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作品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良好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写总结时,要突出重点,重点突出才能有深刻的感悟。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一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的共性,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全面深刻的认识地理事物、现象及蕴含于其中的规律,进而认识到这些事物、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成为教育界许多同仁密切关注和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提问,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提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要新颖,因为初中生对创新的新奇的事情才会感兴趣,这样才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想,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他们才会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于疑难处质疑”“于无疑处质疑”“于核心处质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从而激活他们的地理思维。如我在导入樱花之国日本时,我借用朱自清的几句话慢慢的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桃花、梨花、樱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样通过春天引出樱花,一说到樱花的美丽和绚烂学生们就很兴奋和激动,从而导出樱花之国日本。另一方面,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设问题,如在讲亚洲的河流时,我先问亚洲的地形怎么样?地势怎么样?降水怎么样?然后再过渡到河流的特征?这样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其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形象思维的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给以展示,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
如在讲海陆变迁时我首先叫学生读书上的材料喜马拉雅山的变迁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就会很快的归纳出地球表面的形态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然后再叫学生思考原因?在讲解地球的自传运动时,为了更形象更直观的看出昼夜的交替,我准备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叫两个学生上讲台进行表演,并叫下面的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的原因?这样就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通过地图,重视笔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习惯。
地图被称为是地理的眼睛,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读各种各样的图,可以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的潜力,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的驰骋。如学生在读亚热带季风气候柱状图时,首先叫学生分析气温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很快的归纳出冬季气温低夏季高,再看降水的特点,学生也会归纳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这样通过图学生就很快的掌握了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也为阅读其他的气候类型积累经验和方法。有一句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充分的说明笔记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提醒学生做笔记。
三、强调动手,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探究性。
地理教学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和书上的文字,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兴趣。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讲气温和降水时,我们叫学生拿温度计进行测试,讲中国地理时,可以叫学生动手画中国地图,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各省的形状像什么?这样既活跃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地理思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区观察课内教学所部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未涉及的奥秘。
四、加强讨论灵活思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整合性。
在地理课堂中积极组织鼓励学生讨论地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如在讲到西亚时就可以叫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我们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平时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整合回答,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五、重基础、研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系统化。
新课程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关键,在教学中力争搞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将抽象概括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表述,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如在讲解美国时分析它农业发达的原因老师就可以教给学生分析方法,从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文环境(市场、交通、科技、劳动者素质等)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不仅能够分析美国也会分析其他国家,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地理老师的高度重视。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围绕兴趣对地理教学展开论述,首先从用良好的心态快乐教学、带动学生的兴趣开始谈起,尔后论述了教学态度、学习方法、师生合作、找到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思结合等一系列和兴趣有关联的话题,条析缕陈,细致入微,分享同仁。
1.拥有成就感,带动兴趣。成就感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获得成就感呢?教师应把教学当成乐趣,把学生当成一件作品去雕塑,而学生则通过学习地理,知天下,识今古,认自然,通过书本了解世界,爱我中华。这样,不仅学生有进步,教师也有收获,师生互动交流,其乐融融,可在课堂上享受到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享受成功的快乐。2.教会学生学习,增加兴趣。学生应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这不仅仅是学习的标准,也是做人的标准。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精心备课,充满兴趣。
教师对于教材的基本概念要反复体味揣摩,做到心领神会;列出教材的重难点,如感觉到有学生难于理解的部分,就要仔细地把每句话、每个词语弄清楚。为了讲解得更明了,教师要补充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掌握知识的逻辑性,把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做到温故知新,并能和新知融会贯通。教师还要提前设想学生能够遇到的困难,未雨绸缪地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教师应让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充满趣味性,让课堂始终保持生机勃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具体落实到组织教学、安排每节课的实验中,要进行缜密的教学构思。
三、找到切入口,培养兴趣。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要找到切入口,“因病予药”,针对问题,找到最佳的补救方法,不圆满的给予补充,错误多的重新计算,简单纠正的予以简单纠正;带有个性的错误个别纠正,带有共性的错误,集体强调。此外,教师应将当堂课的内容补起来,接着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理解学生,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感觉自己该讲的都讲了,学生也理解了知识,但是,隔一段时间一考试,他们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甚至连基本的分析方法都不会用了。对此,我很是生气。但是,仔细一想,我还是理解学生的,他们都是很刻苦学习的。因此,即便学生考试成绩不怎么理想,我也不呵责他们,而是帮助他们找原因,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在学生理解知识的时候,不过多地催促学生,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
五、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
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教师应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具体的社会实践,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目标。这种社会活动既需要学生动脑思维、认真策划,又需要学生动口表达,有时还需要动手操作,即要求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联动,对学生解决问题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更是学生体验生活的一种途径。比如,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安排学生进行以下的锻炼:(1)到汽车站了解迁安到全国各地的线路、票价(结合地形图及气候图查找经过的气候及地形区)。(2)有条件时到火车站查找迁安到全国各地的列次、价格、中转站。在学生调查完毕后,我要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包括计划、调查成果及感受)。然后,每个小组派两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次活动实践课,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实践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取长补短。新课改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只有学生具有合作意识,他们才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补缺补漏,综合提高。2.注重合作的.技巧。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前,教师应科学地进行分组,注意小组的结构,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最佳的小组人数一般是六七人。在分组后,教师应选择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做组长,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并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提高。而且,小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分配,一种是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变换分组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3.制定严格的小组制度。在分好小组后,为了避免小组之间发生矛盾,教师应制定严格的小组制度,使学生分工明确,从而能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而且,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权利,使学生参与度均衡。
七、学思结合。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说明,学习必须和思考相结合。因此,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对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思结合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查询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领悟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的价值在于利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快乐地塑造人。因此,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找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就能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大的发展。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三
