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实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4:42:2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实用22篇)
时间:2023-11-25 04:42:24     小编:JQ文豪

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要素。教案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我把重点放在了读和感悟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悟出应懂得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让我惊叹的话语。

有的说:婆婆不会觉得孤单了。

有的说:婆婆想,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关心我!

有的说:这么多人爱我,生活是美好的。

说的的是杨然:听着蝈蝈的歌声,想着大家对自己的爱,婆婆的眼前一片光明。

能说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感悟课文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

课堂中觉得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发言比较少,还需要多多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 练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生:现在是茉莉花开的季节,我要带她来我们学校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

师:多细心的孩子呀!虽然,盲婆婆看不到茉莉花美丽的外形,但是茉莉花的香味也能让她陶醉。

生:昨天我妈妈发了一箱苹果,我要挑两个最大的送给婆婆。

师:多有孝心的孩子呀,把老师讲的《孔融让梨》的故事牢牢记在心里了。

生:我要和我的奶奶每天抽空去和她聊天。

师:你真是个周到的孩子,有了你和你奶奶的陪伴婆婆一定不会在孤单了。

生:我妈妈会织毛衣的,我要让妈妈给婆婆织一件毛衣。

师:你们的那件毛衣,会让婆婆感受到你们对她的浓浓的爱。

……。

师: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来感受小作者对婆婆的关爱吧,一起做一个关爱别人的小朋友!

此时此刻,孩子们读得特别投入,从他们的表情中,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明白了他们真正理解这份爱了。我这样设计比教师直接总结的要好。在很多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教师适时指导一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理解文中所包含的内在含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一个接受过程,只能是事倍功半。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生: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师:是啊,它唱得真好。

生:这是一只绿色的蝈蝈。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蝈蝈,这是一只可爱的蝈蝈。

生:我从“乐呵呵”“喜滋滋”可以看出来。

师:就请你“乐呵呵”地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如果你有一只这样可爱的蝈蝈,你舍得送给别人吗?

(生自由回答)。

生:他很善良,很有爱心。…… ……。

师:多好的小男孩,我们把第一小节再认真读读,读出小男孩那样乐呵呵、喜滋滋的感情来。

(指导朗读)。

生:小男孩喜滋滋地给婆婆送蝈蝈时,会对婆婆说些什么呢?

(交流略,指导朗读略)。

评议:《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第一学段的语文阅读要求中明确指出这样几点:1、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2、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诵读诗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活泼明快的儿童诗,语言简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好这首诗,读出感情,并读出诗歌的韵味,却也并不容易。以第一小节的教学为例,说说我的看法。第一小节共两句话,“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王老师从“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这一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读这小节,再通过多媒体出示蝈蝈的图片和声音,让蝈蝈在学生留下“绿色、爱唱歌、美丽、可爱”的美好印象,让孩子对这篇文章,对第一小节产生阅读的期待和兴趣,接着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男孩的高兴心情,并由此引导学生读书,读出“乐呵呵”的感情,在这里,她还注意到指导学生读诗时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才能读出诗的韵味。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好书。在这堂课上,读书是读得很充分的,包括后面几个小节的处理也是这样,保证了读书的时间。另外“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和“小男孩会对盲婆婆说些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如果我来上这篇课文,讲第一小节,我有这样几个不同的想法:1、我将以“小男孩是怎样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这个问题作为引导学生深入读第一小节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体会“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把环节整合,可以显得清晰一些。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放在这里问,学生虽然可以说一些,但感受不会很深,应该放到第二小节学完之后再让学生交流,可能更适合。3、“乐呵呵”、“喜滋滋”是典型的“abb”型词语,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积累运用,并进行迁移练习,扎实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时,

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乌齐鸣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蝈蝈,蝈蝈蝈……。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

在我上学的时候,

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让您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鸟齐鸣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儿,蝈蝈儿。

蝈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贴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儿,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

在我上学的时候,

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

让您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

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

听到百鸟齐鸣的欢歌。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儿。

您听,它唱得多好,

“蝈蝈儿,蝈蝈儿。

蝈蝈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我把重点放在了读和感悟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悟出应懂得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让我惊叹的话语。

有的说:婆婆不会觉得孤单了。

有的说:婆婆想,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关心我!

