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所学所做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有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你的观点和体会。其次,要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选择,用真诚和感性的语言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使读者能够共情和感同身受。另外,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思考的深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和思考过程。最后,要注意语法和语句的准确性,避免拼写错误和语病,使读者能够更流畅地理解你的心得体会。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写作形式。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一
自从上大学以来,接触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知识,通过自学和学校的教育,我收获了很多,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一些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要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科学技术的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基石,承载了人类日常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学习科学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更好的发展轨迹,在工作和实践中可以更加快速地解决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科学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学习科学技术需要一些基础知识和能力,例如英语能力、数学能力与逻辑思维等。英语是了解前沿科技动态的一种“通行证”,而数学和逻辑思维则是判断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第三段:积极参与科技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科技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应该积极地参与实践,投身到不同的实践项目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推动科技的发展。通过参加实践,了解科技的应用,更能够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
学习科技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科技的方法是注重实际应用和不断创新。应该选好学习资源,多看些技术书籍或视频,并且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在实践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五段:结语。
学习科学技术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但是,学习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和生活。让我们认真学习,持续深耕,成为拥有创新思维的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也深感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利益。下面我将从“便利性”、“发展前景”、“影响社会”、“应用范围”、“风险与挑战”五个方面谈谈我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便利性的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轻松区分出“线上”和“线下”两个世界。不管是购物、支付、社交还是工作、学习等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获取丰富的信息,随时随地与朋友交流,或者使用电子支付方式完成商务交易。同时,科技进步还使得我们对于生命中的问题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病痛难忍时,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获得更精准的治疗和更好的康复效果,这些都是科学技术的便利性带来的好处。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感。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和法则,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现在社会上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人性化管理。未来,科技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令人期待的。
但是,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生活的方便性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科技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逐渐普及,劳动力的就业难题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数码洪流的泛滥已经使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威胁,所以对于安全防范和保护隐私的技术不断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透明度、人道和安全性等问题也变得日益棘手,需要越来越多的政策者和社会各方的协作来解决问题。
另外,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日益地广泛。例如,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用于医学领域的治疗,还可以用来改良农作物,增加食品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同时,科技的应用也使得危险和威胁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例如,在空气污染、自然灾害等方面,科技手段已经使得救援、预警和治理更加精准和高效。这些的应用范围已超过了我们生活的直接领域,为全人类带来越来越多更安全和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最后,科学技术进步使得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影响无法被忽视。例如,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全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不断诞生,同时传统的服务和产业链也随之逐步消失,这些都对整个社会形态带来了潜在的影响。科技创新所涉及的范畴越来越广泛,其直接、间接、位于表面和基础的影响不断在社会上产生并扩大。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需要在科技方向发展上,明确科技应用的发展方向以及其可能的影响,保持科技进步和社会目标、社会责任紧密相连,才能把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转化成持久、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成长和进步,这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现在科技的进步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且其带来的利益也是明显的。我们需要从便利性、发展前景、影响社会、应用范围以及风险和挑战等多个方面来看待和评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利用科技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厘清所面临的创新路线、风险和盲区,及早反思并查漏补缺,以实现科技进步的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和持续性。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三
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是人类科学技术实践内容的一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下文是沈阳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向公众传播的行为。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动员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科普工作及本条例的实施。其职责是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科普工作。
第六条科学技术协会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依法履行科普工作职责。
第七条科普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应坚持长期、稳定、有效发展的原则。
第八条科普工作应面向全体市民,重点是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企业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
第九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统筹协调本地区科普工作。
第二章科普工作的内容与形式。
第十条科普工作的内容:
(一)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普及科学思想,介绍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五)普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其他有关科普工作的内容。
第十一条科普工作的形式:
(一)举行科普讲座、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和科研作品展示会;。
(二)开展科学技术咨询、服务、新技术推广、科学技术信息发布、科学技术示范活动;。
(四)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学技术兴农活动;。
(五)组织各类科学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举办技术、技能竞赛;。
(六)编写、制作、出版科普读物和科普影视作品;。
(七)设立科普画廊橱窗,展示科普图片、模型和实物;。
(八)开放科学技术场馆,开设科普图书、报刊阅读场所,放映科普电影、科普录像;。
(九)开通科普网站,开设广播、电视科普专题节目,开僻报刊科普专栏;。
(十)开展科技周等活动;。
(十一)其他科普工作的形式。
第三章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均应积极参加和支持开展科普工作。
市民均有参加科普活动的权利、接受科普教育的义务。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建立职工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接受科普教育的制度。
第十四条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开展经常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科普活动;加强对所属团体和专业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组织职工、青年、妇女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城乡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应当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科普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十七条各类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八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应当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科普工作,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培训农村科技人才。
第十九条厂矿企业应当向职工普及与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第二十条商业、服务业企业应当结合商品销售和服务项目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应当结构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内容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十二条宣传部门应当加强科普宣传,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应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
第二十三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组织面向青少年开放实验室、研究场所、观测站、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等,开展科普活动。
第二十四条鼓励科技、教育工作者从事科普作品创作,宣传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技术与方法,担任中小学专题研究活动的指导教师。
第四章科普场所。
