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编写教案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这份教案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一
泡泡是童年的最爱,是梦幻的、可爱的、有大有小的,泡泡很能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和表现美的愿望,设计一节好玩又好看的美术活动,有泡泡的参与很特别,所以我设计了《泡泡变形记》的艺术活动,本次活动不止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法、多样的材料,在绘画形式上融入了画、剪、贴、泥工等元素,用借形想象的形式,让泡泡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化、变换,更美的表现。
1.善于发现偶然绘画下产生的肌理效果。
2.通过活动,能和周围认识的物体图案、花纹产生联想并进行创作。
3.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联想后进行添画
1.经验准备:幼儿会吹冰淇淋泡泡
1.游戏引入激发绘画兴趣
(1)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主动接泡泡
(2)看泡泡印记幼儿展开联想(泡泡不见了,纸上留下了颜色和图案――泡泡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神奇的礼物――幼儿拓展思维展开联想)
2.积极探索留住泡泡的痕迹
(1)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特点:容易碎、接不住
(2)告诉他们留住泡泡的好办法
(3)教师演示如何留住泡泡的印记(给泡泡水里加入颜色)
3.观察泡泡引发幼儿的联想
(1)提问幼儿调皮的泡泡都会变成什么?
(2)欣赏图片,看看泡泡都藏在了哪里
(3)泡泡变形四部曲:飞屋、莲蓬、乌龟、花朵
(4)视频观看每组的小视频,介绍工具材料,操作步骤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分享画作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本次活动趣味盎然、充满魅力。教师定位于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玩一玩、想一想、动一动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发现偶然绘画下产生的肌理效果,并能和周围认识的图案、花纹产生联想。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主动获取信息,体验创作的乐趣。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1、选择了有价值的切入点。这个活动源于幼儿生话,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该活动以泡泡为载体,引导幼儿想象,注重幼儿创作,找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切入口。
2、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材料。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多元化材料,不仅使作品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萌发作画的愿望和兴趣。
3、设计了一个层次清晰的活动。过程条理分明、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观察、讨论、发现、感受、创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和快乐,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赏作品使幼儿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互相欣赏作品又使幼儿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在后期的教学设计中,还可以添加更多的创意联想图片,提供更多的材料给孩子更丰富的选择。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二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
认识乐器和学唱歌曲。
即兴创造与表演。
一、课前活动。
1、唱歌。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一个新的教室,来了这么多的教室,我们是不是表现好一点,今天老师带来了小礼品,看谁表现好谁,就会给小礼品。
二、认识乐器。
1、小朋友们想认识乐器王国的乐器宝宝吗?(想)咱们首先认识乐器王国的第一组乐器宝宝。
2、咱们首先认识乐器王国的。第二组乐器宝宝------教师出示幻灯片喇叭、唢呐、笛子。
三、欣赏歌曲。
四、学唱歌曲。
1、同学跟唱练习第一段。
2、第二、自己填歌词演唱。
五、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几种乐器宝宝?(认识了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学会了歌曲?(《快乐的音乐会》),我们既是表演家又是音乐家,让我们开一个音乐会吧!给孩子们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放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做动作。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三
韵律活动是指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音乐或无音乐的伴随下,运用肢体或语言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艺术表现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身心协调活动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联想、思维的发展。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我选择了韵律活动《古敢水族乡——吞口舞》,古敢,是水族语,意为“草木丛生,林中有水之地”,位于富源县东南部,距县城135公里,是云南省唯一的水族乡。而吞口是一个木雕的横眉怒目的凶神头像,我将音乐与舞蹈、少数民族文化等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器官,让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认知目标:认识“吞口”的基本特征,了解吞口舞”的基本舞步。
