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春节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5:58:52
湖北的春节范文(13篇)
时间:2023-11-25 05:58:52     小编:XY字客

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份总结,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实例,或许可以给你带来灵感。

湖北的春节篇一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联,粘上胶水整齐地贴在门上。爸爸又将“福”字倒贴在门上。姐姐也在屋里忙碌着,她先拿起几只红灯笼,挂在屋子里;又把一串小彩灯贴在墙上。小彩灯一闪一闪地,好像一颗颗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烟花。哥哥打开打火机,点燃导火线。只听“啪啪啪”几声,一条火龙直冲云霄,一朵美丽的“菊花”开放。它们五彩缤纷,一会儿变红、变黄;一会儿变绿、变青;一会儿变蓝、变紫。一朵朵烟花有的像银蛇飞舞,有的如金光四溅,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开屏……真是美丽极。这时,姐姐又拿起一个“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机点燃。“轰”地一声,它也飞向深蓝的夜空。它时而像一朵娇艳的红牡丹,时而如一朵美丽的大黄菊,时而似一朵动人的.紫罗兰。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又过去。我爱放烟花,更爱美好的春节。

湖北的春节篇二

过年!过年!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年菜,又放烟花,鞭炮。我太高兴,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吗。我太喜欢春节。春节快到,我会热烈的迎接这美好的节日!

湖北的春节篇三

家乡的春节就是和大城市的春节不一样。春节大多数都是从小年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是过年要做的那些事儿。

虽然,我回老家过年只是那一次,可以说是个新鲜的事情。但是,就是那一次家乡过年气氛,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二十三,送盏灯就是指送劳苦功高的`灶王爷,当地人是说灶王爷也要回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呀这过年连神仙也不能免俗。所以叫做送盏灯。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春节里最忙碌的一天。按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着除陈布新的涵义,其中索用意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都随着灰尘扫出门。大家更忙了!我也帮忙开始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和花园;掸拂尘垢蜘蛛网。到处都洋溢着欢喜迎新春的喜悦之情。除夕之夜。一出门,香味扑鼻,处处都洋溢的新年的气氛。一家人都围聚在一座上,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和所见所闻,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一家团圆的乐趣。烟花、鞭炮声毫不断绝,不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午夜12点,大家一起数着一年中最后的几秒,匆匆度过。那一刹,天空顿时明亮了许多,烟花在空中一朵朵的绽放着,鞭炮在一旁当附衬,衬托出了那份只属于新年的热闹。初一,一早就有着很多街坊邻居来到家中,要跟姑姑一起去各个邻居家、朋友家,挨个拜年。到了初八,舞龙队舞狮队等业余文艺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城市繁忙劳累的生活男女老少们就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来观赏国粹精华。小伙们举着龙灯在狮子头上拥着狮子走遍街道,把春节的喜气洋洋带便那里的每一个角落。上窜下跳,前滚后翻,在我们面前那是耍尽了他们那十八般武艺。没一会功夫,就要回到城市,春节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就结束了。

家乡,虽没有那么发达。但,那里有着大城市没有的东西。

湖北的春节篇四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写湖北的春节作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家乡湖北的春节就是和我们深圳的春节不一样。春节大多数都是从小年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是湖北过年要做的那些事儿。

虽然,我回老家湖北过年只是那一次,可以说是一个

什么

新鲜的事情。但是,就是那一次家乡过年的气氛,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二十三,送盏灯就是指送劳苦功高的灶王爷,当地人是说灶王爷也要回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呀这过年连神仙也是不能免俗。所以就叫做送盏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春节里最忙碌的一天。按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着“除陈布新”的涵义,其中索用意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都随着灰尘扫出门。大家更忙了!我也帮忙开始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和花园;掸拂尘垢蜘蛛网。到处都洋溢着欢喜迎新春的'喜悦之情。

除夕之夜。一出门,香味扑鼻,处处都洋溢的新年的气氛。一家人都围聚在一座上,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和所见所闻,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一家团圆的乐趣。烟花、鞭炮声毫不断绝,不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午夜12点,大家一起数着一年中最后的几秒,匆匆度过。那一刹,天空顿时明亮了许多,烟花在空中一朵朵的绽放着,鞭炮在一旁当附衬,衬托出了那份只属于新年的热闹。

