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7:46:20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3 07:46:20     小编:字海

教案是教师的一种专业建议,可以促进教师的反思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下面是一份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物理教案,希望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一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汉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汉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老汉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来习第12课《桥》。

2、这是一篇小说,我们读小说,要注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3、首先,我们来感受这篇小说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板书“环境”)。

二、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

1、品读描写雨的句子。

师:文章开头就有这样一个句子。

出示这个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1)师:这个句子用两个字的短句进行排列来突出雨的猛、急。在朗读时,该怎样进行语速,语气的处理。在下面试着读一读。

(2)、生品读、汇报,师评议,引导。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小结:在处理句子的朗读时,我们要根据句子的特点和表达的意思来调整好语速、语气以及轻重音的变化。

2、品读描写洪水的句子。

(1)课文里边还有很多环境描写是关于山洪的。请用“——”标出描写山洪的句子,体会体会读法。

(2)学生默读划记,师巡视。

(3)小组讨论交流,选出一个你们组最想朗读的句子,汇报时,先集体读一读,再由一名代表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3)小组汇报,教师评议、引导。

课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描写山洪的句子。

描写山洪的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的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6)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生汇报时,教师指导朗读。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指导语速加快,读出山洪的咄咄逼人)。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他跳的是什么舞——死亡之舞。读出那种死亡逼近的恐怖感。)。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注意引导出逼近的语速、语调的处理。在逼近前稍停,逼近延长读,更能读出那种危急、恐怖。)。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的人们的腰。

(句子的语速加快突出蹿的速度,“舔着”加重语气,突出水的恐怖)。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放慢语速,把“爬”轻声读,突出了对老汉的担忧和关心。)。

三、体会人物形象。

1、过渡: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呀、水呀、桥呀,是为了什么?(生:这些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出老汉的形象)。

2、课文不仅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形象,还用了什么方法烘托人物的形象?

(通过刻画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来突出他的形象)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老汉的形象?(对比,老汉和群众的对比)。

(板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对比)。

3、来看看3——10段的描写。课件出示文字。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4、在3至10段中画出描写群众和描写老汉在汹涌的洪水面前动作、神态的关键词。

(1)生划记。汇报,师点红点蓝相关词语。

(2)师出示关键词。

群众老汉。

你拥我挤往南跑站着。

疯了似的折回来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跌跌撞撞拥去不说话。

乱哄哄盯着。

停住脚望着沙哑地喊冷冷地说。

(3)师:这就是刚才你们找到的老汉与群众在洪水来临时的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语。

(4)我们对比着来读一读。

男生读老汉,女生读群众。再来一次读出老汉与群众的对比。

(5)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些段落。

课件出示: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5、课件出示字幕: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师:他像什么——生:一座山。

他像一座山,在。

他像一座山,在。

他像一座山,在。

6、师引导读。

师:此刻,滚滚洪水中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一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慌乱的人群中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二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灾难突然来临,人民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时,响起了老汉沙哑地的声音,(出示字幕,三大组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7、通过对老汉在洪魔以及群众惊慌时的动作、神态以及语言的描写,我们想到哪些词送给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有威信、果断)(师板书: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8、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师:而这两处对老汉细致的动作描写,神态、语言描写又体现出老汉什么品质呢?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男女分句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2)师:这一段主要是用动作、语言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这里边有两个动作撞击着我们的内心。(揪——推)(课件变色)开始把他从队伍里揪出来,后来又用力把他推上桥。这一揪一推,对待的是同一个人,这,合理不合理?(生回答)。

(3)师:是呀,在一揪一推间,在他内心流淌着坚守原则的坚持和浓浓的爱的吼声中,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师板书:(大公无私先人后己)。

师:让我们带着对老汉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9、创设情境练写。

想象各种情况。

师:一百多号人,一座木桥,情况如此危急,难免不会有特殊情况发生。或许是——生想象回答。(预设:不听指挥的党员闹意见;老弱病残人员摔倒了;他亲人担心他的安慰催他快走······)。

