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一
首先感谢会议给了我们教学管理部党支部今天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分享强国的学习心得。
教学管理部党支部高度重视学习活动。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2020年1月,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启动实施了“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原部门负责人姚滨和支部书记夏玉玲率先垂范。学习初期,大家只是按照要求下载了强国app,偶尔打开一两条感兴趣的新闻浏览一下,并没有建立答题的意识。当时正是寒假,领导们怕我们懈怠,不但自己带头学习,而且每天早、晚都会在支部微信群里面督促大家一起学习,不厌其烦地通过语音、截图等方式介绍学习方法、经验,以至支部全体成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积分一直名列前茅。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学习经验:千里之行,始于起点。
第二个学习经验:持之以恒,方得始终。春学期开学后,部门负责人刘峻和支部书记夏玉玲多次在会议上将学习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他们率先为支部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分别上了题为“金句来习”和“学会思辨,克服恐慌”的关于“学习强国”学习的主题党课,使全体党员深深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大家常常在“学习强国”群里面讨论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晒积分,促学习。强国里面如有新增项目,会第一时间在群里相互通知;如有同志遇到问题,大家会争前恐后地帮助答疑解惑;也会不时地亮一亮阶段积分和排名,相互提醒、相互鼓劲,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比如,前两天支部潘雪锋老师发现省级学习的平台里面新增了地方平台也可以“订阅”,第一时间在支部群里与大家分享。
截止目前,支部9名党员中8名党员的学习总积分在14600分以上,均位居学校前16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阶段性的成绩都是大家坚持不懈、持以之恒的结果。
一学期之前,如果让我们支部坐在这里分享学习经验也许我们底气会足一点。如今,在校党委的引领下,全校各支部都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强国的学习已深入人心,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全校每一位党员每天的“必修课”,大家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给自己充电学习,常常会听到身边的同志因为做错一道题丢分而懊恼不已。相信“学习强国”必将开拓我们的视野,创新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师生。
今天,我是受夏书记之托跟大家分享我们支部的学习历程,不到之处,还请在座的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二
在当代中国,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全体国民的共同奋斗与努力。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大学生是国家强化力量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强国有我心得体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弘扬爱国精神的责任。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伟大。我们应该立足国家发展的大局,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精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备品,它将激发我们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动力。同时,爱国精神还需要具体行动来支撑。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争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先锋等等。
其次,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知识,更需要的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才。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儒家思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还要关注他人的福祉。只有在道德修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形成团结友爱的社会风尚。
再次,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大学阶段,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理论,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我们应该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推动技术的改革和进步。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当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冲击。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价值观。要有正确认识、积极应对挑战,坚持正确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还要保持谦虚、积极向上的心态,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有弘扬爱国精神的责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些都是强国有我心得体会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三
专题片《教育强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旨在全面反映新中国教育事业前进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三亚学院结合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发展旅游学科专业,培养特色旅游人才的办学成就受到关注和报道。
全片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4集,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据悉,该片摄制团队赴上海、山东、海南等14个省份教育一线,采访了65位亲历者、一线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镜头定格中国教育的时代风采。
央视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提到:“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始建于2005年的三亚学院,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开设高尔夫管理、邮轮管理等专业,不仅解决了当地旅游人才稀缺问题,而且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三亚学院旅酒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王xx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们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比如三亚目的地旅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我们都参与到其中。正因为这些经历,为我们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不仅如此,三亚学院还紧跟时代发展培育高端旅游人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对人才培育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要积极面向未来,关注数字教育,关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关注智慧旅游。”三亚学院旅酒学院执行院长xx说。
三亚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旅游人才培养的“换代升级”,该校还推动并加强学科融合,整合旅酒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信息与智能学院等力量,围绕“旅游+金融”“旅游+信息智能”,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并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四
“学习强国”平台上线,给大家提供一个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学习充电的途径。
今年1月份,“学习强国”app刚刚上线,见到单位同事们纷纷踊跃下载安装的热闹场面。当我第一次登录“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时,就被页面首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一滴水汇入大海的开页模式给吸引。紧接着的是一个海量的学习内容,有“学习新思想”“科技文化”“人文知识”以及“国际”“军事”等22个板块。现在经过不断地充实,已经形成“推荐”“要闻”“经济”“教育”“科技”“传播中国”“军事”“学习之家”等29个板块。学习菜单中,已经形成“登录”“阅读文章”“视听学习”“每日、每周、专项、挑战答题”“发表观点”等14个栏目。通过学习来积分,还可以在“强国商城”兑换福利。可以说,这是一个聚合大量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党史、军事、体育等资料的学习的平台,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掌中资源库”“指尖加油站”。
“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上的知识丰富,有文字图像,也有视频广播,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快乐。下课期间,同事们有时聚在一起,打开“学习强国”,看新闻、读文章、看视频、答试题、谈感受。同事们纷纷将好的学习内容推送至学校工作群供大家学习,其中有感动至深的人物事迹、激发斗志的网评文章、图文并茂的视频资料。还有个别“可爱”的老同事,在答题环节时总习惯把答案抄写在本子上,以便答错题目重新再答题知道答案,在他们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含义。自从“挑战答题”上线后,大家经常聚到一起,共同来答题,遇到不会的,现场问,集思广益,也逐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做学霸”的学习风气,让“崇尚学习、加强学习”成为最亮丽的奋斗底色。
从“学习强国”成为我们“必修课”后,每天登录“学习强国”已成为我生活习惯和自我要求。“学习强国”aap客户端中的“每日金句”“每日评论”“每日一景”“每日一曲”“每日强军”“每日一星”“每日一词”“每日一读”等众多“每日”学习栏目,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自打“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走进工作生活中,我对时间的利用率提高了,对国家政策、民生新闻、党史理论、科技军事、人文健康等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高了我在各领域的知识覆盖面,这里就是我补充精神食粮的“加油站”“充电站”。
“学习强国”平台不仅时刻传输着党的方针政策,也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着生活各个领域的信息量,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已成为一种学习新风尚,也给我的工作和事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越。我将继续坚持,每天默默地提醒自己要好好“学习”下去,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学习的平台丰富内容,全面提升自己。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五
当晨曦的阳光淌进窗户,我早已打开自己心爱的手机,走进“学习强国”的平台;当天边的一抹余晖渐渐隐去,我依然手捧着手机津津有味地阅读、观看视频。“学习强国”平台已俨然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完全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学习为我的生活和工作打开一扇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学习强国”app上有着太多利于工作的资讯信息,有着太多富含正能量的人和事,学习可以大大净化了我的精神世界,强化了我的职业道德,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
