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某个时期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写作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一
从前,有一只小蜗牛,它叫茜茜。它住在一条小河边,在那生活的不错。有一天,它想搬家,它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搬到一个食物更充足的地方去。”于是,茜茜去搬家了。
因为家里的东西太多,所以茜茜想找个人帮它搬东西。它来到一个草坪上,看见一只小青蛙在放声歌唱,茜茜对它说:“小青蛙,你帮我搬家好吗?”小青蛙不理它,继续唱它的歌,茜茜就走了。
它来到一个花丛下,看见小蜜蜂在玩耍,它跑上去问:“小蜜蜂,你能帮我搬家吗?”小蜜蜂摇摇头,飞走了。茜茜正想下去,突然听到下面有人说:“小蜗牛,我们帮你搬家吧!”茜茜往下一看,是一群小蚂蚁。茜茜高兴极了,对它说:“谢谢你,小蚂蚁!”
后来,它们齐心协力地搬着东西,终于搬好了家。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二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饿行为特征。
3、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4、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重点:观察、描述、画蜗牛,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知道蜗牛有不同种类。
难点:描述蜗牛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西红柿、苹果皮等。
第一课观察蜗牛。
1、外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睛。
2、不同种类: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颜色、不同习性的蜗牛。
3、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1、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蜗牛这种动物,虽然蜗牛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有时在白天饿某个时候也很可能变的非常活跃,你也可以通过提高栖息地湿润度或在栖息地制造水坑等刺激蜗牛的出现,有时也可以用布或盒子把栖息地包起来,增加黑暗度也非常有效。如果采取了这些方法,蜗牛仍然不出来,可以试着改变它的生活周期。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具体方法。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的设计:以蜗牛为圆心作圆后,在圆上等距离的地方放置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至于用几只蜗牛、几种食物做这项实验,各组可不相同,但请注意,对于小小的蜗牛来说,实际观察活动之中只需要一片嫩菜叶、一小块苹果、一小片肉类,其他食物也只需少量。进行蜗牛吃食物的观察,最好用饿了一段时间的蜗牛,喂饱了的蜗牛食物的反应会是消极的。同时,应及时记录观察、统计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统计表、记录观察、汇报结果。
3、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下怎么样给蜗牛安家:
(5)栖息地的放置不要让阳光直射,远离炎热、震动和阳光;
(6)门天抽一定的时间,观察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特点、运动形式,并及时记录。
学生活动:笔记这些设计点。
观察、描述、画蜗牛。
按照以上步骤练习怎样给蜗牛安家。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三
从前,有一只蜗牛住在一个没有花没有草的石缝里;他很少出来散步,在晴天他怕晒不敢出门,下雨时才能出来舒展一下身子。
有一天,蚂蚁和蜻蜓来看望蜗牛。蜻蜓看到蜗牛的生活条件这么差,就对他说:“我和蚂蚁住在你家对面的小土岗,那里比这里好多了,那里有花有草,还有一条清澈见低的小河,你也搬过去住吧!”蚂蚁也说:“是啊是啊,我们大家都在那里,蜜蜂负责采蜜酿蜜,蝴蝶负责传播花粉,青蛙捉害虫,蚯蚓松土……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工作,创建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听到蚂蚁和蜻蜓的话,蜗牛决定把家搬到小土岗上,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四
蜗牛住在葡萄园里葡萄藤长的叶子上。
小蜜蜂想了想,说:我个子这么小,帮得了你吗?
蜗牛又爬到小蜻蜓的家里,它对小蜻蜓说:小蜻蜓,你能帮我搬家吗?
小蜻蜓也说:不行啊,我没空,我要和蝴蝶去玩呢!
它又爬到小青蛙经常吃蚊子的地方,对小青蛙说:小青蛙,你能帮我搬家吗?
小青蛙想都没想的说:你搬家关我什么事?这时,爬来一只好心的小蚂蚁,小蚂蚁对蜗牛说:蜗牛,我帮你搬家吧。
蜗牛非常感激的说:太感谢你了,小蚂蚁。小蚂蚁立刻叫来几个同伴,一起帮蜗牛搬家,小青蛙、小蜻蜓、小蜜蜂看见了,都非常惭愧,后悔自己没有帮蜗牛搬家。
后来,蜗牛搬完家了,搬到一个有鲜花野果和河水清清的地方了,它连声道谢,小蚂蚁也说:帮人家做事是应该的,我们一生中不能光吃喝玩乐,帮助别人能使我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五
1.喜欢参与阅读活动,培养坚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2.愿意联系自己的旅行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仔细欣赏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这个教案中,目标设定的顺序应该调整一下,目标3和目标1顺序交换。
1.经验准备有旅游的经历,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因为教师对幼儿的旅游经验了解不足,导致后面提出来的问题幼儿不知如何回答。
2.幼儿读物。
1.出示画面标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蜗牛,师:小朋友你们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小蜗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爬的很慢)。
教师笔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课堂上用简笔画形式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小蜗牛,很新颖,吸引着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体现了教师基本功素养。
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是以“老师问,幼儿答”这种形式开展,幼儿比较被动,参与的热情没有调动起来,建议老师这一环节围绕“旅游”的话题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与身边或者小组其他人说说自己的旅行经验,给所有幼儿提供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想说敢说,积极表达个人想法,发展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更多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并积极引导幼儿的讨论思路,把握讨论主题。
2.逐页阅读故事画面,在观察交流中了解故事情节。
(1)看动漫听故事。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故事内容,幼儿回答。
蜗牛为什么要去旅行?要去哪旅行?旅行的路上天气怎么样?
