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2:02:20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模板20篇)
时间:2023-11-23 12:02:20     小编:琴心月

方案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制定的一项计划,我们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当前的困境。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紧急程度和优先级进行排序。通过这些范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方案实施情况。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一

档案工作是企业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各企业各部门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公司档案大部分分散于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从事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因种种原因难免会无暇兼顾,造成部分档案资料的流失,同时员工在借阅非本部门档案时也有很多不便,不利于开展工作。此外,公司现存档案没有进行规范的集中管理,这就使得档案查找困难,这种种弊端使得公司的文档资源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提供服务。

档案形成于公司日常生产管理过程当中,它不仅记录了企业的建设史、成长史、改革史、发展史,而且记录了企业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是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加强经营和管理、维护权利和利益、保持发展和稳定的可靠凭证与有力依据,是企业资产和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公司运管档案统一管理工作,避免公司档案资料的遗失,提高到公司档案的使用便捷性与利用率,使档案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信息化,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与监督,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出本方案。

指导思想:立足公司各部门工作特点,以服务为宗旨,加快档案室信息化进程,使档案室与公司各部门信息统一化,为公司的各个运营环节提供参照,促进公司的现代化步伐。

管理原则:以统一管理为原则,坚持资源整合和资源开发。

目标任务:按分步进行、逐步完善的原则,扎实开展档案室建立工作,使我公司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与便利。

(一)。

第一阶段:

1、加强档案室硬件设施建设,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构建档案管理的整体框架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内容包括:档案的收集、分类办法、编号办法、整理规则、保管期限、移交、销毁等。

3、成立档案管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队伍,各部门紧密配合,做好档案的及时归档入库工作。

(二)第二阶段:

1、对积存实体档案进行有序整理,包括分类、编号、编制文件目录、全引目录、盖归档章、装盒、排序、上架等。

2、以软盘、硬盘等载体保存的电子文件、声像档案等的整理都将包括在该阶段中进行。

(三)第三阶段:档案目录、数据录入,档案数字化。通过该阶段的工作,可以形成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能更好地通过电脑来支持、配合实体档案管理。

(四)第四阶段:档案室的日常管理。依托前三个阶段对档案的分类入库,微机录入,以及保证档案室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的制定,为档案的日常管理提供了依据准则。此外,在此阶段还应穿插以上阶段的工作内容,使公司的档案管理不断完善,四个阶段相辅相成,加快公司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进程。

(一)硬件设施的建设(见附表)。

(二)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1、整理归档档案室现有的文档,按时间、部门、大类做粗略分类,并做好记录工作。

2、收集各部门存档的各类档案,做好文档的移交工作。具体工作参照《公司档案归档范围》、《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等的相关规定操作。

(三)各类档案的归档入库工作。

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后,严格按照《公司档案分类表》和《档案保管年限界定表》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入库。

(四)编制档案目录索引,搞好档案软件录入工作。

将编制历年文书档案目录并逐一录入微机,以便于微机查阅。

(五)建立和完善档案建设的各类制度及簿册。

制定完善档案规范化建设管理的基本制度,同时规范建立各类档案借阅、管理、登记、销毁等相关簿册。

(六)加强个部门间协作配合,规范的完成档案的移交工作。

(二)制定档案室建立工作的实施方案,按计划逐步进行,各个环节要明确工作人员,由各部门指定人员专/兼职负责其部门的文件整理归档移交工作,分解落实责任。

(三)对所收集档案有进行序规范整理入库,编制索引目录,然后建立与实体相对应的电子版内容。

(四)建立和不断完善档案建设的制度、办法及簿册,以便于档案的日常管理。

至此,我公司档案管理从人员队伍到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以及规范的建立流程共同构成了我公司的档案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将不断完善,使我公司的档案管理成为公司不断发展的助推力。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二

加强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公司档案的完整、准确;确保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一)档案材料的收集。

建立健全立卷归档制度,确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保管期限;对遗缺不全的档案,采取不同措施,积极收集齐全;及时催办整理完成的文件上交回收,在次年检查齐全后整理立卷归档,并做好台帐管理。

(二)档案的归档、立卷与管理。

依据档案来源、时间、题目、内容顺序分成若干层次和类别进行分类。立卷按永久、长期、短期分别组卷,卷内文件把正文、底稿、附件、请示和批复放在一起,编制案卷目录和案内目录,对所有公司档案系统排列,确定保管期限,编制档案目录(卡片),按一定次序排列和存放。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清理,清除不必要保存的材料;对破损和褪色的材料进行修补和复制。

(三)档案的保管。

防止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安全;公司设立专门地点或专用库房或专用文件库保存档案;做好档案室的防盗、防水渍、防潮、防虫蛀等工作。

(四)档案的鉴定分类。

从档案的内容、来源、时间、名称等方面鉴别档案的价值,以鉴定量分重点保管和一般保管。重点保管档案应设立专人专柜保管,并按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以确保档案的价值。

(五)档案借阅、利用工作。

凡需使用档案者,均须填写文件调阅单,依据调阅权限和档案密级,经主管领导签批后方能调阅。

案卷一般仅供在档案室阅看,立卷的文件、资料可外借。外借的须办理登记手续。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星期,到期归还;如需再借,应办理续借手续。借阅档案者应爱护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或损毁。借阅档案交还时,须当面查看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本公司内档案管理的利用方式有:

1、提供档案原件;

2、提供档案复印件;

3、提供文献索引资料。

4、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向各部门员工提供公司档案编研信息服务。

1、完成文书档案、声像档案、规划档案、基建档案、房产档案,在每年的规定时间(即每半年)完成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做好室藏建设。一是整理档案库房,达到规定要求。二是将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上墙,整理好的各类档案上架入库保管。

3、开展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办理借阅与咨询;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本公司工作服务。

4、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做好档案的安全防范、修复、复制、保护工作,对损坏、偷窃、擅自销毁、遗失档案和泄密者,提请公司予以处理,对保护档案有功者,提请公司给予表彰。

5、做好档案信息编研工作。编写全宗介绍、立卷、说明、组织沿革、大事记、主要业务工作基础数字汇编,整理专题汇集、发文汇集等参考资料,收集统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编制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等检查工具。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三

城建档案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真实历史记录。他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依据,又是科研工作的信息资源。信息化是城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现实目标,实现城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档案事业兴旺发达的体现。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城市的大幅度进步,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很多的城市在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都有所突破。对于硬件而言,主要是一些建筑,或者是一些居民的环境改变,从权威的调查来看,多数居民对硬件设施持有一定的认可态度。但是在软件方面,却出现了很多的不同声音,主要表现在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探讨方面,因为这涉及到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同时对国家的进步也有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而是,城建档案是最原始的资料,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信息化建设。

1.1检索查询方便。

城建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现阶段刚刚开始的一种想法,城市发展的速度是我们没有办法预料的,因此在城市刚刚开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就已经开始计划和实施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城建档案已经超出了我们预想的地步,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城建档案让我们的工作无处下手,经过慎重的思考和大量的调研,决定进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行这一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达到检索查询方便的目的,比方说。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中选取最佳的查询方式,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1.2查借工作可控。

城建档案并不是一直进行存储,而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被不同的建设工程查借,这样有助于减少施工中的隐患埋藏,同时可以有效的建设出优质的工程,更好的为居民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对于查借工作而言,在没有进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很多的城建档案没有及时的归还,导致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且查借工作的不可控制也导致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在实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后,查借工作获得了明显的提高,主要是采用计算机管理,操作方便,还可以自动产生催还记录,对过期不还的借阅者进行有效的催还。

1.3管理省时省力。

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于传统的纯人工管理方式而言,具有很大优势。首先,信息化建设势必会运用到一定的计算机设备,这样就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输入电脑,通过一些管理软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客观上减少了工作的人手和工作的空间,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益处。另一方面,在运用信息化建设管理城建档案的同时,能够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无论是上述的查借工作,还是日常的抽调工作,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可以说,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省时省力的重大意义。在实际的工作中,当城建档案的数据录入后,可以方便地打印出相关的收发单据、汇总表,打印出档案的背脊、封面、案卷目录、文件目录、备考表等。档案库中的信息需要统计,并形成报表,由计算机处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

2.1切实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领导和规划工作。

对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现阶段的很多城市都在进行,但有些城市效果很好,有些城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对信息的领导和规划作用进行切实的加强。从客观方面来说,城建档案多数都是由领导来决定如何管理和发展,因此在日后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领导的管理作用,这样才能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领导的规划作用,下面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人员都是按照领导层的命令和政策来进行工作,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有效的规划工作,下面的人员才能作出一个较好的成绩。

2.2切实加快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与制度建设。

在应用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之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面对突飞猛进的工作成绩,我们必须在制度上有所建树,否则很容易出现一些隐患。本文认为,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已经试行的档案信息化标准,要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争取上升为地方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都达到一个较好的标准,同时为日后的工作树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原则。

