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精选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3:19:25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精选22篇)
时间:2023-11-25 03:19:25     小编:琉璃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宣泄和倾诉,能够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引用经典论述或结合实际情况来加深论证和说明。请大家放下身段,积极思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一

《三字经诵读与解析》所采用的底本是清王相的增补本。王应麟所处的年代为南宋末元初,不可能去概述元代以后的历史,王相和贺兴思是清初和清中期的人,他们概述清朝的历史也仅限于清初。清末民初的思想家章太炎所增补的《三字经》补齐了清朝的历史概述,去掉了“清太祖,膺景命。

内容简介。

《三字经诵读与解析》所采用的底本是清王相的增补本。王应麟所处的年代为南宋末元初,不可能去概述元代以后的历史,王相和贺兴思是清初和清中期的人,他们概述清朝的历史也仅限于清初。清末民初的思想家章太炎所增补的《三字经》补齐了清朝的历史概述,去掉了“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这一句,而改为“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在章太炎看来,努尔哈赤建立的只是后金政权,当时的清王朝尚未建立,所以把入主中原的清世祖顺治皇帝确定为清朝的第一位皇帝,而没有列入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王朝的真正建立者皇太极,故称十传。事实上,清王朝建立后,追封后金的第一位君主努尔哈赤为清太祖,追封后金第二代君主,清王朝的创建者皇太极为清太宗。加上这二位皇帝,清王朝共有十二位皇帝。这种说法已被世人广泛接受。现在各出版社所采用的版本,大多以清王相的版本为依据,也是出于这一原因。清王朝从努尔哈赤16建立后金政权始,到19宣统皇帝退位止,统治时间长达295年。从清兵1644年入关起,统治中原26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我国历代纪元表》即是这样记载的.。清王朝灭亡后,于19建立了中华民国,至194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推翻。中华民国的统治时间为38年。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经典诵读》的书籍。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而且也改变了我的概念。在经典与当代生活之间,我感受到了无法想象的联系。本文将阐述我对《经典诵读》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经典的魅力。

经典作品在传世间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存在?因为它们面对的是人性问题,能深入人心,引发共鸣。而且,经典作品具有普遍性,无论你在任何时代都会有触感。例如,《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现代的成功学十分相似,这也证明了它的普遍性。

除此之外,经典作品还具有美的魅力,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各种美。例如,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详尽的描写和色彩鲜艳的人物让人相信,美是存在于内心与外在于一体的。

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理解和接受它们的思想,而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经典诵读对于研究中国文化有重大作用。如果没有诵读经典,我们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通过与古时的人交流,经典不但能够改善我们的价值观,而且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段:经典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经典作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阅读经典作品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世界,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眼界,更深刻的思考以及更加完整的看待这个世界。例如,录取理由。通过理解中国古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刻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第五段:总结。

经典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去完美自我。更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哲学和文化的影响,并且获得新思路和智慧。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经典的敬畏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将其带入我们的生活中。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三

1: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2:十月是花的海洋,十月是歌的世界,十月是瑰丽的诗篇,十月是美丽的画舫。我们娓娓动听地诉说着故事,我们激情四溢地表达着理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将在这里进行读书汇报。书是我们的朋友,它给我们智慧和力量。

二、比赛中发言。

1:书籍是那样一种精灵,它总会让我们为之感动,对于读书这个话题,我们的同学也有许多话想说。

2:鸟因为羽翼,生命才五彩斑斓;人因为书籍,生活才与众不同。书香飘满园,让好书伴随我们共同成长,我们坚信:辛勤耕耘,精心护理,终有花期。同学们,让我们亲近书本,热爱书本,在享受学习快乐的同时,享受精神的快乐!