摘要:文章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建设优良的师生关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激发且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师生关系。
思维是人类所有创造性实践活动的重点,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关键任务,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点。地理学科的知识集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为一体,给高中生学习地理增加了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惧怕心理,甚至部分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学好了文科就等于把地理学好了的错误想法,发生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学生缺少优良的地理思维能力,所以增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显得非常关键[1]。
一、建立优良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所有压抑与干扰都会让思维受阻。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方法是优良的师生关系,优良的师生关系就说明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认识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贯彻。优良的师生关系,就说明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学时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教学,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变成可能。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地理教学具备综合性的特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提取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学习时,不一样的地理特点,其经济构造也有所不同,而经过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综合水平提升。比如,在学习“城乡建设与生活”时,高中地理教师能够使学生依据城乡居住环境的不同,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高中时期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考虑问题,且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学习与实际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殊才能和兴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引学生敢于打破陈旧理念的束缚,要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时,还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合理增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
学生的好奇心是驱动其探究地理知识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为探求知识而进行思考。学生思考的过程便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调动学生思维的“钥匙”[3]。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对事物的运动机理做相对深入的研究,同时还需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实践证明,个性相对鲜明且相对突出的学生,创造性常常较高。因此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评价。教师还要摆脱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要进行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运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中学地理教学阶段能够培养学生透过繁杂的地理事物与地理想象注意特定事物的能力,让注意力集中到所要认识的事物上。在地理教学中,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化相对多,可以促进注意力的全面发展,在地理学习的意向、感知、理解等过程都要注重培养与发展注意力。培养学生注意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理扩大注意的区域,如观察“天山牧场”图片时,不仅羊群与草地要注意,草地与林带的部位关系还要注意,才可以了解高山草场的垂直分布。第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力经过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升,如褶被与断层中的一些内容,涉及形态与成因,学生不好理解,如果运用图片、模型、投影与录像交替演示,既能够通过有意注意又能够通过无意注意实施感知,同时持续引起兴趣,让注意力获得保持。第三,难易要适度,要安静的环境,学生的思维要持续启发,注意保持稳定性。
六、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解读,教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相关案例,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分析阐述,由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对当地某区域的建设单位提出建设建议,根据地理位置、水源交通、市场资源、科技发明与人文气象的影响等,写出建议书。目前,城市的发展改造拆迁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尽管政府也在努力完成自己的既定方针目标,然而无法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当地的拆迁建筑,自己找出问题,再加以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学生要把各类要素整合在一起,达到知识迁移。
七、传授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要做的。另外,要学生善于思维,除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毕竟提高思维能力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如高中地理的基础是地理概念、结论,只有正确地了解这些概念、结论,才可以准确地掌握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其他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一步一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指引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
八、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当前,教育教学的主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所有创新都是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相对高的要求是空间创新能力,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来实施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并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准确了解地理基础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空间构造,培养学生的空间创新能力,可以达成思想与智慧的共识,可以完成知识的重建,可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所教的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陈旧的思维定式,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提倡自主学习形式,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总之,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实际出发,遵循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地理教学时,教师要全面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散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四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突出以下观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谈论:“这个孩子聪明,头脑真灵!”或者说:“那个孩子真笨,教他十几遍,拼音字母也念不好!”这说明,每个孩子智力是不同的。
什么是智力呢?智力与天资、能力这样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要回答这些问题,下面先讲个小故事。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曾到一座很大的寺庙里去游玩,寺院墙上有许多色彩斑斓的精美壁画。达芬奇十分欣赏,回家凭记忆把壁画全部默画下来。后来别人惊奇的发现,他所画的不仅轮廊比例、细节画面同原作几乎一样,连色彩明暗夜非常相似。达芬奇由于自幼从“画蛋”开始练基本功,训练出超常的`观察能力、色彩鉴别能力、复杂艺术形象的记忆、想象能力,加上相当熟练的艺术描述表现能力,才能将寺庙中精美的壁画默画下来。可见,智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呢?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的时期,脑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全。有的家长性情过于急躁,一看到孩子认真读书记不住,就训斥孩子,怪孩子脑子笨,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一般来说,对幼小的孩子,应当让他们在大自然和各种画册中,多感受有多种线条色彩组合而成的形象事物,在此基础上,再相应地逐步学习、理解文字、数字等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培养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扩大,知识丰富,各种实践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智力也就会得到迅速发展。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六
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相比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自由,学习特点较为活泼,是培养学生智力的最佳课程,教师只有利用自身教学优势,培养学生的智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小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笔者根据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研究,总结出几点培养学生智力的教学模式,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1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较为落后,无法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授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智力开发是较为重要的,学生只有得到了智力的开发,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偏向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长此以往,小学生接受的是教师重技能、增强体质的教学,会很自然的养成对知识机械性记忆的习惯。同时,一些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智力培养的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灌输,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为其素质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一些小学学校在体育课程开展时,聘用不专业的教师教授体育课程,部分体育教师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转科目教学的,没有体育教学经验,只能根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部分小学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一味的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练习,即使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也无法利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失去原有意义。所以,小学学校与体育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在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培养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