2.3切实加快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在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当中,这种措施已经在大范围的实行。对于将来的发展而言,必须进行一定的深化措施,比方说加快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严格来说,数字化建设属于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部分,但数字化建设更加的高端,运用的技术和设备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速度。比方说结合城建档案自身的特性,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应采用gis软件,建立gis数据库,以便能真实地反映城市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及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便于数据的管理、查询检索、数据进一步提取、加工以及信息的输出。这样一来,数字化建设就能够有效在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能够产生实质化的效果。

2.4切实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我国的发展与国外有很大的区别,自古以来,我国实行一向都是“亲民政策”,因此在将来的工作中,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趋向于网络化建设,这样可以向广大的居民公布一些信息,让居民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个直观性的感受,通过系统的资料加上实际的变化,让居民对城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有,网络化建设能够实现一定的共享功能,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发展,避免两极化的情况发生。网络化的建设不仅仅存在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有很多的行业都在进行,从现有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积极的。

在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中,所有的工作都需管理员来完成。因此,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快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各类专门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利用社会力量,构筑档案信息技术人才高地。要逐步配备计算机专职人员并接受继续教育,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对于城建档案而言,具有数量大、涵盖范围广等特点,从现有的情况来说,很多城市的城建档案由于数量过于庞大,进行了一定的分散性管理,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管理方式节省空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进行分散性管理,如果急需某一个地区的档案,就没有办法迅速的抽调出来;相反的,即使进行集中性管理,也会由于数据量较为庞大,而没有办法及时将所需要的资料找出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建档案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方式。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四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继续“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主要目标任务是:在继续抓好原7个市级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3个市级试点村建设;县级试点村建设要完成30个,面上新农村建设要推进50个。围绕全年的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八项个重点工作:

一是突出科学规划编制。坚持规划为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从更高层面上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将按照“20字”方针,及早制订年度和阶段性的建设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以规划指导建立。

二是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每个市级试点村要完成100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植优势水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力争每个市级试点村结合本村的实际状况,重点做好1至2个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示范。

三是用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把全民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首要途径,注重典型引路、政策推动,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引导重点企业二次创业,鼓励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努力构成群凤齐舞、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突出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等大品牌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潜力。

四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以“两清两改一绿”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美化村庄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农民健康、农村文化等五大工程,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五

1.库房要求:应尽量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建造档案库房,远离火源、水源、和污染源等基本要求,门窗应有较好的封闭性。

2.装具:为方便使用,可选用密集架。需要注意的是,安装使用密集架对对地面承重能力有较高要求,楼板承重力一般需在每平方米/600公斤以上。

3.设备:档案保管的技术设备,如去湿机、加湿机、空调、灭火器、装订机、复印机、消毒灭菌设备以及档案进出库的运送工具等等。

4.卷皮和卷盒:按照需要购置。

5.消耗品;防霉防虫药品,吸湿剂,各种表格及管理性的办公用品。

1.规划出档案分类方法,建议采用职能机构——时间——事件的分类方法。统计出校内独立并且其档案需要归档的职能机构的总数量,对各职能机构档案的数量以及更新速度有个初步的了解。根据具体情况,把800平米的档案室按合理划分出若干个科室。

2.接下来就是档案的收集,学校各机构(院系之类)把非现行且具有价值的文件统一移交到档案室,同时规定,以后各机构应随时把需要归档的文件移交到档案室,并做好登记。档案室对移交过来的档案进行排列、分类、装盒、上架,做好类内案卷排列和案卷目录。

3.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保护,首先做好“八防”,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使用白炽灯)、防尘、防盗。然后是定期检查,清点。

4.鉴定与销毁,对档案应进行定期的价值鉴定,依情况一年或者半年一次,在价值鉴定时,建议相关院系机构派出一名人员协助,因为他们更清楚自己机构产生的档案价值是否依在,对已无价值过期的档案销毁清理。

5.档案利用,原则上只对校内服务,要有进出登记,以便备查。

6.条件允许的话,可将档案进行数字化,建成档案数据库,各机构可在校园网上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查阅档案资料。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六

根据20**年12月9日市长办公会议精神,结合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按照《洪江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馆建设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二、项目建设目标。

依托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基础设施环境,充分利用政务网、局域网以及因特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可适应洪江市档案业务系统发展趋势及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应用平台,开发符合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的各种应用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进程,逐步完成对数字档案信息有效的网络化管理,为政府与社会公众提供分层、多渠道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和服务。

三、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从三个方面进行:1、系统支撑平台建设;2、数字档案馆平台建设;3、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

系统支撑平台包括支撑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和日常业务工作的附属设备等,是支撑数字档案馆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平台是整个数字档案馆的中心,也是本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则为数字档案馆平台提供了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数字档案馆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标志。

具体建设内容见下表:

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

备注。

系统支撑平台建设。

1.平台基础硬件。

包括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平台硬件设备。

2.平台基础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软件等平台基础软件。

3.附属设备。

包括扫描仪、打印机等支撑数字档案馆日常业务工作的附属设备。

1.档案馆管理系统。

档案馆内部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业务各大环节,部署于政务内网。

2.档案室管理系统。

全宗单位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部署于政务内网。

3.馆室一体化接口。

全宗单位与档案馆系统的接口,部署于政务内网。

4.档案业务指导系统。

档案馆与全宗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部署于政务内网。

5.通用数据交互平台。

自动接收各信息化系统的`归档数据,部署于政务内网。

6.全文检索引擎。

用于对整个数字档案馆平台进行全文检索,部署于政务内网。

7.门户网站。

基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展现档案工作,部署于外网。

8.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

对档案馆数字化加工工作进行管理,部署于局域网。

9.涉密档案管理系统。

对高密级的档案进行管理,不连接网络。

10.独立档案室管理系统。

全宗单位独立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不接入网络。

1.条目录入。

对档案信息进行录入,包括案卷与卷内著录项信息。

2.条目检查、纠错。

对档案馆原有条目进行质检,并修改错误的著录项。

3.档案扫描、缩微。

将实体档案扫描为电子档案,同时得到缩微图像。

4.图像处理。

对电子档案进行图像处理,包括纠偏、去噪点、去黑边等等。

5.数据挂接。

将扫描的电子档案与数字档案馆平台的条目信息进行对应挂接。

6.ocr识别。

对电子档案进行ocr识别,提取文字信息建立索引,以供全文检索使用。

7.档案整理。

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对实体档案进行相应的整理,包括拆除装订、分件、排序、打印报表、装订、装盒等。

四、项目建设工期。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为缓解财政压力,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将其划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具体分期如下:

期数。

建设内容。

建设范围。

说明。

一期。

系统支撑平台建设(20**年实施)。

1.平台基础硬件。

2.平台基础软件。

3.附属设备。

包括数字档案馆平台运行所需的软硬件以及相关附属设备,是搭建数字档案馆平台的基础。

包括搭建服务器及安全设备、网络设备;配置存储设备;配置备份系统与扫描仪等设备。

建立目录数据库。

对现有12.37万卷的馆藏档案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进行输入,建成目录数据库。

数字档案馆平台建设(20**年开始实施)。

1.档案馆(室)管理系统。

2.通用数据交互平台。

3.全文检索引擎。

4.涉密档案管理系统。

5.馆室一体化接口。

6.档案业务指导系统。

7.独立档案室管理系统。

8.门户网站。

9.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

1-4项建设在洪江市档案局内搭建档案管理平台,对馆藏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

5-7项建设是向全市各全宗单位进行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的推广;

8-9项建设是搭建门户网站与内部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

二期。

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20**年开始)。

建立全文数据库。

按照开放档案、珍贵档案、重点档案、社会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录入约742万页。

五、近期工作目标。

1、建立系统支撑平台:数字档案馆平台运行所需的软硬件以及相关附属设备。

主要包括配置服务器、安全设备、存储设备、备份系统与扫描仪等。

2、建立数字档案馆平台:包括档案馆(室)管理系统、馆室一体化接口、档案业务指导系统、通用数据交互平台、全文检索引擎、门户网站、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涉密档案管理系统、独立档案室管理系统等。

3、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对12.37万卷馆藏档案的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输入。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七

**街村是凤凰镇政府所在地,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总面积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353亩,林地4500亩。总人口5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909人。现有3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村域经济以商贸业和农业为主。村内有明、清时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一条街,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良好的保护开发和旅游价值。村内有个体工商户233户,是柞水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礼貌、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至20,力争透过5年时间,把**街村建设成为礼貌、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主要资料。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铺设**街村五、六组(皂凤公路**街段)水泥路。

(2)架起六组两座跨皂河沟大桥。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接通五、六组自来水。彻底解决五、六组的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实施交通小区外河堤水泥靠板工程。

(5)争取立项建设通子房沟的跨河大桥一座。

(6)建三间两层村两委会办公楼一幢。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以子房为主发展大棚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古民民居保护开发,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1)制定古民居保护开发规划。