(二)技能目标:能使用“吞口”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情感目标: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活动中的乐趣。
(一)重点: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和控制自己的身体,较协调地做出各种韵律动作。
(二)难点:体会水族吞口舞的表现形式和情感。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吞口”道具、“吞口舞”视频
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啊!(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师: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特别的民族,它呀,是我们富源县美丽的古敢水族乡的一个民族。
师:最神秘的是水家门头上挂着的水族吉祥物一吞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介绍“吞口”的来历,“吞口”意思是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吞口”是古敢人民平安健康的保护神。
(二)身体律动,参与实践
师:水族人民为了方便,把吞口做成了面具,聪明的水族人民还把动作编成舞蹈来赶走恶魔,小朋友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赶走恶魔的吗?(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吞舞”视频,鼓励幼儿模仿“吞口舞”动作)
师:看了水族人民跳的吞口舞,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分享一下。
师:现在来看看老师跳的吞口舞,大家来比一比,和视频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跟随音乐跳吞口舞)
教师播放音乐,示范跳法,幼儿跟随音乐做基本舞步。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能跟随音乐做基本动作,掌握基本动作。
(三)创编动作,自由探索
师:水乡人民想请小朋友们帮助他们赶走恶魔,他们今天把吉祥物——“吞口”送给小朋友们,想请大家想一想你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赶走恶魔呢?每位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想一想。
(教师给幼儿分发‘吞口”面具,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自由分享、交流)
(四)播放音乐,感受乐趣
师:水族人民的音乐已经响了,我们一起帮助水族人民赶走恶魔吧!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真是太棒了,水族人民为了感谢小朋友们,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里做客,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香喷喷的花米饭呢,小朋友们可以和水族的人们一起制作花米饭哟!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跳舞,喜欢表演,并善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我的教学活动设计分为以下四大版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幼儿律动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几个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律动教学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不仅让幼儿创编动作,自由探索,还让幼儿感受吞口舞的歌词,从而理解吞口舞的文化。活动充满趣味性,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感受和想象,幼儿要乐于发现美的事物。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缺乏大量的高结构材料、音乐设备,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自制教玩具,可是失去了更多的心意和创意,而忽视了生活中的教育素材,限制了教师与幼儿的创造力。
1、幼儿能用不同类型的塑料布,通过不同方法的操作进行合奏。
2、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并大胆表述。
3、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精神,激发幼儿创作音乐的兴趣。
重点:幼儿主动探索不同塑料布的不同音质。
难点:幼儿能用不同塑料布,不同方法进行合奏。
各种类型的塑料布(根据不同材质收集)、音乐多首(幼儿已学歌曲)、活动场地布置(模仿演奏会)、节奏演奏会的小视频。
1.教师设置情景:“今天园长邀请我们去音乐厅听演奏会,小朋友们开心吗?”“我们去听演奏会需要注意什么?”交代要求进场。
2.带领幼儿有序、安静的坐下来,欣赏节奏演奏会视频小片段。“小朋友们等下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1.请幼儿认真欣赏演奏会,仔细观察。
2.教师启发幼儿把自己观看演奏会的感受、想法、问题表达出来。重点引导幼儿说说演奏的工具、节奏感受。
3.“你可以试着模仿一下节奏吗?”引导幼儿讨论,教师进行小结和评价。
4.“今天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也举办一场演奏会,邀请全园的老师来听,我们一起来筹备我们的演奏会吧。”激发幼儿也来进行一次演奏表演,“我们没有节奏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呢?”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教师出示“神奇的乐器”——各种塑料布。