他们到山顶时看到美景了吗?这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第二天早晨九十九只蜗牛碰到了谁?他们见面时分别是什么心情?
幼儿描述第一百只蜗牛看到的美景,其他幼儿相互补充。
听完了好朋友的介绍,九十九只蜗牛有什么新的决定呢?
教研笔记: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很感兴趣,对故事内容基本理解,能够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少数从不举手发言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把简单的问题留给这样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言。
(2)看图片师幼完整阅读。
教师操作多媒体图片,再次欣赏故事内容。
与幼儿共同欣赏故事,让幼儿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笔记:再次欣赏故事的时候,建议老师让幼儿边看幼儿读物边听故事。多媒体影音课件,虽然形象直观、操作方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但画面的色彩、细节、质感都没有纸质图书的画面生动,亲切。所以再次听故事时,幼儿在对故事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近距离与图书亲密接触,会对画面的背景、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的故事等内容都会有进一步的感知。
3.教学游戏。
(1)手指律动:剪刀、石头、布。
师:小朋友们听完故事,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手指律动吧!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两把剪刀变成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一块石头,蜗牛会上树。
教研笔记:幼儿持续注意力时间短,换一种形式,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
(2)丰富词汇。
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词汇的积累,当幼儿有表达内心意愿想法时,能够有序、连贯、清楚地组织语言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语言课上教师对目标词的提炼,对于词型的分析,有助于幼儿积累词汇。
(3)手工制作,幼儿用彩泥捏出小蜗牛。
教研笔记: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折纸、泥工这类活动,可以做为幼儿语言课创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制作过程中让幼儿对故事中主要人物加深印象,喜欢上语言课,有助于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
4.情感教育。
引导幼儿要向小蜗牛学习,要有坚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教研笔记:故事中的小蜗牛对老师是否也有启示呢?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教会孩子的结果,而是要陪伴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感受着生活中每时每刻点点滴滴进步。像那只爬着旅行的小蜗牛,慢慢地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收获很多。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光有愿望没有行动,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要不怕困难,朝着目标努力,才能成功。
二、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展示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想)他是谁?(蜗牛)谁能说说蜗牛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
2、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蜗牛住在哪儿?
蜗牛为什么要搬家?它要搬到哪里?
蜗牛的家后来搬成了吗?
……。
很好,现在请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去熟悉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蜗牛住在什么地方?
(2)练习用“只有……才……”说话。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
一天,蜗牛的朋友蜻蜓和螳螂来看蜗牛,他们看到蜗牛住的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展示美丽的小山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里的景色,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指导朗读,读出小山丘的美,以及住在小山丘的快活感)。
(3)出示练习。
()丛林()野果。
()小河。
(4)我会说。
用“有……有……有……还有……”说一句话。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七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八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九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尤为重要。在歌唱活动中,首先应以感受为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动起来,并采用游戏等孩子们易接受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快乐的小蜗牛》这个音乐活动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内容也贴近孩子的生活。通过设计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变常规的学唱顺序,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让孩子更轻松地投入到活动中。
1、扮演小蜗牛的游戏中,充分感受、体验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乐中的三拍子节奏。
3、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小蜗牛图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图。
一、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醒幼儿用亲切动听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师: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听了你们的歌,我更加喜欢柳树姑娘了。
2、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
(评析:一开始的复习歌曲,可以提高幼儿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导孩子很快地进入活动状态。)
二、感受歌曲旋律,体验三拍子节奏。
1、创设关于“美丽的春天”的语言情境,引出动物旅游。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摇摇摆摆,许多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来游去,春天太美了。许多动物看见春天这么迷人,都想去旅游。
2、引导幼儿听旋律随不同节奏扮演小动物。
师弹奏不同节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弦)引导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哪些动物朋友,为什么会觉得是这些小动物。并鼓励幼儿随旋律自由进行律动。
幼:音乐是跳跃的,小兔、小鹿走起路来也是跳的。
(评析:一开始的听音乐旋律学做小动物,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听听、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充分进行了表现和体验,也解决了熟悉音乐旋律这一难点,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埋下了伏笔。)
三、 理解歌词
1、引出歌曲
(1)师弹奏表现小蜗牛走路的旋律,请幼儿猜一猜是哪个小动物去春游。
可提示幼儿:走路慢慢的。引导幼儿听旋律学做小蜗牛。
(2)请幼儿说说小蜗牛会到哪里去玩,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评析: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为理解歌词、引出歌曲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是为幼儿学唱歌曲作准备的,但是老师没有让幼儿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记忆歌词,而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小蜗牛旅游上做文章,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讲讲、做做中理解了歌词。
2、演示教具,学做小蜗牛。
(1)师边说歌词边演示桌面教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是怎样旅游的。
师说歌词。
(2) 师在音乐伴奏下演示教具。
师:小蜗牛旅游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给它拍手加油。
引导幼儿在“给小蜗牛鼓劲”这个情境里不知不觉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评析:老师进行了层层入深的设计,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动作在最感兴趣的“哟哟”上敲打节奏。)
(3)幼儿扮演小蜗牛爬山坡。
师:小蜗牛是有节奏的,你们想学小蜗牛试一试吗?
