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是论文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4:32:04
教学设计是论文范文(21篇)
时间:2023-11-22 04:32:04     小编:雁落霞

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成长和进步。写总结时要求明确目标,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观地进行总结。提供写作灵感的范文合集。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一

平面设计也可以称作视觉传达设计,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于上世纪中期,是以平面材料为介质,通过喷绘、印刷等方式形成图片、文字、符号来向公众表达想法和传播信息的一种视觉表现方式。当前,平面设计已经涵盖了相当多的内容,包括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等。在平面设计中,图片和文字是传播信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相较于图片,文字对于抽象的内容更具表现力。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也应该抓住文字这种特性,使平面教学更加具体。

二、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含义。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即表示利用文字的规律,将文字所体现的含义转化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并在里面加入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和文字都是通过千百年的进化累计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的,是人类社会得以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平面中的文字设计则将用于阅读的文字用视觉符号加以表现,作为现代社会信息沟通的媒介,平面设计的文字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知,文字本身就具备一种艺术美,是一种艺术形式,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其特点,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字形字体进行研究,能够变化出成千上万的字体设计方案,拓展文字设计的表达层面。

三、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我国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教学过于单一,不具备多样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能灵活的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文字变体进行设计。只是单纯要求学生运用标准字体或者一些常见常用的行书、舒体、楷体等进行设计,缺乏变化。相较于我国,西方国家平面设计开始较早,对文字设计的研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进行文字设计时,西方设计时对拉丁文、英文等各种文字的灵活利用和再创造,让文字设计变得更具美感。第二,创新模式不足。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展好文字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恩能够力,可以促进文字设计和平面设计的融合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平面设计教学依旧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一些教师只关注于让学生用文字对艺术品进行描述,忽视了文字本身就可以作为艺术品的事实,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势必会导致学生文字掌控力的低下和创新性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只懂得用文字对艺术品进行概括介绍,无法灵活的利用文字,创新文字,将文字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第三,对汉字的开发不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文字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古传说中提到:“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这些传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对文字的重视和文字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演变出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来,这些字体蕴含着非常深厚的美学价值,是平面设计中绝好的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没能对汉字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在进行文字设计时习惯性只用最常见的宋体、楷体等汉字字体,但长期使用单一的字体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是仅次于图形设计的一项重要表达方式,如果说图形表达占据了平面设计的半壁江山的话,文字设计也几乎可以和它平分秋色了。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展文字设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字能够十分完整的进行信息传递,文字设计可以清楚明晰的表达平面设计的内涵和主题。文字设计也具有丰富的含义,可以使平面设计的含义变得饱满。其次,在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表达的含义有时会有一定的隐晦性和不明确性,需要受众充分理解图形设计的内涵,而文字的出现可以使表达的主题更加具象化,使图形更容易被理解。再次,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出现,可以增加视觉效果。文字底蕴丰富,是人类发展了千百年的文化结晶,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文字设计,可以提升整体的审美价值。最后,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出现在各个与平面设计有关的场合里,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五、文字设计的类型。

第一,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就是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图形通过视觉化的效果将设计理念及想要突出的主题表达给受众,再与文字结合,用文字简介的道出相表达的信息。通过这种结合,能够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图形化”文字视觉语言。合理的进行文字的图形化创作的话,可以创设出非常具有审美意义的概念性字体,使文字的图形化设计独具魅力。第二,文字的形象化设计。文字本身是带有意义的,将文字所蕴含的内容添加上具体的形象,就是形象化设计。文字的形象化设计增加了其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受众印象深刻,形象化设计包括整体形象化、笔画形象化、标记形象以及添加形象。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汉字是世界文明中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它本身就具备着极强的象形意义,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发展,汉字的含义被极大的丰富,图形感和象征性也让汉字极具美感。汉字由诸多笔画组成,笔画的丰富性也使汉字可以千变万化,笔画之间、文字之间或用联结的手法,或用穿插的手法来达到新的文字设计。汉字的设计变化无穷,可以行云流水,笔锋刚硬,可以婉约娟秀,也可以粗犷豪放。汉字每个字都有其自身含义,这也使文字设计更具内涵,文字含义就是文字设计的灵魂,通过研究形意结合,使文字设计闪现出统一的、生动的美感,就是设计者要达到的形象化设计的目的。第三,文字的意象化表达。对文字进行寓意变化的设计处理我们称之为意象化设计,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无法用语言直接形容的.事物通常用另一种事物来进行替代表达,例如中国的“龙”、“凤”、“祥云”这些极具符号意义形象,都是象征繁荣、华贵、强大、和谐之意的。而西方则喜欢用雄狮象征力量,用玫瑰表达爱情,黑猫和乌鸦则表示不详。文字也有相同的作用,通过对文字进行意象化的艺术处理,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人们经常通过会意文字进行表达。文字就是这样通过意象化设计进行艺术表现,这种手法也使文字本身充满美感。

六、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的实践应用。

文字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项基础课程,长期以来都存在重技巧而轻内涵的问题。课程训练也只是进行一些宋体、楷体,或者几种美术字的训练,单纯强调技巧训练,缺少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审美,使学生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无新意可言。在实际应用中,文字设计训练应该将重心放在创意思维的拓展和视觉文字表现力上,深挖文字内涵,对文字进行图形情感化以及有个人审美的语言创造。第一,文字设计在标志设计中。标志使一种视觉图形,它同文字一样,都是由原始图腾和符号发展演变而来,是同样具有传达性和识别性的符号。我们在企业logo设计中、广告宣传海报中、产品商标设计中都能看到标志的影子,这是标志设计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标志设计通常是将社会生活中为大众所熟悉和认可的事物,诸如图形、文字等进行形象的艺术加工后,在不改变原本事物的属性后进行的再创造,再创造的标志可以区别于一般事物,让人印象深刻。在19世纪的欧洲,标志设计大多是由繁复的图形加文字说明构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快节奏时代,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网络信息的发达让人们更愿意去看、去理解简洁明了的事物。文字标志设计就具备有这样的优势,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利用一个改造的文字或者特殊的符号就涵盖了各种信息。这种方式在很多企业标志中都很常见,用一个变体的字来做企业的logo,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lo-go就是由一个圆圈和内部一个变体的工字组成,在标志下面再缀以中国工商银行的英文缩写“icbc”,设计简单明了又不失醒目。第二,文字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广告设计是将要宣传的产品内容和信息用精准的、有效的宣传手段传递给受众,文字和图形在广告设计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广告设计存在的基本元素使广告设计让人们读的同时,兼具了看的含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已从过去一味强调产品品牌的设计理念,转变为注重情感表达,即企业品牌的人文内涵,崇尚亲切、自然的广告风格。文字作为广告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其情感设计也十分重要。文字设计的图形化设计在广告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使广告设计能够兼具文字字形和字义的特点,做到图中有字、字中有图,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使得受众在接收广告信息的时候,能够有美的感受,提升了愉悦度。第三,文字设计在网络中的应用。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网络成为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介质,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时间和概率都成倍增长。因此,在网络世界中,我们也应合理的利用文字设计去打动受众,让受众与设计者产生情感共鸣。举例来说,百度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应用量和使用量十分可观,百度在自己品牌logo的文字设计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每逢有重大节日或者重大事件发生时,百度搜索的logo就会随之添加一些应景的元素,在过年的时候就添加爆竹庆贺新年,在植树节就添加树苗,有植树迎春之意。在网络中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懂得将文字设计和图形设计相结合,使文字设计以恰当的方式出现。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字是人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创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如何将文字设计结合到现代平面教学设计中去,让文字设计教学更灵活,更具创造性,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2]余蕾.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4,13:224.

[3]朱凌雁.谈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科学中国人,,24:366.

[4]李俊.试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12:132.

