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的心理反应和思考的产物。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展开对书中主题的深入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观点和感悟。读后感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够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能够写出一篇有思想、有感悟、有情感的读后感。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一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画中央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枝叶长成心形,为小树苗遮光挡雨;树下的树苗要么矮小,要么扭曲。这幅漫画的标题就叫“爱与碍”。这幅漫画告诉人们――不恰当的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读了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后,我感受良多,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是啊,爱心能创造世界,不恰当的爱也能葬送未来。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那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是什么?孙云晓在书中说:“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这种爱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爱,才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才是教育所必需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真爱,就是希望教育者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孩子,倾注真爱,而不是溺爱偏爱。只有对孩子真正的、适当的爱才能使孩子们发挥长处,健康成长,享受成功,体验快乐。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是爱的事业,也是爱的艺术。读完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与教学实践,现将自己的心得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构建和谐环境。
我们几乎都曾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可能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反之,学生如果讨厌他的老师,则可能讨厌这位老师的课连同他讲的一切。孩子对于父母或其他人的关系也基本上如此。更何况我们成年人也有类似的心理倾向,只是比孩子们多了一些理智罢了。由此可见,关系的和谐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和谐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首先要了解孩子,不能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其次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否则连谈话也难进行下去;再次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是班级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意识到他是班级中的重要成员;第四,要让孩子们知道家长也很辛苦,也需要关心和帮助;另外,还要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培养健康人格。
孙云晓说:“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师都应该有这种自觉性,教孩子学习重要,教孩子做人更重要。”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平时教学工作中,我牢记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我常对学生讲:要成才,先成人!教孩子做人,讲多少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孩子是看着成年人的背影长大的,不光老师是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所有的成人都应该做好孩子们的表率。成人身上的品质,无论优劣,都会影响孩子。因此,我要更加牢记另一四字真言――为人师表!我要用我的高尚的品德和规范的言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做人的真谛!
我特别欣赏孙云晓对成功的阐述,他说:“成功是发展,是选择,是和谐;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成功者,并具有惊人的发展潜能;成功的真正内涵是幸福,而幸福是一种人人可以获得的独自体验。”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不把上大学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一定多给孩子们一点空间,多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快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前言中说,读这本书时,要“用心与作者进行交流”,“要将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请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和思考,做一个有智慧的教育者。”也就是说,通过“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把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读完这本书,在与作者用心沟通后,书中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一些可行的建议,让我倍感精神。既然我已选择了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那就让我永远保有一颗真诚的、博大的爱心吧!因为――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二
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本书我读完以后深受教育,我深知素质教育是一项独特的素质,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并无必然关系,所以人人都有必要学习教育这门有独特魅力的功课。本书凝聚了作者几十年的心血,其中的思想发现与教育建议基本上概括了先导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抓住其本质,才能逐步他搞自己的认识水平,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那么,教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作者就是从教育的本出发,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既有精彩的案例与科学的理念,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
珍爱衡量了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作者多年前就清醒地判断,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在“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本质为实现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等。这些都不是珍爱。所谓珍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
一、用心与作者心灵沟通。
将好的东西变成己有,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和思考,也就是说“慢慢看”“钻进去”“跳出来”把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
二、“教育的秘诀就是珍爱”为了把儿童的问题探讨的清楚一点,需要对儿童的发展作简略的回顾。
1、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由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
2、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承认并尊重儿童生活的价值。
从前人们对儿童不能正当的理解,将他们看作是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子懂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近来才知道儿童心理虽然和大人有所不同,但他仍然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儿童期的十几年的生活,一面是成人生活的预备,但一面也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因为生活只是一个成长,我们不能指定哪一段时期,是真正的生活,我以为顺应自然生活各期――生长、成熟、老死,都是真正的生活。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冰心谈什么是“爱”。但有人问,许多人称您是“母爱专家”,而您说不要回避母爱,也不要向我从前那样拿它当作人生哲学,这该怎么理解呢?她沉思了一会儿说:“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譬如:‘小皇帝’的出现就是因为母爱不健康。”我说就是指溺爱孩子吗?她指指点点回答,对。什么事情都听他的。“小皇帝”是独生子,什么东西都自己享用,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不自私的好品质。有东西与别的孩子一同分享,这样才好。她还特别指出要让孩子走完他一生壮美的人生历程,她最后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一个“爱”字是冰心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
人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
世界之所以称之为世界,依赖于真爱。
只有孩子的童心播下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