5.“我们今天的工具只有塑料布,大家试一试,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和别人不同的声音?再介绍一下你用的是什么样的塑料布?发现了什么?”让幼儿自由的去摸索、尝试让塑料布发出声音的方法,并选择1—2种塑料布。启发幼儿发现不同的塑料布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6.组织幼儿展示自己选择的塑料布,同时演示自己演奏的方法。再鼓励其他幼儿,思考还可以怎样操作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7.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进行简洁归纳。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材质、声音类似的塑料布分类,并用不同图案标记。
8.引导幼儿进行演奏分组,选择相应的塑料布(每组幼儿统一操作方法、声音),带领幼儿练习如何看指挥(教师用指挥棒点指塑料布的图案标记,幼儿根据标记进行分组演奏)
9.教师扮演指挥,请每组幼儿根据指挥来演奏已学歌曲。
1.请幼儿更换塑料布或者变换操作手法(每组幼儿自己商量统一),再次演奏。
2.教师给予幼儿鼓励,并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来演奏呢?”。
3.延伸活动,让幼儿收集其他“神奇的乐器”。
通过活动幼儿能大胆探索发现,尝试不同的方式方法让不同材质的塑料布发出不同的声效,幼儿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创意。在欣赏感受小视频节奏演奏会时,幼儿能较好的模仿其中的节奏点,逐步熟悉进行表演。在幼儿模仿、操作、探索、展示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每组幼儿荣誉感满满,能较好的商讨、分工完成任务,建立良好的社会性能力,遇到矛盾和冲突时,会主动采取其他措施,用语言、猜拳、轮流等形式解决问题。同时,因为幼儿第一次接触到如此简易、低结构的操作材料塑料布,个别幼儿一开始无所适从,教师并不急于给孩子直接的指导和答案,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们相互借鉴学习,逐渐的开始从简单的“拉扯”塑料袋发出声音,到后来“揉搓”、“碰撞”、“拍打”等方式创新出多种不同的音效。整个活动紧凑有序,孩子们被材料的可变化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启发了孩子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鼓励他们能有更多天马行空的创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活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还会常常利用幼儿园的区域、餐前、自由活动等时间“挖掘”了更多“节奏演奏会”的工具,让我也感受到了一节创新的简易材料课程的魅力所在,满满的幸福感。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五
1.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2.用手指表示6以内的数量。
重点: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难点:用手指表示6以内的数量。
1.歌曲《我家有几口》
2.钢琴
一、组织教学。
二、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里有几个人。
1.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2.家里一共有几口人?(请幼儿掰手指数一数)
三、教师一边弹钢琴一边示范歌曲《我家有几口》,请幼儿掰手指数出歌曲里面家人的数量。
1.刚才歌曲里是怎么数我家人的啊?
2.家里有几口人啊?他们是谁?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四、幼儿跟随着教师学唱歌曲2~3遍,并在唱到“爸爸妈妈,还有我…….”时用手指表示其相应的数量。
五、小结。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六
带着这些思考,在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首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开展了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如临摹实物、做纸筒游戏、接龙练习等。这些经验准备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对纸筒特征和接龙图案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纸筒上的秋天”的活动,将设计、彩绘接龙图案作为活动重点,将探索和表现图案的规律变化作为活动难点。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纸简,说说在纸筒上作画与平面作画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感知纸筒的外形特征;接着用一组接龙图案引导幼儿辨析其规律;然后让幼儿选择一个纸筒与同伴交流设想,拓宽幼儿的设计思路:在幼儿选择专题、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强调接龙图案是按规律变化的,并及时发现幼儿设计图案的新思路,鼓励他们把想法表现出来;在最后的欣赏点评环节,关注作品的规律变化、创意设计。通过以上五个环节,我试图让幼儿在引导线的提示下以秋天的物品为图案,在纸筒外表进行接龙图案的设计、彩绘。彩绘后的纸筒不仅可以用来装饰,还是幼儿爱不释手的体育玩具。
1.按引导线的提示在纸筒外表进行有关秋季物品的接龙图案的设计、彩绘。
2.感受接龙图案有规律变化和色彩对比产生的美感。
3.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幼儿对依样接画有一定的认识。
2.将大小、粗细、高矮、色彩不一的纸筒置于展示台,大部分纸筒上面已画好细的引导线。
3.黑板上贴接龙图案。
4.六张桌子上分别贴上“秋天的水果”“秋天的农作物”“秋天的树叶”“秋天的花朵”“秋天的虫子”“秋天的?”字卡,每桌颜料、毛笔、抹布若干。
一、初步感知在纸筒上作画的方式
1.出示展示台上的各色纸筒。
2.演示在纸筒上作画的方式:左手按住纸筒顶,右手拿毛笔,放慢速度转动纸筒作画。
二、感知并辨析图案规律
1.寻找引导线,了解其作用。
师:仔细看看,纸筒上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线。)
师:今天我们要把秋天的东西画在这些线上。你们看,我在线上画了些什么东西?(出示黑板上的接龙图案。)
2.辨析图案规律。
师:仔细看看每一条线上的图案有什么规律?
