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11:18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范文(19篇)
时间:2023-11-24 21:11:18     小编:QJ墨客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我想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精力。总结应该包含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分享的总结经验,可以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建议。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一

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在梁家河村史馆,我们聆听了当年习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村时,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县城的往事。当年,总书记亲自带着干部群众从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种蔬菜、办代销社等吃饭饮水问题抓起,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看到他的为民之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很快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随后,我们又拜访了梁家河村老党支部书记、习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同志。老先生年纪很大,却精神健硕,还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学习和工作的许多往事。他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有抱负、有远见,热爱学习、见多识广,果敢稳重,是个培养的好苗子。我经常给他讲党的使命,鼓励他克服艰难申请入党,并把支部书记的担子交给他,让他在曲折和磨难中坚定革命意志、锻造不折不挠品格、锤炼艰苦奋斗作风。”

短短1天时间,我和其他14名村支书重温了习总书记的光辉足迹,途中所听所见令我感触很深。我在我们村里已连续担任村干部。这次考察,我对如何进一步当好村级带头人、培育好后备干部和抓好村里各项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总结来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16个字,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群众是淳朴的、重情的,总书记从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直到成为我们党的总书记,时刻保存着那份爱憎分明、爱民为民的情怀,是令人钦佩、令人折服的。同时,农民群众是最朴实的群体,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担任大队支书时为人耿直、一身正气。用他们的话说,总书记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怕得罪人”。

当前,党中央实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群众要求比较高,不仅希望兑现政策,更希望我们村干部也能办几件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此次学习考察,让我身心得到了一次历练和洗礼。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二

该书以叙述的方式,记叙了习总书记四回梁家河与群众互动和亲切交谈的生动场面,用乳名和当地语言与乡亲们交谈,朴实的乡土话语,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回忆着,当年从一个高干家庭,才刚满16岁的孩子,离别父母和亲人,从北京来到陕北延安梁家河插队落户,这个特别苦焦的地方,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年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战天斗地,且吃苦在先,个人利益在后,从一个普通的知靑,到申请加入党组织,又担任梁家村党支书记,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从修建全省第一个沼气,到办铁业社,分销店,又到打水坝、修水库,“数九寒天,跳到冷窟里面一干半天,落下了风湿褪的.病根。处处事事都以人民的利益致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家国情怀,一个世界伟人,即平凡又伟大,把自己从事业都搞的都非常的好,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真的做到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村长大的,也是从农民到入党,后担任村党支书记,再后来也被党组织破格重用,现在已退休,目前受组织委派到四皓酒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已两年了。老觉得自巳功得德园满,为党和人民做了很多的实事、好事,也有一定的好口碑,应该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好好享清福了。然而,通过学习梁家河,认真反思,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不够紧密,时而有把自已放在群众之上,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认同上,与总书记相比,相差太远太远,凡事考虑个人得失过多,当党建指导员工作不够扎实,对公司贡献还不够大等。与习总书记相比,自已真真是无地自荣了,太妙小太妙小了,跟本不值一提。今后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到人老,党性不老,人老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老,做到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和全体党员及员工们一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把四皓酒业公司,办成一流企业,让四皓酒业党旗更红,让四皓酒业发展的更好,为群众多办善事,为员工多谋福利,为国家多上税,为扶贫攻坚再添后劲。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三

初心出于青春,归于人民。七年的艰辛磨砺,七年深入群众,七年负重求索。由初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到自信,由彷徨到坚定,他收获了成长,真正体悟到“人民”、“实际”。梁家河的七年,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领乡亲们认清现实,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即便后来离开了梁家河的习近平也是把心留在了那方热土,无论身居何等职位,身处何方,他始终牵挂着梁家河的乡亲们,以至于在他离开梁家河的几十年里,始终力所能及地帮助着梁家河的乡亲们。但有所求必有回应,这也正好说明了习近平是个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践行者。

学习梁家河精神,追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探寻小村庄里的大学问,接受红色思想洗礼,从中汲取智慧。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以身许党许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军工带头人张进锐意改革,把有限人生投入无限的事业,学习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不为利诱,为国奉献的实干精神。学习一代代为国之事业,民族之事业,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献身精神。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信念在奋进中升华,伟大的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直面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使命呼唤担当,伟大复兴的征程呼唤榜样的力量。我们当立足本职岗位,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事业新发展。努力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我们以榜样为鞭策,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奋进建功业。强能力重学习,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榜样的力量付诸于干事的行动中,让奋斗的青春书写生命华章,让我们的梦想绽放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共赴新时代。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四