三、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重要的位置。父母和老师都有这种自觉性,教育孩子学习重要,做人更重要。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应当充分肯定品质中的优点,对于成绩好的孩子,也要对其做人的“弱点”进行批评教育。
以身作则。孩子是看成年人的背景长大的。您身上的品质,无论是优是劣,都会影响孩子。如果您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请先从自己做起。
注意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事往往可以折射出人的灵魂。教孩子做人,许多大道理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从乘车让座,教育孩子尊老爱幼,从不随地吐痰,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从照顾小狗、小猫教育学生富有爱心。
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如果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合实际情况相符合,则很容易使自己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那么自然无法保持平常心。所以,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期望值。
给孩子留出发展的余地。父母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人生必然有一些挫折和失败,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不必要求孩子“志在必得”。
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立目标。
既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那么每个孩子的成功目标也应该是不同的。如果是邻居孩子考第一,那么孩子在无法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就会感到沮丧,绝望,他的上进心也往往会在多次失败后消失殆尽。社会是一部大机器,它需要各种各样的零件,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零件,只要孩子长大后能够快乐的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一样感受到成功。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三
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读完全书受益匪浅。本书提出了真爱的核心概念。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作者提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每个教育工作者,可能都会去关注学生,都会去爱他们的学生,但是否方法得当,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爱呢?我想,读了这本书后很多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与引导孩子;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教师先提高自我素质。教师应多看些教育讲座与教育刊物。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和孩子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对于家长(老师作为参考)最好能够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上的细微处了解孩子、关系孩子与帮助孩子。
二、有信任才有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那么,孩子犯些错误,我们应该理解,关键是需要教育者的慢慢引导,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点滴改进的迹象,就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反馈,只有对孩子充满信任,才会更有的唤醒与激发孩子成长与进步的渴望,才能让稚嫩、脆弱的心灵在包容中健康成长。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要充分的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创造适宜的条件。
2.教育孩子要守法。无论家长与教师,教育孩子都要遵守法律,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哪怕犯了再大的错误,我们都不能剥夺他们的参与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的权利。
3.善于发现孩子变好的迹象。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作为教育者不是去观察孩子的缺点给予批评,而是去发现孩子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给孩子就是肯定。
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给孩子创造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我们应该鼓励与支持。我们更不能以私欲之利而剥夺孩子的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个性的人,使之成为快乐生活的小主人。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与梦想。不要将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因为你的梦有时并不是孩子的梦。
2.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不要那这个孩子的缺点与那个孩子的优点比。不要认为这个孩子能做到事情,那个孩子也一定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爱好与兴趣,孩子往往学习自己喜欢学的,学的会更好。
四、善于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1.永远保持商量的口吻。也就是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不论是师生关系,还是父母与子女关系,都要遵从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也就是说,处理事情要有个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发号施令,使用体罚甚至是暴力。
2.给孩子反省的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一定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无力的教育”。让孩子自己谈谈自己错在那里,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和反省的机会,用爱包容和爱去感化孩子的内心世界。
3.要给孩子倾诉和解释的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立刻给予批评。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给孩子倾诉和解释的机会,因为孩子是人,有自己的情感与性格,当他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就会有情绪。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站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在了解清楚之后,再给一个客观的评价,给他一个信服的理由。长此下去,孩子也会愿意和你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将来也更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与建议。
4.耐心倾听孩子的倾诉。倾听孩子的倾诉有几大好处:第一,有利于开启孩子的小心灵之门,有利于教育者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使得教育更加有的放矢;第二,有利于孩子不良情绪的宣泄,及时给孩子排忧解难;第三,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培养孩子为人处事,及其健康的心态。
总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把孩子看成成长中的人。正如陈云晓老师所说:“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我们要在等待与帮助中让孩子成长”。教育是个伟大而又艰巨的课题,那么,教育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很多很多,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秘诀,我们教育者不能不掌握,那就是――真爱。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将用自己的热情和思考去努力实现一名老师的理想,用真爱去唤醒孩子成长的渴望,用真爱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在快乐、激情与梦想中健康成长!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四
新学期,我反复阅读并摘抄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这本著作,受益匪浅。孙云晓先生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必须对学生充满真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印象最深: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爱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
读了这本书后就应该做到:首先,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应该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教师的职责是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变好的痕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常常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之一,但教师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观察孩子的缺点,而是发现其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鼓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现,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你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