3.小结。
师:它们都是秋天里的东西,有秋天的花朵、秋天的水果……一组接着一组,有规律地变化,就像我们玩的接龙游戏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接龙图案。
三、交流设想
1.交代任务。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纸筒,看看它上面的线是什么样的,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接龙图案。
2.幼儿选择纸筒并讨论,教师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留意有新意的设想。
3.交流设想。
师:刚才听到×××的设想非常好,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四、选择专题和设计图案
1.分组。
师:后面的每张桌上都有字卡,这是“秋天的农作物”组,这是“秋天的水果”组……请你们选择一个喜欢的组去设计秋天的接龙图案。如果你想设计的东西都不在这些组里,或者你想几组东西合在一起设计,那你可以选择“秋天的?”组。
2.讨论操作要求。
师:看看你选择的纸简是什么颜色,想想在上面用什么样的颜色才能让图案更加明显。
师:接龙图案有很多种变化,你能不能在线上设计出属于你的接龙图案?
3.操作。
(1)教师提示幼儿看清桌上的提示。按专题设计接龙图案。
(2)巡回指导时,教师应留意幼儿设计图案的思路,鼓励他们把想法表达出来;提醒反复使用相近颜色的幼儿更换对比明显的颜色作画。
五、欣赏点评
1.建议完成作品的幼儿小心地把纸筒拿到展示台上。
2.引导幼儿集中欣赏。
师:这么多纸筒放在一起可真美啊!你最喜欢哪一个纸筒上的图案,为什么?
3.注意幼儿的欣赏角度,顺着幼儿的介绍有意识地从色彩对比是否明显,图案设计是否独特。
4.播放幻灯片“生活中的接龙图案。
师:其实接龙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来看看幻灯片,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接龙图案。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七
1、欣赏彩带的不同姿态,感知线条的变化与美丽,对线条进行联想并大胆表述。
2、能运用图谱记录彩带舞动的轨迹,并根据记录进行身体动作创编,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
彩带、勾线笔、图画纸若干,《采茶》音乐。
一、出示彩带,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述。
1、幼儿观察静止不动时的彩带,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像什么。
(1)教师让彩带处于垂直状态,引导幼儿观察,这像什么?(像数字“1”,像海带,像钓鱼竿,像棍子,像蛇……)。
(2)教师手拿彩带的两端,使彩带处于水平状态,让幼儿观察、想象。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样彩带又像什么?(像独木桥,像减号,像绳子……)。
(3)将彩带放成弧形,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这又像什么呢?(像笑起来的嘴巴,像天上的月亮,像宝宝的摇篮……)。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舞动彩带,感受舞动过程中彩带变化出的线条。
(1)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美丽的彩带,让我们跟着音乐变换各种动作舞动彩带,注意看看彩带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的。创意,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准备。)。
(2)幼儿交流:请幼儿个别演示,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观察、联想,说说彩带舞动出的线条像什么。(像蛇,像陀螺,像毛线团,像龙卷风,像妈妈的卷发……)。
(3)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舞动出与幼儿不同的线条,丰富幼儿的联想。(幼儿想象:像电话线,像波浪,像山峰……)。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图标记录线条,并根据线条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
1、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喜欢的线条:让我们用笔把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下来吧!