学习使我对党有了更进一步认识。通过零距离聆听党的声音,我了解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接受了与时俱进的新思想。使我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胜利,更加坚信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一定会实现。为此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今后我将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提高个人党性修养,紧跟党的步伐,更加坚定地走好脚下的路。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六
高等教育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三十年来高校的巨大发展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而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和崛起期。本文将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深入探究教育强国,分享笔者的心得体会。
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不仅是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强国的建设,既意味着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也意味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意味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拥抱职称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果。
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职称制度和人才培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改革职称制度,建立科学协调的职称评审标准,不仅能够提高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更是激励高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一种手段。而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建立优秀人才的培养平台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跨入现代化的阶段,不仅创造出高质量的人才,更让教育成为耀眼的国家名片。
三、关注基础教育的建设与优化。
教育强国的建设来之不易,亟需高校的真正担当和集体努力。其实,基础教育的建设和优化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基础。如何让基础教育优质,如何重视教育的普及度和质量效益都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素质提升,学科建设的深入,校内教学质量的保证,都是基础教育长期建设的关键技术所在。大学生也应该在关注自身的教育学习过程的同时,力求为家乡的和全国基础教育的建设和优化发挥积极作用。
四、创新教学理念与体系。
在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创新教学理念和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世界教育技术爆发式发展,需要我们时刻关注新教材、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教育的创新与提高。比如,市场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大数据教学分析技术推广、移动互联课堂等等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和手段。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尝试了解并掌握这些新技术,努力创新教学理念和体系,为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五、以身作则,引领教育强国建设。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国家未来的学者群体和知识分子,我们大学生应当以身作则,引领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我们应当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努力于打造高质量、接地气、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以推动中国教育走向更高峰为己任。
总之,教育强国的建设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教育强国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关键要素,拥抱职称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果,关注基础教育的建设与优化,创新教学理念和体系,并以身作则,为教育强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七
近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纪录片以真实的史料、鲜活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了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教育为切入点,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该片可谓一部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像史,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准。
首次全景式呈现新中国教育成就。
近年,教育题材的纪录片并不少见,但《教育强国》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风雨历程为纵轴,中国教育发展的各大领域、各个方面为横轴,全景式地呈现教育战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在纪录片中却是首创性、独创性的,具有很强的档案价值和现实意义。《教育强国》篇幅不长,但贯通历史与现实,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从“211”“985”“双一流”到国际化交流,从公平教育、素质教育到特殊教育,可谓包容教育之万象。
为了容纳如此丰富的内容,该片在结构上亦有独到之处。前两集以纵线叙事为主,先后讲述从1949年到1977年,伴随着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前进,中国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历史,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以及从1978年到20xx年党的xx大召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基础和支撑作用。后两集则以横向叙事为主,分别聚焦教育公平、均衡教育以及教育创新、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等主题。全片在结构上纵横有序、构思精巧,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
在反映成就的同时,《教育强国》的立意高远,深刻阐释了取得成就背后的原因和必然。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中国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这一立意贯穿于全片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教育事业重大成就的背后。
数据资料详实,注重用事实说话。
纪录片以70年为周期,用准确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表现了中国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5.4亿人民中80%是文盲,文盲人口达4亿,通过开展扫盲运动和识字活动,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2%,上亿人口的脱盲。片中还有大量体现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客观数据,包括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xx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20xx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来,要求适龄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等。纪录片用事实反映了新中国教育的历史伟绩,以及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详实的资料还体现在主创人员对历史影像准确、丰富的运用上。以第一集《立国之本》为例,片中剪辑了大量高质量的历史影像资料,除了新闻片外,还采用了纪录片《祁建华快速识字法》《直上云霄》的镜头,同时融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秧歌剧、电影以及歌曲等表现元素,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普及教育的艰苦努力。这些历史资料与反映当今中国教育诸多方面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影像相对比,令人不禁感慨万千,满怀自豪与骄傲。
注重故事表达,饱含人文关怀。
纪录片《教育强国》虽结构宏大、立意高远,却避免一味高举高打、抽象说理,而是注重发挥纪录片叙事的特点,从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切入,以点引面、点面结合,大为增强了可看性和感染力。从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脱盲发表文章,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回忆毛主席在莫斯科勉励青年学生的动人场景;从本在宁夏戈壁草原务农的姜德文在恢复高考后幸运入选第一批大学生,到马中骐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从广西农村留守儿童蓝海洲求学条件的显著改善,到家庭条件很差的河北考生庞众望受惠于定向招生计划入读清华大学……一个个触动人心的人物故事表达,饱含着对普通个体的人文关怀。纪录片以事立论,从故事表达自然递进到观点宣扬,使观众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教育建设付出的努力。
精选典型案例,体现教育创新。
除了讲述教育战线取得的成就外,纪录片《教育强国》视野开阔、展望未来,反映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在表现手法上,该片精选了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教育工作者们锐意创新的努力,力图引发观众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以及亟待改进、完善方面的思考。例如浙江安吉县幼儿园所独创的安吉游戏,点亮孩子天性,让孩子从游戏中不断挑战自身潜能,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在世界舞台的名片之一。此外,还有北京八中坚持了30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浙江杭州富春七小提倡让孩子亲近田野的“新劳动教育”,上海中学校长提出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校园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等。在这些创新案例中,教育正在不断改进、完善,不再只停留于课本的文化知识,更重在提升人的全面素养。观众观看以后,将颇有启迪与受益。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每天参加学习强国的学习,我渐渐将学习党章党史以及时政新闻变作常态化。我认为,参加学习强国的学习,不仅仅是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更应是我们全方位了解国家,了解党组织的一种有效方式,将这种学习变作常态化才是重点。在学习强国这个学习的平台里,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筛选频道,如:实践,经济,国际,文化,还有党史等等;这样可以为读者增添阅读兴趣,从而循序渐进,养成阅读学习的习惯。我最为喜欢的,是平台会有很多关于党史的文章和视频,以及一些对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物简介。
通过《学习强国》app的不断学习,我能够零距离聆听党的声音,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接受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学习强国》app对于每一位党员来说,是非常好的自学平台。每天上班路上,我都要打开《学习强国》,在“要闻”版块收听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对于重点要了解的新闻篇目,还可以详细浏览文字。在新思想版块中,习的重要思想、重要讲话都有详细的学习篇目,这些重要的思想需要我们反复体会把握。
在“人物”版块,我了解到许多时代楷模的动人故事,王继才守岛守国的感人事迹,两弹一星元帅程开甲的光荣一生,雪线邮路上的幸福使者其美多吉的故事都使我加深刻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时代楷模到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从“双百”人物到道德模范,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我要像他们学习,把他们身边的奉献精神带到我生活中去,努力做一个为人民奉献的好党员。