(2)成立古民居保护开发旅游公司,实行企业化动作。

(3)抓好公厕、垃圾池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4)对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利用互联网建立古镇开发宣传网页。

(5)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建设子房寨等外围景点,围绕中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6)搜集整理凤凰古镇的一系列历史及人文景观。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沿社川河堤建堤路结合工程,沿河堤栽植垂柳,营造生态景观。

(2)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3)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4)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5)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6)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礼貌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8、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9、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0、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机制。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推荐,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透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彭州市委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实施意见》(彭委发[20xx]23号)精神,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目标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结合我镇“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建设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镇“一心、两轴、三组团”的建设规划,突出产业优势、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产业化、城镇化、设施化发展进程,为构建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家园、新机制和新农民的“六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资料。

(一)着力推进重点、特色产业发展。

1、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1)产业发展主要以“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目标,与阳镇、九尺镇合力打造10万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

(2)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扶持有实力的有机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发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有机农产品,构成有机农业产业链;借助外资建0亩有机蔬菜(花卉)产业园,同时计划每年推进4000亩,其中含1000亩的中国郁金香花王(独有的大花朵郁金香)基地。

(3)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并以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和提升为抓手,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重点,大力推进以280亩有机养生观光园为代表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4)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保障农产品稳定畅销。建500亩农产品综合处理中心(其中包含:气调冷藏保鲜库、脱水蔬菜加工厂、鲜切蔬菜加工厂、蔬菜物流配送-中国西南大型快餐业蔬菜配送中心、土壤还原素厂、综合服务管理区等)。

(5)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业。透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100亩标准化、规模化小家禽养殖场。

2、引进特色产业促发展。

引进有特色、实力雄厚、低碳环保的企业或集团建厂投资,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推波助澜。以1000亩不锈钢有色金属集散中心建设为重点,透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其它相关产业,进而构成产业链。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三界镇总体规划要求,借助农村土地资源整理项目和场镇改造、道路建设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重点推进:

1、万源大道建设:澳门特区政府援建我镇马牧河南岸道路,全长5.2公里,投资额2600万元,20xx年3月份完成。

2、马牧河景观街道:引进重庆汇展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友谊桥起沿万源大道向西延伸至义和大道,长度约400米,临马牧河而建,利用河道景观和绿地景观,按“四性”要求打造具有特色风貌的街道,占地约36亩,预计投资7880万元。

3、兴民街及义和大道建设:兴民街(长度780米,宽度12米)和义和大道(长度750米,宽度16米)道路用地125亩。引进社会资金在兴民路网格内及义和大道两侧分别建设4d6层的商住楼,占地约134亩,预计投资2.78亿元。

(三)新型村落民居建设。

按照市上级单位规划、建设相关要求,结合道路主线农房综合整合、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打造,制定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工作,逐步实施新型社区(聚居点)建设。

参照农村灾后重建标准,并结合我镇实际,按“四性”要求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小区按每人占地面积50平方米(含公建)、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标准执行。计划:20xx年d20xx年完成场镇综合整治、拆院并院;20xx年d20xx年完成7个村(二、三区片)的土地综合整理、拆院并院;20xx年d年完成8个村(一、四区片)的土地综合整理、拆院并院。

(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结合市“一池三改”工程建设,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力争在2015年清洁能源使用率达85%以上;加强对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管理和处理,努力完成到2015年农村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到达95%以上的目标;继续深入推进“五十百千”工程,争创“环境优美乡镇”,力争到20xx年示范创评成功率达50%以上。

(五)构建民主和谐新机制。

1、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在坚持“131n”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基础上,用心探索农村管理长效机制。

2、完善民主管理机构。完善议事会制度,充分发挥议事会用心作用和群众参议热情,增强群众职责心,做到民主理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做到大事小事群众知晓,大帐小账群众清楚。

3、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务政务财务要做到规范程序,及时公开,到20xx年,实现村民对村务公开和村两委班子满意率达99%以上。

4、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加强班子带头作用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教育、业务潜力培训,从而增强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组织农民群众学习政策法规和实用技能培训,提升法律意识和就业潜力。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镇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新农村建设检查指导和督办。各村要成立相应组织,同时,实行包村领导职责制,包村领导是所包村的主要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是第一职责人。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用心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好处、主要资料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用心性和自学性。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好的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3、强化管理,严格考核。

一是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二是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和督办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一段一指导、一段一检查、一段一验收,一项一兑现的办法,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顺利按时完成。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九

根据《关于印发宁国市健康促进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秘﹝20xx﹞151号)要求,为扎实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市建设工作,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状况,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素养,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引导城乡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辖区所有居委会(村)。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依据《健康社区(村)评价标准(20xx版)》和(具体标准附后)开展建设工作,总分为100分,验收达到80分为合格。

(一)筛选阶段:20xx年12月1日—20xx年1月31日。各乡镇、街道根据标准初步筛选辖区30%的居委会(村),申报建设宁国市健康社区(村),所申报的居委会(村)必须有25%以上的.家庭达到健康家庭标准。申报名单于20xx年1月31日前报送至市健康促进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1日—20xx年6月30日。

各居委会(村)对照标准开展建设活动,收集建设资料并归档。

(三)验收阶段:20xx年7月1日—20xx年7月31日。

市健康促进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单位按照标准进行验收。

(四)命名阶段:20xx年8月。

对验收合格的居委会(村),由市健康促进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市健康促进市建设领导组授予“宁国市健康社区(村)”称号。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健康社区(村)建设活动是建设省级健康促市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措施之一。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健康社区(村)申报和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运行良好的工作制度,保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人人参与。通过建设健康社区(村)活动,树立居民健康为本意识,促进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要广泛宣传建设省级健康促进市与建设健康社区(村)活动,对照标准积极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三)强化指导,保证成效。市卫生健康部门将对各乡镇、街道在建设健康社区(村)活动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查找不足,及时改进,争取建设工作圆满完成。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环境为切入点,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深化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强化帮扶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建设美丽乡村,努力使全县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第二批省级示范村和第一批省级示范村中的部分村屯及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薄弱村、重点提升村。

通过3年包保,被包保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高于县平均水平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2%;水泥路在“村村通”的基础上,逐步向“屯屯通”和“户户通”延伸,道路两侧要实施边沟围墙一体化,绿化、美化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达到居民适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村屯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村办公室、文化科技活动室、农民书屋、休闲健身广场、消防设施、医疗卫生室和计生室等公益设施;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民主管理完善,村级配套组织发挥作用明显。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各包保部门、企业包保任务是:

(一)加强规划指导。围绕“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和组织建设,协助和指导所包保村屯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科学论证,履行相关程序,引导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产业开发。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新农村建设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帮助包保村筛选优势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每个包保部门、企业都要在包保期内,帮助所包保村至少研究1个促进农民增收、拉动能力强的经济建设项目。

(三)协调资金项目。要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对接阶段。9月10日前,各包保部门、企业完成与包保村对接工作,制订包保方案,选定驻村指导员,开展包保工作。

(二)实施阶段。9月至12月,全面启动、实施包保工作。

(三)总结和验收。各包保部门、企业每年要对包保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文字材料,附带帮扶资金、物资证明材料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末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12月底前,各包保部门、企业要对包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充分反映包保经验和成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包保部门、企业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企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主抓包村工作,相关科室做好协调工作,并实行派驻村指导员工作制度。各部门、企业要针对包保村新农村建设发展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包保工作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二)加强协调,搞好对接。各包保部门、企业要切实肩负起和履行好联系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对上对下及时沟通工作的重大责任,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每个包保单位都要和所联系的包保村进行帮扶工作对接和协调项目的对接,也可以通过协调会的形式解决包保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扶持,形成合力。包保单位要明确包保工作的意义和目标,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加大人、财、物和科技的投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包保村开展义务献工活动,帮助包保村屯谋划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增收致富项目,进行科技、文化、信息传播,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各种疑难问题,千方百计完成包保工作任务。

(四)加强检查,认真考核。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包保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调度、通报各包保单位包保工作开展情况;经常深入农村检查包保项目和协调资金落实情况,确保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包保投入情况认真审核,实地验收,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绩效考评成绩,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

社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四抓四促进建设新农村范文。

住房规划建设简历范文。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一

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审判工作的价值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审判效率。

一、提高重视,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政法委等国家九部门《

关于

推进政法部门网络设施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见》的要求及xx-x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执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高执法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全市政法工作科学发展、全面进步,我院专门成立“讷河市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作为该项活动的领导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下设办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成 员:

二、加大投入,构建高标准信息工作平台:

我院在20xx年为四个基层法庭接通了光线,并完成了和法院的局域网连接,为审判工作构建了高标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近年来,讷河法院对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筹资金40万元,用于公判庭建设,一个数字法庭建设,整体改造机房,办公楼综合布线,