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青年习近平来到了梁家河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命运把他放在了一个极低的起点,在这里他不断的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出彩,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是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折射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使命担当。从1969年习近平总书记下乡当知青至今已五十多载春秋。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份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政绩斐然。在梁家河当书记时,他务实亲民,创新实干。带领乡亲门打坝淤田,科学种田;开设铁业社,既满足村民劳动生产需求也改善了村民生活;学习四川等地沼气技术,为解决村民燃料及照明问题,成功创建陕西第一个沼气池。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的,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改善民生从身边做起,做起事来总是身先士卒,走在前、干在前,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在他的带领下干一件成一件。赢得了乡亲们高度认可。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五

党员干部要一心带头。为了破解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兴趣不足、热情不高,上党课"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听得乏味枯燥"印象的这一难题,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我,可是绞尽脑汁,一头扎进工作,不分昼夜的学习,吸取先进经验,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创办了"指尖党课",对年轻党员进行网络教学;开设"流动党课",让老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教育。为了使党课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的融入"三会一课",我又创新党课形式,通过"故事党课"、"电影党课"对社区党员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带着对工作的热情,我白天扛着扫帚,与在职党员一起参与老旧小区环境治理,晚上挎着包加班加点登记居民信息,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群众的难事烦心事。陪93岁的朱大爷过生日,为70多岁的闫义学老党员送餐打扫卫生,每逢过节她都会来到困难党员、群众、残疾人家中,代表党组织把关怀和温暖送给他们。我上班忙事务,下班写材料,一心扑在工作上,患有低血压、颈椎病,但一工作起来就精力充沛;眼睛熬红了,就上点眼药水继续工作;儿子参加中考,我怕影响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我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干部,靠的就是理想信念坚定,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要放在为居民的服务上。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党员,一批批优秀党员在我的带动下,无私奉献、积极行动,成为"红色细胞"的播种机,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的形象,听到了党的声音,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年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都是生产生活的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近平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下知青井,创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打下淤地坝。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就做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终凝成了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同志十里相送的长情,而人走心留的第二故乡则练就了习近平同志情系百姓的情怀,也正是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坚定了他带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实现中国梦的决心,成就了中国的可喜巨变。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一带一路”、亚投行、姑苏小镇城乡统筹、闽宁模式、雄安新区等等。中国方案、中国成就、中国理念,比比皆是,信手拈来,而这无一不让世界瞩目艳羡。

作为身在基层的公务人员,作为人民群众感受党和国家温暖的窗口,作为党的政策的具体落实者,我们更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粱家河一路走来不变的为民情怀,心怀百姓,用心用情去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从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七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同志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例如一次公社给村里派发了一批救济粮,到底把粮分给谁?他为了把一碗水端平,带着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查看群众家里的粮囤,最终确定最缺粮的几户群众为救济户,乡亲们心服口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当年习近平同志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就是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干劲冲天,打出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乡亲们说,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充分体现了优秀共产党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

今年按照省高教工委、团省委的文件精神和学院、千阳县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在咱团千阳县委挂职,同时兼任“双百工程”千阳联络员,参与到了千阳脱贫攻坚决胜年的行动。我决心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锤炼扎实作风,提升综合能力,做好桥梁纽带,促进高校与地方的优势互补,协助团县委推进重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将“培树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作为青春信条,引导广大青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楷模,不负青春韶华,将梁家河精神融入思想、融入工作,用行动践行梁家河精神,将激昂青春梦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八

在梁家河这样偏远的乡村,过去交通不变几近与世隔绝,即便今日到访旧址,仍觉荒凉困苦,常人浑浑噩噩、怨天尤人亦是情理之中。习近平同志能克服巨大落差,通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考验,在纵横的沟壑间,在7年的青春里。白天挑粪拉煤、打淤地坝、创新改民生;夜里陋窑苦读,用煤油灯点亮长夜。虽时穷而苦学不怠、苦行不倦,那年总书记才15岁。是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信念,是对党的绝对忠诚,支持他坚持下去。于是有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1974年还荣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这种矢志不渝坚守党的信念,是青年习近平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回看今朝,我们可能不再经历这种艰难困苦,少了苦行立志的磨练,多了糖衣炮弹诱惑的考验。唯有践行梁家河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核心意识,坚守党的信念,坚持学习党的理论,提高政治站位,方为上好解药。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九