平日里,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教育就是真爱,真爱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我们努力挣脱所有的束缚,抛开全部借口,真爱我们的孩子!真爱我们的学生!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然而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对于一位教师来说,要有无限的爱心和耐心,赏识学生,并且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这才可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五
我们只有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教育与引导孩子;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教师先提高自我素质。教师应多看些教育讲座与教育刊物。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和孩子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对于家长最好能够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上的细微处了解孩子、关系孩子与帮助孩子。
二、有信任才有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那么,孩子犯些错误,我们应该理解,关键是需要教育者的慢慢引导,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的点滴改进的迹象,就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反馈,只有对孩子充满信任,才会更有的唤醒与激发孩子成长与进步的渴望,才能让稚嫩、脆弱的心灵在包容中健康成长。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永远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好孩子。有句话说的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每个教师都要充分的相信,没有本质上的坏孩子,并且,每一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教师的天职就是给孩子创造适宜的条件。
2、教育孩子要守法。无论家长与教师,教育孩子都要遵守法律,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哪怕犯了再大的错误,我们都不能剥夺他们的参与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的权利。
3、善于发现孩子变好的迹象。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作为教育者不是去观察孩子的缺点给予批评,而是去发现孩子转变的痕迹,找到孩子进步的点滴迹象,并给孩子就是肯定。
三、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给孩子创造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我们应该鼓励与支持。我们更不能以私欲之利而剥夺孩子的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个性的人,使之成为快乐生活的小主人。根据孙云晓老师给我们的建议特提出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与梦想。不要将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因为你的梦有时并不是孩子的梦。
2、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不要那这个孩子的缺点与那个孩子的优点比。不要认为这个孩子能做到事情,那个孩子也一定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选择、爱好与兴趣,孩子往往学习自己喜欢学的,学的会更好。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六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尤其是读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使我知道了,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反思: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呢?十几年来,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在这个教育梦想里,萦绕其中的一个旋律是独特的,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一、发自内心地每个学生。
“教育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教育专著,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
二、教孩子学会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文章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鱼头鱼尾的小故事。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特别多,独生子女一味地索取,可他们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慢慢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三、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所以,在现实生活和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们大人要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家长、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孩子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七
最近,我有幸读到了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的教育建议》,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捧读这本书,不由自主地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够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者,做好人的教育工作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教育艺术的核心是爱。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爱。
孩子们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好奇、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要从心理上认可。我们的教育不能过分追求整齐划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表达方式不正确,甚至有“捣蛋鬼”的行为让教师头疼,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把学生的行为和学生这个人分开。相信学生具有向上、向善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善意和信心,学生就会乐于与教师合作,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把这些不好的做法去除掉。我们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点,要看到差别,不能要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
我们教师与家长不能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也不能面对犯过错误的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只是让学生表面“怕”我们,而不是从内心信服。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和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孩子的不同特点,热别是那些淘气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不同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向良性方面发展。只有当我们以欣赏的心情来迎接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保持商量的口吻,而非权威式的命令,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因为有沟通才能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正如孙云晓所说: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您觉得孩子成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能着急,不能灰心,更不能放弃,要耐心等待。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等等。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对孩子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本书包括(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做人)做人;(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空间;(捍卫孩子的权利)权利;(人人能够成功)信任。共五章101条建议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一线的员工,我将把教育专家孙晓云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就是唤醒,是激励、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的本质,把我最真的情感带进课堂,带给学生,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八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好朋友张小琼老师的书架上,看到它时有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爱不释手,一口气读了大半部分。“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具体表现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育方法。”看到大号黑体的这一行字,使作为教师和母亲的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借阅一年之久,期间和家人共同品读了好几遍。最后买了同样的书后又再次阅读了此书,感受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孙云晓,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等等。在这本书中,作者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孩子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这本书有五章共101条建议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
