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确保篇章连贯和条理清晰。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心得,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对我们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
文化与修养篇一
难点:在于阐述产生道德冲突原因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基础上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参与,注重老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该如何去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材料去引导,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对知识如何重新处理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课堂讨论法。关于怎样正确认识“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的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而明确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对道德冲突时如何判断选择。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价值。
准备学习提纲,释疑解惑,采用列举法、归纳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相结合。
学生学法:自我阅读法、列举法、讨论法、归纳法等自主学习法。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材料显示:展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镜头一:小张与小李就读高中,两个是很好的朋友,期末考试,、两个又是邻桌,小张要小李让答案给他看,小李不给,并报告了老师,小张说小李出卖朋友,小李遭到一些同学的冷眼。
镜头三:常明捡到一个内装有存折、身份证的、驾驭证等物品的钱包,多次打电话向失主索要好处费,并且说不给好处费,就将捡到的物品扔掉,失主付给好处费后将失物领回,他对常明说:“拾金不昧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你不应该索要好处费”,常明说:“我归还你丢掉的东西,应该收取相应的报酬。”
问题:如何看待上述道德冲突?面对“两难选择”我们怎样正确判断选择?
过程设计。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请同学们就刚才问题讨论:分小组进行)。
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实际选择。
这种现象之所以普遍,原因是什么?
(学生答,老师再概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何判断选择,体现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这种两难选择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另一方面个人明辨是非能力差。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同学回答,老师讲授)。
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材料显示)未成年在押人员多为文盲。
某看守所管教人员说,分析未成年在押人员犯罪原因,首先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初中毕业不足17,大多数是小学毕业,他们中40是辍学或被学校开除、劝退人员,他们绝大部分不会写信,甚至明信片也不会写,他们大都缺乏家庭温暖。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略)。
(材料显示)。
镜头一: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与舍友发生矛盾,残忍地把四位同学杀害。
镜头二:我校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把荣辱观践行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经纪律观念得到了增强,班风好、学风浓,学生学业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p109探究:你如何理解王符、司马光的言论?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但丁的话说明科学文化修养不如思想道德修养重要,是吗?
学生:王符、司马光的言论说明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好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结合p110,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行为的探究:你认为科学文化修养根本意义在于什么?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否能统一?(学生答略)。
教师归纳总结: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造福,一个真正有科学文化修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道德修养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相成、相互促进,是统一的。
良好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作出理性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加强学习自学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统一的。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问题: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小组讨论发言)。
目的:让学生体验思想道德的价值。(略)。
讨论。
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最高层次的目标。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中层次目标。
主观为自己,客观害他人--不可取。
你同意以上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看到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了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人们经历思想斗争-判断--选择的过程,而价值观起导向作用,所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1)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学习马列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
(2)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请同学们谈谈你平时是如何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
教师归纳:
在家家长(如何处理)。
在校老师(如何处理)。
在社会朋友、他人(如何处理)。
总之,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作出道德选择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帮助别人中快乐自己,在知识文化中升华自己,我们就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
七、板书设计。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产生道德冲突的原因。
(2)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
(1)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2)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八、练习设计。
单选题。
1、4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大学生的成才问题备受关注,如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因为(d)。
2、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任,其殃必大。”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有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两句话反映共同道理是(c)。
文化与修养篇二
每年新生入学,哈佛大学都会对他们进行一次特殊的道德教育课。
同学们不假思索,几乎是全都选择撞向那一个人。
现在没有分轨,而你是那五个人当中一个,在你前面有一个胖子。在排除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况下,你如果狠力将他往前推,你们其余四人将可免于车祸。选择将胖子往前推的同学请举手。
这时,学生们迟疑了一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放弃将胖子往前推。理由是很残忍。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举起了手,理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
这时教授反问一句,如果你挺身冲向前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你愿意吗?
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又几乎是全部学生选择救那五人,至少那都是生命。
课后,教授将表示愿意将胖子往前推和愿意取出那一人身上器官的学生们留了下来,让他们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心中最崇拜的三位人物。同学们大多写了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爱因斯坦等。教授问他们,如果拥有这么多钱的比尔·盖茨只是在自家大院里孤芳自赏,你还会崇拜他吗?学生们答案一致否定:假设沃伦·巴菲特因为自己的身价而一点都看不起穷苦人们。你们还愿意欣赏他吗?学生们答案一致否定;倘若爱因斯坦到处吹嘘自己的成果。你们还会认可他吗?学生们的答案仍是一致否定。
教授立即提问:“同学们,请你们仔细想想。你们崇拜的最终理由是什么?”