有的说:这么多人爱我,生活是美好的。

说的的是杨然:听着蝈蝈的歌声,想着大家对自己的爱,婆婆的眼前一片光明。

能说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感悟课文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

课堂中觉得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发言比较少,还需要多多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你()邻()古()。

盲()您()郊()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是一首简短的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不需要太多的讲解,我把重点放在了读和感悟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悟出应懂得的道理。在感悟的过程中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学生回答的五花八门,其中不乏让我惊叹的话语。

有的说:婆婆不会觉得孤单了。

有的说:婆婆想,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还有许多人关心我!

有的说:这么多人爱我,生活是美好的。

说的的是杨然:听着蝈蝈的歌声,想着大家对自己的爱,婆婆的眼前一片光明。

能说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儿,感悟课文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

课堂中觉得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发言比较少,还需要多多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乐呵呵地提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 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两课时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1、学生字“ 盲 ”,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出示小黑板)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1、分析字形。

“野 ” 里字旁。

“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喜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

“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

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

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 你( ) 邻 ( ) 古( )

盲 ( ) 您( ) 郊 ( ) 居( )

2、扩 词。

野——( )( )( )( )

喜——( ) ( )( )( )

童——( )( )( )( )

居——( )( )( )( )

忘——( )( ) ( ) ( )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歌声会领您走进山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婆婆,婆婆,

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您听,它唱得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喜

邻替

野童

难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你()。

邻()。

古()。

盲()。

您()。

郊()。

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送蝈蝈。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想起。

欢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盲喜

邻替

野童

难忘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六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理解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理解重点词、句。

投影片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指导背诵。

录音机。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七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

投影片、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7、齐读课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八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赞扬了少年儿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全诗紧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写送的用意和蝈蝈的欢叫,洋溢着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课文录音、投影片、词卡

3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笔画 组词 笔顺

3、理解词语。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三)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 )邻( )里( )居( )

您( )领( )野( )尾( )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目)目就是眼睛。是啊,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旷的原野。(配图)。

2、可是,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盲婆婆,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送给、的。什么呀?出示:蝈蝈。(出示蝈蝈图)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我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看动画听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画出生字词。

3、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绿色邻居替乐呵呵您清波田野。

童年难忘领喜滋滋流淌往日唱歌。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二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长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指名读,范读,比较。再指名读,齐读。

找别的长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7、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婆绿。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3、师范写,生书空。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2、真了不起,两个轻声一下子都读准了,我还想再听一遍。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小节。

1、我们已经好几遍课文了,(指课题)现在你知道这只蝈蝈是谁送的吗?

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脸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让我们一起喜滋滋地读好第一小节。

(二)第二小节。

1、(指课题)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第二小节,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婆婆,我上学时,没人陪您。现在好了,这只蝈蝈可以替我给您唱歌,这样您就不会冷清了。指名读: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

3、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那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明明想到婆婆可以和蝈蝈做伴,可高兴了。谁来试着读读(评价引导:a你是笑着说的b您字读得真好,读出了对奶奶的尊敬和喜爱c想到蝈蝈可以和婆婆做伴,你很开心)。

5、老师来当婆婆,谁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先自己练练,(情景模拟a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b是呀,你可真是我的开心果,你不在我可真不习惯,现在好了,蝈蝈和我做伴了。c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的。)。

6谢谢孩子们,老师刚才闭着眼睛的时候,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心里很害怕。可是听到你们天真,烂漫的声音我就觉得特别轻松,快乐。

瞧,婆婆听了你们的话也很开心,她正眯着眼笑呢!来,带着这分高兴的心情一起告诉婆婆这个好消息。

(三)第三小节。

1、(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蝈蝈的歌声多么美妙动听,快捧起书,轻声读第三小节。思考: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回到了什么时候?出示第三小节。

2、婆婆走进田野,佛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事物呢?她又会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往事呢?请小朋友们再读第三小节,然后想一想。

3、交流:美丽的田野充满生机,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小朋友,你们真会发现美,你发现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欢快的流淌,溪水可真清啊,清的一眼看到底?。读词:流淌的清波(评价:老师看到小鱼在游动了。真清啊!)。

你们想看一下美丽的田野吗?(出示:野外图。青的草,红的花,蓝的天,白的云,飞舞的蝴蝶,欢唱的小鸟,这就是婆婆儿时的乐园。)。

4、小朋友们,看,小时候的婆婆多可爱,她常带着草帽,赤着小脚丫,在田野里尽情玩耍。她会玩些什么呢?说话:婆婆会在田里!