目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只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智力培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加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教学环境,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点:2.1设置问题教学情境: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阶段性的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设置问题情境也是新兴教学模式之一,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立定跳远相关知识时,可以在教学之前问学生“哪个动物是跳远高手?哪个动物可以跳的最远”等,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心中跳远较为厉害的动物,然后自己把自己当做成那个动物。在跳远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动物的跳远习惯以及规律,使学生对体育知识更加了解。小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情境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养成好奇心理,思维模式得到较好的开发,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培养[2]。2.2学生体育技能的正确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体育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不够重视。但是,目前一些体育教师即使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正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篮球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对篮球的知识做出细致的学习,保证教学中不会出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篮球的运作原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要教授学生篮球的运作动作,教师要以各种姿势为学生进行示范,与学生共同总结运动姿势的差别,哪个姿势对运动员的运动较为良好、哪个姿势对进球的几率起着良好作用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2.3重视游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加以重视,小学生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游戏有着较高的兴趣,教师如果可以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体操相关知识时,可以先将理论知识对小学生进行讲解,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多媒体教室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广播体操,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自由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下,做体操动作的练习。在小组探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一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发言,并根据自身对体操动作的记忆,练习广播体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产生较为良好的影响[4]。
3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智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七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并且独立地进行认知监控性的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独立钻研精神、创新精神,更能使人走向成功之路。怎么能够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呢?首先是要激发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兴趣感。因为兴趣决定人们学习的方向和毅力。正像托尔斯泰说的那样“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浓,情绪高,毅力强,就会像蜜蜂采蜜一样去阅读和搜寻知识信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学习精神。比如,我在执教“洋流”一课时,我向学生问道:“明代航海家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每次从印度半岛到非洲东海岸去,都选择在冬季,而返航时则选在夏季,这是为什么?”学生非常着急要知道究竟是什么。于是我利用他们这种急切的心理及时地导入新课,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还给学生学习时间。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在那里像鸭子听雷一样被动地灌输着,个个都成为小绵羊,没有创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更没有时间自学。所以,教师要想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一般的情况下,一节课教师不能超出20分钟的讲课时间,其余为学生的时间。
三、授给孩子自学之术。
想使学生能够沿着自学之路走下去,就要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否则,他们是不会持久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可以考虑教给学生授予下列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能找出其要点、知识结构和做好课后习题;要授予学生会动脑筋,运用启发式教学;还可以采用小组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采用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法,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总之,方法多多,需要教师多多研究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地理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地理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式的教学逐渐转变为习得能力的教学。地理教学是研究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因此经知识迁移能力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迁移能力;自然学科。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性质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囊括了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众多地理知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地理学科在原有的传统教学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一、迁移能力概念阐述。
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也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状况是决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这正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一种知识的获得促进其他知识的吸收,从一种技能的掌握牵引出于其他技能的习得。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地理迁移能力获得的重要性。
1.初中学生学习的宗旨就是能力的形成,问题的解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初中学生在学校习得大量知识,实现知识的积累,并不是将知识无限量的填充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是从知识的获取中能获得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所谓的“聪明”。具备迁移能力的.初中地理学生在问题解决时,会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问题,并实现地理问题的解决,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能获得知识,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实践的成功。2.初中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能促进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与人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比比皆是。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也是习以为常。学生从书本中获得地理知识,帮助他们理解自然,了解人文,解决生活综合问题,并且能将生活中各类与地理有关的实践联系起来,与其他学科并用,服务生活,服务自己,这就是知识习得的迁移能力。比如说高原的气压为何低?气压低跟海拔有关系,高原海拔高,氧气少,空气变淡,气压就减小,此知识点牵涉到众多知识,地理、物理、生物等各科知识的综合,地理知识的迁移能促进其他学科知识的应用,能让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研究。
1.将初中地理知识与实践相连促进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学就是为了用,将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能将新知进一步的理解与吸收。地理教学中学生要想实现知识的迁移就要将知识与实践相连。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对于其他类型的知识的获取、吸收、建构都有重大意义。迁移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是将此领域类的知识能应用到其他领域,同时综合应用多种类型领域的知识,共同理解,共同掌握,最终共同协同解决问题。2.经常练习综合类题目,解决综合型问题。地理知识需要接触大自然,接触人文,去感受,去参与,而教学现状却事与愿违。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在学校、教室,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少。教师在教学中要弥补这一缺陷,要想让学生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就要经常性的让学生研讨一些关于地理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的试题,打开思维,也可以借助虚拟的网络环境,用网络的模拟环境代替现实的自然环境。通过此类综合性的试题长期的训练,学生思维也会拓展,迁移能力也会提高。3.精心设计促进知识迁移的情境。学生实践经验少,丰富的知识与娴熟的处理问题技巧能让学生的迁移能力更强。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细致,更全面,问题解决时能调动所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解决问题游刃有余。初中地理教学中,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前提下收获知识迁移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牵涉到地理学科知识的吸收应用,也会促进其他学科知识的吸收与建构,特别是实践方面、问题解决方面。迁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都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志,徐秀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相互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03).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九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从搞好预习到独立思考,从积极质疑到主动进取,可从不同角度给予指导。地理教材中的中国和世界区域部分,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可以自学得懂、自学得会。学生掌握了方法,对于中国部分的各个分区、世界部分的各个国家的知识就可以“自学得知”了。
二、通过动手习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有关的地理实践活动能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理基本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读图和析图的技能。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培养读图技能上,应培养学生能根据图例、比例尺、经纬网知识等说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阅读一些常见的地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就是靠地图产生的灵感。魏格纳在卧床养病时,闲看墙上的地图,忽然注意到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十分吻合,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便大胆假设: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漂移分开了。他根据对两个大陆上的地层、岩石及古生物化石对比研究,最后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说,为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习意大利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意大利轮廓图,并指出其形似一只漂亮的长筒靴。接下来让同学说出构成这只“靴子”的`骨架山脉,北为阿尔卑斯山地,南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亚平宁山。这只“靴子”是欧洲的一个大半岛——亚平宁半岛伸进了地中海。西西里、撒丁等岛,可引用意大利的足球赛很精彩,这些岛屿正好像是足球,长筒靴在踢足球。上述空间概念建立之后,用彩色粉笔边讲边填主要城市、矿产资源及物产的分布。远远望去,这幅由不同色彩绘出的图似乎是一节美术课,将地理教学的美学蕴涵发掘了出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育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地理。此类可联想的图形还有很多,如伊朗像一顶草帽,智利像一根海带飘在太平洋的东岸、南大陆的西岸,中国的轮廓酷似一只报晓的雄鸡等。