2、展示、欣赏记录的线条。
3、教师挑选便于用身体动作表现的线条,启发幼儿进行创编:你们记录的线条真漂亮!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学这些线条跳舞呢?(启发幼儿根据记录的线条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
4、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幼儿用身体的各部分表现,如:手臂不同方位的舞动、躯干的扭动及同伴之间身体上下起伏;手臂在胸前舞出横8字形及用秧歌十字步等表现;用手在不同部位划圈、身体转圈等。)。
5、教师与幼儿协商整理创编的动作,初步形成完整的律动,并共同表演。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八
1、 画出特别的我,产生自我欣赏的积极情感。
2、 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自信的介绍自己的五官特征。
1、 每人一面小镜子:绘画材料(油画棒、彩纸)2、 教师和本班两位幼儿的自画像。
1、 欣赏交流出示教师漫画式的自画像。这是谁的画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本班幼儿漫画式的自画像,这是我们本班两位小朋友的画像,请你猜猜,他是谁?(提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位小朋友都很特别,你能找到自己特别的地方吗?请你照着镜子找一找。
你最喜欢自己什么地方?
2、 学习表现五官、头部特征如果你要画出你特备的部位,你应该怎么画?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3、 幼儿作画幼儿尝试用夸张的漫画方式画自画像,夸张的表现自己无关的特征。
4、 根据画介绍我自己:我很特别,因为我。。。。。。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九
1。 大胆作画,发展创造力。
2。 学习与同伴交流作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辨别异同,提高观察力。
积木、碎布、橡皮圈、图画纸、水彩、小盘子、小抹布。
1。 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幼儿玩一会儿。
2。 向幼儿提问积木的用途,告诉他们积木除了玩之外,还有其他用途。老师做动动脑的动 作,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用碎布和橡皮圈把积木包起来,蘸着水彩,在图画纸上印出不同的图案。
3。 幼儿自由取积木和水彩,在图画纸上进行印画活动,提醒幼儿注意作画卫生。
4。 幼儿完成活动后,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图画的内容。
5。 引导幼儿观察同组的作品,找出相同的形状或颜色。
6。 将作品放在展览区,让幼儿自由欣赏。
请幼儿找出与图画图案形状相同的积木。
1。 愿意参加绘画创作活动,创作时情绪愉快。
2。 能辨别出相同的形状和颜色。
1.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顺序,如过程1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2.活动内容可替换为“玻璃球滚画”、“棉签画”、“印章画”等。
3.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相同的形状或颜色,如窗户和门的形状等。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
1、通过玩手形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2、尝试在手套上画,贴的技能。
3、培养幼儿在手的造型上进行大胆夸张的装饰、涂画,能打扮出美观的图案。
1、课前教幼儿玩手形游戏。
2、手套每人1副、水彩笔、胶棒、彩色纸、皮筋、幕、磁带、魔术用具。
1、请幼儿带着手套听音乐进入教室。
2、教师在幕后分别出示1只手1双手吸引幼儿的注意,“啊!”这是一双会变魔术的手。
请魔术师随着音乐变魔术。
3、请幼儿上来尝试变魔术,用手套做各种不同的造型。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变的。请全体幼儿来学一学。
教师也来变魔术。
出示装饰好的小螃蟹、孔雀、小兔、小荷花……。
1、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可以运用画、粘贴的技能。设计别人不一样的手套画。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2、指导幼儿可以利用左右两只手套拼在一起作画。
3、幼儿比一比谁设计的最漂亮。
请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和魔术师一起听音乐“变魔术”。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一
1、体验劳动的乐趣,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尝试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初步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歌唱歌曲。
1、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画一张图片《小花和小树》、音乐cd或磁带。
2、小朋友有过给小花、小树浇水的经历,纸、笔每人一套。
1、教师放音乐《小花和小树》,小朋友听音乐自由表演入室坐好。
2、小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
3、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观察。教师提问:
(1)图片上画了一些什么?
(2)你们给小花、小树浇过水吗?