其中包括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做人(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空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权利(捍卫孩子的权利);信任(人人能够成功)。
为人父母,培养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首要任务作者建议: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关注学生需求和爱好,要放下架子向孩子学习。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父母和教师培养孩子,首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怎样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提出下列建议:1.首先要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他的选择。3.对孩子的天性给予认同。4.承认差别的存在。
向孩子学习,怎样看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提出下列建议:1.了解时代的变化。今天的孩子成长在视听时代,而成年人们却成长在读写时代,所以,两代人对事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了解了这一点,当您再看到孩子那么喜爱看动画片的时候,也许您就不会对孩子发火了。2.欣赏孩子的优点。成年人需要改变自己的眼光,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还小,有时会认不清自己,因此成年人在评价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慎重,不要让失败的语言充满家庭和学校。3.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孩子,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4.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父母和教师常常习惯了自己的教育角色,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伙伴关系。5.与孩子平等对话。
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我非常赞同作者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必定是人格的教育。真正的教师或父母,首先应该是人格之师,其次才是知识之师。”我想如果做好了做人的教育,那么学习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书中的“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更是让我倍感亲切,它正是我在教育教学中所想的,现在正试图在实践的。
常听老师们说:“如果不看学习成绩和分数,每个孩子都很可爱!”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为人父母者、一些为人师者却总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督促孩子学习上和分数上,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就是成功者。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遇到解决不了或想不开的问题时,采取极端的做法,究其根源往往是父母和老师忽略了做人的教育。在教育,德育是灵魂,是根本。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教育孩子做人放在首要位置。教孩子学会爱父母、爱他人,教育孩子有责任感等。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应当教育他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于明确的责任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责任感是成功的基础。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但离开了责任心,这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聪明才智,只有建立在责任心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责任感是一个人受别人尊敬与喜欢的条件,也是社会健康的营养液和净化剂。作为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同学负责;作为父母,要创造条件、给与锻炼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责任感的教育应当渗透在一时一事中、一言一行中。
教孩子心中有他人。未来社会是一个共同发展的社会,人才应该是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为社会、为集体着想、为他人着想的人,因此,要从小教育孩子做到心中有祖国、有父母、有他人。这样的培养应从孩子出生开始,一直伴随他到成人。做父母的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首先想到父母长辈的习惯,然后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心中有他人。进入小学以后,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可以从小事做起,随时随地、任何小事都是教育的契机。从一年级开始,教导孩子进出楼道、上下楼梯时,脚步放轻,保持安静,不要影响老师办公和其他同学上课。教室搬到二楼、三楼以后,在教室里不要推晃桌凳,凳子要轻拿轻放,不要影响楼下的同学。这样,使孩子养成习惯,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做事都会考虑到他人。
做人教育还包含诸多方面,但我认为最基本的还是责任心和心中有他人,有了这两点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都会轻松而就。
为了社会,也真正为了孩子,就努力使自己做人格之师吧!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将以我的热情和思考去努力实现一名老师朴素的理想,让我的每位学生和我的真爱一起在课堂上追求真知,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和欢乐。把最真的情感带进课堂,带给学生。有了真情的投入,我们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思想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教材的内涵,忘我地进入角色,使学生如闻其声、如睹其色、如临其境。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书上讲的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真爱的教育就是把真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促其萌芽并茁壮成长。每个教育工作者,可能都会去关注学生,都会去爱他们的学生,但是否方法得当,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爱呢?我想,读了这本书后很多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而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几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二、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好,别的家长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错便不再允许插手,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的环境中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过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就如孙云晓所说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节能以及选择劳动岗位要有的放矢,这样我们将会发现,孩子们生存的会很好。
三、让孩子懂得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四、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将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
“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田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爱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谆谆告诫天下所有的教育者。捧读这本书,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审视自己: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那就是――真爱。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必须对学生充满真爱。