初一,一早就有着很多街坊邻居来到家中,要跟姑姑一起去各个邻居家、朋友家,挨个拜年。

到了初八,舞龙队舞狮队等业余文艺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城市繁忙劳累的

生活

男女老少们就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来观赏国粹精华。小伙们举着龙灯在狮子头上拥着狮子走遍街道,把春节的喜气洋洋带便那里的每一个角落。上窜下跳,前滚后翻,在我们的面前那是耍尽了他们那十八般武艺。

没一会功夫,就要回到城市,春节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就结束了。家乡,虽没有深圳如此发达。但,那里有着深圳没有的东西。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是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

心灵

手巧,而且心地十分的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

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的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是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是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湖北的春节篇五

新的一年来,朋友们都换上新衣服脱下旧衣服。在人们的一天天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买烟花爆竹的小摊子出来做生意;买糖果点心的出来做生意;买福字对联的也出来做生意。大家纷纷上街购置年货,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

这天晚上,是不是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放上天去;有时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也来凑热闹,手里拿着小鞭炮,往地上扔去,还的大地疼得毕毕剥剥的叫着。各家各户把灯打开,有的人家在看电视,有的人家再吃团圆饭;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说说笑话,讲讲故事,看看电视,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首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难忘的旧年;温暖的.春风,给笑容满面的人们送来新年。我们又长一岁。家家户户敞开门窗,让大年初一的气息吹进屋里。在这爆竹声中,我又大一岁,我因该更加懂事,妈妈和爸爸在我的身上下那么多功夫,我要好好读书,绝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来回报爸爸妈妈对我的关怀和对我的期望。祝:大家新年快乐!

湖北的春节篇六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是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而且心地十分的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的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是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是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湖北的春节篇七

在漫天飘满鹅毛大雪,梅花傲然开放之际,春节就悄然到来了。在湖北的农村,各家各户都挂起来火红的灯笼,贴好亲手写的对联,蒸好一笼笼的香肠、猪舌和鱼糕。连空气中都充满年的味道。而各位湖北人最期盼的,就是正月初一的舞龙了。

听爸爸妈妈说,舞龙也是由年兽的故事改编而来的。在湖北人的口中,年兽怕龙王,而龙王又不能下凡来吓走年兽,于是人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布、胶带缝成一张龙皮,人们躲在皮下,用竹竿举着他,带着他到处跑。而年兽一看到龙皮,以为是龙王下凡了,就再也不敢跑出来了。这,就是舞龙。

正月初一一大早,外面就响起此起彼伏的锣声、鼓声、鞭炮声。我出去一看,舞龙的队伍来了!远远望去,一条威风凛凛的“龙”快速地游了过来。那靓丽的毛色,活灵活现的龙头,让人觉得活脱脱一条真龙似的。

转瞬间,舞龙的队伍到了我家门后,“龙”在我家外边上下翻跳。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又下地而游,美妙极了。这时,外公、外婆、妈妈都出来了,我们加入了舞龙的大队伍里。掌声送给辛苦的舞龙演员们。

不一会儿,我们跟着到了村中央,舞龙还在继续,而我们与邻居们互相拜年。我们孩子的口袋中被一些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塞满了零食。每个人都在微笑,幸福的样子,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热乎乎的。

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亮的一抹红,那些日夜不绝的鞭炮声,那些火红的灯笼,那持续舞动着的威风凛凛的巨龙,是湖北印刻在我心中最温暖的关于春节的记忆。

湖北的春节篇八

过年喝鸡汤对于湖北的乡亲们来讲,是必不可少的。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分食鸡肉的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吃鸡翅,寓意着“展翅高飞”。

新的一年第一顿饭,湖北秭归有些地方会吃油炸白蒿,取其谐音“百好”,图个好彩头,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白蒿还能油炸后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鸡蛋、面粉、水,放在油锅炸。但我知道白蒿可以用来做蒿菜粑粑,皖南地区有这个传统,将糯米和白蒿磨成粉后,加入腊肉、酸笋等内馅,做成一个个胖嘟嘟的包子。不过他们是清明节前后吃,秭归人则在春节就开动了。

湖北武汉人以前过年时,年夜饭桌上绝对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这三全分别指的'是“全鸡、全鱼、全鸭”、“全糕指的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鱼丸、肉丸、藕丸”。有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一说。现在大家喜欢在桌中央放一口火锅,放完鞭炮,全家人围团坐,热气腾腾吃年夜饭,真的很开心!

