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心得体会抗日英雄(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7:01:08
最新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心得体会抗日英雄(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1 17:01:08     小编:ZS文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一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一场伟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抗日英雄,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奉献。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我,也让我对抗日英雄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抗日英雄展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代又一代的抗日英雄,毫不畏怯地投身战场,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战斗,不畏强敌的炮火和弹雨,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纵身冲入敌阵,英勇杀敌,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什么是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的真正含义。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也被他们的忘我奉献所感染。每当我想到他们的事迹时,我感到自己应该有一颗为国家和民族贡献的心,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次,抗日英雄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抗日战争是艰苦卓越的战争,每一个抗日英雄都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痛苦。然而,他们始终不屈不挠,坚守战场,不畏艰险。无论是在沙场血战中,还是在长征途中,他们都毫不动摇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无数次恶劣环境无法阻挡他们向前的脚步,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不饶舌头的勇气和毅力。这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有了更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永不放弃,始终坚持。

第三,抗日英雄体现了正义和善良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面临着残暴的侵略者,遭受着无数的苦难和磨难。而抗日英雄以自己的坚定信仰和崇高情怀,为正义而战,为那些被侵略者欺压的人民发声。他们是正义和希望的化身,是能够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灯塔。他们的存在让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正义和善良的心,就能战胜一切邪恶和不公。我对这种正义力量充满信心,也决心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为社会公平和正义发声。

第四,抗日英雄体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团结的战争,抗日英雄们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展开了合作,共同抵御敌人的侵略,这为中国人民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英雄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抗争激励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继续斗争。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最后,抗日英雄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懈追求。抗日英雄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的事迹已经被永远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和奉献,我们的国家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最终的胜利。抗日英雄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代,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总之,抗日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鼓舞。他们的无私奉献、坚韧不拔、正义力量、团结合作以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追求,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习和追求的品质和价值观。只有坚守初心,弘扬抗日英雄精神,我们才能不忘历史,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二

(一)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故事十分感人。现在,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路了。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要他带路找八路军。王二小心想:俺们的队伍在山头上埋伏着呢,我把鬼子带进去正好让八路军把他们统统消灭掉。想到这儿,王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答应了鬼子。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正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乡亲们都安全了。但是,我们年仅13岁的小英雄王二小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王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

(二)她,年轻,漂亮,善良又勇敢,一本名叫《刘胡兰》书,让我认识了这个来自美丽山西的女英雄——刘胡兰。

书的作者杏绵实在让我佩服,一个人竟能将一部描写战争英雄的红色书籍改写的如此生动,看了仿佛主人公就在自己眼前,令人赞叹。

刘胡兰生在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家里人勤俭过日子,但这个平凡的家庭却铸造出了刘胡兰不平凡的一生。

胡兰想上学,但她那重男轻女的奶奶却是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赞成,好在后来村公所下了通知,所有适龄儿童都要上学,胡兰总算如了愿。

可好景不长,1940年以后,阎锡山暗中与日寇勾结,这样一来,日寇就抽出大批兵力向抗日根据地蚕食,同时实行“强化治安”。云周西村的环境一下子就变坏了,日军、伪军、汉奸、狗腿子,经常到村里清查户口,危害百姓,胡兰不能上学了只好在家里和奶奶学纺线,学做针线活儿。

刘胡兰以为抗日政权没有了,只能当亡国奴了,后来她才知道,抗日组织名义上没有了,实际上都转入了地下,她的好友金香、玉莲的家就是他们的落脚点,胡兰常到金香、玉莲家,日子久了,就和干部们熟悉了,经常听到他们说一些抗日的道理,于是她对抗战胜利也充满了信心,对共产党闹革命也有了一些认识。从他们口中还听到一些根据地军民不怕死,和敌人英勇战斗的动人事迹。