一年级:(一年级小朋友的朗诵就像一只蜜蜂,带领我们去百花园中领略风光。)。

二年级:(二年级小朋友的朗诵就像一只小鸟,指引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远航。)。

三年级:(三年级小朋友的朗诵就像一匹骏马,带着我们在无垠的草原上驰骋。)。

四年级:(四年级小朋友的朗诵像一位忠实的领路人,引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像一把万能的钥匙,帮我打开智慧的大门。)。

五年级:(五年级小朋友的朗诵像一位知已的朋友,伴我们走过春夏秋冬;像一位快乐的天使,为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

六年级:(读书使我们更加善良勇敢,读书使我们学会创造思考,读书使我们懂得奉献感恩。)。

七年级:(读书让我们忘情于童话世界的缤纷,沉浸于科学知识的神奇,感动于杰出人物的伟大。)。

三、赛后总结。

2: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3:让我们与好书为友,打好人生底色;让我们与经典作伴,润泽精彩童年。

4:“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今天,我们在这里吟诵诗词歌赋,诵读经典美文。

四、活动总结。

1:在吟诵中,我们吸取精华;在诵读中,我们开发智慧,陶冶情操。

2: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简短的语言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

3:就让我们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就让我们以书为友,与知识同行,为学习起航。渴望读书的小伙伴哪,让我们徜徉书海,品味书香吧。

六、读书畅言。

书,总有一种激情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总有一种精神令我们昂扬。同学们,大家行动起来吧!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让书香溢满我们的校园,“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友,与书同行,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全体同学合:让我们以书为友,与书同行,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1:让我们伴随着《三字经》歌结束本次活动。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古代经典的诗词,让人非常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对这些古籍经典的理解与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古籍中隐藏的种种智慧,我决定读一本书,这本书便是《经典诵读》。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经历了很多独特的心路历程,今天我将介绍一下我在读书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想。

第一段: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经典诵读》聚焦于古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与理解,展现了这些古典名篇的内涵与价值。在此之中,作者即是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的,彰显了古代文化对于我们当代人思维的熏陶作用。而通过学习古代文化遗产的经典著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髓,弘扬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也让我们明白了,正因为有了古代文化的支持与指引,所以中国历史才有着它的丰厚内涵与卓越质量。

第二段:促进心智的成长与进步。

除了文化传承之外,《经典诵读》还具有强大的助推个人情感智慧成长的力量。因为《经典诵读》中的文本从情感、认知、意义等方面,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古代经典的真正含义。同时,对于读者而言,我们对经文的深刻理解和设想都能够融合进我们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升我们心智的结构和实力,对于促进我们内心情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三段:反思现今社会的人文素养。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文化盲和人文素养薄弱的人们越来越多,致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优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灵魂,以致于我们往往处于精神沙漠,难以望见精神生活的远方,而《经典诵读》证明了文化的深度和价值,也为我们建立了斗志新的新路径,激发我们建立强大的文化修养,帮助我们提升自我品位的努力。

第四段:破解古典文化知识的晦涩难懂。

很多人会觉得古典文化知识很难懂,不能够深入理解。《经典诵读》中的文本则帮助我们破解了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化,通过课文讲解和自己的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并得到了加强这个过程的指引和支持。

第五段:结尾思考。

终身学习是人们追求无尽可能性的行径,而古代文学著作所蕴含的种种丰富内涵、深刻东方智慧,亦值得我们去追寻。我们可以从它们中汲取营养,思考其中的缘由,认真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考察,在汲取智慧的过程中,去补充自己的生活境界,也在逐渐发掘自身的潜能的过程中,去密切与这个世界的联识。相信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肯定能够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找到自身更强大的动力与支撑!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五

背诵时间:早7:30——7:55。

展示时间:周一至周五课间操之前具体要求:

1、每天背诵一行,一周五行。

2、展示内容为开头到前一周的任务。

3、赵佳薇负责组织集体背诵附:各周任务。

第1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第2周: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3周: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第4周。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第5周: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第7周。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第8周: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第10周: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第11周: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第12周。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第13周。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第14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第15周。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第16周。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第17周。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第18周。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第19周。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六