“有时候母爱并不是健康的,反而害了子女。”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孙云晓先生还提出:“捍卫童年,解放孩子。”看到这些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这些都不是真爱。做父母的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像国外的孩子那样独立,一方面又想了解孩子的所有秘密,生怕孩子脱离监管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孙云晓先生向这些父母提出忠告:秘密是长大的营养品。成年人常常爱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塑造孩子,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考虑他是否需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塑造他。我想自己是不是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呢,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让我们做家长的便想方设法的为孩子到处找提高班,生怕基础没别人打的牢,于是在我们身边便盛行了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结果孩子学习成了最为辛苦的一件事,双休日被占的满满的,休息日不再是孩子所期盼的日子,只得盼着放寒暑假,可寒暑假也多多少少有了别的训练项目。我们无情的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什么是真爱?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宣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孩子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孩子之间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作为父母,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应该给予尊重,只有当我们以欣赏的心情来迎接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时,教育才能成功。我们要有眼力发现孩子的特点,并从心底里承认,接受孩子的特点。接受了孩子所拥有的不同之处,就该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并想办法培育孩子的特点,让孩子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平日里,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这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教育就是真爱,真爱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我们努力挣脱所有的束缚,抛开全部借口,真爱我们的孩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一
日前,有幸读到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
读这本书,犹如手捧一杯酽茶,在静静的轻松的氛围中,与作者娓娓而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诸多失当的教育方法、滞后的教育观念也许会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对照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就会找到教育的秘诀。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做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自尊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细小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待生,与他们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次就是要宽容和理解学生。
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要允许学生出错。我们的学生还是一个成长中的人,出一些差错在所难免,学生良好的习惯正在养成之中,难免因自觉性和自制力差而出现反复性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试问一下我们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有谁没有犯过这样那样的错呢?要知道我们的学生在做错了事之后心里也会内疚、自责,这时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需要的是老师一颗博大、宽容、爱他们的心。
再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是“以人为本”体现,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积极作用,重视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由的自主地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自主性的活动。
最后要注重对学生成长的发展的终极关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更应重视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教育人文性的品质,探索真正育人的教育之路。教师应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存的“人文关系”,营造富有亲和性、融洽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人文”教学氛围,建立以人文为基础的课堂常规,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和人性的反思。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认识人文世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将文明积淀成性格,实现对人作为精神的存在的内在关照;要将知识个性化,转化成人的系列品质和能力,实现对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让我们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青春!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二
《教育的秘决是真爱》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代表作,读完全书后,我感到收获颇多。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真爱”的概念,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并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下面我把我的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付出了真爱。
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其他事情一切代为包办,以至于出现一些“成绩优等生”生活能力却“弱智”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自理能力特别差。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自理,并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地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下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立,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生活能力、情感认识都会有缺陷的。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德育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要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这样,我们将会发现,正是你的适时放手,孩子会生存的更好!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三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是纯粹的、理智的爱。下面请看语文迷网为大家提供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教育的秘决是真爱》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代表作,读完全书后,我感到收获颇多。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当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真爱”的概念,给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并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下面我把我的心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用爱去关注每个学生。
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我们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付出了真爱。
二、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其他事情一切代为包办,以至于出现一些“成绩优等生”生活能力却“弱智”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连最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自理能力特别差。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自理,并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地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下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自立,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生活能力、情感认识都会有缺陷的。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德育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要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这样,我们将会发现,正是你的适时放手,孩子会生存的更好!