学生们似乎豁然开朗,是他们的为人修养,是他们的慈善仁爱,是他们内心遵循的'道德与善良情操。
哈佛大学的这堂德育教育课就是要让他们的学生们知道。做任何事不能只追求成败结果。在注重结果的前提下。心中还应具备道德原则。即使结果再诱惑人,违背良心。违背爱的准则的事情,绝对不做。这才是一位哈佛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素养。
谢幕的教养。
至今回想起母亲在剧场演出结束后,那样重视演员谢幕的表现,还不禁感动。
她不仅会随着大家一起鼓掌,微笑地仰望着走到台沿谢幕的演员,还总是喃喃有词,发出些感叹赞扬,仿佛人家会听得见似的。她总属于把掌声坚持到最后,直到幕布合拢再不掀开,才意犹未尽地离场的那批铁杆戏迷之一。
母亲重视演员谢幕,当然首先是对演员有一份浓酽的尊重。她说过,应该像爱惜每一篇文章那样,珍惜每一回观看到的演出。但那也绝不仅仅是一种理性支配下的礼貌。母亲有感悟艺术的天性。记得十几岁的时候跟她去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契诃夫名剧《万尼亚舅舅》。那出戏展现的生活和人物不仅离我那样一个中国少年极其遥远,其实与一直并没有走出过国门的母亲也很隔膜,但是幕布一拉开,记得第一幕布景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外省农庄花园一隅,穿西服的绅士和穿拖地长裙的淑女慢条斯理地在台上活动着,从树阴下的长餐桌上银闪闪的大茶炊里接茶喝,说着一些很平淡的话,我开始真有些“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不知不觉左腿抖动起来,母亲感觉到了,用右手轻按我左腿膝盖,轻声在我耳边说:“看他们多不顺心啊!”母亲这一句提示,竟让我一下子捕捉到了此剧的情调,我像母亲一样专注地观看,渐渐从那些似乎平淡的对话里,听出了味道,小小的心于是琢磨起来:景色那么美,穿的、吃的、住的那么好,可是这些人为什么那么不快活……当然,整出戏演完,我也不能说真看懂了什么。演员谢幕的时候,母亲照例感动得久久鼓掌,我也跟着鼓掌。回家的有轨电车上,我跟母亲说:“这戏好。”母亲问:“好在哪里?”我就说:“万尼亚舅舅跟他侄女儿索尼娅说,你的头发真美。索尼娅说,一个人长得不美的时候,人们就会安慰她,你的头发美……”母亲微笑了,笑得像缓缓开放出的一朵花,说:“能记住这么几句台词,也不枉你看了这么一出戏,他们也不枉演了这么一场啊。”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话太老了。其实还可以说些“年轻话”——戏吸引人恰是因为不尽如人生,而人生的诡谲其实远非任何戏剧可比。现在回想起母亲带我看戏的种种情景,忽然醒悟:观戏的最大意义和乐趣,是在人生中镶嵌进一些“美丽的停顿”。
母亲带我看了戏,也熏陶出了我的文明习惯。如今,母亲仙逝二十年了,我进剧场也不多了。但一旦去剧场观剧,我总是提前进场,中途绝不“抽签”,我最见不得那些未到幕落就站起来撤退的看客,我总是以真诚的鼓掌和仰望来对待演员谢幕,离开剧场回家的途中,我会回味那些最打动我的片段。
西方古典歌剧正式开幕前,往往会有好几分钟的序曲。多数西方电影的最后,是一边放映详尽的演职员表字幕,一边响起终曲,有时终曲会是一首很长的歌。许多中国观众还不习惯在电影院里静坐到全部字幕走完欣赏完终曲再离座,有的影院甚至也不待拷贝彻底走完便停止放映,一些人士在家里看光盘,就更不耐烦听电影的终曲了。记得三年前我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里看一部法国电影,故事结束后黑底子的字幕走动了有五六分钟,但只有少数观众离场,多数人都静坐在座位上欣赏那伴随着字幕的终曲。我置身在异国他乡的那种情景中,忽然想起了母亲,想起来了她虔诚地对待演员谢幕,我更加铭心刻骨地意识到:沉浸于艺术,是我们人生之旅中“美丽的停顿”。
文化与修养篇三
对文化创作内涵的思考,我认同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群体认同,横向可传播;二是代际认同,纵向可传承。
文化对人生而言就是一次修心,修的是一颗鉴赏之心,从简到繁的修心过程,又修的是生命的一段厚重之情。从无到有返璞,深入浅出归真。当满头华发、生命禅悟的一刹那,文化会偿还予你幸福,也会记得加倍偿还予你最美的风景。不管你是在路上,还是在你走过的心海上,心中涌动的永远是那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回转的是最真实的灵魂回归到内心!
生活中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路土的遥远,而是心中缺乏对文化精髓体味的郁闷。最使人纠结的往往不是生活的幸福,而是幸福的时候由于没有禅悟人生的鉴赏之心。对于文化苛求的今天,要想赋予文字纯正的意义,或许,放下了那一抹生活的落漠之情,才可以了却生命中灵魂那端一直不可调和的眷恋之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生活长期感知世界形成的产物,它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残垣之间积淀的印记。认真地说,文化是凝结在人与人之间又游离于物质生活的体验之外,能够被人们的意识或社会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感性形态。由于人本身文化的层次差异和地域文化不同的风格,人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变化,因而,如果长期忽视和遗忘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衔接点,与之伴随着的就是对旧文化的漠视和新文化的兴起。
文化与修养篇四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就是因为颜回安贫乐道。孔子进而提出了贫而乐的观点,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给我们的启示是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保持优良作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正确行使权力,始终保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aaaaa二。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在1月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继续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1]在4月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总结。
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又一次强调:“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2]把党性修养问题突出地提上议程,完全是针对新的现实发挥我们传统优势的需要。
一、党性修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扬的传统优势。
地位;党性修养关系到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更是要求党员要增强党性和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
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按党性原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新任务又对党员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什么中国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态势下,在社会主义实践出现重大失误的条件下,还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为什么中国在资本主义有了新变化的条件下还要拒绝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为什么将长期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为什么要坚定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全面目标协调发展?为什么中国既要坚决反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又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多方面的关系?为什么共产党员既要坚定地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又要服从大局乃至作出必要的牺牲?诸如这样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都只有站在党性的高度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没有自觉的党性修养,就不能正确对待,就不能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不能正确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党性修养理论在一段时期内被扭曲、忽视,致使不少老党员的党性和党性修养的观念淡漠了,一些新党员对党性修养理论及我党重视党性修养的传统更是知之不多,因而缺乏党性修养的自觉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同志对党性修养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和看法。他们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性修养不是起促进作用,而是成为阻碍。不认真解决这方面的认识,不解决一些同志在党性修养问题的淡漠和冷漠,就不可能顺利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因为这样,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非常重视党性和党性修养教育,强调继承和发扬我党注重党性修养好传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就特别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他语重心长地说:“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起来。”邓小平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透彻的认识,强调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鲜明地批评道:“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3](p144、p146)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奋斗的时刻,更是清醒地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注意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上”;“抓住了党员这个根本,促进党员自重、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剖析自己、提高自己”。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不仅始终强调要进一步发扬党性修养的好传统,更是为进一步明确和深化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修养的内涵和实现形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对党和国家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也为党性修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用新的思想观点和时代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的内涵。