后来,胡兰不顾家人的阻挡,和金香、玉莲一起上了妇女训练学习班,取得了抗日干部的信任和肯定,当上了妇女干部。

在接下来的“纺棉花”和“做军鞋”的故事中,突出了胡兰热心、聪明、一丝不苟的好品质,同时,有一位骄傲自满的干部——石五则也浮出了水面。

紧接着,一大群的抗日伤兵来到村子里,其中有一个王连长,长了一身疥,胡兰不怕闲言碎语,隔三几天就去帮他洗衣服、抹药膏、烤疥疮。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经过生死逃亡、斗争,胡兰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掌里,卑鄙的日本人和狗汉奸,举行一场恐怖的“自白转生”就是逼迫共产党战士交待知道的一切,否则就会被乱棍打死,不管敌人怎么严刑逼供,胡兰就是什么也不说,仗势欺人的汉奸没办法了,只好杀鸡给猴看,把为抗日立下汗马功劳的石三槐和石六儿杀了,见胡兰还是不肯就范,就又杀了一些陈照德区长的亲属,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以前勤劳的石五则!没错,他背叛了共产党,背叛了把他养育大的共产党!

敌人一把把胡兰推到了沾满烈士鲜血的铡刀上,还顺手抓了一把草扔到她脸上,问她到底投不投降,胡兰甩掉脸上的草,用大眼睛瞪着敌人,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敌人被激怒了,铡刀落下来了,鲜血像火山喷出来的岩浆,直冲云霄。鲜血像一朵朵鲜红的小花,溅落到四方。刘胡兰同志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光荣牺牲了!

读到这里,我的心碎了,一位多么伟大的姑娘,为了祖国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抗日战士知道后,来到了战士们死去的地方,报了一些血土,去攻击日军,为死去的人报仇,一番苦战,日军落荒而逃,战士们怀揣着云周西村的血土欣慰的倒下了。

书的内容惊心动魄,情节环环相扣,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习战士们的勇敢、聪明,立刘胡兰为榜样,让石五则成为我们终生的戒备,中国永远是我们的家,我爱我的祖国!

(三)杨靖宇,原姓马,名尚德,字骥生,他的名字,多少年来在中华大地上作为民族英雄的楷模广为传扬。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密林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本人血战,以草根棉絮充饥战至最后一人,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更在亿万中国人心头树立起不朽的精神丰碑。

1905年他生于河南确山一个农民家庭。他幼年丧父,7岁时靠叔父资助进入本村私塾,13岁考入县城第一高小。在校期间受五四运动影响,他出面领导了罢课和焚烧日货。1923年秋,杨靖宇考入开封工业学校,学习期间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于1926年夏天加入了共青团,不久转党。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国家的财产,不惜以“头颅不惜抛弃,鲜血可喷洒”的意志为抗日战争努力奋斗。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五次被抓捕,受进各种酷刑,他坚贞不屈,就是不像不向日本鬼子低头。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敌人。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敌人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1939年在东北地区反“讨伐”作战中,他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渴了,捡一把雪吃;饿了,吞一口棉絮或树皮。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他组织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只身同敌人周旋五昼夜,被日军包围在一棵树下,日军先是劝他投降,他毫不理会,连续射击,射中了5个敌人。最后,杨靖宇将军被一颗子弹打中胸膛,壮烈殉国,被残忍的敌人割头刨腹的时候,胃里只有树皮和枯草,没有一粒粮食的踪迹,当时年仅35岁!看到这里,谁能不为这位精忠爱国的战士而为之感动呢?他才35岁呀!正是奋斗的好时光,一位多么伟大的抗日英雄,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杨靖宇,革命的战士、人民的英雄,他的革命精神、抗日精神还有保家卫国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是抗日事业中的一段抹不掉的记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虽死犹生!

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极好的学习和生活待遇,而这一切,都是革命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长大以后报效祖国!让他们在天堂也能感受到欣慰!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三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很难理解抗日战争的艰辛和牺牲。然而,通过学习抗日英雄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奉献和勇气。抗日英雄有很多种类,例如军事将领、游击队员、间谍等。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和贡献,而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够享受到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

第二段:感受抗日英雄的精神力量

抗日英雄的精神力量令人震撼和敬佩。他们不仅认识到日本侵略的严重性,还意识到只有与敌人进行正面对抗才能保卫家园。他们宁愿以身殉国,也要为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奋斗。他们无私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懂得坚守信念与追求正义的重要性。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境,我们都应该铭记抗日英雄的精神,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第三段:学习抗日英雄的奉献精神