想象练笔。

师:下面,拿出你的笔,将你想到的内容中老汉会出现的反应进行细腻地描写,突出老汉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一位他。

一个他。

指名汇报,师评议。

四、体会文章的题目。

1、师:他看着所有群众都过了桥,可他和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走过木桥,(大屏幕出示字和背景图。)。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出示音乐)。

2、师:浪头吞没了小伙子也吞没了他。他像一座山,在危难关头,震住了阵脚,指引了方向。而其实,他更像什么?(生——桥)。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那是一座怎样的桥?生——。

······。

师:是呀,在老百姓心中,他就是一座永不会垮的桥。

五,体会小说结尾的艺术。

1、师:这是短篇小说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2、小说在这个时候才还原这个小伙子的身份,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让人意想不到,内心一揪,回味无穷,难以忘怀,更好地撞击着读者的内心,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

3、这样一种结尾方式,因为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经常用,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一生中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出名的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等,我们课后可以好好读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二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三

《长江之歌》这首诗用第二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先播放了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让学生欣赏之余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酝酿感情,为朗读奠定基调,果然在朗读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后,我又抓住全诗中“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个中心句,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又是具有‘母亲的情怀’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长江的源远流长,磅礴壮观,以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无私的伟大的精神。

但学生的回答很难明显区分这二者的不同,仔细想来,这首诗是将长江的“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有机结合、相互交融来写的,没有必要将哪些句子是写“无穷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写“母亲的情怀”这样截然分开来理解。只要学生能从诗句中领悟到长江具有“无穷的源泉”和“母亲的情怀”这两个特质即可,哪怕从同一个诗句中既领悟到长江无穷的源泉,又感悟到长江母亲的情怀,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是应该得到肯定。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四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邓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

3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4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

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2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好。

3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三、检查交流。

1首先,你要读好这些字的字音。(出示幻灯片)。

2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

无穷的源泉。

母亲的情怀。

3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4鼓励大家正确、流利、感情朗读,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四、带着问题学习探究。

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在文中作者说——(引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一)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5)指导朗读第2节。

(6)指导背诵第2节。

五、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引读: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3、朗读交流,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六、总结背诵。

1全诗饱蘸赞美之情,讴歌了长江的外在特点和丰富内涵,引发我们无穷的遐思,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2作业:练习写诗句: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广泛阅读,了解长江的变化,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

雪山东海。

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未来。

哺育挽起。

有母亲的情怀。

灌溉推动。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五

师:请同学结合课文的插图对找观赏,吟诵诗篇,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看谁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问题。

生:我发现这首诗第一部分的末尾与第二部分的末尾完全相同: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是从诗歌中的哪些句子知道的?

生:我发现第一节讲的是“你从雪山走来”,第二节讲的是“你从远古走来”。

生:我认为“从雪山走来”讲的是长江的源头——雪山;“从远古走来”讲的是长江的古老,历史悠久。

生: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知道“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生:诗歌第二节中的“远古”是指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生:我有补充,第二节中长江巨浪“荡涤着尘埃”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到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那样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生:“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

生:接读: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师: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母亲的依恋之情。

简评:

这一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导,老师主导得当,又不失时机地给予读书指导,再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还给学生一方时空。教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能自觉地、潜心地去读书,去书中寻求答案,生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结合起来。课堂上还体现了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课的内容。通过语言和思维训练,真正领会了“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msn(中国大学网)。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七

1.自学本课生字,摘录重点词语并解释。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三、比读书,比认字(第一次先学后教)学生默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字词。

(展示前置性作业1)。

1.正确读出以下字的读音并组词:

礁、痒、蘸、攒、癣、腻、肆、苋、袒。

2.会写以下词语并理解词义:

名副其实、千方百计、肆虐、恩赐、袒护、积攒、千方百计、烟波浩渺、油腻。

四、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二次先学后教)。

五、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1.解放军驻守南沙的原因是啥?

2.南沙海军在驻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难?