全党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的整党、“讲学习、讲政治、讲学习”的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大规模进行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活动,既促进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更是在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妥善解决党内问题、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新路子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推进党的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在大转折、大机遇、大发展、大突破、大角逐、大挑战、大变化、大跨越、大复兴的新世纪里的伟大奋斗中,“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5](p2)而只有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才能在发展变化的局势下,保持充分的清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正确而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地执行党中央从战略大局出发而制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更快,夺取更大的成就,建树更大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人尤其要认清xx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所一再强调的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5](p9、pp11-12、p2)的总体态势。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历史上所有的辉煌,都同成功地把握机遇、得当地应对挑战分不开;而所有的失误乃至重大的曲折,又都是同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的处置不当密切相关。而正反经验教训都说明:认识和把握机遇,明辨和应对挑战,并不容易。这需要出以公心,需要有敏锐的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认识能力和高超的驾驭局势能力和领导艺术。这需要有领导层党性修养水平的提高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也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提高基础上的敏锐认同和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能否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对党性修养水平的检验和反映。
二、把握机遇,又好又快发展,达到社会和谐,要求强化党性修养。
能不能抓住机遇,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科学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实现社会和谐,根本地、最终地也要靠科学发展。在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全国人民就是要聚精会神地认识和把握机遇,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从而不断提高和增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机遇这个客观存在,只是对有准备、有能力的人们提供条件的;而且从来是需要人们去认识,更是需要人们去把握的。只有具有高度的党性修养的共产党人,才能科学地认清我们面临着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并用高超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来把握和运用这个机遇,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祖国在发展中,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在发展中,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有坚强而纯洁的党性,站在国际和国内大局的战略高度,从本质上认识问题,而“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
为我们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供了较长期的和平环境。因此,要珍惜现在达到的、建国以来最好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到我国在加入wto后为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谋求发展所提供的有利环境;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重组,为我们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把握住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和政府推动下,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掌握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用较短时间走完早发展国家用一二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走完的路程。既不能因国内外一些反华势力的折腾、干扰、捣乱而被误导,也不能为一些不着边际地胡吹瞎捧而昏昏然地蛮干,做一些不该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
在国内形势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所创造的良好的体制条件,开辟的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的快速提高和增大了的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党和国家加强和改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所准备的条件。正如xx大所指出的:“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特别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国情有了深刻认识和把握的标志。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拥有而过去不曾或不完全具备的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有利条件。只有我们从党性的高度充分认识,才能正确理解并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正确决策,特别是对党中央为科学发展所确定的发展思路,做到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也只有我们从党性的高度充分认识,才能正确分析和认识改革攻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坚定地通过推进科学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民族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对待机遇的经验教训是很多的。德国用40年时间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用30年时间超过了德国。50年代我国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60年代人家抓住了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而我们搞“文化大革命”,痛失发展机遇,拉大了和日本的差距,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过去我们抓住过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
只有确立并不断强化坚强而睿智的党性,才能提高党员的历史责任感和革命事业心,使党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个领域工作的本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那种把强化党性修养仅仅理解为抵制错误思想,甚至把党性修养归结为只是消极地防范党员犯错误的观点,是片面的,因而是不正确的。强化党性修养是一个积极的原则,是加快推进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原则。
只有我们从党性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和把握,才能正确而坚定地把握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国内外的矛盾很多,发展变化也很快,而且不断地出现许多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这需要我们清醒地把握在长期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流方面,不为一些个别的、非本质的现象扰乱了我们的视线。只有在高度自觉的党性修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三、应对挑战,坚持方向,实现稳定,要求强化党性修养。
在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我们所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并认真应对与机遇相并存的严峻的挑战。只有强化党性修养,只有用坚强的党性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员才能准确而恰当地认识和应对挑战,从而实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的统一。
在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挑战来自多方面,主要是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挑战。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处于低潮还将延续一个时期,国际资本主义还会有相当的发展余地,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竞争、较量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强势也将延续一个时期,我国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将必然面临种种压力和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我们的压力和进行的“西化”、“分化”,将长期存在,西方敌对势力将不断地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上给我们制造这样那样的麻烦,不断地企图鼓吹政治上的多党制、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来干扰我们。
不足的党员则可能囿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困扰,从另一个侧面以为我们党抛弃了某种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模式,就是抛弃了社会主义,从而对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困惑不理解。也还会有些党员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看到战后资本主义有比较稳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怀疑。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不能顺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则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既要面对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进行的改革制度创新攻坚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阶段的风险、压力和由此而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也要应对在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同国际经济关系日益紧密条件下可以预见和难以完全预测的风险、摩擦,这都是对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驾驭局势能力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世纪初发展、改革、稳定方面遇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利益重组中的矛盾和困难,决不能回避和绕开,这需要具备坚强党性的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去有效地克服。