第二十五条科普场所是指科技馆(宫)、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普基地等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
第二十六条科普场所开展科普活动应向社会开放。改进科普工作形式和充实科普内容,提高科普工作质量,并建立健全科普管理的。
规章制度。
第二十七条医院、公园、旅游景点、影剧院、体育场馆、商场、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特点,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
第五章科普工作者。
第二十八条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及中小学科技辅导教师为专职科普工作者。
其他从事普科工作的人员为兼职科普工作者。
第二十九条科普工作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开展科普活动;。
(二)向有关部门申请科普项目经费;。
(四)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五)向有关部门提出科普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条科普工作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或者参加科普活动,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二)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抵制反科学、伪科学行为;。
(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四)宣传和执行科普方面法律法规。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支出预算,及时拨付,专款专用。科普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经常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科普工作。
市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经费的投入应为市本级年度财政支出预算的0.5‰以上,且不低于市总人口每人平均0.50元的水平。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兴建、联建科普设施,捐助资金,发展科普事业。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速科普设施建设。
第三十四条科普场所开展科普活动按文化事业管理,可获得专项经费资助和活动经费;接受合法捐赠;申请科普专题项目。
第三十五条在公共场所设立科普画廊、橱窗及开展科普宣传,经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依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可减免收费。
第三十六条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者对科普事业捐资数额较大的组织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擅自将科普场所改作他用的,由科普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损害、破坏科学场所、设施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或恢复原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挪用、克扣、截留科普经费的,由经费划拨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以科普名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或者骗取财物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科普事业造成损失,侵犯科普工作者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自20xx年6月18日起施行。
20xx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
科普法还规定: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本地区有关的科普工作。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并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及企业等都提出要求。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也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自己学习和实践中,我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体验和观察,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学技术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无论是通讯方式的革新还是交通工具的更新,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以手机为例,如今的智能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还具备了多种功能,如浏览社交媒体、在线支付等。在过去,我们需要排长队去银行缴费或是购票,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轻松完成。这些科技的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让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捷。
其次,科学技术现代化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职业岗位和领域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比如,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新的职业方向,如电子商务、网络编辑等。而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随时随地地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科学技术现代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科学技术现代化也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涉及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以工业生产为例,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可以替代人力完成大量劳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在交通领域,高铁的推出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和快速,拉近了地域之间的距离。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科学技术现代化也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如今,大量的科学知识都被纳入了教学内容中,学生们需要学习诸如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的知识。这些新的学科和知识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空间。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倡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不再囿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教育,而是更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变革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总之,科学技术现代化对我们的生活、就业、社会发展乃至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我个人的体验和观察,我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对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巨大好处。所以,我们应积极拥抱科技进步,不断学习与应用科学技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五
科学技术社会课是我们大学里一门必修的课程,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广泛视角。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当今世界在这些领域中面临的许多挑战。这门课程让我充分了解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教会了我如何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段:理论学习。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科学和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医疗、教育、媒体、政府管理等领域。我们还学习了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历史事件,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这些事件的影响。这些学习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三段:实践学习。
除了理论学习,我们还需要参加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其中,最有印象的是参观生态农场和新能源公司。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当今的环境问题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也了解了这些问题和技术在当地社区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案。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而且还使我们更加意识到科技的应用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第四段:思考和分析。
通过科学技术社会课程的学习,我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科学技术对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公平、决策民主和人类价值方面的影响。我们应该提倡可持续发展,确保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会损害环境和人类的福利。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科学技术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在未来的生活中,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而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以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他们对社会的作用。这门课程让我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科学技术的影响,更好地参与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六
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是人类科学技术实践内容的一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下文是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欢迎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第三条科普工作是国家基础建设、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符合实际,注重实效。
第五条科普工作应当有利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科普工作应当反对迷信、愚昧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不得以科普为名宣传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第六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不得将尚无科学定论、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或者意见,作为科普知识传播和推广。
第七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的科普工作。
第八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第九条市和区、县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科普工作。
第十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二章重点、形式和内容。
第十一条科普工作应当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其重点是:。
(二)向工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其生产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提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员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第十二条科普工作可以采取下列形式:。