湖北人以前过年时,男人一定要在除夕当天,挑水把水缸蓄满,至少要够家人使用3天,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习俗无形废止。女人则无论再忙,也要给家人做好鞋子,象征“过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天亮前吃饭,“越吃越亮”,全鱼不能动筷,因为要“年年有余”。

跨完年就开始拜年了,年初一拜父族,年初二拜母族,年初三拜妻族。年初三以后拜亲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钱有势的,这叫“人往高处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会步步高升。但是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无大小”,来者皆是客。

中国人过年最爱讨吉利,湖北人也不例外。除夕夜要贴对联是必须的,还有换门神,以前的门神的形象是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到唐朝换成了秦琼、尉迟恭大将两名将军,纳福迎祥。孝感人还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还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以前的人们很在意过年时不要触犯一些禁忌。比如说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扫地,否则会把好运扫出门外;不能与人争吵,也不能说脏话,不然新一年运气会不好;打碎杯碗后要说“岁岁平安”。不能洗衣,因为码头被水神封锁,任何人都不能去动…总之就像仙桃地区民间歇后语一样:初一拜年——拣好话说。

湖北的春节篇九

石龙峡的景色果真壮观,才第一个景点就十分“雄伟”,一开始就有一条涓涓溪流,缓缓地流着,可是在下坡的一刹那,顿时变成了帘帘飞瀑,直往下面冲,发出“哗哗哗”的声音。有几块较大的石头在瀑布里“横躺”着,可是一个个都被瀑布冲的“满坡打滚”!

我们走过了林间小道来到了下一个景点(由于我也不记得了,所以写一些重点)——吴钩桥,吴钩桥是由石头砌成的,是一座巨大的'石拱桥,桥的下面是一条大瀑布,水流的很急。桥的护栏是用石头砌成的,十分牢固,桥的一边有着“吴钩桥”三个大字。

还有觅空亭,觅空亭的建造非常有古代风格,觅空亭的中心有着一个喝茶聊天的圆桌,旁边有着四把是由石头造成的石椅。

我们马上就到兼廉桥了,可是胡天乐却大喊:“停!”我立马就不动了,原来胡天乐发现了一条菜花蛇,胡天乐先对这一条蛇进行了确认,菜花蛇的特点是:圆头,细尾巴……“没错,是菜花蛇。”胡天乐说,不过还好,这条蛇很快就爬走了。我们继续开始旅游。

湖北的春节篇十

那碧绿无垠的星星竹海,浩瀚雄浑,幽静清新;那鸟语花香的潜山,使您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这是还有那保健治病的温泉;巧夺天工的131地下工程;鬼斧神工的天然溶洞太乙洞;赫赫有名的北伐战争旧战场汀泗桥;错路有致的宾馆疗养院;热情好客的咸宁人。

我的家乡在温泉,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交通便捷,环境清静,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山水园林城市。我爱我的家乡,温泉,它的四季好似一曲优美的乐章。

春天,温泉弹奏着迎春曲,潜山森林公园披上了绿装,百竹苑前的茶花迎春怒放,艳红、粉红、纯白、紫兰等汇成了花的海洋。月亮湾的迎春花点头含笑,伴着清清的淦河水呀,唱着欢快的迎春曲欢迎远方的客人来温泉踏青春游。

夏天是一支圆舞曲,夏夜,睛朗的天空繁星点点,淦水河畔的溜冰场上闪动着一个个娇健的身影,露天舞场内一对对舞伴踩着轻快的圆舞曲欢快地舞动……工作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在尽情享受夏夜的美好时光。秋天的神韵染红了片片枫叶,这是一支丰收曲。

走近秋天的田野,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稻田轻吻着大地,桔子树上,黄澄澄的桔子散发出诱人的光彩;漫步在人民广场花园——沁香园里桂花树的淡淡清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悦耳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恰似在弹唱一首丰收之歌。冬天是一支进行曲,满天的雪花是它跳动的音符,一片片雪花从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好象无数的银蝶在空中飞舞,使大地、山川、河流、房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雪花还带给我们孩子们的礼物——让我们尽情地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

湖北的春节篇十一

湖北的山川水美,钟灵隽秀。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美丽的诗篇来赞美湖北的山川名胜。

崔颢的《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显得十分飘逸自然。

据说,崔颢写此诗之后,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看此诗和眼前的景色,却没有作诗,只是发出“眼前有景提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可见,黄鹤楼的魅力之大。

与黄鹤楼相匹配的,还有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热雄壮。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进而发出感慨。