没有在坚强党性基础上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没有在坚强党性的基础上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没有把革命乐观主义和科学忧患意识相统一的全面认识和把握,我们就不能有效地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这就需要发挥我们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需要共产党员以坚强的党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同心同德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积极推向前进。这既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群众认清自己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正确对待阶段性困难,积极推进发展和改革;又需要努力克服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困难,尽可能缩短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和经济体制转换的阵痛期,尽可能地减少转换进程中的代价,并帮助困难群众渡过困难期。使新世纪社会大变动在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快地实现。这充分揭示了机遇与挑战相伴而行的态势,是我们在把握机遇的时候不能淡化更不能绕开而是要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有三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一种是做懦夫,被困难吓倒;一种是做糊涂虫和懒汉,不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简单照抄照搬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还有一种态度则是更不可取的,就是有些号称是共产党员的人,面对我国所正经历的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时期所出现的某些社会无序现象和社会整合机制相对较弱、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的情况,不是以共产党人的态度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和改革,大力治理各种社会无序现象,而是个人主义恶性发作,乘机大搞腐败,这是影响社会稳定、破坏改革和发展的犯罪行为。这又是我们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事情。而社会发展需要的则是广大共产党员在不断强化党性修养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有条不紊地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是出于公心,按党性原则办事,我们就不能把握机遇,更不能回应挑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党性修养状况的不同,党员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的就很不一样。新世纪形势发展变化更快。我们的同志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党性修养的紧迫感,做时代潮流的促进派,而决不要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更不要做遭时代唾弃的“害人虫”。
特别要看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各级领导班子正处在一个新老交替、代际转换的重要历史时期。大批年轻的领导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年富力强,知识结构新,有朝气,有闯劲,给我们的干部队伍和整个党的事业注入了生机活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很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显身手,干出一番业绩来。应当把这些同志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但无论是已经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还是新担任领导职务的,都有一个针对新的实际,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任务。而在这个方面,我们的一些新的领导干部,无论从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还是从判断把握能力方面,都有着许多不足,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上还需要进一步锤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有强化党性修养的紧迫感,更要有针对性,使党性修养越来越有成效,做到如同xx届四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党性修养“紧紧围绕和服务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证。”
aaaaa三。
弘扬爱国主义立志为国进取,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而在现在时代潮流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文化也是如今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基石。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在习的号召下全党全国一心,奋发向上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党员干部是我们群众的领路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国家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所以广大的党员干部,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作为一名中国党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党性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文化与修养篇五
1.例子与所要论证的知识点之间脱节,分析例子时只是就例子讲例子,没有能够做到与所要论证的知识点密切结合起来。
比如在让学生探究“先做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先做一个有道德的学生”时,当学生说“我成绩不好,那就去做有道德的学生”时,虽然点出了这两者不矛盾,但没有更进一步得点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是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的(成绩)”,同时有同学说“成绩好重要,因为高考重要”,我也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成绩好(科学文化修养高是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所以他们不矛盾,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比如,在用“老人跌倒了,扶不扶的”事例导入之后,在讲存在道德冲突的原因时,没有借助这个事例进而去分析,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以往不同)导致人们的价值多元化,即有人认为要扶,有人认为不要扶,出现了多种声音(多元价值)。
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备课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比如: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我要如何引导他的回答?例子是如何体现所要论证的知识点的,例子不能只是纯粹的引出知识点等问题;二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认真筛选素材,使素材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例子泛滥却与知识点相关不大,容易导致上课缺乏深度,只是浮于表面。
2.面对学生纯粹捣蛋的'学生的一些扯淡回答,教师可以不加以理会,因为教师会被他带飞,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对课堂教学没有意义(只是让大家乐一下),容易使课堂缺乏正式感,走向随意性的弊端。
3.小结太过简单,同时也缺乏系统的方法。
比如这节课小结时应该这样:这节课主要围绕”思想道德修养和学科文化修养“讲了三个大的问题”是什么(含义、关系)为什么(原因)怎么做(具体要求)“,难点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具体措施。或者也可以这样小结,让学生来回答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4.没有时间讲练习!!!!无法就本课的重难点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时间把握上一直是硬伤。
5.上次跟pz探讨“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进而避免学生睡觉或者游离课堂”这个问题时,他说“问题是你问他们问题,特别是课本的知识点,他们并不想回答啊。”这句话让我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了一点思考,喜欢问问题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也回答不上来,那就变成了自问自答,反而更尴尬!所以还不如不问!这节课我就发现了,每次问课本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不说话了,或者真的回答不上来。也许是我问得太深了,反而就成了无效提问。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主要这个问题。
6.语言表达上的不顺畅。
文化与修养篇六
文化,是人生修养的灵魂,也是修复人性完美与否之根本。对文化创作内涵的思考,我认同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群体认同,横向可传播;二是代际认同,纵向可传承。
文化对人生而言就是一次修心,修的是一颗鉴赏之心,从简到繁的修心过程,又修的是生命的一段厚重之情。从无到有返璞,深入浅出归真。当满头华发、生命禅悟的一刹那,文化会偿还予你幸福,也会记得加倍偿还予你最美的风景。不管你是在路上,还是在你走过的心海上,心中涌动的永远是那一圈又一圈感动的涟漪,回转的是最真实的灵魂回归到内心!
生活中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路土的遥远,而是心中缺乏对文化精髓体味的郁闷。最使人纠结的往往不是生活的幸福,而是幸福的时候由于没有禅悟人生的鉴赏之心。对于文化苛求的今天,要想赋予文字纯正的意义,或许,放下了那一抹生活的落漠之情,才可以了却生命中灵魂那端一直不可调和的眷恋之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生活长期感知世界形成的产物,它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残垣之间积淀的印记。认真地说,文化是凝结在人与人之间又游离于物质生活的体验之外,能够被人们的意识或社会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感性形态。由于人本身文化的层次差异和地域文化不同的风格,人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变化,因而,如果长期忽视和遗忘文化和历史发展的衔接点,与之伴随着的就是对旧文化的漠视和新文化的兴起。
我喜欢,放眼世界美丽又温暖地域风情;更喜欢,打开心窗获得地域文化差异富裕养分的蓝天。我喜欢,原生态的地域文化鉴赏时的阳光沐浴脸庞;更期盼,古风古韵的地域人文之情靠在我爱的胸膛;因为,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无论无何对人,对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域的历史都是倾城的节奏,都是安静与懒散先交织的篇章;只不过,当时没有深情地融入那个地域的环境里,而给自己柔弱的内心穿上了一层厚厚的蚕茧外衣,虽然华丽但是冰凉。凄凄然不知所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虽然丰韵了眼球,却冷落了品读、鉴赏地域文化的研古之心......