1.缺淡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难,战士干活不穿军装,怕洗衣费水。

(3)洗澡难。

战士们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练习朗读,体现战士们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南沙桑拿,主要体会南沙桑拿给战士们带来的饿困难,重点体会“烤箱”这一词语。何正会的遗体。重点体会“长癣、发炎、惟一”等词语。

(4)自己蓄水。

小结: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3.生活单调。

训练、放哨、巡逻、侦察,数星、望月、听涛、思乡,体会到什么?

六、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七、总结。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再现了英雄的本色,为了祖国人民的饿幸福。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战士们用自己的口号诠释了英雄的真谛,那就是“吃苦不是标准,主动作为、艰苦奋斗、创造一流成绩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战士们的精神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种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铸造了南沙的军魂,他们不愧是祖国的饿英雄、不愧是南沙卫士。

八、课堂练习。

配套练习1、2、3。

九、布置作业。

优美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坚忍不拔、舍己为人)。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八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一、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美过雪花,有多少赞美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寻雪的诗句呢?(学生读搜集的有关诗句)。

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鲁迅的《雪》,请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到了哪几种雪?据此给课文分段。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先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哪些词句描写出“滋润美艳”呢?请再仔细读一读作者描写雪野时,用了哪些颜色,写了哪些事物?(边说边读):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浑黄的(磬口腊梅花)、冷绿的(杂草)。

3、单是看这些字眼,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边读边想象一下啊!这雪中的鲜花,鲜花中的白雪,交相辉映相互衬托,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呀?(学生读到哪,就指导到哪)。

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画面吗?

5、是啊、看到这些雪中的花儿,我不仅想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江南的雪真是“滋润美艳”,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

6、作者写了这雪中的花,觉得还没有写尽江南雪野,他接着又写到了什么?(蜜蜂)。

7、如此一来就有了矛盾,这样的冬季,哪来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仿佛”二字)。

江南的雪野如此充满生机活力,虽不是春天,我们却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作者说——(读)“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8、再细细品味一下这一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呢?

9、喜欢这美丽的江南雪野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10、鲁迅的少年时期是在家乡绍兴度过的,成年的鲁迅,为了寻找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先生想起了故乡的雪,他还会想起什么呢?(他在故乡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的游戏是什么?(生:塑雪罗汉)。

1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喜爱呢?(用“”画出,与同桌小声交流)。

12、用雪堆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润美艳”的特点,从哪里可看出?(很清白、明艳,以身、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给孩子们带来如许快乐的雪人,遇上连日的晴天,便挽留不住,令人难免生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力不强)。

三、小结。

江南的雪象征了哪些美好而又缺乏生命力的事物,让人一边向往,却又一边惆怅。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九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第(1)句话。

(2)这道题毛病出在哪儿?怎么改?

(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说明修改的理由)。

3、练习。

(1)学生试着修改第(2)、(3)句。

(2)教师巡视。

(3)同桌交流再汇报。

4、反馈。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应了。

(2)这次期末考试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3)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学生可查词典,或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背。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教师说清题目的要求。(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查字典,把不会读的字注音,并写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出来。

(2)自由读这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师简介老子和孙子。

(4)指导学生通过读,弄明白两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祸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祸患正隐伏在它的内部。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幸福与祸患,知道辩证地看待问题,即祸患有可能转变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祸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敌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长处和短处,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不知道他方的情况而只知道我方的情况,就只有一半取胜的希望,而另一半则是失败;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败。

3、练习。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明白说话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做速记;三是转述时要把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的经过说清楚,说完整。

2、指导。

(1)什么是转述?转述有什么要求?结合例子,让学生明白,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听懂就叫转述。转述时一要注意把别人说的话听清楚,二要注意转述的内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说话人的原意,不要随意改动,关键性的内容不能有所遗漏,四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2)教师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认真地听教师介绍,对老师读的这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只听不记。

(3)教师再次介绍史律同学发明简易洒水壶。

听这一遍介绍,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地听的同时记录要点。

可以提供连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让学生速记要点,记录的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讨论所记录的要点,组织同桌或四人一小组练习转述,教师提示人称的变换。