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
真爱,就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真爱,就是纯粹的、科学的、理智的爱。
读了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感触很深。作者以其超凡的睿智和哲思诠释着一个个教育秘诀,砥砺着一个个教育真理。作者以精彩生动的案例与科学先进的理念,给为人父母者提出了121条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有信任才有教育”、“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给孩子足够的‘重要感’”、“发现和解放孩子”、“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爱孩子,就是捍卫童年”、“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行胜于言”……每一条建议都是那样的中肯而精辟,每一个故事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寓意深刻,富含哲理与智慧,谆谆告诫天下父母:“只有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对孩子的爱,既有“小爱”,更有“大爱”。如今的时代,仅仅满足孩子吃穿需要的“小爱”显然是不够的,而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大爱”,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孩子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书上讲的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的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受益匪浅。“真爱的教育就是把真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促其萌芽并茁壮成长。每个教育工作者,可能都会去关注学生,都会去爱他们的学生,但是否方法得当,是否是孩子想要的,是否是真爱呢?我想,读了这本书后很多问题都引起了我的思考,而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几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二、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好,别的家长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错便不再允许插手,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的环境中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过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就如孙云晓所说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节能以及选择劳动岗位要有的放矢,这样我们将会发现,孩子们生存的会很好。
三、让孩子懂得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四、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用爱浇灌,用敬业耕耘,用执着守护,用宽容修复。这样,我们离真爱还会远吗?真爱才是教育的唯一秘诀,我将精心打造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牢记英雄形象,以教师完美的人格,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花,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美德。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四
什么时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好的,这时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师什么时候跟学生的关系是糟糕的,这时的教育即有可能是失败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之所以困难,不是教师讲的内容不对,是你和教师的关系有问题,关系出问题了。所以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学生从改变教师开始,改变明天从改变今天开始。这学年学校重新分配了班级,学生离开自己自己熟悉的.学生和熟悉的老师来到陌生的班级,当我走进教室,学生的眼神是躲闪的,不信任的甚至有些惧怕的,上课时班里的气氛十分沉闷。为了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我每次进教室都主动与学生谈话,给学生带他们喜爱的小吃,用心关注学生、帮助学生,一段时间过后我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与我的距离拉近了,上课时都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有人说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每天缠一道,用不了多久,好—惯就变得牢不可破。当我们发现学生有坏的习惯时,你耍求不这么做,他也一下改不了,要用递减法,只要坏习惯行为出现的次数在减少就应该被允许,逐步递减的结果会使坏习惯减少到最低点直至消除。实际上培养好习惯与改正坏习惯是结合进行的,矫正任何不良习惯,都是在培养好习惯。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实际是替代过程,也是加减法的过程。我们班一个学生下课的时候不爱去厕所,总是等到上课铃响以后去厕所,发现这种情况后,我每次下课时都提醒他应该去上厕所了,拉着他的手去厕所,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他虽然没有彻底改掉上课去厕所的坏习惯,但这种情况明显减少了,一个学期下来,我惊喜的发现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种情况了。
智障生往往没有是非观念,别人说一句骂人的话,他觉得很好玩,也跟着骂人,这是学生说脏话的一种普通心理。如果学生的模仿性脏话得到成人的默许或者赞赏,孩子说脏话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看看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如果是模仿性的,就要看学生是模仿的谁。也许是大人平时不注意随口爱说脏话,也许有爱说脏话的同学、伙伴,也可能是影视剧、电子游戏中某些角色爱说脏话、粗话,语言环境的不健康导致了孩子爱说脏话。如果是这些因素,成年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发现孩子和小伙伴说脏话、粗话,更要给予纠正。同时要引导孩子玩文明、健康的游戏,教会孩子辨别媒介中的不健康语言。有的学生一味模仿,但并不了解所说的脏话是什幺意思,而一旦了解后会立刻意识到脏话的不文明,所以学生在制止孩子说脏话的同时也要和被子好好谈谈,向他们解释某些脏话字眼的含义,说明为什幺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不妨明确地告诉学生:如果你用这样的词语去和同学打招呼,是会失去好朋友的。通常来讲,伙伴关系是很为弦子看重的,不受同学欢迎的局面是孩子不愿意看到的,为了与同学友好相处,孩子也愿意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这个坏习惯。四、表扬学生要“就事论事”。