抗日英雄的奉献精神无私且伟大。他们舍弃了亲人和家庭,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巧妙地战胜敌人,发动群众,对抗侵略者。他们牺牲个人的幸福和安全,只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奉献与无私的力量。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无论是大是小,都有意义且值得称赞。

第四段: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

通过学习抗日英雄的故事,我们还能够对历史进行反思和思考。历史是我们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过去的错误和教训。抗日英雄的伟大事迹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并警示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重蹈覆辙。回顾历史,我们还能看到国家的强大和团结的重要性。只有众志成城,才能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因此,抗日英雄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勇往直前,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第五段:学习和传承抗日英雄的精神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抗日英雄的精神。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树立起担当责任、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也应该传承抗日英雄的爱国情怀,在他们的精神激励下,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和平,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总结:

抗日英雄的故事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辛和英雄的精神。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敬畏,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传承抗日英雄的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共同努力。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四

董存瑞,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6班班长,1948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的隆化战斗中舍身炸碉堡,壮烈牺牲。

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贫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时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进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人民解放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进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民党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郅顺义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董存瑞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坏了。国民党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民党军的火力死角。

而这时,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进攻的时间到了。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董存瑞是一个出身贫苦农家的孩子,从儿童团长、民兵一直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班长、战斗英雄,所走的正是千千万万农村根据地的革命青年共同的道路,也就是在共产党的教育和领导下追求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党通过给农民土地,引导他们*地主老财,*帝国主义,从而唤发起冲天的革命精神。董存瑞恰恰是其中光辉的代表。

董存瑞牺牲不久,兵团的程子华司令员率前指人员进城视察战果,在隆化中学前见许多战士哭泣。程司令很奇怪,问他们打了胜仗为什么还哭?战士们介绍了董存瑞的壮举,令身经百战的程将军唏嘘不已。1948年6月8日,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他生前所在的6连6班为“董存瑞班”,规定纵队所属机关和部队在点名和集会时,静默3分钟以示悼念。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发布决定,将隆化中学改名为存瑞中学。1950年,在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上,董存瑞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

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毛泽东邀请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登上*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并亲切接见了他。朱德也为其纪念碑亲笔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的母亲收到了成千上万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因董存瑞是家里惟一的男孩,信中内容最多的是要求给老人当儿子。

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董存瑞》时,片中的董存瑞高喊出时代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不过,据当时掩护董存瑞炸碉堡并亲眼目睹他最后时刻的郅顺义回忆,不记得他喊过这句话。据电影《董存瑞》编剧赵寰说:“1948年正是解放战争处于大反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五一’号召,提出了‘*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为了新中国’那句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五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和努力。而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不惧艰辛,英勇战斗,在历史舞台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对于这些抗战英雄,我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历史背景,学习历史知识,重拾国家使命感

了解历史背景是认识抗日战争英雄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那个时代,真正明白那个时期的人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而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之一,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才能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抗战英雄们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重拾起国家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回忆历史,践行爱国精神,勇往直前

抗日战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无数的英雄来自各个阶层、各行各业,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是非常高尚的,可以启迪我们许多,让我们时刻践行爱国精神,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铭记历史,传承时代,弘扬正义

铭记历史,传承时代,不仅是对抗战英雄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我们应当通过这些英雄的事迹,了解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它们所创立的美好精神内涵,从而激发自己的正义之心,继承他们的思想遗产,付诸实践中。弘扬正义,履行社会责任,同样也是我们应该应当时刻铭记的。

四、启示人生,激励自我,争做更好的自己

抗日战争英雄的事迹启示了我们的人生,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有的是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这些英雄们却为了抗争,付出了代价。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奉献精神,讲究从内心去发根,践行“追求卓越、奋发自强”的信念,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捐助公益事业,做好爱国志愿者工作,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勤奋工作。

五、坚持信仰,秉持正义,做历史的见证者

抗日战争英雄的事迹,是历史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最好教育。面对当下的世界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现实,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寻求正义事物的原则和追求,做历史的见证者。同时,在自己的成长的生命历程中,我们也需要注重修养自己的内心,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内涵水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让我们的学问、能力、品德、道德意识得到践行,用我们的青春激扬国泰民安的品格。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六