安全

监控,审委会系统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含视频会议室)建设。院内建设了网络专线,与法庭、上级法院间实现了网络互联,建立了讷河法院网站,保证了全院的信息化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强化落实,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

学习

,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办法,切实提高法院审判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清除思想障碍,更新观念,制定并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办公、办案效率,认真履行法院审判职能,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

二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必须要有足额的经费保障。我院将通过制定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争取财政拨一点,办公办案经费挤一点,千方百计,力争信息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20xx年,该院共购置了新电脑45台,庭长以上人员全部实现手提电脑办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

三是引进

专业

技术人才,切实加强干警技术应用培训。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招聘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把技术精通、有责任心和热

法院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法院中来,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注用得好、有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法院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另外,通过定期不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给全院干警授课,使全院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切实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办案工作中,要求干警统一运用电子化设备,特别是庭审速录、立案录入和档案管理。除此之外,网络的安全性是法院计算机局域网的生命性,安全的网络是我们进行应用的基矗为此还要求加强保密工作,通过对法院审判业务案件内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审判信息数据的安全,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五是加强各类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经使用了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干警考勤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正在开发和完善局域网、立案录入系统、庭审速录系统等等,逐步改变了以往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不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现象,切实提高了政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四、放眼长远,做好信息化建设前景规划

首先,继续加强法庭建设,自筹资金40万元,为四个基层法庭的审判庭购买审判台及旁听桌椅,并设计背景墙,铺设地板。

其次,完成机房、审委会以及多功能会议室的改造。进行楼体综合布线,并且完成四个基层法庭和本院的监控系统建设,并对接。实现四级语音联网。

再次,狠抓制度建设,落实奖惩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据。要把现行管理规范和网络运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建章立制,对信息化建设运用规范化,从制度层面对操作运用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把各部门和干警支持、协助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各庭室的年终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信息化网络建成后,将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审理、执行期限和审判监督,后勤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业务协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照平常个人业绩录入的基本数据,从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评干警中的

成绩

或错误等数据,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到个人档案。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二

开发建设****新区是我****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市中心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大举措,规划建设新区不仅关系到我****城市未来发展的走向,更关系到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切实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快速、有序进行。

一、指导思想。

新区建设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的城市架构,实现一个规划、一个标准、一同建设、共同发展的思路,与********合力打造“****万人口、****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的总体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力争把新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的行政办公中心、现代商贸中心和居住中心。

二、规划范围及目标。

********,南起****,北至****),二是****平方公里的********,三是********平方公里的********,四是****平方公里的********。远期开发其余的****平方公里区域。

远期规划建设目标: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借助****对口帮扶、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等有利因素,引进大型商贸物流园区等城市急需的、带动性强的项目,进一步扩大城市容量,提升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力争将新区建成全****行政服务办公区、区域性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到2030年,城区人口达到****万。

三、

今年的建设任务。

2012年,计划在新区投资****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亿元,公共服务项目投资****亿元,商贸项目投资****亿元,商住项目投资****亿元,计划当年完成投资****亿元。

(一)基础设施项目。

(二)公共服务项目。

(三)商贸物流类项目。

(四)商住类项目。

五、保障措施。

经****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审批方可建设。实行****级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并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一名旗级领导、一支工作队伍、一套工作方案、一定工作经费、一项工作任务。由包项目领导负责项目规划设计,工程立项招投标,工程队伍组织实施,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监管,工程验收决算,工程款拨付,工程档案归档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二)创新建设模式。采取整体招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投资的方式集中开发建设。政府按每亩****万元向合作投资建设方一次性收取核心区土地净收益。核心区土地征收、地上附着物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全部由合作投资建设方先行垫资负责,然后政府以土地成本价预留公共设施用地。其余土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出让金全部返还企业,用于支付企业垫资、利息、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坚持特色优先、品牌优先的原则,对城市急需的、带动性强的项目实行优惠政策,优先引进。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用地方式。

做好土地报批、用地界址认定工作;发改部门要做好项目立项报批工作;环保部门要做好项目环评工作;招投标中心要做好项目工程招投标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政府投资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和拨付工作;征收办要做好项目用地的征收拆迁等工作。

(四)加大督查力度。****委办、政府办要抽调人员成立新区重点项目建设督查组,不定期对工作进展、形象进度、工程质量进行实地督查,督察组要定期编印督查简报,通报督查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帮助推进各项工作。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精神,根据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健康盘锦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城乡统筹典型示范、问题导向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树立国际视野,站在国家平台,对标先进地区,结合盘锦实际,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文化、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坚持把人的健康放在首位,针对市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将健康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政策之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强化政府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促进部门协作,鼓励、组织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居民参与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参与面和支持度。

(二)坚持城乡统筹,示范引领。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薄弱环节倾斜,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健康服务均等化。通过培育和推广典型经验,强化示范引领,拓展健康村镇覆盖面。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通过开展健康需求调查,找准城乡发展中制约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和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问题,科学施策,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引领作用,推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持续发展。

(一)确保我市首批省级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按照省爱卫会下达的试点名单,我市被列为首批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市,大洼区唐家镇北窑村、白家村为首批省级健康村试点。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发扬创卫精神,确保试点工作圆满成功,并通过抓市本级和试点村健康建设工作,在全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开展全面性、综合性评估。根据省爱卫办《健康城市健康村镇评价体系》,对我市所有村镇进行一次全面性、综合性评估,从中优选出标准高、质量精、管理好的村镇作为市级健康村镇的试点并进行提档升级,逐步达到省级和国家级健康村镇标准。

(三)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工作。20xx年底,推动工作基础较好,创卫成果持续巩固发展的镇和村,作为首批健康村镇开展建设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基本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力争到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设健康村镇,为推动健康盘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形成科学、有效、可行的指标和评价体系。通过建设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管理机制,形成一套适合我市实际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一)建设健康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统筹城乡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设施、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做到科学合理、兼顾长远。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创新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实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安全的交通体系,提高节能水平。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收集处理。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着力解决城乡环境卫生死角问题,创造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环境。

(二)构建健康社会。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在教育、民生保障、安全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实现基本覆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实施城乡一体化优质教育带动战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和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保障饮食用药安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有尊严地生活和平等参与社会发展。

(三)优化健康服务。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卫生人才特别是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补足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监测和干预能力,积极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疾病。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实施“治未病”、中医特色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工程。

(四)发展健康文化。发挥各行业和体育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群众性比赛活动,倡导群众终生锻炼,稳步提高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知识宣传,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健康理念。着力提高全民健康意识,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健康科学知识转变为群众能够理解接受、易于养成践行的良好习惯。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大力倡导健康文化,鼓励和支持健康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文化需求。健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倡导公序良俗,积极开展“讲文明、讲卫生、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摒弃乱扔、乱吐、乱贴、乱行等不文明行为,有效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五)培育健康人群。强化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综合实施干预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奖励优抚措施,倡导社会性别平等,促进全市人口均衡发展。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建设健康步道、健康广场、健康公园等支持性环境。保障中小学体育课时,大力开展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引导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1.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为重点,大力实施健康“细胞”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将健康城市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机关、进医院、进家庭,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健康社区建设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健全文化体育设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面、连续性、综合性服务。引导居民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环境、家庭卫生环境,认真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完善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有效机制,倡导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邻里关系和家庭氛围。健康单位建设以学校、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为重点,积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保障饮食安全、营养,完善控烟措施,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包容的人际关系和单位文化,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健康家庭建设以家居环境整洁、家人身心健康、包容和睦为主要内容,以关爱家庭成员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为重点,改善家庭生活品质,提高家庭健康水平,结合“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培育发展千千万万个“健康细胞”。

2.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加强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以大数据支撑群体疾病预测和个体化服务。发挥中医预防保健优势,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开展治未病、中医特色康复等服务,推进全民预防保健服务,对居民的健康危害因素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通过疾病预防和治疗,实现有病早治、未病先防。

3.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推进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加快城市公厕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推广降尘、低尘清扫作业方式,扩大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提升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

4.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格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严格监管饮用水安全,严格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当地饮用水源、供水单位出厂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并按时向社会公布。健全城市供水应急和预警机制,努力控制和消除突发供水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城市水环境质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要求,切实落实消毒卫生措施,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检测,提升饮用水水质,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5.改善环境质量。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严防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现象,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坚持源头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狠抓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综合治理。整治工业废气,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提升燃油品质,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定期公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对农用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实施分类、分区、分用途的科学管控与治理,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强化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6.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盘锦建设,强化治安防控、交通和消防管理,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应急体系,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控职业危害风险,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减少伤害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伤害发生。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环卫、电力、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全面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推进广播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和宽带普及。加大对村镇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的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和功能,提高污水处理率。采取城市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氧化塘净化等多种方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保护,实现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100%,供水保证率100%。配套完善水处理、消毒和计量设施建设,让农村群众喝上卫生水、洁净水、放心水。深入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与改造,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农村新建住房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乡镇卫生院、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等区域要建设卫生公厕。持续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行动,有效改善全市旅游厕所卫生状况,提升厕所文明。积极做好户厕维护保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户厕,健全完善建管并举的农村改厕长效机制,让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3.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盘锦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5—20xx年)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村庄卫生保洁制度。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统筹建设晾晒场。规范收集、处置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加大白色垃圾治理力度,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加强犬只管理,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深入开展宜居乡村建设,保护自然景观,加强绿化美化,建设有历史记忆、农村特点、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美丽宜居村镇。加大对农家饭店、民俗园、采摘园等环境卫生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以镇带村,以村带户,有效破解农村卫生管理难题。