那天,妈妈牵着我的小手把我送到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便开始了我的幼儿园生活,同时也认读到了一本书――《三字经》,当时只是跟着老师鹦鹉学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知道了《三字经》蕴藏的真正含义,更让我学到了其中的“礼“与“孝”。从我学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使我不但明白了尊敬长辈,关爱兄长的道理,还知道了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遗留的宝贵遗产,我们要继承发扬它,不知不觉,书中孔融的言行举止,已刻在我的心中,一次,妈妈给我两个苹果,让我挑一个吃,另一个给妈妈吃,我想都没想就把大的给了妈妈,小的留给了自己。妈妈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真乖!”我说:“我要向孔融学习呢!”妈妈听了笑得更甜了。

“香九龄能温席”中使我深刻知道了,我们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应该向父母回报些什么,不应该理所当然的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平时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一下爸爸妈妈的工作压力。

《三字经》使我更“孝”了,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我可高兴了。

诵读经典,伴我成长,它使我更懂事,更体贴,更聪明。

平度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一年级四班。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七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一、活动目的:

1.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通过诵读《三字经》的有关内容,可以实现一种德育功能,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可强化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2.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道德基础。

3.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活动主题:走进经典。

三、诵读内容:见附件。

四、活动安排:

1.晨诵:晨读时间学生吟诵《三字经》,语文老师进行适当解读与指导,并督促学生熟读成诵,不断积累。

2.看故事,讲故事:利用午休和夕会课时间播放《三字经》小故事视频资料,并鼓励学生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3.成果展示:

(1)《三字经》整班集体吟诵比赛。年级统一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班背诵。

(2)讲“《三字经》小故事”比赛。各班自行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乐于表达。

4.活动时间:4月28日上午第三节课附件:

《三字经》一年级上学期诵读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八

重温国学经典的人文关怀,体验亲子阅读的盎然意趣。

解析版和诵读版独立成册,拼音育读带给孩子无障碍的启蒙阅读,解析读本让父母开启孩子国学教育的大门。

序言。

《三字经》作为传统文化蒙学教育中的经典之作,传世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三字经》采用韵文的形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内容包括中国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思想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其中在记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仅用三百字便概括了这一历史长河中的朝代更替,备受历代文人的推崇和赞誉。《三字经》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我和今天的青年人一样,在自己的小学教育中也没有读过《三字经》。我读《三字经》是在成人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接触到更多《三字经》的注释本,但内容大多相似或相近,主要的读者对象均为少年儿童,且较为浅显。这些读本大多以注释和译文为主,没能挖掘《三字经》中的深刻内容。今天的中国人多数没有接受过《三字经》的正规教育,应该有一个更好的《三字经》注解本,让今天的人们都能重新补上《三字经》这一课。基于这一思考,一种创作上的冲动,使我提起笔来重新注解《三字经》。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九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启示: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启示: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启示: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宁,人类永远和平。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启示: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启示: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启示:“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启示: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启示: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北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启示: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

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启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启示: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

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启示: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启示: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启示: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启示: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启示: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启示: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学校课程“国学教育”。三字经可谓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部,朗朗上口的旋律蕴涵着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今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举行“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交流三字经的人生哲理,在中华文粹中感受历史,感受人生。

本次比赛将评出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梅庙小学校级“诵读之星”6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担任今天评委的老师是王孔忠、张瑞玲、张金花、龚洁、许玉霞、孙富英,担任记分工作的老师是兰本华、许美红、李文江,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梅庙小学三字经比赛”现在开始。

(比赛过程)。

一、首先进行的是班级齐背,有请各班班主任上台抓阄,决定各班的出场顺序。

1、第一个出场的是五一班的同学,看他们精神饱满的走来了。

4、

二、下面将要进行的是“梅庙小学诵读之星”的比赛。由请各班推荐的“班级诵读之星”上台抓阄,决定自己的出场顺序。

1、我们掌声有请第一位上台诵读的同学韩晓君。

2、我们三年级的小同学沉着、冷静,不慌不忙,诵读的正确流畅,让我们向他表示鼓励。

3、梅嘉耀同学的声音真好听,我们跟他倾听了古代圣贤的感人故事,聆听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