(一)举行科普讲座、专题报告、研讨会和科普作品展示会;。
(二)举办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发布和示范活动;。
(三)在中学、小学中开设科技活动课;。
(五)组织科学技术下厂下乡,开展科学技术兴工兴农活动;。
(六)组织科学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举办技术、技能竞赛;。
(七)编写、制作、出版科普读物和科普影视作品;。
(八)设立科普画廊(橱窗),展示科普图片、模型或者实物;。
(十一)其他形式。
第十三条科普工作的内容:。
(二)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五)宣传科学方法,介绍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七)其他有关内容。
第三章组织和管理。
第十四条本市建立有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市的科普工作。
第十五条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和。
工作计划。
实行政策引导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当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第十七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制定青少年科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卫生和计划生育、体育、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全民健身和环境保护做好科普工作。
第十九条国土资源、气象、地震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国土资源保护和防灾减灾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条旅游、市容园林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科普场所和旅游设施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第二十一条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婚姻登记和殡葬管理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二条商务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商品性能的宣传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三条工业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生产、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四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员的科普教育,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定期考核。
第二十五条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科普工作。
第四章社会责任。
第二十六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和组织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十七条报纸、刊物应当加强科普宣传,刊登科普文章;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节目;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应当保证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设科普网页;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应当有科普宣传内容。
出版单位应当加强科普书籍和科普音像制品的出版。
第二十八条各类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区、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研究会,应当通过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的技术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向职工普及与生产经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十一条商业、服务业机构,应当结合商品销售和服务工作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十二条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应当结合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十三条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结合职工、青年、妇女的特点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第三十四条科研机构、企业和学校,应当支持科技人员和教师参加科普活动。
第三十五条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和企业的生产车间,能够对外开放的,可以有组织地向青少年开放。
第三十六条教育、科技、新闻工作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第三十七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普资源,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科普活动室(站)等方式,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
鼓励有关单位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
第三十八条在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活动场所不得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新闻媒介不得对迷信、愚昧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以及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作正面肯定性的宣传和报导。
第五章科普组织和场所。
第三十九条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宫)是专业科普活动场所。
国家投资兴建的科普场所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条科普组织和科普场所在开展科普工作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获得活动经费;。
(二)接受合法的资助与捐赠;。
(三)申请科普专题项目;。
(四)享受有关财税优惠政策;。
(五)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兴办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所得收入用于科普工作;。
(六)获得名誉、荣誉、奖励和有关知识产权;。
(七)为加强和改进科普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和建议;。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一条科普组织和科普场所有下列义务:。
(一)改进科普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科普工作质量;。
(二)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三)科普场所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优先、优惠向青少年开放;。
(四)抵制伪科学、反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活动;。
(五)遵守本条例有关科普工作的规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章科普工作者。
第四十二条在科普场所中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和中学、小学专设的科技辅导员为专业科普工作者。
其他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为非专业科普工作者。
第四十三条科普工作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开展活动;。
(二)申请科普项目经费;。
(三)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四)向有关部门就科普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四条科普工作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或者参加科普活动,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三)遵守本条例规定的科普工作原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十五条专业科普工作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相应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其科普著作、论文、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和开展科普工作的其他优秀成绩,应当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
非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科普著作、论文、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可以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其他职务的参考条件。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增长每年有所提高。科普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划拨,专款专用。
第四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并保障科普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四十八条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科普工作。
第四十九条本市鼓励下列活动:。
(一)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科普活动;。
(二)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款、捐物,兴办或者联办科普设施,发展科普事业;。
(三)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助建立科普基金;。
(四)开展国际间、地区间的科普交流活动。
第五十条科普组织和场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待遇,税收的免除部分用于发展科普事业。
第五十一条出版、发行科普图书、报纸、期刊和音像制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第五十二条在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减免各项费用。
第五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逐步改善科普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八章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五十五条市教育、科技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在市级以上青少年科学技术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校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第五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毁损科普设施,擅自改变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所和设施用途,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处分;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来场所和设施的用途,交回被克扣、截留、挪用的经费,赔偿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作出处理。
第六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xx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
科普法还规定: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本地区有关的科普工作。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应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各自的工作开展科普活动。并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及企业等都提出要求。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第三条科普工作是国家基础建设、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通俗性,符合实际,注重实效。