4.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科学布局基本医疗服务资源,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公办村卫生室,每个镇设置一个政府举办的标准化镇卫生院,方便农村居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强化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全科医学建设,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在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在村卫生室推广中医药服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证村卫生室正常运转,筑牢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5.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和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拓展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和环境整治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体广场等场所,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农村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培养农村文体骨干和体育健身志愿者,带动开展简便易行的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经济区要将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扎实推进建设工作。各级爱卫会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和评估对健康的影响,探索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机制。各县区、经济区要搞好调查摸底,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二)制定建设计划。各县区、经济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发展计划。通过开展健康影响因素评价、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等方式,对城乡建设和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明确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确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可行的阶段性目标,制定相应实施方案,确定阶段性评价指标和部门职责分工,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工作目标。

(三)广泛宣传动员。各县区、经济区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理念和典型示范城市(村镇)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支持率,营造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确保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学习借鉴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市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有序开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共同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良好格局。

(四)严格督导检查。市爱卫办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要求,建立健全适合我市实际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效果评价。各县区、经济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开展典型经验交流,总结推广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有效模式,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各县区、经济区要充分认识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辖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不断完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更加科学规范推进试点工作。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四

普洱茶是云南的地标性产品,它以生长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之下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叶为原料,经过塑形、熟成、归堆、拼配、发酵等工序制作而成,叶片宽大粗壮,色泽褐红明亮,口感醇香浓郁。普洱茶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培育技术的完善与加工技术的研发,普洱茶的种类与口感日渐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加之其特有的消食去腻、生津止渴、除乏解困、暖心养胃、降脂降压的功效,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为支持茶叶产业,提升茶叶产量与质量,促进茶叶内销及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出了“恢复老茶园,开展新茶园”的政策,逐步扩大了茶叶种植面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也曾发出“大搞茶园建设”的号召,在典型茶叶产地新建了大量茶园,使茶叶产量有了显著上升,除满足国内需求以外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地。但是,由于当时茶叶品种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的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不足以对茶农的生活给予有效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茶叶产业走向兴盛之路。1993年至20xx年间,云南成功举办了xx届“普洱茶文化节”,这对提高普洱茶的产品文化附加值、促进普洱茶的宣传和交易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20xx年至20xx年间,云南普洱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大小普洱茶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彩云之南这片瑰丽的土地之上,普洱茶的种类不断增多,从传统的单一普洱茶发展成为菊花普洱茶、玫瑰花普洱茶等,产品范围大幅扩展,从最初的日常饮品市场拓展到礼品市场、医药保健市场、日用洗化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等,目标市场也从珠江三角洲扩展到全国并行销至世界各地。由上可知,当前的普洱茶市场推广与以往相比具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发展支撑已经从单纯的政策号召转变为强大的`市场需求;投资目的已经从帮助农民致富转变为助力地方经济及我国农业产业的壮大;目标消费群体已经从普通大众消费扩大到高端消费;市场定位也已经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由亚洲走向欧美。但是,在云南普洱茶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进行迅速市场推广的同时,也的确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包括质量规范不完整、准入标准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制作工艺不先进等,需要相关企业和部门合力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云南普洱茶的健康持续发展。

首先,在市场宣传方面,普洱茶市场存在虚假宣传及夸大宣传的行为。尽管名优普洱茶皆产自云南,但由于茶园所在地、采摘时间、存储时间、加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普洱茶在品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价格之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家以次充好,或是将假冒伪劣产品冠以名优普洱茶之名,导致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例如,一些乔木型普洱茶如古树茶,其品质往往高于其他品类,并且产量有限,故而价格相比普通普洱茶要高出许多,不法商家便用普通普洱茶冒充古树茶,从中牟取暴利。相关调查显示,云南古树茶园面积仅有一万公顷左右,按照每公顷产茶225千克来计算,云南省每年古树茶的总产量仅有三千吨,而当前市场上被冠以古树茶之名的普洱茶高达数万吨,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同时,众所周知,决定普洱茶品质优劣的一大因素是其产地,在《普洱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中,国家有关部门对普洱茶的产地作了明确定义。然而,有些不法商家对此却全然不顾,用并非产自云南的大叶种茶冒充云南普洱茶,从境外低价购入,包装后美其名曰“边境普洱茶”,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性欺骗。另外,普洱茶的口感主要取决于发酵工序和存储时间,一罐拥有几十年存储历史的陈年普洱茶在口感上无疑可以傲视群雄,价格同样令一般普洱茶望其项背。一些不法茶商利用消费者追求陈茶的心理,给存储时间较短的普洱茶套上陈茶的外衣,并标以高昂的价格误导消费者。还有些商家故意夸大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将一些莫须有的功能强加在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之上,这也是为道德所唾弃、为法律所禁止的欺骗行为。其次,普洱茶的推广宣传与监察管理不同步,制作工序没有统一的标准,市面上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国内市场上大多数普洱茶都产自小型茶企业或者传统作坊,由于资金有限,技术方面迟迟得不到提升,管理方式同样颇为滞后。20xx年我国工商总局曾委托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对部分紧压茶进行监测,发现有十二组样品不合格,而这些样品均来自云南的普洱茶。对于任何茶叶品种而言,水分超标容易造成茶叶发霉变质,保质期缩短,灰分超标则会导致茶叶中存在明显的杂质,暴露生产线的环境卫生问题,影响消费者的品饮感受,最终将损害普洱茶的整体声誉。最后,普洱茶的市场定位也存在一定问题。普洱茶具有降脂降压、消食去腻、除乏解困、暖心养胃、利尿解毒、延缓衰老、强骨固齿、减肥瘦身等特殊保健功能,这是许多消费者喜欢饮用普洱茶的重要原因。但是,很多茶叶企业因此将普洱茶定位为药用饮品或保健饮品,而不是像西湖龙井茶、日照绿茶、安吉白茶那样作为日常休闲饮品来推广,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目标消费者群体,特别是青年、少年消费者,同时这种辅助效果并不真的像医药那样具备特定程度的疗效,从法律层面来说也是不被允许的。此外,普洱茶与其他茶叶种类相比具有显著的收藏价值,它具有越陈越香越醇的品质,因而陈年普洱茶总是受到消费者的大力追捧。不过,对于大众消费市场而言,价位适中、品质优良的普洱茶才是主导,一些茶叶企业沉迷于对陈年普洱茶的研发与生产,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轨迹,盲目偏向高端消费市场,导致丧失了一大批潜在客户,也严重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实现对云南普洱茶的科学推广,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普洱茶的市场推广纳入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之中,使之成为云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相关统计发现,目前云南从事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人数高达一千三百多万,每年创造的综合产值超过一百亿元。毫无疑问,普洱茶是富民、强省的新兴产业,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云南省政府应当明确地把完善普洱茶的发展写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各类文件之中,将普洱茶视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并在资金、技术、人才、税收、政策、科研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进行资源整合,规范普洱茶市场,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及监督体系。目前,普洱茶市场前景看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到普洱茶生产及经营行业,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各企业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差,即便使用上乘的原料也无力生产出好的茶叶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部分企业之间还存在争抢资源的问题,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甚至形成恶性竞争,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组织联合龙头企业,做好产业导向,加强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认证和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及经验,形成良好的生产营销秩序。另外,普洱茶企业应当科学运用市场营销理论,通过跟踪调查、现场访问等形式,及时捕捉消费者的态度和建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愿望,打造相对权威的数据库,使企业的信息发布、品牌推广、服务支持等工作均围绕消费者而展开,打造茶农、茶园、茶厂、茶商、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云南普洱茶的整体发展。我们还要在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坚决抵制炒作和欺骗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道德与法律教育,全面提升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应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保证普洱茶的有序经营。