2、地理计算技能。利用地理知识进行计算也是培养地理技能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系统性甚至于措辞等方面都应全面要求,特别是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如“降水量”不能说成“下雨量”等。
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就是能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分析理解新情境下新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中国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东北三省东南部的降水量明显多于三省的其他地区?学生首先想到要从降水的基本原理等寻求答案,接着观察“中国七月”和“中国地形图”,得出“来自海洋的夏季风遇到长白山的抬升形成地形雨”这一正确答案。这就是读图迁移能力。
五、通过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要建立概念系统,学生掌握了概念系统,就记住了地理知识的基本脉络,把零散的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如要想让学生记住祖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就要逐步在分区各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启发学生从省区的特征进行辨认。一是从省区轮廓酷似的形象辨认。用地理轮廓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能为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山东省好似卧着的骆驼,黑龙江省好似小天鹅,青海省像兔子,云南省好似孔雀,湖北省好似警察叔叔的大沿帽,湖南江西像姐妹等。二是从省区的大、小上来辨认。如较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等,较小的省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台湾省、海南省等。三是动手拼图、反复辨认。学生经常看祖国政区图,往往不能把全国34个省区记住,如果让学生利用辅助教材“中国政区拼图”,反复练习,并举行拼图比赛,不需多久,学生就能记住各省区的形状。这样把需要记住的材料变成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让多种感官参加识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4、充分联想,把握特征。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分布犹如正立的“品”字,可通过联想使学生牢固记忆这些地理特征。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民经济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正在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的关键因素,智力资源成为资源配置的第一要素。因此,当务之急,重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中枢,这五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动态的系统。因此,地理教学中智能的培养主要是指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的培养。
1.1提高观察目的性:在观察以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程序,如观察地图应该先定方向,后查比例尺,再看图例,然后才能阅读其他内容。
1.2注意全面观察:观察对象越复杂,越难以形成整体观念,如观察普通地图时学生常从兴趣出发,有的注意地名,有的注意地形,有的注意交通线,却不善于通过全面观察综合区域的总体特征。教师要多加引导和示范,教给学生依次观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而概括区域特征的方法。
1.3善于对比观察:有些地理事物仅凭概念是难以真正区别的,应用对比观察可以加强理解和应用,如对于五种地形类型,仅仅知道概念是没多大意义的,必须能够在实地加以区别。利用图像同时显示五种地形类型,进行特征的对照和比较,要比只观察一种地形更容易感知和理解。
1.4坚持长期观察:许多地理现象的变化是异常缓慢的,如植物的变化、年气温及降水的变化等,只有通过长期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坚持长期观察,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本领,而且能锻炼其意志和品格。
1.5加强野外观察:野外观察可以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使认识过程更为合理,观察也更为全面,还有利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新课程里有很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去野外采集岩石标本,来确认岩石,了解各种矿物特性的活动,通过这些野外活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全面发展。
2.1适当扩大注意的范围,如观察“天山牧场”图片时,不但要注意羊群和草地,还应注意草地和林带的位置关系,才能理解高山草场的垂直分布。
2.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来提高注意力,如褶被和断层中的部分内容,涉及到形态和成因,学生不好理解,若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和录像交替演示,可以既通过有意注意,又通过无意注意进行感知,同时不断引起兴趣,使注意力得以保持。
2.3难易要适度,环境要安静,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3.1加强形象感知: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能够大量阅读地理景观图片,丰富地理表象。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先建立表象再接触概念,如讲解“什么是山脉”时,不宜直接给出概念,应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具体的山脉图片或录像,使其能够想象山脉的特征,然而再归纳定义。
3.2根据图像综合出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综合出区域特征或景观特征。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学生列出有关特征的`条目,如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可根据地形图想象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可根据景观图想象出“雪原冻土、林海茫茫”。
3.3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针对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发挥,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如对“大陆漂移说”,可先说明大洋两侧同种动物的分布,再引导观察各大洲的轮廓,接着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各抒己见,然后介绍魏格纳的学说,鼓励学生继续研究。
4记忆力的培养和发展记忆对于地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4.1重视机械记忆:对于大量的地名、特产和数据,还需要机械记忆,通过反复再现和比较,尤其储存在大脑中。
4.2充分应用联想:经过理解的知识容易记忆,如记住“秦岭――淮沙”就可以联想出冬季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等。
4.3强化对关键特征的记忆:区分主次,重点记忆关键知识,如地球的经线很多,但关键的几条是本初子午线、日界线、西经20°线和东经160°线。记住这几条经线,就抓住了经度位置的关键。
5.1充分运用地图:地图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图要素,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5.2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教师应利用地理事实,充分说明人类既要生存又要发展,人口既要繁衍又要控制,资源既要利用又要节约,环境既要改造又要保护等辩证关系,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发展。
5.3提倡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究创新: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应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求异思维、多端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做是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高中地理课程设计思路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变知识教育为能力教育。这充分体现教育与时代的统一性,因此,教师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国家的重任。教师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实施者,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改进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力,以迎合时代的脚步。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一
脑生理实验表明:人脑工作时,各功能区相互配合,劳逸有一定规律。比如,当人脑储存区接受信息时,想象区功能就会减弱;当储存区活动减少或停止时,想象区的活动就会活跃。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脑功能的活动规律,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目前,就地理课堂教学而言,虽然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所改进,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课堂上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基本就是教师输出教学信息,学生接受储存教学信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忙忙碌碌的记。与此相应,在学生的大脑中,储存区负荷超重,想象区活动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的智力活动。这样,教师只能从形式上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肤浅的印象或干巴巴的知识,不久就会遗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开发,学习兴趣渐渐地就没有了,从而导致厌学。若想要扭转这种局面,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进而引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使学生获得点石成金的手指,更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谓“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材料和基本要素,其中,基本技能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同样的“双基”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对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好“双基”,让学生学好,掌握牢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比如,在识图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用板图进行教学,在黑板上边讲边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动觉记忆,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注意力紧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达到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思维高度集中,给学生的印象深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样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另外,教师在教好“双基”的基础上,还要把“双基”教活,尽量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运用自如,使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兼顾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偶然从世界地图上看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竟如此的吻合便产生了好奇,于是他通过调查研究,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于是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这一伟大的科学假说,由此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因此,好奇心能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好奇心能驱使学生主动、精细地观察事物和思考分析,好奇心能使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感,容易发现被别人不易发现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神的满足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光有求知欲没有兴趣也不行,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学生光有兴趣还不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在人们的大脑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想象力是发展智力的重要动力。