1942年秋天,高苑县(今山东省高青县)北部的一个日军营地中,谁也没有发现,一个12岁的少年,在给日本人添水烧火之后,偷偷的拿了日本军的100发子弹,回到八路军队伍里。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高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司官村的一名抗战老兵——冯殿功。84岁的冯殿功老人,自1942年起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小几十场战役,直至1956年才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我从12岁开始跟着王京仁去当兵,一直到56年才复原回家,这些都是我当兵期间获得的军章和证书。”冯殿功老人将他的军章都小心翼翼的别在衣服的右侧,笔直的坐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冯殿功出生于司官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而命运并没有赐予他一帆风顺。冯殿功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父亲续弦,后母带着一个儿子来到冯殿功家,冯殿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子。

1942年,邻居王京仁成为抗日协会自卫队第十中队队长,看到在家无人看管的冯殿功,就对他说:“你在家又没人管,跟着我去打鬼子吧。”12岁的冯殿功就这样去了军营,当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

由于年龄小,不受日本人怀疑,部队给冯殿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假装普通百姓为日本人“上夫”(音译),也就是给日本人烧水,“那时候,日本人常常让一些百姓去他们营地里干活、劈柴、烧水。”冯殿功以村民孩子的身份成功潜入敌营中。

“当时我记得,是南北两间屋,北边是维持会(汉奸营),南边是鬼子军,枪都在屋上头驾着,两个屋中间有个仓库,全是枪支弹药。我就从窗户里爬了进去,拿了100发子弹就往外跑。”冯殿功回忆道,“我往外跑着,后头的汉奸就大喊问我干啥去?我说找乡长去。那时候我个子小,衣服又大,把子弹藏在衣服里面,他们谁都没发现,就带着子弹回部队里了。”

1943年3月,由于队长王京仁在战斗中牺牲,冯殿功被分到了独立十二团,由于年龄小,冯殿功加入十二团后,并没有让他去上前线,而是让他在后勤处打打下手。后来,由于冯殿功熟悉马性,会骑马,就当了一名骑兵通讯员。

1945春天,部队接到命令,要前往高城打击汉奸老朱所在的一个营,汉奸老朱是当时高青和博兴让人闻风丧胆的伪军头领,仰仗着日本人撑腰,经常残害百姓。

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一个团的人跟着商团长,夜晚9点出发,从高苑县县城一直到高城,整整25里地,他们走了四个多小时的。“四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累,一想到要去消灭鬼子,走多远的路,我们都觉得充满干劲。”

凌晨1点,到达高城镇鬼子炮楼驻扎地,八四团的战士采用包围作战战术,把炮楼悄悄的包围起来。2点钟,派先锋部队将炸药安放在炮楼北侧,引燃炸药,炸开城门。问起这仗是怎么打的,冯殿功老人说:“还能怎么打?我们拿着枪,看见敌人,我们就开枪。”

这场高城战役,整整打了五个小时。炮楼中所有敌军均被冯殿功所在部队消灭,活捉日本兵数十名。

“1945年8月15日,就是这一天,日本鬼子宣布投降了。”冯殿功老人说,“8月17日,我们前往周村八里河,去炮楼上上俘虏。”

据老人回忆,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其所在的八十四团于八里河缴获日军机枪四挺,重机枪2挺,步枪不计其数。“那时候的日本人已经不抵抗了,也不和我们打了,但是就是不交抢,我们周旋了好久,才缴获武器。”

日本人投降以后,均被送往济南,冯殿功老人的部队负责护送。“我们心里也恨,但是我们是军人,得服从命令,我们也是汉子,投降了,我们就不打了。”冯殿功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咬牙切齿。

抗战结束后,冯殿功老人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多次战役,1956年3月6日,冯殿功老人回到家乡,成了退役老兵,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司官村村民,同年,便于家中与同乡女子接了婚,成了家。“我爸很少跟我提他们打仗的岁月,我都是听村里其他老人说,才知道我爸是老战士。”冯殿功的儿子向营说道。

这名云淡风轻的老人,在70年前,用他的智慧和身躯,帮助我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选2: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有时,历史会是巧合;有时,历史会是一种必然。

巧合的是,同样是率部奋勇抗日以身殉国的着名将领,赵登禹和佟麟阁的牺牲日是同一天——1937年7月28日;而必然的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从未动摇过,那就是“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沿着历史的足迹,再次走近卢沟桥。宛平古城墙上的弹孔经历岁月的洗礼已斑驳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的战火硝烟;桥上的两排石狮子静静伫立,仿佛在回忆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后继、浴血疆场的铁血故事。