《学习强国》的学习活动,为我的生活和工作打开了一扇窗,今后我要用好《学习强国》app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个人党性修养,让我能更清晰瞭望远方,紧跟党的步伐,更加坚定走好脚下的路。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九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强国成为了当前社会各个方面都倍加重视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求更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更广阔的机会,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认真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段:教育是国家最基本的战略。
教育是国家最基本的战略,一个国家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大学教育的试点群体,我们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投入。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面对现实问题,如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和大众创业互联网+的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新兴专业人才和优秀科研人员。
第三段:加强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做到自主独立、宽容开放。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参加社会实践、义工和志愿服务等,以体会社会对我们的需要,了解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并适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
第四段:建立伙伴关系和创新思维。
教育强国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以及深入科研业务的交流和配合,这就需要大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和创新思维。通过个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和伙伴之间相互借鉴和相互扶持,我们共同成长,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在实现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更好地诠释和贯彻时代精神。
第五段:总结。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伟大的任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事业中不断奋斗。实现教育强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新时代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建设教育强国的大军中去,让教育成为人类智慧的象征,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教育强国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这个目标涵盖了所有教育层级,包括大学教育。在如此大的背景下,大学生们对教育强国也有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探讨大学生对教育强国的看法和思考。
教育强国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并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在发展中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而教育强国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之一。教育强国不仅能带来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也能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力。
第二段: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也是推进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大学生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建设,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大学教育的角色和使命。
大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在推进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大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责任。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服务社会和国家建设,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
第四段:大学生的思考和行动。
大学生应该深刻理解教育强国的意义和大学教育的角色,积极投身到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积累经验。同时,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国家志愿服务,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第五段:结论。
教育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大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强国有我,是我们应有的担当和责任。我深知,强国有我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我们应当秉持的信念。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对强国有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强国有我,首先意味着我们要有过硬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只有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实践经验,我们才能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国需要人才,而我们正是这个人才的培养对象。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国有我,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要追求真理、学习科学、崇尚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有理想、有担当,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国有我,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事业。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前沿知识。通过实践,我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四,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强国有我,意味着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我们要关注国家政策和发展方向,了解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对国家的命运和未来负起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
最后,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发扬爱国情怀。强国有我,就是要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和珍视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国家繁荣富强、安定和谐而努力。当我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要时刻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为祖国的发展进步努力拼搏。
强国有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发扬爱国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强国有我而不懈奋斗。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正日益走向教育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中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强国之路上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我们还有很多努力和思考需要去做。
首先,教育强国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制度。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再到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这些改革措施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完备,各级教育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这为我们成为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教育强国必须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实现教育强国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我们教育者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教育强国也要注重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社会提供各类技能型人才。只有注重素质教育,才能使我们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教育强国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要成为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引导力度。首先,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其次,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引导,营造出教师尊重和社会地位提高的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最后,教育强国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提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教育是一种国际性的事业,不同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教育资源的互补和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传播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我们需要同时注重教育制度的完善,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国际接轨。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在全球的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教育将成为世界的典范,我们也将以中国教育强国的身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三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劳动强国战略,提倡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积极参与了劳动强国活动,亲身体会到了其中的种种好处和收获。在此,我将通过五段式文章,分享我对大学生劳动强国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生参与劳动强国活动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校里,大学生接受的是理论知识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的锻炼。而通过劳动强国活动,我们得到了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工作实践,锻炼实用技能。比如,我曾参与一次城市社区的环境整治活动,我们需要清理垃圾、整理花坛等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细心和耐心,锲而不舍地完成,这对培养我们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大学生参与劳动强国活动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很难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而通过参与劳动强国活动,我们有机会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我曾参与一次农村支教活动,深入了解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困难。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大学生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关注教育问题,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大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强国活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劳动活动中,大家需要协作完成一项任务,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这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比如,我们曾参与一次社区公益活动,需要组织一场运动会。在组织过程中,我们不断讨论,共同制定方案,分工明确,最终成功地举办了一场欢乐祥和的运动会。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
