
(2)、树立“依法治教”观念。
(4)实现“五动”:目标启动,骨干带动,科研推动,利益推动,关心感动。
3、名师培训工作中重点抓好:优培、自主、重用、厚待。 。
4、把好教师入口关,学校搭建平台,让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增值。
5、建立专家流动站,聘请教研员或其它专家定期对教师培养。
(三)以科研推动特色发展。
四、特色氛围。
(一)构建学习化氛围:
(1)个人学习孕育勃勃生机。加强个人学习,感受到读书的美好,提供发展的空间.
(三)信息化氛围。
2、在职教师每人配发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实现无纸化办公。
3、购买了清华同方素材库,组建了教师自身建立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特色成果。
2、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为各科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
3、建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机制,形成活动模式,进行切合实际的活动评价。
开题报告特色篇十八
2014年10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第三批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建设项目学校,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全校广大教职工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积极推进了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概况。
舞阳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69年,其前身是舞阳第五高级中学,1993年改办为舞阳县第三职业高级中学,2002年更名为舞阳县职业高级中学,2003年更名为漯河市舞阳中等专业学校。
漯河市舞阳中等专业学校是舞阳县唯一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中等专业学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运动训练等实用性强、又易升学的专业。学校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多年来高招对口升学稳居漯河市之首,为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获得“河南省骨干职教中心”、“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省级与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等荣誉称号。
1高,经验丰富。
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我校特色学校建设项目预算总投入159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预算投入650万元,企业行业配套预算投入33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础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了绝大部分特色学校预定的建设任务。
根据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我们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建设,开展了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实训条件大为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快速成长,教育科研水平大大提升,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人才培养取得新的成绩,完成了特色项目的预期目标,学校的内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项目建设的成效。
1.办学体制机制。我校现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运动训练等9个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校校合作、校院合作等新型办学模式,在着力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办成人在职学历教育本、专科班和短期培训班,形成了普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自主办学与联合办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2中省财政投入218.497万元,县级地方政府配套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03.7181万元,学校自筹179.3335万元。
3.实习实训。学校配备了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实训场所,建设有发动机实训室、变速器实训室、电器与空调实训室、食用菌实训室、植物与花卉实训室、种子实验室、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实训室、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基地,学校现有58个校内实训室基地86个实训室教室。目前我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5个。学校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实训教学计划,组织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校内专业技能实训课学时占总学时的31.5%,所有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学年全部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不少于8个月的顶岗实习。
4.双证书。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有汽车维修工、园艺师、宠物医师、报检员、普通话证、导游证、计算机操作员等技术种类。2015年,我校毕业生1143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143人,其中获得资格证书人数为1100人,双证书获取率达96.2%。2016年,我校毕业生1122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1122人,其中获得资格证书人数为1122人,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5.专业教师。学校拥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8人、兼职教师27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52人、中级职称60人、初级职称34人,学科带头人11人,“双师型教师”74人。2015年,专任教师共计完成授课任务68743学时,2016年完成72035学时。兼职教师均是行业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一年多共计完成5382学时的3授课任务。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教学纪律管理,建立了良好的校风;开展多种形式技能竞赛,形成了校、市、省三级大赛体系,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教学活动成果丰硕,2015—2017年共有6人获得省级优质课奖、22人获得市级优质课奖,6人获得省级优秀课件奖,3人获得市级优秀课件奖,3人获得市级优秀教学论文奖,3个课题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研究,有9人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64人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
6.校企合作。学校注重与地方企业的密切合作,与35家企业单位签订了院校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企业涵盖各专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形式,校外实训基地设施先进、设备优良,能够充分满足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合作企业承担着各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任务。
7.就业情况。学校倡导“就业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新理念,把打造学生就业力,提高学生就业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目前已与35家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招生就业指导科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首次就业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对口升学到高校深造,二是到相关企业就业。2015年毕业生1143人,就业人数1143人(包括对口升学的学生),初次就业率为100%;2016年毕业生987人,就业人数987人(包括对口升学的学生),初次就业率为100%。
4了笔记本电脑,学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全部实现网上管理自动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决策和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1.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豫政[2012]70号)精神,我们制定了“特色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全员参与、专家评估”建设原则,开展特色学校项目建设。
2.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铁民为组长、副校长李孝红、周永胜、谷建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实施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工作。
3.规范特色学校建设专项资金,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由财务科统一进行财务管理,设置单独账簿进行明细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4.建立“推进会”机制,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沟通交流平台,进行工作布置,各子项目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讨论、解决问题,促进项目的建设。
5.设立专用文件柜。专用文件柜按照《任务书》的内容结构,形成各子项目文件夹;特色学校建设办公室专人对文件柜材料进行管理,平时收集、及时整理材料,方便掌握进展情况和校内检查、督促5工作。