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将赵登禹便长眠于此,和不远处卢沟桥南路的热闹不同,这里显得很安静。“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只有简单的11个字,却概括了他英勇壮烈的一生。

赵登禹自幼因家中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就拜师习武刻苦练功,武艺超群。1920xx年,年仅16岁的他投身冯玉祥部。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落入日寇魔掌。国家灾难、民族耻辱,震撼着广大爱国官兵。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枪械严重不足,于是他们自制了一批大刀发给战士们。时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的赵登禹还身先士卒给大家做示范,演练大刀劈杀要领。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初,日军铃木师团抵达喜峰口。喜峰口是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关口,对确保平津、华北的安全至关重要。经第29军军部研究决定,任命赵登禹为喜峰口前敌总指挥。

喜峰口易守难攻、险要天成。赵登禹率部与铃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喜峰口几度易手。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腿伤未愈的赵登禹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临出发前他的一番战前动员慷慨激昂:“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

此次夜袭砍杀日军千余人,炸毁大炮18门,中国军队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日本鬼子夜半身首异处,孰能不胆破?“之后俘虏日本兵时,总会发现脖子上多了一层铁围脖,据说是用来防备第29军将士的大刀片,那大刀砍下去时直冒火星子。”赵登禹将军的女儿赵学芬回忆,这场大捷让父亲率领的大刀队一战成名,后来作曲家麦新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加速向华北派兵。7月27日夜,日军从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第29军各部队顽强抵抗,战争大规模升级。7月28日上午,军长宋哲元任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地区部队总指挥,赵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长开会,鼓励大家说:“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

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第29军将士伤亡较大,日军从东、西两侧攻入南苑,双方陷入肉搏战。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第29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

不久,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赵登禹指挥部队后撤到大红门一带。凶残狡诈的日军窥出了他们的意图,抢先在南苑到大红门的公路两侧架起机枪封锁道路。

赵登禹乘坐的车子行到大红门附近时被炸毁,他身受重伤,警卫劝其撤退到安全地方,但他坚决不肯,继续带领部队向日军反击。

突然,一枚炸弹飞来,炸断了他的双腿。赵登禹醒来后含泪对传令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北平城中还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诉她老人家,忠孝不能两全,她的儿子为国而死,也算对得起祖宗了。”赵登禹说罢壮烈殉国,终年39岁。

为表彰赵登禹抗日杀敌、为国捐躯的功勋,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原第29军将领何基沣专程赶到北平,将赵登禹和部分第29军阵亡将士忠骸,迁葬于卢沟桥畔的西道口。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亲自为赵登禹家属签发了第80号烈属证书。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选3:抗战英雄左权的故事

左权1920xx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0xx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5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和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并亲自为他写下了荡气回肠,彪炳史册的悼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为纪念左权将军,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根据辽县人民的强烈愿望,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戎马一生,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学习。

1940年前后,日本侵略军对我解放区实行“三光”政策,在这个节骨眼上,太行山区又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左权将军一面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带领干部、战士开荒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一面带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当八路军总部来到辽县麻田村时,左权将军听说民房不宽裕,就主动住在村中的一座小庙院里。从老乡家借来一张旧方桌,靠山墙用门板支了一个床铺,上面放着他仅有的一床薄薄的被褥,后墙上挂了一张画满红箭头的军用地图,窗台上摆了一大摞书,就布置好了他的寝室兼办公室。

左权同志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他认为:“工作可以比别人多做,生活却不能比别人特殊。”炊事人员看着左权将军因工作忙累,身体一天天消瘦了,就把部队喂养的鸡杀了一只炖好,给左权将军端去。可是,他却悄悄的送给了伤病员吃。当伤病员又给他送回来时,他就生气的说:“你们在抢林弹雨中爬来爬去,挂了花,流了血,多吃点肉,养好身体,多杀敌人,不等于爱护我军吗?”左权将军就是这样,别人送给他的食品,他却不轻易吃一口,总是送给别人。