根据组织安排,认真深入学习了《梁家河》,《梁家河》记录了七年知青岁月。一幅幅图片、一篇篇稿件,充分展现了为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

一、初心是共产党人的魂。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说:“梁家河,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多次回陕北考察,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时刻惦记着梁家河的发展和乡亲们的生活。始终将自己看做是黄土地的儿子,正是从农民中来,从艰苦的地方来,深入基层,才能始终感知人民的需求,感知人民的智慧和学问,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由一名15岁的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再到党的,几十年来,职务在变,环境在变,但他的初心从未改变。学习梁家河“大学问”,我们就要守住初心之魂,牢记职责使命,践行初心之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别样的人生。

二、群众是共产党人的根。

知青七年间,同梁家河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过了“五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无论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儿子的坚定信念。正如他所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身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始终扎根群众之中,以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以群众为秤,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

三、实干是共产党人的本。

修淤地坝、挖甜水井、建沼气池,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房等等,尽管困难重重,但坚持实干就是解决办法。七年知青岁月,使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并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培养出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当干部,就是要坚持实干为本、干字当头,在实干中历练人生,在实干中体现价值,在实干中为民造福。作为青年干部,对工作,我们要有担当,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为企业、为职工做出实实在在的实事,带来真真切切的效益。

四、学习是成长的阶梯。

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读书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尤是年轻时那种对知识的渴求,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诚如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并且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经典故事。读书涉及范围非常广,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从国内文学到国外名著,丰厚的阅读量,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无不来自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的基石。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把每天读书当做吃饭一样平常的事情,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眼界,用书籍来补足我们的精神之钙、填补我们的阅历空白,为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更充分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梁家河》,深刻领会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从梁家河的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始终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集团各项事业的发展上来。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

邓拓先生曾说:“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的多劳作,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的浪费。”透过《梁家河》,我们看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实写照。出生于革命家庭里的他自小就接受了很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在那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身处荒凉而闭塞的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打草、挑粪、耕种、打坝……常常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利用一切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博览群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更留下了三十里借书三十里讨还书的生动故事。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成长的良师。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仍在告诫我们: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做到好学乐学。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做到修身慎行,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一

党员干部要一心向党。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我始终牢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座右铭。始终坚持两个凡是:凡是要以"党"为核心,凡事要以"党建"为龙头。只有始终站在党建工作一线这个责任落实的"主战场",紧扣时代脉搏、紧贴民生诉求,积极建构有力有序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才能真正营造出富有号召力、极具感染力和充满凝聚力的和谐发展好氛围。我是一名党组织书记,首先就要树立好"党"的模范杆子,带头苦干实干。我带领社区干部积极打造了"一网三平台"、"党员网格化管理"、"5+n"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模式、带领18名干部利用三个月时间,手绘了40张民情地图等一系列党建特色亮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让这些党建亮点工作成为人民路社区的一张张名片,真正让党旗飘起来、形象树起来,活动靓起来。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二

2018年6月30日,在熟读《梁家河》一书后,我有幸随着区人社局全体党员踏上梁家河这片神圣的土地,近距离参观《梁家河》书中讲述的一幕幕情景、一处处实物,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当年离开北京插队到梁家河,从一个15岁的少年成长到22岁的青年,从被动、抵触地适应这片土地到主动、用心地带领这片土地上生活贫困的乡亲们战天斗地、创造新生活,是这片宽厚包容的土地接纳了当年无依无靠的他,是这里朴实、厚道的乡亲们从自己嘴里省下粮食分给他吃,是这里的黄土地用7年时光磨练了他,让22岁离开梁家河的习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反复阅读《梁家河》一书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从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习近平,他身上所承载着的如黄土厚实般坚韧、沉稳的性格,以及透过这些所折射出优秀共产党员忘我、无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这次走进梁家河实地参观,是一次精神洗礼,脑海中仿佛闪过一幕幕梁家河人民挖沼气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坠坝火热的劳动场景。年轻后生们扑满灰尘的脸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妇们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欢欣笑容,老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被岁月写下的沧桑,孩子们迎着新时代的朝阳茁壮成长,这里孕育着希望,这里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用实干孕育出了中国梦新的希望。

通过阅读《梁家河》,又走进梁家河,,我对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梁家河有了新的解读。这次在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一名干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工作要结合实际,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当年在梁家河村,习总书记因地制宜,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要深化政务服务公开,了解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人社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搭建政务服务公开平台。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群众了解人社工作,做好服务,多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人社工作。