我始终相信人生灵魂的美丽,永远蕴含在那些不辞劳苦的跋涉、探索者的进取之中;就像不曾登上泰山之巅,很难意邃出泰山的美丽,不曾攀越华山,难知晓华山的险奇一样,总不会把高耸入云、蓬勃生机的山峦实质诠释为身临其境的亲身体会;若可,主观意邃的风景就像风筝的美丽飘飘然,但禁不起搏风击雨之魂的翱翔;像死水一抹倾泻不出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拍岸之势。
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域文化的外显,一种地域文化的鉴赏代表着一个人激发的感情激昂和生命禅悟的形态和特征。它与一个人内心与外部的情感适宜,与自然和古风和谐。它涵盖一个地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包涵着一个地域,人文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灵魂精髓,是文化品牌化的过程,又是人生素质修心的基础。
一次满怀欣喜的闲游过程,可以看做是灵魂的一次精彩讲座历程。山川间琳琅满目的风景,他不光给人以领悟和启迪,也如聆听一位智者诠释人生生活的修行真理。因而,对每一次经历一个地域,都会惊喜地发现,品读当地文化悄悄变化的轨迹,都是自身文化的修养,还不自觉地在当地风土人情中自己人生的灵魂得以潜移默化的增强。也许,这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懒散情节,给我文化修行带来的文化修心始料不及的收获吧!
近年来,拜读了一些称得上美文的作品,其作派或抒情、或励志、或悠然南山之境。每次悦目之后不仅为他们的文美所感动,且又被他们文章的空洞而惋惜不已。一篇精彩的文章主题是其灵魂,只有紧抓所要描写、叙述事物的特征,才能阐明事物发展的过程,写出新意。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比较找出事物的共性特征。用精准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反映、刻画事物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以至灵魂个性;这样观点才能鲜明、立意才能彰显、情节才能起伏、文章才能产生共鸣。其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运用那种艺术手法,表现一个怎样的主要思想,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些存在的硬伤直接影响了美文的内涵所在。一篇没有鲜明态度和积极意义的文章,就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篇没有生命力的文章失去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是无病的呻吟。归根结底是昙花一现,禁不起时间的推敲,沦落为文章灵魂之败笔。
感受人生纯正的文美,领略灵魂质朴的风范,享受一篇美文故事的盛宴。顾名思义,就是明白文章的灵魂,就是通晓人生心灵之道。把自己引向或者导向读者感怀的灵魂之路。理性为人生布局,真诚为灵魂的完美之态修心,在借鉴、取舍、思考中,在且行且珍惜中走向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的美文写作之地,去抒发灵魂的真谛,不失为是一种对人生的昭示。
时光似乎也走过了人生的一半,一路上人生修行或大或小、或深或浅;酸甜苦辣俱全、心肺作痛依然,面对人生中如何自己创造自己纯正的灵魂,没有人可做借鉴。希望大家能像一只蚕蛹,为了蜕变的美丽只有破茧成仁,不去奢望化蝶一般的舞媚,但渴望用自己赤诚的修行之情打开禁锢心灵的枷锁,去探索文字中张望的.灵魂......
既然不知道人生的路程能走多远,也不知道世事弥留多少遗憾?清新而纯净的人生,只要有文字相伴,灵魂就散发着一种难以割舍的力量。那是一种不弃不离的情怀、是心灵的香吟在人生孤寂的时后播撒的一份慰藉。
写文,是人生饱受煎熬的征途,又是灵魂洗礼、人生升华的幸事。没有对生活刻骨铭心的呐喊,灵魂就得不到烁烁生辉的不息光芒,更没有素签与灵感无缘无故的碰撞,情愫的笔尖主动流淌出唯美的修心主线。那些浸透骨髓、浸润心脾、唤醒心灵,抖落人生每一处落于纸上的尘埃,便不可能换来抒情灵魂深处的热情奔放。
文化会影响地域民族极其丰厚的历史沉淀,也可能使脍炙人口、历历在目的人文情节在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疏忽中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市井文化、可乐文章、肥皂剧式不伦不类的所谓美文。如果这种缺失了文章灵魂的实利哲学一旦渗透进社会,对人生真理的追求和文章灵魂的认同,非但不能引领地域文化社会的进步,反而会失落创作者的文化魂魄,尾大不掉。
为此,对于一位文化探索者提出文美的必要条件以赋予文字灵魂是适宜的,提倡创作提炼主题是合理的,每一篇文章的灵魂,以贯穿人生修心主线为读者富于思考是必要的。超越追求,尽展人生精彩,那些博得眼热,赚得吆喝已不是文学创作的主流,百家共鸣,引领时代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那些无病的呻吟,肥皂泡沫的苦涩,必将随着读者的眼球,地域文化的更新与社会人文生态不相适应而被退出公众视野。
文化与人生,与文化的生存的生命力,是每一位修复文化生态者必须回答的问题。他巨大能量在于把人们的认同转化为共鸣,在平凡的灵魂里,使人性和品格得到最精美的升华。
人生短暂,来去之间,如若是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那么,还不如让理性的文字今生有你,用自己赤诚的修心之情打开禁锢心灵的枷锁,去探索文字中张望的灵魂吧!