另外,大学生参与劳动强国活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还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我们要相互照顾,互相扶持,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更加团结。参与劳动强国活动让我认识到,大学生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其他人一起为社会做贡献。
最后,大学生参与劳动强国活动给予我们的是一种人生的享受。通过付出劳动的汗水,我们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参与劳动强国活动,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实际成果,这给我们带来了自豪感和快乐感。同时,劳动活动也是一种身心放松和健康的方式,可以让大家远离电子产品,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劳动强国,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他们的社会阅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带给他们一种人生的享受。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劳动强国活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四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不仅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成为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的话题。以我在教育领域多年的经验为基础,我结合国家教育改革的情况,总结出一些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培养质量和能力为关键。如今社会发展的迅速,所需的人才也在不断变化中。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学习,更要注重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次,建立公平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强国建设中,我们要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还需要加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教育相当的待遇。
再次,教育与产业结合是发展的关键。教育强国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在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中,要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此外,还要注重科研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此外,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基础。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在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中,要注重教师的素质提升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强国不仅仅是吸纳国外人才,更要注重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教育的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提高我国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培养质量和能力、建立公平的教育体系、加强教育与产业结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必将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国家“劳动强国”战略的推进,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劳动任务。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有幸参与了一些劳动强国活动,其中的经历和体会让我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大学生劳动强国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学生劳动强国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底层。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学生,我们通常比较容易忽略了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现状。然而,参与劳动强国活动后,我亲身体验到了一线劳动者的辛苦与付出。我曾在建筑工地、农田里、企事业单位等地参与劳动,亲身感受到了劳动者的辛苦和付出。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并鼓励我为他们尽力贡献自己的努力。
其次,大学生劳动强国让我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通常会分组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尽管过程辛苦,但当我们看到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时,会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让我们明白,劳动带来的不仅仅是收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鼓励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大学生劳动强国促使我们学会团队合作。在劳动强国活动中,我们通常需要与他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这要求我们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共同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教会了我们相互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此外,大学生劳动强国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和自我意识。参与劳动强国活动,要求我们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并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这让我们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让我们明白个体的努力和奉献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与此同时,劳动强国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定位。通过劳动,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积极改进和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大学生劳动强国让我们更加感恩社会和家庭。劳动让我们明白,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因为他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我们也应感谢家庭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准备好自己去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大学生劳动强国活动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团队合作,增强责任心和自我意识,更加感恩社会和家庭。这些体会让我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懂得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劳动强国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六
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成为教育强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和社会发展的迅速,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有幸参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一些项目和活动,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教育强国之路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教育强国的基石。在我参与的项目中,我们注重将教育资源平衡地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不仅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配置,还包括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分发。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流的学校和培养一流的教师,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只有当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其次,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教育强国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未来人才,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在项目中,我们积极引入了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通过在线学习、虚拟实验室和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也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三,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教育强国之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任何一个国家,教师都是教育事业的灵魂。在项目中,我们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我们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的教育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们也加强对教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够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教育强国之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扮演起榜样的作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社会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事业。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发展机会。
最后,建立健全的教育体制和政策也是教育强国之路的关键。在项目中,我们重视教育体制改革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我们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应试技能。我们也加大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优质的人才。只有通过健全的体制和政策,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