比如,讲黄土高原的民居之前,问学生:那里的居民为什么居住在“窑洞”里?它与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引发他们去想象,学生想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为“窑洞”的讲授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启发式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要丰富学生的表象,诱发学生进行联想,把幻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从而启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种积极、充实、愉快、有趣的氛围中,学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四、积极创造智力发展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发展学生智力,学校要创造一个绿化、美化、安静整洁的校园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智力活动环境,努力打造一个书香校园的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等,以适应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考察、夏令营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将学到的知识到实践中去应用。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既应用了已掌握的知识,又促进了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的发展。环境的熏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知识和智力的活动中畅游,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既要注重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统一实现,进而达到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学素质化。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高考当中,地理学科占据重要的比例,如果可以取得高分那将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整体成绩。除此之外,地理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增长个人常识量的一种手段,学生需要给予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系统分析。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所在,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的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点较多且跨度较大,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也有相应的难度。因此,地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学生的教学兴趣入手,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科目固有的特色,引导学生爱上地理。
地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环境、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等进行研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高中的'地理学科主要包含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部分,有着多种多样且富有变换的现象,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元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运用一些特色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相信只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唤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自主走入学习的空间中。地理学中有很多非常奇特的现象都能作为亮点,而且这些知识也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比如:沙漠中的水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地下凝结而成的;在青藏高原的海拔5000米处可以看见热带的风光,原因是受到印度洋暖流影响,加上此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生成独特的热带风景。这些超乎寻常的地理现象完全可以诱发学生潜在的好奇性,进而认为学习地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那些枯燥理论知识。
二、巧用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好奇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当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就是授课的最佳时机,因为学生会带着好奇去思考、去回答相应的问题。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以“不断提问、诱发思考”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要针对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自主的揭秘真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有就是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实际地理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它无处不在,只不过是隐匿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想当中。例如: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天空会是蓝色的;常言道“瑞雪兆丰年”,这句话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在正常的气候下,下午两点钟的气温是一天中最高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正午。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陪伴着学生的,只不过大家忽略了而已,但是究其原因,很少有人会深究到底是为什么。这就要地理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帮助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完整的解释,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告知答案要避免平铺直叙,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他们走向真理,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享受获取正确答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地理知识,培养了他们思考与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的地理教学,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时会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投影媒体的利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方便,它能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优化教学。教师利用投影片可以制造或者模拟一些地理运动现象,展示运动过程,让抽象的变为具体,这样一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是动态的,更容易理解的。配合多媒体,教师要以简练精辟的讲解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规律性运用与昼夜长短的因时而变”这个知识点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很多学生会由于它的过于抽象而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部分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制作flash动态图,将赤道、南北回归线等关键信息放入其中,整个flash会演示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慢慢地向南移动,其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黑夜,大家会发现北半球正午的太阳高度逐渐缩小,白昼时间开始缩短,而且北极圈中的极昼现象将会不断缩小范围,这一现象在南半球正好是相反的……整个过程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会在5-10分钟左右,等到整体演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总结出具体的规律与结果,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让学生更为牢固的记住相关问题。
四、多元化教学,巧妙利用谚语、口诀等提高学生记忆。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记忆、去理解,但是每当内容增多后,学生记不住,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一直都是阻碍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大因素。因此,教师需要自我探索,准确把握区域地理中的联系规律,可以发挥想象编纂成为一个个朗朗上口的口诀,经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口诀非常感兴趣,而且记忆起来非常快,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在草纸上写上口诀,便于答题。口诀教学可以排除知识本身的干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记忆情感,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还能活跃气氛,消除压力,这也是目前我国各大高中地理教学中逐渐开始普及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我国开放性的海港城市的时候,学生必须要记住我国这14个开放性质的城市,这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很大,死记硬背效果也很差。如果可以编成口诀,学生掌握规律自然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江海连波通三州,秦皇云烟上青天。这就是隐含14个城市一句诗词性的口诀,简单易懂,学生非常容易掌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如何培养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学生如果想要学习好地理这样的学科,首先就需要对其感兴趣,只有自己愿意学习、爱学习,才有可能消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授课阶段必须要设计一些互动类的特殊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地理成为他们进步的一大助推力。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三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所谓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更简单的提法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离开非智力因素来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对学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能促进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同样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这就确定了学习数学的困难性。要克服困难,就需要顽强的学习毅力,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只有良好的智力因素,没有刻苦耐劳、勤奋学习精神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学生时说xxx很聪明,就是心没有放在学习上,这就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