[5]彭永红.浅析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07:124.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的脸型特点,五官和表情特点,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庭五眼”,突出特点抓住神情进行人物脸部的表现。初步学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进行人物画的个性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示范,认识到人的脸型的差异,教师示范讲解学习人物正面比例关系“三庭五眼”,示范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技法在表现人脸的技法;通过尝试联系,表现出有特点的人脸。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充分展现每个人有个性的造型表现力;喜爱中国画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五官特征,表现人脸的基本特征。(脸型、五官、表情)。

教学难点:用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中国人物画资料、课件、范画、示范用具。

学生用具:国画用具一套,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等。

一、激趣导入新课:

1、眼力拼拼拼:

出示几张著名人物的面部特写让学生猜:岳云鹏、成龙。

请学生说说这几位人物的脸部特点: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

提问:之所以这么形象的表象,是画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师进行总结:人物的面部特点。

2、欣赏人物。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画像,说说这些画像人物的脸型、五官有什么不同。(提问,师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引入课题。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教学改革设想,并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项目教学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cdio;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项目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仍存在着诸如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性教学不足、考评体系单一等问题,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业务技能不熟悉,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差距越来越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迫在眉睫。cdio工程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cdio工程教育及其引入。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强调学习与具体的产品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这种模式不仅提出了4个层面的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案,还创建了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2]。实证表明,cdio作为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符合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根据系统的相似性原理,cdio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可以有选择地移植到非工程类的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一,培养目标和特征的一致性。二者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强调人才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重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培养。第二,培养机制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倡导“做中学”和“产学合作”,都积极推广项目式教学,鼓励校企合作办学,要求努力创建一个能够将“做中学”得以实施的一体化的项目实训环境。第三,面临问题的同一性。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失衡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而工程教育引入cdio之前也同样存在。实践证明,针对以上问题而探索的cdio教育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构建基于cdio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1.设置具体而清晰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相关文献[3],目前普遍认为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和证券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人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它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但cdio教育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则更加清晰而具体(见页表1)。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恰当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来实现。根据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要求,该专业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有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大类岗位基础课程有劳动法、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险学、企业文化、管理定量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有工作分析与理论、人员素质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等。实验实践课程有招聘与培训实训、绩效管理综合实训、企业模拟经营等。素质拓展课程有创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供学生选修。在cdio理念下,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为背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将课程教学与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联系,即通过合理规划的课程项目、综合项目等,把上述系列课程和上述cdio能力目标有机结合,构建了以项目为主导、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新体系(见图1)。其中,总体构思的cdio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可划分为三级,1级项目是指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综合项目。依据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就业岗位群和对应的工作任务,划分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课程群。3级项目是指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课程项目。3.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的蓝图。cdio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将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合到各个相关的实践项目中,并采取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教学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项目设计。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设置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我们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块以及每一模块的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七大项目。同时,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将之分解成若干个次级分项目(见表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框架是“总—分—总”思路,即从课程的大型项目(顶层项目)出发,归纳出完成该项目的所有单项技术或流程,针对这些单项技术或流程设计相应的次级项目,再将每个次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然后以具体项目和任务为依托,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任务之中,并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地开展各项技能的训练。这样,当所有次级项目与子任务完成后,一个完整的大型项目也实施完毕,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也随之结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主要从以下七个环节开展。环节一:理论教学。指课程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讲授。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的多样性,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学习、模拟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环节二:学生分组。项目内容比较多,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将学生分组,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项目。一般将授课班级分为6~8个小组,每组人数因班级规模与总人数而不同。环节三:项目分解。指将课程大项目逐级分解为小项目与子任务,并交给各小组及组员去合作完成。同时,教师要提炼每个子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并根据难易程度和学习需要进行讲解,使学生容易掌握项目每个部分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环节四:系统构思。指明确任务和任务准备,要学生明白自己做什么,并考虑怎样做。在构思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项目的主持人,负责整个设计过程。教师只是项目的协助者,布置项目主题与任务要求,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去发现自己熟悉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与课程学习相关的问题,自己确定与项目主题一致的研究对象(模拟企业)。环节五:系统设计。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在设计阶段,采取组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讨论,明确设计任务与设计目标,编写项目计划书。教师可以增加方案的汇报环节,安排一个合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讲解自己小组的项目构想,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探讨每个小组讲解的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并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环节六:实施与开展。指各个小组的项目方案确定后,就要做好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根据设计方案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然后,针对每个任务安排相应的人员去实施,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只是指导与督促学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环节七:运行与评估。指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项目结束时,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时,在班级进行公开展示或模拟表演或汇报答辩。项目团队推举主讲人,团队共同参与项目演示。评估由师生共同完成。首先,由各小组学生分别挑选一人,组成学生评价委员会,对各小组表现予以评价。其次,教师结合各环节知识点,评析各小组表现及观点或结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采取结构化考核方式。

cdio强调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的综合评估。cdio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考评方式宜采取“全过程考核,全方位评价”的结构化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占25%,主要考核学生的到课率情况、学习态度等;二是项目成绩,占35%,主要从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的任务、做出的贡献及与小组其他同学协作的态度与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考核;三是期末成绩,占40%。近年来,笔者基于cdio对此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员测评与招聘》、《培训与开发》进行了项目教学改革。实践证明,cdio项目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完成项目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志刚,等.人力资源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优化[j].高等人力资源教育研究,2010,20(6):29.

[2]顾佩华,陆小华,工作坊手册[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3]缪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7-229.

[4]制定颁布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在作了修订[z].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四

1.1对体操课程内容的选择的研究。

体操项目包括的内容相当丰富,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原则来确定从中选择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是最终学生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的,那么这个原则就是探讨的首个问题。确定好教学内容后,需要把这些内容进行层次的划分,使内容清晰明确,每部分内容适合的群体及作用。最后进行内容的编排,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构想实践于课堂中,使教学目标最大优化。对体操内容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随意的安排体操课程的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呼唤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大的目标,具体到体操教学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位居首位的就是健身性,这表明,体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依据,考虑并确定其教学内容与方法。从体操的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而选择依据。学生需求的多样性:由于学生的性格、年龄、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等不相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育爱好和兴趣,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比如有的学生为追求“难”与“美”而乐意学习竞技性体操动作;有的学生为了娱乐身心而愿意学习趣味性体操内容;有的学生为塑造形体美而坚持不懈地进行轻器械体操练习;有的学生受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而不失时机地在全民健身路径上进行锻炼;有的学生为了增强与同学间的交流而广泛地参加多类型的体操活动。以上是综合了几位研究者的观点,这些表明,选择体操教学内容要有基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系统性。

1.2对体操课程组织实施的研究。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就是体操课程的组织,学生的主题地位首当其冲,教师要很好的指导。例如,在教授广播体操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组,对每组学生教授不同的节操,然后每组学生负责把其他组的学生教会,依次类推,这种教法,就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高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总之,教学内容的编排一定要灵活多变,丰富多彩。首先,小学主要教授各类内容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点感性认识,着重培养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初中主要教授各类内容的简单组合动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高中可以教授一些稍微复杂的动作和组合练习,同时让学生体会体操教学内容的内涵所在。因此,教师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要注意各学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列,防止各学段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结合上述内容,不同阶段的体操教师可对体操课的结构的内容进行编排。另外,有研究表明,适当安排些校际间的体操比赛,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并自觉的学习体操内容,这也是体操内容编排的亮点。

1.3对不同群体体操教学设计内容层次划分的研究。

从体操理论知识可知道,体操的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而学校体育里的体操内容包括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技巧、器械体操和理论知识。明显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就是有保护和帮助。根据毛振明先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划分方法将体操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四类:精学类内容、粗学类内容、介绍类内容和锻炼类内容。精学类内容—以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兼顾其它领域目标。其特点是运动技能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内容较简单,利于学生掌握,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就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课程目标的达成。例如广播体操、跳马等。粗学类内容—掌握运动技能身心全面发展。学习这类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学有所得,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能够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了解体操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体操运动的乐趣,培养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的精神。在达成“运动技能”目标的同时,重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的实现。例如技巧中的滚翻类动作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保护与帮助、队列队形等。介绍类内容—主要介绍体操运动文化和项目知识,可采用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介绍更多的内容。既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深刻地认识体操运动的实质。同时,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些项目,如果以后有机会学习,他们能会更快更好地掌握,有利于完成“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的课程目标。例如体操理论知识。锻炼类内容—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主。主要发展学生力量、灵敏、柔韧等专项素质以及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现“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课程目标服务。例如技巧、器械体操。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更多的是从队列队形和徒手体操出发,也就是精学类的内容,其他类动作教授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中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和发展。

2总结。

在体操内容的选择依据方面,必须得了解学生的需求,依据这样一个原则来选择教学内容,但是,实践则不是,每个阶段的内容都以规定,体育教师不会去考虑每位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按部就班,低级重复。因此,就要求教师有自己的创新,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操内容的划分,本文是依据毛振明先生提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整体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有利于明确对象,明白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精学类、粗学类、介绍类和锻炼类这四种类型是把体操教学内容作为手段和载体的形式结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体操教学内容的实质结构即技能与价值目标。要把每一类能实现多个目标作为划分的重中之重。在体操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就是最能够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部分。通过以体操课的结构为主题进行检索,对着方面的研究是数量很少,笔者对这个主题有很大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基本步骤: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总是这样,缺乏创新,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兴趣,觉得枯燥。笔者举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方法,在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要勇于突破常规,内容形式要丰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样教学目标就能最大化的实现。