三、各项建设内容的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经营产教结合之路,组建了由学校、企业领导、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制定了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技术、物质、人才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和见习、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切实达到校企一体、互利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定期与顶岗实习基地组织交流,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企业实践,提高专业课教师临床技能和工作能力;聘请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实现了专业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互通互用。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校院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制订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投入,密切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实验、实训、实习资源,通过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重视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建立了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职业技能需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精简理论课讲授,增加专业技能训练课,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6学校建设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技能课实验室,如兽医临床诊疗实训室、微生物与检验实训室、汽车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子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室;建立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技能大赛制度,编制了实践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大力倡导能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之中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专业课采用了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深化了知识,强化了技能。改革考核模式,实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专业技能课考试内容和形式与资格考试相接轨,全面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我校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在参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技能竞赛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提升基础能力。
经县发改委批准,为改善县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全县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政府预投资12000万元在舞阳新区(东临珠海路,南临重庆路,西临浦东路、北临四环路)建设新校区,该项目占地190.77亩,总建筑面积85400平方米,其中新建基础教学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2250平方米,新建实训实习基地建筑面积23150平方米,同时采购一批教学及实验实训等设备。
学校图书馆藏书达36543种110727册,期刊103种,光盘、课件1501种2450册,工具书910种1131册,过刊5956种11074册;教学实验设备新增18480台/套,设备总值达到1240.5667万元。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
7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
2015年以来,学校加强了多媒体教室建设,添置了计算机、投影机等设备,基本满足了多媒体教学的需要;装备了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党务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学生食堂管理系统,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建立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数字化校园,努力建成支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校办公和领导决策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预算的总体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对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编制了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项目资金总预算,项目总预算1590万元,实际投入3501.5486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218.497万元,县级地方政府配套30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03.7181万元,学校自筹179.3335万元。
(二)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分析。
在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的一年多间,我校逐步完善硬件、优化软件,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在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基础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打造、精品课程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项目建设的创新点与示范作用发挥情况。
(一)项目建设的创新点。
1.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2015—2016年我校培养职业中专毕业生2265名,为我市各级行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通过工作实践锻炼、校内外培训与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打造了一支道德高尚、技能娴熟、专业基础扎实、整体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3.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建立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编制了实践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健全和完善了技能大赛制度,注重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定期开展校级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市级护理技能大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项目建设的示范作用发挥情况。
1.技能竞赛成绩优异。学校制定有完善的技能大赛制度和竞赛标准、竞赛方案,实践技能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2015年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三等奖,1人获得个人二等奖,2人获得个人三等奖;2016年获得团体三等奖,1人获得个人二等奖,1人获得个人三等奖。
2.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新校区一期工程包括教学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后勤综合楼(餐厅)、体育场等,预计2018年底能搬入新校区。
六、存在问题及“后示范”建设中的努力方向与拟采取的措施毋庸置疑,特色校建设学校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但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短、任务重,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
91.硬件设备采购的时效及投入对建设任务的实施有影响。
在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项目中,根据财务制度,均以政府采购及自行招投标方式进行,其资金投入与完成时间与方案中的预算和计划有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设备、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建设子项目的进展。因此在少数硬件建设子项目的资金上和进度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必要的配套资金,以保证建设质量。
2.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导向。
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合作深度与广度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这份成绩来之不易,非常艰辛,人力、物力、财力耗费较大。要使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继续深入,轻装上阵,仍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导向,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扶持、实习就业法律法规的制度完善等方面,建立实质可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让学校放心,让企业舒心。
3.必须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建设期内,通过自身建设和参加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初步建立起了各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获得了课件、教案、题库、标准、视频等多种数字化图文资料,成为宝贵的示范校建设成果。但是,参与的力度还是不够大,主动性欠强,获取的成果面欠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谋求更好地发展。
二〇一七年五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2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