第三,提升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与品牌意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产品价格的核心元素,所以,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诚信意识,完善各项生产、加工、营销标准,保证稳定的产品质量,制定科学、可控的价格体系,严格控制流通环节,合理安排各项利润,建设完善的销售终端。同时,企业还应当树立牢固的品牌意识。当今市场已经步入品牌时代,品牌是质量与服务的象征,是产品价值的彰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所以,普洱茶企业应当具备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独立的特色品牌。相关部门和茶叶企业一方面可以对历出现过的老字号进行挖掘与整理,传承历史,重铸辉煌,另一方面则应当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普洱茶产品,打破当前市场上产品类型单一、知名品牌稀缺的局面。第四,科学市场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每一件产品都应当具备国际眼光和全球视野,不仅仅满足于本地区、本省市、本国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所以,对于普洱茶企业而言,利用大好国际形势,把握时机谋求发展,将普洱茶推入国际市场,让普洱茶成为各国消费者喜爱的日常饮品,让各国人民领略悠久醇厚的普洱茶文化,以此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就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一项推广任务。第五,以质量为根本,避免盲目扩张。很多地区为了发展普洱茶,提出以茶兴市、以茶强县、以茶脱贫、以茶致富的口号,并制定了每年要新开发出若干亩茶园、数年后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翻几番的发展规划。

诚然,普洱茶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种植范围的扩大与产量的提升,但是我们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发展普洱茶,追求在质量上取胜,而不是数量上的盲目扩张。目前,普洱茶的主要种植领域集中在云南地区,不过种植方式仍然依靠传统人力,名优茶品类少、产量低。所以,要做大做强,普洱茶企业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走质量高、价格优的名优产品之路,积极改造传统茶园,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生产,走上以精加工、深加工为主的技术产业化道路,提升产品附加值,特别是借助云南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提升茶产品的文化内涵,以质取胜。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五

为加强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路政管理,积极推进县道养护道班建设,完善管理、养护、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道班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路政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县道专业养护水平,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全市“十二五”农村公路县道道班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现有道班98个,均属县(市、区)公路管理站,管养县道总里程2182.217公里。其中有产权道班86个,借用或租用民房道班12个。从现有房屋现状分:良好的有9个,一般的21个,危房46个,倒塌10个。从现有房屋使用情况分:自用37个,全部出租2个,部分出租8个,闲置39个。

二、道班建设的意义。

养护道班是农村公路养护路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交通部门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展示交通形象的窗口。加强县道道班建设,使其成为拓展交通管理功能的重要据点,对稳定养护队伍,改善养护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养护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道班规划建设的要求。

1、“十二五”农村公路道班规划建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发展为指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道班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道班综合管理功能,努力提升专业养护水平。

2、道班房的规划建设,应适应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需要,与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规划相衔接,充分利用现有道班或已建成的客运站点进行改建,或与客运站点合建。

3、新建独立道班房的选址,应充分考虑道班生产、生活便利,尽量选择在养护路线所经过的乡(镇)政府所在地附近。

1、根据现有县道管养总里程数和管养线路地理位置分布情况,按照每30-50公里设置一个大道班的要求,结合各地养护实际需求,“十二五”道班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全市拟规划设置大道班75个,其中:新增道班25个,原有道班改造50个;新建41个,改建8个,与客运站合建26个(新建14个,改建12个)。

2015年13个(吉安县1个、永丰县2个、新干县1个、峡江县1个、泰和县2个、万安县1个、遂川县1个、安福县1个、永新县2个、井冈山1个)。

五、道班建设的功能布局及标准。

1、新、改建的道班应按大道班建设管理模式,并完善其配套设施:即一个道班养护里程在30-50公里左右,按3.5-4公里/人标准,每个道班应配备养护人员10人左右。道班的主要功能设施应包括办公、宿舍、食堂、车库、养护工具仓库、养护设备停放场地、应急养护材料堆放场地、围墙(栏)等,其功能布局见附图。

2、道班建筑总面积应控制在250-400平方米左右,场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主体外墙可根据道班房所在地址位置周边环境,可选刷白色、淡蓝色、淡黄色涂料;但围墙必须涂刷黄色涂料,并在上面刷宣传标语。

3、道班房主体工程应二层以上,并悬挂路徽、道班名称。路徵需为红底白线,直径为50厘米,可挂至主体工程外墙上或大门上;道班名称需与“十二五”规划中的道班名称一致,并统一挂至大门左侧。

4、道班内应进行绿化,有条件的可以设置菜地、鱼塘、果园等生活设施。

5、与客运站合建项目,必须按上述要求确保道班各项功能。

六、道班的建设管理。

1、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为道班建设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辖区内道班建设规划、计划申报、资金筹措和建设管理。各县(市、区)公路站为道班房建设具体实施单位,负责项目施工管理、质量监管。

2、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市道班建设规划编制和农村公路养护道班建设行业管理,市县乡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道班建设具体指导和监督。

3、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应按本实施方案的建设规划做好土地使用规划、施工图设计、编制概(预)算等前期准备工作,在申报年度计划时将施工图、土地使用证明等相关资料上报市公路处审核,经市交通运输局审批后下达年度建设计划。

4、道班建设应符合国家房建有关标准。计划下达后建设单位要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各项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施工图设计审批、土地征用、工程招投标、工程交工验收等工作,并于每月底向市公路处报送进度报表。

5、工程竣工验收由市交通运输局组织。

七、资金筹措及其他。

1、道班建设资金以各县(市、区)政府财政预算经费投入为主。对纳入全市农村公路道班“十二五”建设规划并按计划实施且竣工验收合格的道班,市本级将安排一定的以奖代补资金。

2、道班建设应尽量利用交通部门有产权的原有土地,确需选址新建道班用地,各县(市、区)要力争出台相关政策,减免土地等相关规费。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六

包括规划区和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料、现状条件、建设条件、自然环境条件资料等的调查和分析。

第二步:规划方案设计(建设规划图)。

(1)根据对基础资料等的分析,确定村庄性质和发展方向,计算人口发展规模,拟定各类不同功能建设项目的布局和总体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

(2)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不同的用地布局方案。并对每个布局方案的各个系统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其内容为:村庄形态和发展方向,道路交通系统,工副业生产用地,居住用地的选择,商业、行政、文教卫生用地选择,园林绿化系统的布置等,逐项进行分析比较。

(3)在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相对经济合理的用地布局方案。

就建设规划方案与甲方沟通,并记录修改意见。

第四步:完成全部规划。

(1)根据甲方意见修改、完善方案。

(2)制定各项工程管线布局和用地竖向规划。

(3)估算近远期建设投资和工程量,并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图。

(4)编写村庄建设规划的说明书。

第五步:方案汇报。

(1)制作方案说明幻灯片。

(2)参加评审会,认真听取领导、专家意见,并详细记录。

第六步:最终成果。

根据领导、专家意见,对相关图纸及说明书进行修改。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乡村生态功能需要,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江海田园特色美丽乡村,构建城乡高质量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建立多规合一、城乡融合、全域覆盖、分级分类的村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明确乡村发展空间载体,优化乡村建设用地布局,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引领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稳步减量化,实现村庄风貌、人居环境、设施功能的提升。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工作基础上,确保两年内稳步实现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为实施乡村振兴夯实规划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内涵,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树立“多规合一”和“存量规划”理念,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城镇村空间布局,调整完善村庄分类,加强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高标准、高水平引领乡村建设。

四、总体要求。

1.明确不同乡村地区发展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及县(市、区)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目标,合理确定进城、入镇、留乡人口比例,确定差异化的村庄发展思路。

(1)城市及重点镇周边地区应合理控制村庄发展,引导“进城入镇”,加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村庄格局,每个行政村宜保留1个规划发展村庄。

(2)农业功能区要适度提高规划发展村庄数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留乡村民向规划发展村庄集聚,原则上3平方公里左右行政村宜确定1-2个、5平方公里左右行政村宜确定2-3个规划发展村庄。

2.合理确定不同自然村庄分类。在综合分析研究村庄发展条件基础上,将现状村庄因地制宜划分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和其它一般村庄。

(1)集聚提升类村庄。优先选择村委会和撤并乡镇政府驻地、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美丽乡村、三星级康居乡村及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等村庄。其它现有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原则上应尽可能确定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强化公共资源配置和建设,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推动村庄适度集聚。

(2)特色保护类村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具有产业特色等村庄应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注重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风貌保护,塑造与周边环境融合的建筑和空间形态特色。

(3)城郊融合类村庄。指城市及县城城关镇周边、处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村庄,应综合考虑与城市的发展关系,适度发展城市配套服务业,统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城市后花园。

(4)搬迁撤并类村庄。指与城镇发展、产业布局、生态管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相矛盾需要实施规划控制的村庄。其它需要确定为搬迁撤并类的村庄,应进行充分论证,防止大规模撤村并点。

(5)其它一般村庄。指目前看不准、暂时无法分类的村庄,留待后期进一步观察和论证,近期应满足农民基本生活需求。

3.引导规划发展村庄合理布局。综合考虑自然村庄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加强对水网地区、沿江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注重在原有村庄形态和肌理上改善居住条件,保护乡土文化和乡村风貌。