第五条科普工作应当有利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科普工作应当反对迷信、愚昧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不得以科普为名宣传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第六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不得将尚无科学定论、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或者意见,作为科普知识传播和推广。
第七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的科普工作。
第八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第九条市和区、县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科普工作。
第十条全社会应当尊重科普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支持他们的工作,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二章重点、形式和内容。
第十一条科普工作应当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其重点是:。
(二)向工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其生产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提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员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第十二条科普工作可以采取下列形式:。
(一)举行科普讲座、专题报告、研讨会和科普作品展示会;。
(二)举办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发布和示范活动;。
(三)在中学、小学中开设科技活动课;。
(五)组织科学技术下厂下乡,开展科学技术兴工兴农活动;。
(六)组织科学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举办技术、技能竞赛;。
(七)编写、制作、出版科普读物和科普影视作品;。
(八)设立科普画廊(橱窗),展示科普图片、模型或者实物;。
(十一)其他形式。
第十三条科普工作的内容:。
(二)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五)宣传科学方法,介绍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七)其他有关内容。
第三章组织和管理。
第十四条本市建立有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全市的科普工作。
第十五条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实行政策引导,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当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第十七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制定青少年科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卫生和计划生育、体育、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全民健身和环境保护做好科普工作。
第十九条国土资源、气象、地震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国土资源保护和防灾减灾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条旅游、市容园林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科普场所和旅游设施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第二十一条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婚姻登记和殡葬管理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二条商务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商品性能的宣传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三条工业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结合生产、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做好科普工作。
第二十四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员的科普教育,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定期考核。
第二十五条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商、公安以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科普工作。
第四章社会责任。
第二十六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和组织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十七条报纸、刊物应当加强科普宣传,刊登科普文章;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节目;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应当保证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设科普网页;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应当有科普宣传内容。
出版单位应当加强科普书籍和科普音像制品的出版。
第二十八条各类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科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区、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研究会,应当通过技术培训,普及先进实用的技术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向职工普及与生产经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十一条商业、服务业机构,应当结合商品销售和服务工作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十二条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应当结合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好科普工作。
第三十三条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结合职工、青年、妇女的特点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第三十四条科研机构、企业和学校,应当支持科技人员和教师参加科普活动。
第三十五条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和企业的生产车间,能够对外开放的,可以有组织地向青少年开放。
第三十六条教育、科技、新闻工作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第三十七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普资源,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科普活动室(站)等方式,结合居民的生活、学习、健康、娱乐等需要开展科普活动。
鼓励有关单位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便利和支持。
第三十八条在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商业等公共活动场所不得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新闻媒介不得对迷信、愚昧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以及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作正面肯定性的宣传和报导。
第五章科普组织和场所。
第三十九条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中心(宫)是专业科普活动场所。
国家投资兴建的科普场所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条科普组织和科普场所在开展科普工作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获得活动经费;。
(二)接受合法的资助与捐赠;。
(三)申请科普专题项目;。
(四)享受有关财税优惠政策;。
(五)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兴办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所得收入用于科普工作;。
(六)获得名誉、荣誉、奖励和有关知识产权;。
(七)为加强和改进科普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和建议;。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一条科普组织和科普场所有下列义务:。
(一)改进科普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提高科普工作质量;。
(二)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三)科普场所应当向社会公众开放,并优先、优惠向青少年开放;。
(四)抵制伪科学、反科学和封建迷信的活动;。
(五)遵守本条例有关科普工作的规定;。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章科普工作者。
第四十二条在科普场所中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和中学、小学专设的科技辅导员为专业科普工作者。
其他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为非专业科普工作者。
第四十三条科普工作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开展活动;。
(二)申请科普项目经费;。
(三)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四)向有关部门就科普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四条科普工作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或者参加科普活动,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工作能力;。
(三)遵守本条例规定的科普工作原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十五条专业科普工作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相应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其科普著作、论文、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和开展科普工作的其他优秀成绩,应当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
非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科普著作、论文、直接参与指导的科普竞赛成绩,可以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其他职务的参考条件。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增长每年有所提高。科普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划拨,专款专用。
第四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并保障科普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四十八条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安排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科普工作。
第四十九条本市鼓励下列活动:。
(一)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科普活动;。
(二)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款、捐物,兴办或者联办科普设施,发展科普事业;。
(三)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助建立科普基金;。
(四)开展国际间、地区间的科普交流活动。
第五十条科普组织和场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待遇,税收的免除部分用于发展科普事业。
第五十一条出版、发行科普图书、报纸、期刊和音像制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第五十二条在街头设立科普画廊(橱窗),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减免各项费用。
第五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逐步改善科普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第八章奖励与处罚。