真心实干,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于是习总书记就带领村民打井,建沼气池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今后,我们更应该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己任,以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全力当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为他们提供五星级的服务。

实实在在,求真务实,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因此,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企业的需求做起,全力打造阳光人社、高效人社、法治人社和活力人社,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三

七年知青艰苦岁月,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树立了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习近平说,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不管走多远也不论分别多久,他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父老乡亲。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调研时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表达了对曾经接纳和养育他的黄土地和陕北人民的无限热爱。即使已成为国家领导人,他依然视当时的“小伙伴”为最好的朋友,在伙伴们遇到困难时,总会有求必应。如果说梁家河是中国村庄的缩影,那梁家河人民就是全国亿万人民的一个缩影。

想想现如今,我们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出门有车坐,张嘴有肉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一点小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没理由退缩和逃避。今天国家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掌舵人带领大家继续前进,我们更是感到庆幸。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四

梁家河是一个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因为苏荷夫曾经来过而名声大噪,但是对于团员梁家河来说,这个小村庄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在梁家河村,团员们参观了博物馆、梁家河丝绸会馆等地方,并与梁家河村的居民交流、制作梁家河古琴等活动,收获良多,下面我将从交流、古琴文化、文化传承、敬业奉献、感恩精神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交流。

梁家河位于淅川县的北部,这里的居民日常生活大多和外界没有太多的联系,来自土生土长的梁家河村的村民讲话带着浓重的河南腔音,而我们来自不同的省市,许多人讲话也带着各自的口音,在交流上还有不少困难。但是,梁家河村的居民十分接待我们,他们非常热情,非常友善,真诚地为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庄的历史和风情,耐心回答着我们的问题,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并体验到这个古村庄的魅力。

二、古琴文化。

梁家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庄,这里流传着精湛的古琴艺术。我们团队来到梁家河的几天时间里,学习和参与了有关古琴文化的制作和演奏活动。在梁家河博物馆,许多珍贵的古琴被陈列在展厅的角落,这让我有了深入了解古琴文化的契机。在学习古琴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古琴不仅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体现,体验到其中的神奇和壮美,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美妙和深刻内涵。

三、文化传承。

在梁家河村,我们还参观了梁家河丝绸会馆,这是一座由梁家河人出资而建的纪念馆和陈列馆。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梁家河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这座会馆追溯到大清时期,经历了多年使命斗争,但是它一直被当地的居民视为家乡的记忆和历史的见证。这让我感触到文化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现在生活维系、文化传承、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更要懂得去尊重和继承文化,同时也要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敬业奉献。

在梁家河村,我们学习了梁家河的古琴制作技艺,体验了制作古琴的过程。这其中需要非常多的耐心、专注和坚持,制作一个琴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而古琴制作工匠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手工艺沿袭至今。他们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工匠精神的代表,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敬业和奉献的重要性。我们的未来需要这样的精神,也更要学习这样的品质。

五、感恩精神。

回到家中,想起梁家河都让我感到非常温馨,梁家河村民们的淳朴善良、纯真无邪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都让人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跨越。我们与他们接触虽然短暂,但已经让我深刻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和无私情感,也触动了自己的感恩之心。

总之,梁家河之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文化、了解人性的大门,削去了我内心狭隘的痕迹,让我更热爱文化,更感恩生活的点滴。希望以后的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体验,去发现世界、去传承文化,为自己和大家创造美好的未来。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五

在社会快速发展、稍显浮躁的今天,阅读《梁家河》,似一条清凉甘洌的源头活水,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洗刷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我深刻的感受到:“今天的繁荣稳定,幸福光景来之不易;新时代,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梁家河》一书,通篇运用群众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鲜活形象,生动地还原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读起来让人感觉眼前有画面、耳旁有声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间,同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发展了延安精神,赋予了他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七年的艰苦岁月里,总书记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实践中,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带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改善了这里的条件,并在实践中逐渐培育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崇高精神,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10月,习近平在访问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在回忆起梁家河时,他说:“年轻的我,在当年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的思考着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所以说,他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那时他就立下了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亲身经历,完全贯穿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对一个企业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我们何尝不是身在自己的“梁家河”?面对困难,我们该如何做?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只有在各种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才是我们向习总书记学习的最好行动。