从数学教材来看,也具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必要条件。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即使不作专门的努力,也会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使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与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使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和意志,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内容。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可以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而心理交往的基础是情感交流,而兴趣是后天形成的,它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建立兴趣的基础、目的不同,所以兴趣的稳定程度也不同。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使之稳定地得到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求教师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对数学工作的满腔热情,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上课风趣幽默,宽容大度,严教善导,使学生佩服你,喜欢你,他才会喜欢你教的数学。其次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让你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所感动,使他们产生一种推动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3.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好办法,也是使兴趣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教学经常介绍数学在解决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问题方面的实例,使学生明确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为继承和发展我国文化的情感,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长期努力,这种兴趣是可以稳定下来的。但是,必须结合教材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联系实际生动活泼地进行,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任何脱离教学内容的说教都可能使问题走向反面。
4.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处于依赖性和独立性错综复杂的过度时期。在学习上越来越要求独立,并且总是对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感兴趣,还能在不断的成功中发展这种兴趣。为了发展这种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作业布置上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作业难度要大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难度小的题目,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再如,在评价学生的答问、作业、考试时要多找优点,善意的指出不足,主动承担教学失误的责任。特别是差生,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关心和帮助,对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以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在众多的习惯中,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和意志的培养。
中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中学各年级的学习方法因学生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的不同也有区别,要教会学生遵循学习规律,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自学能力,使之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巩固的学习习惯,消除为完成作业、迎接考试而学的陋习。特别要重视意志的锻炼和培养。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艰苦性。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如隐含条件未能发现,知识间的相互干扰,解题思路的曲折,题目类型的多变等都将给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有的学生意志坚强,在苦战攻关征途中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获得胜利,相应的智力得到提高,学习信心得到增强,非智力因素就得到培养。
从心理特点讲,教材中的重难点正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交汇点。解决它,常需要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配合。非智力因素中意志是关键的,在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中,可以讲一些数学家刻苦攻关的顽强意志,可讲一些在各行各业建设中的英雄人物知难而进、克服困难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当他们有一点进步时,应抓住时机表扬他们,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活动同时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制约,如果忽视非智力因素,孤立地去分析,会使教学活动走入歧途。只有持之以恒地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质上是要改变一个人的某些个性特征。改变人的个性特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而研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更需要教师的智力因素。所以,这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但是,只要广大教师重视这一工作并积极参与这一工作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成果。
参考文献。
[1]邵瑞珍编《教育心理学》。
[2]葛军编《数学教学论与数学教学改革》。
[3]赵继源编《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四
一、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中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计算机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
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如有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不错,已配置486微机,却没有很好地开发软件。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中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计算机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计算机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的广范渗透和应用,不仅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生物、化学、物理等是实验性学科,如任何有关生物的创新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因此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针对我校是升本的综合性大学,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理工科教师和管理部门所关心的问题之一。针对我校升本以来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所提倡的导师制和多年的办学经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安排上减少那些缺乏科学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的验证性实验,开展“教方法、训技能、练本领、上水平”的研究式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为研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条件。
1.1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
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正确、标准、全面的实验技能,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2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主动性。
学生有较高的素质,才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主动性强,才能对所做课题感兴趣,才能选择喜欢的课题组及老师,实现学生?教师的双向选择,进行研究式实验教学。
1.3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
学校要加大对实验仪器、设备、药品的的投入力度,为开放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2研究式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2.1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打好理论基础。
要求参加研究式实验教学的学生大多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他们入校时间短,基础薄弱,知识面窄,所以要求对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基础学习与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吸收新知识、新理论,逐步进入本学科的前沿领域,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2加强技能训练,改变教学模式。
由于一些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其结果将是毕业后眼高手低,独力工作能力差,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为此要改变教学模式,采用“两阶段、双强化”的教学方针,即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阶段”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基本技能,从基本实验到大型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中的协调性、准确性,规范化等。第二阶段注重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第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科研性的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测试、处理和分析数据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同学的创造力,以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2.3启发学生思维,诱导科学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启发诱导,培养兴趣,鼓励学生的大胆提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集思广益,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就直接酝酿在讨论中。针对问题,要进行论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3预期目标。
3.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
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师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增多,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拚搏进取,勇于创新,也为教师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条件。
3.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学生参与科研工作,首先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更加清楚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解决了学生所困惑的“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验,有了独立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促使学生进行总结,灵活应用各基础实验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强化了技能训练,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研究式实验课题有的.可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专项研究,通过学生大量的实验,以及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新设想,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以促使指导教师预先试作和了解更多的可能的方案,常看文献,了解动态,才能指导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将极大的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3.5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和建设。
在研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势必要有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通过大量的实验,从中可以发现实验室中所缺少的仪器、设备,便于补充、更新。同时也可以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实验室的进一步开放,为研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4结论。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我系学生在参加省、校级的“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就是很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2]王义遒.以创新为灵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j].高等理科教育.1999.