3、练习。

(1)小组选代表转述给全班同学听。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同学们听时从经过是否完整清楚,人称交代是否明白两个方面去评议。

要点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盖上戳了些小眼,结果水不能自动地洒出来,接着,他发现了医院挂水用的盐水瓶,受到了启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终于发明了简易洒水壶。

(二)教学第八题(略)。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3、拓展练习作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全班同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

二、了解内容、分析写作方法。

自由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描写了几个同学,每个同学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

3、复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

4、分析每个同学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列举出课文中的例子。

5、师生交流。

三、拓展写,完成作文集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一

一、与文本对话,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读读这首诗,长江那悠久的历史,磅礴的气势,无穷的力量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教材呈现的知识点: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的内容:《长江之歌》属于本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江山如此多娇。它想我们展示了一条生命的河流,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充满着无穷活力。这首歌唱出了各族儿女对长江的深情,唱出了场合的历史和青春的活力。培养学生能力点:使孩子感受它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培养学生情感点: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与编著对话,确定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的选择: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听主题曲,揭示本课;教学中,通读全诗为主,质疑问难,小组合作,自读自悟,教师整体把握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难懂之处加以点播。

学生网上学习为辅,学唱这首歌曲,搜集其他关于长江的诗文以及其他歌颂祖国、词句优美的歌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大家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

长江:中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公里。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年平均入海水量9600余亿立方米。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它源远流长,孕育了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发源于中国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经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13省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成都等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都在长江流域。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江之歌》。

初读指导。

自学生字词。

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配乐再次齐读课文,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生先说说字的写法再动手写。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完成课后描红,比比看谁写得漂亮。

习题设计。

课堂检测。

听写生字:乳汁哺挽灌。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词指名朗读课文,评议后再齐读课文。

精读训练。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你想了解什么。

交流: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精读第1节: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默读第一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齐读第一节。指导背诵第1节。

精读第二节。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指导朗读第二节。

指导背诵第二节。

练习朗读全诗。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生相互交流)。

练习题设计。

课堂检测。

填空:

你从,你向(),你用,你用。我们(),我们。

背诵诗歌。

学唱歌曲《话说长江》。

收集有关长江的诗词,举行长江诗歌朗诵会。(如:《滚滚长江东流水》、《念奴娇》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二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3、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归纳中心思想。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感情。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归纳中心思想。

1、概括段意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放夜莺鸣叫的灵音带),请同学们辩音乐。

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它如高山流水,又似鼓乐叮咚。可是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的叫声是由谁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学习一段。

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从下面的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不管是坐在河边吹哨子不是带路时吹哨子,都是用来麻痹敌人,同时又是为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四、读句子,想想句子的含义。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总是的实质弄了这位德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德国兵带路,把敌人引到了游击队的伏圈。

七、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边给敌人带路,一边吹着口哨。

他用不同鸟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机枪。使游击队有准备地全部歼灭敌人。

八、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敌带路,巧送情报,游击队积极备战,全歼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九、学习第三段。

这段写是什么?

“小夜莺”又坐在河边吹起口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十、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十一、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中的主要线索是紧紧围绕“小夜莺”展开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夜莺”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憎恨敌人的孩子。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

中心: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憎恨敌人。

内容:带路传信歼敌。

旁若无人莺鸣鹃啼。

诱敌再去。

所答非问巧送情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三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3、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感情。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概括段意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夜莺鸣叫的灵音带),请同学们辩音乐。

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它如高山流水,又似鼓乐叮咚。可是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的叫声是由谁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学习一段。

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从下面的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不管是坐在河边吹哨子不是带路时吹哨子,都是用来麻痹敌人,同时又是为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四、读句子,想想句子的含义。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总是的实质弄了这位德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德国兵带路,把敌人引到了游击队的伏圈。

七、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边给敌人带路,一边吹着口哨。

他用不同鸟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机枪。使游击队有准备地全部歼灭敌人。

八、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敌带路,巧送情报,游击队积极备战,全歼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九、学习第三段。

这段写是什么?