(1)依托现状进行整治扩建,合理确定相对集中式、组团式的村庄布局模式,划定空间管控边界,严格控制村庄无序蔓延,引导村庄有序集中集聚,加快形成布点合理、相对稳定的村庄格局。

现状建设规模较小(少于20户)且没有发展需求的,原则上要控制其发展。

1.分类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村庄发展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和工作重点,因村制宜,分类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1)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及有较大建设需求的村庄,要围绕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等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布局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布局、农村居民点设计、历史文化传承、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布局、近期实施计划等规划内容,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2)其它村庄可简化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只规定村域用地布局、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基本内容,形成“两图、两表、一库、一清单”(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规划指标表、土地用途结构调整表,规划数据库,规划项目清单)规划成果。

2.明确村域用地布局。落实上位规划约束性指标,合理安排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建设空间,统筹村庄各类用地布局。

(1)农业空间。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合理发展空间。

(2)生态空间。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细化明确生态空间保护范围及要求,优化乡村水系、林网、绿道等生态空间格局,系统保护乡村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

(3)建设空间。合理安排农村居住、公共服务、公用设施等用地布局及规模,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落实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合理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不超过5%),用于农村公共公益设施和零星分散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使用。

(4)村庄建设控制区。搬迁撤并类村庄及零星分散农户应划入村庄建设控制区,严格控制新建、翻建、改(扩)建住房。其它现状规模小于20户(不含里下河地区)的孤立居民点,原则上应划入村庄建设控制区进行管控。

3.强化村庄居民点设计。聚焦村庄居民点建设重点,延续村落水、田、路、房传统格局,合理确定村庄空间形态,引导村庄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形成统一且富有变化的江海田园特色乡村风貌,延续乡村本土记忆,避免“千村一面”。

(1)村庄平面布局。整治提升为主的村庄,应在原有村庄形态基础上改善居住条件,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划定村庄建设控制边界,条带状村庄宜控制在1公里范围内,防止无序蔓延。鼓励采用填平补齐、联合改造等方式进行改建扩建,灵活布局独栋、双拼、联排建筑,有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新建农村居民点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筑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注重村落的自然错落有致,合理布局公共空间,多样化组合建筑院落,避免再次形成行列式、兵营式的呆板布局。

(2)村庄风貌引导。充分依托现状水系、田园、道路、植被等构建村庄特色空间,塑造村庄、田园有机融合的乡村风貌。既有农房改造应避免过度装饰,色彩、风格要与周边协调。新建农村居民点风貌要整体统一,空间形态与原有村庄肌理相协调,不宜采用欧式、美式等外来建筑风格及明度高、过于鲜艳的色彩。严格控制农房建筑体量,个人自建住宅建筑层数一般不超过三层。鼓励吸取当地传统民居特色元素和文化符号,充分运用地方建筑材料和传统建造工艺,传承村庄传统风貌。

(3)乡村景观设计。充分挖掘村庄自然、人文要素及乡土建筑特色,结合村庄入口、滨水空间、活动广场等公共空间营造体现村庄乡土文化和乡风民俗特色的景观。村庄入口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营造等突出景观效果。滨水空间应增强亲水性,合理采用水生植物驳岸、植草护坡驳岸等生态方式,依水就岸建设带状游园或面状游园,设置滨水步道、亲水平台、休闲小广场。活动广场应结合公共服务功能与公共建筑配套建设,设置休息、健身和文化设施等。

4.加强村庄设施配套。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要求,分级、分类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合理确定各类设施用地布局及其建设规模。

(1)分级分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按行政村、规划发展村庄两级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行政村应统筹配置党群服务、文化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卫生室、警务室等设施,鼓励各类设施共建共享,打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其中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合理设置文体活动场地和小游园,小游园用地面积不小于1亩。

根据村庄分类,差别化配置规划发展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城郊融合类村庄应与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集聚提升类村庄应强化现有设施的改造提升,特色保护类村庄应要彰显乡村特色文化,各村庄按需增配文体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站、红白喜事场所、便民超市、旅游服务点、电商网点等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及村史馆、乡贤馆、民俗馆、家风文化馆等文化设施。搬迁撤并类村庄及其它一般村庄原则上不新增公共服务设施,但应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能够覆盖。

对于不具备接管条件的村庄,农民集中居住区宜建设集中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它村庄可结合实际采用集中式或分散式处理模式。村庄公共厕所可结合公共设施合理配建,1500人以下设置1-2座,1500人以上设置2-3座,有旅游产业的应设置旅游厕所。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

五、工作保障。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建立主要领导负责的村庄规划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履行好规划编制主体责任,对城乡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落实专项经费,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村庄规划符合实际。各级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形成村庄规划工作合力,确保按时、高效完成任务。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大规划编制工作的督查、推进、指导力度,加强对基层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符合地方实际的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及时组织交流研讨,发挥先行示范作用,为有效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理清思路、明确重点。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要结合全省规划师下乡活动开展,积极鼓励规划设计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服务农村,探索建立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对口帮扶机制,发挥规划设计单位的技术优势作用。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各地要按照“政府引导、村级主导、村民主体”的工作原则,把握村民主体着力点,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立足村庄实际,注重村情民意,充分利用微信发布、进村入户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凝聚村民、乡贤、乡村企业积极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的思想共识。村庄规划方案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主要内容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并纳入村规民约。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八

我们所要建立的数字档案馆既不是模仿纸质档案为主体的实体档案馆,也不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形成的封闭的档案信息库,而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基础上,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企业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为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

根据档案界有关专家学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企业数字档案馆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1馆藏资源数字化。

数据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反映,所以数字档案馆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中,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多媒体介质,因此,数字档案馆除了现已存在的电子文件以外,还必须将馆藏的实态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永久的存储在服务器的磁盘、光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中。

1.2档案信息结构标准化。

应该说信息结构标准化既是馆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依据,又是档案信息能否方便快捷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建设数字档案馆将要引进比较复杂的元数据的概念和很多新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数据迁移技术等等。这就要求档案信息结构的标准化。

1.3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

馆的网络技术主要有:局域网技术,internet技术和intranet技术。考虑到档案信息不同于图书或其他信息,其传递的范围要受到密级的限制和访问权限的约束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在许多场合使用局域网技术和intranet技术较为稳妥。

1.4生成空间虚拟化。

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群体概念,是由一个部门、单位乃至一个地域的众多档案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的联合体,通过网络实现跨库互动查询,达到使用信息的目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改变了存在的性质和方式,延伸了传递的途径和条件,拓宽了使用的环境和范围。这也正如部分档案学者指出的那样:通过网络的连接,传统档案馆被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资源档案馆,一类是终端档案馆,前者为数字档案馆提供信息,后者则为用户提供服务,而终端档案馆则可认为是一种虚拟的工作环境。

1.5档案信息利用社会化。

众所周知,传统介质档案的利用,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其他用户如果想获得这种档案信息,只能等待,因而很难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建立了数字档案馆以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从网络上查询这些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1.6档案管理自动化。

这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之一。诸如档案自动编目、检索、档案自动标引、各类档案的借阅管理、统计、报表、档案业务建设活动等。

环境逐渐形成,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和应用,使得档案信息快速地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挑战,如果缺乏相对完善的数字档案管理方案及基础设施,不仅档案工作与社会的发展脱节,而且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必然会受到影响和制约。

全球信息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新的希望和憧憬,更多的是机遇和挑战,企业的档案工作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如何使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创新,正如中办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所说:“要解放思想抓创新,要注重观念创新、工作创新、机制创新”。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主动、积极地变革与形势和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3.1资金保障。

建设数字档案馆所需资金与其它档案事业建设相比数额是巨大的。一般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开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硬件开支和软件开支。硬件开支是指购置各种专业设备和环境改造所需的资金。由于现行的档案馆保管的主体是纸制档案,保管设施、提供利用的形式和阅览场所都是以此为中心设计的,不能满足数字信息的保管和提供利用的要求,需进行一整套包括信息转换系统、电子档案保管系统、数字信息传输系统如网站及支持网络传送的通讯线路等各种基础设备、设施的购置和建设,还有适应数字档案阅览的场所。软件开支是指保障数字档案馆正常运行的技术开支和人力开支。将现有的馆藏档案转化成数字档案,除必要的硬件设施还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支持,如购置、开发一定数量的应用软件,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系统维护和数据库转换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障才能得以实现。缺少资金保障,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3.2资源保障。

数字档案馆海量存贮和快速传输的功能,要求档案馆要有足够多的可传输的数字信息。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制、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少而又少,这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这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满足社会各界的广泛利用需求,使数字档案馆正常运转,保持旺盛生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

3.3技术保障。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对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要求。一方面,面对各种计算机、网络等。

技术含量的专业设施,需要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维修,从而保障各种专业设施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应用管理软件需要不断升级、更新,相应的软件开发人员也是不可缺少的。再有,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也要做出调整,除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外,还要加强现代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知识及电子文件的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适应数字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才能处理好数字化的信息,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服务。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和开发利用。要最终通过各个数字档案馆的联合共建、协同开发,避免重复,建成一个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分布式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库群。