不论是体操教学还是其他的运动项目的教学设计,都必须要回归到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那么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坚守与选择。在不断强调体育课重要性的同时,却很难看到课程本身的价值,就比如一台旧机器,总是不断的强调加润滑油和换零件,却不评价机器本身的时代价值,这就是我们坚守的问题。学生进入社会后,确实需要良好的身体和有规律的锻炼,但这些,不一定都是学生在课堂锻炼的,从另一方面讲,就是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体育教师不管有怎样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培养出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那样当学生步入社会,有规律的锻炼才体现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这就是我们选择的问题。把体操教学内容设计成体操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部分的程度,这就是文献研究的意义所在。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五

教学目标:知识:

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习提取各段的中心语句来把握文章的论点与论据。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议论文的能力。情感态度:

体会议论文构思,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重点:

提取各段的中心语句来把握文章的论点与论据。难点:

论据的典型性与简洁性分析,如何补充论据。教法:

引导。

点拨。

练习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部分同学改错。

一点评作业,点拨《轻巧》60页14题两段间的关系——论据与论点;

二结合《轻巧》62页第9题,引导学生明确论证方法,指导自主练习。

10、11、12题。点拨补充内容中句式的一致。

四组织学生阅读63页文。

1、探讨的话题——读书的好处,

2、找出其中论述的语句——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3引导归纳各段间关系——逐步深入的论证思路,组织学生结合文段来补充事例,个别指导。读《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春酒》自主改错,明确练习中段间的关系。明确论证方法,自主练习,个别问题质疑。(用时5分钟)。

自主阅读练习补充事例,当堂交流。(用时15分钟)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能力与概括能力,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及论证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能力与概括能力,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及论证结构。

点拨论据的使用与文章的复述之间的区别,结合论点的需要,提炼论据中的关键点,简洁的阐明,例:

道理论据:

经历磨难的人可以从中得到战胜困难的法宝,享受成功的人可以从中汲取避免失败的经验;

五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完成第14、15题。

个别指导。

57页《善读可医愚》。

划出文中中心句子,完成练习14—17题。

结合一段中句式来补充相应的道理论据,交流。

个别问题质疑。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体会论据的简明与典型性。

作业:

57页《善读可医愚》。

划出文中中心句子,完成练习14—17题。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但正是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我们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练的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因素,还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互动的每一个环节,抓好整个课堂教学的总体设计,因此,每位教师在课前都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一节数学课,首先要把握住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一节课的总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预设,尽可能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增强预设的开放性,某些问题的处理在预设时可采取多个方案,课堂上针对学生情况选择预设方案并及时做出处理,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从而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增强教学目标落实的.效果。

学生由于本身年龄特点,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成人不同,老师应该考虑自己的设计是否顺应了学生的思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也就是学生的反应与老师不一致时,老师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问题。这就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特别要考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有差异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我们确定的目标要适当、合理。目标定得太高,学生不容易达到,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定的太低,学生不需努力就能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促进性;如果定的太宽泛,学生缺乏主导性,忙乱不知所从。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体考虑,注意切实,既关注预设目标,又要关注生成目标。

比如,一堂课当中,我们就可以对三个维度中的某个目标有所侧重,与其面面俱到,不如有所突破。记得有次在听两位老师的课《角的度量》中,其中一个老师把目标定位于对角大小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方法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学生量边的长度,有的学生量张开的地方有多大等;而另一个老师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掌握量角的技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量角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量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点滴滴。两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就不同,让学生体会角大小的概念很重要,但让学生学会量角的技能也很重要。

教材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用好教材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促进和发展。首先,要认真的读懂教材,知道教材中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它在教学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课堂上我们又应该如何的使用。同时还要注意参考《教师用书》,它不仅是对数学教材的一个补充,也为我们说明了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深入的分析学生情况,()针对教师自身和学校教学的实际,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实施方案更具有说服力。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而且要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对新课程下的主要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探究、体验、还是讲授,他们的特点明显,但在教学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其他教学方式相互结合,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我在讲授《平移和旋转》一课中,我在教学方式上运用了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用多种感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计算平移图形距离这个知识点,我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探究空间。同一堂课,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使本课的知识目标达程度高,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教学效果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方式,有的教师评价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如三维目标的评价,教学方式的评价等。有的教师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反应速度及深度。有的教师评价自身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设计的评价表中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各种各样的可操作性的评价都能增强教学实效性。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经过数学学习要获得的能力、素养和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不同风格的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是不同的,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情况和教师特点的分析,还要把握住数学的本质,一堂散发浓浓数学味的课堂,才是最具魅力的数学课堂。

做为一个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在新课程实践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将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七

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1、找出各文中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结构、语言。

2、能运用所学知识做阅读题。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1、判断、归纳中心论点。

2、认识、区分论据类型。

3、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理清、划分论证结构。

5、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6、揣摩、体会词句含义。

7、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

8、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首先要通览全文,迅速把握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中心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多数出现在文章的前面,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判断时,不可误把论题当作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只有分论点,这就需要综合分论点,使其成为中心论点。还有的议论文不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便要领会论题和的写作意图,从中进行归纳,归纳时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又要注意文字简洁。

把握中心论点之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此时要思考是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的(即提出问题),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述的(即分析问题),又是怎样强调和深化中心论点的(即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辨识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特点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中的概念具有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如对比论证既包括事例的正反对比,又包括道理的正反对比,又如引证和喻证都属于道理论证。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八

1.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2.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或对照学生模特儿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脸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中的传统及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中国人物画资料图片、书籍、课件、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调色盘、画毡或报纸。

四、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游戏激趣眼力大考察。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张有特点的人物画,人物画的技法和脸部特点各不相同。

a.漫画《成龙》;b.中国画《齐白石》;c.中国画《阿q像》;d.水彩《李咏》。并提问:

这些人物的脸都很有特点,请你说说每个人物的脸部特点,每张画都用了什么绘画方法。

2.学生观察总结后回答:成龙脸形很方,眼睛小鼻子特大;齐白石爷爷很慈祥,眉毛、胡子都是白色的,而且很长;阿q很瘦弱,留着清朝的大辫子。

3.教师小结: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

(二)出示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画写意人物画。

1.教师向学生讲解中国写意人物画大致可分为写意线描、写意着色和大写意三类。

学生发表有关课下收集的人物写意画知识。

2.出示王子武的《齐白石》、蒋兆和的《阿q像》和程十发的《观鱼图》,体会画家作品风格的不同。思考问题:

从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述:中国画家在对传统技法学习的基础上,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笔墨技法,无论在传统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领域中,皆创造出鲜明、强烈的个人风格。

3.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课本中人物的脸分别属于什么基本形?

他们的`五官都有哪些特点?

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他们的表情,如果你来画应该怎么表现?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课本中的人脸大致属于国字脸、甲字脸、申字脸等;他们的五官均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变形;他们的表情可以用喜、怒、哀、乐四个字来分别概括。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一)学生练习。

教师提示:写意人物画用笔墨来表现人物的形体结构和面貌,另外还讲究笔墨的形式美。学习写意画时,一定要同时掌握用笔、用墨的规律。

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先让学生说一说记得哪些,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做练习,教师补充。

教师分析学生的练习,边演示边讲解中国画中锋、侧锋用笔的技法要领。在用笔时不论是落笔、运笔还是收笔,都要使笔和纸保持一定的摩擦力,而且还应有用笔的变化。写意人物画用笔大多讲究色与墨的结合。

2.中国画有浓淡的区别,也有干湿的区别,试着画一下。

笔靠墨色去体现,墨色必须随着笔法的变化而显示出来,有墨无笔、有笔无墨都是不好的。以墨为主、色为辅,以墨作为基础,用色来补充,丰富画面。

中锋、侧锋用笔,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色破墨、墨破色,勾、皴、点、染。

3.学生进行练习。

(二)教师示范。

1.先用中锋蘸淡墨勾人物轮廓和五官。

2.教师讲解并示范一幅写意人物画的全过程。在示范过程中,可以请学生画一部分。

学生观看图片,说出自己对中国人物画的不同感受。

(三)继续研究。

教师设问:请说一说你熟悉的人或者有特点的名家名人。

学生举手回答,畅所欲言。

(四)作业要求。

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并提出作业要求:

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工具画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播放音乐,创设氛围)。

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构思,互相启发。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教师在巡视时,应针对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加强个别指导,及时表扬、展示绘画技法好的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3.作品展评。

评价要求: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介绍自己创作的作品。

(2)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

(3)学生先自评再进行互评。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课下搜集更多的有关中国写意人物的知识或作品,将自己的感受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九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如何尽快地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不间断地感兴趣,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此文是我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心得,以求共勉。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做高高在上严肃的教师。

滴中,逐渐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经常对他们说:trustyourself./nevergiveup./don’tworry./keepupyourcourage./nevermind./haveatry.‖等激励他们的话语,鼓励他们敢开口,大胆地表现自己。一旦他们回答正确,及时地表扬他们如―welldone./great./you’reverybrave./verygood.‖或朝他们竖起大拇指,或全体学生掌声鼓励。然而对于英语成绩优秀的,但有些自傲的同学,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在评价学生时,尽量多说整体,少说个体,避免言语不慎而伤及少数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当学生遇到烦恼事或不愉快时,不妨做个忠实的听众。当你耐心地倾听完后,再给他们一些真诚的安慰和一些恰当理性的建议,或者提供慷慨的帮助,让每个学生心里感到温暖,感受被爱,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特别是对于住校生,他们大都离家较远,若生病了,倍感孤独、无助、甚至害怕,这时对他们的关爱尤其重要。一声问候,一杯热茶都会使患病中的学生深感温暖,被爱的感觉真好!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很多地方,都等待着教师去理解、帮助,去爱护。俗话说:―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我们的老师若能真心去关爱需要关心的学生们,相信定能与学生成为更好朋友的。何愁这些热血的朋友不会为你―两肋插刀‖——努力学习!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趣。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借用网上的图片、图表、图象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和表达,改进认知策略。

2、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如教学(文具)的名称时,让学生拿出文具盒,老师先拿出一支钢笔。say“apen‖inenglish,然后拿出两支钢笔------twopens.反复说几遍,让学生也拿着钢笔跟老师说,很容易就把钢笔这一单词记住了。接下来又告诉学生说:铅笔------pencil,铅笔盒------pencil–box。

3、新旧联系,启发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点,如果机械的让他们读、背、抄、写、很容易使他们厌倦。因此我在教生词时,经常采用启发诱导新旧联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学过的单词联系上,就尽是让他们自己做比较,他们纷纷找出拼写相近的单词,有的加头,有的加尾,有的长音词把它们按音节分开记忆。学生很有兴趣的学会了生词,然后再让他们找出所学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相关词。这样做不但化难为易地掌握了新词,也轻松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词。

4、学画简笔画,诱发兴趣。

学生们对画画也是极感兴趣。在课堂上或课后要求学生用简笔画,同样能吸引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的家人时,要求他们画出自己的一家,并试着用英语介绍。在教学比较级这一单元时,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学生们会踊跃参加,兴趣极浓。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达到了教学效果。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5、学唱英语歌,培养兴趣。

学生对歌曲要比英语感兴趣得多,教他们唱耳熟能详的流行和精典英文歌曲,既能帮助他们扩充词汇量,又能展现他们的自我魅力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你的英语教不好?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

平面设计也可以称作视觉传达设计,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于上世纪中期,是以平面材料为介质,通过喷绘、印刷等方式形成图片、文字、符号来向公众表达想法和传播信息的一种视觉表现方式。当前,平面设计已经涵盖了相当多的内容,包括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等。在平面设计中,图片和文字是传播信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相较于图片,文字对于抽象的内容更具表现力。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也应该抓住文字这种特性,使平面教学更加具体。

二、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含义。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即表示利用文字的规律,将文字所体现的含义转化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并在里面加入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和文字都是通过千百年的进化累计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的,是人类社会得以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平面中的文字设计则将用于阅读的文字用视觉符号加以表现,作为现代社会信息沟通的媒介,平面设计的文字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知,文字本身就具备一种艺术美,是一种艺术形式,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其特点,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字形字体进行研究,能够变化出成千上万的字体设计方案,拓展文字设计的表达层面。

三、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我国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教学过于单一,不具备多样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能灵活的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文字变体进行设计。只是单纯要求学生运用标准字体或者一些常见常用的行书、舒体、楷体等进行设计,缺乏变化。相较于我国,西方国家平面设计开始较早,对文字设计的研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进行文字设计时,西方设计时对拉丁文、英文等各种文字的灵活利用和再创造,让文字设计变得更具美感。第二,创新模式不足。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展好文字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恩能够力,可以促进文字设计和平面设计的融合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平面设计教学依旧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一些教师只关注于让学生用文字对艺术品进行描述,忽视了文字本身就可以作为艺术品的事实,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势必会导致学生文字掌控力的低下和创新性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只懂得用文字对艺术品进行概括介绍,无法灵活的利用文字,创新文字,将文字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第三,对汉字的开发不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文字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古传说中提到:“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这些传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对文字的重视和文字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演变出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来,这些字体蕴含着非常深厚的美学价值,是平面设计中绝好的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没能对汉字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在进行文字设计时习惯性只用最常见的宋体、楷体等汉字字体,但长期使用单一的字体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是仅次于图形设计的一项重要表达方式,如果说图形表达占据了平面设计的半壁江山的话,文字设计也几乎可以和它平分秋色了。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展文字设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字能够十分完整的进行信息传递,文字设计可以清楚明晰的表达平面设计的内涵和主题。文字设计也具有丰富的含义,可以使平面设计的含义变得饱满。其次,在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表达的含义有时会有一定的隐晦性和不明确性,需要受众充分理解图形设计的内涵,而文字的出现可以使表达的主题更加具象化,使图形更容易被理解。再次,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出现,可以增加视觉效果。文字底蕴丰富,是人类发展了千百年的文化结晶,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文字设计,可以提升整体的审美价值。最后,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出现在各个与平面设计有关的场合里,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五、文字设计的类型。

第一,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就是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图形通过视觉化的效果将设计理念及想要突出的主题表达给受众,再与文字结合,用文字简介的道出相表达的信息。通过这种结合,能够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图形化”文字视觉语言。合理的进行文字的图形化创作的话,可以创设出非常具有审美意义的概念性字体,使文字的图形化设计独具魅力。第二,文字的形象化设计。文字本身是带有意义的,将文字所蕴含的内容添加上具体的形象,就是形象化设计。文字的形象化设计增加了其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受众印象深刻,形象化设计包括整体形象化、笔画形象化、标记形象以及添加形象。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汉字是世界文明中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它本身就具备着极强的象形意义,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发展,汉字的含义被极大的丰富,图形感和象征性也让汉字极具美感。汉字由诸多笔画组成,笔画的丰富性也使汉字可以千变万化,笔画之间、文字之间或用联结的手法,或用穿插的手法来达到新的文字设计。汉字的设计变化无穷,可以行云流水,笔锋刚硬,可以婉约娟秀,也可以粗犷豪放。汉字每个字都有其自身含义,这也使文字设计更具内涵,文字含义就是文字设计的灵魂,通过研究形意结合,使文字设计闪现出统一的、生动的美感,就是设计者要达到的形象化设计的目的。第三,文字的意象化表达。对文字进行寓意变化的设计处理我们称之为意象化设计,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无法用语言直接形容的.事物通常用另一种事物来进行替代表达,例如中国的“龙”、“凤”、“祥云”这些极具符号意义形象,都是象征繁荣、华贵、强大、和谐之意的。而西方则喜欢用雄狮象征力量,用玫瑰表达爱情,黑猫和乌鸦则表示不详。文字也有相同的作用,通过对文字进行意象化的艺术处理,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人们经常通过会意文字进行表达。文字就是这样通过意象化设计进行艺术表现,这种手法也使文字本身充满美感。