第五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五十五条市教育、科技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对在市级以上青少年科学技术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校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第五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毁损科普设施,擅自改变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科普场所和设施用途,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处分;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来场所和设施的用途,交回被克扣、截留、挪用的经费,赔偿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各级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有关上级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作出处理。
第六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冀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工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建设经济强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国家基础建设、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第四条科普工作的内容是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中心任务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全省的科普工作。各市(地)、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第七条各级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在科普工作中负责组织制订有关政策和总体规划、工作计划;部署工作并督促检查;承担同级人民政府有关表彰、奖励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八条各级农业、工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各自职能和任务制定本行业科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技术培训,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传播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第九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团体制定青少年科普教育和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教师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加快知识更新;结合教学实验,组织青少年开展科学技术竞赛活动;办好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将其建设成为科普教育的阵地。
第十条各级卫生、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爱国卫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及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第十一条各级旅游、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区、旅游设施,加强科普宣传;配合有关部门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清理整顿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神怪洞府。
第十二条各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商业、公安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科普工作总体规划,确定各自的工作任务,各负其责,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开展科普工作。
第十三条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发挥普及科学技术主力军的作用,参与制定有关政策、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加强对所属团体和专业技术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活动指导。
第三章社会责任。
第十四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工作;全体公民应当自觉参加科普活动,接受科普教育,使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
第十五条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组织职工、青年、妇女参加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各种报纸、刊物应当开辟科普宣传专栏、专版;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专题节目;影视生产、发行、放映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
各出版单位应当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少年儿童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
第十七条厂矿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应当结合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和技术竞赛等活动;在进行产品广告宣传时,应当增加有关科普宣传内容的公益性广告。
第十八条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应当支持和组织科学技术人员、教师参加科普活动。科研中试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应当有选择地向社会开放,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
第十九条各类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技术教育,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二十条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者,应当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学习,增强科技意识,禁止参与封建迷信活动,自觉抵制反科学、伪科学行为。
第二十一条从事科技、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应当走向社会,带头宣传科技知识,传授科学技术。
第二十二条新闻工作者应当利用其传播手段,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坚持科普宣传的科学性、准确性。
第四章科普组织与队伍建设。
第二十三条担负着科普工作的全省性、地方性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和科技馆、科学宫、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宫等公益性科普事业单位,以及乡镇科普协会、厂矿企业科学技术协会与职工技术协会和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等基层科学技术群众组织,应当加强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稳定的、素质较高的科普工作队伍。
第二十四条担负科普工作的单位、团体和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地开展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与科普理论研究、科普创作,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及音像制品;。
(三)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为发展科普事业而提供的资助、捐赠;。
(四)获得名誉、荣誉、奖励和有关知识产权;。
(五)为加强和改进科普工作提出批评或者建议;。
(六)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五条担负科普工作的单位、团体和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坚持科学真理,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二)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四)同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抵制反科学、伪科学行为;。
(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六条担负科普工作的单位、团体和人员可以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兴办科技实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走自我发展的道路。
第二十七条从事科普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应当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
第二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科学技术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中青年科普人才,发展和壮大科普工作队伍。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对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经费应当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划拨,专款专用,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确保每年有所增长。其中,省、市(地)、县(市、区)科学技术协会的科普活动经费应当按原科目、渠道划拨。
第三十条全社会应当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各有关部门、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在各自的工作中,应当安排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科普工作,保证科普事业的发展。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市政、文化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加快对现有科普、文化设施的改造与利用,并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设区的市应当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科技馆;县(市)也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科普设施和场所。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兴办、联办科普设施,捐助建立科普基金,发展科普公益事业。
第三十三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科普性图书、报纸、期刊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扶持。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科普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全社会应当尊重科学技术人员的科普劳动成果,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五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科普奖励项目,并将其纳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范围,具体奖励标准、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在科普工作中,对贡献突出或者捐资数额较大的集体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三十七条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在全省性青少年科学技术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在校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十八条有关部门、单位和团体可以设立科普奖励项目,评选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或者个人。