4、小朋友边画画边学唱歌曲《小花和小树》。
(1)教师放音乐,小朋友跟着学唱歌曲。
(2)小朋友可以把歌词内容画成画面。
5、小朋友边唱边表演动作,结束活动。
托班艺术活动:小花和小树-歌曲。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二
1.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集体舞中感受交往的快乐。
2.熟悉音乐的旋律,并通过舞步走、跳表现出来4拍的节奏。
3.初步学习听辨4拍延长音,学会曲线走交换舞伴。
活动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间,进行集体舞的表演。通过教师的参与,语言提示,幼儿练习解决。
难点:运用分配公主与王子的角色,分组练习曲线走,让幼儿在4拍延长音中掌握曲线交换舞伴的方法。
1、音乐《宾果》、《钟声》、《邮递马车》。
2、头饰:王子的桂冠,公主的头纱。
3、提前了解《灰姑娘》的故事内容。
4、事先排好的集体舞。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过灰姑娘的故事吗?在故事中,王子为了找到一位美丽的公主,举办了舞会,在舞会上王子拉着灰姑娘的手不停的跳舞。他们跳的什么舞呢?听,舞会的音乐响起来了。”
1.幼儿带着问题欣赏音乐(一段),教师随音乐向幼儿介绍舞蹈内容。
师:“王子拉着公主的手;大家一起围成大圆圈;互相交换舞伴握手。”
2.听音乐,欣赏集体舞。(四段)
师:“小朋友,你们从音乐中听出来他们是怎样跳舞的吗?今天,我把舞会中的王子与公主们都请到了我们家,他们要为小朋友表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看他们是怎样跳的。”(幼儿示范集体舞)
3.分段学习动作,重点学习曲线走交换舞伴。
师:“王子和公主跳的是宫廷舞,你们觉得有意思吗?想学吗?现在,就请帅气的王子找到自己美丽的公主并为她带上桂冠,一起到前面来随着音乐,跳舞吧。”
(1)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幼儿站双圈。
(2)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听着第一段音乐手拉手面向圈上双圈行进走。
(3)第二段由双圈变成一个圈,手拉手在圈上侧身跳,侧身跳时注意保持圆圈的大小。
(4)第三段看教师示范、讲解顺时针曲线走交换舞伴,了解交换舞伴的方法。先在圆圈上分组联系(王子不动,公主练习曲线走;公主不动,王子练习曲线走),然后再集体练习(不听音乐,教师语言提示),最后跟音乐练习。
(5)边听音乐边做交换舞伴的动作。
5. 听音乐完整的表演集体舞。
师:“王子和公主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那我们连起来完整的表演一遍好吗?”
(1)(两段)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表演集体舞,逐步熟悉动作的顺序及交替规律。
(2)(四段)幼儿倾听音乐,独立完成集体舞的表演。
6. 释放活动:(音乐《邮递马车》)
(音乐:敲钟的声音)师:“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王子和公主要驾着自己的'小马车回城堡去了。”
歌曲《欢乐颂》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歌唱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以及节奏感。
3.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大胆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图片:白云,蓝天。
2.图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白云、太阳
教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天多蓝呀高高的在上面,谁来了?又有谁来了?
多美的画面呀,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这么美,我们来一起说一下。
过渡语:我们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一首好听的歌呢,就表现了欢乐、高兴的心情,名字就叫“欢乐颂”。
请小朋友快速的找一把椅子坐下,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二、展开
1.课件欣赏歌曲(播歌词音乐,放课件)
教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是不是咱们刚才看见的美景呀?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利用图谱朗诵歌词
教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现在我就来演唱一遍这首“欢乐颂”送给大家。
3.教师表演唱(放伴奏)
4.看课件,师生唱(放伴奏,点课件)
教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朋友都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一起唱起来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唱一唱。
老师唱得大声一点,小朋友可以小声一点。
5.教师指挥,幼儿唱(放伴奏)
那一会我们唱得时候,大家一定要看我的指挥,我的手动作小,小朋友就小声唱,我的手动作大,小朋友就大声唱,咱们来试试好不好。
过渡语:小朋友可真棒,都会用大小声表现歌曲了,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唱,大人也喜欢唱,咱们看看他们是怎么唱的!