文化与修养篇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切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即修身养性!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知识化为动力,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在此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要懂得尊敬师长、知书达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所以同学们要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在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3、增加个人兴趣爱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实践。
4、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做个有责任、有文化、有素养的学生。
文化与修养篇八
提升文化素养要一心一意重视。小编收集了提高文化修养作文,欢迎阅读。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的根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提升途径,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有以下三种提升途径:
首先作为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度过,汲取老师传授的经验技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启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紧跟老师的脚步,在老师的带领下,初识语文魅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正如霍金所说:当一个人明白的越多的时候,不了解的就越多。所以,当课堂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汉语言文化的渴求欲时,下一途径显得愈发重要。那就是课外的大量阅读。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学习,褪去浮华,捧一卷弥漫墨香的书籍,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的时候,是任何东西都难以比拟的体验。正如冰心老人所言:好读书,读好书。在阅读时,我们也要有选择的去阅读,当我们培养出自己的汉语言文学方式,又有对文化书籍的阅读渴求时,最后一个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的途径就是社会生活实践,实践是检验我们学习的唯一方式。它可以让我们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正如古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要亲身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当我们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汉语言文学的真谛时,我们会发现,汉语言的博大与含义广泛。就如当初一个体育解说员所说: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与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其中含义。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要选择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汉语言文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我们祖国在国际的文化自信心。
古诗词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淀在每个华夏后裔的血液中。它题材广泛,举凡宇宙人生,羁旅宴游,民生国计,边塞风云,春花秋月,岭云塞草,鸟兽虫鱼无一不可入诗;它的风格多姿多彩,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冷峻,高适、岑参的悲壮——不胜枚举。诗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的魅力在诗词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语调节奏相处得当。
在我伢伢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天天教我读古诗词。刚开始,我并不懂得它的意思,一心只顾快点背熟了出去玩,如果妈妈督促就认认真真地背。反过来说,如果家长不督促,我就对它置之不理。后来我进了小学,通过老师的讲解,逐渐读懂了一些古诗词,体验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与意思,渐渐地爱上了它。现在,我已经上了六年级,虽然学习很紧张,但我总是抽空闲时间去读古诗、背古诗。特别是学校近一年半来以古诗词为重点的教育,使我更加迷恋于它。
每当我接触一首新的古诗词后,第一步便查阅工具书、上网或问老师弄清它的内涵。记得在五年级时,我遇到了一首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怎么也弄不懂它其中一句的意思。还按照习惯的读法,错把那句读成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当时我非常渴望弄清它的意思。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都一无所获。最后,我只好去问韦老师。在老师的解释下,我终于明白了它真正的意思。也明白了它正确的断句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从古诗词中,我知道了什么季节的草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什么季节的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什么季节的夜晚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古诗词陶冶了我的心灵,充实了我的头脑。当我写作时,一些美好的古诗词便在我的脑海里荡漾,使我不知不觉地把它用入文章中,写出来的文章也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
朋友,让我们都来诵读古诗词,在古诗词这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吧!
经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我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身体有多健康,也不在于官职有多大,更不在于财富有多么多,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看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有多高。
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都会对他人有一个评价,这个评价就是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低的评价。我知道许多人都喜欢给别人打分,满分是100分,除了对容貌的打分外,主要是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打分。
所谓文化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凡是人的一切活动都与文化素养息息相关,在思想道德、科学知识、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提升文化素养要一心一意重视。我认为每个人都要从一小儿懂事时就开始重视学习,因为刻苦学习是提升文化素养的最有效措施。事实证明,凡是大有作为的人都是文化素质高的人,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一心一意肯于下功夫努力学习的人。
提升文化素养要一言一行谨慎。我觉得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低并看他在大会上做的报告怎样动听,也不是看他出版了什么名著,而在于他平时的一言一行给人们留下的是怎样的印象。有的人口吐脏话、乱扔垃圾、纪律散漫、衣冠不整等,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文化素养太低。
提升文化素养要一点一滴做起。我坚信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高并不在于他做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看他能不能像雷锋那样在很平凡的小事上做到为人民服务。提升文化素养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提升文化素养要一生一世不忘。我深知提升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提升文化素养到老,否则就会老而不尊,成为落伍者。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越要努力学习。
把提升文化素养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每个人都应当做到的。
文化与修养篇九
各位同仁:
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智慧修养道德"。在这里,我想把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所学所思,以简略的形式谈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人生百十年,于历史长河,宇宙发展来说,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诚哉斯言!
个人修养的高下决定着生存发展空间的大小。修养,言谈举止积累起来的'内外在形象之谓也。
人生需要智慧,尤其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去适应各种关系,与各种人沟通,从而化解各种矛盾,为自我或集体争取更大的利益。
职业道德是指在工作中要讲良心,要对得起薪资,这是起码要求。当然了,人们也可以为职业道德附加更多美丽的光环,比如说具有宗教色彩的光环。
修养、智慧、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外化即气质,气质是受遗传基因、性格、所受教育程度、周遭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的、并不断调整变化着的动态心理过程。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着特殊的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书卷气,此说法无所谓褒贬,如何理解因人而异。我想,图书馆员们的书卷气是一股正气---人类思想精华凝聚起来的浩然正气。我们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同仁们正是凭着这股气,年年岁岁坚守着、坚守着……。是的,我们物质上很清贫,但精神上却很富有,政治法律,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内含厘定,人物情感,事件过程。都让我们尽收眼底,我们象一个知者站在知识之巅感知历史演进,我们象一个拾贝人在信息海洋边倘佯。我们劳作、愉快、幸福,我们学习、感知、思想,我们日新日高,迎接东方火红的太阳!