总而言之,教育强国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希望的道路。通过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和发展教师、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及建立健全的教育体制和政策,我们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地走向教育强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一个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国家。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七
现今社会,职业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更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中国的经济正在大步前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职业教育强国”是我们与时俱进的时代使命,也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如何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当前的一大挑战。
第二段: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挑战(300字)。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的快速崛起,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因此,教育界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之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需要战胜尚存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名称不规范、专业建设不合理、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任务。同时,职业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技能,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实现对学生个性、职业规划和生涯设计的全面关注。总之,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第三段:职业教育的重要性(300字)。
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所需的技术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不只是为了单纯的就业,更是培育人才、提升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国内区域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创新是推动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说,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质量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与改进,才能够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全面振兴。
第四段: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300字)。
在推进职业教育强国的道路上,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已经发布。这些方案旨在促进创新,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包括推进职业教育一流大学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立体式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教育等。同时,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也应该投身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无论是从课程设置上,还是实习创业体验中的创新设计,都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五段:职业教育的未来展望(200字)。
职业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相信,职业教育的未来会更加注重技能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市场导向,更加注重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和校企合作,更加注重教育内容符合培养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也将不断完善升级,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更多学生在欣欣向荣的职业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专注性和终身学习的环境创造,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总之,职业教育强国已经迎来了新的时代。为了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大的决心,更明确、具体、实践性的举措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确立坚实的工作基础。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八
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国家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而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的核心群体,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大学生人才强国的重大意义。下面,我就从人才培养、挑战与机遇、使命以及展望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大学生人才强国使人才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当前,大学生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础,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培养大学生。大学生是创新的主力军,在之后的人才层出不穷的社会中,大学生将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其次,大学生人才强国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与机遇。在其中,大学生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第一,“产业化”模式带来了就业问题的困扰。在偏爱大城市的就业趋势下,大学生的找工作已经变得异常困难。第二,职业化的成才理念让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更加高。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课堂之外不断地进行一定的实践尝试和自我锻炼。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让大学生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即使在大家对就业缺乏信心的时候,大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类创业机会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家的命运。
第三,大学生人才强国赋予了大学生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在现实社会中所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需要大学生们接受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还需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塑造良好的人格及社会道德观念。同时,更需要大学生具备奉献精神和社会关爱责任心,用自己的努力与知识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的贡献。
最后,大学生人才强国展望。值得庆幸的是,大学生人才强国已经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使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未来,大学生将在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上有更高的要求,这都需要我们有一种精神状态来面对。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努力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诚实、勤奋的品质,不断学习,增长见识,做一个有责任心和社会担当的大学生。
综上所述,大学生人才强国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在培养、挑战、使命和展望等方面,大学生人才强国都给予了我们特殊的体悟和感受。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通过高等教育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勇于接受挑战,面对机遇,并且积极投身到为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行列中去。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十九
在剧集、影片等文艺作品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祖国70华诞之际,纪录片作为内容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亦以真实的史料、现实的成就展现着各行各业在这70年中的风雨兼程,聚焦工、农、学、军、医等每一垂直领域,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美好图景。
《教育强国》便是主旋律纪录片中专注教育这一领域的作品之一,它以文化教育的历史进程为起点,由点到面、由低到高,从扫盲到国培、从211工程到国外办学,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史,以教育这一立国之本、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衬托和展现祖国70年全景发展宏图。
以对比展现进步。
70年风雨兼程,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历史跨越,《教育强国》从黑白的史料影像素材到当代中国校园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以「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章节客观、全面、深刻的向观众展现了这一历史性的进步。
识字率的广泛提升与文化教育体系的完整建立可以为这一大历史进程最主要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历了超过100年战乱不平、风雨飘摇的岁月后,当时的5.4亿人民中80%是文盲,文盲人口达4亿。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各类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识字活动在国土之上蓬勃发展。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的三项文字改革任务也在同步进行。
汉语作为字符语言家族中的一员,以其书写的复杂、印刷的不便、非拼音文字的记忆困难,一直是语言教育、传播的一大挑战,可以说汉语的自学和扫盲难度极高。不同于其他拼音文字,在学会基本字母或字符的发音后,可自行拼读识词。汉语若无专业人士教读识字,是无法自学成才的。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从80%下降到52%。上亿人口的脱盲,是新中国教育发展之路的辉煌,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仅完成扫盲是远远不足的,国家的富强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各业复兴的奠基石,国家的未来离不开新生代的教育,基础教育的普及与高等教育的加强尤为重要。
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通过接收和改造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取缔农村私塾,将各级各类性质的学校全部改为公办学校,使得中国中等学校和小学学生数量翻了两倍以上。
也是在同时代,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受美国监管22年的燕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一成立。形成了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大学,由行业管理的专门学院和师范院校并行的高等教育大格局。