4.2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前提条件。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以国家骨干通信网为依托,不需再进行专有通信网的建设投资,因而数字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配置相应的网络设备、服务器、档案数字化设备以及系统软件等。

4.3应用系统的开发。

应用系统是数字档案馆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基础。它是一个可扩展的网络应用系统,完成对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数字档案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销毁、统计等全过程管理工作,并能为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信息服务。

4.4标准与法规的建设。

标准与法规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内容,逐步推出相关的标准与法规,主要包括数字档案资源的描述、标识、存储、查询、交换、管理和利用等的标准与规范,并最终形成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的标准与法规体系。

4.5人才培养人才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通过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具体实践,逐步培养一批在系统开发与维护、档案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法规建设与保护、相关技术的使用与研究以及数字档案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十九

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作要求,全省乡镇要全部建立村镇建设档案室,50%达到省级标准,为完成我县村镇建设档案室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实现村镇建设档案室全覆盖,现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创建范围

20**年全县9个乡镇,名单附后。

二、申报创建时间

根据全市村镇建设档案室创建计划目标,我县9个乡镇今年内要全部完成村镇档案室创建工作,并于10月份前申报创建验收时间。

三、申报认定程序

申报工作由属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组织实施,申报材料报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由市城建档案管理处推荐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设档案办公室进行认定,最后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并授牌。

申报“省级特级”村镇建设档案室的认定,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档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申报“省一级”及以下级别的村镇建设档案室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组织实施。

对于成功创成“省特级村镇档案室”和“省一级村镇档案室”的乡镇,市住建局将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制定方案,推进创建工作。

县住建局和新农办将督促各相关乡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创建村镇建设档案室各项工作尽快启动、迅速推进、如期完成。

在计划安排上,要细化分解工作进度,精心编制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创建时序。

各相关乡镇要明确一名创建村镇建设档案室联络员,负责定期上报创建进展情况。

(二)成立机构,加强资金争取。

各相关乡镇要以创建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工作为依托,扎实推进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要细化工作方案,落实专项资金,保障档案库房,购置相关设备,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三)加强业务指导,做好跟踪服务。

县城建档案馆要认真做好创建的业务指导工作,加大对村镇建设档案室创建工作的跟踪服务,积极协助各相关乡镇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严格督查,定期考核通报。

县住建局和新农办要强化对相关乡镇建设档案室创建工作的检查和考核,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印发创建督查通报,对创建过程中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并责成整改,相关乡镇要确保村镇建设档案室创建工作快速推进,不折不扣完成创建任务。

根据20**年12月9日市长办公会议精神,结合我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按照《洪江市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原则

数字档案馆建设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二、项目建设目标

依托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基础设施环境,充分利用政务网、局域网以及因特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可适应洪江市档案业务系统发展趋势及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应用平台,开发符合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的各种应用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进程,逐步完成对数字档案信息有效的网络化管理,为政府与社会公众提供分层、多渠道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和服务。

三、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本项目建设从三个方面进行:1、系统支撑平台建设;2、数字档案馆平台建设;3、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

系统支撑平台包括支撑系统运行的'软硬件和日常业务工作的附属设备等,是支撑数字档案馆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平台是整个数字档案馆的中心,也是本项目的核心建设内容;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则为数字档案馆平台提供了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数字档案馆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标志。

具体建设内容见下表:

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一览表

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

备注

系统支撑平台建设

1. 

平台基础硬件

包括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平台硬件设备。

2. 

平台基础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软件等平台基础软件。

3. 

附属设备

数字档案馆平台建设

1. 

档案馆管理系统

2. 

档案室管理系统

3. 

馆室一体化接口

4. 

档案业务指导系统

档案馆与全宗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部署于政务内网。

5. 

通用数据交互平台

自动接收各信息化系统的归档数据,部署于政务内网。

6. 

全文检索引擎

7. 

门户网站

基于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展现档案工作,部署于外网。

8. 

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

对档案馆数字化加工工作进行管理,部署于局域网。

9. 

涉密档案管理系统

对高密级的档案进行管理,不连接网络。

10. 

独立档案室管理系统

全宗单位独立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不接入网络。

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

1. 

条目录入

对档案信息进行录入,包括案卷与卷内著录项信息。

2. 

条目检查、纠错

对档案馆原有条目进行质检,并修改错误的著录项。

3. 

档案扫描、缩微

将实体档案扫描为电子档案,同时得到缩微图像。

4. 

图像处理

5. 

数据挂接

6. 

ocr识别

7. 

档案整理

四、项目建设工期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为缓解财政压力,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将其划分为两期进行实施,具体分期如下:

期数

建设内容

建设范围

说明

一期

1. 

平台基础硬件

2. 

平台基础软件

3. 

附属设备

建立目录数据库

1. 

档案馆(室)管理系统

2. 

通用数据交互平台

3. 

全文检索引擎

4. 

涉密档案管理系统

5. 

馆室一体化接口

6. 

档案业务指导系统

7. 

独立档案室管理系统

8. 

门户网站

9. 

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

二期

建立全文数据库

五、近期工作目标

1、建立系统支撑平台:数字档案馆平台运行所需的软硬件以及相关附属设备。

主要包括配置服务器、安全设备、存储设备、备份系统与扫描仪等。

2、建立数字档案馆平台:包括档案馆(室)管理系统、馆室一体化接口、档案业务指导系统、通用数据交互平台、全文检索引擎、门户网站、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涉密档案管理系统、独立档案室管理系统等。

3、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目录数据库:对12.37万卷馆藏档案的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输入。

档案室建设和规划的方案篇二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突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局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开展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破解当前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土地制约难题,探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县乃至全市实施迁村并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许家台乡新农村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所置换出土地用于商品住宅区开发建设,收益用于平衡农民还迁住宅建设投入。

对原村庄占地进行复耕,用于周转用地指标的占补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是群众自愿,政府批准。

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全乡总体规划为依据,各村有计划稳步推进。

四是政策扶持,市场运作。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健康开展。

许家台乡,地处蓟县西北部山区,是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0036人,3087户,村庄占地面积2873.9亩。按照规划建设方案,新镇区位于许家台乡瀑水村附近,涉及拆迁全乡15个行政村,新农村项目总用地面积2700亩。

许家台乡新镇区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702亩,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998亩。按照土地整理复耕规划,拟复耕的13个村庄占地总面积2171.9亩。具体运作上,首批启动小米庄村、歇人场村、花甲石村三个村,一期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27.5亩。

本着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原则,并从新农村项目建设实际可行的角度,按照农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功能区同步启动的思路,根据许家台乡总体规划,确定一期建设用地周转指标规模627.5亩,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建设。

建立政府推动、各村申报的操作机制,以乡政府为工作主体,村抓具体落实,形成乡村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1、乡成立新农村项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卢旺任组长,乡政府乡长陈恩勇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各村在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村一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群众履行民主程序提出新农村建设申请,并落实还迁、拆迁、土地复耕和维护稳定等工作。

3、以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将现有宅基地交回集体统一规划使用,换取新镇区内住房的申请。

1、3月底前完成新农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招商,启动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广州恒大集团盘山国际会议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坐落在我县官庄镇和许家台乡境内,县政府与其签定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广州恒大集团负责一期农民住宅工程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2、月底前完成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和相关配套,12月底前完成还迁。

在还迁工作中,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

3、12月底前完成村庄拆迁及土地复耕工作。

农民迁入新村后原住宅由各户自行拆除,乡政府负责将原村庄旧址恢复为耕地。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乡成立新农村项目专项领导小组,村一级也成立相应专门工作机构,完成全乡新农村项目的建设规划调整等前期工作。

2、严格周转指标管理,强化监督落实。由县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决定,县人大审议通过支持开展试点建设的决议,制定周转用地指标“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具体管理办法。

按照新农村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进度计划,加强监督落实,不能按期则相应扣减建设用地指标。

3、依法民主操作,尊重群众意愿。遵照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规定,已完成前期情况调查,全乡15个村新农村建设同意率达到91.9%。对新农村建设申请、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还迁方案等,严格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征得村民同意。由村民委员会与村民逐户完成房屋置换协议签订,协议纳入对原住房实施拆迁和土地复耕的条件。取得农户拆房退地的法定承诺,同时签订与村庄占地整体置换新建农民住宅的协议,保证按计划还迁、拆迁。

4、引进实体运作,市场化筹集资金。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进实体开发公司具体运作,利用新农村建设置换出土地的开发建设收益,获取建设资金保障。目前已与开发商达成合作开发意向。

5、严把复耕重点环节,周密组织实施。已制定了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在此前提下,制定土地整理复耕具体办法,明确复耕工作主体、复耕标准及相关政策。由乡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对原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复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749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