《人生智慧修养道德》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人生智慧修养道德。
文化与修养篇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无比丰富,是一个蕴藏着许多人生智慧的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对于提升个人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慎独修身,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敬礼让,勤劳节俭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通的,讲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诸多元素之间的状态。蕴含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园融。“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互相存异,共生共长。“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共识求团结,和衷共济,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这个“太极图”告诉我们: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
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承认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二是“中庸”,指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对待事物关系要把握一个度,以避免对立和冲突。提倡“贵和”、“持中”的和谐意识,有利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会自会太平。它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古代的人道主义精神。
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从《尚书》中最早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开始,到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再到《礼记礼运》中所强调的“十义”,既所谓“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等,从各种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定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要求。维护封建制度,是这些关系中的糟粕,应当加以剔除,但就其中强调的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涵义,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改善人伦关系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人伦关系中,儒家特别重视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即所谓“父慈子孝”。抚养子女和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求。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淳朴而美好的思想情感和传统美德。“孝”被称作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孝”还规定了做子女的家庭义务:首先在生活上要“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次在态度上要恭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的赡养,只有从深爱出发,才能有和气悦色、承顺父母之心。父母有过应当劝谏,但要注意态度,不可强违父母之意。这些道德观念对调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我修养注重道德践履即强调道德主体在。
完善自身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古代主要有以下道德修养的方法可供借鉴:
立志乐道立志,是指一个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乐道,是指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情操。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其志也。”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
克己内省克己,指一个人要有理智,即理性修养,并能在理智或理性修养的指导下克制自己,使思想言行符合道德要求。内省,是指一个人能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行都自觉的做到符合道德规范,这就是具有仁德修养的表现。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往不信乎?传不习乎?”强调自己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检查,以求在道德上不断进步。
改过迁善改过,是指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迁善,是指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之为贵”。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志磨砺,意志磨砺是指后天的环境对促进人的道德修养和聪明才智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笃实躬行笃实躬行是指对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具有忠诚老实的。
文化与修养篇十一
现在中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与之成正比的是,课桌也变得“丰富”起来。于是,一种“新世纪的新文化——课桌文化”诞生了。
鲁迅先生在桌上刻过“早”字,也在桌上贴过“君子自重”的字条,这也许是“课桌文化”的发轫之作吧。我曾见过在桌上刻“早”字的人,但他一星期迟到了三次;我也见过在桌上写“勤奋、刻苦学习”的人,但每次的“酣睡交响曲”总是从“勤奋、刻苦”外传来的。相对的,现在课桌上的东西就有内涵多了——当然,除了那些歌词、歌曲名以及“谢霆锋我爱你”之类的崇拜派。也少不了古诗名句被改编为抱怨学习的话语,让人十分可笑,还美曰“课桌文化”。
但是一处小小的课桌文化,却反映出了上进人们缺乏文化意识人们的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准在相当的程度上呈下降趋势。
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加强文化观念,让传承不息的中华文化深入我们的骨髓,并且发扬光大,让文化堂堂正正的操持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文化与修养篇十二
贾某“恶搞”了花木兰,是让观众喜了,让观众乐了,但是也损害了历史人物本色了。道歉就是理所应当了。
为什么对于“恶搞”经典大家能各执己见呢?原因就是大家对文化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应尊重文化的本色,而有人则认为文化可以加以创新和娱乐,但我还是认为应尊重文化本色,所以道歉对于那些“恶搞”之人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曹雪芹呕心沥血完成的经典巨著《红楼梦》是文化之精华。曹雪芹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专心致志的完成这部作品,《红楼梦》中涉及了地理、建筑、美食、音乐、诗词等诸多方面。作为一部不朽的传奇,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代表,一直被人们所追捧与喜爱。但如果这样一部巨著被“恶搞”了,您觉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吗?损害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髓之外,如果这部名著被“改编”,那么还会有千古著作的存在吗?所以改窜经典的人应该道歉。
惊世巨画流传世界的《蒙娜丽莎》不论是对欧洲人还是中国人来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名画中蒙娜丽莎的眼神温柔细腻,达芬奇将女性之柔和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大家每每看到都会惊异于她的美,都会被那温婉的眼神及淡淡的笑容所吸引。可正是这样一幅画,如果被“恶搞”了,还会存在这些美的特征吗?有的恐怕只是庸俗与盲目的欢笑。每一副经典都是画家的心血,我们怎好意思去破坏呢?所以这就更要求那些破坏经典的人应该道歉。