教育体系的完整建立,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源源不断输送人才,从文盲大国到2011年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从「211」工程到「双一流」大学挑战科学难题,中国教育在这70年中完成的屡屡创举均被《教育强国》一一呈现,在70年前后对比中,显得更为让人惊叹与骄傲。
以偏远凸显普及。
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缺失与不足是阻挡实现教育公平的难题之二,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了大量资金在偏远贫困地区实施通路建设、校舍改建、营养改善计划。
享受到福利的小学生们在采访中表示,以前需要爬悬梯翻大山才能到学校的路线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用山上木材搭建的简易方桌变成了多媒体的教室;29个省1631个贫困县的3700万多学生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公平教育如春风化雨吹遍贫困山村的每个角落,让偏远的山村有了更多的希望。
偏远地区的师资方面,当地政府采用多媒体一体机实现县城与乡镇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如片中提及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90%以上的学校,通过网络教学,补齐了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样的学习资源。国家也在陆续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意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国培计划」自2010年实施以来,1400万欠发达地区教师参与,实现了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将新的教育方法、理念注入乡村教师队伍中,推进教育资源平衡发展。
除辐射到全国每一个县村中,中国教育的普及面还凸显在人群辐射的广度,基础教育面向每一个孩子,继续教育帮助每一个有志求学的人。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彭霞光在片中采访表示,自2017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以来,要求适龄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在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指导下,2018年,全国特殊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66.6万,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和正常孩子一样享有公平的入学机会。
从片中一张张的鲜活面孔中,我们见证了中国教育的普及面,它不仅在地域辐射的广度与深度,更在人群覆盖的多元与复杂中。
以多元成就未来。
如今的中国教育,正往多元的方向发展深化,意在阶段的完善与内容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领域。
首先,在学前教育方面,2018年,国家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的学前教育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的普及目标,这表明中国将于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完成教育整体普及水平提高的一大成就。
同时,由浙江安吉县幼儿园所独创的安吉游戏,点亮孩子天性,让孩子从游戏中幼儿获得经验、表达见解、完善规则、不断挑战自身潜能。引来了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到访考察,已成功成为中国学前教育在世界舞台的名片之一。
其次,中小学教育阶段,着重人才培养的多维性和整体性,早在1986年,北京八中的《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便提出了包含「有爱国主义情感」「有自信、自教、自强和意志品质和能力」「有体育爱好,掌握一项健身项目」在内的23项学生素质的期望目标和70多条实施办法。
如今的中小学,不断深化劳动、体育、艺术和高科技等层面的素质培养,以劳动激发学生感恩生活的精神,拓宽学生们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的空间中,「新劳动教育」将城市中的孩子带回田野种地实践,感受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喜悦,教育不再只停留于课本的文化知识,更重在提升人格的全面素养。
种类繁多的艺术类课程和艺术社团被加入到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让心灵接受文化艺术的灌溉。
各类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和课程也在祖国大地的中小学中花开遍地,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1.91%、优良率达30.57%。这标志着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紧跟前瞻高科技发展,努力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在校园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最后,在走出国门领域,中国基础教育的品质通过pisa等冠军得到了国际的认可,60名教师远赴英国帮助英国学生培训数学;高等教育,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意味着中国高校专业与学士学位质量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的「鲁班工坊」通过「一带一路」与联手14个国家,将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平台化的模式输出。
正如「面向未来」章节结尾所言「七十年砥砺奋进,中国教育始终在孜孜求索,执着前行。七十年前进的轨迹,是通往未来的方向。」中国教育70年间不断缔造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背后是制度优势在支撑,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80%的人口是文盲。经过70年努力,中国已建成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人、专任教师1670多万人的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联合摄制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聚焦新中国教育事业,以时代线索展开,全面讲述新中国教育70年走过的非凡历程,展示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该片将于今晚(11月5日)晚在央视一套播出。
《教育强国》共4集,每集30分钟,分别是《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和《面向未来》。《立国之本》讲述了从制定《共同纲领》到召开第一届全国教育大会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开展扫盲运动,让亿万中国人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新生活,成就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整顿调整中小学校、从1952年开始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向苏联和东欧派出留学生,为国家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急需的人才……一系列重大事件,记录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教育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克服艰难考验取得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
《强国基业》由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青年人的命运,建立学位制度让中国人才培养与世界接轨,大规模出国留学为国家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办泽惠更大范围的青年……一系列事件,拉开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探索前行的大幕。中国教育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基础教育领域的“两基”攻坚,并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世界教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时代传奇。
《春风化雨》则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讲述着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指引下,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变革历程。在偏远农村,在课堂一线,在实训现场,中国各类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学段普及水平持续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升……所有努力,让中国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新的时代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人才支撑。
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正在发生着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变革和探索,这也正是《面向未来》中关心的话题,中国教育各领域的深入变革与砥砺前行,共同勾勒出当代中国教育勇担时代重任、以创新开启未来的气魄与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他说:“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全国各地,从幼儿园到大学,数千万新生,踏入校园。国定贫困县安徽临泉县幸福路小学,将迎来650名新生,这所临泉最好的小学,招收城郊几个社区农村拆迁子女就近入学,拿到入学通知书的家长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位于临泉的皖北经济技术学校,规模也将突破8000人,没能考上大学或升入高中的孩子,将免费在这里接受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来自云南贫困农家的崔庆涛,也将结束暑期打工生活,在各方支援下,顺利入读北京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以及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取得了看得见可感知的成就。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切实解决流动人口子女、非户籍人口子女上学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正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一是把教育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形成了公办为主、民办为补充的教育格局。从中央财政投入看,到2016年,国家教育经费支出已达国内生产总值的4%,超过3万亿元。公共资源、人力资源更多地向教育倾斜。把学校建成最好的建筑,成了各级政府的目标。二是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理念。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了。把促进学生身体、心理、人格健康,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级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激励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民族、服务人民大众的历史责任感,大力提倡立足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着力提升青年学子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综合能力。三是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国策,全力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四是深化教育改革。从人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办学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
把教育作为精准扶贫攻坚的基础工程,通过教育防止贫困代际传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蓬勃兴起的职业教育,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能手,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合格工人,成为许多百姓家庭稳定脱困致富的途径,也成为许多地方吸引投资的重要条件。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继续教育体系,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