六、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的实践应用。

文字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项基础课程,长期以来都存在重技巧而轻内涵的问题。课程训练也只是进行一些宋体、楷体,或者几种美术字的训练,单纯强调技巧训练,缺少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审美,使学生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无新意可言。在实际应用中,文字设计训练应该将重心放在创意思维的拓展和视觉文字表现力上,深挖文字内涵,对文字进行图形情感化以及有个人审美的语言创造。第一,文字设计在标志设计中。标志使一种视觉图形,它同文字一样,都是由原始图腾和符号发展演变而来,是同样具有传达性和识别性的符号。我们在企业logo设计中、广告宣传海报中、产品商标设计中都能看到标志的影子,这是标志设计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标志设计通常是将社会生活中为大众所熟悉和认可的事物,诸如图形、文字等进行形象的艺术加工后,在不改变原本事物的属性后进行的再创造,再创造的标志可以区别于一般事物,让人印象深刻。在19世纪的欧洲,标志设计大多是由繁复的图形加文字说明构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快节奏时代,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网络信息的发达让人们更愿意去看、去理解简洁明了的事物。文字标志设计就具备有这样的优势,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利用一个改造的文字或者特殊的符号就涵盖了各种信息。这种方式在很多企业标志中都很常见,用一个变体的字来做企业的logo,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lo-go就是由一个圆圈和内部一个变体的工字组成,在标志下面再缀以中国工商银行的英文缩写“icbc”,设计简单明了又不失醒目。第二,文字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广告设计是将要宣传的产品内容和信息用精准的、有效的宣传手段传递给受众,文字和图形在广告设计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广告设计存在的基本元素使广告设计让人们读的同时,兼具了看的含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已从过去一味强调产品品牌的设计理念,转变为注重情感表达,即企业品牌的人文内涵,崇尚亲切、自然的广告风格。文字作为广告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其情感设计也十分重要。文字设计的图形化设计在广告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使广告设计能够兼具文字字形和字义的特点,做到图中有字、字中有图,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使得受众在接收广告信息的时候,能够有美的感受,提升了愉悦度。第三,文字设计在网络中的应用。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网络成为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介质,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时间和概率都成倍增长。因此,在网络世界中,我们也应合理的利用文字设计去打动受众,让受众与设计者产生情感共鸣。举例来说,百度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应用量和使用量十分可观,百度在自己品牌logo的文字设计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每逢有重大节日或者重大事件发生时,百度搜索的logo就会随之添加一些应景的元素,在过年的时候就添加爆竹庆贺新年,在植树节就添加树苗,有植树迎春之意。在网络中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懂得将文字设计和图形设计相结合,使文字设计以恰当的方式出现。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字是人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创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如何将文字设计结合到现代平面教学设计中去,让文字设计教学更灵活,更具创造性,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2]余蕾.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4,13:224.

[3]朱凌雁.谈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6,24:366.

[4]李俊.试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32.

[5]彭永红.浅析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3,07:124.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一

2、了解近年中考议论文考试趋向。

3、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和解答议论文的能力。

重点: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冷热点:

热点:关注生活细节,了解常见社会的热点问题冷点:要重视由文本阅读迁移到写作,迁移到生活教学设想:

教法:结合有关考点,理论结合实践,讲练结合。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近观几年来的中考议论文的考题,大致的原则是立足在考点,选材在课外,以课本的理论去解决课外练习。选文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密切联系,有些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成长有指导意义。

2、议论文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4、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科技与名牌。

“名牌是无价之宝”。国人,至少是相当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已经有了意识,最近的市场调查表明:国有名牌的销售数量在增大,销售排名在提前,而前不久出现的名牌国货降价风潮也正是保护名牌的一种风险战略。其实,名牌的保与创,归根结底要靠科技。

八十年代初,中国老百姓开始承纳新的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巨大市场激活了多少企业,全国的电冰箱厂一下子发展到200多家,洗衣机厂则更多,达300多家,曾几何时,现在生存下来的电冰箱厂不到20家,洗衣机厂则更少,只剩下12家。生存下来的厂家,其产品已成为“名牌”。而每一个名牌的历史,都是高新技术的历史。金羚集团有限公司十几年前是江门市洗衣机厂,产值仅102万,而到1995年产值已达11.14亿。他们靠的就是科技,年年推新,领先一步。1986年,开发出国内第一批全自动洗衣机;1988年,第一批超静洗衣机上市;1991年,推出超声气泡洗衣机;1992年,上排水式洗衣机问世;1993年,自动投放洗衣粉洗衣机推出;1995年,模糊控制洗衣机走向市场;去年又研制出代码操纵洗衣机。再如,中国空调市场形成虽然很晚,但第一台智能变频式空调器的投产、第一台真正一拖二空调器的上市和一拖多技术的开发成功,使海尔空调脱颖而出。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有市场经济头脑的科学家,更需要有科技头脑的企业家。中国民族工业正面临“洋名牌”的挑战:一方面是一些国人的崇洋心理,一方面是狂轰滥炸的“洋名牌广告”。面对激烈而残酷的竞争,每一个清醒的企业家都应牢记,市场不相信眼泪,只有紧紧抓住人才和抓好科技,才能生存与发展,才能为名牌而战。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a.名牌是无价之宝。。

b.名牌的保与创,归根结蒂要靠科技。”

c.每一个名牌的历史,都是高新技术的历史。

d.只有紧紧抓住人才和抓好科技,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为名牌而战。

2、本文第3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a.例证法。

b.引证法。

c.比喻论证法。

d.对比论证法。

3、文中提到的“保护名牌的风险战略”指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4、简要分析第。

1、2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先看第1题,这是个议论文阅读中的基本能力考查题。

[考点分析]论点是作者的看法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它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中,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和表述一般都是必考的内容。

这题的命题意图已从试题的字面上明确地体现出来。这题的目的是考查分析、判断文章论点的能力。这个阅读材料是一篇很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题目就暗示了中心论点:名牌与科技的关系,使用分析归纳提炼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1)抓关键语词。有些议论文虽然没有点明论点,但行文中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语强调语意,这个词语一般是论点的中心。

(2)分析论据。有的文章只有论据和对论据的分析,而把论点蕴含在论证过程内部。这时要从论据的意义上去挖掘所蕴含的观点。

(3)感受整体意蕴。无论哪种非典型性议论文,只要反复体味,感受整体意蕴,论述中心也是不难把握的。

依据上述方法中的(2)很明显可以得出论点。

第2题。

依据论据的分类可知,论据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对论据的分析和判断,关键是准确的判断论据的类别。这一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类型由论据的类型决定。文中第2段举了两个例子作为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因此此处所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例证法(摆事实)选a即可。

第3题属于理解文的题目联系上下文“而前不久出现的名牌国货降价风潮也正是保护名牌的一种风险战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答案,这类题目在现代文阅读题中仍然属于容易题。

其实第1段中的“名牌的保与创,归根结底要靠科技”一句已经初步揭示了论点,

1、2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变成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也就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其实,语文试卷的命题人在每一个试题中都会提供一个解答的条件和思考范围,这和数学试题给出的条件是类似的。奇怪的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回答语文学科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考虑这一点,至少是没有像思考数理化学科的问题那样去刻意地分析题目的条件。这是回答语文问题常常扣不住要点或者答非所问,而却往往自认为回答正确的主要原因,也是有些同学认为语文不好学的一个原因。例如这几题,如果考生能够仔细审题,抓住试题中的关键词和题眼,认真思考,就绝对不会出现那些失误了。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二

编号:组别:

2017年(首届)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案例大赛。

所在单位(盖章)。

1.

者2.3.

指导教。

填表时间。

2017年月日。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基础教育分会。

填表说明。

1.本表用钢笔填写或直接打印。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封面编号:由大赛秘书处统一编制填写。3.组别:填“教师组”或“未来教师组”。

3.参赛者单位盖章:可以是各有关学校、或校教务处、或学生处、或研究生院、或院级学院(系)盖章,及相关专业部门盖章,均有效。

4.作者:至多为三名。

5.指导教师:教师组不用填写;未来教师组可以填写。

4.2017年(首届)高中统计与概率教学计案例的标题用小二号粗体字,节标题用小三号粗体字,正文用小四号字。

目录。

(1)本节课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一就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其二是统计与概率理论课教师讲授环节,其三就是统计与概率。

总结。

与评估活动环节。一共需要三个课时。

(2)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统计与概率基础知识,重点就是其中涉及的公式以及其具体含义,包括其后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的思路与科学的策略,用数学语言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

(1)知识技能:通过对统计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初步的整理与归纳,初步掌握一定的关于统计与概率的基础性知识,并且在脑海中有一定的关于数学统计学理念,学会运用一定的统计与概率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基础之上,再进一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来进行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分析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并且以此形成可以从统计的角度来有效思考与数据信息相关问题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第二阶段基础之上,再进一步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以及小型比赛来达到进一步有效掌握统计与概率全部的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可以学会去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来进一步有效加强思考问题的基础性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学化统计思维。

3.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表现在学生在第三阶段中在教师十分钟提问活动中对于不少的问题,难以做出比较正确的解答:

(2)学生虽然已经经历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但是还难以从统计的角度来有效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经过第三环节课堂十分钟基础性试题检测发现,部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经过观察与分析发现这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在课前十分钟预习过程中没有用心。

4.教学策略分析。

1、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显然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尤其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传授过程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真实实际的生活,从而给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感觉,比如引入qq群教学法,采用疑难问题同学投票,视频协商解决难题,教师只需要监督管理即可。

2、显然作为教师而言,有效地拓展课堂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学会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并且可以在“做”中进一步有效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教师不可完全的参与到学生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细节的解决,而需要学会合理的分配精力,尤其是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方法,让各类的学生可以做到基本的记住学习,最后可以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再学会学以致用,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与科学的价值观。

3、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显然教师不再仅仅只是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而应该做到进一步放来知识的垄断之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的交流与谈论,尤其是为优秀的学生以及另类的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的环境,使得这些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融入集体中,让集体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并真诚接纳这些学生。一方面众所周知的是,学生不可能也将会不再仅仅只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学习的国王,掌握所有的学习的主动权,可以运用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但是教师保留监督管理与任务布置与验收等的一些基础性环节。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坚持一定的“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这些基础的思想之外,在此基础之上当然还需要进一步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进一步有效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但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将教师的思路真正融会贯通。

5.教学媒体支持。

(1)多媒体放映装置、智能手机以及其相关数学软件、配套的网络名师的讲解视频,关于统计与概率相关视频。

(2)校园全程录像录音装置,360拍摄于监控装置,超清晰立体化影音响系统装置。

一、初步预习,了解知识。

(一)问题引入,开启课堂。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2、你认为我们今天上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知识引导,对比深入。

1、各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3、你对于某位同学的观点有何理解?

二、进入讲授,深入知识。

(一)课堂合作,集体学习,问题引导,全面提高。

2、进入讲授环节,教师运用课前备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技术,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举手发言,鼓励打断老师的教授,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在课堂上与教师交流观点与认识体会。

3、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之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程设计的内容分工合作,进行课堂问题的合作解决与问题的归纳分析。

三、

开展活动,形成竞争。

1、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术辩论,课堂问题竞答等活动,教师将这些活动进行时间科学分配,并将这些活动中变现出色的学生活动团队计入平时分奖励行列中,或者可以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

2、教师在第三环节中,需要进一步思考有关的典型的试题,并且在经过整理之后,再列在相关纸上,在课前就让班干部发放至学生手中,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并且及时回收批改,掌握学生课堂实际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借此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3、教师在最后的环节当中也需要在充分的备课选题基础之上,找出最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投入其中,真正做到以最少的时间尽可能学到最多的最有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出的题目可以作为本次课堂的基础性作业,以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作为基本指导,以此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提高与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只有自己的作业做到最优秀了,结合考试的成绩才有资格接受更加难度的作业。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营造氛围,激发学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合理适时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了英语教学视听等相关教学问题,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频率要适当,媒体的使用和课件的设计要合理,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讲授、教学多种要素使用与多媒体使用之间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和方法的多样化、新颖性、趣味性是激活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而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则使课堂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直接激活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让他们能走进广泛的英语世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多彩的英语的奥妙。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应遵循自主学习方法。

conditionforlearning”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好处。

1.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使教师改变了以往的单一黑板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短片等方式配合教学,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

2.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思维空间。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采用的是图文并茂同步教学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语言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利用语言,有利于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在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语言的学习受环境影响很大,从宝宝出生到咿呀学语直至语言系统的完善都是环境熏陶的结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所创造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高密度”和“快节奏”。“高密度”是指“学生外语实践的量大、面宽”,而“快节奏”指“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我们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描述及抄写时间,很多描绘性的板书,可以由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直接储存到多媒体课件中,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训练,减少了老师板书、学生等待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建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给学生一些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历史、文学、生活方式、民俗、价值观念等等)。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需要一定的图式为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讲,图式即背景知识,其中文化因素是背景知识的重要方面。“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而语言课堂就是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场所。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课堂是学外语的主要场所”。但是,“文化内容的融入也只能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因而在起始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再加上网上资源的充分利用,它能将社会、文化背景等人文因素形象化、具体化,因而有利于学生认知图式的构建。

5,多媒休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反思。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需要中学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因而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教师应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运用语言能力也较以前的学生强。教师在自己的业务进修中,多媒体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学设施是要人来用的,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要大胆使用。例如多媒体的使用,起初也许不会用动画或交互功能,但用总比不用好。在基本学会了多媒体的使用后,教师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如多媒体环境下“学习环境个别化”、“学习课程探索化”、“课堂教学学生中心化”、“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个别化教学”等命题。教师须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逐渐走向成熟。

三、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媒体技术不仅是教学的一个改革,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次发展,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授课的宗旨,即“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但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变成了多媒体的“工具”,因为内容具有多样性,在教学中老师很少提出或没有时间提问。于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师未能得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此点问题应加注意。

2.教师在课堂上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

课件也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但是对于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所以教师不应该单纯的依靠课件,应该将课件作为基础进行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尽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

3.缺乏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问题也是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与教材配套的优秀课件很少。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要么因为将教材的更新过快而过时,要么不符合实际教学运用,所以应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学生的情况研发适合自身学生的优秀课件,多创新的`课件。

4.学生变成抄写员。

由于教师提前做好课件,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个时候学生看到的课件中的内容便抄写,没有足够时间思考,不能达到教学效果;而另一方面,由于课件内容繁多而每课时内容又得讲完,所以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抄完这页就过去了,造成了听前不听后,结果什么都未听懂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四、多媒体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形式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针对于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课堂进度。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将重点与难点加以强调告之学生,多用时间、多加练习,增加互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公开课件。

学生可以提前在网上看到老师上课所用到的课件,便于课前预习,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单纯记笔记,而不去思考,影响学习质量。

3.创新课件。

教师如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手段自行研发适合本班学生的课件,相信定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于教学有帮助,而且对于多媒体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五、总结。

体和网络辅助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而富有意义,有了更多的超越传统课堂的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互动甚至人机之间的互动,培养了他们之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更好地掌握网络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是对英语教学的一次革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理论的认识,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岳.多媒体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俞真.运用多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8。

3.张丽,《浅谈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4.齐瑾,《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

5,陈文,《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6,王东梅,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论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7,丁火英,《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8,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和需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四

1.任选一题,论文内容须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须结合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联系教学实践,撰写课程论文,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一经发现该门课程将以“不及格”处理),可参考相关资料,引用内容须注明出处,论文结尾须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3.字数:1500-字左右。

二.参考题目。

1.对中小学新课改教材中某一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如:中学语文《×××》教学案例的介绍与评析)。

2.选择一个的主题,分析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完成一个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3.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谈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5.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6.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7.新课改中的评价体系对语文(数学、英语??)的影响。

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媒体已越来越广泛地在各科教学中运用,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为普遍。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充分的感知,思维活跃。它可把抽象的东西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变苦学为乐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运用多媒体,为改革传统教学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多媒体可以转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吸收、记忆,课后抄写、背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只能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去学习,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学会网上在线自学,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以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沟通,向他人寻求帮助,探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不仅能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而且懂得怎样去获取知识,具有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

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费时低效的问题,有的课文要教二三课时还完不成教学任务。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起来就觉得呆板、枯燥,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夺取“391”高地时,我军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潜伏时必须做到纹丝不动。为什么纹丝不动呢?此时出示投影片,学生的注意力会格外集中,并能从投影片中找到答案:知道敌人离潜伏部队太近了,又加上敌人居高临下,我军很容易被发现。此时,学生既愿动脑筋思考问题,又会积极回答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如教学《草原》一课时,配制一张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大草原的投影,上面有羊群、骏马,碧水、蓝天。用这幅投影,一下子就把同学们引到了美丽的大草原,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情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急切地要知道详细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心理进入最佳状态,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从感知上获得知识,感知越丰富,就越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规律打好基础。小学生对教材和内容缺乏感性体验,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抓住时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通过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从投影片中可以看到邱少云脸上的表情极其痛苦,手指紧紧抠住泥土,身上熊熊烈火正在燃烧,但他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从而使学生感到此时邱少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此时此刻的邱少云具有多么坚强的毅力啊。他内心想到的是战斗的胜利,即使牺牲自己,也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和严守纪律的精神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学得更多。

语文教材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信息场”。在阅读教学中,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得更多。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宝贵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这样,只需要用键盘和鼠标简单的几下操作,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常常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在课堂上交流,或者是在网络上交流,无疑也是丰富知识面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将形象、意境等融为一体,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情操,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最佳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9月中旬刊。

2.郭宁宁编著:多媒体实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

3.钟玉琢等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年。

4.李飞、邢晓怡、龚正良编著,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5.李国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

6.李永前: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五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周长》。

1、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的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周长的认识与理解。

3、能积极地参与到认识“周长”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理解掌握“周长”,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周长的认识与理解。

四、设计理念:

客观世界的认识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学生亲手操作感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根据本节内容和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周长,在操作中运用周长知识,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的动手操作得到充分的实践,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

师:秋天到了,秋姑娘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

生:是叶子!