有一次,左权将军的袜子破得实在不能穿了,脚后跟补了三四层,再也不好补了,勤务员带着请示的口气对他说:“参谋长,用这个月的津贴费买两双袜子吧!”原来这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名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每个月才有5块钱的津贴,买了袜子就不能吸烟了。当时,战事频繁,除了战斗,每天都要熬夜工作。因此,烟似乎比袜子更需要些。他便决定:再想想办法,对付到下个月再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七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那时中国国度正处在危机四伏、生灵涂炭的时候。不过,有一些无私无畏的人,英勇无比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是日寇的眼中钉,抗日的英雄,他们的光辉事迹使我们在今天感受到了道德的、艺术的、心灵的力量。因此,已故的抗日英烈们是我们人类历史中的巨星,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段:缅怀抗日英烈,感受历史的沉重

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先辈曾经历过几十年的苦难历程,其中抗日战争是其中之一。在当时,国内内忧外患,前途没有任何指望。因此,中国有很多勇士为保卫祖国而自愿赴死。他们被我们要铭记,而这种铭记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第二段: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实

历史不仅是客观的描述,同时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气质。借鉴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在重大事件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

第三段:学习抗战精神,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抗日英烈的精神可以开拓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在人生路径上站稳脚步。深入了解故事的人,会发现那里有战士在绝地抗争的无畏精神,有民族的宏大观念,同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重。这种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自己,在克服执着和灰心丧气中保持耐心,并把自己的能力用在社会、国家和民族大局中。

第四段: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

抗日英雄激励人们向往自由和平,这种向往促使艺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在文学或电影中,我们能够触摸到或深入认识抗日战争的故事,表示出历史的丰富性和重要性。这种文化载体使得历史事件更加庄重,而且我们更能深入感知那些英雄的光辉事迹,使我们更加看重历史和文化。

第五段:对于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寻找英雄、缅怀历史,这种历程不应该只是抗日英雄逝去的铭记和追思,而应该是我们学习前人的沉着、勇气和智慧、牺牲精神,勇敢面对前行途中的困难之路、克服种种不幸的挑战,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缅怀勇士、追念历史、传承英烈,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中学习,可以促进我们个人和民族的快速、稳健、正直发展。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的国家和生活,并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八

近期,我读了一篇关于抗日英雄九儿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九儿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挺身而出的一位年轻农村女孩,她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鼓舞着人们的信心,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通过了解九儿的故事,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战时期的艰难与困苦,同时体会到了九儿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能产生不平凡的力量。

首先,在九儿的故事中,我看到了那个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九儿出身贫寒,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农村。这个时期,整个国家都沦为了日军的殖民地,人们生活困苦,没有饭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九儿如同大多数农村女孩那样,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辍学到城里打工,过上了艰苦的生活。通过九儿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那个时期普通人的困境和无奈,深切感受到了那段历史时期峥嵘岁月下普通人民的不易。

其次,九儿的勇敢和坚强令我深感敬佩。尽管九儿只是一个年轻的农村女孩,但她并没有一味地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与日军作斗争。九儿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密林中负重前行,为抗击日军搜集情报。她用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激励着八路军战士,给予他们支持和希望。九儿的勇敢和坚强在那个充满黑暗与艰辛的年代中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她没有迷失方向,也没有丧失信心,而是用她身上的力量,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再次,通过九儿的故事,我深深体会到了个人力量的重要性。九儿并不是八路军的指挥官,也没有军队的支持,但她用自己的力量在抗战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是搜集情报还是传递信息,九儿都是单凭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她的故事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肯去努力,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正如九儿一样,她没有选择沉默和被动,而是主动出击,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最后,九儿的故事给了我很多思考。九儿的英勇之举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一个缩影。她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敢于担当的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九儿的精神来鼓舞我们。九儿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坚定的意志,都能够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而言之,通过了解抗日英雄九儿的故事,我从中受到了深刻的触动。九儿的故事让我体会到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困境与不易,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九儿的勇敢和坚强。九儿用自己微小的力量,表达了个人的价值,并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像九儿这样的英雄,中华民族才能在抗战中迎来胜利。我们要从九儿的故事中吸取力量,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九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十