6.观看“欢乐颂”视频(放视频)
引导语:欢乐颂这首乐曲,是一首世界名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每当人们高兴快乐的时候,或是欢庆重大节日时,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寄托美好的祝福。
7.小结(放歌词音乐)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三
设计意图:
为了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在活动“认识各种帆船”之后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帆。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的白纸有意识地折叠数次,使之产生各种折痕,自然形成各种奇妙的块状图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幼儿勾线、涂色,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发展进程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其他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一面船帆后,再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制作船帆,这一做法可以扩大部分能力较强幼儿的创作空间。
目的:
1、运用随意折叠、涂色块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船帆。
2、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认识各种帆船,观看有关帆船比赛的录像。
2、师生共同收集帆船模型,布置帆船比赛的场景,其中个别帆船无帆(如图一)。
3、用来制作船帆的形状各异的白纸、记号笔、油画笔。
过程:
1、启发幼儿观察四周的帆船,说说帆船上少了什么。(部分船没有帆。)。
2、帆船没有帆能航行吗?为什么?怎么办?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船帆的制作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周围陈列的自制帆船(如图一),讨论船帆是怎样做成的。
3、引导幼儿观察船帆上的折痕并发现这些折痕通过反复折叠而产生的。
4、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请幼儿折叠并观察折痕。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讲解:将纸随意折叠数次(如图二),注意尽量用力折叠,使折痕明显,然后打开,用记号笔描出折痕,最后上色,尽可能浅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颜色。
1、指导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形纸当船帆进行设计、装饰。
2、启发幼儿将纸沿各种角度折叠,建议折的.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以3~5次为宜,鼓励幼儿折出与别人不同的图案。
3、鼓励已经做完一面船帆的幼儿利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式制作其他式样、图案的船帆。
带领幼儿将制作的船帆粘贴在帆船上互相欣赏,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观察船体,激发幼儿制作船体的愿望。
2、组织幼儿举行“帆船比赛”。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四
1、知识目标:了解通俗唱法的概念和发声特点以及分类,能够初步用切分音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国家》。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加强感受音乐情绪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此曲,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ppt课件
活动导入;1、师生问好歌
(一)歌曲教学:
1、师朗诵歌词:
师:现在我想朗诵一首小诗(小黑板)诗朗诵。
生:国家
2、师:这个名字起的好啊!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国家包括三十多的省市及行政区,虽然面积很大很大,其实它是由无数个家庭、学校、工厂的“小家”组合而成的。这个家的兄弟姐妹很多很多,他们团结友爱,勤劳、勇敢,用自己聪明的才智战胜了一切困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家,建设成了伟大的具有现代化的强国。那么,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什么呢?一起说――中国。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学唱一首童谣版的歌曲《国家》,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3、初听:儿童版歌曲《国家》
要求:请同学们初步感受歌曲。
师:听了这首歌,歌词上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4、学唱歌曲谱:
生:跟磁带或者伴奏完整演唱曲谱。
解决生在歌曲中难以把握的旋律。提示:结尾处拍子的变化要看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演唱。
5、以对唱的形式,听一听哪个组声音最好听,音准、节奏唱的最准确。
6、朗诵歌词
生:在音乐伴奏下,师朗读后半部分歌词。
师:同学们,爱国就要先爱家,工厂的叔叔阿姨爱工厂这个家,军队的战士们爱军营家,那我们要爱什么家呢?爱学校,还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这个家,好,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家的热爱。
7、演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随范唱音乐一起演唱歌曲《国家》。
要求:打开口腔,注意气息的控制,要唱得深情些要有自豪感哦。
在演唱的过程中把自己不会唱的的乐句记下来告诉我,我来帮助你唱好它。
师:有不会唱的地方吗?能告诉老师吗?我来帮帮你。
师:鼓励、纠正不足。生:完整演唱练习。
8、欣赏歌曲《国家》。
9、完整随伴唱音乐完整的演唱一遍。
(二)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叫什么?生:《国家》师:国是?生:我的国!师:家是?生:我的国家!师:我的国家叫?生:中国!
师:同学们!让“中国”二字永驻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把爱国之情化作一种无声的行动,去报答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
(三)活动结束
附:师生问好歌
(师)同学们好!(生)您好您好老师您好,(师)我们来唱歌,(生)啦…
(师)张开嘴巴,(生)挺起胸膛,(合)doremifasollasido,dosilasolfamiredo.