第三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有关人员在科普工作中,因玩忽职守给科普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对社会造成危害或者滥用职权侵犯科普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封建迷信、反科学、伪科学活动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对打着科学的旗号,进行反科学、伪科学活动以及扰乱社会秩序、图财行骗的个人或者团伙,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和团体责令其停止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并给予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科教兴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驻鄂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事业是公益事业,提高公众科学技术素养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第三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和从事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开展科普活动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将科普事业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科普工作,解决科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水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科普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科普工作规划,部署科普工作,并开展督促检查,实行政策引导,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第六条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协助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工会、共青团、妇联、社科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所联系群体的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学习,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力。
第八条科普工作应当将提高青少年科学技术素养作为重点,在青少年中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结合教学活动和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科技考察和科技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科普活动。
第九条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当把科普工作纳入其工作计划,组织和支持科技人员、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应当向社会开放。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参观,有关单位应当提供方便。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鼓励职工学习生产技术和岗位技能,在职工中开展科技培训、技术竞赛和技术革新等活动,推动本单位的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制作公益性科普广告。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科普队伍建设,健全科普工作网络;省人民政府应当对民族自治地方和贫困地方的科普工作予以扶持。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农业、科技、教育行政等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他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并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适时开展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扶持并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大户等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下乡服务,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科普活动,向农民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并参与农村科普工作,鼓励以捐建科普图书室、捐赠科普图书和科普器材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五条城市居民委员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应当结合实际,开展以贴近居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市、州人民政府和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应当建立科普场馆;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宣传橱窗或者科普活动室等设施。
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应当常年对公众开放,对青少年予以优惠和定期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不得改变其用途;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经费有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保证其正常运转。
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其他科普基地,应当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七条鼓励科普创作和科普研究工作,培养科普创作人才。
新闻出版部门应当加强科普作品的出版工作,影视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出版、发行机构应当对科普作品的出版发行予以扶持和优惠。
第十八条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开设科普宣传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
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站等现代传播媒体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各类媒体免费发布公益性科普广告。
第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和旅游景点、公园、商场、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体育场馆等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利用相应的场所,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第二十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科普奖励项目,并将其纳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范围,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科普活动场所,兴办科普事业。
鼓励省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设立科普基金或者捐赠财物,资助本省科普事业。对捐赠财物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兴建科普场馆设施的,依照国家规定予以优惠。
第二十二条依法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依法兴办科普事业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提供方便,并依据国家规定给予优惠。
第二十三条扰乱科普活动或者科普场馆秩序,损坏用于科普活动的设备、设施,或者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依法责令其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改变用途或者克扣、截留、挪用科普经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和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在科普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十
第十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参与、支持科普活动。全体公民都应当接受科普教育。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各类科普教育;结合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技术竞赛等活动。
第十七条科研单位应当支持和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科普活动,有条件的科研基地、实验室和科研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
第十八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教育纳入计划;支持和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科技论文撰写、科技考察等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向社会开放教育设施,供公众参观学习。
第十九条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宣传的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出版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
第二十条文化馆站、演出团体等文化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和演出等活动。
第二十一条科普场馆等公益性科普事业单位应当大力加强面向全社会的科普活动,全省科普宣传周和法定节日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
第二十二条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采取科技宣传、咨询、示范等多种形式,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农村科普工作,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宣传倡导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三条医疗卫生单位应当积极宣传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健康保健等知识,每年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向公众开展医疗保健咨询,送医下厂、下乡等活动。
第二十四条旅游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旅游设施和导游人员的管理,结合景点规划,建设科普宣传设施,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观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导游人员在导游过程中不得宣扬迷信。
第二十五条体育场馆应当结合各项体育活动,并利用广告屏、牌等设施增加有关科普宣传内容。
第二十六条商场、商店应当结合商品销售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监测等相关单位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应当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第二十八条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应当取缔求神问卜等迷信活动,并结合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城镇公共广告栏、街区灯箱广告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科普宣传内容。
第二十九条从事教育、科技工作的专家学者应当向公众宣讲科技知识;新闻工作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十一
第八条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科学技术协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省科普联席会议制度。科普联席会议负责审议全省科普工作的重大政策和发展规划、计划;督促规划、计划和有关重大工作的落实;组织协调部门、地方间重大科普工作。
市、县(市、区)科普联席会议制度,由当地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县级以上科学技术协会是发展科普事业的主要力量,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科普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充分利用并发挥其科普网络和组织优势,加强对所属团体和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各种日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为各级人民政府提供科普工作决策咨询。
第十条县级以上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政、旅游等部门,应当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科普工作计划,并报同级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其他学术组织,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群众性的科普教育活动。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十二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知识的活动。