重视教育,尊崇人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有耕读传家,今讲教育兴国、教育富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民心之所盼,也是国家民族复兴之基,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进入世界前列的教育事业,迎向我们走来。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才能让他们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只有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让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他们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只有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才能让他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只有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让他们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只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才能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没有这一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成立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非学无以广才,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任何时候奋斗精神都不能丢,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发展,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才能让他们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只有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让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他们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只有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才能让他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只有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才能让他们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只有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才能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当下,每天的闲暇时间,打开学习强国app,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时事动态,不断学习成长,已经日渐成为很多人的习惯。
随着学习强国app的使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零距离聆听党的声音,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接受与时俱进的思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个人觉得,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软件。这款app有着异常丰富的内容,包含了从时事政治、国际动态、民生经济、科技文化、自然文化等等多方面的内容。
我们都是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平和谐的时代,我们的伟大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尤其是通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国家在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
建设“学习强国”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随着学习强国app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们发现这不仅是一款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素材的app,更是集实用,辅助性和服务型为一体的综合软件。“学习强国”内置的通讯功能和答题板块,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而学习积分制,在职工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激励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收费站基层工作人员,我一定会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岗位,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强国之路一直在继续,而学习能够武装我们头脑,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坚持学习各种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遇到困难勇往直前,遇到机会迎头抓住,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职工,为某某某某高速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对国际议程的设置能力、对国际政治的操作能力、对国际舆论的控制能力以及对世界理念的贡献能力等,它本质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权利结构中的地位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和国家软实力之间存在着深切联系。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重要表征,国家软实力蕴含着国际话语权的发展资源,国家软实力的壮大有赖于强大的国际话语权作为依托支撑。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感召力、公信力和亲和力,进一步强化中国话语的辐射力、创造力和影响力。
提高国际话语权,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媒体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并重,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着力打造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不断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要大力推进国际传播本土化,善于利用对象国的传播条件、人才资源和游戏规则,善于运用市场化、商业化等方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手段实现海外广泛覆盖、有效覆盖。要积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做好国际传播的大格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机制的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引导它们把企业经营活动与展示国家形象结合起来。要扶持一批面向国际的智库和非政府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更多国际场合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
提高国际话语权,需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要坚持"内外有别"、"外外有别",把握规律、讲究艺术,针对国外受众的不同需求,用他们喜欢接受的方式,谈他们关注的话题,讲他们懂的语言,防止概念化、程式化,避免对内传播简单对外转化。一方面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传播中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实际情况和立场主张;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姿态,积极反映中国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认识、思考和担当,多反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多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对外传播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争取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更广泛领域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开展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
提高国际话语权,需要掌握新闻议题设置主动权。增强议题意识,提高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把我们想说的与国际社会关注的有机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立场主张吸引国际舆论关注、影响国际舆论走向。做好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重大理论观点出台时的议题策划,找准宣传的切入点和侧重点,放大正面舆论效果。善于把西方设置的议题拿来为我所用,引导国际社会理性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做好突发敏感事件舆论应对,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境外舆情研判,做好舆论引导预案,增强工作前瞻性。健全突发敏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组织重大突发敏感事件的舆论引导,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深度解读,把握好时、度、效,掌握好主动权。对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以开放的姿态为记者提供服务,依法依规加强对记者的管理。
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勤奋务实,开拓创新,切实担负起相关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每年的9月1日,都是开学的日子。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伴随着朝气蓬勃、人头攒动的开学画面,纪录片《教育强国》开篇便直接道出了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经过70年的风雨兼程和开拓奋进,中国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迸发活力,国民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现有1672万教师,2.76亿学生。
毫无疑问,中国教育事业70年来的发展成就正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充分体现,它有力印证着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切实保障着人民受教育权利和社会公平,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也加快着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稳步迈进的步伐。
顺叙道来中国教育成就史。
那么时光追溯到70年前,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制度?纪录片《教育强国》分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四个篇章,以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开端,顺叙讲述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发展时期,中国教育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取得的发展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4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高达95%以上。不但普通群众里没几个识字的,就连许多干部文化水平也非常有限,甚至自嘲道:“不怕枪,不怕炮,就怕写报告。”面对国家建设的新局面,各行各业逐步开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扫盲运动。在军队,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在农村,人们从本乡本土的村名、农具,到全国性常见事物和常用词语开始识字。在冬季农闲季节,举办“冬校”“夜校“识字班”,集中进行扫盲识字。夏季农忙时,推行“小黑板下地”“挑担识字”“赶牲口识字”,抓紧时间分散学习。