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好的思想、出色的表现以及点滴的进步予以表扬,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使之得以巩固、发扬,成为学生持久的习惯。而如果父母和老师在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小事表扬时,随意上升到人格的高度,甚至涉及对人生的评价,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有的父母和老师夸孩子做的某一件好事时总会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孩子也许就会反过来想:“那我不做这件事就是坏孩子了吗?”对身边其他没有做这件事的孩子来说更容易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表扬孩子还是“就事论事”为好,使他产生愿意继续做这样的事的愿望,这也就达到了表扬的目的。而大可不必给孩子“戴高帽”,造成孩子的错觉或心理压力,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口头表扬外,也可以是爱抚的,比如老师摸摸弦子的头或脸,或是拥抱一下等,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赞许和喜爱。
一个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犯了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惩罚学生时一定要根据事实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其动机、行为及其结果的性质,并给以相应的适当的惩罚。否则,学生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联系自己的教学活动,我们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我素质。平时多看些教育讲座与教育刊物,有目的地补充知识和能量。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的和孩子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其次,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最好能够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做游戏,深入孩子的生活,在生活上的细微处了解孩子、关心和帮助孩子。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五
教育有秘诀,真爱记心上,践行贵持恒。
育人教书忙,知心喻理强,人格多颂扬。
尊重须张扬,批评应有方,措辞戒损伤。
秘诀高声唱,言行始终想,一举一动良。
孩子心正长,树木愈茁壮,水肥土培上。
个性各异样,发展莫勉强,不拘一格养。
学校园内香,园丁耕耘长,花儿迎朝阳。
花儿笑脸仰,怎敢遇冰霜,多洒朝阳光。
人生能几何,从教尽荣光,桃李天下扬。
真谛是经验,关爱似雨降,热血遍衷肠。
读书结硕果,心地大宽广,素质愈日长。
凭心论启示,关爱真至上,献身教育堂。
爱莫谈空腔,务实足迹壮,明天增辉煌。
欣赏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尊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读后感陈秀颖篇十六
十几年来, 孙云晓先生以其不同寻常的睿智和勇气,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教育梦想,在这个教育梦想里,萦绕其中的一个旋律是独特的,那就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作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清晰的论断:两种爱心,两种命运。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爱”,实际上只是将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关怀等,这些都不是真爱。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孙云晓教育专家宣称“所谓真爱,就是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教师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学生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孙云晓在书中提出的101条明确的教育建议,中肯而精辟,给人警醒,发人深思,令人教育者读后不禁自问,在学生心中播种真爱的种子,我准备好了吗? 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用爱去关注每个学生
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小学启蒙教育者,要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行,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读了这本专著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爱。
二、给孩子一个差异的空间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这可能是我们的教育中深切反省的,世上都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更何况是孩子?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太追求整齐划一,求同却不存异。许多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之处,往往被视为缺点,须知那可能正是特点所在。所以教育者要有眼力尊重孩子的特点,看到差别,而不是将其磨光、磨平。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合格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需要有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
三、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目前中国孩子的劳动态度,的确让人汗颜。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主要学好习,别的家长全全代替或者是孩子一旦做错便不再允许插手,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做好、才能更好的成长。如果孩子们永远在父母的宠爱娇惯的环境中成长,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自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过没有这些情感,那么认识世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现代的家长、老师,就如孙云晓所说经常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节能以及选择劳动岗位要有的放矢,这样我们将会发现,孩子们生存的会很好。
四、让孩子懂得感恩
这条建议给我的感触很大。文章中给我们讲了一个鱼头鱼尾的小故事。现在,我们能经常听到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回报。甚至有些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总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尽管父母付出很多代价,但孩子却觉得就应该拥有。所以让我们放开手,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并且经常给孩子讲一讲我们工作的艰辛。那么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1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