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00字高中(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5 06:23:30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00字高中(4篇)
时间:2023-02-25 06:23:30     小编:zdfb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00字高中篇一

本书讲述了在一座城市中,身为世仇的两大家族中的两位继承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了。月下定情后,罗密欧到附近的修道院中请求神父为他们主婚。与两大家族交好的.神父想借此婚姻消除两家的恩怨。但他却没想到,次日中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堂兄泰伢尔争吵,并拿出佩剑刺死了泰伢尔。

这令公爵勃然大怒,将罗密欧赶出境,并应允了伯爵对朱丽叶的求婚。于是,惊慌失措的朱丽叶向神父要到了一瓶四十二小时即可苏醒的安眠药。不料罗密欧误会了此事,认为朱丽叶已经死了,买好了毒药,饮药自杀。神父听到此事,匆忙赶救,但为时已晚。朱丽叶见此,也自刎身亡。最后,因为这场悲剧两大家族握手言和。

这本书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生在势力强大的封建大家族中,所以最后才双双奔赴黄泉。造成这个悲剧结局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自由婚恋,主要的原因是双方家族本是世仇,所以神父的支持对他们来说,也便没有了丝毫的用处。我认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大家族的和解,他们如同是两大家族缓和态度的牺牲品,只有失去了才知道握手言和又有什么用处呢?那两个深爱着彼此的人也不会回来的。如果在矛盾刚刚开始发生的时候,两家人可以互相宽容、互相体谅,那么结局还会像现在一般吗?

这本书令我明白了: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我们要知道仇恨永远不会使人快乐,只有拥有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00字高中篇二

“啊,罗密欧,罗密欧!”朱丽叶说:“你在哪儿啊,罗密欧?为了我的缘故,别认你的父亲,丢掉你的姓吧!要是你不肯的话,只要你发誓永远爱我,我就不再姓凯普莱特了。”

当我想起朱丽叶说的话,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感觉。《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讲述了在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不和睦的情况下,朱丽叶与罗密欧毅然相爱,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过程异常曲折。最让人痛心的是,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们却用自己的生命,来结束上一代人之间的纠纷。这是一个悲剧,然而,这一悲剧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那是一个反封建斗争的时代,其中,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比较集中和激烈。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作品所揭示的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黑暗。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有力地谴责了封建社会扼杀爱情自由的行为,谴责了几代人之间无原则的世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真挚、热情、不屈的爱,值得称赞。

是啊!中世纪僧侣统治下的禁欲主义是多么可恶。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邪恶的力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除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是不是还有这样一对对令人心碎的恋人呢?他们是顺从还是反抗?但是,有多少家庭在等待血的教训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一面普通而又非凡的镜子。他们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也反映了他们争取爱情自由的决心和勇气。我们都应该赞颂后者的'这种高尚情操。

“朱丽叶啊朱丽叶,你所在的地方的地方就是天堂.....”罗密欧真挚而强烈的爱震惊了人们,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是对封建社会的有力攻击,同时更给那些昏沉的人倒了一盆冰冷的水!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00字高中篇三

看了这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容易把它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比较。

大体内容均是在两个家族的阻碍下双双殉情。在我看来,两部爱情故事的不同之处更值得玩味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是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结识的,并且很快便坠入爱河,可谓一见钟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却严格遵守了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这可以从侧面映射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含蓄蕴藉,西方显得跳跃性强,更加直截了当。

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就有一支残破的独木桥。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本可通过假死药在墓中相会罗密欧,永不分开。可阴差阳错,罗密欧未得传信,不幸在墓前饮鸩而亡,朱丽叶也随夫而去。那独木桥本可使两人相会,却中途断裂,有情人难成眷属,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戏剧冲突描写得也十分到位。当朱丽叶得知哥哥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后,庆夫之生、悲兄之死的感情同时而来,让她不知是喜是悲。“滴滴细流本是悲哀倾注却呈献给喜悦”,这分明是朱丽叶内心的哀号。不过最终罗密欧被放逐的痛苦仍占了上风,进一步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

看书并不是单纯地看书中人物的卿卿我我,或打打杀杀。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阅读方式。一部书籍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不只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的历史意义。莎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他的作品中常常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凯普莱特夫人对帕里斯的赞美,罗密欧对放逐的感慨,可以充分地看出莎翁对人性与人的`价值的肯定,这在当时对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是极有价值的。而我想罗朱的死,也是莎翁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扼杀人性扼杀爱情的控诉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5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300字高中篇四

罗密欧死了,死于一杯毒药。

朱丽叶也死了,死于一把尖刀。

同时死掉的,还有他们的感情。他们再也不能一齐跳舞,罗密欧再也不会牵着朱丽叶的手甜言蜜语,朱丽叶再也不能趴在窗边对罗密欧朝思暮想。

但我们还总是愿意坚信他们死后还会在一齐。在一齐读书,在一齐看夕阳。正因他们有着至死不渝的真爱。

巴里斯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他是整个杯具中最无辜的牺牲者,他甚至到死都不知道他所谓的“妻子”不仅仅不爱他,甚至厌恶他。他甚至到死都认为自己是个英雄,是为了保护未婚妻而死的。一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的人还不叫傻瓜?他认为自己是亲王的近亲,他有权利,有金钱,他就能够亵渎感情,他忽略了感情,直接就想要婚姻,事实证明他这样做的结局非但不幸福,甚至还很悲惨。一个这样的人还不叫傻瓜?

好在蒙太古和凯普莱特化解了彼此的仇恨,这些可怜的人们,直到看到自己愚蠢的行为酿下了多大的恶果之后才肯放下彼此的“尊严”与仇恨,才肯心胸开阔平静地生活。但毕竟,他们醒悟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能够让人们心中得到些许安慰的结局。

我想,只有维洛那的那两座纯金雕塑能够告诉我答案——所有问题的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50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