4、三字经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使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公布比赛结果,颁奖。

四、结束。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只要大家爱读书,常读书,读好书,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快乐。梅庙小学“三字经”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再见!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一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二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前辈,各位小朋友们:

大家好!(向与会人员鞠躬)感恩这次大典的举办者和主持人,给了我这次汇报、学习、历练的机会!(向筹办者鞠躬)。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穆尚毅,是一位传统文化学习传播、经典诵读力行的受益者。去年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了《现代人传承儒学的意义和方法》,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这几年来学习、推广传统文化、诵读力行圣哲经典教诲的点滴心得。

自xx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王财贵老师的读经教育理念支持下诵读以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家《老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按照经典的教诲“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来,可谓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总起来说,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和老师讲得一样,通过和孩子们诵读经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念作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这些理念让我改变了以前做事的心态,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脾气不再暴躁,开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这些改变,让我的家庭战火渐渐熄灭,挽救了我濒临破碎的家庭,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了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些改变,让我对自己的命运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只有从自己的内心真正改变开始,从自己的点滴行动无怨无悔的改变开始,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圣德智慧,学了以后,相信;体解圣人心愿放下个人利益、颜面,发愿和圣人一样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后已!;《论语》中曾子教导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立大志向,知难而进,永不停息,是行,信、愿、行三者具矣,在圣人圣德圣慧的庇荫护佑下,我想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大放光明,价值倍增!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差,信心极为不足的人,三个人一起都不会不敢大声讲话,看到别人激昂慷慨的演说羡慕的不得了,当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心里就怦怦跳,上台后,本来准备充足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有了信心和内容,我竟然能够当着这么多人引经据典,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再一次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过读经典孩子们的变化。

别人的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打游戏、看动画的时候,我要求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是要读书的,时间久了,我的孩子和家长听话的学生读书的时候和别的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打游戏一样愉悦,一样投入。只要有文字、有书的地方。孩子们很快就会静下来,沉浸其中。这大概就是“志于道”的乐趣,大胆的比对一下,这大概就是复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状态和境界吧!这种状态,学习和成才还用担忧吗?智慧的家长们,有缘到场的朋友们,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毒品——电视、游戏、肆无忌惮的玩耍、看动画,就像毒品一样侵蚀着我们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孩子欲罢不能,就像有烟瘾酒瘾一样,很痛苦——不要再让孩子一时表面愉悦,一生空空碌碌无为了!今天读圣贤书,好像苦了一点,可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虽苦亦乐,虽严,是真爱呀!

另有今年暑假,我们全日读诵论语,力行弟子规的经典共学班吸引了大中小学生20余人,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甚至逆反,由于寄宿,最终适应下来,浮躁的贪欲,自我意识大大减少,继之而来的是彬彬有礼的儒雅风度和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所说的读书,是口诵心惟,是熟读玩味,念兹在兹,浸入心灵,见诸言行。所以,朋友们,及早为之,及早受益,事半功倍!

还有,就是在推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北京华藏图书馆、以及安徽庐江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种子老师、孔夫子后人孔祥鑫先生、圣城曲阜儒者联合会段炎平会长等等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让我体会到了“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邻”的圣言真实不虚!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嘲讽,老子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明白:这是很正常的,这也正印证了曾子讲得“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的圣言量!天下实现仁爱、德治、礼制,是孔夫子的理想,也是每一个有血性的人应该有的理想,可以讲,这个理想是无限量的大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说:“人心不古古亦然,古代不也有大舜的继母、父亲和弟弟、也有闵子骞的母亲、也有盗跖嘛?”而且我敢说,未来,只要有人类,就一定会这样,这也正是一代代志士死而后已的不竭动力所在,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为之努力。学习推行圣贤经典教育永无止境,有智慧的人们,想让自己和后代生命潜力发挥极致的人们,义无反顾的加入进来吧!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朋友们,现在您怎么想的,孔夫子所愿看到的他的血脉传人、和志向传人应该都是上士!子曰: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孔子还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谨以此言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三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敢于超越极限。