一是坚定信念,不畏艰苦。在梁家河这样的艰苦地方一待就是七年,总书记遭受了多少挫折、面临过多少困难、承受过多大压力,但是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带领着乡亲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这是何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企业一分子,我们更应该坚信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有信心、有决心打赢“标杆企业”保卫战,顺利完成好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总书记说过:“陕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在习总书记最困苦的时候,延安接纳了他,他的很多基本观点和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而梁家河就是让习近平总书记锤炼升华的那片热土。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企业在我们青涩迷茫时接纳了我们,让我们在公司扎根,汲取养分逐渐成长,我们要感恩企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注重锤炼,勇于创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习近平是当时梁家河最年轻的知青,在最贫瘠的地方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入团、入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知青,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可能就会被击垮或退缩。但在逆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没有放松读书学习,正是这7年的磨砺,使他学到了大学问,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习总书记在艰苦的插队生活中每天手不离卷,晚上也借着昏黄的灯光读书,这种执着的精神才能铸就他现在的高度。他的思想和品质,也在梁家河这个地方得到了锤炼与升华。作为我们只有不断向习总书记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技艺,增长才干,锤炼作风,将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完美结合,为公司再创新辉煌贡献一份光和热!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六

走到村口,首先看到的是饮水思源的碑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带领村民挖的第一口井。走过一片五谷丰登的稻场,我们来到了村党支部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的标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走进“梁家河村史馆”,一幅幅珍贵难忘的资料图片,一件件留存至今的实物,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仿佛把我带回到四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脑海中浮现出青年习近平下乡插队的情景:一个15岁的青葱少年因客观原因从北京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开始了与黄土为伴、与书本为友、与群众为亲的生活,他不畏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种地、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等,全然一个生活能手。这些生活的磨砺,深入群众的体验,为以后的从政为国为民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七

4月7日,安远县举办“梁家河故事”宣讲报告会,邀请赴梁家河学习考察团成员--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党支部书记曾小生前来宣讲。曾小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当年在延安梁家河村插队当知青的工作生活经历,分享了个人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号召大家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

报告会前,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主题图片展。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彩动人的宣讲,让400余位在场聆听了报告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职大学生村官接受了一次梁家河精神的洗礼。天心镇水头村村支书黄东长在看了学习梁家河画展和听了宣讲会后感动地说:“习在那么艰苦的时代都能作出贡献,我现在更应该好好的把握机遇,带领群众、团结村两委干部,把村里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靓丽。”、“通过这次学习梁家河宣讲报告会,我感受很深,回去之后,我将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应尽的责任,结合当前精准扶贫、烟叶生产等各项农村工作,最大力度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安远的振兴发展做出贡献。”大学生村官邹夏夏在听了宣讲报告会后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安远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阶段,我县还将通过召开村班子座谈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宣讲“梁家河故事”。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八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

团员学习梁家河心得篇十九

7月11日,怀着崇高的敬意,我们一行来到了延安市延川县安驿镇梁家河村,一下午的参观,仿佛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看到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总书记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画面。一个16岁的少年,为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农村建设,这一待就是7年,7年当中,总书记10次的入党申请,带领群众在黄土高坡挖深井,办裁缝、铁业社、商店,学习制造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深夜在煤油灯下看书等等,每一个画面都随着讲解员的描述深刻的映入眼帘,总书记说:“这七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作为企业的一名技术负责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和环境与书记当年在梁家河遇到的困难和环境对比,显而易见,前者解决起来要容易的多。沃克公司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实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体现在软实力上,这两年,我出去学习参观了比较多的企业,有让人羡慕的,也看到过很破败的,好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管理好的企业,管理体现在哪里,就是我们目前抓的现场6s,16949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erp的有效应用,产品质量、交期、服务的体现,上令下行执行力的体现。公司要发展,我们就要深入的解决这些问题,跟当年梁家河的困难相比,我们有清楚的目标,有可借鉴的方法,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有明确的要求。只要我们把梁家河的精神核心“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用在工作当中,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发展瓶颈是突破不了的。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字写在梁家河的墙面上,这八个字虽是老生常谈,却是大道至简,沃克公司从20xx年到现在不正是这八个字的体现吗,我们从发不起工资,从企业亏损一直走到现在,解决了多少问题!这两年又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未来非常美好,但困难依旧很多,我们还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梁家河山高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较少且贫瘠,书记带领群众打坝淤地,修梯田,改良种子,尝试科学种田,最终大大的改良了土地,增加了水坝肥田,改善生态环境,长久而持续的提高了农业产量。做为技术人员,我们也要经常思考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更要治本。

这次的参观学习,意义深刻,当前,我还在研读《梁家河》一书,梁家河还有很多大道理需要我去思考,单一个“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就足够用一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634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