义愤填膺满腔热血的《黄河大合唱》是历史之佳唱。冼星海将自己的满腔热血聚集于《黄河大合唱》,他用激昂的歌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如果重新改编,还会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吗?所以这就更要求那些恶搞的人应该道歉。
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它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实,是文化沉积下来的精华,更加需要我们去爱护,去弘扬,而对于那些只顾拿传统文化当玩笑吸引人注意的行为应该抵制。
还原文化的本源,让文化之瑰宝在历史上重现光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化与修养篇十三
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万里无云,一个温暖的小年。
很多年以前,也是这样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万里无云。记得那天也正是小年,常年在外打工的伯父伯母们也回到了家,按我们家的习俗,没到小年这一天,我们全家老小都会聚在一起,拍一张全家福作为纪念,直到现在,我还能在家中看到那天的照片。在照片里,坐在中间的是爷爷和奶奶,而站在他们身边的则是我的三个堂兄和一个表哥,爸爸妈妈和三个伯伯以及伯母们便会成双成对地按高矮顺序站在后排,而姑父姑母则紧站在爷爷奶奶的身后,由于我和堂弟年龄比较小,所以就并排坐在爷爷奶奶的脚跟前,这样,一大家十八口人,整体上基本是一个“心”字型,正是因为那天的阳光灿烂,我们又都在室外,多少有些刺眼,所以在那张照片上,我们的眼睛似乎都是眯着的,还记得照片刚洗出来时,我一度坚持要把我的眼睛画大一点,好在爷爷奶奶的一再劝导下才没画成。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比较着家里所有的全家福,却发现那张“瞎”了眼的竟是最好看的一张,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天我们以太阳作依托,显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幸福,所以我再也没有想把眼睛画大的冲动。其实后来如果我想把眼睛画大点是件很容易的事,拿出笔和照片就行了,因为爸爸妈妈一直都是很宠我的。遗憾的是在那一次照照片的半年后,健壮的三伯意外离世,让年迈的爷爷奶奶身心遭受到极大地创伤,老年丧子的悲痛让他们痛不欲生,在饱受沧桑岁月和病痛的折磨下也先后离我们而去。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弄明白,后来我一直没有拿笔去画眼睛到底是因为那张照片是我们照得最好看的一张,还是因为那是最后一张和爷爷奶奶以及三伯的合影,每当翻开照片的时候,我看的最多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已经不在人世的爷爷奶奶和三伯,并且总会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甚至有的时候几近窒息,每次都情不自禁的流出思恋的泪水。
文化与修养篇十四
走进闽南文化的殿堂,我们随着旋律优雅、婉转深情的南音走进了节目现场,一起沉浸在了解闽南文化的联想中。
节目一开始,栩栩如生的木偶戏便拉开了精彩的一幕:手指灵巧的艺术家们专心致志地扒弄着缠绕在手中那细如发丝般的丝线,生怕一个不留神,木偶的神态与表情就会错杂开来。表情生动的木偶们此刻像是拥有了灵魂,转眼间便随着艺术家们的节奏,挥动着身躯和手臂,带我们走进闽南文化的故乡,重温那一个个蕴意深刻的闽南典故。在艺术家的指挥下,木偶们轻松自如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犹如一个活脱脱的演员。表演结束后,我却一直陶醉其中,难以自拔。我感叹那些艺术家竟拥有这样大的耐心,要紧紧拿捏好32条细丝,还真是不容易呢!木偶戏之所以这么受大家的欢迎,更在于它生动的动作,时而引人深思,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是闽南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在一片喧哗声中,汹涌澎湃的大海上汇聚着几十只简朴的渔船,人们穿着清爽的衣服,手持脸盆弯腰捞起波光粼粼的海水往对方的船上喷洒。一时间,人们身上都溅满了水花,浑身湿漉漉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爽朗真挚的笑容,毫无违和感。这便是民间流传的“泼水节”。不论是熟悉的亲朋好友还是不曾相识的陌生人,大家都欢乐地大声呐喊,尽情享受来自水的“洗礼”。我想,这样的习俗不仅可以体验到节日带来的满足感,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
闽南,这个文化之都,这个神秘而含有韵味的词语,却包含了如此之多的民俗文化。通过这个节目,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泉州闽南巨大的魅力!
文化与修养篇十五
我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根基可谓深厚。其文明灿烂辉煌。
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校学习为什么呢?如果你说是为以后挣钱,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驳甚至是嘲讽。但实质呢,不正是为此打基础吗?我们在校只是机械的学习模仿古人的诗词,我们不正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吗。
在结束我们的学习生涯之后,近万甚至几十万人都来报考公务员。整个民族都在为这一个职业而奋斗,每个人都像电脑一样,只学习报考公务员所需要的和考上以后要做的事。就像生产同一种机器一样,生产出来的每一批都是功能相同的。一批又一批,即使在完善,做的再好你也是剽窃者。你只是享受他人的智慧成果。这样的过程就是水从海洋里蒸发,然后经一系列波折,最终降落的还是水,即使雪花再美丽,冰雹在强力,最终还不是水一滩,时代铸人亦铸就文化。
“弱肉强食”,这四个字形容当今时代再合适不过了。人们每天为房为车奔波着,怎么会拾起一本书来研读呢?脑子里每天被金钱的数字充塞。即使翻一本书也是为了使这个“数字”膨胀。哪里还有人是为了纯文化而读书呢?我们只能消耗我们原有的文化基奠,靠古人为现代人争光,靠前世为后世导航。
电视充当了人们了解文化的媒体,他们把文化都娱乐化,但它们不像书籍那样使人经一番苦想后而大彻大悟,他们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赫胥黎曾言:一但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了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
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吸收其他的文化,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变它所有为我所有,避免文化“沉沦”。
文化与修养篇十六
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是每个人都追求的,因为修养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养对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修养就是诚信。朱熹曾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但只能在演讲后而且只有15分钟的时间。在发现超出约定时间后他果断终止了演讲,与杰夫进行会谈。诚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财富,懂得诚信为本的人在社会竞争中往往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也就更容易在竞争中取胜,为人方面同样如此。
修养就是道德。孟德斯鸠曾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有一位英国农场主,他庄园里的果树长得特别好,而他的周围农场中的果树却长得很差,于是到栽种的季节,这位农场主便把那些优质的种苗分送给他周围农场的人。人们觉得很奇怪,他为什么这样道德高尚、慷慨大方?这样他收获的果实就卖不出那么好的价钱了。而农场主回答说:“如果我的庄园周围都是劣等果树,那么那些果树的花粉还是会通过蜜蜂传播到这些优等果树中来。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利人方能利己,那些自私自利目光短浅的人最终只害了自己,而那些慷慨大方道德高尚的人却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财富,这或许就是道德的隐含价值吧。
一个人活在现实的社会中,必须得有良好的修养,或谦虚,或感恩,或正直,或真诚,或诚恳,或忍耐。良好的修养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石,正如所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人类前行的路途上,修养永远是一面有价值的旗帜,就让它在人类心灵的山冈上猎猎飘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17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