“小夜莺”又坐在河边吹起口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十、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十一、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中的主要线索是紧紧围绕“小夜莺”展开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夜莺”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憎恨敌人的孩子。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

中心: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憎恨敌人。

内容:带路传信歼敌。

旁若无人莺鸣鹃啼。

诱敌再去。

所答非问巧送情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长江之歌》,齐读课题。谁来介绍关于长江的知识?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四、赛读,把课文读正确。

1、各小组自由练习。

一会儿各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能读正确、读通顺!(准备时间:5分钟)。

2、展示:小组间赛读。

每个小组抽取同等水平的同学进行比赛。(其他同学仔细听,并随即进行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随机指导)。

力求让后进生读正确。

五、识字出示生字词语读熟并试着理解。

(课文已经读正确了,那从课文中跳出来的词语你认识吗?请打开学案,抓紧读一读词语,一会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气概依恋荡涤灌溉磅礴。

1、读熟并试着理解。

2、展示读词语并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荡涤灌溉。

六、再赛读,把课文读流利。

1、自己练读。

2、小组间赛读挑战读。

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由展示。生补充,师总结。

作者不但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向,而且关注了它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长江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怀。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自由展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精读课文。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

2、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第一小节。

朗读第一节时,学生可能会读的比较有气势,师要注意引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一般会抓住。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如生提到以上诗句,师注意引导:“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发挥小组内优秀生的作用,同学间相互指导,师也适时指导: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小组交流:

展示回报,学生可能会抓住以下两句:。

1、“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在学生展示回报时,注意引导:。

(1)“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2)“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可以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2、如学生提到最后一句,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齐读第1节。

学情预设:学习第二节。

在学习第二节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几句话。

1、如学生提到第一句,师注意引导:“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2、如学生提到第二句,老师注意引导:“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当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追问: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引导学生理解: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在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指导朗读第2节。

朗读指导: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展示读。

同号赛读,低号向高号挑战读,高号对低号指导读。

四、练习背诵课文。

指导要点:

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进入诗的意境。

然后,抓住构成画面的主要景物,结合作者情感的变化或景物的特点,将词语前后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背诵。

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涤、溉”两个生字。

2、完成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笔、落笔,字的各笔画的位置。

写字提示:“溉”字共12笔,第8笔是点,“灌溉”与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注意把“溉”与“概”“慨”区别开。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5、检测生字。(互查、修改)。

二、小练笔。

仿照本课第二人称的写法,以家乡的景点为描述对象,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长江之歌篇十六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讴歌了万里长江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各族人民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演唱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伟大爱国热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案例的。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初步熟悉歌曲。让学生讨论观后的感觉。

二、师生互动探讨歌词的艺术美。

作者在展示长江的奔腾、宏伟、博大的气势时,没有拘泥于地理环境的描绘而是用“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样的生动词句自然的联想到从雪山到东海相距之遥,在表现长江的宏伟气势时则用“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使我们既感到了她母亲般的慈祥,又感到了她巨大的力量。这种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人和物,景和情水乳般的融为一体,增强了亲切感。

三、学习歌曲旋律。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边看曲谱分析旋律节奏,找出典型的弱起节奏型。

四、对比手法歌曲处理。

通过教师不同形式的演唱让学生感知理解,这首歌曲演唱时要气息饱满通畅,气势磅礴宏伟,恰似长江从峡谷中奔腾而出、一泄千里。“你用甘甜的乳汁”一句,要唱得亲切委婉“挽起高山大海”一句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把乐曲推向了高潮,整个乐曲是渐强的大趋势,唱到“大海”处音量放开,引出下面的再现乐段,声音高亢嘹亮,似向长江倾诉着自己全部的依恋和敬仰。尾句要唱得亲切深情。可以强结束,表现滚滚不尽的长江,波涛汹涌、永无尽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109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