海伦凯勒被马克1吐温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人之一。她儿时因患一场大病丧失了视觉和听觉,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学会了英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她用亲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敢于超越人生的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地闯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愈是艰难的绝境,愈能促进人发挥潜力,超越看似不可征服的极限。红军的长征,在当今世界被誉为奇迹,在漫漫的二万五千里路途中,红军战士忍受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孤独,挑战了忠孝的极限;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加,为了灾难深重的民族的解放,红军战士们挑战了生理的极限。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红军长征精神一样的超越,我们才有了不断的攀登与进步。

吉尼斯纪录,就可以说是对极限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被不断打破更新,可见极限不过是个具有时效性的字眼。就像那个实验中,桶中看似已装满了石块,但却又可以倒“满”沙子,甚至倒“满”水。很赞同那个学生的观点,“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也许现在我们还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概,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胸怀,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睿智,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有勇气、有毅力,定能超越自己的极限,创造一切的可能!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四

近日来,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武昌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义上强调,让中华经典进校园、进教材,确保“三个一”的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因为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为了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中华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近日,陈庄学区开展了第四届“书香陈庄”读书活动。陈庄小学的领导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活动。

本次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主要是利用板报、广播、校园内悬挂横幅、外面张贴标语200条,还有经典诵读栏等进行氛围的营造。

二是开展竞赛活动阶段,比赛项目有征文、书法、给经典配图、手抄报、读书记录卡、讲故事等,在此项活动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确保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每周至少上一节阅读课,每季度读完一本书。

三是总结表彰阶段,表彰在活动中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指导老师,这将在12月下旬举行。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五

经典诵读,是指通过朗诵经典诗文或段落,来感受其中的美、传递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一种独特而饱含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通过经典诵读,我们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情感,也能感受诗词之美,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经典诵读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经典诵读能够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诵读经典诗文,我们可以模仿优秀的表达方式,学习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运用,提升我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诵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我注意到他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念。通过模仿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写作和演讲能力,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

其次,经典诵读是一种回归内心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迷失,纷繁的信息和琐碎的事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压力和困扰。而经典诵读就是一种寻找内心平静的方法。当我们沉浸在经典诗文中,倾听其优美的音韵和表达,我们逐渐忘记了外界的喧嚣,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舒适。就像是在图书馆中静静阅读一本好书,我们与经典诗文的对话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安定与美好。

此外,经典诵读也是一种思考人生的方式。经典诗文蕴含着作者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诵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时,我被其中的名句“兴因积薪腾凤凰,故胜千里而终膺蛟龙”所深深吸引。这句诗启示我要不断积累才能有所成就,要坚持不懈才会取得胜利。通过这种思考,我意识到自己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并不断给自己充实能量,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者,经典诵读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在经典诵读中,我们接触到了名家之作,欣赏到了卓越的诗词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我们能够更好地领悟其中的韵律、意境和美感,培养我们的美学素养。例如,在诵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被他用洒脱、豪放的笔调描绘出的明月之美所折服。这种美让我体会到诗词之美的独特魅力,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最后,经典诵读还能让我们体会到文化传承的力量。经典诵读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传承。通过诵读,我们读到了先贤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我们不仅受益于其中,也在传递和发扬文化。正如曹操所说:“千古文章,有如山泽,公后先贤,斯可忍也。”经典诵读让我们接触到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底蕴与力量。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是一种培养我们语言表达能力、回归内心、思考人生、培养审美能力以及传承文化的方式。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修养,同时也能够从中体验到诗词之美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相信经典诵读将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并发扬光大。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六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选择优秀的经典故事、名画、礼仪、名家介绍、以及古诗设计成画片的方式布置在校园的楼梯走廊,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我们将经典故事、名剧、名画纳入了经典诵读的内容,自编了《国学教育读本》。树立了“多通道地引导孩子接受经典的熏陶”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大胆实践,选择并合理改编经典欣赏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课研讨中,我们踏实地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跨出了一大步。