师:对了,片片落叶像蝴蝶展开了翅膀,纷飞在我们的身旁,这就是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而且已经轻轻地飘落在你们的桌子上了。你们喜欢吗?选择一片你最喜欢的举起来!

二、学生活动。

师:秋姑娘还托这件礼物给大家捎来一封来信,想知道这信的内容吗?秋姑娘知道大家都很聪明,想让大家自己动手找到这封信的内容,你们有信心吗?那就请你把手中这片叶子的轮廓用彩笔描在白纸上。注意,在描的时候,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笔画不要重复。好,开始吧!

师:说说你是怎样描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小结:其实,不论大家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我们都是描出了这片叶子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这片叶子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秋姑娘信的内容,我们这节课就来共同研究什么是周长。

师:小蚂蚁也收到了秋姑娘的礼物,看(课件),它在做什么?(它也描出了叶子完整的一周,也就是描出了这片叶子的周长)它又完整的描出了这个蜻蜓图形一周。

师: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接到了秋姑娘这封来信,就让我们快点打开看看吧!

学生汇报。

师:刚才我们摸出的这些面的边线,它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师:让我们继续来看秋姑娘的来信。

现在就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工具,想想办法,同桌合作,测量填表吧!

生活中,我们买帽子要知道头围,那么买衣服的时候,除了知道身长,还要知道些什么呢?那就合作再量一量吧。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师:我也收到了秋姑娘的礼物,看看是什么?老师把份礼物和大家一起分享,就在你们的桌子上。既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了,咱们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咱们进行比赛,请你把边描直,描完就立刻起立,看谁描的又快又好!

生:因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周长就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生:小的长方形的周长短,大的长方形的周长长。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师:看,这还有两个平面图形,哪个的周长长呢?猜一猜。其实,这就是数学书上45页的第3题。大家可以量,可以观察,还可以动手操作,来亲自验证一下。为了方便同学们的操作,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粘板,这上面的小棒都是可以挪动的。好,开始吧!

课件演示。

学生活动,回报。

学生回报。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六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

正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

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顾此失彼,不可滥用多媒体技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大量繁杂、色彩艳丽的图片等来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用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有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而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途径之一。

1.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说”与“识”相结合。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更是枯燥无味。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汉字中许多都是源于日常生活,比如家庭环境中的文字符号,社区、亲友的姓名用字,动、植物的名称用字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汉字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环境等语言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说”与“识”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动物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给动物找名字的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西湖》,是一篇景点介绍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浙江杭州的著名风景区-西湖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那清澈的湖底、秀丽的湖面、童话般的仙境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杭州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变革和著名景点,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让他们领略到西湖的无限风光,就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远不能达到的。

再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如果仅仅从文章标题和教材内容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那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同学们“实地”观察和探访北大荒,可以亲身感受北大荒的秋天,这既适应了中年级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情趣性,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应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知识。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多媒体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4.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字载体所承载的内容,而且十分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文字载体这一工具本身。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学习语文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滥用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优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改善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将是一种有益的帮助,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和实践,以便于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

[2]李飞,邢晓怡,龚正良编著.《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3]郭宁宁编著.《多媒体实用技术》。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七

摘要:在充分理解了《新课程标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学数学的教学特征,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预案、教学评判等几个方面对中学数学教学进行设计,给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案例,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最优化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学生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知识的解题以及运用能力,掌握有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学数学教学也成了教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在新课程标准的规范指导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地引入新思维、新方法,从而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素质水平。

1.1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众所周知,教学的四个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占主体地位的,由教师主导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从内心喜爱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

1.2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效果,根据课程标准从教学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图像、视频、小故事等,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新课标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1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式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教师在某个宏观的教学进度设计的条件下考虑每一课时的微观的教学设计。也可以认为,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都是整个宏观教学任务下的一个“子任务”,然而这个“子任务”又是整个“教学棋盘”中的一颗“棋子”,而作为教师又要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每颗“棋子”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整个教学设计将会前呼后应,否则,可能因为散乱而造成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教师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而言,教师了解学生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三是了解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学习兴趣及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只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以比较具体全面的对某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来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可分为: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目标,如《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所必要的基本思想、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活动经验;体会其他学科与数学之间、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各种联系,运用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创新意识。

任何教学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教学效果,进而就会有教学预案的出现。教学预案是教师在理解教材、了解了学生并制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才开始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狭义的教学设计真正的开始。在这一环节的进行中,有的教师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进行设计,唯恐出现什么纰漏,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然,也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前草草的打个“腹稿”,然而教学效果却出奇的好。这就是说教学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误区:设计执行两极化、选择内容教条化、方法思想保守化、教学信息单项化等。所以在开始预案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宏观把握,灵活运用;以人为本,调整心态;抓住关键,提高素养;认真反思,科教双收。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以应试教育,提高升学率为目的,而是要充分的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应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出发,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评估,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

3、案例分析。

点评:这一部分内容是在浙教版的中学一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的引入题,这道题是以实际应用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这个案例的优点在于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紧密,题目简短,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其进行思考。同样,这个案例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教师首先要说明所谓的“大小相同”具体指什么,否则学生会联想到饼的厚度、面积等问题,那样的话就会很难把问题转移到“三角形的高”的问题上来。通过这个案例的引入,给我们一定的思考,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表述准确,生活化的语言和数学的专业逻辑用语必须明确,不可以模棱两可,使学生偏离主题。

案例2:某教师在进行《代数式》这一节课的讲授时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某个名人纪念馆的照片,老师扮演“导游”的角色,一边向学生展示照片,一边引入字母,比如用来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汽车的速度,参观的人数等。教师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解答。而解答过程中就会引入字母,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引出代数式的概念。之后教师列出一组式子,由学生判断其是不是代数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进一步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举出一些代数式的例子,再让其他同学判断举例是否正确,教师在一旁点拨引导。

点评:1.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浙教版的中学一年级上册,而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是在引入部分,并且由引入的内容(参观名人纪念馆)开始,贯穿了整节课,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旅游”,这使得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的思维也会经历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具体的一个过程。2.教师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展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因为精彩的内容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自主的对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进行建构。3.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亮点是由学生自己编题(举出代数式的例子),然后让其他同学回答。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同建构主义教学观一样,认知主义也同等重要。让学生举出代数式的例子,就要要求学生知道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总之,在对数学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把握,形成系统的理论思维。教师若要设计好某节课就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整体俯瞰所有的教学内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必然的联系。同时,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了学生之后再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方均斌,蒋志萍.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刘三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教育时空,2013(04).[3]奂文英.数学教学设计案例[j].教育科学,2010(03).[4]翁昌来.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认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11).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八

摘要:所谓探究式教学,从狭义上看指的是从小学科学教育学科领域或小学科教老师培养任务,内容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的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教学方式及过程。

关键词:主题性原则能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探究式教学。

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小学科学教学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教育教学改革正常着,素质教育的方向,稳步前进,而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教育,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相对落后导致在小学科学教育的相关教学过程中人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何使科学教学,可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使科学课程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必然选择。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学校在科学课程的开展中,规划并实施探究取向的教学计划,并与教学中仔细观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课程走向,思考如何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状况,在付诸另一个教学行动之探究循环,逐步向在探究中“求知、启智、健德”的理想境界迈进!