得益于全国上下积极学习的良好风气,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80%下降到了52%。随后,以扫盲运动为起点,改革中国汉字,恢复高考,出版教材,开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推行义务教育体制,实施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相继建设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贫困大学生开设“绿色通道”,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涵盖每个教育阶段的改革举措,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
“1956年,建校初期只有6位老师、3个教学班、80名学生,到如今,已经有在职教师108位、35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我真的是亲历了集团化办学以来学校的变化,学生人数从400多人变成了1800多人,从12教学班变成了47个教学班,学校办学也从一址办学变成了两址办学。”片中呈现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巨变,成为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和办学质量提升的缩影。尤其是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时间里,中国义务教育实现了从“基本”到“全面”的跨越式发展。正如片中接受采访的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所说,“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像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都经过了100年、50年才能够普及,我们也就用了20多年。”
追溯时代印记,了解发展轨迹,依托画面的生动展现和数据的直观呈现,观众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为取得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创新改变和付出的不懈努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强国》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史的记录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激励。
“历史影像”与“人物采访”交相辉映。
跳脱出单纯的知识科普和历史讲述,纪录片《教育强国》在叙述形式上开拓创新,融合史料影像、歌剧歌曲、新闻纪录片、纪实画面,以及教育行业各类代表人物的访谈,架构和串联起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史实画面的再现带领观众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群众的学习面貌和青年的伟大志向。延安秧歌剧《夫妻识字》中唱道:“庄户人为什么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旧社会不识字,糊里糊涂受人欺,如今咱们翻了身,受苦人变成了当家的人,睁眼的瞎子,怎能行?”新闻纪录片《直上云霄》展现了毛泽东时代青年的伟大理想,“我们北京航空学院同学们的理想,就是希望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翔在祖国的天空。我们本着敢想敢干的精神,大胆的提出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想法。看呐,我们美丽的云鹰展翅高飞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使用,实现了对每个时期教育发展状况的生动复盘。例如,伴随着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纪录片展现中国高等教育踏上快车道的发展局面。“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走出校园,投入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表现形式与人物采访的结合,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获取和理解信息。新闻纪录片《xxx快速识字法》,用纪实影像讲述了成都军区文化教员xxx发明识字方法的史实。对于这种不到30天就能让一个文盲学会3000多个常用汉字的识字方法,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张昭文解释:“他用的教材是注音教材,就是每一个字上头注上音符,然后根据拼音来认字。”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毛主席到访苏联看望留学生的纪实画面,搭配原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的场景回忆,再现真实历史时刻。
从黑白影像到彩色画面,从直观讲述到配乐渲染,从经典影像记录到见证者解说,彼此互为补充,在变换表现方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丰富影片内容。从教育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教育政策的制定解读者、教育体制的体验受益者等不同身份和不同年龄的代表人物的口中,愈发感知中国制度、中国成就与中国自信。
借教育事业“典型人物”彰显时代印记。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教育政策的出台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与国家发展相互勾连。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年代的国家使命,彰显着那个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强国》中几位典型人物的事迹,观众可以以小见大,管窥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样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急需大规模高级专门人才,当时年仅19岁的xxx踊跃加入,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一起。xxx说:“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的航空力量太落后了,受人家欺负。所以那个时候下决心,一定去学航空、造飞机、保家卫国,所以我就报了航空这个专业,要下决心办这个事。”1977年,从宁夏戈壁草原来到北京的xxx抓住了恢复高考的重要契机,追回了曾经丢失的学习时光,成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铭刻在无数人的记忆中。“我的证书是10001号。第一个‘1’代表科学院,最后‘1’代表第一个。”1983年5月27日,参加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马xx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博士,他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迈入新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保安队的队长助理张xx通过努力,在12年的时间里相继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他说:“我是41岁的时候准备考研究生的。当时的想法,一个是想拓宽自己的视野;第二个就是想,我能不能冲一下,别人为什么行,我为什么不行呢?”从分辨不出几何图形,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邹彬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他用一把小小的泥刀雕砌出“艺术品”,实现了中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零的突破,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平台。
从应国家发展需要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年轻人,到恢复高考制度后年龄参差不齐的第一批大学生,到18位获得第一批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再到不局限年龄和身份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社会人士,我们看到了每一代人身上的时代印记,也愈发感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教育强国》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也铭刻着属于一代代人的荣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肩负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使命,未来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中国将更加和世界接轨、与国际齐肩,稳步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大学生对教育强国心得体会篇二十
随着中国的崛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强国三代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它们在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成果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我有幸经历了这三代教育,深刻感受到了它们给我带来的变化和启示,下面就是我对教育强国三代的心得体会。
第一代教育强国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的普及。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基础教育就开始非常重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义务教育的政策,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在第一代教育强国的时代,教育的普及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更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我记得学校每个礼拜都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每个孩子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种学校氛围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培养了我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二代教育强国的特点是注重素质教育。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转变。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我们还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实践项目。我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创新社团,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团队成功发明了一种新型机器人。这一创造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第三代教育强国的特点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创新创业。我有幸进入了一所顶尖大学,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全球化。学校鼓励我们去参加国际交流和留学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资源。我选择了去美国交流一年,这个经历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更多的国际化的知识和技能。除了国际化,学校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设立了许多创新创业实验基地,鼓励我们开展实际项目。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一个在线教育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育强国三代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的力量和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我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进步。随着教育强国三代的不断演进,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会变得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教育强国三代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第一代教育强国的普及,第二代教育强国的素质教育和第三代教育强国的国际化与创新创业,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我相信随着中国教育继续发展,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人民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我会继续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7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