第三条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任务。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开展科普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鼓励和支持科普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交流有关信息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科普理念和实践经验,促进本市科普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制定促进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科普工作协调、考核制度,完善城镇科普网络,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内的科普工作,围绕科学生产、增效增收、文明健康生活开展科普活动。
第六条市、区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科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科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科普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第七条市、区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应当协助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制定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落实。
第八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推动未成年人科普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
第九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结合在职培训、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普及科技知识。
公务员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将科普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教育规划,提高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第十条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科普工作计划;组织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渔)民和农业技术干部的农业、林业、渔业科技培训,为农(渔)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培育扶持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大户对科普工作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环保、国土、水务、园林、安监、工业、文化、体育、旅游、消防、气象、地震、新闻传媒等行政主管部门或机构应当根据各自职能特点,利用其资源和设施,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
第三章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建立科技辅导员队伍,把科普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和学生特点开展环保、节能、安全、健康的各类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竞赛、科技考察、科普夏(冬)令营和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等活动。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结合职业培训,开展科技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
幼儿园应当把科普知识作为幼儿教育内容。
第十四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积极组织、支持和鼓励科技工作者、教师结合本职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咨询等方式开展科普工作。
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向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功能的陈列室、实验室、实验基地或者其他场地、设施。
第十五条科技馆(站)、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普活动站、文化馆(站)、青少年文化宫、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基地等场馆应当利用其资源和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定期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第十六条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发挥行业优势开展科普活动,开设科普专栏、专版,播出科普节目,制作并免费发布一定比例的公益性科普广告,提供科普类信息服务。
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七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应当通过举办学术论坛、组织科普讲座、扶持科普作品创作等形式,传播社会科学知识。
第十八条市、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科普工作规划并结合各自的特点、联系对象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九条各级工会应当利用现有的文化宫(馆)等场所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
产业工会应当组织职工开展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结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新服务规范的推广应用,组织职工技能培训,普及与生产经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消防安全、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信息网络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推行职工带薪培训制度,提高职工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
第二十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科普资源丰富的特点,面向公众每年定期集中展示、宣传高新技术产品和成果。
第二十二条农业、林业、渔业等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技110服务中心、科普活动站等,应当积极向农民宣传、推广、普及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科技知识,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将推广应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
第二十三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城乡劳动人口的特点,开展科普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促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第二十四条公园、商场、机场、车站、广场、码头、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在所辖范围内建立科普宣传栏,加强科普宣传。
第四章科普对象、内容和形式。
第二十五条科普工作应当面向全市公民,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二十六条科普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经济、社会等科学知识;。
(二)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的知识;。
(六)其他科技知识。
第二十七条科普工作应当结合实际,采取下列形式组织开展:
(二)举办科普论坛和科普产品博览会等;。
(三)创作、编写、出版、传播科普、科幻作品或者读物等;。
(五)开展创建各种类型的科普基地和科普示范单位等活动;。
(六)开展科技创新宣传、科学调研考察、科学体验和科普夏(冬)令营等活动;。
(七)社会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其他形式。
第二十八条科技、教育等部门、科学技术协会等团体应当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形式,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
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应当有针对性地向青少年推荐科普课外读物,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课外读物,并向青少年优惠提供。
第二十九条文化、科技、卫生、农业、气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开展以文化、科技、卫生、农业、气象等为主要内容的下乡活动。
文化、科技和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捐赠科普图书,放映科技电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咨询、培训等活动,并协助建设农村文化、科普图书室。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向农民开展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宣传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健康保健等知识。
第五章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
第三十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扶持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依法自主开展科普活动。
前款所称科普组织,是指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社会团体,专门从事科普研究、创作、教育、展览、出版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所称科普工作者,是指从事科普研究、创作、展教、出版和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的专门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科普工作人员,科普类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科普志愿工作者。
有关单位应当对开展科普活动、从事科普合作、参加科普学术交流、进行科普研究等活动给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在开展科普工作中享有以下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二)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委托的科普项目;。
(三)依法创办经济实体,开展科普服务;。
(四)依法获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为发展科普事业而提供的资助、捐赠;。
(五)从科普有偿服务活动中获取合法报酬或合法收益;。
(六)获得名誉、荣誉、奖励和其他有关知识产权权益;。
(七)提出有关加强和改进科普工作的批评或者建议;。
(八)其他规定权利。
第三十二条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及其他企业、个人在开展科普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扰乱社会秩序的活动;。
(二)宣传封建迷信、反科学或者伪科学的内容;。
(三)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
(四)变相骗取财物或违法推销产品;。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三条市、区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建立科普工作队伍,组建科普专家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和科普服务活动。
鼓励大学生、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各种科普志愿活动。
第三十四条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在科普活动中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可以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申报科技进步奖。
第六章保障和监督。
第三十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本级科普经费按本市常住人口总数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安排,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活动。
科普经费和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应当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三十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列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合理安排科普场馆及设施的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科普场馆及设施用地的使用性质。