近日,我读了一本描写抗日英雄九儿的书籍,书中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九儿是白求恩救死扶伤的代理人,承担了照顾伤兵和救治百姓的重任。在故事中,九儿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成功拯救了众多的病人,而且对付了许多敌人,在战争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九儿的故事,我明白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更深刻意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人应该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敢和决心。

九儿的故事给予了我深深的触动。在那个战火纷飞、人民痛苦的年代,九儿作为一个平凡的医生,牺牲了自己的生活,放弃了舒适的离开,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白求恩的团队中。九儿的故事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尽管外界环境凶险而严峻,九儿仍然坚定地追求救死扶伤的事业,始终保持着信念,献身于充满荆棘与危险的战场。这让我想起了那个英雄的年代,每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协作无间,壮士断臂的革命精神已成为历史的优秀遗产。

在九儿的故事中,我也看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白求恩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所有成员的默契与配合。每个人都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协作无间地为伤兵和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计较个人名利,只是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默默地为了保卫人民的幸福而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九儿也没有因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而压制他人,而是与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学习,以团队的力量共同应对战争的挑战。正是因为大家的团结和协作,整个团队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九儿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敢和决心。在九儿的故事中,我看到她勇敢地面对并击败了敌人。每次她背负着重伤的伤兵出去救治,都有可能受到日本鬼子的袭击,但她从未畏惧,以坚定的意志和机智的应变能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杀,保证了伤兵的安全。这种勇气和决心深深地打动了我。在日复一日的困境和危险中,九儿始终保持着善良和勇敢,她的坚韧和无畏令我敬佩不已。九儿在故事中的行为激发了我自强不息的勇气,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心怀正义,不畏困难,就能克服一切困境。

通过九儿的故事,我受益匪浅。九儿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人应该面对困境时应有的勇敢和决心。这些都是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应该学习的品质和精神。九儿的故事让我对那个英雄的年代充满了敬佩和景仰,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和平而幸福的生活。而今,我将以九儿为榜样,时刻保持对人民和社会的关怀,并且努力通过个人的努力,为构建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十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确山人。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

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到了最后,他身边仅有7名战士,4名负伤。于是杨靖宇下令4人转移。后来,他派了剩下的两名战士去找村落些吃的,下山后,两名战士被日伪军杀死。杨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间雪地中的小破屋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个中国人,杨靖宇恪守党的铁的纪律,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于是给了钱,让其中一人帮他买些食物和棉鞋。结果那个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经日军解剖,发现他竟以军大衣中的棉花、树上的树皮、雪下的草根为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十二

《小兵张嘎》是一部抗日影片,看了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日本鬼子是那么可恶,而张嘎那不屈不饶,英勇奋战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在影片中讲到张嘎是一个很活泼,很有正义感的小朋友。有一次,张嘎的叔叔去打探日本人的情报被发现了,躲进了张嘎家里,被日本鬼子发现了,不但抓了张嘎叔叔还把张嘎奶奶给打死了,他悲痛欲绝,从此恨死了日本人决定要当一名八路军战士。于是他加入了八路军,想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再一次任务中张嘎和队长乔装成卖西瓜的去抓日本鬼子,终于抓到了一名汉奸,在队长的逼问下他说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于是,队长带着战士们和张嘎成功地抓了一群日本鬼子,还在火车里激烈的打了一仗,最后张嘎引爆炸药日本鬼子全被炸死了,而张嘎活了下来,成了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小兵张嘎的坚韧不拔,遇到困难决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感到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是以前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篇十三

杨靖宇(1905——1940),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

1940年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于吉林省蒙江一带,与日寇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击敌死伤20余人,2月23日,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他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惊。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毛泽东革命故事一则——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延安时期,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半路上遇到了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处长邓力群等人。

毛泽东抢先问:“你们4个风风火火的,要干吗子去?”邓力群回答:“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笑了笑:“接我?是怕我忘了今天的报告会吧?学院给我的任务,我是忘不了的。”邓力群连忙解释说:“我们是来接主席的,我们来晚了,很不好意思。”毛泽东扬起手来摇了摇:“这样做有点不好,1个人作报告要4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他环顾一下四周,幽默地说:“哦,4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4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大家闻言都笑了。毛泽东笑着循循善诱:“那才不像话嘛!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坐八抬大轿,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就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我们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这几步路算不了什么。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毛泽东的一席话,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使大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717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