6、你能读出蝈蝈给婆婆带来的快乐吗?(引导:你来到田野很兴奋,但声音大了,会把婆婆吵醒的。这句话是想象,读的轻柔,缓慢。给你个小建议,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读一读。田野是宽广的,有蝈蝈的歌声婆婆不再孤单,她特别快乐)。

7、蝈蝈的歌声给婆婆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婆婆开心吗?小朋友开心吗?你们开心吗?葛老师也特别开心,真是打心眼里喜欢这只蝈蝈。来喜滋滋地读好这段话,读出婆婆内心的欢乐。

(四)第四小节。

1、送完蝈蝈,小朋友该走了,他会怎么和婆婆告别呢?

2、恩,小朋友一边挥手和婆婆说再见一边还高声说。

指名读: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咯咯,咯咯,咯咯。

3、让我们都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好不好?让我们一起来唱歌吧。读好:咯咯,咯咯,咯咯(提示:我们的歌声不美,婆婆听了不会喜欢的。我们先来训练一下吧。老师来当指挥,小朋友们看清楚老师的手,手在下面,你们就轻轻唱,这样就高声唱。我们要唱得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我们来试试,准备一下,准备好了吗?)。

齐唱,指名唱。

现在老师不指挥了,你们爱怎么唱,就怎么唱。能行吗?

(评价引导:a你们的歌声高低起伏,有滋有味。b歌声不断,快乐不断c你们的歌声清脆悦耳d你们真是一群会唱歌的蝈蝈)。

4、我们现在来读读第四小节,特别读好蝈蝈的歌声。

三、总结全文。

1、蝈蝈的歌声使婆婆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里充满了欢乐。让我们一起感谢大自然的歌唱家蝈蝈。感谢它给婆婆带来的欢乐。配乐全文。

2、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课文学完了,你们喜欢这只蝈蝈吗?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3、你觉得这个小朋友给盲婆婆送去了什么?

4、是啊,学了这首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小朋友对婆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给婆婆送了只会唱歌的蝈蝈,他把蝈蝈的歌声送给了婆婆,把欢乐送给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诚的爱心送给了婆婆。给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开心了,他自己更开心。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爱心撒向每一个人。因为你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快乐。

四、学习生字:邻居替您领童难。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空。

4、完成《习字册》。

5、评价学生的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二十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以为新朋友,你们认识他吗?(出示图片)(板书:蝈蝈,学生书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偏旁“虫”的写法)。齐读。

2.质疑: 假如你有这样一只蝈蝈,你会送给谁呢?(补充完整课题)

3.今天呀!这只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带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小诗但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要听小诗的小朋友必须默默跟老师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练读,出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画一画: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3. 检查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绿色 唱歌 邻居 田野 童年 往事 难忘 欢乐

你想提醒大家读时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童、往、唱”都是后鼻音;

“邻、领”两个字声母相同,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区别,容易混淆;

“邻、您”,这两个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2)词语放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吗?同桌、小组内读一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谁?写了什么事?

1.品读第1自然段――感受蝈蝈的可爱。

过渡:咦,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我怀着怎样的心情把它送给盲婆婆的?

2. 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再大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了吗?

(自读 指名读、评读 齐读 )4.你还知道那些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高兴的叠词吗?(喜洋洋 笑盈盈)

5.现在你们就是图上的小朋友,把你们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1.出示生字,认读,指导学生观字形、析结构。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些字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提醒学生: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较多,如“婆、替、您”等,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而“难、绿”要注意左宽右窄,“领、邻”则左右大体等宽。特别注意“替”和“难”的笔顺。)

3.教师范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4.扩词。

同步导学1、2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二十一

个人复备栏。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本课初备。

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教后记。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二年级语文教案篇二十二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词语。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二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本课初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背诵。课前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教后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152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