马戴的《楚江怀古》也是别具一格。“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洲”,洞庭泛舟,景色苍凉,引发诗人对远古贤人的追思。这首诗,也使当阳的木兰洲出名。

“荆门九派通”,“襄阳好风日”,来自王维的《汉江临眺》描写高大山川秀美壮丽的风光,气魄雄浑,境界开阔,难怪历代为人传诵。

刘长卿的“汉口夕阳斜度鸟,洞庭秋水远连天”,这是一首写武汉的诗,凄迷愁景,洞庭秋水,淡淡的忧伤却带出浓浓的文采。

同样,苏轼有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更显示出词人的极度从容,无事不可言的仙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却与显示作者思念之心,味之不尽。这样一首词,同样出自于黄州。

试想,白云黄鹤,大江东去的壮丽景色就足以让每一个驻足湖北的人思绪万千,热血沸腾,欲罢不能,发出一吐为快的豪情壮志。

这些想必是唐诗宋词之中的诸多巅峰之作产在湖北的原因。否则那些外人何必要来湖北呢?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湖北本身的自然美景,又如何能够吸引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千古诗篇。

啊!湖北,你的美无人可替。

湖北的春节篇十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丘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湖北的春节篇十三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咱们荆门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这不仅仅寓意着热火朝天过年的开始,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秋”腊肉。

腊肉是荆门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小编记得小时候,父母还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我门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扫扬尘。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荆门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按荆门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也是荆门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打糍粑。

荆门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在荆门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赶场。

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贴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而且如果你家买了“福”字,一定要知道福字的正确贴法,民间有把福字倒贴的说法,“福倒”寓意着“福到”。但如果你是贴在大门上的,一定要正贴,大门的“福”字的倒着贴话,可就把福气倒在门外了,不过里屋的“福”字适合倒着贴,寓意把“福”倒在自己家里!

年夜饭。

年夜饭就是我们期待了一年的团圆饭,一年后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一家人一起张罗好年夜饭,之前准备的鸡鸭鱼肉统统都会在今天上桌。

而且年夜饭的时候要慢慢吃,用大人们说的话就是:要吃出吃了一年的感觉。作为小孩最爱过年的原因之一,就是年三十的时候,长辈们还会给晚辈发新年红包——压岁钱!

除夕守岁。

在荆门,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饭之后,全家团聚在一起闲聊、看春晚,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现在好像大家守岁的方式,都变成了集体“打麻将”通宵!

开门爆竹。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荆门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小编还记得每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父母都会开门“放火炮”以示辞旧迎新之意!除了凌晨放爆竹之外,很多人家在初一一早的第一餐开始之前,也会放“开门爆竹”!

拜年。

这是应该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新年习俗之一!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都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拜年是一种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晚辈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祭祖。

祭祖,是荆门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钱,俗称"送钱粮"!

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现在比较常见的'是,吃饭之前先摆碗筷祭拜过世的老人,以示拜年和纪念。

大年三十烧旺火,正月十五闹花灯。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火炉里加很多煤炭,把火烧得很旺!一团盛火把满屋子印得通亮,把一年的喜庆烧得兴旺,也把四季烧得吉祥!

十五为什么要挂灯笼,各地的说法也不太一样,总之都是吉祥之意。到那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悬挂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及大红灯笼,以示今后的生活象花灯一样五彩缤纷。元宵灯节是热闹中国年的“压轴节日”,所以,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体现一个“闹”字!

吃汤圆。

在荆门,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年初一必须遵守的禁忌。

忌吃药。

说的是初一吃药的话,寓意着这一年都要吃药,所以再重的病人初一也不吃药,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预防过年期间生病!

忌倒污水、洗衣、洗头。

一般在大年初一到初三,最好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包括洗衣、洗头也是不行的!

忌扫地。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除夕晚上提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

忌打碎物品。

大人们认为,新年的第一天就打碎家具,寓意着一年四季会不吉利。不过要是由于不慎打碎了易碎物也不要紧,只要赶快说上一句:“碎(岁)碎(岁)平安”,就会化凶为吉了!

忌啼哭。

新年的时候啼哭是不好的兆头,因此,为了维持好兆头,过年期间大人是不会轻易教训孩子的!这样是为了避免小孩随随便便就哭!

忌动针线。

据说,初一动了针钱,生下的小孩,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妇女也不得动针线,否则一年到头和别人争吵不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348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