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案(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9:25:13
毫米的认识教案(优质13篇)
时间:2023-11-24 19:25:13     小编:书香墨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蓝本,有助于教师明确目标和组织教学内容。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因此教案要具有针对性且师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一

知识教学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能力训练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学前准备。

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探究新知。

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4)小组活动: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认识分米。

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巩固练习。

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桌子高()从家到学校500()。

橡皮长30()文具盒厚4()楼房高30()。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二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二)认识毫米。

1.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3页做一做。

2、第5页练习一第1、2题及第3题的前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四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5)感知。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2、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五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六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如身份证、铅笔、硬币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七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床长2()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二)、认识分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5)感知。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三、自学检测。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2、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四、巩固练习。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五、拓展延伸。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八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米尺、实物等。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

(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师小结:我们发现数学书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1、小组交流。

2、个别展示。

3、师小结:看来小朋友真棒!知道了“毫米”这么多知识,老师实在佩服大家!现在梁老师抽一些知识来讲,看看大家是否真得学懂了。

1、请拿出尺子,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电脑演示)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1分钱硬币,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还有“好又多、易初莲花、迪卡龙、海王星辰”这些会员卡的厚度也是“1毫米”,请大家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会员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1角钱和1元钱”是不是1毫米呢?请大家量一量。

5、生活中的1毫米。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光盘、磁卡等)。

6、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有关毫米的一些知识。(电脑演示)。

7、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1、(电脑演示)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22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线段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注意测量的方法)。

(2)指名汇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2)教室的长约8()。

(3)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4)玲玲的身高为125()。

(5)大拇指的指甲长11()(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7)一条钥匙的长45()(8)一本数学作业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3、课外延伸。

20xx年9月10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毫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忙吃完早饭上学去。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拿出17毫米长的铅笔和8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地方进行改正。)。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

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 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 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 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

一、谈话引入

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

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

生2:××高1米35厘米。

……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

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

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

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

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小鸡身高10()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毫米的认识教案篇十三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3427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