有关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场馆、设施的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将政府投资兴建的科普场馆改作他用。确因城市建设的需要,经批准将科普场馆改作他用或者予以拆除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原地或者异地安排新建同等规模以上的科普场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扰乱科普场馆秩序或者损毁科普场馆、设施。
第三十七条镇、街道、居(村)委会应当建立科普活动站、城区科普宣传栏(廊)、电子科普宣传屏等科普设施。
科普活动站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科普宣传员。
第三十八条出版发行科普类读物、音像制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鼓励和支持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依法设立科普基金,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捐赠财物资助科普事业。
接受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财物的单位,应当将接受、使用财物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的财物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四十条科普工作者的科普成果纳入政府科学技术成果登记和奖励范围,并可以作为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和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第四十一条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科学技术协会聘请科普社会监督员,对社会各界开展科普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当场予以制止和纠正,或者通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十二条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市公安、工商、质监、文化、价格、市容等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违反本条例行为的,均可向市或者区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市或者区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或者依法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第四十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履行科普工作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碍科普活动或者侵犯科普组织与科普工作者合法权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违法开展科普工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克扣、截留、挪用科普经费或者贪污、挪用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并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擅自将政府投资建设的科普场馆改作他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扰乱科普场馆秩序或者损毁科普场馆、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责令其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本条例自1月1日起施行。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向公众传播的行为。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其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动员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全市科普工作及本条例的实施。其职责是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科普工作。
第六条科学技术协会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依法履行科普工作职责。
第七条科普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应坚持长期、稳定、有效发展的原则。
第八条科普工作应面向全体市民,重点是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企业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
第九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统筹协调本地区科普工作。
第二章科普工作的内容与形式。
第十条科普工作的内容:
(一)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普及科学思想,介绍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五)普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其他有关科普工作的内容。
第十一条科普工作的形式:
(一)举行科普讲座、专题报告会、研讨会和科研作品展示会;。
(二)开展科学技术咨询、服务、新技术推广、科学技术信息发布、科学技术示范活动;。
(四)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学技术兴农活动;。
(五)组织各类科学技术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举办技术、技能竞赛;。
(六)编写、制作、出版科普读物和科普影视作品;。
(七)设立科普画廊橱窗,展示科普图片、模型和实物;。
(八)开放科学技术场馆,开设科普图书、报刊阅读场所,放映科普电影、科普录像;。
(九)开通科普网站,开设广播、电视科普专题节目,开僻报刊科普专栏;。
(十)开展科技周等活动;。
(十一)其他科普工作的形式。
第三章社会责任。
第十二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均应积极参加和支持开展科普工作。
市民均有参加科普活动的权利、接受科普教育的义务。
第十三条各单位应建立职工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接受科普教育的制度。
第十四条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开展经常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科普活动;加强对所属团体和专业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组织职工、青年、妇女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城乡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应当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科普宣传,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十七条各类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八条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等应当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开展科普工作,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培训农村科技人才。
第十九条厂矿企业应当向职工普及与生产有关的科学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
第二十条商业、服务业企业应当结合商品销售和服务项目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应当结构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内容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十二条宣传部门应当加强科普宣传,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应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
第二十三条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组织面向青少年开放实验室、研究场所、观测站、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等,开展科普活动。
第二十四条鼓励科技、教育工作者从事科普作品创作,宣传科学知识,传授科学技术与方法,担任中小学专题研究活动的指导教师。
第四章科普场所。
第二十五条科普场所是指科技馆(宫)、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普基地等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
第二十六条科普场所开展科普活动应向社会开放。改进科普工作形式和充实科普内容,提高科普工作质量,并建立健全科普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七条医院、公园、旅游景点、影剧院、体育场馆、商场、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特点,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宣传。
第五章科普工作者。
第二十八条专门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及中小学科技辅导教师为专职科普工作者。
其他从事普科工作的人员为兼职科普工作者。
第二十九条科普工作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依法创办或者参加科普组织,自主开展科普活动;。
(二)向有关部门申请科普项目经费;。
(四)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五)向有关部门提出科普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条科普工作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或者参加科普活动,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
(二)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抵制反科学、伪科学行为;。
(三)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
(四)宣传和执行科普方面法律法规。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支出预算,及时拨付,专款专用。科普经费主要用于开展经常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科普工作。
市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经费的投入应为市本级年度财政支出预算的0.5‰以上,且不低于市总人口每人平均0.50元的水平。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兴建、联建科普设施,捐助资金,发展科普事业。
第三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速科普设施建设。
第三十四条科普场所开展科普活动按文化事业管理,可获得专项经费资助和活动经费;接受合法捐赠;申请科普专题项目。
第三十五条在公共场所设立科普画廊、橱窗及开展科普宣传,经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依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可减免收费。
第三十六条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者对科普事业捐资数额较大的组织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擅自将科普场所改作他用的,由科普工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损害、破坏科学场所、设施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或恢复原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挪用、克扣、截留科普经费的,由经费划拨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以科普名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利益或者骗取财物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给科普事业造成损失,侵犯科普工作者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自6月18日起施行。
科学技术普及法心得体会篇十四
第三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设立科普奖励项目,用于奖励在本地区、本系统内对科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以设立科普奖励项目,用于奖励在本单位、团体内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或者支持迷信活动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第四十条从事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骗取钱财,扰乱社会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将科普专用资金挪作他用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2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