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促进孩子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孩子自信,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经典诵读活动”包含古文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活动两方面,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古文经典诵读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古文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经典学习活动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校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 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 直面经典;激发兴趣 以读为主;方法灵活 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最后, 经典诵读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

期的孩子,要记忆这些经典实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强幼儿的倾听能力。在诵读活动中,学生须先听、后念,背诵时需约束自己认真倾听,在天长日久的诵读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诵读养成的静定习惯能有效延长孩子注意的时间,并易做到专心做事、有始有终。

四是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大量接触,积水成流,自然而然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功底,长期的诵读是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途径。

五是激发了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经典诵读将听、念、指有机结合,在朗读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增加了识字量。

六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孩子会背古文经典,也就多了许多表现的机会,班级里大家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在班上请他当众表演,在家里他可以做父母的老师,来了亲戚朋友,孩子可以把古文诵读,当拿手好戏展现自我,当然能博得人们的夸奖,因此古文诵读对那些内向的孩子帮助是非常大的。

七是为学生奠定优秀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基础。我们希望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对待长辈孝顺,会关爱家人。

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国对学生来说是空洞难以理解的,古文诵读重在朗读,旨在诵读中逐渐感悟,在诵读中自然萌发民族自豪感。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他们现在熟练背诵“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还不会真正明白其含义,但相信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定会明白这些道理,也一定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将经典融入现代文明。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虽然“颂歌中华经典,丰厚书香内涵”的课题研究活动即将结题,但是,“颂歌中华经典,丰厚书香内涵”的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七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宝库。它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的: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之后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来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便面对串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

我们的经典琳琅满目,经典诗文的诵读,这项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受益匪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将杜老先生那种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彰显出来,那种豪迈的气概又影响了多少后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老先生的这句话,让我更偏重理解的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一方面。正所谓“兴趣是的老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要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诗句教育人们要做一名爱国,尊重他人,孝敬父母的人。

通过经典诵读,孩子们从小就能体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我希望今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能真正喜欢上古诗文,真切的感受到古诗文之中的美,并将它发扬光大。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八

在中央党校的一段讲话中说道:“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1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1.2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1.3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武术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1.4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1.5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1.6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十九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永传下去。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二十

本周二在我县城关中学举行了沂南县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本人荣兴成为评委,目睹了学生的风彩,更进一步的清楚了学生蕴藏的潜力。学生标准的诵读,优美的舞姿,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令我非常感动和深受鼓舞。活动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的潜力和信心会在活动中不断得以展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能力是通过有力的平台和恰到好处的机会得锻炼和提升,我们孙祖中学也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想这应归功于我们的课改。

成绩的取得为什么要归功于我校的课改呢?参加这次比赛的学生正是我所教的学生,在课改前,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我是一清二楚的,在我校大力推行课改的有利时机下,学生的台上台下风貌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学生有了在同学面前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的语言、学生的动作、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勇气、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心理、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个性等等,在广大的同学和老师面前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体现了学生那渴望已久的表现,学生的信心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逐步形成了,原来在班中默默无闻的学生现在也蠢蠢欲动,想努力的去表现自己,学生整体水平在稳步上升。在台下我看到学生那种自信,那种坦然,那种富足,我想我们胜利了,真的!

我在这次活动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在班级中多多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激励。成立:班级学生主体的课改推进小组(主要由学习组长牵头负责学习提升工作);学生书法绘画小组(负责每位老师设计的6个任务项和班级文化建设及黑板报工作);主持演讲小组(负责班级的学生活动比赛、学生主持、学习小组内的演讲能力提升)音体特长组(负责班级誓言,班歌、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纪律卫生管理小组(负责班级管理、提出好的班级管理建议)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小组(对各学习小组进行全面考核)在老师和小组大力协助下班级工作会越来越步入稳步的提升层次。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懒惰是我们学习中最大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战胜它,并要持之以恒,不断的超越自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经典诵读三字经心得体会篇二十二

20xx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987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