(4)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小蜗牛走路。
引导幼儿能随旋律有节奏地学小蜗牛爬。
(评析: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
师:老师把小蜗牛旅游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
2、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唱歌。
师:小蜗牛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把他唱进歌里去吧!
3、引导幼儿唱好衬词“哟哟”。
师:小蜗牛旅游时很轻松,很快乐,应该唱得轻快。
(评析:在学唱歌曲时,老师一开始先请幼儿完整地唱,然后分解了难点,让幼儿先唱简单的衬词,再逐步过渡到完整地唱,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唱起来,体验到了成功。而且,运用这样的方法后,孩子也能正确地处理象声词。)
4、引导幼儿用清晰的歌声表现可爱有趣不怕困难的小蜗牛。
5、引导幼儿表现小蜗牛旅游时的高兴动作。
师:小蜗牛旅游时心里感到怎么样(很高兴),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创造动感,调动情感,让幼儿人动起来,心动起来,引导他们以自我表现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前面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幼儿一下子就能表演起来,做出了许多“亲热”的动作,许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想来表演。)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十
蜗牛住在葡萄园里葡萄藤长的叶子上。
有一天,蜗牛准备搬家,搬到一个有鲜花野果和河水清清的地方去。可它一个人力气太小了,要搬家必须得搬很久,它想:如果能有人帮帮我就好了。它想了想,爬到小蜜蜂经常采花蜜的地方,它对小蜜蜂说:“小蜜蜂,你好!我在搬家,你能帮我搬东西吗?”
小蜜蜂想了想,说:“我个子这么小,帮得了你吗?”
蜗牛又爬到小蜻蜓的家里,它对小蜻蜓说:“小蜻蜓,你能帮我搬家吗?”
小蜻蜓也说:“不行啊,我没空,我要和蝴蝶去玩呢!”
它又爬到小青蛙经常吃蚊子的地方,对小青蛙说:“小青蛙,你能帮我搬家吗?”
小青蛙想都没想的说:“你搬家关我什么事?”这时,爬来一只好心的小蚂蚁,小蚂蚁对蜗牛说:“蜗牛,我帮你搬家吧。”
蜗牛非常感激的说:“太感谢你了,小蚂蚁。”小蚂蚁立刻叫来几个同伴,一起帮蜗牛搬家,小青蛙、小蜻蜓、小蜜蜂看见了,都非常惭愧,后悔自己没有帮蜗牛搬家。
后来,蜗牛搬完家了,搬到一个有鲜花野果和河水清清的地方了,它连声道谢,小蚂蚁也说:“帮人家做事是应该的,我们一生中不能光吃喝玩乐,帮助别人能使我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十一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十二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1、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2、布置作业: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教学板书]。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树发芽长满叶子树叶黄了地上盖着雪。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十三
蜗牛背起东西就搬家了。在路上,他看见了小蜜蜂,就说:“小蜜蜂,你好!我在搬家呢,你能帮帮我吗?”
小蜜蜂说:“我个子这么小,帮得了你吗?”它很不乐意地说。
蜗牛没说什么继续往前爬,在草地上看见快活的蜻蜓,它开心极了,说:“小蜻蜓,你能帮我搬家吗?”
小蜻蜓说:“不行啊,我要和蝴蝶玩呢!”
蜗牛只好往前爬,在池塘边看见青蛙,就说:“小青蛙,你能帮我搬家吗?”
小青蛙轻蔑地说:“你搬家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还要去捉虫子呢!”
蜗牛失望地往前爬,爬到大石头旁边,看见一只小蚂蚁,小蚂蚁问他:“小蜗牛,你要去哪里呢?”
“我在搬家呢!”
小蚂蚁说:“我帮你搬吧!”
小蜗牛说:“太谢谢你了,你真是我的好伙伴。”
小蚂蚁连忙回家把它的朋友都叫来了,在搬家的路上,他们看到了骄傲的青蛙,贪玩的蜻蜓,自私的蜜蜂。他们看着小蜗牛和小蚂蚁搬得这么吃力,都觉得很惭愧。后来,也去帮小蜗牛搬家了。
到了新家,蜗牛请这些小伙伴吃了一顿丰盛的美食呢!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手工《蜗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75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