(合)dosilasolfamiredosollasisoldo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五
1、养成良好的讲卫生的习惯。
2、喜欢舞蹈活动,能积极表演舞蹈。
3、学习按音乐做舞蹈动作。
1、教师准备歌曲cd或磁带。
2、小朋友有一些舞蹈动作、模仿动作的'积累,基本熟悉本歌曲。
1、教师弹奏《玩具进行曲》,小朋友模仿一种玩具动作入室坐好。
2、小朋友练声,《小鸡叫、小鸭叫、小猫叫》。
3、小朋友听前奏回忆歌名,并复习歌曲《讲卫生》。教师提问: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2)这首歌曲唱了一些什么内容?
4、教师带小朋友一起学习舞蹈“讲卫生”。
(1)先教下朋友学习分解动作。
太阳状、眯眯笑、起床状、洗脸、洗手、刷牙等。
(2)根据歌词一句句学动作。
(3)配上音乐一句句练习舞蹈。
(4)配上音乐一段段练习舞蹈。
(5)整个歌曲配上音乐练习舞蹈。
5、教师带小朋友表演舞蹈一次,下朋友自己表演舞蹈一次。
略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六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图谱学唱歌曲,感受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2.学习用衬词进行分声部合唱,注意声音的自然和谐。
3.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把周围的事物创编到歌曲中进行演唱。
1.自制教学小图卡(蓝天、白云、太阳公公、小鸡、小雨、花儿、草儿、小朋友等)。2.已初步会唱歌曲。3.幼儿用书、练习册。
1.学习歌曲。
(1)引导幼儿通过变换衬词演唱歌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选着2~3种衬词演唱乐曲,进一步帮助幼儿复习感受乐曲的旋律。
2.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内容,感知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配合乐曲旋律指图谱,引导幼儿感知歌曲内容,初步进行内容与旋律的匹配。)。
(2)教师完整范唱,帮助幼儿理解图卡。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歌里到底唱了什么?小图都表示歌里的哪些内容?(如果幼儿对图谱的部分小图不理解,可根据幼儿反馈情况,再次范唱。)。
3.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自主学唱歌曲。
(1)根据幼儿学唱过程中的困难,进行重点练习。
(2)学唱歌曲2~3遍。
4.引导幼儿尝试用衬词进行分声部合唱。
(1)教师:前几天,我们学用衬词来演唱乐曲,刚才,我们又学习了看图谱唱歌,现在请你们把这两个本领合起来表演——分声部合唱。我们来试一试。
(2)教师和幼儿合唱,讨论确定双方的声部并尝试进行合唱。
(3)有二分组声部合唱。(根据幼儿的意愿,可进行男孩组、女孩组分,也可进行小组、大组分等不同组形式进行合唱。)。
5.调动幼儿关于“夏天”的已有禁言和认识,大胆尝试创编活动。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及时更换调整图谱中的部分内容,并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创编并替换部分内容。
(3)教师与幼儿共同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七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1、认识红,黄,蓝色,从而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会变成新的颜色。
2、能认真观察,尝试配色实验并记录。
3、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1.重点:发现彩色颜料的变化。
2.难点:调配彩色颜料。
红、黄、蓝颜料若干,调色盘,调色笔,白纸,记录材料每组一份。
(一)活动导入。
认识颜色,导入活动。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
(二)活动开展。
1.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化?(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起铺垫作用)。
师: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探索,看看颜色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
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
(2)请幼儿说出刚才一起变得各种颜色。
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橙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三)活动结束。
通过颜色的变化,请幼儿自己回家后试试换成其他颜色两两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小朋友们知道了颜色的奥秘后,尝试用不同的颜色自己创作一幅画。
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日常生活动幼儿到处都能见到颜色,但他们可能没仔细想颜色之间是怎么变出来的,我设计这样一节活动,让幼儿有了探索的欲望,想要知道更多的颜色它们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幼儿能够自己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艺术综合教案篇十八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6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