[3]胡继飞,证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作为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计算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更新,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又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应用广泛。从这些特点来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领头羊,但从我国现有的教育机制来看,有些地方却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没有真正体现出计算机的现代化特征,重教不重自学,重灌输不重启发和创新,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仅有的一些思维火花也给无情地熄灭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紧迫任务。我就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一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目标,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明确目标的“任务”,以此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立目标、任务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了解了本章学习内容之后,他们会想一想,自己在学完本章后将要完成一件什么样的作品,从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大的方面不说,就说小的方面。例如:在讲完文字编辑软件word的学习任务目标后,又向大家演示了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其他学校学生制作的优秀电子报刊,让学生为自已的班级作一个电子报刊。
二、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已见,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只要思路正确、或者能参与、能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就说明学生是积极向上、善于思考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例如,在学习幻灯片powerpoint时,背景音乐的使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在上课之前,我没有讲出它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先各抒已见,用以前学过的办法,和自己认为有效插入音乐的方法,看是否行的通。通过实践,有的同学做成功了,有的不行。于是我分析了音乐插入的原理,讲了正确的方法。学生掌握起来很快,很透彻。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如何让音乐自动播放,并且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放映中,这又是一个现实的、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又开始在菜单中寻找与其相关的设置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完成这一过程中,留给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兴趣的持续时间,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改进教法,提高创新能力。
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别化的探索性学习,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对话交流的模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支持,使我们能克服原来的`障碍限制,在个别化教学中做到积极的对话和交流。
例如我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的优势,将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硬件和软件,根据具体课程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
(2)先上理论后上机操作,利用液晶投影仪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部分的讲授后,引导学生上机作业,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
(3)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任务”,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更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高。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了教学效果质与量的高水平。
四、分层指导,发展个性。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力求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前,我按难、中、易分层提出要求,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练习。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也各有所得,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协调的方法,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手段,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展的生机,但是并没在减轻教师肩上的重任,作为从事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利用这种最新的学习工具,将培养创新人才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枯燥难懂并学时有限。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如何培养学生对流体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流体力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流体力学学习兴趣学生。
高等职业院校的流体力学是高职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热动专业以及矿业、石油、化工、冶金等专业都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及其必需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流体力学因其数学痕迹较重、公式推导和理论不易理解,往往使得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上不注意听讲,考试成绩较差,失去动力,形成恶性循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一、上好绪论第一课。
绪论是流体力学的第一课,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第一次展示,也是学生了解流体力学这门课程的窗口,这好比大战开始第一枪,这一枪一定要打响,才能为今后的教学铺平道路。
在绪论课上,教师可以多讲一些自然界中与流体力学有关的现象和工程实际中流体力学的应用。比如,大气循环、洋流、龙卷风、海啸、泥石流、沙尘暴等以及流体机械的风机、水泵、石油化工领域的石油的运输、航空航天领域的飞行器的机翼的`作用、土建领域的水库大坝、高楼群的建造,等等,使学生们认识到流体力学涉及到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此之重要,而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伸手可及,便自然对流体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
二、在教学中多结合一些实例和著名新闻事件。
上好绪论课还是不够的,如果在教学中依旧采取传统书本教育,学生会在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抽象的概念公式中逐渐减弱学习兴趣,以至到最后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一如既往地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多给学生展现生动直观的实例和与流体力学有关的重大事件,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拉近流体力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保持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他们对生活中的流体力学的烙印,使学生由被动地听、看,演变成主动去搜集、探求,形成自主学习积极性。
笔者曾经看过一篇题为《在流体力学教学中通过重大事件实例教书育人》的教研文章,受益匪浅。在教学中借鉴了这一方法,效果良好。我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这里仅举两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这些实例穿插在教学之中,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993年青海沟后水库垮坝。
1993年8月27日夜间,库容为330万立方米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沟后水库在库水位低于设计水位0.75米的情况下突然垮坝失事,造成288人死亡,4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3亿元。水利部专家组调查认定,沟后水库在设计上有缺陷,施工中又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运行管理工作薄弱,这次垮坝属于重大责任事故,州县有关领导干部15人为此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省监察厅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有关人员确实经验不足,缺乏有关专业技术知识”。
1998年2月16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的676航班(空中客车a300客机)在着陆时失事,机上200多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地面7人丧生。经调查失事的原因是:飞机进场过高,机师决定重飞,收起鼻轮、起落架和襟翼,使阻力突然减少,导致飞机仰角过大,造成失速、左右摇摆和快速下降。机师试图拉起飞机,但离地过低,机尾和后舱先撞地,导致飞机爆炸。
这一事件可以结合机翼升力随攻角的变化,特别是失速现象来讲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空气动力学的重要性。
三、应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演示流体力学教学。