所谓探究式教学,从狭义上看指的是从小学科学教育学科领域或小学科教老师培养任务,内容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的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教学方式及过程。本文将从探究教学的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探究教学的课程实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探究教学遵循的教学原则。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1】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逐步摆脱教师主导在自我和学习和做中探究未知知识,陶冶情操,发展德性,以及形成技能的活动。为达到此项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1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从何而来,从外部看来源于教师赞赏的笑脸,同学羡慕的眼神,家长郑重其事的夸奖,但更重要、更有效、更持久的“主动”来自学习者的自身兴趣及自身发展需要。而学生的主体性反应在两个方面:其一面对课程,他们是学习活动中不够成熟,不断发展的主体,其二,面对未知科学知识,他们又是具有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主体。因此学生一进入课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明了自身的学生形象,明确学生自己所面临的知识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养成探究学习的角色意识,尽管具有模仿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但这种角色意识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及了解其努力的方向。

1.2遵循能动性原则,陶冶学生情操情操的陶冶其实是一种道德教育,是指学生对自己将来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当前学习知识产生的一种深厚的挚爱之情。而情操的形成,从本质上看,是通过教学活动中学生本身的实践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有利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都能敞开胸怀,和同学认真交流,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究即遵循能动性原则。

1.3遵循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探究都是一种高智商的活动,诚如上文所论述的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他们不愿意成为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愿意成为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知识以意义的探索者。遵循创造性原则,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个人不同的认知方式与多元智能,让每学生都能在与他人的对话讨论之中发现彼此之间有冲突,有争议的地方,探究复杂的问题,反思,思考多元观点的存在,从中整合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然后进行较为全新行动的活动。

2.1用多元化的视角整合课程资源。

有效地探究学习始于学习者知道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科学,直接影响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合作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凝铸和调控的作用,它指出了合作的主攻方向,是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杠杆的科学》这一课的学习中,在了解杠杆的概念后,基于学生认为杠杆在生活中是省力的工具这一前概念,提出“杠杆在生活中一定是省力吗?”的问题,由教师讲解示范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后,由学生自行制动实验方案,再交由老师修改后进行实验操作。其基本教学程序为“提出目标--了解教材--观察体验--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实际操作”这种模式。采用教师示范到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现场的观摩、比较、探究、分析,在亲身实验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自觉的训练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最后达到,去伪存真变理论为实践的目的。

2.4采用鼓励的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

在教师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现阶段还未普及开来,但不可否认,以问题为核心,合作探究机为平台,以多元互动评价为保障,促使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探究方法进行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将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由于笔者的能力及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不足甚至错误,恳请老师在阅读时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笔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冯铁山,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叶圣陶.叶圣陶序跋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44.【3】范祥春.国文教授革新之研究【j】,教育杂志(第十卷),1918(10).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十九

摘要:本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教学改革设想,并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项目教学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cdio;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项目教学。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仍存在着诸如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性教学不足、考评体系单一等问题,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业务技能不熟悉,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差距越来越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迫在眉睫。cdio工程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cdio工程教育及其引入。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强调学习与具体的产品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这种模式不仅提出了4个层面的系统的能力培养方案,还创建了实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12条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2]。实证表明,cdio作为改革教育思想观念,符合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根据系统的相似性原理,cdio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可以有选择地移植到非工程类的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一,培养目标和特征的一致性。二者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强调人才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重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等培养。第二,培养机制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倡导“做中学”和“产学合作”,都积极推广项目式教学,鼓励校企合作办学,要求努力创建一个能够将“做中学”得以实施的一体化的项目实训环境。第三,面临问题的同一性。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失衡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而工程教育引入cdio之前也同样存在。实践证明,针对以上问题而探索的cdio教育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构建基于cdio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1.设置具体而清晰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综合相关文献[3],目前普遍认为地方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金融和证券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人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它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但cdio教育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则更加清晰而具体(见页表1)。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恰当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来实现。根据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要求,该专业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其中,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有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大类岗位基础课程有劳动法、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社会保险学、企业文化、管理定量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有工作分析与理论、人员素质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等。实验实践课程有招聘与培训实训、绩效管理综合实训、企业模拟经营等。素质拓展课程有创业管理、公共关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供学生选修。在cdio理念下,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安排,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为背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将课程教学与实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联系,即通过合理规划的课程项目、综合项目等,把上述系列课程和上述cdio能力目标有机结合,构建了以项目为主导、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新体系(见图1)。其中,总体构思的cdio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可划分为三级,1级项目是指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综合项目。依据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就业岗位群和对应的工作任务,划分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与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课程群。3级项目是指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课程项目。3.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的蓝图。cdio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将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合到各个相关的实践项目中,并采取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一种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项目教学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项目设计。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部门设置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我们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块以及每一模块的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出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七大项目。同时,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将之分解成若干个次级分项目(见表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框架是“总—分—总”思路,即从课程的大型项目(顶层项目)出发,归纳出完成该项目的所有单项技术或流程,针对这些单项技术或流程设计相应的次级项目,再将每个次级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然后以具体项目和任务为依托,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任务之中,并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地开展各项技能的训练。这样,当所有次级项目与子任务完成后,一个完整的大型项目也实施完毕,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也随之结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主要从以下七个环节开展。环节一:理论教学。指课程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讲授。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环境的多样性,灵活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学习、模拟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环节二:学生分组。项目内容比较多,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必须将学生分组,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项目。一般将授课班级分为6~8个小组,每组人数因班级规模与总人数而不同。环节三:项目分解。指将课程大项目逐级分解为小项目与子任务,并交给各小组及组员去合作完成。同时,教师要提炼每个子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并根据难易程度和学习需要进行讲解,使学生容易掌握项目每个部分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环节四:系统构思。指明确任务和任务准备,要学生明白自己做什么,并考虑怎样做。在构思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项目的主持人,负责整个设计过程。教师只是项目的协助者,布置项目主题与任务要求,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去发现自己熟悉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与课程学习相关的问题,自己确定与项目主题一致的研究对象(模拟企业)。环节五:系统设计。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在设计阶段,采取组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讨论,明确设计任务与设计目标,编写项目计划书。教师可以增加方案的汇报环节,安排一个合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讲解自己小组的项目构想,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探讨每个小组讲解的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并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环节六:实施与开展。指各个小组的项目方案确定后,就要做好小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根据设计方案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然后,针对每个任务安排相应的人员去实施,要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只是指导与督促学生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环节七:运行与评估。指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项目结束时,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学时,在班级进行公开展示或模拟表演或汇报答辩。项目团队推举主讲人,团队共同参与项目演示。评估由师生共同完成。首先,由各小组学生分别挑选一人,组成学生评价委员会,对各小组表现予以评价。其次,教师结合各环节知识点,评析各小组表现及观点或结论,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采取结构化考核方式。

cdio强调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的综合评估。cdio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考评方式宜采取“全过程考核,全方位评价”的结构化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占25%,主要考核学生的到课率情况、学习态度等;二是项目成绩,占35%,主要从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的任务、做出的贡献及与小组其他同学协作的态度与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考核;三是期末成绩,占40%。近年来,笔者基于cdio对此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员测评与招聘》、《培训与开发》进行了项目教学改革。实践证明,cdio项目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完成项目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志刚,等.人力资源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优化[j].高等人力资源教育研究,,20(6):29.

[2]顾佩华,陆小华,工作坊手册[m].汕头大学出版社,.

[3]缪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227-229.

[4]制定颁布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在作了修订[z].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二十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正文:

一、多媒体教学的定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日益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课堂情境。“多媒体教学”即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视、幻灯投影、电脑、录像、录音机等声光电先进教学设备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而且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直观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2.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释疑解难。

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由此可见,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顾此失彼,不可滥用多媒体技术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滥用多媒体技术,过多依赖大量繁杂、色彩艳丽的图片等来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甚至用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就有可能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的教学理念,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而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就是途径之一。

1.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将“说”与“识”相结合。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更是枯燥无味。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汉字中许多都是源于日常生活,比如家庭环境中的文字符号,社区、亲友的姓名用字,动、植物的名称用字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汉字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环境等语言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说”与“识”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动物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给动物找名字的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西湖》,是一篇景点介绍的说明文,主要描述了浙江杭州的著名风景区-西湖的美丽景色。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那清澈的湖底、秀丽的湖面、童话般的仙境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杭州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变革和著名景点,刺激他们的视、听觉神经,让他们领略到西湖的无限风光,就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远不能达到的。

再如课文《北大荒的秋天》,如果仅仅从文章标题和教材内容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那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同学们“实地”观察和探访北大荒,可以亲身感受北大荒的秋天,这既适应了中年级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情趣性,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应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文内容,拓展课文知识。

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有利于将课内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4.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

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字载体所承载的内容,而且十分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文字载体这一工具本身。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学习语文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不会有收益的。滥用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优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改善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将是一种有益的帮助,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和实践,以便于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

教学设计是论文篇二十一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同时,在数学竞赛方面,实验班中有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项。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二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三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二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三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一组或二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三组逐渐消失,二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一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二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一组靠拢;三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一二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三)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二组的学生,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一组。对于三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进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自己学生水平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120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