计算机演示软件、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现代教学的整体趋势,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有着直观、生动、便于理解等优点。对于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手段将深奥的物理公式、复杂的数学计算和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物理图像以动态影像的形式反映在大屏幕上、计算机前,使学生印象深刻、易于理解、记忆持久,教学效果良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媒体虽好,但还应注意演示材料的选取。因为有限的学时要求演示材料的内容要尽量做到少而精,同时,高职教育又要求难度适中、重在应用的教学目标,又要求演示材料符合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笔者在教学中一般是在课上运用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一些颇费口舌,而又难以用语言描述透彻的物理图像。比如,演示“边界层概念”显示物面附近流体速度边界层随雷诺数增大而变薄的过程,再如,紊流、涡流、各种大小雷诺数的流动等演示。这样,既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节省了大量在黑板画图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此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都会带学生去机房上一节流体力学微机演示课,大量生动具体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之正确引导,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们普遍反应微机演示新鲜、生动,非常期待上下一节微机演示课。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难度较大而学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开发学生日后继续学习能力的良好手段。如何能够促使学生对流体力学课程感兴趣,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互相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景松.流体力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严宗毅,郑桂珍.在流体力学教学中通过重大事件实例教书育人.力学与实践,2002,24(4).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八
机电专业教学论文: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摘要:针对学生现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教学模型,创建一个图、物的感性认知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比较轻松,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同时,在钳工实训中,通过锯、锉、磨、钻等纯手工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心理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全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基础,是由初中的应试教育向职业中学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措施。
一、培养情感。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抱有殷切期待,学生就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自信、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就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职校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倾注无私的爱,像母亲赏识自己的孩子一样赏识他们。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把某些生活对象同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讲授电工基础中的电路时,笔者先讲其基本构成,再谈到家庭中的照明电路,并列举家庭常见电气故障,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最终找出故障点。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会对自己有点自信心了,不知不觉中也会对老师亲近了许多,并开始喜欢上这门课。在上课时,笔者力求语言简洁、易懂、幽默、准确,不歧视、挖苦学生,创造一种善意、和谐的气氛,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给予及时、准确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锻炼意志。
意志、情感都是一种心理过程。(职教论文)意志包括人的自觉力、自制力、毅力等品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心理条件。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在升学教育的环境中,经历过太多的失败,自信心已经被磨掉,学习成为一种负担。
针对学生的现状,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利用三维动画软件制作教学模型,创建一个图、物的感性认知环境,使学习更直观,学生感觉比较轻松,逐步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了。同时,在钳工实训中,笔者通过锯、锉、磨、钻等纯手工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笔者经常用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教育学生,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要规范,步骤完整,尽量不求助于别人,若一时做不出,可暂时放一放,先做别的作业,过会儿再从别的角度去思考,往往事半功倍。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锻炼了其意志品质。
三、激发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两点不可忽视。
一是重视第一课的教学。“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是学生接触本课程的开始,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精心设计,认真上好这课堂。如在液压与传动课程开课时,笔者通过视频介绍液压技术在我国汽车、航海、航天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重视实践操作。实践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践来验证规律,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三极管放大特性”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门铃的制作。当门铃只能发出很小的响声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提高音量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完了三极管的放大特性之后,让学生在电路中接上三极管增强音量,来验证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培养良好习惯。
1.预习的习惯。
每节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前把本课涉及到的已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电机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时,会用到电工基础中的电磁学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在较早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为了保证新课学习效果,必须在课前加以复习。
2.动手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必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走上社会后也能很快胜任工作。
3.自我检查的习惯。
多数学生都有一种“通病”,就是作业做完了就算完成任务,有应付了事的心理。要使作业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去要求数量。例如在车工实训中,若学生加工的工件尺寸不符,笔者就会马上指出来,并让学生及时改正,从而让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4.及时总结和复习的习惯。
为了防止遗忘过快,在每节课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复习,形成知识系统化,促进正迁移。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应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牢固的印象,尽量做到学而不忘、学而少忘。此外,再配合以必要的练习、考试、实训等,让学生将从课堂获得的知识由瞬时记忆变为长久记忆。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地理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论文篇十九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用典型事例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数学的高峰,是因为他们具有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生思想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上课容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部分学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和求知欲。注意编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例如讲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讲一讲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讲距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四边形的特殊的一种?除具有什么图形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一连串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直观教具,用运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两圆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两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
三、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在的初中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优越及家长的包办代替,动手能力较差,这给数学的学习带来了障碍。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教具,在完成操作过程中将直觉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每一个学生先准备好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都把这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来,再和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平角。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定理的证明思路。再如在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角、两角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定理。通过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制作教具,实物在手,看得见,摸得着,对它们的特征记忆深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1][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0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